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潛水艇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潛水艇根據魚發明的。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潛艇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同導彈的發明一樣,潛艇的發明和發展,也與動物有著密切的聯系。從17世紀初葉開始,為了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秘、提高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人們就想建造一種像魚和海獸一樣,既能潛入海底又能浮出水面的艦艇。
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海豚和鯨成就了潛艇今天的輝煌。盡管現在最新式的核動力潛艇能夠在它99.5%的時間中在水下潛行,並可以連續潛在海底長達數月,對地球上任何目標進行攻擊。但是,潛艇在許多結構和航行上,仍然不如海洋動物那樣高明。在未來的發展中,潛艇依然需要在海洋中的動物身上找尋其繼續前進的奧秘。
Ⅱ 人類從什麼身上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
根據魚的身體構造發明的潛水艇。
魚的身體內有魚鰾,內部能儲存空氣,魚正是利用空氣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下移動。潛水艇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Ⅲ 潛水艇是從什麼動物的身上得到啟示
為了探索海洋中的奧秘,科學家一直在不斷研究,希望設計製造出一種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潛入深海的潛水工具。
1680年,義大利發明家博列里通過對魚類的觀察,發現大多數魚能依靠瞟的縮小或膨脹來調節身體的比重.從而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當魚要浮起來時,它便放鬆肌肉,使瞟變大,瞟內充滿了空氣,魚所受到的浮力就大,魚也就能浮起來;如果收縮肌肉,瞟變小了,浮力減小,魚就下沉;瞟內一定量的氣體還能使魚體比重與水環境的比重相等,這樣魚就會停留在原地,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根據魚瞟的工作原理,博列里製造了一艘潛水艇。現代潛水艇的外殼與內殼之間有專門的水艙,稱為壓載水艙,這是潛水艇的沉浮裝置。近年來,潛水艇發展很快,下潛深度大大增加,速度大大提高。
Ⅳ 潛水艇是從什麼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
當代核潛艇能長時間潛航於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發射導彈,則必須破冰上浮,這就碰到了力學上的難題。潛舴專家從鯨魚每隔10分鍾必須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啟迪,在潛艇頂部突起的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方面,作了加強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鯨背處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時的「鯨背效應」。
Ⅳ 潛水艇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小故事
鸚鵡螺也是我們國家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海洋軟體動物,而且還是隸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行列。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鸚鵡螺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並且專門給列了一個鸚鵡螺亞綱。不過盡管被列了一個亞綱,但是鸚鵡螺家族的數量卻不算上多,總共也就1目、1科、2屬合計六種而已。
作為一種頭足綱軟體動物,鸚鵡螺是一種典型的底棲動物。一般來說它們都生活在水深一百米左右的水底,最好是有海底岩石或者是珊瑚礁的區域。因為在這些區域,它們可以通過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珊瑚礁上。
當然鸚鵡螺也並不是總是呆在海底,在風平浪靜的情況下,它們也會浮到海面上。盡管這貨不具備什麼運動能力,但是它們的身體結構非常精巧,可以通過排水、吸水來上浮或者是下沉。科學家們也正是通過鸚鵡螺的這一特性,才研究出了潛水艇。
16世紀,真實意義的潛艇出現。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著書《發明與設計》描述潛艇。1620年,首艘有文字記載的「可以潛水的船隻」由荷蘭裔英國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縱·戴博爾建成,主要即依據前者的設計,推進力由人力操作的櫓產生。
但有人認為那隻是「縛在水面船隻下方的一個鈴鐺狀東西」,根本不能算潛艇。
1620年至1624年,它有兩種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進行實驗。2002年,BBC電視節目 「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馬可ㄠ德華茲公司(Mark Edwards)根據當年設計圖建成一艘搭載兩人的戴博爾型潛艇,並成功潛航於伊頓的 Dorney 湖。
(5)人們從什麼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擴展閱讀
