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丘陵地帶的動物有哪些

丘陵地帶的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3 16:23:22

Ⅰ 我國各動物地理區的主要特徵及代表動物有哪些

1.東北區 包括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長白山地、 松遼平原和新疆北端的阿爾泰山地。本區氣候寒冷,冬季漫長,北部的漠 河地區素有我國北極之稱,夏季短促而潮濕。植被主要由雲杉、冷杉、松、 落葉松等組成針葉林帶,或與樺樹、山楊、蒙古櫟、槭樹、椴樹等共同構 成針闊混交林。林冠濃密郁閉,林下陰濕,遍布苔蘚和地衣,層次結構簡 單。分布於本區的為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群,主要由耐寒性和適應林中生活 的種類組成,典型的代表動物有哺乳綱偶蹄目的麝、馬鹿、駝鹿、馴鹿、、 野豬;嚙齒目的灰鼠、棕背、紅背、小飛鼠;食肉目的紫貂、猞猁、白鼬; 雷鳥,雀形目的、戴菊鶯、交嘴雀、星鴉;爬行綱的極北蝰、棕黑錦蛇、 胎生蜥;兩棲綱的極北小鯢、爪鯢、史氏蟾蜍、東方鈴蟾、黑龍江林蛙等。 其中,號稱林中巨人的駝鹿、森林之舟的馴鹿、百獸之王的東北虎,以及 狼貛、林旅鼠、河狸、雪兔、松雞、榛雞、黑啄木鳥、胎生蜥、黑龍江草 蜥、東北小鯢和爪鯢等均為本區的特有動物。 針葉林動物群的生態特點是:在林內的分布很不均衡,常聚集於長有 喬木的河岸、次生林灌和林間的沼澤地區。分布的垂直結構主要分配在樹 頂層和地面層內,小型鳥類和灰鼠一般選擇在枝葉繁茂的樹上、樹洞內營 巢,大型松雞科鳥類則築巢於地面或在雪窩中棲身,地棲鼠類的挖掘活動 能力不強,洞系離地表很淺,甚至就在雪下生活。林內食源單一,球果、 漿果、真菌、樹葉、嫩枝等是動物的主食或基本食物,這些食源,尤其是 球果具有周期性的豐歉變化規律,常是導致有關動物數量波動的直接原因。 動物的晝夜相活動表現得不明顯,典型的夜行性種類不多。冬季酷寒,地 表積雪深,枝頭覆冰厚,許多動物發展了各種特殊的適應結構,例如轉變 深色或帶斑的鳥羽、獸毛成白色(雪兔、白鼬、伶鼬、雷鳥等),有利於 隱匿自身或接近捕獵對象;駝鹿和馴鹿的腿長,腳蹄寬大,每個趾瓣均能 張開與地面接觸,可避免在冰雪上跑動時摔跤或陷入松軟的雪中;榛雞的 趾緣鑲有尖長的角刺,能有效地握牢樹枝,不致因覆冰溜滑而墜地。 2.華北區 北鄰東北區和蒙新區,往南延伸至秦嶺、淮河,東臨渤海及 黃海,西止甘肅的蘭州盆地,包括西部的黃土高原、北部的冀北山地及東 部的黃淮平原。本區位於暖溫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植物落葉或枯萎, 夏季高溫多雨,植物生長繁盛。區內廣大地區已被開墾為農田,僅殘留部 分森林零星分布於太行山、燕山、秦嶺、子午嶺和隴山等地,現在的植被 主要為草地和灌叢。華北區的動物種類比較貧乏,特有種類少,分布於本 區以及東北針葉林地帶以南地區的是溫帶森林-森林草原、農田動物群。 華北區動物區系的特點是原有的森林動物群趨於貧乏化,且其生態習 性也已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以適應森林面積不斷縮小和草原、草甸環境 的日益擴展。因此,東北森林中常見的馬鹿、梅花鹿、黑熊、小飛鼠、棕 背、紅背等在本區的山林地區已甚罕見或只分布在局部地區(如黃淮平原 的東方鈴蟾、黃脊游蛇等),但出現了一些與南方共有的種類,如岩松鼠、 社鼠、復齒鼯鼠、溝牙飛鼠等。本區農業開發的歷史極為悠久,具有大片 農耕景觀,野生麋鹿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於19世紀中葉絕滅的,然而棲息於 農田、荒山溝谷和黃土之間的小型獸類卻得到很大發展,最普遍的有麝鼴、 大倉鼠、北方田鼠、長尾倉鼠、黑線倉鼠、原鼢鼠、草兔、巢鼠等。許多 鼠類不但以作物為食,並且還盜藏大量穀物越冬,對農業危害十分嚴重。 廣泛分布的食肉目動物有狐、黃鼬、果子狸、狗獾、豬貛和貉等。