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身才短小的動物是什麼生肖
十二生肖身肥腳短的動物,兩者兼顧的是豬。 豬,古稱豕,又稱彘、豨,別稱剛鬣。
Ⅱ 身材短小的動物什麼生肖'
鼠。老鼠的身材最短小了。望採納謝謝
Ⅲ 什麼動物是矮的
矮小的動物如下:1、歐洲矮象,在地中海的許多島嶼上都有小象的化石。這種現象被稱為「島侏儒症」,矮象是巨型大象的後代,在許多其他島嶼上也發現了矮猛獁象和乳齒象的骨骼。2、桑給巴爾豹,在坦尚尼亞海岸外的桑給巴爾島上,生活著許多有趣的野生動物。
3、歐羅巴龍,蜥腳類恐龍是比較著名的恐龍類型之一,這種長脖子的巨人包括雷龍、梁龍、迷惑龍和超龍。 4、侏儒島羚,侏儒島羚是所有羚羊中最小的。它只有25厘米高,僅重3公斤。
5、巴厘虎,老虎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最大的,可以長到3米多長,300多公斤重。6、國王島鴯鶓,鴯鶓是一種不會飛的澳大利亞鳥,類似於非洲鴕鳥。7、低地倭水牛,在印度尼西亞眾多島嶼之一的蘇拉威西島上,生活著侏儒水牛。
8、維爾京群島的侏儒壁虎,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三個島嶼上生活著世界上最小的爬行動物。9、塞普勒斯侏儒河馬,河馬是每年死亡數量第二多的動物,僅次於蚊子。10、弗洛勒斯人,2003年,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的一個洞穴里發現了奇怪的骨頭。
Ⅳ 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是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應該是黑足貓和銹斑豹貓了。
銹斑豹貓
銹斑豹貓是亞洲最小的野生貓科動物,與黑足貓相媲美,是世界上最小的野生貓科動物。短毛大部分的身體是灰色的,背部和側面有銹斑,下腹部是白色的,有很大的黑色斑點。深色的尾巴很厚,大約是身體一半的長度,斑點也不明顯。頭部兩側有六條深色條紋,延伸到面頰和額頭上。
Ⅳ 十二生肖什麼動物是體態嬌小
在十二生肖動物中體態嬌小的是鼠,鼠雖然在十二生肖中體態最小,但它可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一老大,祝你幸福!
Ⅵ 體型小的淡水魚
體型小的淡水魚
體型小的淡水魚,在現實生活中,魚肉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肉類,蛋白質含量是非常高的,我們吃的魚一般也都是淡水魚,這種魚比較好捕捉,下面為大家分享體型小的淡水魚。
吻鮈 Rhinogobio typus Bleeker(秋子、長鼻白楊魚)
體細長;頭大,吻肉質,很突出;口呈深弧形;須1對,眼大;鰓耙10~14;棲息於泥沙底的江河下層;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最大個體可長達440毫米;分布於長江和閩江水系。
點紋銀鮈 Squalis wolterstorffi (Regan)
筒形,稍側扁;吻短,略尖;口亞下位;唇薄,光滑;須較長,等於眼徑或稍大;背、臀鰭較短;胸鰭長;尾鰭深叉,未端尖;側線鱗上有橫「八」字形黑斑連成的條紋,體側上部有多數小黑點;體中下層;小型魚類,體長一般不超過100mm;分布於灤河以南的東部各水系。
小口棒花魚 Abbottina guentheri Banarescu
體纖小,尾柄細長;頭切、吻略尖,口小,上唇無褶皺,下唇不發達,中央具一對圓形肉突,上布細小顆粒突起;須一對,粗短;側線鱗36~38;為小型底層魚類;分布於長江上游。
高體鰟鮍 Rhodeus ocellatus (Kner)(火片子)
體扁薄,呈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咽齒l行,齒面平滑;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4~6片鱗上具有側線孔;個體小,最大者體長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常見於湖泊、池塘以及河灣水流緩慢的淺水區;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水系。
麥穗魚 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羅漢魚、麻嫩子)
