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生活方式包括哪些

動物生活方式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8 09:51:28

A. 節肢動物生活方式

答案D
水蚤、沼蝦、磷蝦在水中游泳,龍蝦、鱟、螯蝦爬行生活,鹵蟲底棲生活,普通卷甲蟲.

B. 動物有既定的生活方式嘛

1. 動物的基本生存功能。動物的基本生存功能包括:母體的哺乳,餵食,捕食,取食,爭斗,占區, 求偶 ,交配,產仔等等。
2. 動物的基本生存功能是遺傳帶來的,不需 經過學習

1. 動物的特殊生存功能。動物的本能不單是對簡單刺激的局部性反應,而是按預定程序進行的一系列行為活動。
2. 隱蔽本能:貓科動物都有大小便後,用土掩蓋排泄物的習慣,是為了防止暴露行蹤;雪豹在雪地走路時,會用尾巴抹去腳印也是為了消除自己的行蹤。
3. 貯存本能:又一些動物會採取不同辦法貯存食物。獵豹每次打獵歸來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獵物內臟清除後,馬上儲存到較高的樹杈上,防止獅子,鬣狗搶食。
4.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 有害氣體 等等。在視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
5. 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
6. 如動物在感觸到地震聲波時,便會驚恐萬狀,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狗哭狼吼等異常現象。
7. 動物的後天生存功能。有些動物在生存過程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觀察模仿同類或其他 動物行為 , 經過學習 、練習、適應、模擬或經驗,掌握某種行為。

C. 陸生動物都有什麼生活方式

一、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
數百種的爬行動物生活在雨林中。它們生活在地面和樹上,以及水和水的附近,甚至在植物中。爬行動物具有鱗片,例如鱷魚、蛇、蜥蜴等等,主要在地面活動。
蛇爬行動物--皮膚具有乾燥的鱗片。最大的種類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非洲岩蟒,它能長到9米長。所有的蛇都是食肉動物。盡管它們沒有腿,卻能迅速地爬行去追捕獵物。它們通常在地面上爬行,但有些種類的蛇也能爬樹。
二、陸地上的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動物隨時觀察四周是否有天敵出現,以免受到突然襲擊被捕獵。這種方式對群體生活的動物來說比較容易。集合在一起時,它們有更多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去察覺危險情況。
奔跑:奔跑是逃避天敵的最普遍方式。
鴕鳥的奔跑速度可到每小時80公里
偽裝:許多動物外型和體色近似於周圍環境,這就
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小高鼻羚羊就卧伏在地面上一動不動,看起來很像土堆。
抵抗:代替偽裝和奔跑,有些動物進行抵抗,或者面對它們的敵人。
三、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器官,比如氣管和肺。
四、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D. 生物的生活方式

海洋生物根據其居住地段和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圖1-13)。

圖1-13 海洋無脊椎動物生活方式

(引自Raup and Stanley,1978)

(a)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b)、(c)底棲生物,生活於硬質(右)、軟質(左)底質上,或軟質底質(c)內

底棲生物 指生活在水層底部,經常離不開基底的生物。底棲生物如果生活在基底表面以上則稱為表生生物。有些表生生物營海底爬行或跳躍生活,稱為底棲活動型生物,也有一些表生生物營海底固著生活,稱為底棲固著生物。生活在基底表面以下的生物稱為內生生物。一些內生生物在軟基底的泥沙中營潛穴生活,也有一些在岩石上或堅硬物體上營鑽孔生活。部分底棲生物如珊瑚與腕足的幼蟲階段營浮游生活,而當幼蟲固著以後,則變為底棲固著生活。

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具有游泳器官,能主動游泳,動物身體常呈流線型,兩側對稱,運動、捕食和感覺器官較發達,如無脊椎動物中的頭足類(包括鸚鵡螺類、菊石和烏賊等)和脊椎動物中的大多數魚類及鯨類。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沒有真正的游泳器官,常隨波逐流,被動地漂浮在水中,浮游生物的身體一般呈輻射對稱,個體微小,骨骼不發育或質輕,殼常多刺以增大表面積,便於浮游。浮游生物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大類。前者包括硅藻、溝鞭藻和顆石藻等;後者包括原生動物的抱球蟲類及放射蟲類。許多無脊椎動物如海綿動物、腔腸動物及軟體動物等的幼蟲、大型的水母以及已絕滅的大部分筆石類均營漂浮生活。此外某些生物往往附著在水草、樹干或其他游泳生物的身體上,營被動的水中漂浮生活,稱為假浮游生物。

