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藍鯨,以下是有關藍鯨的介紹:
1、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
2、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3、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
4、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1)史前動物最大的鯨魚是哪個擴展閱讀:
一般體長為22-33米,體重為150,000-18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
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
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和大力士。
一頭成年藍鯨能長到非洲象體重的30倍左右。藍鯨平均長度約25米,最高紀錄為33.5米左右。
雌鯨大於雄鯨,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藍鯨背鰭小,高約0.4米,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占體長的15%。
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須黑色。
⑵ 世界上最大的是什麼鯨
世界上最大鯨是藍鯨,一隻藍鯨可長33.5米,體重可達195噸,相當於35頭大象的重量,光一條舌頭可重約3噸。
http://ke..com/view/22039.htm
藍鯨是須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到1920年間捕於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m,體重170噸。
大小比較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准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和33.3米。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長的鯨重達150-170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
編輯本段體態特徵
雌大於雄,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背鰭小,高約0.4m,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占體長的15%。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須黑色。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須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須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深藍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grey-blue)。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沖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攝食時游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鯨會通過叫來求偶.
編輯本段繁殖情況
藍鯨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一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餵奶,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鍾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游生物。小藍鯨要5歲才算成年。
編輯本段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鍾。潛水20分鍾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鍾(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須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干凈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
編輯本段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膩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
編輯本段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准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范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鍾。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復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鍾,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
1.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2.同類和個體識別
3.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體聯系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5.地貌特徵定位
6.食物定位
(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
編輯本段種群和捕鯨
藍鯨不易捕殺和保存。藍鯨的速度和力量意味著它們通常不是早期捕鯨人的目標,他們選擇捕殺抹香鯨和露脊鯨。當這兩種鯨數量減少後,捕鯨人選擇捕殺須鯨的數量增加,包括藍鯨。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專門設計捕捉大型鯨魚的魚叉裝配了他的輪船。雖然最初很麻煩,但這種方法很快流行起來,19世紀末,北大西洋的藍鯨數量開始減少。
