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有哪些滅絕的動物是最早的

有哪些滅絕的動物是最早的

發布時間:2022-09-23 20:15:40

Ⅰ 那些已經滅絕的史前10大動物有哪些

10、碳龜

這種上古龜的頭有足球那麼大,身子比小汽車還大一圈,尖利的喙和厚重的腳爪都是捕食利器。

Ⅱ 已經滅絕的史前動物有哪些

地球的歷史至少有46億年了,而人類的歷史只是其中的一小段,那麼在人類出現以前的那段時間即史前時期,地球上有些什麼動物呢?為什麼曾一度稱霸海洋的三葉蟲會突然銷聲匿跡?為什麼曾稱霸陸地的恐龍也會突然滅絕?……讓我們共同思考,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1.三葉蟲:三葉蟲最初出現在寒武紀初期(達約5.7億年前),當時居海洋的統治地位,但到了中生代已完全滅絕,現在我們只能看到它們的化石。三葉蟲的樣子奇特,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貝殼則有3個葉體,二葉位於縱向軸葉的每一側,因此被稱為「三葉蟲」。 2.甲胄魚:甲胄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生活在距今4億多年到5億多年的古生代時期。他們中的大多數身體前段都包著堅硬的骨質甲胄,形似魚類,但沒有成對的鰭,,活動能力很差。3.猛獁象:猛獁象生活在距今20萬年到一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地區外緣的凍土苔原地帶。它們是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全身覆蓋著暗褐色的毛。4.始祖鳥:生活在距今1.44億年前,科學家從化石上看到始祖鳥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為初級和次級飛羽,還有尾羽。。它們的前肢進化成飛行的翅膀,後足有4個趾,3前1後,這些特徵都與現代鳥類相似。

Ⅲ 世界上最早滅絕的動物是哪種

兩棲動物是最原始的陸生脊椎動物,既有適應陸地生活的新的性狀,又有從魚類祖先繼承下來的適應水生生活的性狀。多數兩棲動物需要在水中產卵,發育過程中有變態,幼體(蝌蚪)接近於魚類,而成體可以在陸地生活,但是有些兩棲動物進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產卵,有些從卵中孵化出來幾乎就已經完成了變態,還有些終生保持幼體的形態。兩棲動物最初出現於古生代的泥盆紀晚期,最早的兩棲動物牙齒有迷路,被稱為迷齒類,在石炭紀還出現了牙齒沒有迷路的殼椎類,這兩類兩棲動物在石炭紀和二疊紀非常繁盛,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兩棲動物時代。在二疊紀結束時,殼椎類全部滅絕,迷齒類也只有少數在中生代繼續存活了一段時間。進入中生代以後,出現了現代類型的兩棲動物,其皮膚裸露而光滑,被稱為滑體兩棲類。在下一頁將進一步介紹兩棲動物的歷史。 現代的兩棲動物種類並不少,超過4000種,分布也比較廣泛,但其多樣性遠不如其它的陸生脊椎動物,只有3個目,其中只有無尾目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每個目的成員也大體有著類似的生活方式,從食性上來說,除了一些無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動物性食物。兩棲動物雖然也能適應多種生活環境,但是其適應力遠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陸生脊椎動物,既不能適應海洋的生活環境,也不能生活在極端乾旱的環境中,在寒冷和酷熱的季節則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Ⅳ 地球最早滅絕什麼動物

兩棲動物是最原始的陸生脊椎動物,既有適應陸地生活的新的性狀,又有從魚類祖先繼承下來的適應水生生活的性狀。多數兩棲動物需要在水中產卵,發育過程中有變態,幼體(蝌蚪)接近於魚類,而成體可以在陸地生活,但是有些兩棲動物進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產卵,有些從卵中孵化出來幾乎就已經完成了變態,還有些終生保持幼體的形態。兩棲動物最初出現於古生代的泥盆紀晚期,最早的兩棲動物牙齒有迷路,被稱為迷齒類,在石炭紀還出現了牙齒沒有迷路的殼椎類,這兩類兩棲動物在石炭紀和二疊紀非常繁盛,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兩棲動物時代。在二疊紀結束時,殼椎類全部滅絕,迷齒類也只有少數在中生代繼續存活了一段時間。進入中生代以後,出現了現代類型的兩棲動物,其皮膚裸露而光滑,被稱為滑體兩棲類。在下一頁將進一步介紹兩棲動物的歷史。
現代的兩棲動物種類並不少,超過4000種,分布也比較廣泛,但其多樣性遠不如其它的陸生脊椎動物,只有3個目,其中只有無尾目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每個目的成員也大體有著類似的生活方式,從食性上來說,除了一些無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動物性食物。兩棲動物雖然也能適應多種生活環境,但是其適應力遠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陸生脊椎動物,既不能適應海洋的生活環境,也不能生活在極端乾旱的環境中,在寒冷和酷熱的季節則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Ⅳ 什麼動物最早滅絕

遠古蜈蚣蟲是已知的最早滅絕的動物。

遠古蜈蚣蟲生活在石炭紀時期,在距今約3億年前滅絕,模樣長得十分可怕且體型巨大,外形與現代蜈蚣相似,是陸地上出現的首批無脊椎動物,在2008年《連線》雜志中入選為遠古十大滅絕物種。