陸生生物的生活環境包括陸地、河流、湖泊和沼澤等。它們的生活方式與海生生物的生活方式有類似之處。有底棲固著的各類植物及菌類;有底棲活動(包括爬行、行走和蠕動)的各類四足動物及昆蟲、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其中有些生物可以在陸地上穴居;河湖中有游泳的魚類、蝦、浮游的藻類及小動物等;有空中飛翔的鳥類及昆蟲等。

E. 小動物的生活方式

1、烏龜的生活方式: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2、袋鼠的生活方式:大多分布在澳大利亞。喜集體活動。各種袋鼠有著它們的各種生活習性。一般白天休息,晚上出來活動。
3、黑熊的生活方式:棲息於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能直立行走。視覺差,嗅覺、聽覺靈敏。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鳥卵和小型獸類。
4、狐狸的生活方式:在森林、草原、高山、平原、荒漠、半荒漠等地均有分布。狐狸的食性較雜,以動物性食物為主。
5、駱駝的生活方式:駱駝是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的重要畜種,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機體構造、器官功能和生活習性形成了許多特性,以適應獨特的荒漠條件,因此被譽為「沙漠之舟」。

F. 給我動物的幾種生活方式(老虎,獅子,兔子,蛇)

老虎是貓科動物,說白了就是放大了的貓,貓有什麼習性,老虎就有什麼特點。但是貓比較小,所以靈活,善於捉老鼠,即使貓捉不到老鼠,因為貓對人類的生命不會有什麼威脅,所以還可以通過「偷吃」來存活,但是老虎則不同。(ps:我家有隻貓,好多年了,很會捉老鼠,兩年前我家搬到城裡,把貓獨自留在老家,沒人喂養,本來以為死了,今年回家,發現他還活著,每天睡覺的時候還是回到我家睡覺,呵呵,聽鄰居說,這只貓白天到處跑,餓了就抓老鼠,捉不到老鼠就跑到鄰居家去看有什麼東西偷,偷不了就去找點鄰居家倒掉的剩飯剩菜吃,做過幾年我看他就快成精了,呵呵,感謝我的鄰居,對不起小貓啊)
老虎是獨行動物,他的捕食成功率非常低,可以說老虎捕食很大程度上靠運氣,或者捕食那些粗心大意的老弱病殘。這也使得小老虎的存活率很低,因為得不到足夠的保護,一不小心就會被獅子,狼,豺狗,鷹等其他肉食動物捕食。

G. 生物的生活方式,營養方式,生殖方式有哪些並舉例詳細說明

生活的方式。指要求一定的棲息場所、棲息方式,活動類型等的行為(behaviour)以及營養的種類、攝食法(nutrition)、繁殖方式(repro- ction)等所有的生活習性的總合。各種生物種間常具有特有的生活方式,諸如自由生活、附著生活、寄生生活、浮游生活、集群生活等,每表現出一定的類型。生物的生活方式在其一生中並不完全一樣,通常在發育階段的表現常是特殊的。所謂種的生活方式實際是指整個生活史的生活方式的總體形式。
營養方式光合自養,有的是吸收異養或腐食性異養,有的是吞食異養,光和生養大部分植物,吸收異樣大部分動物,腐蝕性異樣,復生動物,吞噬異樣,細菌類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無性生殖
有形生殖,大部分生物

H. 甲殼動物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甲殼動物是節肢動物中的一個大綱,它們體外都有一層石灰質外殼,稱為甲殼。典型的甲殼動物具有復眼,兩對觸角和若干分節的附肢。海洋里的節肢動物,主要是甲殼動物,全世界共有3萬多種,如對蝦、螃蟹等。它們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水中游泳,有的海底爬行,有的附著在岩礁上固定生活,有的穴居,還有的寄生。

