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兩棲動物有哪些
雨蛙、樹蛙、蟾蜍、蚓螈、大鯢、蠑螈
1、雨蛙
小型蛙類。雌體長約4厘米,雄體長約3厘米。背麵皮膚光滑呈綠色,腹面淡黃色,體側及股前後具有黑斑。指、趾末端具有明顯吸盤,趾間有蹼。雄蛙在咽下有單個外聲囊,鳴時膨脹呈球狀。第1指的基部有淺棕色指墊。
Ⅱ 常見50種兩棲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等等。
兩棲動物(學名:Amphibia)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一些蚓螈除外),毛發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其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稱為兩棲。
種類分布
中國由於生物環境的多樣性。現有兩棲類動物302種。而雲南由於特殊的地理和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具有十分豐富的兩棲類物種,約100餘種。佔全國兩棲類動物種數的40%。在後面動物多樣性-兩棲類僅介紹幾種代表性的種類。人們通過認識兩棲類物種的多樣性。關注它們的生存狀態,進一步保護人類這一朋友。
分布
除了海洋和大沙漠以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的各種生境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達 5000 米。個別種能耐半鹹水。在熱帶、亞熱帶濕熱地區種類最多,南北溫帶種類遞減,僅個別種可達北極圈南緣。有水棲、陸棲、樹棲和穴居等。
產熱和散熱機能不夠完善,一般於黃昏至黎明時在隱蔽處活動頻繁,酷熱或嚴寒季節以夏蟄或冬眠方式度過。攝取動物性食物(蛙類蝌蚪刮取植物性食物為主)。魚、蛇、鳥、獸等都能成為它們的天敵。
Ⅲ 兩棲動物有哪些(十種以上)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1、雨蛙(Hylachinensis),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雨蛙科的1屬,種類約250種。雨蛙肩帶弧胸型,椎體為前凹型。
適於樹棲,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盤,末兩骨節間有1間介軟骨,是趨同演化的一個物種。雨蛙白天伏在樹根附近的石縫或洞穴內,夜晚棲息在灌木上,以蟻類、金龜子等為食。
2、樹蛙,無尾目樹蛙科的1屬,體多細長而扁,後肢長,吸盤大,指、趾間有發達的蹼,可以用其在空中滑翔,骨骼方面的主要特徵與蛙科同。
椎體參差型或前凹型;指、趾末端膨大成明顯的吸盤,吸盤腹面邊緣有邊緣溝,吸盤的背面一般無橫凹痕,腹面呈肉墊狀。多樹棲,外形和生活習性與雨蛙屬頗近似,而親緣關系甚遠。
3、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單獨讀má)。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猴子、癩刺、癩疙寶。
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葯材。蟾蜍水陸兩棲,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於其他類群,兩棲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標。
4、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厘米以上。
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於頭寬;雄鯢肛部隆起,橢圓形,肛孔較大,內壁有乳白色小顆粒;雌鯢肛部無隆起,泄殖肛孔較小,周圍向內凹入,孔內壁平滑,無乳白色小顆粒。
5、蚓螈,裸蛇目(蚓螈目〔Gymnophiona〕,前作無足目〔Apoda〕),約155種兩生類的統稱。穴居或於水中游泳,常隱伏,分布於西半球(從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非洲、東南亞和塞席爾(Seychelles)群島,四肢及腰帶已退化。
特徵為體表有許多體環,體長10∼150厘米(約4∼60英寸),直徑最大為5厘米(2英寸)。顏色從黑到粉紅再到棕色不等。眼小,隱於皮下乃至骨下。眼與鼻孔間有一化學感受觸須。
Ⅳ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樹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
兩棲類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多數兩棲動物需要在水中產卵,發育過程中有變態,幼體接近於魚類,而成體可以在陸地生活,但是有些兩棲動物進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產卵,有些從卵中孵化出來幾乎就已經完成了變態,還有些終生保持幼體的形態。
基本特徵
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詳見「特徵」。
一般來說,兩棲類動物都是卵生。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賴於濕潤的的環境,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的雙循環;
5、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
6、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胚胎沒有羊膜;
7、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
8、抱對受精,不僅可以刺激雌雄雙方排出生殖細胞,還可以使精子和卵細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
Ⅳ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哪些
答案:蟾蜍、龜、鱷魚、蜥蜴、蛇。
蟾蜍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
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
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
兩棲動物(學名:Amphibia)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
兩棲動物的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一些蚓螈除外),毛發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其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
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稱為兩棲。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現在大約有七千多種兩棲動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兩棲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
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資料來源:兩棲動物(漢語詞語)_網路
Ⅵ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 兩棲類動物的介紹
1、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樹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兩棲類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2、多數兩棲動物需要在水中產卵,發育過程中有變態,幼體接近於魚類,而成體可以在陸地生活,但是有些兩棲動物進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產卵,有些從卵中孵化出來幾乎就已經完成了變態,還有些終生保持幼體的形態。
Ⅶ 兩棲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樹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兩棲類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
Ⅷ 兩棲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兩棲動物是指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兩棲動物一般都是卵生,心臟兩心房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循環,一心室,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先長後肢,再長出前肢,是有脊椎的動物。
(8)兩悉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兩棲類動物都是卵生。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 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賴於濕潤的的環境,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的雙循環;
5. 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
6.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胚胎沒有羊膜;
7.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
8.抱對受精,不僅可以刺激雌雄雙方排出生殖細胞,還可以使精子和卵細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 有脊椎。
網路——兩棲動物
Ⅸ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動物
兩棲動物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水陸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是一類原始的、初登陸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特徵如下: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賴於濕潤的的環境,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的雙循環;
5、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
6、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胚胎沒有羊膜;
7、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
8、抱對受精,不僅可以刺激雌雄雙方排出生殖細胞,還可以使精子和卵細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