四季分 明的季節變化,對動物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影響,每當春末夏初和秋季, 許多廣適性鳥類在本區常形成季節性高峰,到冬季則大多遷往南方越冬, 森林鳥類中的優勢種有三道眉草鵐、灰喜鵲、大山雀、紅尾伯勞、黑枕黃 鸝、山斑鳩、岩鴿、綉眼鳥、黑卷尾、山噪鶥、石雞等。農田區的常見鳥 類是金腰燕、家燕、白鶺鴒、喜鵲、麻雀以及在高層古建築物上群居的雨 燕等。兩棲爬行動物中以虎斑頸槽蛇、紅點錦蛇、赤鏈蛇、白條錦蛇、蝮 蛇、麗斑麻蜥、山地麻蜥、無蹼壁虎、藍尾石龍子、北草蜥、大蟾蜍、花 背蟾蜍、中國林蛙、金線蛙、北方狹口蛙等北方廣布種較為常見,此外, 烏龜和鱉在本區也有廣泛的分布。一般認為,黑卷尾、山噪鶥、石雞、大 倉鼠、北方田鼠、原鼢鼠、麝鼴、無蹼壁虎、山地麻蜥、北方狹口蛙等是 本區的代表性動物,而褐馬雞及復齒鼯鼠則為華北區的特有種類。 3.蒙新區 本區的范圍東起大興安嶺西麓,往西沿燕山,陰山山脈、黃 土高原北部、甘肅祁連山、新疆昆侖山一線,直至新疆西緣國境線。包括 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阿拉善沙漠、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塔里 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天山山地等。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 屬草原和荒漠生態環境。寒暑變化大,晝夜和季節溫差劇烈,雨量少而干 旱,土質貧瘠,致使森林不能生長,缺乏高大的喬木,耐乾旱的草本植物 十分繁盛。夏天和植物生長期短,動物的食源有周期性的豐歉變動;冬季 漫長,積雪深厚,地表封凍期可長達5個月,絕對溫度可降至-30℃以下。 這些自然條件對本區動物區系的組成及其生態特徵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蒙新區分為東部草原和西部荒漠兩個地帶,兩者大致以集(寧)二(連) 鐵路至鄂爾多斯西南部一線為分界線。本區東部為乾草原及草甸草原,其 動物區系由典型的溫帶草原動物群組成,代表動物有黃羊、達烏爾黃鼠、 草原旱獺、五趾跳鼠、蒙古羽尾跳鼠、草原田鼠、狹顱田鼠、草原鼢鼠、 草原鼠兔、背紋毛足鼠、長爪沙鼠、蒙古百靈、沙百靈、雲雀、沙、穗、 地鴉、毛腿沙雞、大鴇、蓑羽鶴、灰伯勞、草原沙蜥和麗斑麻蜥等。草原 動物的生態特點是:以草本植物綠色部分為食的嚙齒動物特別繁盛,在景 色開闊的草原上集群而居,並發展了地下洞穴生活、貯藏糧食或蟄眠越冬 能力,對草場的破壞嚴重;中小型食肉目動物較多,常見種類有黃鼬、香 鼬、艾鼬、雪鼬、伶鼬、石貂、黃喉貂、狐等,是嚙齒目的主要天敵;黃 羊的奔跑能力強,數量甚多,蘊藏量約有百萬頭,是內蒙古的重要狩獵對 象。自然環境的急劇變化,可直接影響到產草量的豐歉,也是導致鼠類數 量波動大起大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地棲性的雀形目鳥類繁多,少數種類因 有利用鼠洞棲居的習性而出現「鳥鼠同穴」現象。 蒙新區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帶包括內蒙古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西 部、青海柴達木盆地、寧夏、甘肅北部的河西走廓及新疆地區。境內戈壁 和沙丘廣布,植被稀疏,主要生長著白刺、瑣瑣、駱駝刺、檉柳、紅砂、 沙拐棗等旱生植物,動物區系由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群組成,而在種類和 數量上均占絕對優勢的嚙齒目、有蹄類動物、鳥類中的百靈科和蜥蜴目中 的沙生種類是構成動物群的主體。代表性動物及其優勢種有各種跳鼠(五 趾心顱跳鼠、三趾心顱跳鼠、長耳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地兔、羽尾跳鼠 等)、沙鼠(檉柳沙鼠、紅尾沙鼠、大沙鼠、短耳沙鼠等)、長尾黃鼠、 兔尾鼠、小黃鼠、赤頰黃鼠、塔里木兔、荒漠貓、虎鼬、鵝喉羚、岩羊、 原羚、懸羊、雙峰野駱駝、蒙驢、蒙古野馬、鳳頭百靈、角百靈、漠、白 尾地鴉、黑腹沙雞、紫翅椋鳥、巨嘴沙雀、原鴿、紅沙蟒、花條蛇、草原 蝰、沙虎、漠虎、長裸趾虎、沙蜥(大耳沙蜥、白條沙蜥、旱地沙蜥、南 疆沙蜥等)和麻蜥(荒漠麻蜥、敏麻蜥、快步麻蜥、網紋麻蜥)等。