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藏羚羊是稀有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地方
藏羚羊棲息於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環境中,尤其喜歡水源附近的平坦草灘。分布在中國在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昆侖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
拓展內容:
由於盜獵者的偷盜行為,藏羚羊的數目急劇下降,近幾年來,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已經很少被人發現。這個古老的物種已經走向面臨滅絕危險的邊緣。
歷史紀錄中,藏羚羊的數量曾達到百萬只之多,但因國際市場對藏羚羊絨沙圖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們在20世紀最後20年遭遇大量偷獵,數量急劇下降,1995年全西藏也只剩5萬多隻。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將藏羚羊的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近危(NT)
❷ 青海拍到野氂牛群罕見畫面,野氂牛一般生活在我國哪些地區
生態管護員進行巡山的時候,發現大批野秏牛群出現在我國的三江源公園,這是極其罕見的畫面。現在正好處於野耗牛生育高峰期,所以野秏牛媽媽們的攻擊性會特別強。
一、秏牛主要生活地區
野秏牛,從名字就知道是只會生活在野外的種群,通常生活在海拔3000~6000的新疆,青海,川西,西藏等高原地區。野氂牛是比較典型的高寒動物,所以極其耐寒,野外生存能力比較強。雄性體型偏大一些,大約在400千克到800千克之間。野秏牛是喜歡群居生活的動物,平時如果遇到危險,會把幼崽放在族群中間。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寒漠植物,體格強壯,皮膚呈現褐黑色,因為在高原地區,所以皮毛更長,擋風遮雨。
❸ 青海有什麼野生動物
青海的野生動物有:野駱駝、野氂牛、野驢、藏羚羊、盤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頸鶴、藏雪雞、天鵝、水獺、喜瑪拉雅旱獺、赤狐、猞猁、香鼬、兔猻、金貓、石貂、豹、岩羊、原羚、黃羊等。
青海省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生態與物種寶庫。調查數據顯示,我省陸生脊椎動物有499種,佔全國數量的10.26%,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63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35種。
(3)青海南部有哪些珍惜動物擴展閱讀
野生動物的生活依賴茂密的森林、沼澤地和開闊地。相關專家表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必須要有足夠的食物保證,有食物生產的植被、土壤、氣候條件,還要有安靜、安全、隱蔽的棲息環境。
為了織牢織密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青海省實施大的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創造了條件,如天然林保護工程、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濕地保護、封山育林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的實施起到完善生態安全屏障的積極保障作用。
同時,持續組織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動,禁止濫捕亂獵、禁止非法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產品、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方式保護了最大面積的野生動物棲息地,避免野生動物遭到毀滅性打擊。
❹ 青海海東首次發現雪豹,雪豹屬於珍稀動物嗎
雪豹屬於珍稀的野生動物,它們生活在高聳入雲的雪山上,甚至還是索契冬奧會的吉祥物。別看她們長的圓頭圓腦,看起來獃獃的憨憨的。他們其實是捕獵的一把好手,銳利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發現奔跑的食物,巨大粗長的尾巴在雪地中為他們保持平衡,一身強健的肌肉能夠壓倒超過自身重量三倍的獵物。而且這些獨行俠們從不聚集在一起,喜歡晝伏夜出。偶爾才會在白天太陽好的時候趴在岩石上曬曬太陽,我曾經在紀錄片中看到過無人機攝像頭拍下的雪豹,白天天氣很好,陽光普照,他慢悠悠地晃著尾巴,心情很好的樣子趴在門口的岩石上懶洋洋的閉起雙眼。尾巴尖兒還一晃一晃的,看得實在是讓人抓心撓肝的想要去摸摸它。
雪豹一般情況下只會生一到二個幼崽,剛出生的小雪豹十分的可愛。軟萌軟萌的看著非常的像一隻大後小貓咪。雪豹雪豹家族叫聲也並不像獅子老虎其他的貓科動物一樣威武雄壯,而是像貓一樣發出喵喵喵的聲音,如果舒服了,還會發出呼嚕。
這種可愛的貓科動物罕見稀有,是我們大自然生物鏈中雪域地區的一份子,我們應當共同保護環境,維護野生動物與人類共同的家園~
❺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主要的保護動物是什麼
主要有藏羚羊,沙狐、野氂牛、狼等等一些稀有動物,可可西里蒙語意為「青色的山樑」、「美麗的少女」,她位於青海省西北部,與新疆、西藏接壤,面積4.5萬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整個保護區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又因為自然環境嚴酷,氣候惡劣,至今仍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區……
整個青藏高原自東向西北表現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的更替與過渡。可可西里地區則居於半乾旱地區內。
水分條件是可可西里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分異的首要因素,決定著本區宏觀分異特徵。而水分條件主要取決於本地區所處的大氣環流位置。本區水汽主要來源於印度洋孟加拉灣。水汽輸送方向自東南向西北。天然降水自東南向西北減少,從500毫米左右逐漸降至不足200毫米。干濕分異的最終結果是:烏蘭烏拉山北翼為本區最濕潤的區域,整個地區自東南向西北變干。就山體而言,作為迎風坡的大陽坡,降水要比背風坡(大陰坡)多。具體至一定的山段,陰坡比陽坡表現的要濕潤一些,陰坡的植被發育相對較好。隨著海拔升高,溫度降低,降水增加,高寒草甸或高寒草原逐漸被以稀疏狀植被為主要特徵的亞冰雪帶所替代,在一些極高山區發育了多年積雪和冰川。本區的地表物質也是自然環境分異的重要因素。本區大部分地面都覆蓋著一定厚度的沙層。它可以使天然降水或融水很快滲入下層,保存起來。由於沙層阻隔,土壤下層水分蒸發微弱,對植被的發育有利。以青藏苔草為主的高寒草原廣泛分布為主導地理景觀,而針茅草原景觀僅出現在局部地方。覆沙層與青藏苔草的這種緊密關系在整個青藏高原北部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地帶內都存在。因而從宏觀上看,覆沙層的存在減弱了自然環境的空間變異性。但從局部地區來看,它卻增加了自然環境的復雜性。
