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們怎麼知道每個植物的葯性是怎麼發掘的...
人類在早期總是為了填飽肚子不斷的嘗試各種植物動物,久而久之,在最開始,人們先是搞清楚了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後來,在食用可食用的植物的時候,偶然的發現了這種植物的葯性,於是人們又用病人試驗了其他植物。當人們把目光放在不可食用的植物時,人們就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嘗試去除其毒性。後來,去除毒性的方法不斷升級,人們就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植物的葯性
Ⅱ 如何學好中葯葯性
中葯記憶妙法多 1.五行配屬記中葯
五行配屬記憶中葯是通過五行配屬的五色、五味的關系來記取中葯的性味、功效、主治等的一種記憶中葯的方法。
(1)五色記憶中葯:利用葯物的青、赤、黃、白、黑的五種顏色,按照五色入五臟的關系來記憶葯物的功效、主治。如:
青色入肝,青色葯物多治肝經疾病。如青皮入肝經,能疏肝破氣,散積化滯,善治肝氣不疏而致肋肋疼痛或乳房脹痛之證;青蒿清泄肝膽之功,善治濕熱黃疸;青箱子清肝明目退翳,善治肝熱目赤之證。
赤色入心,赤色葯物多治心經疾病。如丹皮入心經,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之功,善治熱入血分之出血證;丹參為植物丹參的根,色紅紫入心經,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之功,善治瘀血證。
黃色入脾,黃色葯物多治脾經疾病。如:黃芪色黃而柔軟,能健脾益氣、固表升陽,善治脾虛氣弱,中氣下陷之證;黃精色黃而帶黑,有補脾潤肺之功,善治脾虛食少或少氣無力之證。
白色入肺,白色葯物多治肺經疾病。如石膏清肺泄熱,除煩止渴,善治肺熱咳喘之證;貝母止咳化痰,清熱散結,善治痰熱壅肺之咳嗽痰稠之證。
黑色入腎,黑色葯物多治腎經疾病。如熟地為地黃反復蒸曬後呈黑色之飲片,有滋補腎陰之功,善治肝腎陰虛而致腰膝酸軟、眩暈盜汗、消渴、遺精之證。制首烏是何首烏的塊根經加黑豆煮汁蒸曬而成,色黑入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善治陰虛血枯,須發早白之證。補骨脂為補骨脂的黑色種子,功能補腎壯陽,善治下元虛冷所致的陽痿、腰痛、早泄、遺尿等證。
(2)五味記憶中葯:利用葯物的辛、甘、苦、酸、鹹的五種味道,按照五味入五臟的關系來記憶葯物的功效、主治。如:
辛味的葯入肺(衛)經,善治肺衛之表證。如: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善治風寒外束,肺氣不宣所致惡寒發熱,無汗而喘之表證。荊芥辛溫解表,善治肺衛表證,感冒頭痛。薄荷辛涼,疏散風熱、清喉利咽,善治風熱外感或溫病初起,病在肺衛之表證。
甘味的葯入脾(肉)經,善治脾胃病變。如:白術甘苦性溫,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主治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所致納少便溏、氣短、倦怠之證;甘草甘平,補中益氣、緩急止痛,主治脾胃氣虛,倦怠乏力及胃腹疼痛等證;山葯味甘性平,補脾益胃、養肺固腎,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便溏久瀉等證。
苦味葯入心(血)經,善治心經病變。如:黃連味苦性寒,清心除煩,又瀉火解毒,主治心火亢盛,煩躁不眠等證;牛黃味苦性涼,清心解毒,主治溫病逆傳心包,高熱譫語,痙攣抽搐,神昏等熱閉之證;蓮子心苦寒之品,清心除熱而治溫熱病煩熱神昏。
酸味的葯入肝(筋)經,善治肝經病變。如:木瓜為酸溫,舒筋活絡,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急,不能轉側之證;白芍酸苦微寒,有養血柔肝,平肝抑陽,緩急止痛之功。