兩棲 動物少,僅新疆北鯢、綠蟾蜍、湖蛙和中國林蛙等。 由於生活環境比草原差,因此動物的棲息地較為分散,各種環境中往 往只為少數種類所佔據,只有在局部水草豐盛的「綠洲」才可能成為多種 動物的聚集處;荒漠動物為適應極端乾旱的自然條件,它們的穴居生活、 蟄眠、貯藏冬糧或擅於賓士的習性,較之草原動物有進一步的發展。小型 動物的耐旱力強,能從植物中直接攝取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謝方式,獲得 所需的水分,並在節縮水分的消耗方面具有一系列生理生態適應機制。 4.青藏區 本區包括青海(柴達木盆地除外)、西藏和四川西北部,是 東由橫斷山脈、南由喜馬拉雅山脈、北由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等所 圍繞的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500m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氣候是冬 季長而無夏天的高寒類型,原有的森林植被逐漸消失而代之以高山草甸、 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動物區系主要由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 群組成,最典型的代表有:哺乳綱中的白唇鹿、野氂牛、藏羚、藏盤羊、 藏驢、喜馬拉雅旱獺、白尾松田鼠、根田鼠、藏倉鼠、高原和各種鼠兔; 鳥綱中的雪雞、雪鴿、黑頸鶴、藏馬雞、藍馬雞、西藏沙雞、雪鶉、虹雉、 雉鶉、高原山鶉、嶺雀,以及經常出入於旱獺和鼠兔洞並形成高原上鳥鼠 同穴現象的棕頸雪雀、棕背雪雀、褐翅雪雀、褐背地鴉、藏雀等;兩棲爬 行動物中的溫泉蛇、高原蝮、西藏竹葉青、喜山鬣蜥、紅尾沙蜥、高山蛙、 倭蛙和西藏蟾蜍等。 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形成,從地質時間上來看是短促的,盡管現今的自 然條件與蒙新區的差別相當明顯,但是從動物區系的組成上分析,仍不難 看出兩者存在著密切而深遠的淵源關系,兩區親緣關系相近的動物其分化 程度只達到種或亞種上的差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本區多鼠兔種類,且大多為僅見於青藏高原的特有種, 可認為是鼠兔種、屬的分布中心。 5.西南區 包括四川西部、貴州西緣和昌都地區東部,北起青海和甘肅 的南緣,南抵雲南北部,即橫斷山脈部分,往西包括喜馬拉雅山南坡針葉 林以下的山地。境內多高山峽谷,橫斷山脈呈南北走向,地形起伏很大, 海拔高度在1600m~4000m之間,自然條件的垂直差異顯著。與此相適應的 是,動物的分布也以具有垂直變化為特徵。組成動物區系的動物群有兩大 類:一類是分布於橫斷山脈等高山帶的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 群、代表動物有鼠兔、林跳鼠、喜馬拉雅旱獺、斑尾榛雞、戴菊鶯、旋木 雀和青海沙蜥等古北界種類;另一類是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中、低山帶 的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這個動物群的種類幾乎全是東洋界的成 分,如靈貓、竹鼠、獼猴、黑麂、鸚鵡、太陽鳥和啄花鳥等,而最具代表 性的動物則為塔爾羊、長尾葉猴、紅胸角雉、棕尾虹雉、血雉、南亞鬣蜥、 喜山小頭蛇、喜山蟾蜍、齒突蟾,以及世界珍奇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牛 羚和小熊貓等。大熊貓和牛羚是哺乳動物中的殘存種,在地質歷史時期曾 有過廣泛的分布區;金絲猴是猴類中的稀有種,主要產於我國的西南區; 小熊貓是浣熊科中唯一分布在東半球的種類,無疑是由於地理隔離所保存 至今的孑遺種,也是動物地理中動物不連續分布的一個例證。 