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花鹿代表什麼象徵意義
在中國古代梅花鹿是吉祥的化身。他因為鹿和祿的發音是相似的,所以也代表著富裕,所以梅花鹿是被人為富裕的代名詞。
在古代梅花鹿是瑞獸,甚至有傳言,白鹿是可以活上千年的,一般鹿在500歲之後才會變顏色。因此鹿代表著長壽。有學者在研究梅花鹿的寓意的時候,還發現古人認為梅花鹿還是有騰飛的意思,就是加官進爵,飛黃騰達。
(1)梅花鹿是哪個國的代表動物擴展閱讀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主要分布在是俄羅斯東部、日本和中國。中國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地區已引進梅花鹿,但在韓國,梅花鹿已經滅絕,朝鮮和越南的種群也面臨著可能滅絕的風險。
② 梅花鹿象徵意義是什麼
梅花鹿是中國古代的吉祥物之一,也是現在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鹿「鹿」與「祿」諧音,所以象徵著富裕,故深得人們的喜愛。
一百頭鹿在一起,稱「百祿」,鹿和蝙蝠在一起,表示「福祿雙全」。人們常以「逐鹿」喻意爭天下,鹿成了帝位的象徵詞。
有一種白鹿為瑞獸,能活千年,從滿五百歲開始,其色變白,成為白鹿。鹿常與壽星為伴,表示長壽。新時代對鹿又有新的解釋,發財有鹿「路」,取其諧音。大吉大利,發財有道之意。
鹿還象徵吉祥長壽和陞官之意。傳說千年為蒼鹿,二千年為玄鹿。故鹿乃長壽之仙獸。鹿經常與仙鶴一起保衛靈芝仙草。鹿字又與三吉星:「福、祿、壽」中的祿字同音,因此它在有些圖案組織中亦常用來表示長壽和繁榮昌盛。
神話傳說中說鹿是天上瑤光星散開時生成的瑞獸,常與神仙、仙鶴、靈芝、松柏神樹在一起,出沒於仙山之間,保護仙草靈芝,向人間布福增壽,送人安康,為人預兆祥瑞。還說千年的鹿叫蒼鹿,兩千年的鹿叫玄鹿,南極仙翁——老壽星就選擇了鹿當他的坐騎。鹿的出現還是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徵。
同時,「鹿」字與官員俸祿的「祿」字同音,所以人們都特別喜歡見到有多種瑞應的仙鹿,以期「永享祿壽」。
鹿和鶴都是風水中代表健康長壽的靈物。鹿童、鶴童仙子是老壽星南極仙翁壇下的高徒。「鹿鶴銜芝」吉祥物,梅花鹿卧一大壽桃旁,一仙鶴並立,鹿鶴共同銜一顆靈芝仙草。寓示延年益壽,健康吉祥,永葆青春。
風水上,鹿主要用在福壽上,當流年不利,身體不適時,則可以把「鹿鶴銜芝」擺放在卧室,以改運,保佑健康,除去疾病。
(2)梅花鹿是哪個國的代表動物擴展閱讀:
梅花鹿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每年8-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綿羊一樣的「咩咩」叫聲。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以及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
③ 梅花鹿是不是中國特有的動物
梅花鹿不是中國特有的動物。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過去廣布中國各地,但現在僅殘存於吉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紫貂和金錢豹也不是中國特有的動物。紫貂見於亞洲東部,而金錢豹是廣泛分布的種類,非洲草原上的花豹就是金錢豹的一種,金錢豹還分布於亞歐各地森林,只是數量較少而已。
④ 梅花鹿來自哪裡
梅花鹿
學名:Cervus nippon Temminck
英文名:Sika Deer
分類:偶蹄目、鹿科、鹿屬。
【拉丁學名】:Cervus nippon
【俗名】:花鹿,鹿,哈
【商品名】:鹿茸,鹿鞭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態環境】: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致危因素】:作為醫葯成分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過度捕獵,棲息地破壞,種群隔離,種間競爭,天敵動物
【保護措施】:限制捕獵
【國內分布】:黑龍江, 吉林, 山東, 河北, 陝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四川, 台灣, 廣東, 廣西,福建
【國外分布】:無[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雄性的梅花鹿 中型鹿類,體長125—145厘米,尾長12—13厘米,體重70—100千克。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
毛: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
角: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常被誤以為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過去曾廣布中國各地,但是現在僅殘存於吉林、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
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發情交配時歸群。每年8-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綿羊一樣的「咩咩」叫聲。
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可隨雌獸跑動。雌獸覓食時先到林外四處探望,確信沒有危險後,才把幼仔帶出來,發現險情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逃進密林。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再生長出新角。新角質地鬆脆,還沒有骨化,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皮里密布著血管,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鹿茸。這時若不採茸,繼續長到8月以後,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動脫落,重新長出鹿茸。
鹿茸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形態也發生變化。野生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干杈子」或者脫掉「清枝」,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脫花盤」或「脫盤」。花盤脫落以後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稱為「老虎眼」。以後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稱為「燈碗子」。此後,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呈粉紅色,初期時稱為「拔樁」,生長至1.5—2厘米時稱為「磨臍子」,再經過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長3—4厘米時稱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幹分生眉枝時,形狀很象馬鞍,稱為「小鞍子」,當主幹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大鞍子」,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小二杠」,當主幹比眉枝高出6—7厘米時,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所以又稱為「瓜角」。主幹生出第2側枝的初期稱為「小嘴三杈」,生出第2側枝的中期稱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幹、眉枝和第2側枝,共有3個杈,所以稱為「三杈」。到第3側枝分生之後則稱為「四杈」。一般認為它可以最多生長到4—5個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說法。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毛杠」,脫皮後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清三杈「或「清四杈」。