鹹味葯入腎(骨)經,善治腎經病變。如龜板味咸、性平,能滋陰潛陽、補腎健骨,主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盜汗遺精,或陰虛陽亢,眩暈耳鳴等證;鹿茸咸溫,有補腎壯陽,生精補血,強筋健骨之功;蛤蚧咸平,有補腎益肺,納氣定喘之功。
2.異部擅長記中葯
清代張仁安在《本草詩解葯性注》載歌賦雲:
質輕上行入心肺,質重下行入肝腎,
中空發汗內攻實,枝達四肢皮行皮,
為心為干走臟腑,枯燥入衛潤入營,
上下內外以此分,氣血亦以類相從。
我們從這首歌賦中可以體會到,中葯葯用部位的不同,其功效會有差異,而利用其不同葯用部分的擅長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記取中葯葯性。
(1)以皮行皮:動、植物的表皮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皮膚或皮里膜外、肌肉部位,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及水腫病。如:冬瓜皮、茯苓皮、生薑皮、桑白皮、大腹皮利水消腫;檳榔的果皮,有下氣寬中,利水消腫之功。再如動物葯蟬蛻為蚱蟬羽化後脫落的皮殼,能疏散衛表風熱,透疹止癢,治外感風熱表證、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常用;蛇蛻(皮)善於疏風,可治皮膚瘙癢。
(2)以枝達肢:植物的枝、枝梢、根尖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四肢及人體末梢部位,常用於治療四肢、手指、足趾及陰莖等病證。如:桑枝祛風濕利關節,主治風濕痹痛,四肢酸痛,麻木拘攣;桂枝發汗解表,又溫經通絡,主治風濕痹痛,肩臂肢節冷痛。
(3)以仁潤腸:植物的果仁入葯,由於果仁多含潤質的油脂,多有潤腸通便之功,可治療便秘等證。如: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益脾,主治老人虛秘;火麻仁潤燥滑腸,主治腸胃躁熱,大便秘結;郁李仁潤腸緩下,主治氣血虛弱,津枯便秘;松子仁潤腸益脾,主治老性習慣性便秘;決明子祛風明目、潤腸通便,主治腸道積熱,大便不暢。
(4)以藤通絡(筋):纏繞性藤本植物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之筋絡部位,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急等病變。如:絡石藤祛風通絡、化瘀止血,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筋骨疼痛之證;雞血藤活血、通絡、補血,主治風濕痹痛,關節酸痛,手足麻木等證;海風藤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酸痛,手足拘攣等證;千年健祛風濕、健筋骨,主治風濕痹痛,肢節酸痛,筋骨痿軟等證。
(5)中空發汗:用植物呈中空的梗、莖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上部或肌表部位,具有發汗解表,疏散風邪的作用,常用治療表證、痘疹等。如: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升麻發表透疹。
(6)根多補益:用植物的根部入葯,其葯性擅長滋補人體之不足,治療人體虛證。由於植物根植深土中,營養物質豐富,故有「根多補益」之說。如:人參補氣救脫、補益脾肺,主治氣虛欲脫或脾肺氣虛證;黨參補中益氣主治脾盛氣弱,納少便溏等證;山葯補脾益胃、養肺固腎,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喘咳等證;黃精補牌潤肺、生津養液,主治陰虛肺燥、陰血不足、脾胃虛弱等證;何首烏補血益精、滋補肝腎、烏須發,主治肝腎兩虛、精虧血虛證。
(7)以臟補臟(以腑補腑):是依照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與動物的臟腑組織器官對應關系,通過進食對應動物的臟腑組織器官,達到以臟補臟(以腑補腑)的目的。如:雞肝、羊肝、魚肝等補肝明目,主治目盲;豬腰、羊腰等補腎壯腰,主治腎虛腰痛;豬肚(豬胃)、 雞內金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豬心、牛心等補心安神;魚腦、猴腦、豬腦等補髓養腦,主治髓海不足,健忘失眠等。再如牛蹄、豬蹄、熊掌、鴨掌等有補益足力之功,主治腳跟疼痛等;虎骨、牛骨、豬骨、狗骨能補髓壯骨,主治小兒先天不足,足軟無力等證。
