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推動電子商務與快遞產業協同發展
透視:協同之路有多遠
「『雙11』剛剛結束,還沒有睡夠,『雙12』就來了!」12月5日,在2014首屆中國電子商務跨界產業峰會上,圓通速遞總裁相峰,如此調侃年終電商大規模集中促銷活動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壓力。
壓力主要來自電商促銷產生的巨大訂單量,以及為保障包裹快速、安全、准確遞送至收件人手中而付出的努力。來自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共處理快件5.4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截止11月21日零時,94%快件完成投遞。
這樣一組靚麗的數據,表明互為依託關系的電商和快遞業的協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當眾多電商在「雙11」期間賺得盤滿缽溢之際,很多快遞企業卻默默承受虧損的痛楚。近日,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而實際上,在電商「吃肉」、快遞「喝湯」的市場下,註定了兩業協同發展是一條布滿荊棘之路。
協同障礙重重
盡管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已經達成廣泛的共識,相關政府部門也出台文件和優惠政策支持兩業協同發展,並且兩業協同在市場層面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同樣應引起重視的是,兩業協同發展的障礙仍然不少。
繼2012年3月,國家郵政局與商務部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快遞服務與網路零售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後,《關於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於今年10月發布。國家對兩業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共拿出1.7億元的專項補貼資金。這是中央財政對快遞業第一次拿出扶持資金。在此之前發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中將「電子商務物流工程」列為十二大重點工程之一。國家對兩業協同發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最近兩年「雙11」期間,沒有出現大面積爆倉的現象,而且快遞服務質量(配送速度)提升明顯,這其中有電商與快遞聯動的一份功勞。阿里巴巴的物流雷達預警系統的應用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該系統,天貓工作人員能夠清楚地了解目前的物流運行情況,相應的物流配送也能夠得到及時、合理的調配。
政策掣肘
不過,成績並不能掩蓋問題。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靳兵告訴《現代物流報·快遞專刊》記者,標准不統一造成的快遞商與電商間數據、信息傳遞的滯後,影響了兩者的協同發展。「一些大型快遞企業僅插件就做了上萬件,因為它要與上萬家電商賣家對接。這都是沒有標准造成的。而且標准不統一,使數據不能與海關、郵政監管、財稅系統對接。這也影響了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
讓靳兵憂慮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政府扶持政策對快遞業的傾斜不到位。靳兵舉例說,2013年1月29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廣州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從2013年起連續5年,廣州市財政每年將投入5億元用於扶持電子商務發展。但是相關快遞政策沒有及時跟上,使兩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仍有不少困難。
正如靳兵所說,在國家大力扶持電商發展的同時,並沒有為快遞業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快遞企業用地難、最後一公里派送難、貨車進城難等等困境,讓快遞企業仍難以克服。
扶持政策不到位還體現在稅費環節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表示,在他們調查的900多家物流快遞企業中,物流企業稅收增長的速度,大大快於利潤增長速度;物流快遞企業的稅負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電商打壓
近兩年,快遞企業業務量雖然屢創新高,但是利潤率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有快遞企業之間大打價格戰惡性競爭的原因。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有的快遞企業甚至將每單快件的價格降到3-4元。這已經大大低於快遞企業提供服務的成本。以北京上海為例,取派件的成本就大約2.3-2.5元之間,加上干線運輸、分撥操作、裝卸和面單成本,一單快件成本超過了6元。
另一方面,電商對服務資費的「壓榨」也擠掉了快遞企業部分利潤。今年重慶、廈門、湘潭、寧波等部分快遞企業試圖調高快遞資費。當地物價部門認為這些快遞企業串謀漲價,是故意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有價格壟斷之嫌。而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部分電商企業利用貨源優勢和快遞企業之間價格戰的弊病,打壓快遞的價格,從中賺取快遞費。即賺取消費者所支付快遞費與其支付給快遞公司之間的差價。這已經成了快遞市場上公開的秘密。
如何加強協同
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也可以看作推動兩業協同發展的突破口。在《關於促進快遞服務與網路零售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就給出了政策建議。如優化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雙方信息共享、標准對接,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等等。那麼該如何具體操作呢?