I. 概括一下動物的生活方式

你好,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種動物.不同種類的動物生活習性肯定是有區別的.下面給你列舉幾樣.記得採納最佳條案.
1.駱駝 (Camel,llama)
外觀、結構:有兩種,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駱駝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翼還能自由關閉。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這樣的腳掌使駱駝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陷入沙中。適應沙漠。

2.少棘蜈蚣(Scor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
外觀、結構:成體體長110-140毫米,有21個體節。步足21對。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顎肢內部有毒腺,易於捕獵。

3.海南捕鳥蛛(Ornithoctonus hainana)
外觀、結構:雌蛛體長45~51毫米。頭胸部長29~31毫米,寬22~24毫米;腹部長16~20毫米,寬26~29毫米。背甲低,呈黑褐色,密布灰白色長毛和稀疏的淺黃色毛,邊緣具密集的黃褐色硬長毛。網路上有照片。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頭部有一對毒牙,毒性強,性情兇猛,好獵手。

4.東亞鉗蠍(Scorpionidae)
外觀、結構:身體一般可分為3部分,即頭胸部、前腹部和後腹部。頭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稱為軀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後腹部分節,呈尾狀,又稱為尾部。整個身體極似琵琶狀,全身全表面為高度幾丁質化的硬皮。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尾部末端有毒腺。捕食時毒針刺入獵物。

5.黑曼巴(Dendroaspis polylepis )
外觀、結構:非洲最大的毒蛇,體型修長, 成蛇一般均超過2米, 最長記錄可達4.5米. 頭部長方型, 體色為灰褐色, 由背脊至腹部逐漸變淺. 此蛇最獨特的,是它的口腔內部為黑色.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上顎前端在攻擊時能向上翹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體. 前溝牙毒蛇, 毒液為神經毒, 毒性極強

6.大鱷龜(英文名:the 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 拉丁文名:Macroclemys temmincki)
外觀、結構:保持了原始龜的特徵,嘴巴、背甲盾片、紅舌都很奇特。嘴巴前端的上下頜呈鉤狀,似老鷹嘴一般, 鋒利。背甲盾片呈棕褐色, 13塊盾片呈縱橫3行排列,背甲邊緣有許多鋸齒狀突起。頭和頸上有許多肉突。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舌上有一個鮮紅色的蠕蟲狀肉突,作為誘餌,誘魚入嘴。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堅硬得像鋼鞭一般,用來擊昏岸邊小動物,然後吃掉。

7.北極熊:
外觀、結構: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周身覆蓋著厚厚的白毛保暖。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

8.日本醫蛭:
外觀、結構:體長30-50mm,寬4-6mm。背面呈黃綠色或黃褐色,有5條黃白色的縱紋,但背部和縱紋的色澤變化很大。背中線的一條縱紋延伸至後吸盤上。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口內有3個齶,齶背上有1列細齒,後吸盤呈碗狀,朝向腹面。有吸盤。吸人、蓄血液。

9.喙頭蜥(Sphenodon punctatus)
外觀、結構:體長500~800毫米。雄性較雌性大,形似大蜥蜴。通身橄欖棕色,背面被以顆粒狀鱗片,每一鱗片中央為1小黃色點;背面和腹麵皮褶處有大鱗片;背,尾脊部有由較大的三角形鱗片構成的鬣。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本物種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松果體。其它動物中,松果體通常退化並深埋於顱腔內,而喙頭蜥的松果體則露出並可感光。

10.獁君顱龍(majungatholus ):
外觀、結構:肉食 典型體長7-9米 推測體重4噸
恐龍嘛。只有化石。
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徵:來自馬達加斯加白堊世的三個分離的化石含有無數的恐龍骨頭,這些骨頭上有獸腳恐龍獁君顱龍的典型的牙印,其中一些牙印在獁君顱龍的骨頭上。表明,獁君顱龍可能曾將捕食同類作為一種生存方式。還推測這是一種長羽毛的恐龍,羽毛是吸引異性用的!!

J. 動物的生活方式都有哪些

  1. 動物的基本生存功能。動物的基本生存功能包括:母體的哺乳,餵食,捕食,取食,爭斗,占區, 求偶 ,交配,產仔等等。

  2. 動物的基本生存功能是遺傳帶來的,不需 經過學習

閱讀全文

與動物生活方式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