3.顧名思義記中葯
通過從葯物的名稱理解和記憶葯物的葯性、功效,顧其名而思其義,正是記憶中葯的常用方法之一。如:益母草是婦科經產要葯,有活血調經之功,故名為益母之草。番瀉葉是瀉下葯物,產於「番」而葯用「葉」,「瀉」即通便瀉下。續斷補肝腎,強筋骨,有筋骨折斷可以續之,故治挫傷骨折等。寒水石有寒水如冰之意,足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通草寓有「通利」之意,能通絡下乳,通利水道。接骨木有寓接骨續筋之意,有理傷接骨之功。斷血流之葯名有阻斷血流之意,因而可治各種出血證。骨碎補即骨碎能補,腎主骨,故能補腎強骨,活血祛風。
4.音同(近)義通記中葯
由於中醫葯知識的傳承是由漢字作為工具的,在漢字的使用上也和漢字的發展變化一脈相承,尤其是古今字和通借字使用頻繁,其中通借字尤為多見,即兩個字的形體和意義本不相同,由於讀音一樣或比較接近,甲字被借作乙字,而甲字與乙字意義就相通了。如「藏府」通「臟腑」、「鞠華」通「菊花」、「蚤」通「早」、「利」通「痢」等。在中葯葯名上也常常使用這種音同(近)義通的通借字。利用這種音同(近)義通來記憶中葯也是記憶法中經常應用的。如:澤瀉通「擇瀉」,具有選擇性地瀉邪作用,故瀉濁而不瀉清,利水而不傷津;藁本通「高本」,人之高本在巔頂,故善治巔頂之頭痛;磁石通「滋石」,石,五行屬水,與腎配屬,故有滋腎之功,主治腎虛之耳鳴。萆薢通「痹解」,即能解除風濕之痹痛;破故紙通「補骨脂」,即能補骨強筋、補養肝腎,主治下元虛損、手足沉重。
5.形態象徵記中葯
把葯物的形態與人體及病證的徵象進行抽象聯系,以達到記取中葯葯性的目的。如:人參其形態似人形,人以氣為本,故人參為大補元氣之要葯;鉤藤形態似四肢抽搐,故有平肝熄風之功;懷牛膝其形態如牛之膝關節,故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主治腰膝關節疼痛,曲伸不利等;狗脊其形似狗脊椎,故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胡桃仁其形如人之腦,腦為髓之海,故有補腎助陽之功;海狗腎其形若男子外陰,故常能補腎益精,壯陽起痿。
6.因地取效記中葯
葯物的產地、生長環境對葯物的功效有影響。因地取效記憶中葯就是通過對葯物的產地、生長環境有共同特點的加以歸類並記取葯性的一種方法。
生於背陽陰寒之地的葯物多有清熱瀉火解毒之功。如:黃連生於高山蔭蔽的草叢中,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龍膽草生於山坡陰濕地和灌木叢中,有清熱瀉火,清泄肝膽濕熱之功;魚腥草常生於陰濕的溝、塘邊,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水通淋之功;鳳尾草又名井邊草,生於井邊(內側)、山石背陰處,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之功;垂盆草生長在陰濕的岩石、山溝、溪邊,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夏枯草常生於竹林、樹木陰濕之地,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之功。
長於水澤湖沼之地的葯物多有利水滲濕之用。如:車前子生於路邊低窪積水處,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之功;瞿麥生於山腳、溪坑、濕地之處,能利水通淋,治小便淋漓澀痛;川木通生於山溝、溪邊半陰濕地,有清熱利尿、通經下乳之功;澤瀉為沼澤植物,有利小便,清濕熱之功;扁蓄生於路邊低佳積水處,有利水通淋、殺蟲止癢之功。
成於海濱大洋之中的葯物多有軟堅散結之性。昆布、海藻軟結散結,消痰利水;海蛤殼、浮海石清肺化痰、軟堅散結,主治由肺熱咳喘;牡礪平肝潛陽,軟堅散結,主治陰虛陽亢,煩躁失眠,痰火郁結,痰核累癧。
7.因質取效記中葯
