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大洋區動物有哪些

大洋區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8 22:07:28

Ⅰ 全球六大動物分布區,為何大洋區最特殊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在大陸緣外側以遠水域(水深超過200米)的生物。按水深分有:(1)從大洋表面至200米深水層的生物稱為「大洋上層生物」,該水層有陽光,故適合浮游植物生長;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較多,有魷魚、金槍魚、旗魚和鯨類。(2)水深在2001000米之間水層的生物稱為「大洋中層生物」,無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呈紅色,如紅色的水母、蝦、紐蟲和橈足類動物,魚類有燈籠魚、圓罩魚、銀斧魚、星光魚、巨尾魚等,它們大多會發光,經濟價值不大。(3)水深在10004000米水層的生物稱為「深海生物」,動物數量減少,有角安康、魚魚、寬咽魚、長尾鱈、鼎足魚、深海黑鯊等,發光的種類減少。(4)水深在40006000米水層的生物稱為「深淵生物」,水深超過6000米處的生物則稱為「超深淵生物」,生物數量進一步減少,但長尾鱈、須䲁、鼎足魚至少能分布到50007000米深處,而在萬米深的海溝里也已發現有孔蟲、深海海參、深海海葵、海百合、須腕動物、多毛類環節動物、雙殼貝等動物。

Ⅱ 海洋裡面都有哪些動物

1、藍鯨

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Ⅲ 橫跨大洋的海洋動物有哪些

橫跨大洋的海洋動物有哪些
從最低級的單細胞生物,到聰明的哺乳動物海豚,都有
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海洋動物現知有16~20萬種,它們形態多樣,包括微觀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高等哺乳動物--藍鯨等;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兩極海域,從海面到海底深處,從海岸到超深淵的海溝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動物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3類.在海洋中的動物群.海洋的生活條件相對一致,面積廣大,動物中除魚類、鯨類海洋動物,還有浮游動物和游泳動物,如頭足類和水母等.在深海層,僅發現不依賴浮游生物生存的動物.在許多大洋區,海流將營養豐富的深層海水帶到淺層,使海洋淺層帶增加了魚類產量.在海底生活的底棲動物,包括固著動物,如海綿、腔腸動物、管沙蠶等和運動動物,如甲殼類、貽貝、各種環節動物、棘皮動物等.珊瑚動物在熱帶海洋發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動物和植物的白堊質骨骼物質(特別是珊瑚和苔蘚蟲)沉積而成的.在珊瑚礁環境中動物最密集且最多樣化.種數、門數最為繁多,占海洋動物的絕大部分.主要的門類有:原生動物(Protozoa)、海綿動物(Porifera)、腔腸動物(Coelenterata)、扁形動物(Platyhelminthes)、紐形動物 (Nemertinea)、線形動物(Nemathelminthes)、環節動物 (Annelida)、軟體動物(Mollusca)、節肢動物(Arthropoda)、腕足動物(Brachio-poda)、毛顎動物(Chaetognatha)、須腕動物(Pogonopho-ra)、棘皮動物 (Echinodermata)和半索動物 (Hemichor-data)等.其中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門類.包括有海洋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其中,海洋魚類有圓口綱(Cyclostomata)、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和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海洋爬行動物有棱皮龜科 (Dermochelidae),如棱皮龜(Dermochelys); 海龜科(Cheloniidae),如蠵龜(Caretta)和玳瑁(Eretmochelys)海洋動物;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環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僅佔世界鳥類種數的0.02%,如信天翁、鸌、海燕、鰹鳥、軍艦鳥和海雀等都是人們熟知的典型海洋鳥類.分布於中國的海洋鳥類約有20多種,它們一部分為留鳥,大部分為候鳥.中國常見的海洋鳥類有: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額鸌(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等,鵜形目(Pelecaniformes)的褐鰹鳥(Sula leucogaster)和紅腳鰹鳥(Sula sula),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絲燕(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絲燕 (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海洋哺乳動物包括鯨目(Catacea)、鰭腳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 (Sirenia)等.
鯊魚Shark 水母Jellyfish 海豚Dolphin 鯨魚Whale 海馬A hippocampus 章魚Octopus 烏賊A squid 龍蝦Lobster 海獅Sea lion 海星starfish 珊瑚 coral 螃蟹crab 貝類shell 海參sea slug 牡蠣oyster 海膽sea urchin、 蝦shrimp、 海牛manatee、lionfish 獅子魚、魟魚ray、 鯨whale、海龜sea turtle、 寄居蟹hermit crab、 海獺sea otter、 海狗fur seal、 海象walrus、 海豹seal、 海葵sea anemone、 海綿sponge、 蟹crab、 管口魚trumpetfish、 小丑魚clownfish、 金鱗魚squirrel fish、 蝶魚butterfly fish、 比目魚flounder、 刺河魨porcupine fish、 海蛇sea snake、

Ⅳ 20種海洋生物

20種海洋生物

20種海洋生物,在生活當中,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海洋生物,浩瀚的海洋存在著更多令人驚奇的生物,它們的種類是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劃分的,下面我整理了20種海洋生物。

20種海洋生物1

一、翻車魚

在海洋生物里有一種特別蠢的翻車魚,據說它們會因為曬太陽把自己曬死,甚至會活生生的把自己嚇死,不應該說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而是太蠢了,這么蠢的魚到底是怎麼活到現在的,我也感到甚是驚奇,其實翻車魚的死法沒有這么蠢,都是網上瞎傳的。