經濟價值
鮮鹿茸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據記載,服用鹿茸有「補精髓、壯腎陽、健筋骨」之功。認為「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惟麋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餘斤,計一日夜須生數兩。凡骨之生無速於此。雖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益精髓也。」古人認為鹿角骨質生長迅速,是有某種特殊的物質在起作用。有分析和臨床證明,鹿茸含有內分泌素鹿茸精等,有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作用,被認為是滋補強壯葯物。[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為現人工養殖種群己達數十萬只。[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
⑤ 梅花鹿是一種怎麼樣的動物
梅花鹿是一種中小型鹿科動物,體長125至145厘米,尾長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體重70至100千克。
梅花鹿體態優美,頭部略圓,眼大而圓,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尾較短小。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
雄性梅花鹿頭上具有一對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常被誤以為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梅花鹿是嚴格的食草動物,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梅花鹿性情機警,膽小易驚,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
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強,成年雄性往往是獨自生活,夏季和冬季會做短距離的遷移,有一定的領地意識,特別是繁殖季節 。發生爭端時,常以鹿角和蹄子作為主要武器。
梅花鹿的原產於東亞溫帶地區,中國東北和北方地區是原產地。在東亞寒溫帶和亞熱帶也有少量分布。現已通過引種,分布於全世界。
梅花鹿全身是寶,各部位均可入葯。
梅花鹿
野生梅花鹿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養殖數量非常大。
⑥ 梅花鹿和馬鹿的區別是什麼
梅花鹿(學名:Cervus nippon)是一種中型鹿,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黃色,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故稱「梅花鹿」。臀斑白色。生活於森林邊緣或山地草原地區。季節不同,棲息地也有所改變。雄鹿平時獨居,發情交配時歸群。晨昏活動,以青草樹葉為食,好舔食鹽鹼。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點。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和俄羅斯。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非。
馬鹿是大型鹿類,體長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體重約200千克,雌性約150千克。由於產地不同,馬鹿的形態也有一些差異,在全世界共分化為24個亞種,中國的馬鹿大約有7-9個亞種之多,大多是中國的特產亞種。雌獸比雄獸要小一些。頭與面部較長,有眶下腺,耳大,呈圓錐形。鼻端裸露,其兩側和唇部為純褐色。額部和頭頂為深褐色,頰部為淺褐色。頸部較長,四肢也長。蹄子很大,尾巴較短。
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獸才有,而且體重越大的個體,角也越大。雌獸僅在相應部位有隆起的嵴突。雄性的角一般分為6或8個叉,個別可達9-10叉。在基部即生出眉叉,斜向前伸,與主幹幾乎成直角;主幹較長,向後傾斜,第二叉緊靠眉叉,因為距離極短,稱為「對門叉」。並以此區別於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第三叉與第二叉的間距較大,以後主幹再分出2-3叉。各分叉的基部較扁,主幹表面有密布的小突起和少數淺槽紋。
夏毛短,沒有絨毛,通體呈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冬毛厚密,有絨毛,毛色灰棕。臀斑較大,呈褐色、黃赭色或白色。馬鹿川西亞種,背紋黑色,臀部有大面積的黃白色斑,幾蓋整個臀部,與馬鹿其他亞種不同,故亦稱「白臀鹿」。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於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全世界的鹿約有40多種,分布在我國的有19種。梅花鹿、馬鹿是我國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產於吉林、遼寧;馬鹿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東北梅花鹿採收的叫"花鹿茸",質量最優;東北馬鹿採收的叫"東馬茸",品質較優;西北所產的叫"西馬茸",品質較次。
鹿茸 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梅花鹿、馬鹿在生下後8-10月齡的雄性小鹿,額部開始突起,形成長茸基礎,2足歲以後,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為佳。鹿茸是名貴葯材。鹿茸中合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佔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後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
⑦ 梅花鹿是哪個國家的
中國的!在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個叫千頃塘的地方,生活著200餘頭野生梅花鹿,這群梅花鹿是浙江最東、最南的野生華南梅花鹿亞種,具有較大的基因研究和經濟價值。華南梅花鹿又稱江南梅花鹿,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交界的清涼峰保護區,華南野生梅花鹿與野生大熊貓同樣珍稀!