藍鯨的捕殺量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增長,到192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跟隨挪威,加入了捕殺藍鯨的行列,他們用「捕鯨船」捕殺後將藍鯨升到巨大的「工廠船」進行處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殺了28,325頭藍鯨.二戰末期,藍鯨種群已接近滅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國際鯨魚交易配額限制。這些配額是無效的,因為約定並沒有考慮到不同物種的區別。數量稀有的物種可以和數量較多的品種進行相等程度的捕殺。到1960年代,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此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全世界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
編輯本段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效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於黃海和台灣海域。藍鯨是最重要經濟種之一,脂肪量多。國際上規定用藍鯨產油量作換算單位,即1藍鯨=2長須鯨=2.5座頭鯨=6大須鯨。從現代捕鯨開始的年代起,就對藍鯨競相濫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殺藍鯨近3萬頭。196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宣布藍鯨為禁捕的保護對象。未開發前藍鯨至少有20多萬頭,現在估計最多有13000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1989年發表的統計報告說,藍鯨現在只有200~453頭倖存者。這是根據在南半球經過8年的調查得出的,已經瀕臨滅絕。
禁止捕鯨以來,全球藍鯨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大概3000-4000頭。從受脅物種紅色列表創立開始,藍鯨就已經被列為紅色列表上的瀕危物種。位於太平洋東北部的藍鯨種群是最大的,由大約2000個體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之間,但在夏季常見於加利福尼亞。這個種群是長期以後藍鯨數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時候他們會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記載出現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端之間。
南大洋藍鯨種群的數量在750-1200頭之間,該種群遷移的方式還沒良好理解。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區別於斯里蘭卡東北沿海時常出現不確定數目的種群。南大洋種群的一部分藍鯨接近南太平洋的東海岸。在智利,人們發現了藍鯨聚集於智魯島沿岸覓食,因此智利鯨類保護中心,在智利海軍的支持下,對其進行廣泛的研究和保護。
在北大西洋生活著兩個藍鯨種群。第一個位於格陵蘭,紐芬蘭,新斯科舍和聖勞倫斯灣。估計有500頭左右。第二個更靠東,春季出現在亞述爾群島,而七八月份則出現在冰島;據推測鯨群沿大西洋中脊在這兩個火山島之間活動。除了冰島,雖然及其少見,藍鯨還出現在更遠的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科學家不清楚這些藍鯨在哪裡過冬。整個北大西洋的種群數量在600-1500之間。
人類對藍鯨種群的恢復造成威脅,多氯聯二苯化學品會在藍鯨血液內聚集,導致藍鯨中毒和夭折,同時日益增加的海洋運輸造成的噪音(the noise pollution),掩蓋了藍鯨的聲音,導致藍鯨很難找到配偶。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1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褶溝在20條以上,腹部也布滿褶皺,長達臍部,並帶有赭石色的黃斑。雌獸在生殖孔兩側有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頭相對較小而扁平,有2個噴氣孔,位於頭的頂上,吻寬,口大,嘴裡沒有牙齒,上頜寬,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須板,每側多達300-400枚,長90-110厘米,寬50-60厘米。在耳膜內每年都積存有很多蠟,根據蠟的厚度,可以判斷它的年齡。在它的上頜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胼胝,曾經是生長毛發的地方,後來,毛發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塊疣狀的贅生物,成了寄生蟲的滋生地。由於這塊胼胝在每個個體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著不同形狀的「帽子」,所以可以據此區分不同的個體。背鰭特別短小,其長度不及體長的1.5%,鰭肢也不算太長,約為4米左右,具4趾,其後緣沒有波浪狀的缺刻,尾巴寬闊而平扁。整個身體呈流線形,看起來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稱為「剃刀鯨」。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在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包括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不可思議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鍾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並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藍鯨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國海域極為少看到,黃海和南海曾有出現過藍鯨的記錄,一般不超過100米。但有的個體可潛至500米深,潛水時間可持續10~20分鍾,隨後是連續8~15次噴氣,噴出的水柱可高達9.1米。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隻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隻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剛出生的幼仔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一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游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裡,這也是它對水中主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在所有動物中, 藍鯨發出的聲音最大,.藍鯨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經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須鯨科、長須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隻,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隻了。盡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