靳兵給出的建議是:相關行業組織抓緊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為政策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電商企業要放下身段,深刻理解、認識快遞業健康發展於自身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與快遞企業進行數據、信息的對接;政策相關部門盡快出台兩業協同發展的政策,並將已經出台的扶持政策落到實處。賀登才也希望相關政策政府職能部門,進一步轉變作風,加強協同,落實政策、營造環境。
的確,推動兩業協同發展,有些事情企業是無能為力的。如電商與快遞信息共享、標准對接。這里不排除企業由於擔心泄露商業機密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阻力來自標準的不統一。這需要推進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對接機制建設,加快快遞服務與電商信息系統數據介面標準的制定工作,建立統一的信息交換標准。推動快遞統計監測系統與網路零售統計監測體系、統計監測網路對接,逐步實現行業統計信息的共享與交換。
不過,賀登才同時告誡企業,在政策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的同時,企業對政策的態度應該秉承「依靠不依賴,期待不等待」原則。這要求企業自身不斷努力,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目前國內的電商物流產業鏈上,由於電商快件量在快遞企業業務結構中占據絕對優勢的比重,導致電商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對此,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沙迪告訴本報記者,這需要快遞企業開拓新空間、新領域。按照國家郵政局的思路就是向下、向西、向外。
今年年初,快遞下鄉工程啟動。各大快遞企業在中西部和縣城、鄉鎮市場加大網點布局力度。今年以來,快遞企業布設的鄉鎮網點已接近5萬個,鄉鎮覆蓋率超過30%。而今年「雙11」當天阿里巴巴571億交易額中,農村的消費佔到10%。相峰也認為,快遞企業要在發揮基礎保障功能的同時,通過產品服務質量、數量的提升,進一步刺激不同地區的消費潛力,加快「向西向下」的步伐,進一步拓展西部和農村地區的服務網路,滿足該區域消費者對快遞的需求。
與此同時,跨界電商帶來的巨大海外快遞物流需求也將成為快遞企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⑵ 通過網路總結出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企業的物流帶來哪些影響
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
由於電子商務與物流間密切的關系,電子商務這場革命必然對物流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從物流業的地位到物流組織模式、再到物流各作業、功能環節,都將在電子商務的影響下發生巨大的變化。
(一)物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
電子商務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這必然導致產業大重組,原有的一些行業、企業將逐漸壓縮乃至消亡,將擴大和新增一些行業、企業。
產業重組的結果,可能實際上使得社會上的產業只剩下兩類行業,一類是實業,包括製造業和物流業;一類是信息業,包括服務、金融、信息處理業等。在實業中,物流企業會越來越強化,是因為在電子商務環境里必須承擔更重要的任務:既要把虛擬商店的貨物送到用戶手中,而且還要從生產企業及時進貨入庫。物流公司既是生產企業的倉庫,又是用戶的實物供應者。物流企業成了代表所有生產企業及供應商對用戶的唯一最集中、最廣泛的實物供應者。物流業成為社會生產鏈條的領導者和協調者,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可見電子商務把物流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其提供了空前發展的機遇。
(二)供應鏈管理的變化
(1)供應鏈短路化,在傳統的供應鏈渠道中,產品從生產企業流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多層分銷商,流程很長,由此造成了很多問題。現在電子商務縮短了生產廠家與最終用戶之間供應鏈上的距離,改變了傳統市場的結構。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站繞過傳統的經銷商與客戶直接溝通。不需要設置多層實體分銷網路(包括人員與店鋪設施),也不需要存貨,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縮短了流通時間,使物流徑路短路化。
(2)供應鏈中貨物流動方向由「推動式」變成「拉動式」
傳統的供應鏈由於供銷之間的脫節,供應商難以得到及時而准確的銷售信息,因此只能對存貨管理採用計劃方法,存貨的流動是「推動式」的。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實現了一體化,供應商與零售商、消費者通過Internet連在了一起,通過POS、EOS等供應商可以及時且准確的掌握產品銷售信息與顧客信息。此時存貨管理採用反應方法,按所獲信息組織產品生產和對零售商供貨,存貨的流動變成「拉動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兩個缺點,並實現銷售方面的「零庫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為物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第三方物流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得到極大發展,因為:(1)跨區域物流。(2)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重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⑶ 電子商務如何助推物流業的發展
以SF物流公司和聯邦為例。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是以網路為基礎進行的,有b2b、c2c、o2o等,這時的物流已經轉化為第三方物流平台,也是利潤源泉。但是電子商務要求物流快速響應,並要求要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保證物品在運輸途中的安全性。就以現在互聯網的發展,物流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完善物流的服務、質量和發貨速度也成了物流的一個瓶頸
⑷ 電子商務對物流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物流是電子商務的最後一公里。電子商務促使物流的發展,使得物流更快更精確更合適地送到客戶手中。
⑸ 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建議
摘自:YiShop電商系統
一、要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強化資源整合和物流全過程優化
