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猄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黃猄是保護動物。黃猄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學名黃猄赤麂:為麂類中體形最大一種,體長約1米,尾長17-21厘米,體重25-30千克。是孤獨活動的動物,習性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受驚時能發出極為響亮的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范圍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時,無論跑多遠,最後又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活動區域。
(1)黃獍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黃猄生活習性:
赤麂常出沒在森林四周,尤以早、晚活動最頻繁,白晝活動較少,從10點到下午2點極少聽見其叫聲,此時常隱蔽在密林或草叢中,不易被人發現,如有出來覓食,行動也非常謹慎小心,走得很慢,腳步又輕,不大發出其他獸走動時「沙,沙」聲。
赤麂聽覺敏銳,生性膽小,如遇驚動即狂奔疾馳,稍為受傷出血則驚恐更甚,以致不能走動;此時易被人或被其他獸類捕獲。受驚時常發出短促宏亮的吠叫聲,故又名吠鹿。
赤麂靈巧的軀體和細長四肢能在密林、草叢中活動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時掀起臀部,低垂頭部,巧妙異常。它主要取食多種植物的枝葉,也喜食果實、幼葉、嫩芽,有時偷食農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嗜鹼性植物。
赤麂取食的植物達到215種,隸屬58科。其中木本植物114種(佔53.02%),草本植物95種(佔44.19%),蕨類植物6種(佔2.79%)。取食頻率超過0.01%的植物主要集中在25個科,共計55種,對這些種類的取食頻率達到總取食頻率的89.23%。
不同季節中赤麂取食的植物種類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在食物種類的選擇方面存在季節性差異。赤麂對植物部位的選擇性有季節性差異,從取食部位看,赤麂屬於以嫩枝葉為主的精食者。無論旱季還是雨季,赤麂主要在有刺灌叢和灌叢草地生境類型中取食。
② 黃驚是什麼動物
是黃猄,不是黃驚。
黃猄也叫赤麂,屬於哺乳動物綱、偶蹄目、鹿科、麂屬。是麂類中體形最大一種,體長約1米,尾長17~21厘米,體重25~30千克。
黃猄是孤獨活動的動物,習性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受驚時能發出極為響亮的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范圍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時,無論跑多遠,最後又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活動區域。
黃猄生活在低海拔山區丘陵的森林、灌叢。以植物嫩枝、葉、花、果實、農作物為食。繁殖力強,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產一仔,一歲達到性成熟。
麂皮是重要的製革原料。
黃猄分布於中國,汶萊,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
③ 我這里人叫一種動物黃猄,長得像鹿,又像羊。。。40斤左右黃毛有角,我想知道科學名是什麼,要在百科查到