二、吸血鬼烏賊

如今不僅人不可貌相,連魚也不能只看臉啦。吸血鬼烏賊雖然名字聽起來相當恐怖,但其實這種海洋生物名不副實,根本就不會像吸血蝙蝠一樣吸血,而是一個只會吃垃圾的八爪怪。吸血鬼烏賊按輩分算是現在烏賊和章魚的祖先,但是長得像個水母。

三、魔鬼魚蝠鱝

蝠鱝雖然被叫做魔鬼魚,但是它卻一點也不兇猛,反而異常的溫和,而且相當護子。蝠鱝的長相非常古怪,和巨型黃貂魚類似,像一個巨大的毛毯一樣的海洋生物,不知道的還以為它們就是傳說中的吸血毯。蝠鱝的體長可以達到七米,而寬度甚至可以達到8米。

四、幽靈鯊

不是所有的鯊魚都長著一張血盆大口,都是一副要吃人的樣子,如果不信就看看澳大利亞虎鯊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幽靈鯊了。幽靈鯊是近幾年才發現的新物種,因為以前都藏得太深了,這種海洋生物又被稱為銀鮫,有個非常奇葩的特徵是它的丁丁長在鼻子上。

五、博比特蟲

博比特蟲最長可達3米,雖然不是特別深的深海動物,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把自己埋在水下的沙土中潛伏起來,只露出身體的一小部分,露出來的部分有5個敏感觸須和一對鋒利的下頜,當有獵物靠近時會被觸須感覺到,並且迅速伸出下頜撕咬獵物,較小的獵物會被瞬間被切成兩半,較大的獵物被它咬住也很難逃脫。

六、蛋黃水母

水母是海洋中種類繁多且極為神奇的物種,在地中海有一種長相獨特又極為常見的蛋黃水母,聽名字就知道這種水母長得像極了蛋黃,但蛋黃水母的體型可以達到50cm,是海洋中的巨型荷包蛋。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水母可不要亂碰,它們可是有劇毒的。

七、火焰烏賊

雖然名字裡面帶有火焰二字,但火焰烏賊並不像噴火魚一樣能夠噴射火焰,火焰烏賊是因其外貌酷似火焰而得名。火焰烏賊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毒性的烏賊,而且毒性極為猛烈,堪比它的近親藍環章魚。更有趣的是,火焰烏賊還會用腕足行走。

八、水滴魚

水滴魚位居「最丑」榜首的水滴魚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30厘米左右,是生活在澳東南部600米~1200米海底的深海動物,極少被人類發現。水滴魚身上沒有肌肉,在深海活動全靠那身有浮力的、凝膠狀的肉。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由於長著一副哭喪臉,本來以為腔棘魚已經夠丑了,沒想到水滴魚更丑,甚至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

九、擬態章魚

自然界中的偽裝高手數不勝數,在陸地上有可以隨意轉變顏色的變色龍,而在海洋里的擬態章魚可以說是生物界的變形金剛,它不僅會變顏色,還會利用自己柔軟的身體來模仿各種生物的形態,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變色龍和擬態章魚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十、小飛象章魚

2014年1月,海洋生物學家在大西洋海底中部山脊海域超過一英里深處發現了這種體長6英尺的八足類生物——一種奇特的「章魚」。這種章魚竟然有著類似大象的外表,有兩對超級巨大的「耳朵」來自www.qiwen8.com。科學家把這種在海下超過1英里(約合1600米)處發現的怪異動物稱之為「Dumbo」(迪斯尼經典動畫形象小飛象的名字)。

20種海洋生物2

海洋動物簡介

海洋動物(marine animals)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海洋動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組成部分。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

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從海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海洋中各門類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十分不同的異養型生物的總稱。

海洋動物現知有16~20萬種,它們形態多樣,包括微觀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高等哺乳動物--藍鯨等;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兩極海域,從海面到海底深處,從海岸到超深淵的海溝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動物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3類。

海洋動物分布

在海洋中的動物群:海洋的生活條件相對一致,面積廣大,動物中除魚類、鯨類 ,還有浮游動物和游泳動物,如頭足類和水母等。在深海層,僅發現不依賴浮游生物生存的動物。在許多大洋區,海流將營養豐富的深層海水帶到淺層,使海洋淺層帶增加了魚類產量。

在海底生活的底棲動物,包括固著動物,如海綿、腔腸動物、管沙蠶等和運動動物,如甲殼類、貽貝、各種環節動物、棘皮動物等。珊瑚動物在熱帶海洋發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動物和植物的白堊質骨骼物質(特別是珊瑚和苔蘚蟲)沉積而成的。在珊瑚礁環境中動物最密集且最多樣化。

海洋動物分類

海洋無脊椎動物

種數、門數最為繁多,占海洋動物的絕大部分。主要的門類有:原生動物(Protozoa)、海綿動物(Porifera)、腔腸動物(Coelenterata)、扁形動物(Platyhelminthes)、紐形動物(Nemertinea)、線形動物(Nemathelminthes)、環節動物(Annelida)、軟體動物(Mollusca);

節肢動物(Arthropoda)、腕足動物(Brachio-poda)、毛顎動物(Chaetognatha)、須腕動物(Pogonopho-ra)、棘皮動物(Echinodermata)和半索動物 (Hemichor-data)等。其中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門類。

