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從小到大怎麼變化

動物從小到大怎麼變化

發布時間:2022-09-24 20:33:27

❶ 那些小動物在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青蛙: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水陸兩棲)。

2、蜻蜓:卵產(水中)—幼蟲(水中)—成蟲蜻蜓(空中)。

3、蚊子:受精卵— 孑孓—蛹—成蟲。

4、蟬:卵(地下)—幼蟲(地下)—蛹(地下)—成蟲(地上)。

5、蝴蝶:卵—幼蟲—蛹—成蟲期。

變態發育,是指這些動物在胚後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出現的一系列顯著變化,幼體與成體差別很大,而且改變的形態又是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這種胚後發育叫變態發育。在有些動物的個體發育中,有的器官退化消失,有的得到改造,有的新生出來,由此結束幼蟲期,建成成體結構。

❷ 巴西龜從小到大會有哪些變化呢

巴西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
1.活動:最佳生長水溫在25~30℃間。20℃以下時攝食減少,較不活躍;16℃以下時開始進入冬眠,12℃以下為完全冬眠。若室內有暖氣,烏龜很少冬眠!
2.攝食:每年4月初開始攝食,6~8月攝食達最高峰,增重速度最快;到10月氣溫逐漸下降後,食量也開始下降;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則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期。
3.冬眠:冬眠前10天左右開始不給烏龜吃東西,讓其排除身體內的糞便,等其完全進入冬眠狀態時,只要用一條濕潤的毛巾蓋住,再放到一個無噪音的地方就可以了。
4.脫殼:是長大的象徵!當它長到一定程度,就會一片片褪掉舊的鱗片,露出裡面已經長好的更大更新的鱗片。
5.壽命:巴西龜能活13-15年,若照料很好的話,可活18-25年呢!

❸ 動物的一生經歷了()、()、()、()四個階段

動物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生命周期,這四個階段是狹義上風劃分。廣義上是本義的延伸和發展,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種客觀事物和規律的周期性變化。

「出生」一般是指所有生命的產生。出生可分為胎生和卵生。

「生長發育」生長是指身體各個器官和系統的生長。相應的測量值可以用來表示定量的變化。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和功能成熟。增長與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生長是發育的物質基礎,生長總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體器官和系統的成熟狀態。

「繁殖」通過生物手段生產活的有機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現存的個體都是上一代繁殖的結果。

「死亡」通常生物體的死亡是指其所有生命特徵的喪失和永久終止,最終成為無生命的物體。死亡是自然循環鏈中的一環,這是世界的必然變化。死亡後系統的遺產對於其他現存或新事物是必要的。

(3)動物從小到大怎麼變化擴展閱讀

蠶的生命周期是從卵到蠶、蛹到蛾。蠶的生長發育與溫度、濕度、食物等相關,通常催青期是10到 11天;幼蟲期約25天;蛹期14 到18天;蛾期3 到 5天。

具體為1齡4 到5天,二齡3至4天, 3階段4天;4階6天,5階7到9天。有羽毛的蛾子停止進食,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它的翅膀才能變硬。當翅膀變硬時,它們就交尾。

生命周期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雷蒙德•弗農1966年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貿易》一書中提出的。從產品生產的技術變化入手,分析產品的生命周期及其對貿易格局的影響。他認為,製造業和生物一樣,都有一個生命周期,經歷五個階段創新、增長、成熟、標准化和衰退。

❹ 動物或昆蟲的演變過程

演變過程為:1.卵,2.幼蟲,3.成蟲,4.蛹,5.蝴蝶或飛蛾,接著再產卵,最後死亡.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成蟲通常有2對翅和6條腿,翅和足都位於胸部,身體由一系列體節構成,進一步集合成3個體段(頭、胸和腹)。
一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種。
昆蟲的構造有異於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並沒有內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層由幾丁質(英文
Chitin)構成的殼。這層殼會分節以利於運動,猶如騎士的甲胄。
昆蟲在生物圈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蟲媒花需要得到昆蟲的幫助,才能傳播花粉。而蜜蜂採集的蜂蜜,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
在非洲、東南亞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蟲本身就是當地人的食品。
但昆蟲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蟲和白蟻,而有一些昆蟲,還是疾病的傳播者。

❺ 請問動物的成長都有哪些變化(一個動物就行)

您好!青蛙的生長過程,首先是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到蝌蚪,蝌蚪隨著生長慢慢長出後腿,然後發育成幼蛙最後到成蛙,這就是青蛙生長過程。像青蛙這種由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在生活和生態結構上都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的發育類型,叫做變態發育包括蟬,蝴蝶,蒼蠅等等。

❻ 動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形態會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什麼

動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形態會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動物的變態發育或非變態發育。

動物是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為食物,會並且靠吃東西,由細胞構成,細胞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會動,基質,的一類生命體。

