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知道哪些動物是地球的清潔師對地球做了哪些貢獻
分解者的作用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殘體將會堆積成災,物質將被鎖在有機質中不再參與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功能將終止,生態系統將會崩潰。分解者的作用不是一類生物所能完成的,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生物來完成。
分解者也只是一個籠統的界定,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菌和真菌;另一類是其他腐食性動物(如蜣螂、禿鷲、蚯蚓、螞蟻等)。
比較著名的清潔師應該算推糞球的屎殼郎吧,當初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後,家兔逃跑野化成災,就是引進兔粘液瘤病毒控制數量和引進屎殼郎清理兔子和牲畜糞便的。
②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古細菌。
1、動物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2、植物
植物是主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包括我們熟悉的樹木、灌木、藤蔓、草、蕨類、綠藻和地衣等生物。在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副生植物中,綠色植物的大部分能量是通過光合作用從陽光中獲得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3、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4、真菌
真菌是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種類型的蘑菇,真菌還包括黴菌和酵母。目前已經發現了7萬多種真菌,估計佔全部的一半。大多數真菌,最初分為動物或植物,現在形成自己的王國,分為四個門。真菌不同於植物、動物和細菌。
5、古細菌
古細菌(古核細胞),常生活於熱泉水、缺氧湖底、鹽水湖等極端環境中的細菌。具有一些獨特的生化性質,如膜脂由醚鍵而不是酯鍵連接,其營養方式亦不同於常規生物,如硫氧化等。古核細胞遺傳的信息量較小。
③ 地球清潔工什麼動物是地球的清潔工,除了海鷗,烏鴉
地球的清潔工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符合這些的動物普遍的特點就是食腐,清理屍體廢物垃圾等。現粗略整理如下:
地面清潔工-----烏鴉等愛吃地上的蠅蛆、地蠶等,它的嗅覺非常靈敏,稍有腐屍爛味,它就會及時飛去進行「清理」。烏鴉的一生,在不斷地為地球清理著垃圾,是地地道道的「清道夫」。
海洋清潔工------鯊魚:它們吞食了那些染病的魚,才保證了海洋的「健康」,保證了大海的生機。是真正的海洋清道夫。
河流清潔工------小魚,小蝦:它們可以讓河水變干凈。吃掉一些水中的殘渣和廢物。
土壤清潔工-----蚯蚓能吃腐爛的葉子和地下的垃圾,再把它們變成肥料,讓植物長得更茂盛,讓土地變得干凈。蚯蚓除石頭、磚瓦、玻璃、金屬、橡膠等之外,其它一切能夠腐爛的有機廢物和生活垃圾都能被它所消化,並可轉化為有機肥料。蚯蚓的消化系統是驚人的,它能分泌出一種分解木纖維的酶,因而,一些雜草木屑,獸骨魚刺,蛋殼果皮,破布爛紙以及其它污物,都成為它們口中的美味佳餚。據有關專家實驗,1億條蚯蚓一天就可以吞食40噸垃圾,如果處理一戶普通家庭的垃圾,只要飼養2000條蚯蚓就足夠了。蚯蚓可謂是忠實的「環境衛士」。
高原清潔工-----禿鷲:會清理腐肉食家畜或野生動物屍體。
海港清潔工-----海鷗:海鷗除以魚蝦、蟹、貝為食外,還愛在港口、碼頭、海灣、輪船周圍揀食船上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故海鷗又有"海港清潔工"的綽號。海鷗:是捕食蝗蟲、夜蛾、金龜子、步行蟲和鼠類的能手,使森林免遭蟲害,健康成長。在海濱和沙灘上,對人們隨手拋棄的斷魚殘蝦、殘羹剩飯或動物的屍體,它能吃得一干二凈,為保持海面和沙灘的清潔立下了大功,被稱為「義務清潔工」。
牧場清潔工——屎殼郎:學名蜣螂。蜣螂發現了一堆糞便後,便會用腿將部分糞便製成一個球狀,將其滾開。它會先把糞球藏起來,然後再吃掉。蜣螂還以這種方式給它們的幼仔提供食物。 屎克螂是絕對的牧場的清潔工。
樹木清潔工------啄木鳥:可以為樹除蟲。
兀鷹:當它在高空飛翔時,一旦發現腐屍就會迅速落地飽食起來。由於它專以腐屍為食,不使死亡動物暴屍山野,從而避免了環境的污染。
④ 地球上共有多少種動物
要准確說出地球上的動物有多少種,恐怕連專家也不敢保證,因為對動物的了解,也是隨著科學的不斷發現,隨著對自然的不斷認識,而不斷積累的。
古希臘的偉大學者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描述過450種動物;第一個動植物分類學家林內,曾在18世紀上半葉描述過大約4000種動物;19世紀上半葉,人們知道的動物共有48000種;19世紀末,有記載的動物已達50萬種;而目前,資料中的動物已超過100萬種了,據分類學家的意見,這個數字仍沒有達到實際的種數。
在世界各種科學雜志中,每年都報道發現千百個昆蟲新種,這就說明,我們對昆蟲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1931年時,人們一共知道有80000種蝶蛾類動物,而到1942年,人們又發現了1萬種新的。有些動物學家推測,自然界中可能還有200萬種昆蟲不為人所知。
在脊椎動物中,對魚類的研究也很不夠。1938年在南非沿岸,偶然捕捉到了一條奇怪的大魚,魚身上發出美麗的藍色光焰,漁夫們把這條魚送到了一個地方博物館,在沒有進行詳細研究的情況下,把這條魚的外皮製成了標本,後來當專家們研究了它的標本和頭骨以後,才發現這條魚非同尋常,它不但獨立地屬於一個新科,而且屬於一個新的種屬,這一目中的魚類早被認定在幾百萬年前就已經絕跡了。這種魚極其稀少,從發現到1954年的6年間,總共才捕到8條。
另外,在我們認為已研究得很清楚了的哺乳動物中,也不斷有新種發現,如小嚙齒類動物塞氏鼠的發現就是證明。因此,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種動物,是一個在不斷變化的數字。