物流現代化可以結合傳統運輸業的優勢,利用其設施、網路、技術和管理人才,通過轉軌、創新、完善來進行現有資源的有效整合。
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結合現代營銷體系的建立和連鎖商業的發展,在一些重點城市建立一批以現代理念和現代設施武裝起來的物流配送中心,成立一批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物流專業公司。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加強技術投入,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專業化、低成本、高效率、物流資源集中等優勢占據了電子商務物流的主流。近年來,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導致物流行業無序化盲目發展。企業數量雖多,但整體專業化程度低,行業惡性競爭加劇,資源嚴重浪費。
為避免此類現象發生,物流企業應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做好專 業化服務導向,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及物流技術,提升服務水平,提高物流作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開發物流個性化服務等;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物流聯盟,發揮 多方優勢,整合多方資源,共同協調發展
⑹ 電商怎樣促進物流效率的提高
首先電商指的是交易所有過程的電子化,也就是利用網路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
電商網站為客戶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技術與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網路營銷服務。近些年電商發展迅猛,現在電子商務的范圍波及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及消費等廣泛領域,隨著科技發展,電商逐漸往智能化,規范化,大眾化,區域化,國際化發展發展,近年跨境電商發展得到大力支持,很多新起電商開始往跨境發展,實現「走出去」面向全球消費者。現還有社交電商類盈利模式主要是銷售及渠道盈利,會員收費制, 構建平台生態圈盈利.現在正是電商時代,電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薪資待遇也是有極大的空間。
跨境電商進口需要繳納稅包括:
(1)進口關稅:指通過一國關境的進口貨物需要繳納的稅收。
計算方式:從價計征,從量計征,復合計征,還有一些特殊的商品會使用特殊的計算方式。
(2)行郵稅:指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
(3)增值稅:我國規定增值稅基本稅率為17%,某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增值稅稅率為13%。
(4)消費稅:目前國家僅對四類產品徵收消費稅,一是過度消費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的消費品,比如煙酒、鞭炮等等,二是奢侈品,三是高能耗產品,四是不可再生的石油類消費品。
⑺ 如何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
如何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
[摘要]近幾年來,受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拉動,我國快遞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同時,在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銜接不順暢、不協調的問題。
近日,財政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財政部將劃撥專項資金,幫助天津、石家莊、杭州、福州、貴陽5個城市電商快遞協同發展工作。
近幾年來,受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拉動,我國快遞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同時,在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銜接不順暢、不協調的問題。《通知》的出台為5個試點城市的電商與快遞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財政部專項資金的扶持可以緩解行業整體資金緊張的問題;通過合理利用資金,有利於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有利於推行運營車輛規范化,有利於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這對推動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是一重大利好。
不過,在出台利好政策的同時,還要著力解決制約電商和快遞發展的一些政策瓶頸問題,如車輛通行的便利化,營造出良好政策環境。在此基礎上,需要快遞企業在服務水平、管理體制、產業布局方面不斷努力。這同樣是促進兩者融合發展、協同進步的應有之義。
視點1 打鐵還需自身硬
□ 張亮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科技產業,不僅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重要渠道和支撐平台,更是促進現代服務產業與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大利器。而物流快遞,作為一種傳統的服務行業,雖然在近幾年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一直以來,卻始終存在著企業規模小、管理不規范、技術水平低、服務質量差等諸多頑疾。這些問題不僅對快遞行業本身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對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對此,《通知》明確了5個試點城市的重點任務,即統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推行運營車輛規范化,解決末端配送難題,加強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培訓,鼓勵電商企業與物流快遞企業合作。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希望電商與快遞兩個行業能夠更好地深入合作,共建和諧生態鏈。這一新形勢,無疑為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首先,根據《通知》要求,此次開展試點的城市將獲得財政部專項資金。通過發放財政補助,可以解決整體行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有利於快遞企業做大規模,實現規模效益;同時,通過合理地利用資金,還可以改善物流基礎設施條件,緩解快遞行業發展滯後的問題。特別是在更新改造末端配送車輛上,政府給予的財政補貼力度相當大,這將有助於快遞企業提升"最後一公里"的物流效率,使物流配送不再拖累電子商務的正常運營。