橫斷山脈在更新世時,未曾發生過廣泛的冰蓋,自然景觀的變遷相對 地比較穩定,大致與現代類似。高山垂直帶為各類動物提供了不同的棲息 環境,縱向平行的峽谷既有利於古北界動物的南伸和東洋界熱帶動物北上, 也為動物創造了良好的相對隔離環境,這些對大熊貓、牛羚、分類上屬於 單型種的鼴鼠類等古老動物種的保存,以及絨鼠屬、雉科、畫眉亞科、湍 蛙屬動物在此地形成分化中心都是極其有利的。 古北界和東洋界在橫斷山脈地區的分界線,大體位於北緯30°,由若 爾蓋經黑水、馬爾康、康定、理塘至巴塘一線,但仍普遍地存在著兩界動 物過渡交錯現象。 6.華中區 本區相當於四川盆地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西半部北起秦 嶺,南至西江上游,除四川盆地外,主要是山地和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m 以上,氣候較干寒,森林、灌叢常與農田交錯。東半部為長江中、下游流 域,並包括東南沿海丘陵地區的北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大別山、黃山、 武夷山和武功山等散布其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丘陵低緩,平原廣闊, 河道和湖泊密布,農業發達,素稱「魚米之鄉」。分布在本區的動物群與 西南區的中、低山帶同屬於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 總的說來,華中區的主體動物是東洋界的成分,但有部分古北界的種 類參與組成動物區系。東洋界的代表動物有紅面猴、大靈貓、食蟹獴、豪 豬、穿山甲(鯪鯉)、毛冠鹿、鬣羚、華南兔、黃嘴白鷺、牛背鷺、白頸 長尾雉、火赤鏈、眼鏡蛇、尖吻蝮、竹葉青、王錦蛇、玉斑錦蛇、細痣疣 螈、多疣壁虎、斑腿樹蛙等,滲入本區的古北界動物大多是廣布於我國東 部的種類,如狗獾、黃喉貂、日本雨蛙等。本區的特有動物是大伏翼、獐、 黑麂、白鰭豚、灰胸竹雞、白頸長尾雉、揚子鱷、大頭平胸龜、隆肛蛙、 東方蠑螈、中國雨蛙等。森林面積小,林棲動物僅赤腹松鼠、長吻松鼠、 小麂、毛冠鹿、林麝和野豬等。居民點及廣大農耕地區以黑線姬鼠、黃胸 鼠、褐家鼠、鼷鼠、金腰燕、白鶺鴒、棕頭鴉雀、珠頸斑鳩、畫眉、大山 雀、臘嘴雀、白頭鵯、澤蛙、飾紋姬蛙、日本林蛙、紅點錦蛇、烏梢蛇、、 烏龜等較為普通。 7.華南區 本區地處我國的南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包括雲南及兩廣的 南部、福建東南沿海一帶,以及台灣、海南島和南海各群島。自然環境復 雜,氣候炎熱多雨,年均雨量一般在1500以上。植物生長繁茂而多層次, 屬熱帶雨林和季雨林,但目前原始森林已所剩不多,大多形成次生林灌、 芒草坡和農田,動物種類繁多,然而單位面積內每個種的絕對數量較少, 組成動物區系的是熱帶森林-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華南區是我國動物 區系中熱帶-亞熱帶動物最集中的區域,特別明顯地表現在西部的滇南山 地,不僅具有鸚鵡、蟆口鴟、犀鳥、闊嘴鳥、懶猴、長臂猿、印度象、鼷 鹿、原雞、綠孔雀、綠鳩、飛蜥、蛤蚧、蟒蛇、魚螈、滇螈、黑蹼樹蛙等 典型的熱帶動物,而且還是全國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有「動物王國」之 稱。此外,特有動物有:閩廣沿海地區的黑葉猴、筆尾樹鼠、果蝠、白額 山鷓鴣、花頭鸚鵡、鵲色黃鸝、鱷蜥、崇安地蜥、無顳鱗游蛇、紅吸盤小 樹蛙、瑤山樹蛙;海南島有黑長臂猴、白臀葉猴、海南坡鹿、孔雀雉、原 雞、海南兔、低泡飛鼠、海南閉殼龜、粉鏈蛇、海南湍蛙、海南樹蛙等; 台灣有台灣梅花鹿、台灣鬣羚、台灣獼猴、藍鷳、黑長尾雉、高雄盲蛇、 台灣小鯢等,但也有黃鼬、黑線姬鼠、、鷦鷯、蝮蛇等古北界的成分,可 以推測台灣在地質歷史時期曾與大陸的北方動物區系有過一定聯系;南海 諸島有紅腳鰹鳥、烏燕鷗、白頂海鷗及可能由人類攜帶遷至西沙群島的緬 鼠和黃胸鼠等。野豬、獼猴和麂類是常見的大型獸類,主要農田害鼠為黃 毛鼠、黃胸鼠、板齒鼠、青毛鼠、白腹鼠、褐家鼠,麻雀、白腰文鳥、八 哥、各種畫眉、鴉類和太陽鳥則是常見鳥類。

