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什麼動物就小.
最小的鳥:蜂鳥
最小的蟲:跳蚤
最小的猴:夜猴
最小的魚:銀魚
最小的狗:吉娃娃
^^^^^
如果只是說所有的動物最小~~那麼是細菌~~微生物一類了~~~
2. 哪種動物跟小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海星
海星(Asteroidea):是棘皮動物中結構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類。體扁平,多為五輻射對稱,體盤和腕分界不明顯。
生活時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側具步帶溝,溝內伸出管足。內骨骼的骨板以結締組織相連,柔韌可曲。體表具棘和叉棘,為骨骼的突起。
從骨板間突出的膜質泡狀突起,外覆上皮,內襯體腔上皮,其內腔連於次生體腔,稱為皮鰓,有呼吸和使代謝產物擴散到外界的作用。水管系發達。個體發育中經羽腕幼蟲和短腕幼蟲。
3. 動物也有很小的,你見過最小的動物是什麼呢
我知道的一般都是比較小的寵物,還記得在上學的時候,我買過一隻非洲迷你小刺蝟,它就像雞蛋一樣大,所以還是很可愛的,回想起來,我養過的小動物也不少,接下來就說一說比較可愛的小動物吧。
所以如果喜歡小動物的話,不妨可以試試養一隻倉鼠,除了半夜可能會喜歡跑跑輪以外其實並沒有什麼缺點,倉鼠屬於鼠類的小動物,如果真的特別害怕老鼠的話就不要養了,因為雖然倉鼠可愛,但是它也是比較像老鼠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我們只要用心接觸就會發現,其實它們也可以很可愛。
4. 什麼動物又大又小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又稱它為娃娃魚) 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非洲大象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棕熊(棕熊在我國古代叫做羆,體長一般為150-200厘米,尾長13-16厘米,體重150-250千克,較大的能達到400一600千克,其中最高記錄為生活於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上的,體長約為400厘米左右,體重達757千克,不僅是熊類中的龐然大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最小的動物——一種代號為H39的原生動物 草履蟲、綠眼蟲、巴倍蟲、鞭毛蟲、孢子蟲、變形蟲、袋形蟲、線形蟲、纖毛蟲……等原生動物都屬於單細胞動物。它們的體形都很微小,只能用微米(1000分之一毫米)來計算,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 原生動物也有體形較大的種類。例如生活在死水中的喇叭蟲和體形像蛇的旋口蟲,有l一2毫米長,連肉眼也能夠看得見。有一種生活在朽木里的原生動物,身體極細,長度競有l米。 草履蟲也算是體形較大的,長約300微米,綠眼蟲長約30微米,而巴倍蟲就更小,只有3微米長。同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大小竟然相差3000多萬倍。 一根頭發絲直徑有多少?大約是70微米。而巴倍蟲只有頭發絲的1/20細。 纖細的縫衣針的小孔洞,只有幾百微米細,肉眼看來已經很細小了。可是,讓孢子蟲、巴倍蟲等來穿孔的話,它們會嫌洞孔太大哩! 孢子蟲寄生在綿羊等的食管壁內,也侵害舌肌、肋間肌、心肌等,逐漸增大,最後成為囊狀體。囊狀體有內外兩層被膜,內部分裂成許多小球,最後形成腎形或半月形的孢子,會產生肉孢子蟲毒素。這種毒素對家兔有致死作用。 巴倍蟲由壁虱傳播,寄生在獸類的血細胞內,引起嚴重獸疫。牛巴倍蟲會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蟲會引起犬黃膽病和血尿熱病。 巴倍蟲還不是最小的,比它更小的動物是蠶微粒子,只有0.5微米長,相等於一根頭發直徑的1/140。蠶寶寶的一個細胞里,可以寄生幾百個蠶微粒子,引起蠶病。 蠶微粒子由蠶卵和蠶糞傳播,進入蠶的消化道內,孢子發育為微小的變形蟲體;變形蟲體侵入消化道壁的細胞間,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後形成孢子。孢子卵圓形,內有一個具有長極絲的「極囊」。 還有比蠶微粒子更小的動物,那是原生動物中的一種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單細胞動物。它只有0.1微米長,其中有一種代號為H 39的,最大直徑長0.3微米,比巴倍蟲要小得多。估計要有1000萬億個放在一起,才不過1克重。
5. 什麼動物很小
世界上最小的動物是塵虱。塵虱非常小,肉眼根本無法看到。塵虱生活在居室的每一個地方,只要有塵埃的地方就有塵虱,因此也就有了這個和塵埃有關的名字。它的食物是從人體皮膚上分解出來的死亡的細胞。這些細胞比塵虱更加細小,因此人類自身根本覺察不到。塵虱只有放在顯微鏡下擴大許多倍後才能看到。盡管如此,卻有許多人對塵虱有過敏反應,會引起丘疹或打噴嚏。
6.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比較小的,有哪些
鳥類中的麻雀、柳鶯、各種昆蟲如:螞蟻、蟎蟲、虱子、跳蚤、蚜蟲;小動物中的:老鼠、刺蝟、小貓、小狗、魚類中的:各種小魚如:金魚、小鯽魚等都是常見的小動物。
7. 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什麼最小