中葯來源於不同的植物、動物、礦石,又有根、莖、葉、種子、花卉之別,故中葯質地有輕重之分。根據葯物質地而分為不同的類別,同一質地的葯物其葯性有相同之處,通過葯物質地來分類記取憶中葯的葯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質取效中葯。
(1)質重多降,鎮逆潛陽:如代赭石平肝降逆,既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又療肺胃氣逆之咳喘、呃逆等;磁石鎮驚安神、潛陽納氣,治陽亢之耳鳴;龍骨、龍齒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諸證。
(2)質輕多升,升浮發散:如馬勃質輕如粉末,清熱解毒又利咽,主治熱邪火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火失音;薄荷葉芳香清涼,疏散風熱,清理頭目;桑葉祛風清熱,治頭目之疾。
(3)子類多降,泄降下氣:如蘇子下氣消痰、止咳平瑞,治咳逆痰喘之證;萊菔子消食導滯、降氣祛痰,治食滯胃院、噯氣吞酸;白芥子豁痰除飲、散結止痛,治痰飲壅滯,胸脅脹滿,咳嗽上氣等;葶藶子瀉肺行水、祛痰定喘;治咳逆上氣、一身浮腫之證;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治肺氣上逆咳嗽氣喘。
(4)花類升散,舒心解郁:合歡花寧神解郁,治情志不遂,憂郁忿怒、虛煩不眠;玫瑰花行氣解郁、和血止痛,治肝胃不和,胸脅脹滿,月經不調;綠萼梅疏肝解郁、理氣和胃,治肝胃郁滯,胸脅脹滿,噯氣納差;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治外感風熱表證及肝陽上亢所致頭目眩暈,目疾等。
(5)蟲蟻搜風,解痙止痛:如蜈蚣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治急慢驚風、破傷風、痙攣抽搐等;全蠍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治急驚風及中風所致口眼歪斜;僵蠶熄風止痙,治驚風、癲癇;地龍(蚯蚓)清熱止痙、通經活絡,治高熱驚癇及中風後半身不遂;水蛭(螞蟥)破血、逐瘀、通經,治瘀血阻滯的經閉,症瘕。
(6)血肉補益,填補精血:動物類葯物多為血肉有情之品,能填補精血。如:龜板滋陰潛陽、補腎健骨;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羊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鹿茸補腎壯陽,益精補血,強筋健骨。豬脊髓有補陰益髓之功;雞子黃有滋陰潤澡之效。阿膠補血止血,治血虛眩暈及出血證;紫河車補腎益精,益氣養血。
(7)炭類葯物,止血止瀉:血餘炭止血化瘀,治尿血、吐血、便血等;側柏炭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證;藕節炭止血消瘀,治各種出血證;棕櫚炭收斂止血,治無瘀滯的各種出血證;地愉炭,涼血止血,治各種出血,尤適宜於便血、崩漏等。再如:大黃生用瀉下,炒炭則可止瀉。
8.背誦歌訣記中葯
把中葯的葯性,編成歌訣詩賦加以背誦,是中醫傳統的一種記憶方法。由於中葯歌訣編排的內容緊湊,朗朗上口,只要熟讀順口,背至滾瓜爛熟時,定能永久不忘。較早的如《葯性賦》,文字簡練,但不便理解,故1962年北京中醫學院中葯方劑教研組又編輯了《葯性賦四百味白話解》,更適合初學者背記和理解。書中還附錄了「十八反葯歌」、「十九畏葯歌」、「妊娠禁忌葯歌」等。
9.巧用聯想記中葯
《中葯學》每一章節中含有多種葯物,要想記住所有葯名,必須要動一番腦筋。如解表風寒葯,可以通過聯想編成歌訣,如:「蘇麻藁桂細白薷,生活夷耳荊防風」。——含中葯紫蘇、麻黃、藁本、桂枝、細辛、白芷、香薷、生薑、羌活、辛夷、蒼耳子、荊芥、防風等。
此為聯想記憶法,諧音寓意可讀作:「蘇麻高貴細白濡,生活宜耳謹防風」。你可以想像為: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位蘇(紫蘇)麻(麻黃)喇姑,她倍受康熙垂愛,其高(藁本)貴(桂枝)之處是有著細(細辛)嫩潔白(白芷)而濡(香薷)潤的肌膚。要保持美白高潔之態,生(生薑)活(羌活)中何法最宜(辛夷)耳(蒼耳子)?那就是謹(荊芥)防風寒傷體。根據這種想像法,你便在趣味聯想、諧音寓意之中記住了13味辛溫解表葯。