學名:赤麂【jǐ】,別稱:印度麂,婆羅洲紅麂,紅麂,南紅麂,吠鹿,黃猄。
赤麂,又名黃猄。為麂類中最大的1種,體長80~150厘米,肩高約55厘米;顏面部棱長;體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鮮棕,後腹毛色從淡黃到純白,腋部有白色塊斑,鼠鼷部、臀部、尾下為純白色。
棲息於密林 、草叢、山地丘陵,有時也進入居民點和農田周圍。白天活動。單獨生活。性機警。以種子、嫩草、青草、樹枝等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1~2仔。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一、種群現狀
赤麂的天敵主要是各種食肉類的猛獸如虎、豹、豺、狼等,常可在棲息地發現被猛獸撕吃後的殘肢、碎體。赤麂有時也偷吃農作物,喜吃豆科植物嫩葉、幼芽,但其危害程度遠不如野豬和豪豬那樣嚴重,只要在山區作物地上按上自動敲擊器就可以防除其危害。
二、保護級別
1、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無危(LC)。
④ 黃鼠狼是什麼動物
黃鼠狼,屬於食肉目鼬科鼬屬。中文正規名黃鼬,(因為它周身棕黃或橙黃,所以動物學上稱它為黃鼬)主要以嚙齒類動物為食,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爬行動物等。
黃鼠狼是食肉目中體型最小的一大類。頭稍圓,頸長,體長而四肢短,能鑽入鼠洞內捕殺老鼠。體細長;頭小而扁平;頸長而柔韌;四肢短,每足5趾,趾上有尖銳彎曲的爪,背部毛色赤褐,嘴周圍白色,胸腹部淡黃褐色。其中最小的是伶鼬,體長10~15厘米,尾長3~4厘米,體重30~70克。
(4)黃獍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黃鼬具有肛腺,亦稱肛周腺、臭腺,可釋放出氣霧狀的臭液,以自衛。許多動物體內有臭腺,如放屁蟲肛門附近,椿象和臭蟲後足基部附近。臭腺能分泌具有惡臭的臭液或臭氣,嚇退敵害。
全世界共有鼬科動物22屬59種,其中與黃鼬同為鼬屬的種類為17種,分布於除大洋洲外的各大洲。棲息於河谷、土坡、灌木叢以及田間或樹下的洞穴中,主要夜間活動。黃鼠狼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白鼬和伶鼬分布在北半球寒帶地區,其冬毛和夏毛完全不同。夏毛棕黃色,冬季換成純白色,是適於雪地景觀的保護色。
參考資料:黃鼠狼-網路
⑤ 黃猺與黃鼠狼是同一種動物嗎
黃喉貂,和黃鼠狼是一類的東西。鼬科的。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個亞種,體長56-65厘米,尾長38-43厘米,體重約2-3千克。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狸。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柔軟而細長,呈圓筒狀。頭較為尖細,略呈三角形;圓耳朵;腿較短,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後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彎曲而尖利。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岩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岩,行動敏捷。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
