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貓飼養員是如何辨認熊貓的
熊貓飼養員都是從小養到大,識別肯定很熟悉,從毛色和大小,胖瘦還有顏色深淺都有區別,而且每個熊貓都有一個名字,即使看不出來,叫名字也看的出來,熊貓的數量並不多,同一個動物園同齡的熊貓很少,這個數量並不多所以也是很好識別。
2. 大熊貓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傳奇經歷,共300字,急啊!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在動物園裡面,飼養員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餵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
(2)野生動物園的熊貓怎麼看擴展閱讀:
一、進食方法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
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為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為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偽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
二、種族現狀
大熊貓的分布區已經相當狹小,實際上它的分布地點僅限於中國陝西秦嶺南坡,甘肅、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彼此分割的6個分布區域,棲息於海拔為1400米~3600米之間的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中。
總面積為29500平方公里。每個區域又由於高山、河流或公路、耕地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再被分離成更小的單位,所以棲息地實際面積不足總面積的20%,僅有約5900平方公里。
總計全中國有30個小的種群,總數為1000隻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龍外,每個種群不足50隻,有的僅有10餘只。支離破碎的棲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狀態對於大熊貓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災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3. 北京野生動物園有熊貓嗎
北京野生動物園有熊貓。進動物園南門往右是熊貓館,可以單獨買票。
北京野生動物園位於北京的南大門,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永定河畔的萬畝林中,是名副其實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園。園區樹木成林,綠草如茵,春華秋實,是大自然的精靈、人類的好朋友—野生動物的天堂,生活著200餘種,5000餘頭只的野生動物。
北京野生動物園距市區42公里,建有主題動物場、館80餘個。園區分為自駕游覽區、步行游覽區、猛獸體驗區三大動物游覽區。北京野生動物園以「保護動物、保護森林」為宗旨,突出了「動物與人、動物與森林」的回歸自然主題,著力渲染「人、動物、森林」的氛圍,拉近人與動物的距離,增加人與動物的接觸,以現代的無屏障全方位立體觀賞取代了傳統籠舍觀賞方式。園區突出一個「野」字,體現一個「愛」字,建築精美別致,綠樹環抱,草木扶疏,景色幽雅令人心曠神怡。
4. 熊貓的生活習性類別,樣子,食物及生長環境作用價質貢獻
為什麼大熊貓是國寶
1、中國獨有: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分布於中國甘肅,陝西,四川(地區滅絕:湖北、湖南),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
2、數量稀少: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
3、瀕臨滅絕: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但因為大熊貓的生育方式極其原始和極度退化仍然瀕臨滅絕。
4、古老動物: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5、溫順可愛:大熊貓性情總是十分溫順,初次見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頭低下,不露真容。它們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採用迴避的方式。但一但當上了媽媽,其小寶貝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便是關懷看望,也會惹怒母親大動肝火,張牙舞爪,動手動腳。
5. 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大熊貓喜歡獨居,每隻大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棲生活,晝夜兼行。巢域面積為3.9-6.4km2不定,個體之間巢域有重疊現象,雄體的巢域略大於雌體。雌體大多數時間僅活動於30-40公頃的核域內,雌體間的巢域不重疊。
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於密密的竹林里,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5)野生動物園的熊貓怎麼看擴展閱讀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
