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胚層是什麼
外胚層 ectoderm,ectoblast
後生動物發生過程中所出現的胚層之一,出現在胚的外表面或表面。一般在原腸形成時,殘留在胚的表面,與向胚內移動的內胚層和中胚層分離。在羊膜類,預定外胚層和預定中胚層一起形成胚盤層上層,以後待通過原條(哺乳類、鳥類)或者是脊索中胚層管(爬行類)預定中胚層陷入時,才開始作為獨立的胚層而覆蓋於胚表。外胚層系來源於卵細胞動物極附近的細胞漿,胚層內卵黃的濃度極低,因它多是細胞最小的胚層。外胚層主要形成表皮和神經系。然而通過對脊椎動物特別是兩棲類的實驗研究證明過去認為來源於中胚層的間充質、軟骨色素胞和體節(後軀幹部及尾部)等的一部分,現在巳明確,在正常發生中,是來源於外胚層。在脊椎動物,外胚層出現的最初分化是在脊索中胚層影響下所進行的神經板的形成。另一方面中胚層組織的後期分化,也有依賴於外胚層組織的過程,這一點也被闡明了。在脊椎動物,預定外胚層在實驗條件下具有廣泛的發生可能性,屬於中胚層的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可向屬於內胚層的組織進行分化。另外在昆蟲類,也有中胚層組織的分化依賴於外胚層的情況,這點已在實驗中顯示出來。
② 動物生的中胚層是如何發生的
胚胎發育時中胚層有兩種發育方法。
腸體腔法(http://ke..com/view/3471151.htm)一般認為比較原始,由內胚層向原腔方向凸起,然後凸起的部分與內胚層分離,形成新的體腔,並且排擠掉假體腔,成為中胚層。
裂體腔法(http://ke..com/view/3471190.htm)一般認為比較先進,在原腔發生的時候,就保留部分細胞在原腔中,這些細胞獨立分化發展為真體腔,也就是中胚層。
③ 什麼是胚層
胚層亦稱為生殖上皮,但較少使用[1],是動物胚胎形成時的一群細胞。所有動物都具有胚層,其中脊椎動物的胚層構造特別顯著,而海綿動物的胚層最為簡單,通常會產生兩到三層主要組織層(有時候稱為初級胚層)。輻射對稱的動物(如:腔腸動物)具兩個胚層的構造,包含內胚層、外胚層;兩側對稱的動物則具有三個胚層的構造,較輻射對稱動物多了位在內胚層與外胚層之間的中胚層。所有胚層內的細胞最終發育成動物的各項組織與器官。
中文名:胚層
外文名:germ layer
別名:胚葉
解釋:動物早期胚胎(原腸胚前後)
接解釋:的基本細胞層結構
④ 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發育成什麼
1、外胚層發育為神經系統、感覺器官、表皮及附屬結構。
外胚層發育成脊索上部的外胚層細胞加厚,形成神經板—神經溝—神經管,最後分化發育為腦脊髓等,其餘外胚層分化為表皮
2、中胚層發育為骨骼、肌肉及循環、排泄、生殖系統。
主要包括心臟、血管、骨髓、淋巴結、淋巴管等;體腔末、內臟的漿膜和系膜,以及內臟中結締組織、血管和平滑肌等;腎臟、輸尿道、生殖腺(不包括生殖細胞)、生殖管、腎上腺的皮質部。
3、內胚層發育為肝、胰等腺體,及呼吸道、消化道上皮。
一般內胚層是在原腸形成時從外胚層分離出來的,除了形成消化管的主要部分外,在脊椎動物還分化出消化管附屬腺的肝臟、胰臟以及胸腺、甲狀腺等咽的衍生體。
(4)動物的胚層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當細胞分裂成為囊胚之後,會經過一段稱為原腸形成的型態發生過程,之後形成原腸胚。原腸形成過程有許多不同方式,能夠大致分成5種:內陷式、衰退式、進入式、脫層式、包覆式。
動物的胚胎利用這5種方式形成了外胚層、中胚層與內胚層的組合,而這三種胚層在之後會形成各種細胞。
例如由中胚層發展而來,具有多潛能性的的間葉細胞,可以分化成纖維母細胞、軟骨母細胞、硬骨母細胞、脂肪細胞、平滑肌細胞、橫紋肌母細胞、造血母細胞等等。
外胚層、中胚層與內胚層形成各種組織和器官的過程,稱為器官形成,也稱做器官發生。以青蛙的胚胎為例,在器官形成的早期,外胚層會在突起之後向內凹陷,形成神經脊與神經管;中胚層則會形成中與脊椎,中胚葉節包圍的空間稱為體腔。
⑤ 胚內中胚層來源於
外胚層細胞在人胚發育第15-16 天 時,向中線遷移,形成原條,原始原條細胞在外胚層與內胚層之間增生鋪展成一層,這一層稱中胚層。
從扁形動物開始,在外胚層和內層胚之間出現了中胚層。中胚層的出現對動物體結構與機能的進一步發展有很大意義。
一方面由於中胚層的形成減輕了內、外胚層的負擔,引起了一系列組織、器官、系統的分化,為動物體結構的進一步復雜完備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使扁形動物達到了器官系統水平。