1648年,切斯特主教約翰·維爾金斯(John Wilkins)著書《數學魔法》(Mathematical Magic)指出潛艇在軍事戰略上的優勢:
1 、私密性:前往世界任何海岸附近,並且不被發現或被制。
2 、安全性:海盜和劫匪無法搶劫水下船隻;無常潮汐和強烈風雨無法影響海面下25-30英尺(5-6 paces);冰和霜凍也無法危及潛艇乘員,即便在南北極海域。
3 、有效抵抗敵人海軍,破壞和擊沉水面船隻。
4 、支援被水環繞或接近水的地方,無聲無息運送補給品。
5 、本身作為有益的水下試驗場所。
史上第一艘用於軍事的潛艇出現於美國獨立戰爭。美國耶魯大學的大衛·布希奈爾建成海龜號(Turtle),通過腳踏閥門向水艙注水,可使艇潛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艇上裝有兩個手搖曲柄螺旋槳,使艇獲得3節左右的速度和操縱艇的升降。
艇內有手操壓力水泵,排出水艙內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攜一個能用定時引信引爆的炸葯包,可在艇內操縱系放於敵艦底部。內部僅容納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槳。
1776年,海龜號企圖攻擊英國皇家海軍老鷹號(HMS Eagle),雖未獲成功,但開創了潛艇首次襲擊軍艦的嘗試。
史上第一艘成功炸沉敵艦的潛艇在美國南北戰爭。何瑞斯·勞升·漢利(Horace Lawson Hunley)建成漢利號潛艇,乘員八人,手搖柄驅動。其前端外伸一個炸葯包,碰觸敵艦即爆炸。
1864年2月17日晚上9時許,它成功炸沉北方聯邦的豪薩托尼克號(USS Housatonic)護衛艦,但自己卻也因爆炸產生的漩渦而沉沒。
Ⅵ 人類第一艘潛水艇是哪種動物啟發的
人類第一艘潛水艇是酸漿烏賊動物啟發的。人類第一艘潛水艇是根據酸漿烏賊存儲及排放空氣上浮下沉。
有一種深海烏賊叫酸漿烏賊,它具有類似深海潛艇所用的「氣船」的構造。大多數烏賊的體腔都已退化成圍心腔、腎管內腔和生殖腺外面的囊腔等,而酸漿烏賊還存留有真體腔的地方,腔內充滿一種比水還輕的含氨液體。這個低密度液體「氣船」幫助酸漿烏賊上浮,並起有抵抗深海壓力的作用。
人們根據沉浮原理成功地製造了潛水艇,這種能在水下作戰的艦艇在歷次海戰中都顯示其戰鬥力,它能下潛離水面深達500米,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和續航力,能從水下襲擊水面艦船和岸上目標,也能作偵察、布雷和運輸等。
Ⅶ 潛水艇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潛水艇是根據魚類的魚鰾發明的。1680年義大利發明家博列里觀察魚類,發現大多數魚能依靠鰾(biào)的縮小或膨脹來調節身體的比重,因而在水中可以自由下沉或上浮。
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潛艇得到廣泛運用,擔任許多大國海軍的重要位置。19世紀80年代,潛艇日益進展,各國逐漸認識其重要性。
現在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台風級核潛艇。
Ⅷ 人類根據海豚發明了潛水艇。
都是依靠人類仿生學製造的。
一、靠海豚發明潛水艇。
1、原理:海豚外形減少摩擦;海豚尾部有動力進行跳躍;海豚的聲吶系統。
2、潛艇功能:
海豚潛艇被設計為減少水流摩擦的流線型,不僅具有類似海豚的外觀,而且也像海豚一樣靈活,可以在大海中隨意暢游。
最為獨特的是,海豚潛艇能像真正的海豚那樣在海面上跳躍。研究人員發現,海豚和其他鯨類之所以能夠躍出水面並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因為它們的尾部具有強勁的動力。於是,研究人員模仿了海豚尾部的結構,也在潛艇的尾部安裝了一個動力系統,可以把潛艇推向空中,最高居然可以騰空3米。
除此之外,潛水艇上的聲吶系統就是從海豚那「學」來的,最早的聲納是從海豚身上發現的。
二、靠魚發明魚雷
1、原理:根據魚的流線型設計魚雷可以有效減少摩擦,使得在水裡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此外,魚雷的追蹤也用到了聲吶系統。
2、魚雷功能:
二戰後各國相繼研製了聲自導魚雷。然而聲自導魚雷的發展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困擾。聲自導所利用的水聲信號同海洋環境雜訊、魚雷自雜訊、人工干擾雜訊、混響等混雜在一起,這給信號的提取和識別帶來了困難,尤其在魚雷航速很高時更是如此。這就要求聲自導魚雷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8)人們從什麼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擴展閱讀:
海洋仿生學:
海洋仿生學是海洋生物學與技術工程科學間的邊緣學科。是20世紀60年代才興起的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它通過研究某些生物的構造原理和機能,並在工程技術上加以模仿後得到應用,是海洋仿生學研究的基本課題和主要目的。
