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種少於多少只就算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可以分為絕對性和相對性兩種。絕對性是指瀕危物種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野生種群數量較少,存在滅絕危險。相對性是指某些瀕危物種的野生種群絕對數量並不太少,但相對於同一類別的其他物種來說卻很少;或者是指某些瀕危物種,在另外一些國家或地區可能並不被認為是瀕危物種。
2. 請問瀕危物種是怎麼確定的動物的數量是怎麼統計的呢
關於瀕危物種請參與維基網路:瀕危物種
關於具體判定方法請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官網中瞭解詳情
3. 多少數量的動物算瀕危
如果分布地區少,數量也少(瀕危嘛),就直接觀察。例如滇金絲猴,觀測猴群多少,或著觀察動物痕跡,如糞便。把各個區域的調查結果累加起來,就有個大致的估計。
如果不能直接估計,還可以通過二次取樣的方法。簡單地講,在一個區域內先抓一些動物作為標記,例如先抓100頭鹿,做好標記,放回去。一段時間之後,如10天,再去抓一些,看看其中有多少是標記過的。假設又抓了200頭鹿,20頭是標記的,那麼總共就有1000頭(100/ (20/200))。
還可以通過基因交流頻率的手段來計算群體大小。也是一種二次取樣。先抓一些個體,測它們的某個基因作為標記,然後過一段時間,再抓,再測,不過計算過程會更復雜。
還有更不靠譜的做法,根據動物習性來推測。例如,某動物的可能分布面積10萬平方公里,該動物獨居,每隻需要100平方公里的領地,所以大致數量是1000隻。
4. 瀕危動物等級的劃分標准
法律分析: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包括以下兩種標准:
1、兩級法。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劃分的標准,它是根據物種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資源數量、瀕危程度以及是否為中國所特有等多項因素綜合評價、論證而制定的。
I級:指中國特產稀有或瀕臨絕滅的野生動物。
II級:指數量稀少,分布地區狹窄,有絕滅危險的野生動物。
2、等級法。
無危:雖然存在威脅但是並不影響生存。並不是指該物種受到的關注少,而是威脅不嚴重,不用過分關注的意思,例如:台灣藍鵲、狼。
近危:當一分類單元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准,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例如:小頭睡鯊,兔猻。
易危: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例如:環尾狐猴、大白鯊、北極熊。
瀕危: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滅絕的機率很高。例如:藍鯨、麋鹿、大熊貓
極危: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例如:姬豬、桑島麂羚。
野外滅絕:只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自然化種群(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棲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於野外滅絕。例如:單峰駱駝、台灣梅花鹿。
滅絕:如果有理由懷疑一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滅絕。例如:袋狼、渡渡鳥、台灣雲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十條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5. 科學家怎麼計算瀕危動物的數量的
科學家從化石中發現五億年前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是(
單細胞原生動物
),他生活在(
海洋
)
6. 科學家怎麼計算瀕危動物的數量的
如果分布地區少,數量也少(瀕危嘛),就直接觀察。例如滇金絲猴,觀測猴群多少,或著觀察動物痕跡,如糞便。把各個區域的調查結果累加起來,就有個大致的估計。
如果不能直接估計,還可以通過二次取樣的方法。簡單地講,在一個區域內先抓一些動物作為標記,例如先抓100頭鹿,做好標記,放回去。一段時間之後,如10天,再去抓一些,看看其中有多少是標記過的。假設又抓了200頭鹿,20頭是標記的,那麼總共就有1000頭(100/ (20/200))。
還可以通過基因交流頻率的手段來計算群體大小。也是一種二次取樣。先抓一些個體,測它們的某個基因作為標記,然後過一段時間,再抓,再測,不過計算過程會更復雜。
還有更不靠譜的做法,根據動物習性來推測。例如,某動物的可能分布面積10萬平方公里,該動物獨居,每隻需要100平方公里的領地,所以大致數量是1000隻。