可可西里地區河灘地面積比例較大,受到當地大氣候條件的影響,形成隱域半隱域景觀,這是區域性因素作用的結果,打亂和干擾了高原地帶性景觀的連續分布。在一些湖邊鹽分含量較高的地方,往往形成特別乾燥的生境,發育了局部性的墊狀駝絨藜高寒荒漠。這是地方性非地帶性因素作用的結果。
可可西里地區地域分異規律是在上述各種分異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與整個青藏高原自東南向西北逐漸變乾的總體趨勢相適應,青海可可西里地區自然地理景觀自東南向西北表現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的過渡;(2)高寒草原是可可西里地區主要的景觀生態類型,分布廣闊。高寒草甸僅有零星分布,在具體地段上草甸呈斑狀分布,有時與小灌木(金露梅)共同構成灌從草甸景觀;高寒荒漠草原則僅分布在本區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區;(3)高寒草原帶內發生分化,典型的針茅高寒草原分布面積很小。扇穗茅高寒草原以東北——西南呈長條形分布在局部區域。(4)作為垂直帶的高寒草甸僅出現在高寒草原帶南部較高山地的陰坡、半陰坡,多呈斑狀分布。出現的海拔高度自東南向西北升高,從4800米上升到5200米左右。(5)區內景觀的垂直分化明顯但簡單。主要有3個帶譜類型:a、高寒半濕潤類型(高寒草甸帶——亞冰雪帶——冰雪帶);b、高寒半濕潤/半乾旱類型(高寒草原帶——高寒草甸帶——亞冰雪帶——冰雪帶);c、高寒半乾旱類型(高寒草原帶——亞冰雪帶——冰雪帶)。
❻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動物有哪些哪些能幫到人類
珍稀動物有野氂牛、藏羚羊、藏野驢、白唇鹿、黑頸鶴、金雕、禿鷲、猞猁、雪豹、岩羊、藏馬雞、雪雉、棕熊、裸鯉、黃羊。現在野生動物還有許多人類不了解的東西,保護好野生動物,留下寶貴的基因,對將來找個世界的發展很有必要。
❼ 青海有哪些動物
野驢、野氂牛、白唇鹿、雪豹、藏羚、盤羊,黑頸鶴,黑鸛、藏馬雞等是聞名世界的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動物。
❽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的保護對象是是什麼
珍稀動植物。
該區高等植物102屬202種,其中84種為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動物有16種,其中11種為青藏高原特有種類,鳥類約46種,7種為青藏高原特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藏羚羊、野氂牛、西藏野驢、白唇鹿、雪豹、金雕等;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盤羊、棕熊、猞猁、荒漠貓、藏雪雞、紅隼等以及眾多種類的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是我國野生動物數量最大的地區,被稱為「高原野生動物王國和天然樂園」。
地理優勢: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其范圍為昆侖山脈以南,烏蘭烏拉山以北。
保護區與西藏自治區相接,南同青海省格爾木唐古拉鄉毗鄰,北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相連,東至青藏公路,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5500米。
據統計,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個,總面積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個。最大的為烏蘭烏拉湖,湖水面積為544.5平方公里。
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是最後一塊保留著原始狀態的自然之地。
以上內容參考海西州人民政府-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❾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什麼是青海湖地區特有品種,數量比大熊貓懷稀少
普氏原羚
我國境內目前僅存於青海省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普氏原羚處境堪
憂,其種群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普氏原羚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我國政府早在1988
年時就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歷史上,這一珍稀野生動物曾分
布於內蒙古、青海等少數地區,現在僅存於青海省境內環青海湖東北部及
其西部的鳥島、察拉灘和小北湖一帶。 據青海省林業局副局長李三旦介紹,
5年前環青海湖地區的普氏原羚數量還至少有300多隻,現在只剩下百
只左右,而且數量仍在減少。
據了解,普氏原羚生性機智,行動敏捷,喜集群活動,一般為十隻左
右為一群,最多也就五六十隻一群。它們通常在灘地和沙丘間棲息,有選
擇性地採食禾草、苔草和雜類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一項專題調查
報告顯示,120多年前,我國就在內蒙古和青海省獲得過普氏原羚的模
式標本,後來由於受移民、農牧業生產和人為獵殺等因素影響,使普氏原
羚的分布區萎縮到青海省境內的青海湖東北部及其西部的鳥島、察拉灘和
小北湖一帶的沙丘及周邊地區。近50年來由於青海湖地區的社會、經濟
和自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普氏原羚的生
存環境日漸惡化,人為獵殺現象時有發生,數量不斷減少。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部門了解到,由於人類活動的阻隔,青海湖西部鳥
島地區的普氏原羚與湖東北地區的種群已無法進行基因交流,再加上人為
獵殺,這一珍稀野生動物在環青海湖地區的數量越來越少。李三旦說,在
整個青海湖周邊地區所剩的普氏原羚總數目前只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他
呼籲人們加強保護意識,珍惜和愛護這一珍貴的瀕危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