它不僅能促進生命科學的發展,而且還給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一把萬能的鑰匙,使生物的種種奧妙無窮的機能成為人類科學技術的寶庫。在這方面,仿生學,特別是海洋仿生學將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Ⅸ 潛水艇的發明起源於什麼動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出於軍事上的需要,為使艦艇在水下隱蔽航行而製造出潛水艇。當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原始的潛艇時,是先用石塊或鉛塊裝在潛艇上使它下沉,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將攜帶的石塊或鉛塊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來。以後經過改進,在潛艇上採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來改變潛艇的重量。以後又改成壓載水艙,在水艙的上部設放氣閥,下面設注水閥,當水艙灌滿海水時,艇身重量增加使可它潛入水中。需要緊急下潛時,還有速潛水艙,待艇身潛入水中後,再把速潛水艙內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壓載水艙充水,另一部分空著,潛水艇可處於半潛狀態。潛艇要起浮時,將壓縮空氣通入水艙排出海水,艇內海水重量減輕後潛艇就可以上浮。如此優越的機械裝置實現了潛艇的自由沉浮。但是後來發現魚類的沉浮系統比人們的發明要簡單得多,魚的沉浮系統僅僅是充氣的魚鰾。鰾內不受肌肉的控制,而是依靠分泌氧氣進入鰾內或是重新吸收鰾內一部分氧氣來調節魚鰾中氣體含量,促使魚體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
青蛙 電子蛙眼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雞蛋捏碎。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特點,設計出了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築,屋頂都採用了這種「薄殼結構」。響尾蛇與現代軍事裝備 響尾蛇的視力幾乎為零,但其鼻子上的頰窩器官具有熱定位功能,即使爬蟲、小獸等在夜間入睡後,憑借它們身體所發出的熱能,響尾蛇都能感知並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學家根據響尾蛇這一奇特功能,研製出現代夜視儀、空對空響尾蛇導彈,以及仿生紅外線探測器長頸鹿與抗荷飛行服 超音速殲擊機突然加速爬升的時候,由於慣性的作用,飛行員身體中的大量血液會從心臟流向雙腳,使腦子產生缺血現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從長頸鹿的身體構造得到啟發。長頸鹿的脖子很長,腦子與心臟的距離大約是3米,要使血液能輸送到頭上,血壓相對要高,大約是人體的兩倍。但當長頸鹿低頭喝水時,血液卻沒有一股腦地湧向頭部。原來是裹在長頸鹿身體表面的一層厚皮起了作用。長頸鹿低頭時,厚皮緊緊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壓,使其不能因血壓突然升高而發生意外。依照長頸鹿皮原理設計的抗荷飛行服,飛行員穿上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壓的作用,當飛行加速時,抗荷飛行服還能壓縮空氣,也能對血管產生一定的壓力,就此而言比長頸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向植物取經 車前草是一種很普通的小草,它的葉子是按螺旋形來排列的,這種排列方式,使每片葉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建築師們依照車前草葉子的形狀,設計建造了螺旋狀排列的樓房,使每個房間都能享受到明亮、溫暖的陽光,避免了普通樓房在這方面的不足。
高山上的雲杉長年累月都經受著狂風的襲擊,樹乾的底部變得又粗又大,整個樹干成了圓錐形。這種形狀使雲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頂之上。人們模仿雲杉建立的廣播電視塔,即使遭到強台風的襲擊,也不會有倒塌的危險。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自由沉浮。然而魚類如此巧妙的沉浮系統,對於潛艇設計師的啟發和幫助已經為時過遲了。
Ⅹ 潛水艇是從什麼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
潛水艇是從魚的身上得到啟示的。
1680年,義大利發明家博列里通過對魚類的觀察,發現大多數魚能依靠瞟的縮小或膨脹來調節身體的比重,從而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當魚要浮起來時,它便放鬆肌肉,使瞟變大,瞟內充滿了空氣,魚所受到的浮力就大,魚也就能浮起來;如果收縮肌肉,瞟變小了,浮力減小,魚就下沉;瞟內一定量的氣體還能使魚體比重與水環境的比重相等,這樣魚就會停留在原地,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根據魚瞟的工作原理,博列里製造了一艘潛水艇。現代潛水艇的外殼與內殼之間有專門的水艙,稱為壓載水艙,這是潛水艇的沉浮裝置。近年來,潛水艇發展很快,下潛深度大大增加,速度大大提高。
(10)人們從什麼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擴展閱讀:
艇型結構
雙殼潛艇艇體分內殼和外殼,內殼是鋼制的耐壓艇體,保證潛艇在水下活動時,能承受與深度相對應的靜水壓力;外殼是鋼制的非耐壓艇體,不承受海水壓力。
內殼與外殼之間是主壓載水艙和燃油艙等。單殼潛艇只有耐壓艇體,主壓載水艙布置在耐壓艇體內。一個半殼潛艇,在耐壓艇體兩側設有部分不耐壓的外殼作為潛艇的主壓載水艙。
潛艇艇體多呈流線型(先進的潛艇一般設計成水滴形或者雪茄形),以減少水下運動時的阻力,保證潛艇有良好的操縱性。
耐壓艇體內通常分為艏、舯、艉三大段,分隔成3~8個密封艙室,艙室內設置有操縱指揮部位及武器、設備、裝置、各種系統和艇員生活設施等,以保證艇員正常工作、生活和實施戰斗。現代潛艇在艏段安裝有大型球形聲納基陣和魚雷艙,在魚雷艙內一般安裝有4-8具533-650mm魚雷發射管。
舯段有耐壓的指揮室和非耐壓的水上指揮艦橋。在指揮室及其圍殼內,布置有可在潛望深度工作的潛望鏡、通氣管及無線電通信、雷達、雷達偵察告警接收機、無線電定向儀等天線的升降裝置。艉段主要安裝有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在艇身兩側一般還安裝有聲納基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