演化歷史

海洋為最古老的棲地,生命源於海洋。早在寒武紀諸多高階分類單元如門、綱的代表種就已同時出現,但後來有很多類別滅絕,僅留下化石或少數的活化石種,例如鸚鵡螺、鱟、海豆芽等等,有的綿延子孫,眾多分歧成許多品種。就現生動物門而論,概略可分為30多門(分類學家對此最高階分類單元仍時有新發現並修正、綜合);

其中自由生活棲息在海洋的有8 門之多,又有14 門動物只分布於海洋;分布於淡水的有14 門,但沒有整個門的動物都只產於淡水的;陸地產的則只有10 門,其中有一門動物只產於陸地,顯見海洋為生命之母。此外,海洋無脊椎動物諸門中,有許多動物門的種類很少,而且型態又特異,這些物種本身就是演化天擇的成果。

結構功能

這些物種在結構及功能上呈現多樣化,可由簡至繁逐一找出代表,例如消化道上有不具口及肛門的海綿,有口無肛門的腔腸、扁蟲,到有了前後分開為口及肛門的紐形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因海水浮力大,而產生不同於陸生動物之支撐結構;有的受限於吸附力、表面張力而成小生物;

有的充滿中膠層如漂浮的大型水母(海蜇皮即此類生物之產品);有的具砂質為主的六放大海綿高可及一公尺;有的具幾丁質為主的外骨骼可支撐出大個體如蝦、蟹;或以碳酸鈣為主,營造出美麗但笨重的殼,如貝、螺。更有細胞包圍在外的內骨骼,如海膽的是碳酸鈣;

海豆芽的是磷酸鈣(人類骨骼是以磷酸鈣為主)。這些多樣化的.支撐系統不僅增大了個體的體積,更可供肌肉附生而得以運而動之,使得動物得以各類型式生活。這樣多樣化的生物、正是研究比較各類課題的好素材。

人類根據這些動物門結構之簡繁,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卵割型式,囊胚孔是否發育成個體的口(原口類)或另外形成口(後口類)及體控形成的方式而將後生動物分為後口類如脊索動物、棘皮、尾索(海鞘)、頭索(文昌魚)動物等及原口類如環節、軟體、節肢等動物。

海洋原索動物

原索動物是介於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洋脊椎動物之間的一類動物。原索動物均系海產,包括尾索動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頭索動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魚(Branchiostoma)。過去屬於原索類的半索動物,現多數學者主張放入無脊椎動物內。

海洋脊椎動物

包括有海洋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其中,海洋魚類有圓口綱(Cyclostomata)、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和硬骨魚綱(Osteichthyes)。海洋爬行動物有棱皮龜科(Dermochelidae),如棱皮龜( Dermochelys); 海龜科(Cheloniidae),如蠵龜( Caretta)和玳瑁( Eretmochelys)

海洋動物;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環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 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僅佔世界鳥類種數的`0.02%,如信天翁、鸌、海燕、鰹鳥、軍艦鳥和海雀等都是人們熟知的典型海洋鳥類。分布於中國的海洋鳥類約有20多種,它們一部分為留鳥,大部分為候鳥。

中國常見的海洋鳥類有: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額鸌( 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等,鵜形目( Pelecaniformes)的褐鰹鳥( Sula leucogaster)和紅腳鰹鳥( Sula sula);

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絲燕( 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絲燕( 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海洋哺乳動物包括鯨目(Catacea)、鰭腳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Sirenia)等。

20種海洋生物3

浮游生物

無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懸浮於水中隨水流移動,包括細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動物(如水母、腹足綱軟體動物的翼足類、異足類,許多海洋動物的幼蟲等)。多數終生營浮游生活,稱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數種類僅於生活史的某個階段營浮游生活,稱為階段性浮游生物,如許多海洋動物的幼蟲;

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沖盪而出,如某些低等甲殼類的介形類、漣蟲類等,稱為暫時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層;浮游動物則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數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動。

浮游生物一般體重輕(外殼重量輕、體內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體相對面積大,體表多刺毛、突起,群體連成片)或者具有纖毛、鞭毛而有一定的運動能力。

游泳生物

指那些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而游泳能力強的動物。包括魚類、哺乳動物(如鯨、海豚、海豹)、爬行動物(如海蛇、海龜)、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和一些大型蝦類(如對蝦、龍蝦)等,它們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異。有些種類能橫跨大洋作長距離的洄遊,如金槍魚等;

有的游泳很快,如劍魚每小時速度達70公里以上。海鰻以整個身體彎曲擺動向前游動,烏賊和章魚則從漏鬥口向外噴射水流以推動身體反向運動。它們有時生活在上層水域(如太平洋鯡魚),有的生活在中層或底層水域(如小黃魚、真鯛、牙鮭)。游泳動物除了有發達的游泳器官外,身體大多呈流線型,以減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底棲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長時間在水中游動的各種生物,包括底棲植物(幾乎全部大型藻類和紅樹等種子植物),底棲動物(海綿、腔腸、環節、線形、軟體、甲殼、棘皮、脊椎等門類均有底棲種)。底棲生物按其與底質的關系,又可區分為底上、底內和底游3大生活類型;在岸邊還存在潮間帶生物。

底上生物

生活於硬質海底。包括在各種底質上營固著生活(如海葵、水螅、藤壺、牡蠣、柄海鞘)、附著生活(如紫貽貝、附著硅藻、大型藻類)以及匍匐海底(如馬糞海膽、刺參和紅螺等)的動物。