Ⅱ 珍稀動物及主要生活地區

1、西伯利亞虎: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千克左右。

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至2015年初統計,世界上僅存野生西伯利亞虎僅500頭之內。

Ⅲ 冬天標志性的動物有哪些

冬天標志性的動物有:麻雀、喜鵲、烏鴉、野兔、狐狸。

1、麻雀

麻雀是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麻雀一般在冬天戶外比較常見。

Ⅳ 早期動植物的地理分布是怎樣的

遠在最古老的地理文獻形成以前,地理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必然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地球上某一動植物的群落類型在地表的分布,早在很久以前就被人類所逐漸認識。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大大增加了對華夏各地動植物的了解。

在《禹貢》、《山海經》、《周禮》等早期古典著作中,都蘊藏有豐富的有關動、植物地理分布方面的知識。

據傳說,大禹在治水時派一個叫豎亥的人,測量東西間和南北間的距離。

豎亥又名「太章」,是一個步子極大,特別能走的人物。他率領專員,踏遍了中華大地,進行了較精確的測量。他們在測量時,發明了測量土地的步尺,還有量度的基本單位尺、丈、里等。豎亥從東極到西極大踏步行走,測得2.334575億步,又從南極到北極大踏步行走,測得2.37575億步。

大禹根據豎亥測得結果,又測量了洪水深度,然後從昆侖山取來息壤,治平洪水。息壤就是草木灰,據說它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與水勢相抗衡。他又根據山川土壤和植被情況把華夏大地劃定為「九州」,它們分別是: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九州的土壤和植被情況反映在了《尚書·禹貢》當中。

《禹貢》的出現與我國戰國時人們為發展生產,而對各地自然條件進行評價具有密切關系,它記述了九州、山川、土壤、草木、貢賦等情況。其中對兗州、徐州、揚州的土壤和植被情況有很好的記載。

《禹貢》記載:在兗州,土壤是灰棕壤,草本植物生長繁茂,木本植物長得挺拔高聳,土壤肥力中下;徐州的土壤為棕壤,草質藤本植物生長良好,木本植物主要為灌木叢;揚州的土壤是黏質濕土,長著大小各種竹林和茂盛的草本植物,並長有許多高大的喬木。

《禹貢》指出,不同的土壤上所生長的植物是不一樣的。由於地域不同、地理條件的差異,草木種類就不一樣。所以,種植的糧食作物也應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差別。《禹貢》的作者正是通過動植物情況的調查記錄來指導農業生產實踐的。