因此動物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生命活動。



(6)動物從小到大怎麼變化擴展閱讀:

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進行某種類型的有性生殖。成熟的個體是雙倍體或多倍體的。它們有一些特化的生殖細胞,進行減數分裂以產生較小可游動的精子或較大不可動的卵子。精子和卵子會結合成為受精卵,且發育成新的個體。

受精卵一開始會發育成一個小球,稱之為胚胎,在此進行重整和分化。在海綿里,胚胎幼體會游到一個新的位置上並發育成一個新的海綿。而在其他大多數的類群中,胚胎則會進行更為復雜的重整。

胚胎一開始會內套以形成具有消化腔的原腸胚和兩個各別的胚層-外胚層和內胚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會有個中胚層在兩者之間。這些胚層接著分化成各式組織和器官。

❼ 動物的進化歷程是怎樣的

演化過程如下:

一、無脊椎動物的演化歷程。

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是單細胞的原生動物。

多細胞動物是由原始的單細胞動物演變而來的。一般認為多細胞動物起源於原始的鞭毛蟲類,因為它們有許多種類表現出向多細胞狀態發展的傾向,如團藻、空球藻等。

二、脊椎動物的演化 。

脊椎動物的演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水中的演化,從水中到陸地的演化,兩棲類、爬行類的演化,鳥類和哺乳類的演化。

1、魚類的起源和演化。

原始有頭類可分為兩支。一支比較原始,無上下頜,如出現於古生代奧陶紀的甲胄魚,興盛於志留紀和泥盆紀,它們的身體外被笨重的骨甲,由於不能很好地適應,不久就被淘汰。現存的只有七腮鰻和盲鰻等少數,由於無上下頜,只好過著半寄生的生活。另一支產生了上下頜,能主動的生活,成為了魚類的祖先。

2、兩棲類、爬行類的起源和進化。

從水棲生活轉入陸棲生活,因古總鰭魚類具有內鼻孔,偶鰭的結構和五趾型的四肢相似,以後由於環境的變化,逐漸變為原始的兩棲類。蚓螈為現代無尾目的祖先,而另一支殼椎類的兩棲類,演化為現代的有尾目和無足目。

爬行動物是石炭紀末期由古代迷齒亞綱的始椎類兩棲動物發展而來的。蜥螈(或稱西蒙龍)有古代兩棲類的許多特徵,如頸部不明顯,但其枕骨髁、脊柱和附肢骨與爬行類相似,可以算是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的類型。杯龍類似乎是爬行類祖先的基幹,所以的各類爬行動物直接或間接的為杯龍類的後裔。

3、鳥類、哺乳類的起源和演化

鳥類和爬行類在形態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皮膚乾燥,缺乏腺體,羽毛和鱗片同源,頭骨都有一個枕骨髁,產大型的羊膜卵,體內受精等,可以說明其間的親緣關系。

哺乳類的起源比鳥類早,是在古生代由原始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

❽ 動物是怎麼變遷的

美麗的地球,生機勃勃,氣象萬千,到處都棲息著數不勝數、各式各樣的動物。有的飛翔於藍天,有的遨遊於深海,有的出沒於密林,有的賓士於原野、沙漠,有的定居在銀妝素裹的南北兩極……大約距今50億年前,地球就誕生了。起初,它是一個熾熱的火球,根本就沒有生命。經過漫長的年代,地球溫度下降了,才開始出現生命。

科學工作者通過長期的地質和生物考察,發現生物是不斷進化的。動物的進化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一步一步地演變來的。開始出現的是最低等的原生動物,它們都是單細胞的,大都生活在水裡。以後慢慢變成多細胞腔腸動物,還不能離開水。後來演變為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一類比一類復雜。環節動物身體開始分節,但沒有附肢,只能蠕動,不能爬行。再經過漫長時期的進化,逐漸變為節肢動物,不但身體分節,還有帶節的附肢,運動很敏捷,有了適應乾燥環境的能力。但那還是無脊椎動物,只是在距今幾億年前,才出現海生脊椎動物。從魚類到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其構造是一類比一類更復雜,生活習性由水生登上陸地,生理機能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人們從脊椎動物身上,也找到了動物進化的證據。比如鳥的翼,蝙蝠的皮膜,鯨魚的鰭,從外形上和功能上看,都很不相同,但是,通過解剖,比較它們的內部構造,卻基本上一致。前肢的骨骼,都有肱骨、前臂骨、腕骨、掌骨和指骨,說明它們的祖先是共同的。後來由於生活環境變了,才發生了不同的演變,鳥和蝙蝠的前肢變成了飛翔器官,鯨魚的前肢變成了游泳器官。