其次,在行業規范方面,《通知》要求建立完善的配送車輛標准體系,以及從業人員服務和考核標准,進而實現配送車輛的規范運營,以及物流服務的規范操作。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消除非標車輛運營的現象,有助於改善城市交通運營狀況;同時,還可以極大地解決快遞行業發展混亂的問題,促進快遞企業提升服務水平,使服務亂象不再制約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再次,在雙方合作方面,《通知》提出了要鼓勵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對接系統建設,統一信息交換和數據介面標准,發揮信息平台在運力調整、交通引導、供給調解和市場服務等方面的作用。這意味著,在政策的正確引導下,電商與快遞在整體統籌運作中,將改變以往的銜接不順暢、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使相關工作更趨向於信息化、統一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電商與快遞的合作共贏,促進雙方共同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在新經濟時代的發展環境中,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是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關系。然而,要想進一步促進兩者融合發展、協同進步,僅靠《通知》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企業自身的不斷努力才行。
首先,在服務水平方面,快遞企業應該加強配送業務中各環節服務的標准化建設,增強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以提高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物流服務。同時,建議快遞企業合理地運用扶持資金,不斷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並加大先進技術的投入與應用,以此實現高效的運作模式,與電子商務形成一致的發展速度。
其次,在管理體制方面,快遞企業要想建立起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運營模式,就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推行科學的管理模式,並且,還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創新,進而達到挖掘內部潛力、改善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效率、優化配送路徑,以及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以更加規范的運行機制來迎合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
再次,在產業布局方面,快遞企業應該著重加強二、三線城市,以及偏遠農村等薄弱地區的市場開發。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和網路布局,可以擴大快遞服務范圍,進而促進電子商務在偏遠地區的普及與推廣,使物流快遞與電子商務得到協同發展、共同贏利的目的。(作者系北京宏盛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視點2 公平缺失需解決
□ 白光利
商務部等三部門《通知》中試點工作的發展目標主要包括"構建適合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物流快遞管理制度和服務體系、將電商物流快遞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並完善骨幹節點和末端投遞服務站點建設、建立完善配送車輛標准體系並實現配送車輛規范運營、建立從業人員服務和考核標准,全面實現持證上崗。"
業內對於此《通知》一片叫好聲,但說句實話,筆者對於物流方面的很多國家類通知基本上都是持不聞不問、不看好的態度。原因無它,中國的物流發展至今從一開始就不是國家在主導,都是市場行為自發而發展起來的,因此各種資源配置最好是通過市場的手段來完成,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來完成。
對於電子商務與快遞的協同發展工作,《通知》中各項內容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提法,我們可以簡單的進行一下分析:
什麼叫"適合電子商務快遞發展的物流快遞管理制度和服務體系"?物流與快遞具有社會化的普遍性,今天是電子商務,明天是冷鏈,後天不知道又會是什麼,難道每個領域都要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嗎,儼然到最後這又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實現共同配送、標准服務才是更為主要的事情。另外就是我們現在可以認為電商模式就已經完全成型了嗎?成型與否是市場說了算,模式不是政府說了算。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北京曾經推動的共同配送就是一個探索,然則最後結局是不了了之,而且造成物流資源的浪費。
然後是將快遞與電商的發展納入到整體城市發展規劃以及完善末端配送站點和網路。這都是大而全的話題,各個城市的自身發展規劃都不完善,還經常變來變去的,這個能實現嗎?北京推動的共同配送就是反面教材。
當然,真正有意義的是"建立完善配送車輛標准體系並實現配送車輛規范運營、建立從業人員服務和考核標准,全面實現持證上崗"。
一旦什麼節假日或者是大型活動、有可能對社會治安有影響的政治活動到來,我們經常看到的新聞就是快遞公司的車輛被查扣了、某某地方車輛又限行了。對於這種情況,各家物流公司、快遞公司都是頗有微詞,甚至是冒著被查扣的風險去運營,這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
對於車輛管理和運營還是多個部門共同管理,有交通、有運管、有公安、有路政還有城管。如果真的能把這個問題解決,這才是真正最有利於行業企業發展的大好事情。
另外就是對於配送員的執證上崗、培訓事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的快遞員都是來自於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的人員,他們中的許多人學歷並不是特別高,對於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安全教育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即是對於他們自身的提高也是對客戶的有力保證。