固著生活的動物運動器官退化,但觸覺器官發達,被動取食,幼體營浮游生活,靠海流擴大其分布區域。固著或附著在船底、浮標、工廠排污管道、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其它設施的生物被稱為污損生物(包括微生物、藻類和動物)。它們對交通、軍事和生產均有危害。

底內生物

生活於軟質海底。有的分泌黏性物質形成管子或用分泌物黏結沉積顆粒成管子而棲身其中(如巢沙蠶、磷沙蠶等);有的具有發達的挖掘器官,將身體埋於泥沙中(如黃島長吻柱頭蟲、中國蛤蜊、文昌魚等);有的鑽木(如船蛆)、鑿石(如波紋溝海筍)。

底游生物

有一定的運動能力,能在水底緩慢地行動(如梭子蟹)。

潮間帶生物

一類特殊類型的底棲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底棲生物對潮汐的漲落、海浪的沖擊、陽光的暴曬、溫度的變化等有很好的適應能力。由於潮間帶生態位的差異,生物在潮間帶的分布很有規則,群落結構比較清楚。

Ⅳ 海洋類動物有哪些

海洋類動物有:海鰻、海獅、刺鰩、海蛇、石魚、箱形水母、虎鯊等。

海洋動物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的鯨類。從海面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

海洋類動物的劃分如下:

一、按生活方式劃分

海洋動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動物、海洋游泳動物和海洋底棲動物三個生態類型。

二、按分類系統劃分

海洋動物共有幾十個門類,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三大類。

1、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

2、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

3、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5)大洋區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刺鰩,俗稱黃貂魚,是軟骨魚類,它們的身體扁平,尾巴細長,有些種類的刺鰩的尾巴上長著一條或幾條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

二、海鰻(學名:muraenesox cinereus),經濟魚類;兇猛肉食性魚類。硬骨魚綱鰻形目、海鰻科、海鰻屬。體呈長圓筒形,尾部側扁。尾長大於頭和軀干長度之和。頭尖長。 眼橢圓形。口大, 舌附於口底。上頜牙強大銳利,3行;犁骨中間具10~15個側扁大牙。

三、灣鱷,Crocodylus porosus(Schneider, 1801),鱷科鱷屬的一種鱷魚。又名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因二戰末期的蘭里島之戰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鱷,位於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為現代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

四、蓑鮋(學名:Pterois volitans)是鮋科,蓑鮋屬硬骨魚。體長25-40厘米,體表黃色,布有紅色至棕色條紋。背部有毒棘,胸鰭羽狀,背鰭、臀鰭和尾鰭透明。兩眼上方有數根觸須。吻長而狹,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眼間隔狹而凹入。口端位,上頜中央有一凹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洋動物

Ⅵ 大洋州動物

世界陸地動物區系可分為6個界.其中澳洲界動物區系是現今所有動物區系中最古老的,起最突出的特點是缺乏現代地球上其他地區已佔絕對優勢地位的胎盤類哺乳動物,但保存了現代最原始的哺乳類----原獸亞綱(單孔目:針鼴,鴨嘴獸)和後獸亞綱(有袋目:袋鼠,袋狼,袋鼬,袋熊,袋兔,袋貂)
鳥類方面也很特殊,鴯鶓(澳洲鴕鳥),食火雞和無翼鳥(幾維鳥),營"土冢"(不好意思,不會打那個字)鳥,琴鳥,極樂鳥,園丁鳥等均為本界所特有
蛇,蜥蜴以及兩棲類均奇缺,特有種有磷腳蜥蜴的種類和極原始的滑"足石"蟾等.
澳洲肺魚為本區某些淡水河流中的特產.

Ⅶ 大洋洲有哪些特有的動物,多幾種

世界陸地動物區系可分為6個界.其中澳洲界動物區系是現今所有動物區系中最古老的,起最突出的特點是缺乏現代地球上其他地區已佔絕對優勢地位的胎盤類哺乳動物,但保存了現代最原始的哺乳類----原獸亞綱(單孔目:針鼴,鴨嘴獸)和後獸亞綱(有袋目:袋狼,袋鼬,袋熊,袋兔,袋貂)
鳥類方面也很特殊,鴯鶓(澳洲鴕鳥),食火雞和無翼鳥(幾維鳥),營"土冢"(不好意思,不會打那個字)鳥,琴鳥,極樂鳥,園丁鳥等均為本界所特有
蛇,蜥蜴以及兩棲類均奇缺,特有種有磷腳蜥蜴的種類和極原始的滑"足石"蟾等.
澳洲肺魚為本區某些淡水河流中的特產.

