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最簡單的多細胞生物是什麼
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海綿(Sponge) 是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結構較簡單,但作為一個特殊生物群體含有極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為原始的多細胞生物,也稱海綿動物門(Spongiatia或Spongia),一般稱為海綿。
海綿現在被認為是最原始最低等的水生多細胞動物,因為它們具備了幾乎所有的基本動物特徵。但它也有像單細胞生物的地方,例如單獨的海綿細胞可以成活。
而每一個海綿細胞的功能、樣子、顏色、大小都一樣,沒有分化。並且每一個細胞都能移動、改變形狀(雖然海綿看上去一動不動)。就像聚在一起的單細胞生物。海綿也是世界萬物的祖先。
6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海洋里,已發展到1萬多種,占海洋動物種類的1/15,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除針海綿屬(Spongilla)約20種為淡水產外,均分布在海洋的潮間帶到8500米(28000餘英尺)深處,營固著生活。
海流強的水域,海綿的高度普遍不到2.5厘米,而且海綿的表面形成許多流線型的紋路,這種進化可以避免被海浪和海流折斷。
有的海綿喜歡穴居,在鮑魚和牡蠣的殼上到處鑽洞,然後在它們的殼上寄居下來。海綿的體型多種多樣,小的不過幾克,大的卻有45公斤,最大的海綿跨度有4.2米長。海綿的顏色同樣是豐富多彩。
『貳』 多細胞動物有哪些分類
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是兩胚層動物、即它們身體是由兩層細胞組成的。一是表皮細胞層,一是襟細胞層(它位於體壁內面),兩層細胞之間填以膠狀物質稱中膠層。這類動物分為三個門,即海綿動物門、古杯動物門和腔腸動物門。
『叄』 多細胞生物有哪些
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多細胞生物,比如人。而
單細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
有核的如草履蟲就是典型的有核單細胞生物.有核單細胞生物主要由細胞核、細胞質、還有細胞器.它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這是動物型單細胞.如果是植物型單細胞比如紅藻,就是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它的細胞器就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葉綠體、細胞膜.
無核的單細胞生物,雖稱無核細胞,但並不是把核除掉了的細胞,而是假定的在進化道路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無核細胞質團,稱為無核原生質團.以後P.J.vanBeneden(1875)把極體出現前一如在胚胞消失的(卵母)細胞,以及L.Auerbach(1876)對一般細胞分裂對細胞核消失的細胞團,也都應用了這一名稱.所以,除了單細胞,多數都是多細胞生物。望採納~
『肆』 生物和多細胞生物有哪些
單細胞生物:細菌,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真菌,酵母菌,青黴菌等,植物,藍藻,動物,草履蟲,變形蟲。
多細胞生物:所有哺乳動物,人,豬,牛羊,等等
『伍』 多細胞生物是哪些
多細胞生物是指由多個、分化的細胞組成的生物體,但其生命開始於一個細胞——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和分化,最後發育成成熟個體;其分化的細胞各有不同的、專門的功能。在許多分化細胞的密切配合下,生物體能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如免疫等。大多數可以使用肉眼看到的生物是多細胞生物,所有植物界和除粘體門外所有動物界的生物是多細胞生物。
『陸』 多細胞生物有哪些要舉例!!越多越好。
除了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外,單細胞的草履蟲、細菌等大部分為多細胞生物
如人、熊、狗、白楊樹、松樹、月季花、烏龜、鯨等
『柒』 有哪些多細胞動物
一、多細胞動物起源於單細胞動物
動物由單細胞演變為多細胞是動物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階段。一切高等生物,包括動物、植物,都是多細胞的。但多細胞動物的進化發展遠較植物的快。這是因為多細胞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發展了兩側對稱的體型,進而身體各部分明顯分工,出現了頭部,使得神經、感官等大大發展,而這些發展都是由於多細胞動物長期適應於活躍的、主動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
原生動物——單細胞動物雖然也能完成起生命的各種活動,並有些單細胞動物結構上有一定程度的復雜化,但由各種細胞器來完成的各種不同的功能,這僅僅是一個細胞內的分化。原生動物也有一些多細胞群體,它們只是以群體的方式存在,一般仍是以一個個細胞為獨立的生活單位的,彼此之間並不發生密切聯系。
多細胞動物我們稱之為Metazoa,即後生動物,這是相對於原生動物(Prot- ozoa)而言的。後生動物包括除原生動物以外的絕大多數的多細胞動物。