7. 如何定義瀕危物種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高速下降,許多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威脅野生動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棲息地喪失、商業開發以及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國際貿易。目前,我們的資源十分有限,必須有的放矢,針對物種的瀕危等級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我們可以根據物種瀕危程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應用建立自然保護區、瀕危物種繁育中心等保護生物學手段,對瀕危物種實施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同時,必須限制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制定法律來保護瀕危物種。怎樣科學地建立評價生物物種滅絕風險的指標體系,是保護生物學家們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劃分物種的瀕危等級時,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對物種的分布、數量和種群動態信息缺乏了解。瀕危物種保護是保護生物學的一個中心問題,保護生物學是一門處理危機的決策科學。Soule(1985)將保護生物學稱之為「危機學科」,處理危機的學科往往要求根據不完全的信息進行決策,而等待搜集到足夠的信息再行決策時將會錯過決策機會。因此,在制定瀕危物種等級時,人們利用直覺和創造力加上現有的信息,比較相似的事例,參照理論模式,進行評定。
目前,國際和國內有許多瀕危物種等級的劃分標准。本文將介紹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標准、CITES附錄標准、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瀕危物種標准等級以及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等級標准、瀕危紅色名錄等級標准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標准。然後,探討瀕危物種等級的劃分標准存在的問題和物種的保護優先序。
1 國際條約標准
1.1 IUCN物種瀕危等級 IUCN全稱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an Natural Resource(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1948年10月建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團體。至1994年底,126個國家中的100個政府和550個非政府團體在IUCN憲章上簽字。IUCN自60年代開始發布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Data Book)。根據物種受威脅程度和估計滅絕風險將物種列為不同的瀕危等級。IUCN根據所收集到的可用信息,並依據IUCN物種存活委員會的報告,編制全球范圍的紅皮書。IUCN發布瀕危物種紅皮書有3個目的:1)不定期地推出瀕危物種紅皮書以喚起世界對野生物種生存現狀的關注;2)提供數據供各國政府和立法機構參考;3)為全球的科學家提供有關物種瀕危現狀和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
最初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僅包括陸生脊椎動物,後來,紅皮書開始收錄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內容逐年增加,逐步發展為IUCN瀕危物種名錄紅色名錄。一些國家也開始編制國家瀕危物種紅皮書。我國在1996年開始出版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1998年出版了中國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瀕危兩棲爬行類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瀕危獸類紅皮書。
IUCN年早期使用的瀕危物種等級系統包括滅絕、瀕危、易危、稀有、未定和欠了解。上述標准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在60年代和70年代,編寫瀕危動物紅皮書是由一位作者來完成的,編寫瀕危標准尚容易掌握。但是80年代以來,編寫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時由許多作者來完成,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客觀的瀕危物種評價標准。
1984年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召開了題為「滅絕之路」的研討會,分析了當時的瀕危物種評價標準的不足之處,探討了瀕危物種評價標準的修訂問題,但沒有對如何修改達成一致的方案。1991年,Mace和Lande第一次提出了根據在一定時間內物種的滅絕概率來確定物種瀕危等級的思想,隨後,人們在一些生物類群中嘗試應用了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會會議正式通過了經過修訂的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作為新的IUCN瀕危物種等級系統1996年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應用了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作為物種瀕危等級劃分標准。