(5)黃獍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黃喉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以食物及隱蔽為主要條件而多活動於森林中。這種食肉動物的性情兇狠,常單獨或數只集群捕獵較大的草食動物。其行動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趕獵物時,更加迅猛,在跑動中還能進行大距離的跳躍,它還具有很高的爬樹本領。常在白天活動,但早晚活動更加頻繁。行動小心隱蔽,視覺良好。當在林中巡遊時,如聞異聲,必先止步,窺聽響動,有時還靜伏樹極間,觀察地面的動靜,如系可捕的獵物,則跳下撲殺之
黃喉貂是典型的食肉獸,從昆蟲到魚類及小型鳥獸都在它的捕食之列。小獸中,常捕食在樹上活動的松鼠及鼯鼠。此外,除捕食幼鳥外,還捕食大型的野雞類,如環頸雉、勺雞、白鷳等。還可合群捕殺大型獸類,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豬。
除動物性食物外,也採食一些野果、漿果。主要食物包括鼠、獾、狸、鳥和鳥卵、魚,以及植物的果實等,特別喜歡攻擊紫貂和松鼠,甚至也能獵捕比它的體形大得多的山羊、麝和鹿等,當食物缺乏時也吃動物的屍體,偶爾潛入村莊偷吃家禽。
⑥ 黃鼠狼是什麼科動物
黃鼬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俗稱黃鼠狼,體長280-400毫米。雌性比雄性小。頭骨長而窄,頂部平坦。因其體呈棕黃色或橙黃色。主要棲息於平原、沼澤、河谷、村莊、城市和山區。
擴展信息
1.黃鼠狼籠子設施。黃鼠狼籠子由鐵絲籠和巢箱組成。鐵絲籠是吃飯和活動的地方。它長70厘米,寬40厘米,高40厘米。它是用鋼材或角鋼焊接成框架,四周用鐵絲網圍成,網孔直徑為1~2厘米。籠子頂部設有門,用於餵食和清潔。籠子側面底部有一個洞穿過巢箱,供黃鼠狼進出。巢箱用於黃鼠狼的休息和亂扔垃圾。它比籠子略小,由硬板釘製成。盒子上還有一扇門,便於清潔和檢查。籠地應乾燥、通風、陽光充足、衛生安靜,盡量避免人為干擾。對於規模化養殖或有條件的,可在籠子上搭建雨棚、遮陽棚,並用磚塊或鐵塊搭起圍欄。
2、黃鼠狼繁殖法。黃鼠狼在 8 到 10 個月大時性成熟,每年產一窩。它可以使用3到4年。妊娠期為33至38天。每窩產仔數為5至10隻。黃鼠狼是季節性繁殖動物。發情交配期南部為2~4月,北部為4~5月。發情期間,雄性和雌性黃鼠狼活動頻繁,食量少,經常呼喚異性。雄性黃鼠狼腫大、渾圓,性情暴躁,不時發出「咕咕」聲。發情初期,外陰微腫突出,呈粉紅色,外露。發情期外陰明顯紅腫。紫紅色、外翻陰唇、粘液、陰毛向兩側下垂,性情溫和。在這種情況下,交配,受孕率最高,第一次交配後應復配2~3次,雌雄比例為1:4~5為宜。黃鼠狼懷孕30天左右就扎營,然後將柔軟干凈的乾草放入巢箱中。母黃鼠狼臨產前興奮不安,頻繁進出,甚至拒絕進食。亂扔垃圾的過程是20-30分鍾。維持繁殖期。環境安靜,防止母黃鼠狼受驚而引起流產、早產、難產或咬傷黃鼠狼。
3. 培育黃鼠狼幼崽。黃鼠狼在出生後 2 周內完全靠母乳生活。當雌性黃鼠狼開始給黃鼠狼餵食時,應提供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營養豐富的飼料。當幼黃鼠狼可以自由進食時,每天餵食兩次。飼料應為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半流質或粘稠食物,如牛奶、雞蛋和切碎的鮮魚。注意保溫保鮮。在正常情況下,動物可以在 30 日齡斷奶,斷奶後分開飼養。相同大小的黃鼠狼在籠子里飼養,每籠2至3隻。夏季,要搭建庇護所,保證充足的飲水,防止中暑。經常清洗和消毒用具,及時清理籠子。發現幼年黃鼠狼行動遲緩、毛直立、眼睛干澀、背拱、尾毛沾糞、拒食等異常表現,應及時檢查治療。 90 天後,它們將作為黃鼠狼進行飼養和管理。當年的幼貂可在冬季剝皮,也可在次年春季投入種群繁殖。