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數據)。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級」降為「易危級」。由於生育率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貓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6. 國寶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喜單獨行動
特點:性情溫順 行動緩慢
1.性情溫順、姿容可掬、行動逗人喜愛的大熊貓是人們最喜愛的野生動物園之一,現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選用作會徽
2.軀乾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抄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3.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無固定巢穴,邊走邊吃,喜單獨活動,四處襲悠盪。常在大樹下或竹林內卧睡。視覺較差,行動鍰慢,但能快速而靈活地爬上高大的樹木,並能泅渡湍流的河溪。
4.主要以竹類的竹筍、竹葉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動物。
5.大熊貓zd是中國的國寶,更是面臨瀕危的珍貴稀有動物。
6.在動物學上,大熊貓屬食肉目。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廣布於我國南半部,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而大熊貓卻一直活下來,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7. 動物園里熊貓的樣子怎麼形容
好句熊貓那豎起的圓圓的黑耳朵,像戴一頂「風雪帽」;貓似的面龐上又戴著一副「墨鏡」;四肢好像穿著黑絨的大「皮靴」,真是神氣十足,令人矚目。熊貓四肢較短,行動緩慢。毛茸茸的面孔上嵌著一對烏黑發亮的眼睛,再加上一身墨黑墨黑的毛,更顯得美麗可愛。熊貓高興的時候,就在地上翻跟頭,像一個大皮球在地上滾動。.好段我喜歡許多動物,但我最喜歡的是大熊貓。大熊貓是我國的珍貴動物,它們的故鄉在四川。大熊貓的長相很有意思,胖乎乎,圓滾滾的,逗人喜愛。它們的頭部和身體都是白色的,只有眼圈、耳朵和肩部是黑褐色的。特別是那一對黑黑的眼圈,長在白白的臉上,像是戴著一副墨鏡,加上那笨拙的動作和走起路來東張西望的神情,顯得非常可愛。動物園里的大熊貓,經過飼養員叔叔阿姨們的訓練,還會表演許多節目呢!如鑽圈、直立、倒立、翻跟頭和推小車等。我最喜歡看大熊貓翻跟頭。它把胖胖的身體縮成一團,像個大皮球似的滾來滾去,引人發笑,非常好玩。這傢伙正在抱頭大睡。一會兒,它突然來了個前滾翻。哈!醒了。怪不得大家叫它熊貓,原來它有幾分像熊,又有幾分像貓啊!胖胖的身子,肥肥的四肢,小眼睛,小耳朵,兩隻眼睛外面有兩個黑圈,像戴著一副特大號的眼鏡。它具有熊的笨拙,也具有貓的可愛,難怪大家很喜歡它。這時大熊貓伸了伸懶腰,搖頭晃腦地朝著我們走來。我們以為它要來歡迎我們呢,誰料它看都不看我們一眼,抓起一根嫩竹就慢條斯理地吃了起來。
8. 上海野生動物園回應10年養死5隻熊貓:概率問題你怎麼看
死亡檔案
大熊貓「幗幗」
21歲
2016年12月19日發病,12月26日上午搶救無效死亡
死因為急性胰腺炎並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大熊貓「花生」
175日齡 /「幗幗」之女
2016年12月23日下午6時發病,12月31日中午搶救無效死亡
死因為腸扭轉導致大面積腸壞死並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繼1月19日通過官微發布「幗幗花生母女死亡公告」之後,上海野生動物園管理運營方——上海野生動物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上野)再未「發聲」。上野當日的微博證實,21歲的大熊貓「幗幗」和幼崽「花生」突發重病,經全力救治無效後,分別於2016年12月26日和12月31日離世。
值得注意的是,幗幗母女逝世19天後才公布消息。
對於緣何近年多隻熊貓在該園病亡,陶鋒原認為,這是「數量與概率」的問題。他同時表示,「我們不可能說為了商業,而把保護給放棄掉,這是永遠不可能的」。當天,陶鋒原還證實,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確繫上野公司兩個股東之一。
幗幗母女去世後上野到底還有多少只熊貓?
1月22日,記者: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熊貓館內,只看到了3隻熊貓。向陶鋒原求證熊貓數量時,得到的數據卻含混不清。
陶鋒原:5隻。
記者:我怎麼只看到了3隻在展區?5隻都在嗎?
陶鋒原:都在。你看到的3隻,在熊貓館內。
記者:花生多久出生的?
陶鋒原:去年7月9日。
記者:什麼時候開始跟公眾見面?
陶鋒原:應該兩個月多一點。每天大概半個小時左右。
記者:剛才你說有5隻。如果將幗幗母女計算在內,館內應該是7隻?
陶鋒原:不能這樣說,因為我們每個階段的熊貓說法都是不一樣的。有3隻熊貓應該是1月份送回四川基地了。
記者:為何要送回去?
陶鋒原:合約時間到了。館內熊貓數量,每個階段是不一樣的,我不能確定。包括12月份的話,加上這3隻,現在5隻,應該有10隻的樣子。
上野是否擁有大熊貓飼養和繁育技術?
按國家林業局頒布的《大熊貓國內借展管理規定》,大熊貓借展,借入方應具備與馴養繁殖大熊貓相適應的資金、設施和人員等條件,取得具有大熊貓物種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
借展期間,借展大熊貓發生受傷、患病等突發事件,借入方應通知借出方,及時採取救護措施,並報告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借展大熊貓發生傷殘、死亡等重大突發事件,借入方應立即通知借出方並報告所在地省級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家林業局。
記者:上野現在是否擁有大熊貓飼養和繁育的技術?