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定義了8個等級:1)滅絕:如果1個生物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列為滅絕。2)野生滅絕:如果1個生物分類單元的個體僅生活在人工栽培和人工圈養狀態下,列為野生滅絕。3)極危:野外狀態下1個生物分類單元滅絕概率很高時,列為極危。4)瀕危:1個生物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但在可預見的不久將來,其野生狀態下滅絕的概率高,列為瀕危。5)易危:1個生物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或瀕危的標准,但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其在野生狀態下滅絕的概率較高,列為易危。6)低危:一個生物分類單元,經評估不符合列為極危、瀕危或易危任一等級的標准,列為低危。7)數據不足:對於1個生物分類單元,若無足夠的資料對其滅絕風險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評估時,可列為數據不足。8)未評估:未應用有關IUCN瀕危物種標准評估的分類單元列為未評估(如下表)。
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中的低危又分為3個亞等級:1)依賴保護:該分類單元生存依賴對該分類類群的保護,若停止這種保護,將導致該分類單元數量下降,該分類單元5年內達到受威脅等級。2)接近受危:該分類單元未達到依賴保護,但其種群量接近易危類群。3)略需關註:該分類單元未達到依賴保護,但其種群數量接近受危類群。
1.2 CITES附錄等級
1973年,為了控制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暑了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到1994年底,126個國家簽署了該公約。
CITES管制的國際貿易野生動植物物種分別列入CITES附錄1、附錄2和附錄3。相對IUCN瀕危物種等級標准,CITES附錄標准相對寬松。列入附錄1,附錄2和附錄3的瀕危物種是根據其生物學現狀和貿易現狀決定的,稱之為Berne標准。列入附錄1的瀕危物種標准與IUCN瀕危物種等級中的瀕危等級標准相同;列入附錄2的瀕危物種標准與IUCN瀕危物種等級中易危等級標准相似,近年來,CITES在致力於修訂CITES附錄標准,但是修訂工作面臨著技術困難和政治矛盾。
CITES附錄1標准 根據CITES公約,「附錄1應包括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貿易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物種」。當1個物種滿足下列標準的一項時,被認為有滅絕的危險:
1)野生種群小,並種群具有下列特徵之一:①依據觀察、推測或估計種群數量或棲息地面積下降和質量下降;②僅存在1個單個種群;③在1個或多個生活史階段,大多數個體集中在某一亞種群內;④種群數量出現大幅度波動;⑤物種的生物學特徵或行為學特徵可能導致物種容易滅絕。
2)野生種群分布面積狹域,如①物種的棲息地破碎或物種的個體僅在極少數地點發現;②物種分布面積大幅度縮小或亞種群數大幅度波動;③由種群生物學或行為(包括遷徙)導致物種高度易危;④依據觀察、推測或估計,種群分布面積、亞種群數目、個體數、棲息地面積或質量以及個體的生殖能力呈下降趨勢。
3)野外種群數量下降,如物種的棲息地面積或質量下降,由於人們的商業開發、病原體、競爭者、寄生物、捕食者、雜交和外來引入種的作用以及毒素和環境污染物影響,個體生殖能力下降。
4)5年內該物種種群現狀很可能出現以上所列標准中的一項或多項。
CITES附錄2標准 根據CITES公約,「附錄2應包括所有那些目前雖未瀕臨滅絕,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以防止不利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變成有滅絕危險的物種」。列入附錄2的物種不一定是目前瀕臨滅絕的物種,只要有跡象表明某一物種可能滅絕,則應將其列入CITES附錄2。例如:
1)除非1個物種的貿易受到嚴厲控制,否則該物種的生存將會受到威脅。
2)人們已知、推測或估計得出,對1個物種的商業利用已經長時間超出可永久維持的水平,或者,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可能威脅其生存的水平。
根據CITES公約,CITES附錄2還應包括為了有效管制CITES附錄1物種的貿易國際,而必須加以管理的其它物種。當1個物種滿足下列標准之一時應列入附錄2:
1)1個物種標本與列入CITES附錄2或附錄1的某一物種的標本非常相似,即使專家也難以區分。
2)1個物種所隸屬的分類單元中的大多數種類被列入公約附錄2或附錄1之中,該物種也必須列入附錄2,以有效地控制其它種類的標本貿易。
CITES附錄3標准 根據CITES公約,「附錄3應包括任一成員國認為屬其管轄范圍內,應進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開發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員國合作控制貿易的物種」。
2 國家標准
一個國家對其生物資源擁有主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立法保護野生生物資源。各國對瀕危物種保護等級的劃分標准不一致。有時,等級劃分標准不是公開的。