Ⅲ 如何區分動物的五行屬性
五行屬金:金器、鐵器、尖百來銳和鋒利器皿、冰箱、空調機,動物猴子、雞。
五行屬木:木門、木床、木櫃度、木地板、木橙、木台、木棹、圖書、椅子等木造品。
五行屬水:魚缸知、水養物、洗手間、及水池等於水有關的物品。
五行屬火:爐灶、道電燈、電線、電視機、手機充電器內等能發光的器品。
五行屬土:陶瓷、坭土器源品、石器品。
(3)怎麼判斷動物葯性屬性擴展閱讀:
五行相關
五行是一種文化。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是由於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了物質世界。
金,是堅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國字「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五行中對」木的解釋。生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一個「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發出來的一個枝一片葉。
水,代表流動,具有循環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熱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Ⅳ 金環蛇的葯性特徵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盤形,盤徑14—20cm,頭居中,橢圓形,黑褐色,鼻尖向前不上翹,通體具23—33對黃黑相間的色環,黃黑等寬,體背有明顯脊棱,脊棱鱗片擴大呈六邊形,尾短末端鈍圓。質堅韌。氣腥,味咸。背鱗鱗片橢圓形,長6.5—7.0mm,寬4.5—5.0mm,黃褐色,上半部邊緣整齊,具8—13個小孔,無中肋,無端窩,表面平滑,透明。背棱脊處鱗片擴大呈六邊形,有孔30—34個,不規則分布於鱗片上半部,也無中肋,無端窩。質韌,不易折斷。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粉末特徵:淺黃色。①解質鱗片多成小塊片狀。透明無色,鱗片碎片多具黃褐色點、小條狀物,有些碎片上具有小孔。尚可見到具有長棱形紋理的碎片。②橫紋肌纖維較多,近無色,柱狀或呈碎片狀,具有細密的橫紋。③骨碎片近無色,呈不規則碎塊,骨板紋理較明顯,疏密不一。骨陷窩以橢圓比較多,尚有圓形、不規則形。骨小管較不明顯。④表皮碎片黃棕色或黑褐色,表面觀細胞界取不清,由棕色或黑褐色色素顆粒聚集成不規則網狀。其圖像與銀環蛇相同。 肉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及鐵、鋁、鋅、鍶、鈦、錳、釩、銅、鋇等21種微量元素。血清中含假膽鹼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
蛇毒中含有藍環蛇毒素(caeruleotoxin),這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酸性蛋白,還含有金環蛇毒素(bungarus fasciatus toxin)A、B。蛇油中含有脂肪酸和甾醇,脂肪酸主要有油酸(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等;甾醇主要有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對外周神經的作用,用羥甲基纖維素柱層析從金環蛇毒中分離出門個蛋白組分,其中5個組分是毒性較大的致死成分(4mg/kg腹腔注射可致小鼠死亡)。在這5個組分中,Ⅻ、XIV是神經毒,Ⅺ、Ⅻ、XV是心臟毒。神經毒組分Ⅻ能阻斷大鼠、小雞、蛙神經肌肉標本的突觸傳遞,標本對乙醇膽鹼的反應消失,對直接刺激以及對高濃度氯化鉀的反應沒有減少,神經末梢乙酸膽鹼的釋放量無顯著改變;使蛙腹直肌乙酸膽鹼量效曲線平行有移,溴新斯的明可以對抗這種作用。組分XIV的作用與組分Ⅻ相似。提示組分Ⅻ、XIV是作用於終極後膜的神經毒。