A. 什麼動物吃桉樹葉
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在桉樹上,因此它們的食譜比較單一,只喜歡吃桉樹老樹葉和嫩枝,一隻成年樹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樹葉。
桉葉汁多味香,含有桉樹腦和水茴香萜,因此,樹袋熊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馥郁清香的桉葉香味。而寄生蟲很害怕這種氣味,所以它們的身體非常的健康與干凈,被稱為「不生寄生蟲的動物」。
現在桉樹精油也已經廣泛應用於畜禽生產中,已經證明精油及其組分在體外具有抗菌、驅蟲、免疫調節和抗炎症的功效,且無殘留和耐葯性問題,為生產高效安全健康營養的食品提供了保證,是一種極有應用價值的綠色飼料添加劑。
歐盟和美國都已經將桉樹精油列入食品添加劑目錄,歐盟的飼料添加劑認證目錄也加入了桉樹精油,這些都足以證明桉樹精油是綠色、安全、無公害的飼料添加劑。澳大利亞國寶——樹袋熊都在用的天然驅蟲劑。
B. 蚜蟲,瓢蟲,小草,落葉,蚯蚓,小鳥,這些生物中按照誰吃掉誰的順序,用簡單的文字表示這種食物關系
小草被蚜蟲吃;蚜蟲被瓢蟲吃;瓢蟲理論上被小鳥吃(如果鳥能忍受瓢蟲分泌的液體)。落葉被蚯蚓吃;蚯蚓被小鳥吃。
C. 什麼動物吃落葉
至少有蚯蚓。
D. 會爬樹會吃葉子的是什麼動物
呵呵,國寶大熊貓。
如果人生真如一場電子游戲,玩壞了可以選擇重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正因為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每一天都不可追回,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陰,孝敬父母、疼愛孩子、體貼愛人、善待朋友、珍惜自己機會!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樑山,時事造英雄,窮者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樂,寬容大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人生苦短,財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快快樂樂的生活。
E. 土壤動物吃什麼例:「蚯蚓—落葉」
還有一些害蟲例如:地蝗,地老虎都是以植物的根部為食。
F. 千足蟲是什麼動物
馬陸(外文名:millipede,別名:千足蟲),多足亞門倍足綱節肢動物。其體節兩兩癒合,除頭節無足,頭節後的3個體節每節有足一對外;其他體節每節有足2對,每對雙體節含2對內部器官;頭節含觸角、單眼及大、小齶各一對,體節數各異;倍足綱,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一般白天潛伏,晚間活動。
特徵為體節兩兩癒合(雙體節),除頭節無足,頭節後的3個體節每節有足一對外,其他體節每節有足2對,足的總數可多至200對。一般雌蟲可以長750隻腳,是世界上腳最多的生物。除頭4節外,每對雙體節含2對內部器官:2對神經節及2對心動脈。頭節含觸角、單眼及大、小齶各一對。體節數各異,從11節至100多節,體長2~280毫米。除一個目外,所有馬陸有鈣質背板。自衛時馬陸並不咬噬,多將身體蜷曲,頭卷在裡面,外骨骼在外側。許多種可具側腺,用分泌一種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氣以防禦敵害。
馬陸屬於無脊椎動物,倍足綱,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頭部有觸角1對,大顎1對,小顎1對。眼為聚眼。軀干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
倍足綱包括常見於許多花園的種類,如土馬陸(Julus terrestris,有時作Iulus terrestris)其體長為25毫米,原產於歐洲,已引進北美;體光滑的種俗稱切根蟲(wireworm)。有的馬陸無眼,顏色鮮明,如溫室馬陸(Oxis gracilis)。最醒目的常見種之一為美國東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長10厘米,有黑、紅兩色。
生活習性
棲息環境
馬陸
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一般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如遇到危害或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
馬陸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馬陸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食性
土壤動物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重要的分解者,馬陸是土壤動物中的常見類群 ,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殘體為食 ,是生態系統物質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生活於腐敗植物上並以其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數為掠食性或食腐肉。
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鍾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在有的家庭里,馬陸也被當成寵物來飼養,一般飼養的馬陸都喂落葉,腐木。有時候也可以喂各種瓜果蔬菜當作零食。馬陸個體數量,水平分布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垂直分布由表層向下銳減。年變化夏末最多。
冬末最少;馬陸的攝食量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種捅藩物而言,其攝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馬陸的同化效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糞便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馬陸與環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間無明顯相關,但馬陸體內sr、V、Ba、zu的含量較高;馬陸對凋落物的分解量約占年凋落物平均l門還量的0.21。
千足蟲又稱馬陸,是一種陸生節肢動物。它體形呈圓筒形或長扁形,分成頭和軀干兩部分,頭上長有一對粗短的觸角;軀干由許多體節構成,多的可達幾百節。除去第一節無足和第2~4節是每節一對足外,其餘每節有兩對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馬山谷里有一種大馬陸,全身有175節,加起來共有690隻足,可以說是世界上足最多的節肢動物了。當然,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千足蟲。
有的身體較小,才2毫米長;和大馬陸相比,它們的足少得多。
千足蟲行走時左右兩側足同時行動,前後足依次前進,密接成波浪式運動,很有節奏。不過,它雖然足很多,但行動卻很遲緩。千足蟲平時喜歡成群的活動,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枯枝落葉堆中或瓦礫石塊下。專吃落葉、腐殖質;也有少數種類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農業上的害蟲。千足蟲雖然無毒顎,不會螫人,但它也有防禦的武器和本領。當它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或順勢滾到別處,等危險過了才慢慢伸展開來爬走。千足蟲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
G. 環節動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落葉等腐敗物,並把這些腐敗物分解為無機物.蚯蚓在生態系統中屬於()A.
生產者是指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自身、消費者、分解者提供有機物(食物)和氧氣的綠色植物.消費者是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分解者包括細菌和真菌,嚴格的說是腐生細菌和真菌,如腐生性微生物,還包括腐生性動物,如蚯蚓和蠅的幼蟲,腐生生物主要是以沒有生命的腐爛的動、植物遺體為生,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蚯蚓是腐食性動物,能將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供給綠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態系統中屬於分解者.
故選C
H. 在薔薇,蚜蟲,瓢蟲,落葉,小草,蚯蚓,小鳥這些生物中列出倆條食物鏈來
在薔薇,蚜蟲,瓢蟲,落葉,小草,蚯蚓,小鳥這些生物中列出的兩條食物鏈如下:
食物鏈亦稱「營養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
(8)什麼動物能吃落葉擴展閱讀:
食物鏈中的攝食關系,實際上是太陽能從一種生物轉到另一種生物的關系,也即物質能量通過食物鏈的方式流動和轉換。
一個食物鏈一般包括3—5個環節:一個植物, 一個以植物為食料的動物和一個或更多的肉食動物。食物鏈中不同環節的生物其數量相對恆定,以保持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