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水囊的製作方法
水囊 hydathode
蕨類網狀脈序中的內藏小脈和末回小脈的先端常膨大為排水器稱為水囊,如風丫蕨。
水囊 :古代城防消防器材。「以豬牛胞盛水。設若積薪城下,順風發火,則以囊擲火中,古軍法作油囊亦便。」這里所說的油囊,既然是用來救火,當是盛的不易燃燒的油。
水囊也是古代出行途中用來裝水的容器,多用豬、牛、羊皮或膀胱製作。
② 沙漠里的水囊是怎樣製作的
一般選用動物的皮
③ 古人用獸皮做的水袋為什麼不腐
一般古代是有自己加工工藝的,很多都是皮子處理後,內外夾層的,內襯多為動物膀胱這類,就像現在足球內膽一樣,而且內外經過處理的,輕易不會壞的。
④ 宋代的滅火器具都有啥水滸中都有哪幾次救火事件
還有雲梯,雲梯不是直接滅火的工具,只是輔助工具。宋代雲梯是折疊式,兩段梯子拉伸後非常長,又因為是在六輪車上,所以非常高。對於高處或者遠處的火災,必須要藉助雲梯,這和今天消防員用雲梯消防車滅火,道理是一樣的。
水滸中提到的滅火器具有水桶、麻搭、火鉤,這也符合救火人的身份。鄰居就是用水桶,而那些負責救火的軍漢,則帶著麻搭和火鉤。
⑤ 羊皮水囊為什麼不漏水
因為羊皮的裡面有一個東西叫「內膽」內膽是不漏水的。
古代的內膽一般是牛或羊的膀胱。我覺得應該盛水味道很大= =不過總比渴死好
⑥ 古裝電視劇里的古代人 用來喝水的那個皮的水袋啊,那個正規名稱應該叫什麼啊我想買一個,比水壺方便多了
那個叫水囊,你可以在蒙古飾品店或是蒙古境內紀念品店買到,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你可以到超市去買蒙古的馬奶酒,有的盛馬奶酒的袋子就是這種,上邊還人有一個成吉思汗的像也很好的。
⑦ 怎麼用橡皮泥做小動物
准備材料:彩色橡皮泥
1、取肉色、咖啡色橡皮泥適量,滾搓成細長條。
⑧ 野生動物皮自製皮衣皮褥的方法
皮革鞣製
--------------------------------------------------------------------------------
【原理】皮革的鞣製就是用鞣質對皮內的蛋白質進行化學和物理加工。它通過一系列工藝,並採用一些化學葯劑,使牛、豬、羊等動物生皮內的蛋白質發生一系列變化,使膠原蛋白發生變性作用。鞣製後的皮革既柔軟、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敗變質。所以鞣製後的皮革可用來制各種皮製的日常生活用品。本實驗根據中學的條件,只介紹較易掌握的鞣製工藝。
【操作】
(1)把500g乾的動物皮浸泡在水桶里到軟(約需3~5天)。
(2)取出變軟的皮,攤在平板上,毛面朝下,用鏟刀把皮上附的肉和油鏟除干凈。然後取300g飽和石灰水,加入50g硫化鈉,攪拌均勻,製成脫毛液。用刷子蘸取脫毛液,刷在皮板毛根部,刷時盡量均勻。然後把皮子對折,約經3~4小時,皮上的毛很容易脫落,這時用鏟子把毛完全脫去。
(3)脫毛後立即將皮放在流水中沖洗,除去絕大部分石灰、硫化鈉,再在水裡浸泡1~2天。
(4)備一隻鐵鍋,加入飽和芒硝溶液約2L,略加熱使溶液溫度保持在40℃左右。從清水裡取出皮子,擰干後放入鍋中。用手不斷地揉皮,等它基本「吃飽」了芒硝後取出,晾乾,約半小時後再進行第二、第三次「吃硝」,方法跟第一次相同。500g干皮約可「吃掉」250g硝。把吃硝後的皮晾乾後除去皮上的浮硝。
(5)另備一隻鐵鍋,加入500g清油(不會全部用完),加熱使油溫保持在40℃左右。把「吃硝」後的皮放入溫油中,用手不停地推拉,使油跟皮不斷接觸、均勻地滲入皮板里。「吃足」油後,把皮晾在木棒上,使它自然陰干。
【說明】石灰、硫化鈉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皮易於脫毛,所以只要塗刷有毛的一面。該液對皮板有損害,脫毛後要立即洗刷干凈。
⑨ 怎樣簡單的用橡皮泥做個小動物
1.分析目標動物的長相、身體結構;
2.找合適的色彩的橡皮泥,組合出大致的身體結構,比如頭、頸、軀干、四肢、尾巴;
3.再一步步細化各個部位的細節,比如頭上的耳朵、眼睛、鼻子;軀乾的長短和曲線;四肢的關節和動態等等;
4.確認各部位粘合牢固,擺好動態,做兩個小眼睛粘上去。
5.可以拍一個橡皮泥餅(可做成草地、石頭等形態豐富效果,更加逼真)做底盤,把做好的小動物放上去,這樣就不容易倒,還更加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