動物的進化,有一定的內因與外因,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演變的。動物機體的遺傳與變異是進化的內因,起決定作用,客觀環境則是演變進化必不可少的條件。比如家雞是由原雞變來的,家雞保持了原雞的某些特性,這是遺傳。但產蛋量增多,體重加大,這與原雞又不相同,這就是變異。這種變異是要經過長期選擇的,包括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人們需要產蛋多、體重大的雞,就把這種雞保存下來,把產蛋少、體重輕的雞殺掉,這樣一代一代地進行定向選擇,選育了優良的雞種。同時,動物生活在自然界里,必須同自然作斗爭。在斗爭中,勝利者就生存下來,失敗者就被自然淘汰了,這就是自然選擇。動物在自然界,就是這樣經過不斷的斗爭、適應,才不斷進化和完善,形成了種類繁多的動物世界

地球上自出現哺乳類動物以來,不斷繁衍與進化,部分物種逐步演化出能集各類哺乳動物綜合性之優點的動物類型,這就是靈長類動物。它們先後經歷了樹居生活和穴居生活的不同生存環境,並在樹居生活中建立以半直立式的生存形態,又從站、坐、趴、側、仰的睡眠姿勢里,逐步選擇了以側睡和仰睡這兩種睡眠姿勢為主,逐步實現從原來的四肢行走形態向兩肢行走形式過渡。這一過渡變化過程,就是靈長類動物某些分支逐步進化成為人類的過程。

靈長類動物有猴類和猿類兩大分支。猴類動物是猿類動物的過渡物種。隨著不斷進化,又從猿類分出類人猿和猿人兩種類型。它們都是能直立行走的動物,它們大部分都能利用簡單工具來進行求生存活動。但簡單工具的出現並不能作為猿與人類的區分,它們還處於形成人類的萌芽狀態,是今後進化形成人類的過渡性物種。自從它們能懂得自種食物和自養動物的主動求生存方式的出現,就標志著原始人類的誕生和原始社會的逐步形成,正由於原始人類先後出現了語言和文字,人類可以進行信息溝通,文明成果得以保存下來,並以一代傳一代地傳播發展,人類的文明社會才能得到實現。

究竟人類是多少年前在地球上出現的,至今還說不出一個肯定的數字,但進入第四紀後,人類才開始發展起來,這是毫無疑問的。

早在3000多萬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現了一種高級的哺乳動物古猿。這些古猿本來在森林中生活,成天在樹上攀援,但是由於環境變化,有一部分古猿下了地,而且學會直立行走,手腳分化,視野變得開闊,頭腦也發達,終於能夠製造工具和說話,進化成了人。這種轉變現在一般都認為是在第四紀完成的。

第四紀時,幾次出現了世界范圍的氣溫降低,造成一些地區終年為冰雪所封凍,冰川掩蓋的陸地面積,最大時曾達5200萬平方千米,比現在要大3倍多。

人類的祖先為了得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經過難以想像的艱苦歷程,終於克服了環境改變帶來的困難,走出了一條從只能適應環境到自發改造環境的新路。

在雲南省元謀,找到了150萬~180萬年前的猿人化石,同時發現了少量石器和用火的痕跡。約在50萬年前,生活在今天的周口店一帶的猿人,更已能造出大批石器和骨器,留下了許多用火的遺跡。到幾萬年前,那時人的形象便和今天的人接近了。

除了人以外,任何其他生物對自然界的影響都是無目的的,只有人才使自己的行為成為有意識的活動。人的有目的的改造環境的作用,將愈來愈顯現出巨大的威力。

人類的時代同地球歷史上的「朝代」相比,只能說是剛剛開始。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很短,人類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力量,為時更晚。

沒有得到科學技術武裝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軟弱無力的。而近代科學技術和大工業的興起,不過200多年。如果把地球比做千歲老人,那麼人僅僅是在不到半小時以前才獲得了從知識轉化來的巨大力量。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從前需要許多人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只需要少許人花費較短時間就能完成。最初出現的蒸汽機,頂得上幾匹馬幹活,而現代的火箭發動機,則頂得上1000億匹馬幹活。

如果僅把人力作為一種自然力和其他自然力相比,那麼,人力是微小的。但是,只要人掌握科學技術便能駕馭自然力,並使之為人類造福。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現在都已不是神話而是現實了。

❾ 哪些小動物在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 青蛙: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陸水兩棲)。

  2. 蝴蝶:卵——幼蟲——蛹——成蟲蝴蝶(破繭成蝶)。

  3. 蜻蜓:卵產(水中)——幼蟲(水中)——成蟲蜻蜓(空中)。

❿ 有哪些小動物生長變化過程

1、蠶:受精卵--幼蟲--蛹--蠶蛾。

2、雞:受精卵{雞蛋}--雛雞--成年雞。

3、蚊子:受精卵--孓--蛹--成蟲。

閱讀全文

與動物從小到大怎麼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