⑤ 地球上都有哪些動物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2.白鰭豚: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3.蘇門答臘虎: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隨著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裡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4.斯比克斯鸚鵡: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5.奧里諾科鱷魚:是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6.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 monk seal)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隻,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生態環境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7.微型豬(pigmy hog,學名為Sus salvanius):是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8.小嘴狐猴(Mouse lemur):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9.蘭.坎皮海龜(L. Kemp』s Ridley Turtle)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10.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 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 intermedius)僅有250-700隻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內瑞拉境內。
11.泰國豬鼻蝙蝠(Kitti's Hog-nosed Bat)
12.夏威夷蝸牛(genus Achatinella)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
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⑥ 為地球環保作出貢獻的動物有哪些
很多食腐動物都為地球環保作出了貢獻,例如:
1、禿鷲: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屍體和其他腐爛動物為食,被稱為「草原上的清潔工」。禿鷲吃的大多是哺乳動物的屍體。禿鷲在爭食時,身體的顏色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平時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鉛藍色的。當它正在啄食動物屍體的時候,面部和脖子就會出現鮮艷的紅色。這是在警告其他禿鷲:趕快跑開,千萬不要靠攏。
2、禿鸛:主要以魚、蛙、爬行類、軟體動物、嚙齒類、雛鳥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偶爾吃動物屍體。大禿鸛喜吃動物腐屍,頭頸又無毛,頸前又垂吊一粉紅色喉囊,形、色均較丑。
3、鬣狗:鬣狗(條紋鬣狗)體較小,全身布滿條紋,多為獨居,依靠發達的嗅覺覓食腐肉。棕鬣狗體型較大,分布於非洲西南部海岸,常到海灘尋食螃蟹、魚等。斑鬣狗僅見於非洲,體型較大,成群獵食,除食腐肉外,能獵捕羚羊。
4、貂熊:貂熊生性貪吃,其拉丁學名的原意即為「貪吃」。食物很雜,喜食大型獸的屍肉或盜食獵人的獵物。善長途奔走、游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竄,有「飛熊」之稱。
5、蝸牛: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幼蝸牛多為腐食性,以攝食腐敗植物為主。
⑦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哪些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古細菌。
1、動物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2、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濕度、光線、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3、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4、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真菌自成一門,和植物、動物和細菌相區別。
5、古細菌
古細菌(古核細胞),常生活於熱泉水、缺氧湖底、鹽水湖等極端環境中的細菌。具有一些獨特的生化性質,如膜脂由醚鍵而不是酯鍵連接,其營養方式亦不同於常規生物,如硫氧化等。古核細胞遺傳的信息量較小。
⑧ 有哪些小動物是地球的清潔工
地球的清潔工可以分為細菌類、動物類、植物類。
1.細菌類:
地球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它們能將死去的生物體分解,轉化成無機物.因此它們有地球清潔工之稱。
2.動物類:
(1)海鷗是捕食蝗蟲、飛蛾、金龜子、步行蟲和鼠類的能手,它可使樹木免遭蟲害,健康成長。在海濱和沙灘上,對人們隨手拋棄的殘羹剩飯,它能吃得一干二凈,為保持海面和沙灘的清潔立下大功。
(2)烏鴉啄著地上的蠅蛹、地蠶、腐肉……它可以把陸地打掃得乾乾凈凈。
(3)屎克螂在大草原的牧場上堆糞球,並把糞埋起來以備日後吃掉。要不然,草原上就會出現一座座糞山,牧場受到污染,草原長不出草。
(4)魚兒愛吃河裡的水草、垃圾和破壞水質的微生物,從而避免江河遭到污染。
(5)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為食,經常在地下鑽洞,把土壤翻得疏鬆,使水分和肥料易於進入土壤,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6)清道夫魚可以清潔水質。
(7)禿鷲在高空飛翔時,一旦發現腐屍就會迅速地飽食起來。由於它專以腐屍為食,不使死亡動物暴屍山野,從而避免了環境的污染。
(8)螞蟻有一種食肉性的黑螞蟻,專門吃被人們扔掉或死在地面上的動物屍體,吃飽之後,還把剩餘物搬運回巢穴儲存起來,對保護地面的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植物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給地球清新自然的空氣。
⑨ 地球各個時期的代表生物有哪些
看下面的地球地質年代表,其中有兩欄就是當時的代表性生物。
地質年代表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4宙14代12紀。即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以後顯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共3個紀。每個地質年代單位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
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前,當時地球上沒有生物。
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類似於現在細菌的單細胞生物化石,其地質年代大約在距今36億年前。屬於元古代。