陶鋒原:您指哪個階段?從花生在我們這兒,出生到後階段都是非常好的,都是非常健康的,包括中心這邊全程都有飼養員帶著,然後我們雙方來做這樣一件事情。花生這次去世,我們總體分析下來,是幗幗因為生病,我們把它進行隔離。隔離以前,花生是純母乳,他沒有吃過其他任何東西,飲食結構變化,可能對它的消化系統會有點不一樣了。因為一旦隔離,它必須要吃東西,我們又沒有幗幗的奶給它吃,然後就以人工配方奶的形式喂養,它最終的死因是腸扭轉。
幗幗母女去世後為什麼延遲19天公布死訊?
記者:有質疑稱,花生出生兩個月就開始與公眾見面,而且你剛才講了是每天半個小時。其生病與這個有關聯嗎?
陶鋒原:與公眾見面時間這個不確定,不是說每天。(其生病)與這個沒有關系。你說與公眾見面有關的話,我們展館其實從(去年)11月底已在裝修了,在這之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它整個發病是在12月23日,出現病症的。
記者:為什麼會延遲公布死亡情況?
陶鋒原:因為它們兩個死亡後,我們把相關的一些解剖分析後,有一些病理做一些實驗式的分析,看有沒有其他相關問題。
幗幗母女生病是否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
記者:關於這對熊貓母女生病與死亡,你們向當地野生動物保護行政部門報告了嗎?
陶鋒原:這個我們應該會報上去。
記者:你的意思是沒有先直接上報嗎?
陶鋒原:這個我們會按法律程序上報,這個有沒有法定程序,我不是特別清楚,但是我們每一個熊貓死亡的話,都會向林業部門報告。
記者:是生病後就報,還是死了就報,或是確定死因之後再報?
陶鋒原:確定最終死因以後我們會報。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按照《大熊貓國內借展管理規定》第十二條,幗幗母女生病後,你們向浦東新區林業站野保部門報告了嗎?
陶鋒原:這個有口頭匯報,口頭匯報肯定是第一時間報的,包括在生病過程中我們也是及時匯報的。
記者:除幗幗母女外,有網友指出,還有幾只大熊貓在這里因病死去。這能說明你們已經擁有大熊貓飼養繁育保護能力嗎?
陶鋒原:我們肯定有這個能力。
記者:網友質疑,「十年間有5隻大熊貓在這里死去」。我們該如何評價你們的這個能力?
陶鋒原:其實我告訴你,很簡單,你可以去看其他幾個地方的動物園,(他們)養的熊貓都是一隻兩只,因此這是數量和概率的問題。
記者:因為養得多,所以就可能死得多?
陶鋒原:對啊,而且特別是像花生的死去,因為一歲的熊貓都是在危險期,它這次死於腸扭轉,也是熊貓比較多發的一種病。
上野股東當中確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通過工商注冊信息查詢獲知,上海野生動物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有兩個股東。在接受采訪時,陶鋒原對此予以了證實。
記者:據工商注冊信息,你們公司有兩個股東?
陶鋒原:兩個股東沒有錯。一個是上海(申迪)集團,一個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記者:你們與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又是什麼關系?
陶鋒原:只能說是一種合作關系吧!也不能這么說,我也不是特別明白。
記者:在你們公司門口,掛著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基地。這說明什麼?
陶鋒原:因為保護大熊貓的一個種群,採取的一種避免一個地方過度集中(的措施)。因為全部集中在四川,萬一有一種疫病發生,或者傳染病發生,就非常容易影響到一個種群的發展,所以准備在上海和北京、廣州建立基地,分散飼養,這個戰略我覺得應該是非常正確的。另外,北京、上海、廣州的醫療科技水平可能是在全國范圍最好的。
記者:既然上海醫療水平很高。那麼,你們公司飼養的熊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因病去世?這次最為集中的是母女雙雙去世,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陶鋒原:是偶然現象。因為作為熊貓來說,其實主要還是疾病。
記者:上海野生動物園是商業盈利機構嗎?
陶鋒原:我們屬國有企業性質。企業性質是需要盈利的,對於我們來說,是自負盈虧的。
記者:你覺得動物園左手商業右手保護的現象,是否會失衡?
