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孺子牛是深圳代表性動物
應該叫墾荒牛,象徵著深圳拓荒精神
2. 深圳特區是什麼意思
指深圳經濟特區,包括深圳境內的8個行政區和2個經濟功能區及深汕特別合作區。享受特殊經濟政策,計劃單列。
3. 中國3大動物城,深圳北被稱為鵬城,這是為何
深圳市最早一批成立的經濟特區。而且在最開始成立經濟特區的時候,中國的經濟還不是特別發達。在國際上也沒有很高的地位,因為想要讓深圳像大鵬展翅一樣飛翔,讓他們的經濟快速的發展,所以給了他們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就是鵬城。
深圳不光讓自己的省分增加了經濟,並且也讓全國的經濟增加。讓中國可以在世界地位上前進一大步。在以後希望深圳可以。像現在一樣迅速發展,帶領中國走向世界之巔。
4. 你覺得什麼動物能代表深圳
大鵬,深圳又叫鵬城,意喻大鵬展翅。
5. 深圳特區的歷史介紹
深圳特區介紹:
位置與面積:深圳市位於祖國的南疆。廣東省。陸域位置是東經113°46'~114°37',北緯22°27'~22°52'。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連,西至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於東經113°52'~114°21',北緯22°27'~22°39'。深圳經濟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樂村,南臨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脈,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平均7公里,呈狹長形。
氣候:深圳市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3℃,最高氣溫為38.7℃,最低氣溫為0.2℃。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06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台風)影響4~5次。
土地與物產:深圳市耕地總資源2446.7公頃,水果種植面積9946.7公頃,林業用地7.97萬公頃。盛產龍崗「三黃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龜桔和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和穿山甲等;經濟價值較大的兩棲類動物5種、爬行類動物23種、鳥類30種、獸類33種。
海岸與海洋資源: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東部和東南部是大亞灣、大鵬灣,海岸線長257公里,海岸資源豐富。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鹽田、媽灣、赤灣、大梅沙、土圍、西涌和大鵬灣等,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和塘仁涌等,可建小型港的有十多處。由於海域遼闊,水產資源極為豐富,有魚、蛇遛、蘭圓鰺、金色小沙丁、金錢魚、大眼鯛、帶魚、三刺鯛、盲曹和鱸魚等40種名貴魚種,還有蝦、蟹、貝類和藻類。
旅遊資源:深圳市是依山面海、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鵬灣海岸線長70多公里,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溪涌、迭福、水沙頭和西沖等水碧沙白的海灘。海灘寬約30~50米,長約1000~3000米,沙質柔軟,海水清碧潔凈,是迷人的海濱浴場;梧桐山雄偉險峻,山上溪澗縱橫,有深不可測的梧嶺天池;深圳灣畔70多公頃的紅樹林是候鳥遷徙的中途站,可觀賞到品種諸多的候鳥。
地名由來:「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又稱鵬城。
何謂「鵬城」?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曾幾何時,有人把這個鵬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頭上。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滿生機,充滿美好發展前景,潛力無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圖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所以,鵬城也就名符其實地叫響了。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秦皇設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東晉建縣:(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公元590年(隋開皇十年),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在今深圳南頭。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遷往東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島設立了南頭水寨(廣東6大水寨之一),為一龐大的軍事機構,是「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管轄與牽制范圍東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國艦隊出使南洋,開航前必到深圳赤灣天後廟祭祀禱告。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廣東省東南的政經重鎮,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明萬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清朝初期,政府實行沿海省份內遷50里的「遷界」之舉。新安縣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納入東莞縣。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復置新安縣,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復原界。
縣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英國佔領。公元1860年(清咸豐十年)1月11日,九龍半島因《北京條約》而被迫割讓給英國。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租給英國99年。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復名寶安:(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國三年),廣東省新安縣復稱寶安縣,縣治仍在南頭。