除上述3個州外,《禹貢》還記述了荊州的貢品中包括杶、榦、栝、青茅及各種竹子。杶就是香椿,榦就是柘樹,栝就是檜樹。此外還記述了豫州出產各種纖維植物等。

其實,對於先秦時期動植物的地理分布情況,《山海經》和《周禮》兩部著作則有更詳細的描述。

《山海經》不是一時一人的作品,經西漢劉向父子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而成。它是一部大約起自東周迄至戰國的著作,還有秦漢學者的添加和潤色。是作者基於對一些地區情況的了解,加上有關各地的神話、傳聞寫成的。全書具有較強的地理觀念。

《山海經》中描述的動植物分布情況總體而言是比較粗糙的,描述地域較為籠統,涉及的生物虛實不清。只有《中山經》比較清晰,這可能與作者是中原人有關。

比如《中山經》記載:條谷山的樹木大多是槐樹和桐樹,而草大多是芍葯、門冬草。師每山的南面多出產磨石,山北面多出產青雘,山中的樹木以柏樹居多,又有很多檀樹,還生長著大量柘樹,而草大多是叢生的小竹子。

這部分地區還提到松、橘、柚、薤韭、葯、櫟、莽草等,反映了我國古代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一些植被情況。

《山海經》對動物的分布情況也有所記載,在《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記述的動物有白猿、犀、兕、象、大蛇、蝮蟲、鸚鵡等,基本上是我國古代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的動物。

《西山經》則描述了我國溫帶地區和乾旱地區的一些有特色的動物,如氂牛、麝等。《北山經》記載了我國古代西北草原、乾旱區的一些動物,如馬、駱駝、氂牛等。

《周禮》一書則比較全面地反映當時積累的生物學知識,並和國計民生緊密結合在一起。這部著作中的許多地方強調對各地環境和生物的認識。

《周禮·大司徒》記載:依據土地同所生長的人民和動植物相適宜的法則,辨別12個區域土地的出產物及其名稱,以觀察人民的居處,從而了解它們的利與害之所在,以使人民繁盛,使鳥獸繁殖,使草木生長,努力成就土地上的生產事業。

辨別12種土壤所宜種植的作物,從而知道所適宜的品種,以教民種植穀物和果樹。這里的記載表明,那時的人們已經有意識地分辨各種野獸的名稱和類別,以用作認識各地生物的基礎。

《周禮》中首先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大類。並進一步將動物分為「小蟲」、「大獸」,約相當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小蟲包括龜屬、鱉屬、蚯蚓、魚屬、蛇屬、蛙屬、蟬類、蟲屬等。大獸包括牛羊屬、豬豕屬、虎豹貔等毛不厚者之屬、鳥屬等。反映出我國很早就知道有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區分。

《周禮》中有不少內容涉及生態學問題。書中提到辨別土地的出產物、名稱及所宜種植的作物,表明已經注意土壤與植物的關系,強調了在種植莊稼時先調查土壤情況。比如「山師」之職掌管山林類型的劃分,分辨各類林中產物及其利害關系;「川師」,之職掌管各種河流、湖泊的產物與利害關系等。察自然、引種植物和狩獵中得出的經驗總結。

當時的人們已注意到木材內部的結構與光照等環境因子的關系。比如認為向陽面紋理細密,向陰面紋理疏柔。這一觀察實際已涉及植物生態解剖學問題。

在有些章節中,作者也記述了人們對植物與水分因子的關系的關注。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周禮·大司徒》中的這樣一段記載,是對「五地」的土地情況、動植物的特點、人群等進行系統的論述,體現了人們對生物與環境關系認識的深化。

在山地森林裡,分布的動物主要是獸類,植物主要是帶殼斗果實的喬木。那裡的人毛長而體方。

在河流湖泊里,動物主要是魚類,植物主要是水生或沼生植物。那裡的人皮膚黑而潤澤。

在丘陵地帶,動物主要是鳥類,植物主要是梅、李等核果類果木。那裡的人體型圓而長。

在沖積平地,動物以甲殼類為主,植物以結莢果為主的豆科植物。那裡的人膚色白而體瘦。

在濕窪之地,動物以蚊、虻昆蟲為主,植物則以叢生的禾草或莎草科植物為主。那裡的人胖而矮。

這段話雖然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刻板機械色彩,但不難窺見,在2000多年前,我國人民已具有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

《周禮》一書的有關記述,比《禹貢》更細致、全面。它不但有詳盡的規劃分工,還有嚴密的資源管理設置。其中所反映的生態學知識更為具體、豐富和層次分明,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了新的進步。

