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蟲有毒,爬到身上會起水泡
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類似飛螞蟻,停下時尾部上下扭動,把翅膀收回,且有趨光性,白天棲息在雜草石下,夜間出來活動,夏秋兩季最常見,喜歡圍繞日光燈等飛行。體內沒有毒腺,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強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痊癒後傷口顏色與周圍皮膚會有差異。
人體皮膚接觸少量毒液後(如隱翅蟲從皮膚上爬過),皮膚會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索狀紅斑,隨後中央呈灰褐色壞死。若受傷面積不大,會有輕微癢痛感;若受傷面積較大(如多處皮膚被隱翅蟲爬過),則會有強烈癢、痛感覺,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發燒等。
若人體皮膚接觸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膚上),則受傷部位會產生水泡,周圍皮膚紅腫,水泡與紅腫間為一原膚色的圈裝部分。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簽擠破,然後用鹽水洗凈,但是不久後會重新產生水泡。
被隱翅蟲爬過後,務必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動痊癒。但是,為了加速痊癒、防止皮膚感染,或者減小癢痛感,患者應立即到權威醫院的皮膚病科就醫,一般醫生會開外用葯塗抹患處,約兩個星期後會好。
⑵ 我家養的小雞苗,有的身上起水泡是怎麼回事啊
雞苗感染了,由於雞白痢桿菌誘發的,普通的預防靠殺菌消毒,用葯的話可以考慮下0.01%灰錳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其發病時症狀比較明顯,不願意走動,糞便臭氣嚴重,還伴隨著呼吸困難的情況出現,最明顯的表現當屬雞屁股周圍有一些灰白色的粘液,尤其是排泄的時候這些粘液會粘附在上面。
(2)哪些動物會有水泡擴展閱讀:
雛雉初次投喂動物性飼料,稱「開葷」。雛雉第一次餵食初幾天內可用蒸熟的雞蛋(每100隻雛雉一個雞蛋)碎拌於飼料中飼喂作為開葷。7—10日齡後可在飼料摻3—5%的優質魚粉(淡)以滿足雛雉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
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隻/平方米,10~20日齡30~40隻/平方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隻/平方米,43~60日齡10~20隻/平方米。
⑶ 養牛戶最怕牛得病了,要是牛蹄部有水泡是得了什麼病呢
如何治療牛蹄病?奶牛蹄部疾病較多,泌乳前3個月患病風險較高。病牛生產能力下降,有被淘汰的可能。約有20%的奶牛患此病,因此經濟損失較大。讓我們看一下牛蹄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
常見的蹄病:
蹄病的日常保健:①定期修蹄。每年至少對牛群進行一次蹄檢,對蹄部畸形和不規則的奶牛進行修剪。最好在春季和秋季進行一次排便。妊娠母牛需要產後進行,及時治療蹄病。
②硫酸銅噴蹄。每年使用硫酸銅清洗噴灑的最佳時間。在蹄部噴4%硫酸銅,每周噴一次,保證液體能覆蓋所有蹄部。
③定期用葯浴浸泡蹄子,將它與修蹄結合使用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⑷ 一種很多腳的蟲子,從皮膚上爬過會起水泡
一種很多腳的蟲子,從皮膚上爬過會起水泡,這是隱翅蟲。
隱翅蟲(rove beetle)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是鞘翅目隱翅蟲科甲蟲的通稱,屬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是鞘翅目中物種最豐富的一科。鞘翅極短,因該科大多數種類其後翅藏匿於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覺而得名。其中,毒隱翅蟲因體內有毒液而對人有威脅。但並不致命。
隱翅蟲分14亞科900餘屬,有20000餘種,廣布世界各地。狀似白蟻,體長約0.5~1.0厘米,身體為橘黃色,頭、胸及尾部為鐵青色,故俗稱「青螞蟻」。喜好棲息在水田、草地及樹林中,有趨光習性,常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食腐敗的植物與腐爛的動物。隱翅蟲並不會螫人,隱翅蟲皮膚炎的發生乃因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含有的刺激性物質「隱翅蟲素」(Pederin),接觸10~15秒就反應,會感到劇烈灼痛,造成皮膚的起泡及潰爛,是為隱翅蟲皮膚炎。
⑸ 十二生肖什麼動物吐泡泡
當然是羊🐏啊,羊眉吐氣,氣都能吐,那泡泡應該也不難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