其後證明組分Ⅸ也能阻斷小雞頸二腹肌神經肌肉接頭傳遞,並使蛙縫匠肌終板電位、微終板電位振幅逐漸減小,最後完全消失,但不影響微終板電位的發放頻率,也不影響肌纖維的靜息膜電位。提示組分Ⅸ也是作用於突觸後膜的神經毒。後又進一步證明,組分IX與通常的蛇毒突觸後神經毒不同,對蛙腹直肌的乙酸膽鹼量效曲線呈現非競爭性抑制,在有溴新斯的明存在時,高濃度乙酸膽鹼使腹直肌產生相反的效應,對125I標記的眼鏡蛇神經毒與電紹電器官膜碎片的結合無顯著影響,應用電壓固定技術證明,組分Ⅸ能抑制終板電流,最後使其完全消失,且能縮短終板電流的半衰期,增加衰減速率常數α值,對終板電流的平衡電位無顯著影響。提示組分Ⅸ是通過乙酸膽鹼受體以外的作用方式產生阻斷作用的,作用部位可能在終極離子通道。
2.對心臟的作用大鼠離體心臟加入金環蛇全毒,組分Ⅻ或XV均使心臟攣縮,心臟停止於收縮期,組分Ⅸ對心臟作用較弱,加入心臟1mg後,使心肌攣縮,心臟收縮幅度降低,心律失常。金環蛇毒對心肌的毒性與眼鏡蛇毒相似。唯對心肌損害出現較遲。中毒停跳的心臟雖經生理鹽水多次沖洗也難以使之恢復跳動。抗蛇毒血清對已結合於心肌的心臟毒也難起解毒作用。故有人認為心臟毒素對心肌作用是不可逆的。
3.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採用坡甲基纖維素一交聯葡聚糖C-50(CM-sephadex C-50)柱色譜分離金環蛇原毒得16個峰,其中組分I有促進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原毒及組分VII-XIV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製作用,組分Ⅺ對ADP、花生四烯酸A23187,及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製作用,其IC50分別為 68.8μg/ml,10.0μg/ml和6.3μg/ml,但對血小板5-羥色胺的釋放無明顯影響。
4.其他作用金環蛇全毒、組分XI、XII及XV在5×1O(-5)g/ml濃度時,對小雞頓二腹肌均表現有興奮作用,肌肉攣縮,最後痙攣性麻痹。用全毒、組分XI、XII、XV的1%生理鹽水溶液湧入兔眼結合膜囊,全毒和組分XV在滴眼後30min即可見結合膜明顯充血水腫,角膜變法;組分Ⅻ滴30min結合膜充則腫;組分Ⅻ起效較慢,滴眼後1h才出現結合膜充血水腫。組分XV和全毒與豚鼠紅細胞分別孵有20min和2h出現完全溶血,而組分Ⅸ和Ⅻ孵育4h未見明顯溶血。
麻醉大鼠靜注全毒2—3mg/kg,呼吸頻率變化不大,後期呼吸變淺,最終停止;血壓先有一急促下降,2min左右回升,隨後是進行性血壓下降。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不能使血壓回升,動物仍因循環衰竭死亡。靜注組分Ⅻ0.4mg/kg,大鼠啊頻率及幅度逐漸下降,血壓跟隨下降,自主呼吸停止後即給予人工呼吸,血壓迅速回升,並維持在較高水平。大鼠小腦延髓池注入組分Ⅻ之後,未出現呼吸衰竭。表明其引起的呼吸麻痹是外周性的,對呼吸中樞沒有直接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全毒的LD50,為1.49mg/kg,組分XIII的LD50為0.40mg/kg。注射全毒後,小鼠最初表現為活動及攝食減少,繼而呼吸深慢,腹式呼吸明顯,最後呼吸更慢且淺弱,嘴唇及尾部顯著紫組,大多在5-10h內死亡。組分XIII的主要中毒症狀與全毒相同,大多在2—5h內死亡。另有報道小鼠腹腔注射金環蛇原毒的 LD50為1.5+/-0.2mg/kg,組分Ⅺ則為8.0+/-1.3mg/kg,其毒性比原毒小得多。
Ⅳ 肉類屬性
所有的食物都有它的個性,就像人有性格外向、性格內向一樣,肉類、蔬菜和五穀也都有它自己的屬性,這個屬性可以概括為寒熱溫涼,再簡單一點就是寒熱。
判斷肉類的寒熱屬性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藉助於《黃帝內經》的一句話,叫做「陰靜陽燥」。即凡是屬於陰的事物都是偏於靜止的,屬於陽的都是偏於躁動的,屬陰的食物就是涼性的,屬陽的食物就是熱性的。所以推演一下就是「熱燥涼靜」,躁動不安的都是熱的,靜止的都是涼的。