總之,從《禹貢》、《山海經》和《周禮》的有關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從宏觀上對各地的植被做了一定的考察,具有一定的植物地理學思想。這是長期實踐促使人們了解什麼地方分布希么生物,適宜栽植何種類型的作物,不斷熟悉各地環境的結果。

Ⅳ 狐狸、老虎、獅子、豹是貓科還是犬科,分別是什麼屬

1、狐狸是犬科動物,狐屬。

狐狸是哺乳綱,裂腳亞目,狐屬,食肉目犬科動物。狐狸主要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

2、老虎是貓科動物,豹屬。

老虎是大型貓科動物,豹屬,裂腳亞目,豹亞科。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有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

3、獅子是貓科動物,豹屬。

獅子是獅亞屬,裂腳亞目,豹屬。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4、豹是貓科動物,豹屬。

豹屬於豹亞科,豹屬,貓科。裂腳亞目。在四種大型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小,體呈黃或橙黃色,全身布滿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錢狀的黑環。

(5)丘陵地帶的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1、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覓食,到天亮才回家。所以能捕食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等,也食用一些野果。各個種類的狐狸遍布於北美、歐洲、亞洲、包括極地地區。同時也分布於非洲各部。我國主要有赤狐,分布全國大陸。

2、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於山脊、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

3、獅子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主要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餘年。

4、豹的適應性很強,它可生存於多種多樣的環境,包括森林、灌叢、熱帶雨林、山地、丘陵、平原、乾旱地、濕地、甚至荒漠等。在中國境內,豹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中,也有的豹生活在丘陵地帶。東北的豹可以在零下30℃的雪地中活動,而中國南方的豹也能適應炎熱的氣候。

Ⅵ 東南丘陵里的動物有哪些

東南丘陵動物種類繁多,珍稀動物有獼猴、黑長臂猿、毛冠鹿、麝、梅花鹿、海南坡鹿、華南虎、長尾雉、紅嘴相思鳥、鴛鴦、角雉等。

Ⅶ 什麼動物一般生活在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

我們老家老鷹這類猛禽就是在這樣的地方生活的。

Ⅷ 丘陵有什麼野生動物

野雞、野兔、狗獾、野豬等很多,這個還要看你說的是哪的丘陵,福建的丘陵和山東的丘陵、遼寧的丘陵野生動物種類就不一樣

Ⅸ 丘陵地帶可以養殖什麼

丘陵地帶可以養殖什麼
可以養殖的很多,雞鴨鵝兔子啊,或者說做一個農家樂,在開墾土地種植牧草,比方說優質高產的巨菌草
養殖兔子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兔子有著打洞的天性,不管是人工養殖還是野外的。特別是以散養的方式進行養殖時,兔子通常都會在開始繁殖前進行打洞生育。
所以我們在建造兔舍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盡量將兔舍建立在靠山坡或者是丘陵的地方,土壤不能過於干硬,避免兔子無法打洞。
所以說丘陵地形很好的發揮了它的特性

Ⅹ 森林裡有什麼動物

森林裡有青鼬、黃喉貂、棕熊、馬鹿、雪兔等。

1、猞猁

猞猁(學名:Lynx lynx):屬於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頭不及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岩上較常見。

2、黃喉貂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個亞種,體長56-65厘米,尾長38-43厘米,體重約2-3千克。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狸。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柔軟而細長,呈圓筒狀。

頭較為尖細,略呈三角形;圓耳朵;腿較短,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後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彎曲而尖利。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岩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岩,行動敏捷。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

3、棕熊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厘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

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厘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里,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

4、雪兔

雪兔(拉丁學名:lepus timis),是寒帶、亞寒帶代表動物之一,是一類個體較大的野兔,體長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國九種野兔(其餘八種為東北兔、東北黑兔、華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雲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

雪兔為了適應冬季嚴寒的雪地生活環境,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後腳掌淡黃色;夏天毛色變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國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

雪兔生活在溫帶的森林、平原上,屬夜行性動物,膽小怕驚,喜安靜,耐寒怕熱,喜干怕濕,喜啃咬木頭和洗浴,共有25個亞種。

5、馬鹿

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

閱讀全文

與丘陵地帶的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