鴯鶓
鴯鶓也是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樣子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駝鳥,不過它比駝鳥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一般身高均達1米多,體重達幾十斤.鴯鶓的樣子很滑稽,細長的腿,伸著長長的脖子,托著一顆小腦袋,張開扁而闊的大嘴,昂首闊步,氣概不凡,對人類非常友善.
鴯鶓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草原和沙漠地帶,全身披著棕褐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它們不會屯翔,但善於游泳,更擅長於奔跑,憑著—雙"飛毛腿",每小時可跑60千米—70千米,並能連續長跑,因此而贏得廠"長跑運動員"的聲譽.
鴨嘴獸
在澳大利亞東部和塔斯馬尼亞島上.生長著一種世上特有的動物,那便是鴨嘴獸.它是哺乳類,卻會下蛋.它有平而扁的闊嘴巴,短而粗的小尾巴,以及一對與普通鴨極為相似的蹼.
鴨嘴獸最主要的奇特之處在於它亦獸亦魚,而又非獸非伍,它是水陸兩棲動物,平時喜歡穴居水岸,擅長游泳,但和鯨一樣,不能長期浸在水中,每隔幾分鍾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氣.鴨嘴獸通過下蛋繁殖後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鴨嘴獸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學家經過多年的爭論,才將鴨嘴獸列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動物".
樹熊
樹熊足澳大利亞人最喜愛的動物,堪與我國的大熊貓相媲美.它長著一張胖乎乎的孩兒臉,一個黑黝黝的大鼻子,一雙黑豆子的圓眼睛,兩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愛,憨態可掬.它們雖然屬於走獸,但幾乎從不下地行走,它們吃在樹上,睡在樹上,以樹為家.
樹熊性情溫和,經常臉帶笑容,因此,澳大利亞喜歡用樹熊玩具作為禮物贈送親友,以示吉利和喜慶.除了以上這幾種珍奇動物外,澳大利亞還有很多獨有的珍奇異獸.例如澳大利亞有鳥類800多種,其中有400多種鳥類,澳大利亞成為其絕無僅有的生長地.而別的國家,只有在動物園里才能見到.

Ⅷ 大洋洲的動物有哪些 急需

動物有袋鼠,鴯鶓,鴨嘴獸等 世界陸地動物區系可分為6個界.其中澳洲界動物區系是現今所有動物區系中最古老的,起最突出的特點是缺乏現代地球上其他地區已佔絕對優勢地位的胎盤類哺乳動物,但保存了現代最原始的哺乳類----原獸亞綱(單孔目:針鼴,鴨嘴獸)和後獸亞綱(有袋目:袋狼,袋鼬,袋熊,袋兔,袋貂) 鳥類方面也很特殊,鴯鶓(澳洲鴕鳥),食火雞和無翼鳥(幾維鳥),營"土冢"(不好意思,不會打那個字)鳥,琴鳥,極樂鳥,園丁鳥等均為本界所特有 蛇,蜥蜴以及兩棲類均奇缺,特有種有磷腳蜥蜴的種類和極原始的滑"足石"蟾等.澳洲肺魚為本區某些淡水河流中的特產.

Ⅸ 地球各大洲,, 各大洋有哪些標志性的動物

亞洲:大熊貓,虎,亞洲象,藏羚羊,普氏野馬,野驢,白鰭豚,揚子鱷。這些都是亞洲獨有。
非洲:非洲象,非洲獅,鬣狗,長頸鹿,獵豹,黑猩猩,大猩猩,尼羅鱷。
歐洲:這個洲基本上沒啥典型動物,我就把歐洲野牛,野狼勉強算上。
美洲:{北美}北美野牛,美洲獅,鱷龜
{南美}子彈蟻,樹獺,天鵝絨蟲,食人魚。
大洋洲:袋鼠、考拉、鴨嘴獸等。
南極洲:企鵝

Ⅹ 大洋區有哪些高等無脊椎動物

在動物界,環節動物門動物身體分節,運動敏捷,體內有真體腔,器官系統更趨於完善,所以被稱為高等無脊椎動物。由它演化出的軟體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動物則是無脊椎動物最繁盛的類群。此外,棘皮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的高等類群。那麼,它們都有著怎樣的形態呢?

頂盔戴甲的節肢動物

海洋節肢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個門。本門動物的身體共有頭、胸、腹三部分,附肢分節,故名節肢動物。節肢動物共有的一大特點是,具幾丁質的外骨骼並有蛻皮現象。節肢動物門共有110~120萬現存種,占動物總種數的4/5,共分9個綱:三葉蟲綱、甲殼綱、肢口綱、蜘蛛綱、蛛形綱、海蜘蛛綱、原氣管綱、多足綱、昆蟲綱。三葉蟲綱全部為化石種;甲殼綱是很重要的海洋生物類群;肢口綱是節肢動物門螯肢動物亞門的一綱;蜘蛛綱都是陸生種;蛛形綱是螯肢動物亞門最大的一個綱,海陸均有;海蜘蛛綱僅有少數種類,如希氏吻海蜘蛛等;原氣管綱和多足綱都是陸生種;昆蟲綱約75萬多種,是動物界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個綱,陸地、淡水和海洋都有,但海洋種類有限。節肢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如此之多,必然會對人類的生活及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1.節肢動物中的活化石——鱟

在沙灘上爬行的鱟

鱟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其長相十分奇特,身體分為胸部、腹部和尾部三部分,外披堅硬的甲殼。頭胸甲呈馬蹄形,因此又名「馬蹄蟹」。頭胸部腹面有6對附肢,腹部有5對片狀游泳足和5對用於呼吸的鰓。腹部呈三角形,側緣具棘刺。尾部細長就像一把劍,又叫劍尾,是用來防止的武器。

鱟起源於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出現。它曾和三葉蟲繁盛一時,稱霸於海洋。可經過3億年的滄桑劇變,曾和它盛極一時的三葉蟲都已滅絕,同時代的其他動物也都在進化,而唯獨只有鱟從3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人們將鱟稱為「活化石」。

鱟在繁殖時期,雌雄一旦結合,便終生不再分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若捉到一隻鱟,提起來肯定是一對,因此鱟又有「海底鴛鴦」的美譽。

