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旱災的表現和分布有哪些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每一年隨著夏季的臨近,世界各地都會對季節性乾旱感到擔憂。
在整個冬季,許多地方都會監測降水和積雪,為更溫暖,更乾燥的月份做准備。此外,有些地區的乾旱是一年一季的常年,持續時間比夏季長。從炎熱的沙漠到冰凍的山谷,乾旱是影響全世界植物,動物和人類的事物。
防止乾旱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自然界的乾旱是否造成災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程度則取決於人為措施的實施狀況。世界各國防止乾旱的主要措施是:
1.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生態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可減輕和避免乾旱的威脅。
2.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制定用水計劃,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充分發揮現有水源的最大效益;
② 當植物遇到乾旱時會怎麼辦
當一棵正在旺盛生長的植物所吸收到的水分不能滿足自身需求時,最初,葉片只是一點一點地萎蔫。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水分的補給,植物就會逐漸放慢甚至停止生長。這樣,葉片逐漸乾枯、變黃、脫落,整個植株輕則生物量下降、重則死亡。
導致植物乾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種是由於土壤水分不足,致使土壤鹽分濃度增高和有毒物質增多,使植物根系不能吸收水分而萎蔫,還會進一步加深乾旱的傷害。那麼,植物在乾旱來臨時就只能被動忍耐、束手無策了嗎?
對於絕大多數陸生植物來說,雖然抵禦乾旱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生長在水分較豐富地區的那些很少遇到乾旱的濕生植物和中生植物,但是這些植物也都具有一些基本的防旱手段,可以抵禦持續時間短的、程度較輕的乾旱脅迫。
如果乾旱脅迫延長,植物就會加強根系的生長,主根向下伸長進入更深的地底尋找水源,側根和根毛增多,使植物吸收水分的面積增大,促進水分的吸收。同時減緩地上部分的生長,以減少水分和能量消耗,並轉向生殖生長,促進衰老以加速果實和種子成熟,以生物量和產量為代價來換取生命的延長和延續。這也是為什麼旱災經常導致嚴重的農作物減產的原因。
③ 作物適應乾旱的形態和生理特徵有哪些
植物適應乾旱環境的特點:1、從形態上說:根系發達而深扎,根/冠比大,這樣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特別是土壤深處的水分,並能保持水分平衡.葉片細胞小,葉脈緻密,單位面積氣孔數目多,加強蒸騰,有利吸水.2、生理物特點:細胞液的滲透勢低,能抗過渡脫水,在缺水情況下氣孔關閉較晚,光合作用不立即停止,酶的合成活動仍占優勢,即是保持一定水平的生理活動,合成大於分解.
④ 論述乾旱對植物的傷害及提高抗性的措施
乾旱對植物最直接影響是引起原生質脫水,原生質脫水是旱害的核心,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的傷害,主要表現如下:
(1) 改變膜的結構與透性 細胞膜在乾旱傷害下,失去半透性,引起胞內氨基酸、糖類物質的外滲。
(2) 破壞正常代謝過程 如,①光合作用顯著下降,甚至停止;②呼吸作用因缺水而增強,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聯,能量多以熱的形式消耗掉,但也有缺水使呼吸減弱的,這些都影響了正常的生物合成過程;③蛋白質分解加強,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削弱,脯氨酸大量積累;④核酸代謝受到破壞,乾旱可使植株體內的DNA、RNA含量下降;⑤乾旱可引起植物激素變化,最明顯的是ABA含量增加。
(3) 水分的分配異常 乾旱時一般幼葉向老葉吸水,促使老葉枯萎死亡。蒸騰強烈的功能葉向分生組織和其它幼嫩組織奪水,使一些幼嫩組織嚴重失水,發育不良。
(4) 原生質體的機械損傷 乾旱時細胞脫水,向內收縮,損傷原生質體的結構,如驟然復水,引起細胞質與壁的不協調膨脹,把原生質膜撕破,導致細胞、組織、器官甚至植株的死
提高抗旱性措施:
選育抗旱品種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最根本的途徑此外也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1、抗旱鍛煉 在種子萌發期或幼苗期進行適度的乾旱處理使植物在生理代謝上發生相應的變化增強對乾旱的適應能力。農民在作物的栽培中採用的「蹲苗」法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即在作物的苗期給予適度的缺水處理抑制地上部生長以鍛煉其適應乾旱的能力。
2、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磷、鉀肥適當控制氮肥可提高植物的抗旱性。磷促進有機磷化合物的合成提高原生質的水合度增強抗旱能力。鉀能改善作物的糖類代謝降低細胞的滲透勢促進氣孔開放有利於光合作用。
3、生長延緩劑和抗蒸騰劑的施用 近年來應用生長延緩劑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節水、集水、發展旱作農業 旱作農業是指較少依賴灌溉的農業生產技術其主要措施有收集保存雨水備用採用不同根區交替灌水以肥調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採用地膜覆蓋保墒掌握作物需水規律合理用水。
⑤ 植物遇到乾旱會怎麼辦
當一棵正在旺盛生長的植物所能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自身需求時,最初,葉片只是一點一點地萎蔫。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水分的補給,植物就會逐漸放慢甚至停止生長發育。這樣,葉片乃至整個植株逐漸乾枯,變黃脫落,輕則生物量下降,重則植物死亡。
導致植物乾旱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由於土壤水分不足,致使土壤鹽分濃度增高和有毒物質增多,使植物根系不能吸水分而萎蔫,還會進一步加深乾旱的傷害。那麼,植物在乾旱來臨時就只能被動忍耐、束手無策了嗎?