縣治遷移:(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將深圳定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建市之初轄深圳、南頭、松崗、龍華、葵涌、龍崗6個區。1979年10月,設立羅湖區。1980年7月,分羅湖區,成立沙頭角區。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制,轄特區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區內設立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蛇口5個管理區。1990年1月,撤銷特區內管理區,設立福田、羅湖和南山3個區。1993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龍崗兩區。1997年10月,從羅湖區分出鹽田區。2004年成為一個無農村的城市。
6. 深圳特區有多大面積
深圳特區介紹:位置與面積:深圳市位於祖國的南疆。廣東省。陸域位置是東經113°46'~114°37',北緯22°27'~22°52'。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連,西至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於東經113°52'~114°21',北緯22°27'~22°39'。深圳經濟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樂村,南臨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脈,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平均7公里,呈狹長形。氣候:深圳市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3℃,最高氣溫為38.7℃,最低氣溫為0.2℃。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06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台風)影響4~5次。土地與物產:深圳市耕地總資源2446.7公頃,水果種植面積9946.7公頃,林業用地7.97萬公頃。盛產龍崗「三黃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龜桔和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和穿山甲等;經濟價值較大的兩棲類動物5種、爬行類動物23種、鳥類30種、獸類33種。海岸與海洋資源: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東部和東南部是大亞灣、大鵬灣,海岸線長257公里,海岸資源豐富。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鹽田、媽灣、赤灣、大梅沙、土圍、西涌和大鵬灣等,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和塘仁涌等,可建小型港的有十多處。由於海域遼闊,水產資源極為豐富,有魚、蛇遛、蘭圓鰺、金色小沙丁、金錢魚、大眼鯛、帶魚、三刺鯛、盲曹和鱸魚等40種名貴魚種,還有蝦、蟹、貝類和藻類。旅遊資源:深圳市是依山面海、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鵬灣海岸線長70多公里,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溪涌、迭福、水沙頭和西沖等水碧沙白的海灘。海灘寬約30~50米,長約1000~3000米,沙質柔軟,海水清碧潔凈,是迷人的海濱浴場;梧桐山雄偉險峻,山上溪澗縱橫,有深不可測的梧嶺天池;深圳灣畔70多公頃的紅樹林是候鳥遷徙的中途站,可觀賞到品種諸多的候鳥。地名由來:「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又稱鵬城。何謂「鵬城」?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曾幾何時,有人把這個鵬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頭上。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滿生機,充滿美好發展前景,潛力無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圖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所以,鵬城也就名符其實地叫響了。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秦皇設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東晉建縣:(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公元590年(隋開
7. 深圳的代表物是什麼文化背景呢
深圳市第一市樹是荔枝樹、第二市樹是紅樹;
權威資料說的:荔枝樹是深圳種植最多的樹種,每逢荔熟時節,碧葉紅果香溢四方,裝點得深圳繁茂似錦。深圳是廣東省主要的荔枝產地之一,因而,荔枝樹被定為深圳市的市樹。
荔枝,又名大荔,離支,屬長綠喬木,無患子科,有300多個品種,為我國的四大名果之一,並有"水果之王"的美譽.
深圳市栽培荔枝具有悠久歷史,是廣東省的重要荔枝產地,主要品種有糯米糍,桂味,黑葉,淮枝,妃子笑,桂綠等.
荔枝樹綠葉蓬蓬,四時常茂,濃萌覆地,團團如蓋,是優美的觀賞樹.荔熟時節,丹果累累,妖艷喜人,遠觀如霞,近觀似珠,美不勝收.
荔枝果實甘美,多水利口,營養豐富,故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每年六七月間都有大批港澳遊人前往荔園品嘗荔枝,有時使主人應接不暇.
深圳人頗以荔枝為驕傲,不但將它作為會親訪友的佳禮,而且把它作為發展經濟的手段.1986年"市樹"評選,荔枝樹眾望所歸,榮譽"市樹"頭銜,顯示出奇異風采.
深圳市市花:
簕杜鵑。又叫三角梅。
簕杜鵑的生命力旺盛,粗生易長,花期長,遍生於市街鄉郊,它的苞片大而美麗,鮮艷似花,當嫣紅奼紫的苞片展現時,絢麗多彩,給人以奔放、熱烈的感受,正體現了深圳無限的活力和風采,因此在1986年被評選為深圳市的市花。
8. 四字梅花詩:深圳特區 是什麼生肖(要求解釋)
雞,深圳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雞」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