鱟的眼睛十分特別,它有4隻眼睛。其中,頭部兩側有一對復眼,每隻眼睛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經過研究,人們發現鱟的復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看到的圖像更加清晰。後來,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可以說,鱟為近代仿生物學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此外,在它頭部的正中間還有一對單眼,而這對眼睛緊緊相連,正中以一條細細的黑線相隔,它是導向裝置,彷彿是一架靈敏的電磁波接收器,在黑暗的海底生活,能敏銳地感知亮度,以確保不會迷失方向。

鱟的血液中有一種含銅的呈藍色的蛋白質分子,從表面上看,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准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葯和食品工業中,它對毒素污染有著重要的監測作用。

2.體色變換的招潮蟹

招潮蟹

在海邊行走時,很可能會遇到一種奇怪的小蟹。蟹體的兩只螯大小懸殊,極不對稱,擺在前胸的大螯彷彿是武士的盾牌。每當退潮時,它便爬出洞穴,在海灘上來回奔跑覓食。每當潮水來襲,快要淹沒它的老巢時,它又躲進洞中,在洞口舞動那隻粗壯有力的大螯,好像是在歡迎潮水的到來,因此被稱之為「招潮蟹」。此外,招潮蟹還有一對火柴棒模樣的眼睛,十分特別。

這種蟹的體色在24小時之內會隨著晝夜的交替發生變化。白天它是黑色的,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能夠清楚地看到細胞里的色素向四周擴散,猶如撐開的一把大黑傘。到了夜間,色素顆粒會收縮到一塊,於是體色變淺,呈青灰色。

3.附著力強的藤壺

藤壺

藤壺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廣泛,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

在海邊的岩石上,常常會長有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節肢動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壺。藤壺的形狀與馬的牙齒很像,所以海邊的居民常叫它「馬牙」。藤壺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它不但能附著在礁石上,還能固著在船體上,任憑驚濤駭浪的拍打也無法將其沖掉。

它為何能如此牢固地附著在岩礁和船體上呢?這是因為藤壺每蛻皮一次,就要分泌一圈粘性的藤壺初生膠,這種膠含有多種生化成分和極強的粘著力。目前,藤壺這種獨特的功能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旦開發成功,它將在水下搶險補漏工作中發揮巨大的功能。

藤壺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廣泛,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藤壺數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在節肢動物中,長大後的藤壺是唯一行固著的動物。

4.海蜘蛛

海蜘蛛,又名皆足蟲,因為外形很像蜘蛛,故名「海蜘蛛」。它多生活在海濱上,常匍匐於海藻上或岩石下。它們分布廣泛,幾乎各大洋中都有它們的存在。單從外表看,海蜘蛛很像一隻普通的「盲蛛」,長有細細的長腿以及短小的軀干。盡管它們可能與陸地上的蜘蛛存有一定關聯,但海蜘蛛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解剖學特徵。英國有些古生物學家在對迄今為止最為古老和完整的海蜘蛛化石進行研究後,表明海蜘蛛在4.5億年前便出現在地球上。

5.磷蝦

磷蝦外形酷似小蝦,長1~2厘米,最大可以長到6厘米。身體透明,頭胸甲與整個頭胸部癒合,但不伸向腹面,因此不形成鰓腔;鰓裸露,直接與海水接觸。腹部共有6節,末端有1個尾節。有胸肢8對,且為雙枝型,基部各有鰓,適於游泳。胸肢中無特化的顎足,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底部都具有球狀發光器,可散發磷光。我國黃海和東海沿岸常見的為太平洋磷蝦,南極磷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磷蝦。

磷蝦在南極地區可謂是享有盛名。磷蝦主要生活在距南極大陸附近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爾海的磷蝦更為密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有時磷蝦集體洄遊竟形成長、寬達數百米的隊伍,每立方米水中有3萬多隻磷蝦,遠遠看上去海水彷彿變了顏色:在白天海面呈現一片淺褐色,夜裡看到的則是一片熒光。

五光十色的軟體動物

在海底世界,有一種動物會從體內分泌出石灰質,作為建築材料來建「房子」,以作為自己的棲身之所,這種動物就是貝類。它們的身體較柔軟,所以歸屬於軟體動物。它們所建造的「房子」,其實就是五光十色的貝殼。這些貝殼形態各異,有的如帽狀,有的是螺旋狀,有的呈瓣狀。

軟體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數量和種類都很多的一個門類,僅次於節肢動物位居第二。它共分為7個綱,即無板綱、單板綱、多板綱、雙殼綱、腹足綱、掘足綱和頭足綱。除無板綱和單板綱之外,其他5個綱的種類都有分布於中國海各個區域。目前,在我國海域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占我國海域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下面來看詳細介紹。

無板綱:它是軟體動物中的原始種類。形似蠕蟲,身體呈圓柱形,體長一般不超過5厘米,左右對稱,細長或短粗,沒有貝殼,外套膜極發達,表面生有角質層和石灰質的骨針神經系統簡單,無感覺器官。這類動物大多生活在水深數米到4000多米不等的海域。該綱種類很少,全世界僅有百餘種,龍女簪、毛皮貝、新月貝都屬於這一綱。目前尚未發現這類動物的經濟價值所在。