其實,對於《通知》而言,筆者想說的是,面對電商的高速發展,政府意識到自己應該做點什麼,這種意識和態度是好的。如果他們真想管理、真想讓這個行業發展起來,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放手"。這種放手實際而言就是一種公平、公正,內外資公平、公正、民營與國企公平、公正。為何郵政的車時時、處處都能跑;為何外資的車輛都可以隨便跑,而我們民營則處處受限。
現在不是什麼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的問題,而是協同發展的壁壘是什麼?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有望解決協同發展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則一切努力都是無用功。
筆者認為,公平氛圍的缺失是當前最大的問題,這才是實現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的最"堅強"的壁壘,只有打破這一壁壘才能有望進行真正協同的事情。
⑻ 淘寶如何帶動了物流行業的發展
雙11"當天快遞訂單達13.5億件 智能物流發展正當時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11日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4.16億件,同比增長25.68%,再創歷史新高。這其中,僅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就超過10億件。
10億物流訂單大致相當於美國20天的包裹量、英國4個月的包裹量。但在中國,創造這個數字只需要天貓雙11這一天。
10億物流訂單也相當於中國2006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天貓「雙11」十年,物流訂單從26萬起步,增長4000多倍,這些包裹連接起來,長度足以繞地球赤道7圈多。
這些數據如果放在10年前,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彼時,民營快遞還在粗放的成長期,買家、賣家、快遞公司之間通過簡訊溝通送達信息,通達系網路剛剛建立全國雛形,還沒真正發揮威力。
2010年,快遞能力還跟不上電商發展的速度,「爆倉」時有發生,在行業的「野蠻發展」過程中,這個讓快遞行業迎來發展浪潮的節日,一度也將快遞公司的短板無情放大。
2013年5月,阿里巴巴攜手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共同成立智能物流平台公司菜鳥網路,以其科技和協同的優勢,為快遞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同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破億,達到1.52億個。
從這年開始,雖然雙11包裹量越來越多,但快遞運行卻越來越平穩,到貨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服務質量也在逐年提升。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整個行業形成了真正的大協同。現在,每到雙11前,快遞企業都會根據菜鳥的演算法預測,提前做好預案,增加場地與設備、人員的投入。另外,即時配送也成為新的主力軍,據了解,點我達等眾包運力的全面加入,讓菜鳥網路的分鍾級配送在大促漸成常態。
另一方面,技術的投入也讓行業效率大幅提升。自動化分揀系統成為標配,在菜鳥網路的倉庫中,機器人、機械臂、流水線已經很普遍。再加上電子面單的標准化,快遞全行業正在快速進行數字化升級,為統籌全網,實現智能分單、智能路由、提前預測等提供了可能。
10年來,當快遞物流業藉助菜鳥的網路平台和智慧技術,開啟自動化、機器人倉的時代時,天貓雙11又在這一關鍵節點上達成了新的高度。未來,10億包裹流轉日漸成為每天常態,更加迫切需要建設智能物流骨幹網來應對。
眾所周知,物流業被稱為經濟的「大動脈」,是維護經濟順暢運行的大通道。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物流企業法人單位數近30萬家,成為重要的企業群體。2016中國物流企業5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共計8400億元,占物流業總收入的11.5%。然而,我國物流產業增速正在逐漸放緩,傳統的產業發展方式難以滿足消費型需求快速增長的要求,現有的資源條件不足以支撐產業規模的持續快速增長。在此情況下,智能物流迎來了重大機遇。
如果合理搭建智能化平台,全面推進智能物流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將線下信息進行整合、發布,將會進一步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基於此,我國在政策方面也加強支持力度。去年,我國物流業就將發展聚焦在高效、連通、智慧、協同、協調和改革等六大戰略重點。同年,領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強調,推進互聯網+物流。同期還明確了「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與物流深度融合,推動物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是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⑼ 簡述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核心就是滑鼠加物流,通過互聯網進行網購或網銷,在完成操作之後,關鍵還要用物流配送的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過去,人們在電子商務的認識上,覺得它很神秘,很深奧。而實際上,電子商務就是一種實在的貿易方式,而實現這個貿易交易的過程是離不開物流的。如果沒有信息的要求,就沒有物流的表現;沒有物流配送的具體表現,也不能促成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離開物流的支撐體系,就很難有一個實質性的交易,反過來,電子商務也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二者相互制約,相互支撐,相互依託,缺一不可!
最終物流要用電子商務手段來進行開展,中國要進一步降低費用水平,要進一步的提高物流的及時性和用戶滿意度,必須要依靠現在的信息技術,非常關鍵,隨著商業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貿易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商業的發展。唯有依靠信息技術對稱,才能尋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推動、普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是很難預測,但是速度會進一步加快的。而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物流的問題,為電子商務帶來更好的春天
⑽ 跨境電商環境下物流公司如何發展
相較國內快遞,由於跨境電商物流地理距離遠,因此物流費率高,而相比傳統外貿物流,由於跨境電商物流存在需求碎片化、運輸高頻次,同時全鏈路物流環節更多,因此物流費費率也要高。目前跨境電商物流費用在整個跨境電商成本中佔到了20-30%,比重較高。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