頭尖,略平扁;日上位;無須;背鰭無硬刺;生殖時期雄魚體色深黑,吻部、頰部出現珠星;為江河、湖泊、池塘等水體中常見的小型魚類;生活在淺水區;雜食,主食浮游動物;產卵期4~6月;卵橢圓形,具粘葉;成串地粘附於石片、蚌殼等物體上,孵化期雄魚有守擴的習性。
彩石鰣 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體高,扁薄,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3~6枚鱗片上具側線孔;生殖期雄魚的吻部具珠星,色澤鮮艷。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草豐盛的環境內;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為食;5月產卵;卵長圓形,產於蚌的鰓瓣中;個體小,最大不超過60毫米;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蝦虎魚。
蝦虎魚是蝦虎魚科各蝦虎魚種類的統稱,是一類體型小的食肉類魚。它們每一種都有符合各自特徵的名字,如「侏儒蝦虎魚」、「尋常蝦虎魚」等,是魚類中最大的家族,已知的種類達到2100多種。
它們看上去身材短小,僅有幾厘米長,有兩條脊鰭,多數棲息於熱帶海水中,一部分生活在河流,溪流以及湖中。蝦虎魚是中國原生魚家族中的一個數量、品種較多的成員,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之一。
蝦虎魚的外形特徵
蝦虎魚的特點是身體細長,體型小,大多數短於10cm。有兩條脊鰭。第一條有幾根細微的脊骨,頭部和兩側有一系列小的感覺器官,尾巴呈圓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種類,如歐洲的水晶蝦虎魚呈現透明的色彩。
蝦虎魚類最突出的形態特徵就是其腹鰭癒合成一吸盤狀。該吸盤的功能與魚的背鰭吸盤和圓鰭魚科的腹鰭吸盤類似,但在解剖上是十分不同的結構,因此只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要數Trimmatom和Pandaka屬的蝦虎魚類,它們完全成熟後也短於1cm ,分布在菲律賓的一種蝦虎魚身長只有13毫米。也有些體型較大的蝦虎魚,比如擬蝦虎魚Gobioides的種類,體長可超過30cm,但這是少有的例外。
蝦虎魚的分布區域
蝦虎魚分布在除南極、北極外的世界各沿岸水域,主要密集於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區域、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數量最多。一些種類的蝦虎魚還能適應淡水生活,大西洋中美洲沿岸及地中海歐洲沿岸亦有。
棲息在海岸線上的 潮汐蝦虎魚數量逐年減少,屬瀕危動物。而在一些地區,如雲貴高原的湖泊中,蝦虎魚卻成為「 外來入侵物種」,是當地土著物種滅絕的元兇之一。
蝦虎魚的生活習慣
蝦虎魚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脊椎動物,一般存活2~3年,最多4年。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一種魚最多能活59天。
蝦虎魚大都游泳力不強,活動范圍較窄。少數種類有生殖洄遊習性,進入河川。蝦虎魚的食性很雜,比它小的魚、蝦、蠕蟲及其他魚類的卵都是蝦虎魚的食物。主要攝食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蛤類幼體,有的攝食底棲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種類也食水生昆蟲和蠕蟲。生活力強,離水不易死亡。性的成熟期較早,一般肉食性種類一年成熟,植食性種類兩年成熟。
而與此同時,小蝦虎魚是2005年被澳大利亞生物學家證實的世界上最短命的 脊椎動物,打破「世界紀錄保持者」的 非洲齒鯉(Nothobranchiusfurzeri),生活在澳大利亞,這類魚的壽命最長為8周。
蝦虎魚基本上生存於淺海環境,主要棲息於近岸潮間帶、底質為泥沙或岩礁的淺海區、珊瑚礁和海草牧場;它們也大量存在於海水和河口棲息地,包括河流下游、 紅樹林濕地和鹽沼地,少數生活於激流或穴居於泥洞中,如產於東太平洋區域的刺蝦虎魚棲息在沙土的洞穴或者泥濘中。