多板綱:一類原始的軟體動物。身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有覆瓦狀排列的8塊板狀貝殼。神經系統與無板綱相似。多板綱全部在海洋生活。大部分都生活在潮間帶,一般用肥厚的足部爬行在岩石上。全世界約有600種,常見的有石鱉。目前尚未發現它的用途所在。

單板綱:軟體動物最古老的一個綱。身體為橢圓形,外殼呈笠狀,足部很發達,用於海底爬行。它們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鰓的結構,類似於多板綱。但與多板綱不同的是,它們只有一個殼,而且某些器官會出現明顯的分節現象。

雙殼綱:體側偏平,左右各有一片外套膜和貝殼。由於頭部退化,因此又稱無頭類。鰓呈瓣狀,因此也稱瓣鰓類。足部發達,適於在海底挖掘泥沙。神經系統有腦側、臟、足3對神經節。雙殼綱動物全部營水生生活,它們多數棲息於海洋,少數生活在淡水湖沼和江河中,有的種類竟在1萬米深的海底發現。雙殼綱的種類雖不及腹足綱多,但有些種的數量極大,是海洋養殖和捕撈對象,因此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腹足綱:軟體動物中最大的一綱,種數占軟體動物的80%。一般有一個螺旋形的貝殼,因此又稱單殼類。頭部較發達,上面有口、眼和觸角等器官。足部亦十分發達,有寬廣的面,適於爬行。神經系統由腦、側、足、臟4對神經節及其連結的神經索組成,高等一些的種類神經節集中於頭部。它們有的生活在深海、淺海或潮間帶,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泊,也有的生活在草原、森林或高山上。海生種類有田螺、笠貝、紅螺等。

掘足綱:軟體動物門中種類較少的一個綱。貝殼管狀,較小而稍彎曲,形似象牙或牛角。貝殼兩端開口,前端開口大,是頭足孔;末端開口小,為肛門口。足部較發達,形如柱狀,適於挖掘泥沙。神經系統有腦、側、臟、足4對神經節。掘足綱全部為海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以熱帶和亞熱帶海區的種類最多,全世界約有200種,如角貝。古時候人們常用這類動物的貝殼做貨幣和裝飾,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價值。

頭足綱:身體左右對稱,分頭、足、軀干三部分。其中,頭部十分發達,感覺靈敏。足著生於頭部,特化為腕和漏斗,故稱頭足類。漏斗位於頭部腹面,在頭和軀干之間。外套膜的肌肉肥厚,呈袋狀,包被整個內臟。現生種類除鸚鵡螺外,均已無外殼,有的具有內殼。神經系統集中,感官發達。頭足類廣泛分布於淺海、深海或大洋上層,一般營游泳生活。有的種數量很大,是海洋養殖和捕撈的重要對象,如烏賊、章魚等。

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其中幾種:

1.石鱉

石鱉

石鱉屬於多板綱中的一種動物,是原始類型的貝類,它的顏色接近於岩石,形狀似陸地上的潮蟲。

一般情況下,其他貝類身體外面有一個或兩個貝殼,而在石鱉的身體背面,卻是由8塊板狀殼呈覆瓦狀排列的貝殼。圍繞著這些貝殼的外套膜,表面還長有許多小鱗片、小針骨、角質毛等。因此,它看上去像是一個身披盔甲的武士,其他動物不敢輕易去侵犯它。

石鱉種類繁多,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通常生活在海水鹽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鹽度較高的大洋底部。它們看上去有一副堅硬的外殼,其實它們的身體非常柔軟,而且伸屈的幅度非常大,因此,它們經常吸附在石縫中。

2.牡蠣

牡蠣,俗稱蚝,別名蠣黃、海蠣子等,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牡蠣用左殼固著在岩石或其他物體上,因此兩個貝殼的大小、形狀有所差別:左殼稍大、稍凹,而右殼略小、略平。它大多分布在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

牡蠣的營養價值很高,因此,人們除了采捕自然生長的種類,而且還想辦法對某些種類進行人工養殖。目前全世界牡蠣的年產量已超過100萬噸,可見對它的重視程度。

生長於我國沿海的牡蠣,大約有20種。其中密鱗牡蠣、近江牡蠣、褶牡蠣、長牡蠣和大連灣牡蠣5種最為常見。

3.鮑魚

鮑魚名為魚,其實並不是魚。它屬於單殼軟體動物,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它的貝殼形狀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可以叫作「海耳」。

鮑魚通常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叢生的岩礁地帶,以海藻和浮游生物為食。鮑魚的種類很多,我國沿海都有鮑魚分布。在北方,以大連及長山島出產較多,這些地方沿海島嶼眾多,礁石林立,氣候溫和,非常適合鮑魚棲息和繁衍。這里所產的鮑魚佔全國產量的70%。同時,鮑魚是我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

4.寶貝

在所有海洋貝類中,有許多具有美麗光澤的貝殼,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大受人們的喜愛。在這些種類中,最有名的要屬寶貝了。在古代還沒有黃金、貨幣流通時,人們就把寶貝的貝殼當作貨幣使用。因此相傳下來,一切價值連城、珍奇罕見的東西都稱為寶貝。

寶貝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寶貝科貝類動物的總稱,種類有很多。它們的貝殼大多呈卵圓形,殼質通常比較結實,腹面有一道狹窄的縱向裂口。貝殼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琺琅質,不同的種類,有著不同的花紋圖案,看上去很像一件精美的瓷器。