也有學者認為在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之間存在著一個小類群--中生動物Mesozoa,這類動物寄生在海洋無脊椎動物的體內,個體細胞數目20-30個。
二、由單細胞動物發展到多細胞動物的證據
現在公認多細胞動物起源與單細胞動物,證據主要如下三個方面:
1、古生物學方面
從不同地層中的化石種類來判斷。化石---古代動、植物的遺體或遺跡。化石研究發現,越是古老的地層,化石種類越簡單。在太古代(地質史最古老的年代),距今32億到距今18億年的中生代的地層中有大量有孔蟲的化石。而晚近地層中的化石種類則較復雜,並且動物雜交的程度是一個漸進的變化過程。說明動物是有簡單到復雜逐漸進化的,也就是有單細胞到多細胞逐漸發展的。
2、形態方面
從現存的動物種類來看,有最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還有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多細胞動物,形成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特別是在原生動物中出現了群體鞭毛蟲,比如團藻、盤藻等界於單細胞和多細胞之間的類群。有人認為這些群體鞭毛蟲就是由單細胞--多細胞的過度類型。有由此推斷單細胞動物通過這一過渡類群變為多細胞動物。
3、胚胎方面
胚胎的發育是由受精卵經過卵裂、囊胚、原腸胚、中胚層及體腔形成以及胚層分化等一系列過程發育為一個個體的,無論是哪一種多細胞動物,它的早期胚胎發育是極為相似的。
三、胚胎發育的主要階段
1、受精卵(zygote)
成熟的卵一般有極性,這是由於卵細胞中積累的各種物質的數量與分布不同造成的。細胞核一般位於卵黃較少的一極(稱為動物極)(animal pole),與此相對的卵黃較多的一端稱為植物極(vegetal pole)。根據卵黃的多少又可將卵分為少黃卵(卵黃含量少,分布均勻,如海膽、文昌魚、高等哺乳動物的卵)、多黃卵(卵黃豐富、分布不均勻)。其中卵黃位於中央的叫中黃卵,如大多數昆蟲和部分軟體動物,如卵黃集中在植物極,則稱為端黃卵,如魚類、兩棲、爬行、鳥和軟體動物(烏賊)。
2、卵裂(cleavage)—— 受精卵經過多次分裂,形成分裂球的過程。卵裂不同於普通的細胞分裂,卵裂是不等到細胞的長大即進行下一次分裂,結果分裂的細胞越來越小,稱這些細胞為分裂球。經裂、二次經裂、緯裂。
1)完全卵裂
a)完全均等卵裂:卵黃分布均勻,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
b)完全不等卵裂。由於卵黃分布不均勻,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緯裂時由於卵黃集中在植物極而使得動物極細胞較小而植物極細胞較大。
2)不完全卵裂。由於卵黃多使得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黃的部位進行。
3、囊胚的形成
隨著卵裂分裂的結果,在分裂球之間形成一圓形的空腔,胚胎發育進入了囊胚期,中空的腔稱為囊胚腔,分裂球排列在外稱為囊胚層。
4、原腸胚(gastrulation)的形成
囊胚進一步發育形成原腸胚,胚胎分化成內、外胚層和原腸腔,原腸腔也有不同的形成方式
1)內陷:植物極向內凹陷,內陷那層細胞圍成的腔成為原腸腔,原腸腔的開口成為胚孔。如海膽和文昌魚。
2)內移:囊胚層的一部分細胞增殖後遷入到囊胚腔中。從植物極移入稱為單極移入,如水螅、水母類。如果從多處移入稱為多極移入,如某些低等節肢動物。這樣形成的原腸胚無胚孔,後來在胚的一端開一胚孔。
3)分層:囊胚表面的細胞分裂為兩層,分裂的方式是沿切線方向。
4)內轉:盤狀囊胚表面的細胞經過連續後向內轉。
5)外包:動物極細胞分裂快而植物極細胞分裂慢,動物極細胞逐漸向下移動而包圍植物極細胞形成外胚層。
動物在形成原腸胚是往往是幾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比如內陷時有外包運動,分層時同時又有內移。
5、中胚層(mesoderm)及體腔(coel)的形成
形成原腸胚以後,繼續發育,形成中胚層和體腔。
1)端細胞法(裂體腔法)
2個中胚層細胞不斷分裂形成兩團中胚層細胞,其中的空腔就稱為體腔。
2)體腔囊法(腸體腔法)
在原腸腔背部(內胚層)突起兩個囊。
6、胚層的分化
在各種因素如遺傳、環境、激素等影響下,胚胎初期可塑性的細胞轉變為復雜、異質性和穩定的細胞,這一過程稱為分化。
外胚層:神經系統、表皮及其衍生物消化管的兩端等
中胚層:肌肉組織、結締組織、消化腺、循環系統、生殖排泄的大部分
內胚層:消化道、呼吸系統的部分等
四、生物發生律(biogenetic law):
Haeckel(1866)提出的:個體發育(ontogeny)簡短而迅速地重演了系統發育(phylogeny)。個體發育是指從受精卵到性成熟這,系統發育指種群的發展歷史。
如蛙的發育史。
受精卵→囊胚→原腸胚→三胚層→蝌蚪(無腿)→有腿→成蛙
單細胞→單細胞群→腔腸動物→三胚層動物→魚→有尾兩棲類→無尾兩棲類
五、關於多細胞動物起源的學說
關於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問題,有許多觀點,其中後生動物起源於群體鞭毛蟲的學說由於有越來越多證據的支持而被廣為接受。
赫克爾(Hakel)的原腸蟲說:多細胞群體的祖先為類似團藻的球形群體,一端內陷形成多細胞動物的祖先(內陷)。
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蟲說:早期的多細胞動物是進行細胞內消化的,個別細胞吞食後進入(內移)內部,後來就形成二胚層的動物。
綜上所述,所有的動物都是多細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