⑧ 梅花鹿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梅花鹿是國家保護動物。
梅花鹿群居性不強,雄鹿往往是獨自生活,活動時間集中在早晨和黃昏,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
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樹芽、樹、農作物為食。種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8)梅花鹿是哪個國的代表動物擴展閱讀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主要分布在是俄羅斯東部、日本和中國。中國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
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地區已引進梅花鹿,但在韓國,梅花鹿已經滅絕,朝鮮和越南的種群也面臨著可能滅絕的風險。
⑨ 主要國家的代表動物的英文名稱
美國——白頭鷹、印度——象、俄羅斯——白熊、日本——丹頂鶴、斯里蘭卡——象、中國——熊貓、澳大利亞——袋鼠、英國——獅子、尼泊爾——犀牛,等等。
一、美國:
黃石國家公園,是美洲野牛唯一從史前生活至今的地盤。這種身軀龐大的動物,於數十萬年前跨越亞洲和北美大陸橋進入美國,並占據了北美「最大陸地動物」的稱號。美洲野牛成年公牛可達1.8米高,體重近1噸。據報道,它們看似笨重,
實際奔跑速度快,轉彎靈活,善於跳高,還是游泳好手。野牛嗅覺和聽覺靈敏,雖然是近視眼,但並未妨礙它們生息繁衍。成為國獸後,北美野牛的地位堪比美國國鳥白頭海雕。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這樣評價:「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
二、俄羅斯:
要選出一個對「戰斗民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比喻,恐怕沒有人會認為還有比北極熊更合適的了。這種和北美野牛相比,在身材、力量、兇猛程度上毫不遜色的動物,作為俄羅斯的象徵,已深入人心。
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北極熊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徵;俄羅斯杜馬第一大黨、俄最大政治力量統一俄羅斯黨,就採用北極熊作為其黨徽。
該黨目前在國家杜馬內形成穩定多數,為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傑夫的施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如今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北極融冰,北極熊的家園正日漸縮小。
三、澳大利亞:
袋鼠榮居澳大利亞國徽上的主角,袋鼠一直以它可愛乖巧的形象被很多人所喜愛。澳大利亞人把袋鼠作為國家象徵,可能是看中了袋鼠那種永遠向前跳躍、從不後退的開拓精神。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物,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志。澳大利亞軍隊的車輛,艦船在海外執行任務時很多時候都會塗上袋滑鼠志。
四、中國:
胖嘟嘟、萌萌噠的熊貓,以其可愛的形象深受國內外民眾和友人的喜愛。這個宛如誕生在黑白鏡頭下的「胖團子」曾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中國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熊貓還不能正式稱得上是「國獸」,但作為「國寶」,可謂當之無愧。
目前,中國不再將大熊貓作為「國禮」對外贈送,而是採用租借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它的海外之旅仍在繼續。
五、英國:
獅子素來是英國的象徵。早在中世紀,獅子就成為國王的寵物,被尊養在倫敦塔內。由於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勇敢而又英明。他推崇法治,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正義之獅」。他是首位把「叢林之王」獅子作為皇室標志的英格蘭國王。
1189年,因勇敢而著稱的「獅心國王」理查一世即位。到那時,著名的「三獅徽章」已經問世。如今,人們可以在英格蘭運動隊的運動衫上領略這種徽章的風采。英國人也和獅子一樣,有著傲慢,強勢的性格。
⑩ 梅花鹿為什麼叫梅花鹿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的鹿類,體長125-145厘米,尾長12-13厘米,體重70-100千克。它的體形勻稱,體態優美,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在陽光下還會發出絢麗的光澤,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差不多,藉以隱蔽自己。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故人們往往以為它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是其生存斗爭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再生長出新角。新角質地鬆脆,還沒有骨化,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皮里密布著血管,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鹿茸。這時若不採茸,繼續長到8月以後,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動脫落,重新長出鹿茸。
在鹿茸生長發育過程所處的不同階段,其外部形態也隨著發生變化。人們給各個生長階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干杈子"或者脫掉"清枝",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脫花盤"或"脫盤"。花盤脫落以後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這種狀態稱為「老虎眼」。以後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稱為「燈碗子」。此後,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呈粉紅色,初期時稱為「拔樁」,生長至1.5-2厘米時稱為"磨臍子",再經過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長3-4厘米時稱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幹分生眉枝時,形狀很象馬鞍,稱為「小鞍子」,當主幹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大鞍子」,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小二杠」,當主幹比眉枝高出6-7厘米時,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所以又稱為「瓜角」。主幹生出第2側枝的初期稱為「小嘴三杈」,生出第2側枝的中期稱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幹、眉枝和第2側枝,共有3個杈,所以稱為「三杈」。到第3側枝分生之後則稱為「四杈」。一般認為它可以最多生長到4-5個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說法。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毛杠」,脫皮後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河北興隆,山東,山西太原、四川紅原、江蘇太湖、鎮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廣西、廣東等地。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因為不利於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叢較為深密,並與其體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它的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善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姿態優美瀟灑,能在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或隱或現。
梅花鹿的生活區域還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強,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每年8 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棉羊一樣的「咩咩」叫聲。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只需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就可以隨雌獸跑動。雌獸對幼仔非常愛護,覓食的時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間草地上四處探望,確信沒有任何危險後,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帶出來,一旦發現險情,它就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飛奔逃進密林之中。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