動物嚴格來說都會動,但是動得有區別。屬於陽熱之性的動物,會動得很厲害,跑得比較快。如果老趴著不動的,他的肉質就是屬於偏涼的那一類。
地上跑的
既然動物都是喜歡動的,所以肯定80%都是屬於熱性的。我們常吃的肉類中,陸地上跑的動物,它們的肉基本上都是熱性的,比如牛肉、羊肉、雞肉、狗肉、兔肉、鹿肉等,而且跑得越快的動物,熱性就越大,狗肉肯定比羊肉熱,羊肉肯定比牛肉熱。
陸地上的動物中豬肉比較例外,它是涼性的。這就是因為豬比較喜歡趴著不動,這和它的肉質特點偏涼是有關系的。
天上飛的
飛禽類基本也都是熱的,因為它要是不動的話根本飛不起來,而且飛行的速度快,需要很大的體力,所以飛禽的熱性比陸地上跑的牛羊肉都高,山珍都是大熱之性。
水裡游的
水裡游的生物有愛動的有不愛動的,但因為海水是寒涼之性,就決定了海洋生物基本上80%都是寒性的,只有很少數是熱性的。
在水中始終不停游動的都是熱性的,所以魚、蝦都是熱性的,而且要比飛禽還要熱,因為在寒涼的海水中沒有足夠的動力它是動不起來的。
中醫裡面有一句話叫魚生火,肉生痰。因為魚是熱性的,所以吃了容易上火;這里的肉指的是豬肉,因為性涼,吃多了傷脾胃,會導致脾胃痰濕。
根據這個特點分析,所有靜止不動的,或者是不愛動、動得少的——蛤蜊、螃蟹、龜、鱉、海參——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涼的。有些人認為烏龜是大補,那要看怎麼用法,燉烏龜的時候一定要加姜、酒這些溫熱的佐料,否則的話人吃了會受不了。
各種肉什麼吃法最好?
豬肉性質偏涼,而且特別肥膩,它在所有肉裡面脂肪的含量是最高的。而且,豬的生長環境比較污濁,在豬圈裡圈著不動,空氣又很臭穢,所以豬的肉質是最不好的。豬肉吃著解饞還可以,但要用它來補身體是不行的。
豬的生長環境如此「臭穢」,又屬於寒性,所以我們在燉豬肉的時候習慣於加茴香、大料、肉桂等,這些都是傳統的香料。為什麼?一個是因為這些都是大熱的調料,想用它的熱性來中和豬肉的寒性。另外,也想用它的香氣來解豬肉的那個「腥臭」的味道。
但是豬肉的內臟有一些地方是有補益作用的。怎麼補呢?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以臟補臟」。豬的哪個部位就補人的哪個部位。比如眼睛花了就吃一點豬肝,因為豬肝可以補眼,補肝,調理血虛,豬肚可以調補脾胃,豬皮可以美容……但是豬腦子可能不行,小心吃得更笨了(笑)。
牛肉
所有的肉我們只能吃出香不香,但《黃帝內經》給所有的肉類劃分為「五味」,根據它的葯性作用歸類,這個歸類的結果是:牛肉是甘味,羊肉是苦味,雞肉是辛味,豬肉是鹹味,狗肉是酸味。
中醫認為牛肉對人體的補益性是最強的,吃了以後有強肌肉、健筋骨的作用。但是由於牛是干體力活的,所以它的肌肉非常的強健,和其他的動物相比,牛的生長周期更長,所以牛肉雖然很香,補益性也很強,但是一般人吃起來很難消化。
如果是年輕力壯的男性,吃這個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婦女產後身體很虛,要燉兩斤牛肉吃,這個補益性就差一點,因為不好消化吸收。
牛肉很香,很多人喜歡吃,什麼吃法比較好?因為牛肉是偏於熱性、溫性的,所以普通人吃的時候最好加上一些涼性的食物平衡一下。現在經常吃的西紅柿牛腩、蘿卜牛腩,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搭配。但是如果是涮火鍋的時候吃牛肉,鍋底中放了很多花椒、辣椒這些熱性的佐料,就更加重了牛肉的熱,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太合適,但如果是陽虛的人可以吃,對於經常手腳冰涼的寒性體質,吃牛肉火鍋反而會覺得很舒服。
當然,除了西紅柿、蘿卜等燉牛肉,普通人如果喜歡吃牛肉火鍋,吃的時候也可以喝一杯橙汁、酸梅湯,可以解牛肉之熱。
羊肉
中醫學的傳統著作中,最看重羊肉的溫補之性。羊肉的肉質在常食的肉類中是最鮮嫩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說:首先羊基本不幹活,所以沒有牛的肉那麼堅實;另外,羊的生活環境也比較好,一般都是在山間草地、泉水叮咚、空氣清新的地方放養;而且羊吃得也很純凈,只吃草,不像豬會吃很多人吃剩的雜食、放了幾天的臭泔水等。所以中醫認為在所有的肉裡面,羊肉的溫補性是最強的。