遠古蜈蚣蟲的特點

遠古蜈蚣蟲生身長可達到8.6英尺(約合2.59米)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體型巨大。慶幸的是,這種動物生活在3億多年前,現在已永遠不會突然出現在任何人的身邊。

雖然不能肯定它們吃的是什麼,但當時的落葉層里應該有不少營養豐富的堅果和種子;它們也有可能是捕食者,以無脊椎動物甚至兩棲動物等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Ⅵ 最早滅亡的是什麼動物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動物廣泛占據。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一類演變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濕,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斗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斗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Ⅶ 世界上最早滅絕的動物是什麼動物

「宏觀上說應該是軟體動物,如海綿之類的動物!
微觀上說應該是單細胞動物!因為它們是最早出現的動物! 」
這一類的動物至今都還存在在地球上。進化了。有記錄的滅絕的,怕是恐龍了。

Ⅷ 有哪些滅絕的遠古生物

長頭龍
長頭龍因頭長而得名,迄今所發現的最長的長頭龍頭骨有2.7米長。長頭龍體長可達10米,身體質量可達10噸。它有4個大大的鰭、強壯的頜、巨大的頭和短而尖的尾巴,吻部又長又尖,嘴裡長滿利齒。在1.1億~9800萬年以前,長頭龍生活在大洋洲附近的海域。在水中游泳時,長頭龍靠尾巴左右擺動以推動身體前進,四肢則用來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
安第斯達科龍
最近,發現了一種兇猛的海洋怪物的化石。這種海洋怪物在1.35億年前曾經橫行於太平洋海域,研究人員根據一部科幻電影中怪物主角的名字,給它起了一個綽號--「哥斯拉」。它的學名是「安第斯達科龍」,是現代鱷魚的遠親。安第斯達科龍沒有腳,長著鰭狀肢,還有像舵一樣的尾巴,以及一個形似食肉恐龍的腦袋。
海中蛇頸龍
在9500萬~9300萬年前北美大陸附近的海域,生活著一種海中蛇頸龍,它的獨特之處是有一個6米長的脖子和3米長的尾巴,而它的軀幹部分也只有3米。海中蛇頸龍的長脖子就像吸塵器的長管子,能把獵物吸入口中;它的長脖子還增加了頭部與身體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它的隱身功能。海中蛇頸龍的腦袋相對較小,嘴裡長有可怕的利齒。魚或烏賊一旦被吸進去後,就會被恐頭龍的牙齒擋住而無法逃離,而被吸進的水卻可以方便地吐出。海中蛇頸龍長著4條鰭狀肢,每條的長度相當於一個成人的高度,這讓它游動起來十分有力。海中蛇頸龍喜歡把石頭吞入胃中,這些石頭不但能讓它順利沉入海底,而且還能幫助消化食物。
泰曼魚龍
2004年,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具距今2.09億年前的大魚龍化石,體長居然達21米,刷新了最長魚龍化石的紀錄。魚龍具有鰭狀構造與流線型的頭,外形和現代的海豚極為相似,它的體型適合游泳,游泳速度非常快。大魚龍是魚龍中體型最大的品種,體長一般在6米以上。地球歷史上眼睛最大的動物是泰曼魚龍,在它的頭部兩側有一對圓圓的大眼睛,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厘米;而現代脊椎動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藍鯨的眼睛,直徑也才15厘米。泰曼魚龍的嘴巴長而尖,上下頜上各長著一長排錐狀的牙齒。泰曼魚龍的獨特之處是,可以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者一片漆黑的深海里追捕烏賊、魚類等獵物。泰曼魚龍的潛水本領也很出眾,可以在600米以下的深海里待上20分鍾左右。
無齒龍
在遠古海洋中還有一種像大海龜的無齒龍,它的身體又寬又平,生活在2.25億年前歐洲大陸附近的海域,它的體長約為1米。無齒龍看上去非常像今天的海龜,所以它又叫「礫甲龜龍」。事實上,它與海龜沒有多少親緣關系,屬於一種古生盾齒龍。無齒龍的背部和腹部都覆蓋著骨質甲片,可以保護它抵禦大型海生爬行動物和海中其他食肉動物的攻擊。無齒龍雖然沒有牙齒,但它的上下頜演化成兩片硬喙,有些像鴨嘴,可以啃下岩石上的水生貝殼類動物,並用來碾碎食物。
巨頭幻龍
令魚兒膽顫心驚的「海洋殺手」是巨頭幻龍,它們有點像鱷魚,滿嘴長滿了釘狀尖牙。巨頭幻龍主要生活在歐亞地區的海域里,它身長4米,出現於2.3億年前,是最古老的海生爬行動物之一。巨頭幻龍天生是水棲動物,它們有時喜歡到沙灘上來曬太陽。到了繁殖季節,母幻龍也像海龜一樣拖著沉重的身體到沙灘上來產卵。
瘤龍
一種身上長滿疙瘩的瘤龍曾經在地球各地的海洋中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它是一種最早在北美發現的巨型滄龍,體長有13米左右,光是腦袋就有1.8米長。這種怪物在海里橫沖直撞,捕食所有可以吃的東西,所向無敵。分析瘤龍胃部殘余物的化石,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甚至包括小滄龍和蛇頸龍。雖然瘤龍的生存年代比較短,在白堊紀後期(距今8500萬~7300萬年前)出現後不久又滅絕,但是,瘤龍是那個時期最重要且分布最廣的食肉動物,它們的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滅絕的動物是最早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