少數種類(還未完全清楚,但少於幾百種)可完全適應於淡水環境,其中包括亞洲河流中的吻蝦虎魚(Rhinogobiusspp),澳大利亞沙漠的雷蝦虎魚(Redigobius)以及歐洲的淡水蝦虎(Padagobiusmartensii)。還有一種帶有鮮明的藍色環,產於加勒比海的 小蝦虎魚,也喜歡和其他動物同巢共穴。它們往往會充當其他大魚的清潔工,把它們身上的寄生物吃干凈。
蝦虎魚喜歡逆流而上。例如, 夏威夷島是地球上最偏遠的群島,這里的溪流看上去是魚類生存的好地方,獨立,沒什麼競爭和 獵食者。但奇怪的是這里卻很少有魚,很大的原因是這里層地位」,反而會全力維持自己的弱者地位。
蝦虎魚的繁殖方式
在蝦虎魚世界裡,只有「首席」俊男靚妹才會交的配,其它的雌性都要排隊等候,順序按各自的體型大小定。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等候的「隊伍」里,每條雌魚都比前邊或後邊的同類在體型上小或大5%。如果誰「發福」了,那麼上邊的那位就會把它趕出隊伍,而對蝦虎魚來說,離開了寄居的珊瑚就意味著死亡。
海水蝦虎魚
蝦虎魚與其他魚類一樣,繁殖方式為卵生。到了孵卵季節,蝦虎魚就成群結隊地前往淡水河流進行產卵。它們在石礫或洞穴中產卵,大多為粘性卵,粘附於石礫、泥沙或洞壁上。
蝦虎魚孵出後,很快變成幼蟲,然後在開闊的大海里游動三周,最後找到一座可以定居的珊瑚礁。它們就在這里繁殖後代,度過一生。多數雌性蝦虎魚25天後就可以產卵,總共大約排出400個卵。而雄性蝦虎魚的工作就是時刻保護這些易受攻擊的卵,常常把卵產在貝殼、岩石等不容易被吃掉的地點。
淡水蝦虎魚
淡水蝦虎魚平均1至2年性的成熟,幼魚較小,由於身體弱小,成活率較低。
一、好養的小型淡水魚
1、斑馬魚就是一類很好養的小型淡水魚。斑馬魚通常被稱為花條魚、藍條魚,因為全身布滿了很多深藍色的縱紋,所以在水族箱內成群游動時猶如賓士於非洲草原的斑馬群而得名。雄性體型細長,顏色稍深,條紋顯著,深藍色條紋之間檸檬色條紋,雌魚身體肥胖,顏色稍淺,藍色條紋之間銀灰色條紋,性的成熟後腹部肥大。
2、斑馬魚體長4~6厘米,小巧玲瓏,性情溫和,喜結群游動。斑馬魚對水溫的變化有很強的抵抗力,只要水溫在20℃以上就能生活,飼養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25℃。飼養斑馬魚時,可以吃各種動物性餌料和干飼料。
二、斑馬魚的養殖要點
1、水溫控制
飼養寵物斑馬魚,水溫最好不要低於18攝氏度,最高最好不要超過28攝氏度。這個溫度區域的寵物斑馬魚,狀態最好。因此在飼養寵物斑馬魚時,最好還是把魚缸的溫度固定下來。
2、喂養要點
剛孵出的小魚呈淡黃色,在解剖鏡下可以看到跳動的心臟、流動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黃囊。頭2~3天小魚靜卧在水底,此時無需餵食。注意及時取出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每天更換新水,將魚苗放在溫室里,溫度為25℃(可放在空調房間里)。
3~4日齡的時候,小魚可以自由游泳(平游)並且開始尋找食物,此時可以用絹網取少許蛋黃在水中輕輕地攪動,至水變成淡黃色。適當加喂鈣素母片、復方vb液、土黴素等,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餵食要少量多餐,每天喂3~4次。7~10日齡喂草履蟲、啤酒酵母等,3周齡喂鹵蟲的無節幼體,逐漸添喂配合飼料。飼養過程中要注意水質的變化,經常換水,少喂勤添,確保魚苗的健康成長。
3、換水
寵物斑馬魚對水質的要求不太高,但還是要過一段時間,就要給魚缸里換換水。換水最好每周換一次,一次換水不要太多,抽出魚缸里的五分之一的水,加入新水就行了。自來水不能直接加入魚缸。
換水的時候,最好把自來水存放兩天。在這里大家需要注意一點,如果你的魚缸沒有過濾設備,餵食斑馬魚的殘渣必須用虹吸吸出來。當然斑馬魚的糞便也必須用虹吸吸出來。沒有過濾設備,換水要比又過濾設備的要頻繁一些,可以每3天更換一次,一次更換1/3左右。
Ⅶ 你知道哪些體型較小的貓科動物
說起貓咪來,大家想到的是高冷可愛,就算有時候貓咪會記仇,會報復,沒有狗狗那樣溫順,但是留給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撒嬌的小可愛。但是有人說有一種貓科動物非常致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老虎獅子。而這種貓科動物體型非常較小,而且捕食動物的成功率非常高。
銹豹貓是貓科最小的成員之一,歷史上只有印度和斯里蘭卡有記錄。2012年,尼泊爾西部德萊平原也有記錄。自2016年以來,全球野生銹斑豹貓種群被列入世界保護聯盟紅名單,因其數量因生存環境破壞而急劇下降。