中國傳統上一直將羊肉作為葯方的組成部分來使用,從東漢時期就有當歸生薑羊肉湯,用於治療婦女產後陽虛、乳汁不足等。山西有一道名菜叫「頭腦」,是清初名醫傅青主發明的滋補葯。相傳,傅青主看自己的母親年老體衰,什麼都吃不下去,就精心擬了這個葯膳,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羊肉湯,另外加上山葯、藕根、煨面、良姜、黃芪、黃酒、酒糟等八種原料。他的母親喝了一段時間,臉色逐漸紅潤起來,胃口大增,虛弱體質日益改善過來。
所以羊肉比較適合女性食用,女孩如果宮寒、脾胃虛寒,一個星期燉一次羊肉吃,肯定會有所改善的。
如果想用羊肉湯來補氣血不足,或者補陽虛,燉的時候可以加上枸杞、紅參、當歸等等。
祖國醫學認為,鴨肉味甘微咸,性偏涼,屬於寒性
Ⅵ 都說李時珍嘗遍百草,那麼他是怎麼分辨出這種東西的葯性的
有人提問:「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種東西的葯性的?」這個問題不但是很多朋友想問的,也是張大夫自己感興趣的。今天我也來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這個事就像《黃帝內經》一樣,《黃帝內經》這部中國古典醫學巨著,雖然名字有「黃帝」二字,但是其中內容也是一個跨越很長時間,匯聚了很多人的智慧而成。如果誰非要說《黃帝內經》是「黃帝」自己寫的,那就大錯特錯了。說得更加通俗點,黃帝即使是在幾千年前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啊,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寫一本醫書呢?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關於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種東西的葯性的這個問題,張大夫認為古人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點認識不同東西葯性的,這其中會有一些聰明人,他們認識得更多、更快,還記錄了下來,這就逐漸匯聚成了我們神農嘗百草
Ⅶ 中醫和食療都講述肉有葯性,比如狗肉吃了上火,什麼肉吃了又溫補的,感覺很神奇,求真相
絕大多數陸地上的熱血動物的肉都有溫補療效,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我不是大廚)具體方法可以參考食譜,冷血動物例如蛇肉屬於寒涼的,這些肉不管怎麼吃,都必須做熟了。人肉不能吃,因為你是人,這里不是道德問題,因為你要食用的人肉上面必然帶有對你身體有害甚至有毒的物質,你食用了必然深受其害,像南美森林裡面的食人族,他們的數量日益減少現在幾乎滅絕就是這個原因。
這是基因問題,人和其他動物的基因不一樣,能夠導致人中毒或者得病的細菌未必能讓動物中毒或者得病,反過來同理,但是人和人之間是可以無障礙傳播的。
Ⅷ 中葯的葯性主要是怎麼分的有什麼歸類方法
其實提問者已經知道中葯的葯性:四氣五味。只是不了解如何去歸類。
其實歸類的思路與陰陽和五行的思路是一致的。
根據顏色和氣味(以及形狀)把葯物分類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的,但這種法象葯理學的思維並不嚴謹。
葯性中的甘、辛並不是指甜味和辣味,當然有很多味道和葯性的確是相近的。舉例:葯性中的苦對應心,心屬火而火能炎上,所以對應的苦味是有向下的功能,一般說苦降。
最後說一下水和火,寒和熱是否可以共用的問題:
各花入各眼,人體的構造和組成是復雜的,你可以外感風寒,明明是寒,但是卻會發熱發燒表現為熱。所以五行或五味給了你用葯的方向性,比如說外來之寒,溫必兼散,那麼你用葯會用到溫或熱性的,並且需要辛散味的。
中葯用法中有一個「去性取用」,意思是我需要這味葯的功效,但可能它是寒性卻不是我所需要的,那麼可以佐一到兩味溫熱性的葯,把這味葯的寒性給中和掉,而功效卻仍在。當然這是方劑學把葯組成方的問題。所以水和火,寒和熱在許多特定條件下,是可以共用甚至會有奇效的。
Ⅸ 十二生肖什麼動物有葯性
蛇,蛇可以用來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