2.1 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瀕危物種等級
1973年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美國瀕危物種法案。根據該法案,如果1)1個物種的棲息地正在受到破壞;2)1個物種受到過度的開發;3)由於捕食和疾病,物種的數量下降;4)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足以保護這種物種;5)存在其它危及物種生存的自然或人為因素。美國內務部部長可以根據美國魚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建議將1個物種列為瀕危物種。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的物種瀕危等級分為「瀕危」和「受脅」兩大類。如果1個物種在它的分布區面臨滅絕的威脅,則列為瀕危物種,如果l個物種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面臨滅絕,則列為受脅物種。1個物種一旦被列為瀕危或受脅,美國瀕危物種法案要求為該物種制定1個恢復計劃,執行這個恢復計劃,直到該物種恢復到成功地脫離瀕危或受脅狀態為止。從1973年開始,美國每年大約有40個物種被列為瀕危或受脅物種,僅18個物種從瀕危降為受脅,或完全從瀕危物種名錄剔除。
2.2 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瀕危物種等級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
中國動物紅皮書的物種等級劃分參照1996年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中國的國情,使用了野生滅絕(Ex)、絕跡(Et)、瀕危(E)、易危(V)、稀有(R)和未定(I)等等級(汪松,1998,汪松等,1998)。中國植物紅皮書參考IUCN紅皮書等級制定,採用「瀕危」、「稀有」和「漸危」3個等級。1)瀕危:物種在其分布的全部或顯著范圍內有隨時滅絕的危險。這類植物通常生長稀疏,個體數和種群數低,且分布高度狹域。由於棲息地喪失或破壞、或過度開采等原因,其生存瀕危。2)稀有:物種雖無滅絕的直接危險,但其分布范圍很窄或很分散或屬於不常見的單種屬或寡種屬。3)漸危:物種的生存受到人類活動和自然原因的威脅,這類物種由干毀林、棲息地退化及過度開採的原因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被歸入「瀕危」等級。
1988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使用了兩個保護等級。中國特產稀有或瀕於滅絕的野生動物列為一級保護,將數量較少或有瀕於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由於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等目的需要獵捕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需要經過國家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批准。由於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等目的需要獵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需要經過省級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批准。
3 關於物種瀕危等級的思考
物種瀕危等級是一個科學問題。由於物種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各個生物類群生物學特徵的差異,人們對物種的分布現狀和數量,乃至物種生物學的知識欠缺,導致了確定物種瀕危等級的困難。但是,目前最突出的問題一個是,能否用一個標准來劃分不同的生物類群?物種瀕危等級如何與保護優先序掛鉤?
3.1 物種瀕危等級的科學標准
人們一直期望建立一個客觀的評價物種瀕危等級的標准。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準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影響較為深遠的物種瀕危標准。這個標准提出以後,經過反復的討論修改。但是,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准在實際應用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同的動物類群能否應用同一瀕危標准尺度的問題。例如,按照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准,如果1個物種的個體數目少於200時,物種為瀕危。這一條標准對哺乳動物來說成立,但是對於魚類來說,200尾魚顯然數量太少,有些魚類的數量少於幾萬條時即為瀕危。對不同生物類群物種的棲息地面積,也很難用同一棲息地面積標准來測試物種是否瀕危。