另一方面,由於中胚層的形成,促進了新陳代謝的加強。比如由中胚層形成復雜的肌肉層,增強了運動機能,再加上兩側對稱的體型。使動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圍內攝取更多的食物。同時由於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動的能力也加強了、這些無疑促進了新陳代謝機能的加強,由於代謝機能的加強,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也增多了,因此促進了排泄系統的形成。
此外,由中胚層所形成的實質組織(parenchyma)有儲存養料和水分的功能。動物可以耐飢餓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抗乾旱,因此,中胚層的形成也是動物由水生進化到陸生的基本條件之一。
⑥ 怎樣快速記住記住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分別分化形成什麼器官和組織
在三個胚層中,中胚層發育成的結構比較多。我們在記憶時只要記住外胚層和內胚層發育成的結構,餘下的全部為中胚層發育成的結構。
口訣:外表感神腺,內呼消肝胰,其餘為中胚層。
1.外胚層口訣:外(外胚層)表(表皮及其附屬結構)感(感覺器官)神(神經系統)腺(特指皮膚的附屬結構如汗腺、皮脂腺及唾液腺等)。
具體解釋:
外胚層由動物極細胞形成。皮膚的表皮極其附屬結構、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由其發育而來。皮膚的表皮,表皮的延伸部分,如口腔黏膜、鼻黏膜等是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的。皮膚的附屬結構是指汗腺、皮脂腺及唾液腺等。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腦神經等,感覺器官主要是指眼、耳等。
2.內胚層口訣:內(內胚層)呼(呼吸道上皮)消(消化道上皮)肝胰(肝臟和胰臟)。
具體解釋:內胚層是由植物極細胞形成。呼吸道上皮和消化道上皮以及由消化道上皮特化而來的各種消化腺,如肝臟、胰腺、胃腺、腸腺等由其發育而來。呼吸道上皮是指咽、喉、支氣管、各級細支氣管的內壁表面的上皮,肺泡上皮也屬於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是指咽、食道、胃、小腸、大腸的內壁表面的上皮。
3.中胚層:其他的就是中胚層了。
具體解釋:(可以不看):中胚層主要是由動物極內卷細胞形成的。骨骼和肌肉構成的運動系統、皮膚的真皮、整個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生殖系統及內臟器官的外膜等由其發育而來。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以及在心臟和血管中流動的血液,造血器官——骨髓也是由中胚層發育而來的。淋巴管、淋巴器官也是由中胚層發育來的。排泄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等均是由中胚層發育而來的。
連起來記憶為:外表感神腺,內呼消肝胰,其餘為中胚層。
累死我了。大家多給好評,樓主追分。
⑦ 後口動物以什麼形成中胚層
原口動物中胚層是裂體腔法形成的,後口動物則是腸體腔法形成的。
原口動物骨骼是外胚層形成的,後口動物則是中胚層形成的。
(後口動物中胚層形成方法很復雜,不同體節形成方法不盡相同,不過應該不用知道那麼多。)
⑧ 原生動物有胚層嗎
原生動物沒有胚層。
它們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因此也稱為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門種類約有30000種。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胚層是產生動物各種組織器官的物質基礎,附圖是哺乳動物3個胚層分化的系統樹,其他各綱脊椎動物的情況也基本類似。
內、中、外胚層是根據它們在原腸胚末期或神經胚初期在胚胎上所佔的位置而定名的。實際上各層細胞除空間位置不同外,還另有其特徵。
例如,一般內胚層細胞較大,含卵黃多;外胚層細胞小,分裂快等。用活體染色的方法,可以在原腸胚或囊胚期就把3個胚層的早期分布位置確定出來,描繪出胚胎預定命運圖。這種圖實質上反映出不同的胚層可能與卵質的不均一性有關。
人們早就知道許多動物的卵質有區域性差異,例如卵子具有動、植物極之別,卵質各區域的卵黃顆粒、色素顆粒、細胞器以及核酸蛋白質等大分子的分布都是不均等的。當卵裂把卵分割為許多小塊時,不均勻的卵質就隨著分配到不同的裂球內。
隨著原腸運動的進行,原來分配到不同裂球內的物質便分配到不同的胚層中。這些物質可能影響各胚層進一步的分化。如柄海鞘卵子含黃色新月區物質的裂球將來形成肌肉和間質細胞,含灰色新月區物質的裂球將來形成脊索和神經組織,含透明區物質的裂球將來形成表皮,而含植物極物質的裂球將來形成內胚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