雖然對於絕大多數陸生植物來說,抵禦乾旱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生長在水分較豐富地區的那些很少遇到乾旱的濕生植物和中生植物,即使這些植物也都具有一些基本的手段,可以抵禦持續時間短的、程度較輕的乾旱脅迫。
如果乾旱脅迫延長,植物就會加強根系的生長,主根向下伸長進入更深的地底尋找水源,側根和根毛增多,使植物吸收水分的面積增大,促進水分的吸收。同時減緩地上部的生長,以減少水分和能量消耗,並轉向生殖生長,促進衰老以加速果實和種子成熟,以生物量和產量為代價來換取生命的延長和延續。這也是為什麼旱災經常導致嚴重的農作物減產。
⑥ 植物旱的枯萎,影響生長嗎
當然影響植物生長。
6、樹干塗刷塗白劑,防樹干日灼。
7、葉面噴施抗蒸騰抑制劑+芸苔素+復硝酚鈉+磷酸二氫鉀,提高抗旱能力。
8、適當修剪,減少消耗,並對剪鋸口進行封閉處理,減少水分散失。
9、注意紅蜘蛛等害蟲的防治,可用阿維菌素、甲維鹽高氯等葯劑噴施防治。
⑦ 乾旱對植物有那些危害,植物怎樣抵抗乾旱
乾旱對植物的傷害
乾旱對植物最直接影響是引起原生質脫水,原生質脫水是旱害的核心,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的傷害,主要表現如下:
(1) 改變膜的結構與透性 細胞膜在乾旱傷害下,失去半透性,引起胞內氨基酸、糖類物質的外滲。
(2) 破壞正常代謝過程 如,①光合作用顯著下降,甚至停止;②呼吸作用因缺水而增強,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聯,能量多以熱的形式消耗掉,但也有缺水使呼吸減弱的,這些都影響了正常的生物合成過程;③蛋白質分解加強,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削弱,脯氨酸大量積累;④核酸代謝受到破壞,乾旱可使植株體內的DNA、RNA含量下降;⑤乾旱可引起植物激素變化,最明顯的是ABA含量增加。
(3) 水分的分配異常 乾旱時一般幼葉向老葉吸水,促使老葉枯萎死亡。蒸騰強烈的功能葉向分生組織和其它幼嫩組織奪水,使一些幼嫩組織嚴重失水,發育不良。
(4) 原生質體的機械損傷 乾旱時細胞脫水,向內收縮,損傷原生質體的結構,如驟然復水,引起細胞質與壁的不協調膨脹,把原生質膜撕破,導致細胞、組織、器官甚至植株的死亡。
1. 植物抗旱性的概念
抗旱性指能耐受乾旱而維持生命的性質。除被膜的形成,分泌水分難於通過的表皮之外,還與各種生理學機制或行為等有關。就植物的抗旱性而言,避旱並不是植物真正意義上的抗旱能力,所謂抗旱性指的是御旱和耐旱的統一,二者都是一種綜合的性狀,由許多機制構成。
(1)植物避旱
所謂避旱,就是土壤和植物本身發生嚴重的水分虧缺之前,植物就已完成其生活史。較典型的如沙漠短命植物,它們在營養結構很小的情況下仍具有開花結實的能力,在發育上具有較大的可塑性。避旱對於一些栽培作物適應乾旱環境也有一定意義。對於許多栽培作物來說,較短的生長期是一種重要的避旱方式。
(2)植物御旱
御旱是指植物在乾旱逆境下保持植株體內部組織高水勢的能力,也有人把御旱稱為組織具有高水勢的耐旱性。但事實上,能保持體內高水勢植物的細胞耐旱性不一定很強。植物御旱的方式各不相同,分為節水型和耗水型2類,節水型植物主要是通過減少蒸騰來避免植株體的失水;而耗水型則通過減少其他失水的方式避免失水,但它的蒸騰量並不減少。在極端水分條件下生長的旱生植物,為了生存,必須盡可能地節約蒸騰耗水,它們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形成了有效的節水機制,包括形態特徵、解剖構造、氣孔反應、生長速率、生活習性和代謝過程等。
(3)植物耐旱
耐旱性是指植物在受旱時能在低的組織水勢和代謝活性下(如Pn的低閾值水勢,低的基礎代謝水平,低的蛋白質水解合成比率,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的較易修復等)維持其一定程度的生長發育和忍耐脫水的能力,如果植物組織的御旱機制不足以保護自己而出現脫水,則細胞將失去膨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