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准中假定,當1個物種的成熟個體死亡率高時,物種的滅絕概率亦高。這一假定只對那些「K-對策」物種適用,而對那些「r-對策」物種不適用。因為「K-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穩定在環境負載量上下,而「r-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存在較大波動。另外,對於那些具有高生長速率、高繁殖潛力、性成熟早的物種而言,成熟個體死亡率高並不意味著物種的滅絕概率高。即使這些物種的成熟個體死亡率高,也不能將這些物種定為瀕危。有時,為了利用生物資源,常常需要從種群中捕獲成熟個體,如人們常常捕撈有些魚類50%以上的成熟個體。按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准,規定這些被捕撈的魚類為受脅物種。事實上,對於繁殖力高的物種,經過較長時間的捕撈,不一定危及其生存。因此,我們應當繼續探討瀕危物種等級標准。
3.2 瀕危物種保護的優先序
物種的瀕危等級與物種保護優先序是掛鉤的。如我國一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包括一些中國特有物種、孑遺物種和亞種,如大熊貓、白暨豚、華南虎和朱䴉等。瀕危物種保護受經費的制約。有限的資源應優先投入到一些應優先受到保護的物種。那麼,哪一些瀕危物種優先列為受保護物種呢?於是,人們提出了物種保護的「優先序」。但是,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上圖所示的一個分類系統中,有6個假想的物種:A、B、C、D、E和F。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測度這些物種之間的進化特有性。物種F代表的信息量等價於物種A、B、C、D和E的總信息量,應當受到優先保。
Erwin(199)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應當重點保護生物系統進化樹上的那些「分枝末梢」,以保存生物的進化潛力。生物系統進行樹上那些代表古老、孑遺生物的分枝已經停止了進比,如圖中的E,因而,這些分枝失去了保護的價值,我們應當更重視分枝α的保護。以靈長類為例,兩種不同的觀點反映了不同的保護對策。依照第一種觀點,我們應當投入相等的資源來保護靈長類進化樹上的每個分枝,而依照Erwin的觀點,我們應當將資源更多地投入猩猩類的保護。按照Erwin的觀點,那些孑遺物種是不同值得保護的。
保護生物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有關瀕危物種的等級劃分,物種的保護優先序與物種瀕危等級之間的關系,人們仍在深入研究之中。在這個領域,將不斷地有的新的理論和新的發現。
自《生物學通報》2000年第9期
8. 劃分瀕危動物的標準是什麼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瀕危動物等級的劃分,有兩種方法:
兩級法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劃分的標准,它是根據物種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資源數量、瀕危程度以及是否為中國所特有等多項因素綜合評價、論證而制定的。
I級:指中國特產稀有或瀕臨絕滅的野生動物。
II級:指數量稀少,分布地區狹窄,有絕滅危險的野生動物。
等級法
無危:無危,雖然存在威脅但是並不影響生存。並不是指該物種受到的關注少,而是威脅不嚴重,不用過分關注的意思,例如:台灣藍鵲、狼。
近危:近危,當一分類單元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准,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例如:小頭睡鯊,兔猻。
易危:易危: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例如:環尾狐猴、大白鯊、北極熊。
瀕危:瀕危: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滅絕的機率很高。例如:藍鯨、麋鹿、大熊貓
極危:極危: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例如:姬豬、桑島麂羚。
野外滅絕:野外滅絕:只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自然化種群(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棲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於野外滅絕。例如:單峰駱駝、台灣梅花鹿。
滅絕:滅絕:如果有理由懷疑一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滅絕。例如:袋狼、渡渡鳥、台灣雲豹。
9. 那些瀕危保護動物的數量是如何統計出來的數量准確嗎
既然是瀕危物種,在有限的時間內也數不勝數。 具體看種子嗎,鳥類不清楚。 陸上大中型哺乳動物一般有幾種方法,最直接的是計數法,1+1,就是這樣的樣子; 不直接採用樣條方法,假設物種隨機分布,拉幾條樣條,根據觀察距離計算可能的物種分布概率。 簡單的數學計算,個人最不可靠。 因為這個距離模型的假設太奇怪了,但總比沒有其他方法好。
同時,我國部分草原、濕地存在過度放牧問題,使草場退化,濕地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嚴重破壞。 一些野生動物對人類活動非常敏感,如雲南“神聖精靈”——孔雀傳統棲息地因人類開采和水電站建設受阻,繁殖能力逐漸喪失,該品種已瀕臨滅絕。 我國東北虎由於砍伐森林、人類活動恐慌、非法狩獵問題,在東北地區已經基本滅絕。
10. 科學家怎麼計算瀕危動物的數量的
精確到個位的,肯定是數的,發現一頭算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