4、黃鼠狼的飼養管理。黃鼠狼一天喂兩次,早上7點到8點喂40%,下午5到6點喂60%,冬天4到5點喂。懷孕和哺乳期的雌性黃鼠狼在中午喂少量飼料。除冬季和哺乳期外,每周停止進食一次,以刺激其進食。每天檢查黃鼠狼的精神狀態、活動量、食慾、糞便等情況,生病及時治療。經常檢查籠子,如有損壞,請立即修理。每天晚上餵食前,徹底清潔籠子,更換床上用品,清洗用具,並補足水。房屋、籠子和用具定期消毒。做好夏季防暑、防潮、防病。
5.黃鼠狼飼料混合。黃鼠狼混合物力求多樣化,營養豐富,適口性強。動物飼料包括家畜、家禽和老鼠、青蛙、魚、鳥、蛇、昆蟲等。 穀物飼料包括玉米面、麩皮、豆餅等。蔬菜飼料包括蘿卜、捲心菜、甜菜等,新鮮的或曬乾的,礦物質飼料包括食鹽、骨粉等。
⑦ 黃猄是什麼
黃猄又稱為野羊,它的體型和家養的羊很相似,全身黃色,毛細光滑,頭上長有兩支角,角狀向上有分枝,四肢修長,體重可達20公斤左右,最大的有30多公斤,它的肉含脂肪極少,百分之九十為瘦肉,味道特別鮮美可口,多吃不厭,可以做成多種味道的菜餚。黃猄的皮剝離曬干後,是海南出口較大宗的土特產品,可製成聞名遐邇的猄皮鼓,以及二胡等多種樂器。
黃猄喜歡生活在山丘和丘陵地帶,經常活動在茅草坡和荊棘叢中,它主要食鮮草和嫩葉,是典型的草食性獸類。它喜歡單獨活動,從不群居,發情時發出響亮的鳴聲求偶,交配後分離,繁殖力較強,母猄每年產仔兩次,每次產仔2-4隻。黃猄生性喜愛乾燥的生活環境,每逢雨後立即跑出坡野尋食幼草,離開潮濕的山林。
它能跑善跳,受驚或遇到險情時疾走如飛,幾米寬的距離或1米多高的障礙物可一躍而過。
⑧ 黃鼠狼是益獸還是害獸
黃鼠狼,學名黃鼬(Mustela sibirica),是食肉目鼬科鼬屬中的一種哺乳動物。主要以嚙齒類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民間諺語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實際上黃鼬很少以雞為食。黃鼬的皮毛適合製作水彩或油畫的畫筆,中國人稱為狼毫。
黃鼬是食肉目中最小的種類,頭稍圓,頸長,體長而四肢短,能鑽入鼠洞內捕殺老鼠。體細長;頭小而扁平;頸長而柔韌;四肢短,每足5趾,趾上有尖銳彎曲的爪,背部毛色赤褐,嘴周圍白色,胸腹部淡黃褐色。
黃鼬體重 0.5~1公斤。 黃鼬性活躍,膽大,嗜血,貪食,具掠食性。 黃鼬在夜間單獨捕食,主要獵物為嚙齒動物、魚、蛙和鳥卵,有利於控制嚙齒動物的繁殖。是一種益獸。
全世界共有鼬類17種。分布於除大洋洲外的各大洲。棲息河谷、土坡、灌木叢以及田問或樹下的洞穴中,主要夜間活動。
黃鼬的肛門處,有一對臭腺,遇到敵害時能放出怪異的臭味,有御敵自衛作用。因為黃鼠狼有放臭氣和偷雞的習性,被人們認為是害獸,其實黃鼠狼是滅鼠能手,它的毛皮可以制皮衣,尾毛可以制毛筆。
黃鼬屬於鼬科動物,因為它周身棕黃或橙黃,所以動物學上稱它為黃鼬。黃鼬俗名黃鼠狼,說起黃鼬大家都會感到陌生,但黃鼠狼的名字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黃鼠狼的名聲不太好,人們有句俗話:「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落下個偷雞的惡名。其實這是「冤枉」了它。
生物學家曾對全國11個省市的5000隻黃鼠狼進行解剖,從胃裡剩的殘骸鑒定,其中只有2隻黃鼠狼吃了雞。後來,又做了活黃鼠狼的食性試驗:第一天晚上,在黃鼠狼的籠子里放進活雞、帶魚。結果活雞安然無恙,帶魚被吃掉了;第二天晚上,放進雞、鴿、老鼠和蟾蜍。結果老鼠被吃光了,蟾蜍吃掉一部分;第三天晚上,放送雞、鴿,黃鼠狼將鴿子咬死;第四天晚上,只放進活雞,黃鼠狼才拿雞充飢。由此可見,它在極端缺食,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叼雞吃。
其實黃鼠狼愛吃的是鼠。它還是一個捕鼠能手呢。據統計,一隻黃鼠狼一年能消滅三四百隻鼠類。一旦老鼠被它咬住,幾口就可下肚。如果尋找鼠窩,它可以掘開鼠洞,整窩消滅。以每年每隻鼠吃掉1公斤糧食計算,一隻黃鼠狼可以從鼠口裡奪回三四百公斤糧食。
所以,黃鼠狼決不是什麼偷雞賊,而是人類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