銹斑豹貓是亞洲最小的野生貓科動物,堪比黑足貓,是世界上最小的野生貓科動物。短毛大部分身體呈灰色,背部和側面有銹斑,下腹部呈白色,有較大的黑斑。深色的尾巴比較厚,大是身體的一半長度,斑點也不明顯。頭部兩側有六條深色條紋,延伸到臉頰和額頭。
Ⅷ 像蛇,身材扁平扁平短下,什麼動物
您好,這是:藍舌石龍子,屬於石龍子科,原產於大洋洲和印尼,由於寵物飼養的原因,現已分布於亞洲大陸,藍舌石龍子性情溫順,壽命很長,適合作為寵物飼養,通常吃各種小昆蟲,有時也吃腐肉。飼養需要溫度較高,一般需要高於25度,主要以各種軟體昆蟲和小動物餵食,間或 補充一些水果和蔬菜。
Ⅸ 欲錢買身小腳小的生肖
欲錢買身小腳小的生肖——答案:鼠。
小巧玲瓏
【拼音】: xiǎo qiǎo líng lóng
【解釋】: 小巧: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致。形容東西小而精緻。
【出處】: 宋·辛棄疾《臨江仙·戲為山園壁解嘲》詞:「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舉例造句】: 因為西湖的好處是在它的小巧玲瓏,就象規模放大了的庭園;琵琶湖那樣宏闊的大湖,是沒有這種風味的。 ★郭 沫 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
【拼音代碼】: xqll
【近義詞】:玲瓏剔透、短小精悍
【反義詞】:龐然大物、碩大無朋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東西小而精緻
【英文】: toy
【故事】: 宋朝時期,詞人辛棄疾在瓢泉別墅開山路時發現一座石壁,他喜歡它的高峻就取名蒼壁。消息傳出後,很多人來參觀,結果他們嘲笑辛棄疾吹牛騙人。辛棄疾當眾作詞回應他們:「莫笑吾家蒼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Ⅹ 體型最小的動物是什麼
最小的昆蟲—一並列冠軍的是膜翅目的一種寄生蜂和纓甲科的一種甲蟲,體長都僅有0.02厘米,而該寄生蜂的翅展只有0.1厘米,比某些單細胞原生動物還要小。
最小的魚——世界上最小的魚應該是斯托特微型魚。
這種魚雖然是世界上身材最小體重最輕的,但名字很有趣,叫「胖嬰魚」。這種魚雄性平均體長僅7毫米,雌性平均體長大約為8.4毫米,估計再小的魚釣鉤對它們來說都無法下咽。
「胖嬰魚」外形細長,看起來像條小蟲子,它們無鰭,無齒,無鱗。身體除眼睛外無色素沉著,全身透明。雌魚在2-4周大的時候產卵,「胖嬰魚」一般壽命在2個月左右。
摘取世界最小魚桂冠的「胖嬰魚」只有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的一座島嶼附近才能找到。科學家1979年首次發現這種纖小的魚,但是直到目前才為其最終劃清歸屬。現在,有關科學家已經將這種魚登記為新物種,並作為最小的脊椎動物申報了吉尼斯紀錄
最小的鳥——蜂鳥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身體長度不過5厘米, 體重僅2克左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帶 。由於它飛行采 蜜時能發出嗡嗡的響聲,因而被人稱為蜂鳥。 蜂鳥種類繁多,約有300多種,羽毛也有黑、綠、黃等十幾種顏色,十 分鮮艷,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 蜂鳥身體嬌小,羽毛華麗,具有非凡的飛行本領。它的翅膀非常靈活, 每秒鍾能振動50—70次,飛行的速度很快,時速可達50千米,高度有四五 千米。人們往往只聽到它的聲音,看不清它的身影。 蜂鳥在百花盛開、草木繁茂的季節外出尋找食物,以吃花蜜和小昆蟲 為生。
蜂鳥在樹枝上造窩,鳥窩造型別致,做工精細,是用絲狀物編織而成 的,看上去就像懸掛在樹枝上的一隻精巧的小酒杯。雌性蜂鳥每次產卵一 兩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量僅0.5克,大約200個蜂鳥蛋才有一個普 通雞蛋那麼大。鳥卵孵化期為14—19天。小蜂鳥出生約20天後,就能飛出 鳥窩覓食,開始獨立的野外生活。
最小的哺乳動物——小鼩鼱分布於從歐洲西部、俄羅斯到我國西北、東北等地。它的外形有點像家鼠,但鼻子略長些、嘴尖一點。小小的眼睛,能顧盼到兩側和後面。小而圓的耳朵,尖細而能伸縮的吻部,赤色的牙齒,齒式也不同於鼠類。體毛主要為褐色,腹面白色。尾巴長而裸露。