最小的動物——一種代號為H39的原生動物
草履蟲、綠眼蟲、巴倍蟲、鞭毛蟲、孢子蟲、變形蟲、袋形蟲、線形蟲、纖毛蟲……等原生動物都屬於單細胞動物。它們的體形都很微小,只能用微米(1000分之一毫米)來計算,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
原生動物也有體形較大的種類。例如生活在死水中的喇叭蟲和體形像蛇的旋口蟲,有l一2毫米長,連肉眼也能夠看得見。有一種生活在朽木里的原生動物,身體極細,長度競有l米。
草履蟲也算是體形較大的,長約300微米,綠眼蟲長約30微米,而巴倍蟲就更小,只有3微米長。同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大小竟然相差3000多萬倍。
一根頭發絲直徑有多少?大約是70微米。而巴倍蟲只有頭發絲的1/20細。
纖細的縫衣針的小孔洞,只有幾百微米細,肉眼看來已經很細小了。可是,讓孢子蟲、巴倍蟲等來穿孔的話,它們會嫌洞孔太大哩!
孢子蟲寄生在綿羊等的食管壁內,也侵害舌肌、肋間肌、心肌等,逐漸增大,最後成為囊狀體。囊狀體有內外兩層被膜,內部分裂成許多小球,最後形成腎形或半月形的孢子,會產生肉孢子蟲毒素。這種毒素對家兔有致死作用。
巴倍蟲由壁虱傳播,寄生在獸類的血細胞內,引起嚴重獸疫。牛巴倍蟲會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蟲會引起犬黃膽病和血尿熱病。
巴倍蟲還不是最小的,比它更小的動物是蠶微粒子,只有0.5微米長,相等於一根頭發直徑的1/140。蠶寶寶的一個細胞里,可以寄生幾百個蠶微粒子,引起蠶病。
蠶微粒子由蠶卵和蠶糞傳播,進入蠶的消化道內,孢子發育為微小的變形蟲體;變形蟲體侵入消化道壁的細胞間,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後形成孢子。孢子卵圓形,內有一個具有長極絲的「極囊」。
還有比蠶微粒子更小的動物,那是原生動物中的一種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單細胞動物。它只有0.1微米長,其中有一種代號為H 39的,最大直徑長0.3微米,比巴倍蟲要小得多。估計要有1000萬億個放在一起,才不過1克重。
http://www.maoke.com/zui/z4.htm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褶溝在20條以上,腹部也布滿褶皺,長達臍部,並帶有赭石色的黃斑。雌獸在生殖孔兩側有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頭相對較小而扁平,有2個噴氣孔,位於頭的頂上,吻寬,口大,嘴裡沒有牙齒,上頜寬,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須板,每側多達300-400枚,長90-110厘米,寬50-60厘米。在耳膜內每年都積存有很多蠟,根據蠟的厚度,可以判斷它的年齡。在它的上頜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胼胝,曾經是生長毛發的地方,後來,毛發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塊疣狀的贅生物,成了寄生蟲的滋生地。由於這塊胼胝在每個個體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著不同形狀的「帽子」,所以可以據此區分不同的個體。背鰭特別短小,其長度不及體長的1.5%,鰭肢也不算太長,約為4米左右,具4趾,其後緣沒有波浪狀的缺刻,尾巴寬闊而平扁。整個身體呈流線形,看起來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稱為「剃刀鯨」。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在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包括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不可思意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鍾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並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隻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隻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剛出生的幼仔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一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游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裡,這也是它對水中主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須鯨科、長須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隻,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隻了。盡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