此後直到距今約25億年前,才出現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始藻類,地球上才出現了游離氧氣。它們是地球上所有植物的祖先。另外的單細胞生物沒有進化出光合作用能力,其中的一部分好氧生物成為現在所有動物的祖先。它們仍都是單細胞生物。
到距今約1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主要是多細胞藻類植物和海洋中的多細胞動物,類似於現在的海綿動物和腔腸動物。
到距今約6億年前,地球進入古生代,在古生代震旦紀,海洋中出現了數量和種類眾多的藻類植物。進入寒武紀後,由於地球上氧氣含量劇增,發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出現了以三葉蟲為代表的海洋節肢動物,還有鸚鵡螺、菊石、海百合等。這個時代是無脊椎動物的時代。
在距今4億多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和志留紀時,藻類植物開始進軍陸地,進化為原始陸生植物,也就是苔蘚類植物。志留紀時原始脊椎動物出現,它們是各種原始魚類,但海洋節肢動物依舊占據優勢,並開始隨著植物向陸地遷移。
在距今4.05億年至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低矮的苔蘚類植物已經進化為高大的蕨類植物,並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動物中出現了大量的陸生節肢動物。海洋中珊瑚、菊石、節肢動物繁盛,魚類大量出現,使泥盆紀成為魚類的時代,並開始嘗試登陸。到泥盆紀後期,最早的兩棲動物出現了。
此後是石炭紀。石炭紀距今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陸生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兩棲動物佔到了統治地位。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它們的出現與當時茂盛森林密切相關,其中有些蜻蜓個體巨大,兩翅張開大者可達70cm。巨型馬陸、巨型蜘蛛等也出現在這一時期。
石炭紀之後是二疊紀。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9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植物中仍以節蕨、石松、真蕨、種子蕨類為主。晚二疊世出現了銀杏、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開始呈現中生代的面貌。動物中,魚類繼續發展;兩棲類進一步繁盛。爬行動物在二疊紀有了新發展;出現了似哺乳動物的獸孔類爬行動物。在二疊紀晚期,發生了二疊紀大滅絕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就是在這時完全滅絕了。由此,地球進入了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約2.5億年至6500萬年)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總體來說,整個中生代是爬行動物橫行的時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洋中的魚龍、天空中的翼龍,和陸地上各種各樣的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類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據著重要地位。動物中,除了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爬行動物外,躲過了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的一部分兩棲動物仍然存在;哺乳動物出現;鳥類也進化完成。
到6500萬年前,按照最流行的說法,隨著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態發生巨變,包括恐龍在內的所有大型爬行動物完全滅絕,為哺乳動物的進化騰出了巨大的空間。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至今)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新生代時地球的面貌逐漸接近現代,植被帶分化日趨明顯,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和昆蟲一起統治了地球。
新生代中的第四紀(可劃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開始於大約二百萬或三百萬年前,具體時間並未確定,如今仍然是第四紀。第四紀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發生大規模的冰期,一件是人類和現代動物的出現。到全新世時,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
⑩ 地球上的已知生物主要包括哪些
總的說來,地球上約有1000萬種已知的生物、約1000萬種未知的生物,以及約1億種已經埋沒於歷史長河中的生物---由此蓋估一下,自地球形成至今,地球上共計出現了大約1億2000萬種的生物!
主要分為三大類:動物,植物,微生物
三、微生物
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機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拓展資料:
生物的共性
可是對「生命」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十分困難,至今還沒有一個為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的關於生命的定義。但是從錯綜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我們仍然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徵:
①除病毒外,均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
②生命表現出嚴謹的結構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③具有新陳代謝作用
④具有應激性,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⑤具有生長、發育、生殖的特性
⑥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生物是指能獨立、自主生存的生命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
⑦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⑧生物能進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