寶貝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洋區域。它一般白天潛伏於珊瑚洞穴或岩石下,夜幕降臨才爬出來覓食,主要以海綿、有孔蟲、小型蝦蟹為食,屬於肉食性動物。雌雄異體,繁殖時期一般在炎熱的夏季,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以及其他相對隱蔽的地方,卵外麵包著革質的卵囊。有些雌寶貝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便伏卧在卵群上,直到孵化出幼體,才安心地到別處覓食。卵孵化後,幼蟲經過一段浮游生活後,會陸續回歸到海洋中。

我國寶貝的種類約有70多種,主要分布於海南島、西沙群島、台灣等海域。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虎斑寶貝。虎斑寶貝的個體比較大,殼長10厘米左右,其顏色灰白或淡黃,還點綴著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猶似虎皮,漂亮至極。現已被列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因此,人們應更自覺地加以保護,好好珍惜這一寶貴的生物資源。

5.烏賊

烏賊屬於頭足類軟體動物,別名目魚,與章魚和槍烏賊近緣。它體長2.5~90公分不等,稍扁,兩側有狹窄的肉質鰭。在烏賊頭的前方、口的周圍長著10條腕足,有8條短腕,還有兩條長觸腕以供捕食用,並能縮回到兩個囊內。它的腕及觸腕頂部有吸盤。

烏賊通常棲息於熱帶和溫帶沿岸淺水中,冬季則遷至較深的海域。常見的烏賊在春、夏季繁殖,約產100-300粒卵。烏賊主要以甲殼類、小魚為食。

烏賊的身體內有一個「墨囊」,裡面裝滿了墨汁,在遇到敵害時,它就會噴出煙幕來保護自己。此外,烏賊還可以變換體色,被稱為「海洋中的變色龍」。

6.章魚

章魚同烏賊一樣,也屬於頭足類軟體動物。不過它只有8隻腳,而沒有像烏賊那樣專門用來捕捉獵物的捉腳。它的8隻腳很長,像八條帶子一樣,所以人們又把它叫作「八帶魚」。

章魚性情十分兇猛。它的腳上長有吸著力很強的大吸盤。倘若手裡拿著一個小章魚,它會用吸盤緊緊吸住你的手,要想把它取下來恐怕得費一番功夫。

章魚的身體也像烏賊一樣有個墨囊,而且所噴的墨汁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防禦和進攻敵人。一件很有趣的事實是,章魚睡覺時,並不是全身都在休息,而是會留有一至兩條長腳「值班」,反復地轉動。盡管在睡覺時它的身體和其他的腳都會感覺比較遲鈍,但是,一旦有東西觸碰到它值班的那隻腳,章魚就會立刻警醒,射出濃厚的墨汁,使海水變得一片漆黑,以保護自身的安全。

五花八門的棘皮動物

棘皮動物的外表長有許多長短不一的棘狀突起,它的身體構造非常有意思,都呈輻射對稱,主要是五輻射對稱,它在無脊椎動物中進化地位非常高。棘皮動物全都生活在海洋中,在陸地和淡水中絕對找不到它們的蹤影。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海所記錄的棘皮動物共有600種。下面我們來看海星、海膽和海參的介紹。

1.分身有術的海星

海星

海星的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隻都有差別,最常見的顏色有橘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

海星通常有5個腕,但個別的也有4個或6個,最多的多達40個腕,在這些腕下側並排長有4列密密的管足。海星可以用管足來捕食或攀爬,大個的海星有上幾千個管足。海星的嘴在它的身體下側中部,可與它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海星有大有小,小的只有2.5厘米,大的則有90厘米。科學家還發現,海星渾身到處都是「監視器」,它凹凸不平的棘皮上長有許多微小發亮的晶體,這些像眼鏡一樣的微小晶體具有聚光功能,能使海星在同一時間觀察到各個方向的情況,及時掌握周邊的信息。

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絕招——分身之術。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海星會硬生生扭斷自己的雙腕,從而脫離敵人的掌握。但我們不必擔心,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能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這種驚人的再生能力,使得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2.全身都是刺的海膽

海膽與海星同類,是棘皮動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員,它有一層精緻的硬殼,殼上布滿了一種叫棘的硬刺。這些棘是能動的,它的功能是保持殼的清潔、運動及挖掘沙泥等。除了棘,海膽還有一些管足從殼上的孔內伸出來。這些管足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用來攝取食物,有的用來感覺外界情況。

海膽的形狀有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盤形,顏色有綠色、橄欖色、啡色、紫色及黑色。海膽為暖海呈溫帶海底層種類,生活在海藻豐富的潮間帶以下的海區礁林間或石縫中,以及較堅硬的泥沙質淺海地帶。白天潛伏於泥沙中,晚上出來活動,依靠足和棘在海底爬行覓食,用咀嚼器磨碎食物。主要以海藻、海綿、水螅等為主食。

3.海中珍品---海參

在海洋深處海藻繁茂的地方,生活著一種貌似黃瓜的動物,它們披著褐色或蒼綠色的外衣,身上長著許多突出的肉刺,這就是海中的「人參」----海參。海參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1100多種,我國約有100餘種,可食用的約20餘種,是棘皮動物中經濟價值最大的一綱。

海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中,多棲息在水深13~15米的海藻繁茂、風浪沖擊小、水流緩慢、透明度較大、無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區。海參不會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縮在海底蛹動爬行。爬行速度相當緩慢,每小時僅移動3米,比蝸牛還要慢。海參主要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閱讀全文

與大洋區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