小鼩鼱的體長僅4—6厘米,尾長4—5厘米,體重3—5克,可以說是世界最小的哺乳動物了。
小鼩鼱等食蟲類的被毛比較柔軟細密,吻鼻延伸成靈活的吻突,具有五趾型附肢,並具鉤爪,多跖行性,足和尾上有鱗。乳腺開口處具乳頭。它們的頭顱扁平,腦小,大腦半球無溝回,向後不能掩蓋小腦,智力相對低下。嗅葉較大,嗅覺非常靈敏,但眼睛不發達。牙齒一般為26~44枚,雖然是異型齒,但分化程度較弱,顯示出原始的特點,並且伴隨著體形的特化而出現齒數減少的現象。
小鼩鼱等食蟲類是最早的有胎盤類動物,產生於中生代的白堊紀,大多數是以昆蟲為食的小動物,也是哺乳動物中最原始的一類,現生的食蟲類在全世界有400多種,均為身體被以柔毛或硬刺的、外形似小老鼠的小型有胎盤類獸類。有胎盤類又稱真獸類,是比原獸類(單孔類)、後獸類(有袋類)更高等的動物。胚胎器官在母體子宮壁之間接觸的區域稱為胎盤,是富有血管的海綿狀器官。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發育,通過胎盤從母體吸取營養一直到成熟。胎盤是真獸類所特有的器官,它們的幼仔一生下來即為活潑的小動物。現生的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屬於有胎盤類。
小鼩鼱等食蟲類似乎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動物,但在哺乳動物的進化史上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在中生代上白堊紀地層中就已出現,是有胎盤類哺乳動物中最原始和最古老的一支,在獸類的進化史中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大多數比較高級的哺乳動物類群的祖先,特別是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目動物、世界上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嚙齒目動物和能在空中飛行的蝙蝠等翼手目動物等,都是先後從早期的食蟲類直接分化出來的
最小的節肢動物——水蚤,生體很小,橢圓形,透明。頭上生有觸角一對,尖端分枝象樹枝。有五對腳,象葉子,可以運動,還可以呼吸。生活在池沼、水溝里。人往往用網捕來飼喂金魚。
最小的水蚤長度只有0.25毫米,不用顯微鏡是看不清楚的
最小的腔腸動物——水螅
最小的原始生物物——一種代號為H39的原生動物
草履蟲、綠眼蟲、巴倍蟲、鞭毛蟲、孢子蟲、變形蟲、袋形蟲、線形蟲、纖毛蟲……等原生動物都屬於單細胞動物。它們的體形都很微小,只能用微米(1000分之一毫米)來計算,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
原生動物也有體形較大的種類。例如生活在死水中的喇叭蟲和體形像蛇的旋口蟲,有l一2毫米長,連肉眼也能夠看得見。有一種生活在朽木里的原生動物,身體極細,長度競有l米。
草履蟲也算是體形較大的,長約300微米,綠眼蟲長約30微米,而巴倍蟲就更小,只有3微米長。同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大小竟然相差3000多萬倍。
一根頭發絲直徑有多少?大約是70微米。而巴倍蟲只有頭發絲的1/20細。
纖細的縫衣針的小孔洞,只有幾百微米細,肉眼看來已經很細小了。可是,讓孢子蟲、巴倍蟲等來穿孔的話,它們會嫌洞孔太大哩!
孢子蟲寄生在綿羊等的食管壁內,也侵害舌肌、肋間肌、心肌等,逐漸增大,最後成為囊狀體。囊狀體有內外兩層被膜,內部分裂成許多小球,最後形成腎形或半月形的孢子,會產生肉孢子蟲毒素。這種毒素對家兔有致死作用。
巴倍蟲由壁虱傳播,寄生在獸類的血細胞內,引起嚴重獸疫。牛巴倍蟲會引起牛尿血病,犬巴倍蟲會引起犬黃膽病和血尿熱病。
巴倍蟲還不是最小的,比它更小的動物是蠶微粒子,只有0.5微米長,相等於一根頭發直徑的1/140。蠶寶寶的一個細胞里,可以寄生幾百個蠶微粒子,引起蠶病。
蠶微粒子由蠶卵和蠶糞傳播,進入蠶的消化道內,孢子發育為微小的變形蟲體;變形蟲體侵入消化道壁的細胞間,分裂增殖,由血液散布全身,最後形成孢子。孢子卵圓形,內有一個具有長極絲的「極囊」。
還有比蠶微粒子更小的動物,那是原生動物中的一種同肋膜肺炎菌相似的單細胞動物。它只有0.1微米長,其中有一種代號為H 39的,最大直徑長0.3微米,比巴倍蟲要小得多。估計要有1000萬億個放在一起,才不過1克重。
上藍色動物學網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