陶鋒原:保護永遠是第一的。我們不可能說為了商業而去把保護給放棄掉,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有沒有調查熊貓之死?浦東新區林業站:還沒有
熊貓母女死亡事件發生後,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和國家林業局依次給予回應。不過,作為屬地直接行業管轄地,上海野生動物管理部門卻一直未發聲。幗幗花生母女生病、死亡之後,上海野生動物園是否向管轄權所在的野生動物保護行政部門報告呢?
1月23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先後向上海野生動物園所在地——浦東新區宣橋鎮林業站、浦東新區林業站野保科科長顧建明(音)予以求證。
上海野生動物園位於浦東新區南六公路178號。這里距離宣橋鎮政府不超過十分鍾車程。宣橋鎮林業站辦公室就在鎮政府大院內。
1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宣橋鎮林業站。該站一位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屬地管轄權,上海野生動物園應隸屬該林業站。不過,上海野生動物園平時卻不怎麼與他們聯系。即使該動物園內發生了野生動物患病、死亡等事件,對方也不會主動向他們報告。林業站盡管也去上海野生動物園例行檢查,不過,主要是配合區裡面去檢查。「可能是嫌棄我們這個站太小了,畢竟這個動物園是市級的。建議你找區林業站問問。」
當記者向東新區宣橋鎮林業站、浦東新區林業站野保科科長顧建明求證大熊貓幗幗花生生病,上海野生動物園向你報告了嗎時,顧建明說「生病的時候沒有。」他告訴記者:「生病,他們自己有獸醫院的嘛,我們又不能給他們看的,他們自己內部的事情。」
當記者問到:「是在醫院死的時候報了嗎?」他說:「他們以文件過來的。我這幾天在外面,反正他們辦公室給我說有一個野生動物(園)的報告。」
當記者向他求證「網上有說法稱,這個野生動物園十年間有多隻大熊貓死亡。有說是四隻,有說是五隻。請問具體是多少只?」時,顧建明稱只有幗幗花生母女死於上野。他說:「近十年來,熊貓館才開了多久?網友在瞎說啥,以前沒有熊貓的,後來世博會以後,這個動物園才開始有熊貓。」此外,他稱目前掌握的情況是以前沒有大熊貓死於上野。
幗幗花生母女死亡已有二十多天了,相關部門是否開始調查動物園是否存在操作不當、管理不善等問題?對此,顧建明稱「這個還沒有。」面對記者的問題「你們會調查嗎?」他說:「我們到時候會去聽聽他們的情況和原因。」
「每一個人都不僅僅是他自己。他還是與世上諸多事件相交匯的一點,這個交匯只有一次,而這一點獨一無二,意味深長,卓越超群。」——赫曼·黑塞
人是萬物的尺度。萬事萬物,宗法自然。不是說人天然就具有超越性,超然物外,唯吾獨尊。說到底,生物性才是人之根本。
人的精神性,相比動物原始的生物性,其全方位的主宰和優越感,如何體現呢?就自然生態和諧共存而言,萬物平等理念的普及,動物福利保障和踐行,瀕危物種的保護繁育,研究推廣,這些才是體現人之為人,人的精神價值高於萬物,文明尺度,堪稱表率的最根本之處。
可惜,揆諸現實,汗顏羞慚——前有上野熊貓死得蹊蹺,後有杭野疑似鞭笞白虎的殘暴。一隻熊貓之死,令人痛心;兩只熊貓之死,舉國震驚;五隻熊貓之死,難道就只是一個所謂「數字概率」問題了么?這種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回答,比國寶蹊蹺病夭更戳心戳肺。這和冷血的「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萬個人是統計數字」的翻版有何區別?
上野回應的話里話外所謂「養得多死得多」,咱就算退
一萬步認了這個數字概率邏輯,那和川陝有野生種群的地區相比呢?頂峰時十隻的數量和上述娘家地區能有可比性么?這些地方特定養殖單位內,除去不可控天災因素外,短期或都難破這個高致病高死亡率的「概率」紀錄吧?
而北上廣設的保護研究中心,顧名思義,首先是為了保護研究,是為了種群繁育和科研保護。如果患病期都還涉嫌商業展出,斂財目的,或者患病後報備、救治等流程、責任都還模糊不清,那就算北上廣地區技術確實高精尖,那也和熊貓外借外展,甚至專設的異地保護中心制度初衷相悖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