⑶ 史上最大的鯨魚是誰
藍鯨還不僅僅是目前的世界之最,還是地球上已知的生存的體積最大的動物,就連恐龍時期的恐龍都比不上它的。藍鯨長達33米,相當於11層樓的高度,重達181噸,也就是18萬1千克,也就是,36萬2千斤,這相當於是3600個體重100斤的人總和,是世界上最胖的人曼努埃爾·烏里韋(1194斤)的300倍,僅僅是一條舌頭就重達4000斤,就連它的心臟都有1000斤,睾丸90斤。看到上面的數據沒有?是不是已經被徹底的征服?藍鯨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最大的動物,沒有之一。
⑷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有多大呢
藍鯨,一隻重190噸、長度為27.6米的雌性藍鯨於1947年被捕獲。1909年,在南大西洋南喬治亞島的格呂特維齊一隻擱淺的藍鯨體長33.58米。藍鯨也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動物。(當時沒有測量體重,相信應該超過200噸。另外在須鯨中,雌性體型要大於雄性。)
⑸ 古代最大的海洋動物
1、龍王鯨
龍王鯨(學名:Basilosaurus,意為"帝王蜥蜴"),又名械齒鯨(Zeuglodon),已經絕種的古代海洋哺乳動物,現代鯨的近親,是鯨目中的一個屬,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龍王鯨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的化石,所以被命名為帝王蜥蜴。它最早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隨後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龍王鯨平均身長為18米(60英呎),而且擁有比現代鯨更為修長的身體。古生物學家對於它們已經退化的短小後肢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可以證明現代鯨魚原先是由陸生哺乳類動物演化而來。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
2、考古發現
龍王鯨,又稱帝王蜥蜴、械齒鯨,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被認為是現代鯨的祖先,約生活於晚始新世4500萬-3600萬年前,現已滅絕。目前科學研究發現它的天敵可能是其他肉食鯨魚。龍王鯨為肉食性動物,體長(length)約為15~20米。
械齒鯨是人們已知的原始鯨類之一,它是由陸地動物進化而來的,隨後它又進一步進化為兩種現代的鯨類。雖然屬於鯨魚的一種,但是械齒鯨的外貌特徵卻和巨大的海蛇相似,當它首次被發現時,古生物學家還曾經把它當成是爬行動物。
擁有最強咬合力的哺乳動物或為史前鯨魚。龍王鯨生活在4000萬年前~3400萬年前,並以捕食其他鯨魚為食。事實上,正是通過分析另一種史前鯨魚--矛齒鯨傷痕累累的顱骨,科學家才得以評估龍王鯨的咬合力。研究人員基於矛齒鯨頭骨的損傷程度,計算出這種水生捕食者可以摧毀一個超過1600公斤重的頭顱。
3、化石發現
龍王鯨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龍王鯨的骨骼暗示它是陸地動物的祖先:一雙小腳。雖然埃及的化石並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在一個械齒鯨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團魚化石。這似乎是它胃內的東西,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魚類骨骸,以及一隻五十厘米長的鯊魚,足以證明:龍王鯨並非性格溫馴的動物。
考古人員後來在埃及的法揚(fayum)沉積層也找到保存了為數眾多的其它種類。其中一個化石還保有它最後進食的餐點,即一群鯊魚。
4、生活習性
在埃及的沙漠,有個鯨類骨骸自沙中蝕出的奇怪地方。「鯨之谷」是個淺灘的化石遺跡,在三千六百萬年前,鯨類常游近這里岸邊。械齒鯨就是此地所發現的兩種鯨類之一。晚始新世溫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現代的熱帶海洋,那裡是巨大的早期鯨魚械齒鯨的家。
械齒鯨是第一種巨型鯨魚。它們那巨大的尺寸意味著它們需要大量的食物維持肌體,人們猜想大多數械齒鯨終日悠遊在淺海,尋找潛在的獵物。
械齒鯨屬於食肉類動物,它短而鋒利的牙齒是用來捕獲鯊魚和其它獵物的。與目前僅存的鯨魚不同,械齒鯨沒有呼吸孔,所以這種古代的龐大海洋生物不得不把頭探出水面才能呼吸。械齒鯨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從它的陸地祖先那裡承傳了一雙小腳。械齒鯨不是一種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魚、鯊魚、烏賊、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械齒鯨可以用它敏銳的視力和聽力尋找和抓住獵物。像現代的鯨魚一樣,械齒鯨是呼吸空氣的,它不能長時間的待在水下。械齒鯨的鼻孔不是生在頭頂的,所以當它上浮的時候必須把鼻子的頂部抬離水面。龍王鯨是類似鰻魚般的方式來活動。甚至更古怪的是,龍王鯨在一些情況下可能也會以水平的似鰻魚般的方式來移動,對於海洋哺乳類還有不清楚的地方。
5、物種發現
第一個械齒鯨化石是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發現,但很快地在埃及的法揚(Fayum)沉積層也找到保存了為數眾多的其它種類。這種早期鯨類找到數量眾多的化石。它在非洲、歐洲與北美間的溫暖淺海必然很常見。其中一個化石還保有它最後進食的餐點,即一團魚鯊。它們的骨骼也提醒人們其陸地動物的祖先:一雙小腳。
在埃及的沙漠,有個鯨類骨骸自沙中蝕出的奇怪地方。「鯨之谷」是個淺灘的化石遺跡,在三千六百萬年前,鯨類常游近這里岸邊。械齒鯨就是此地所發現的兩種鯨類之一。械齒鯨的骨骸顯示它的確有個很長的身體。事實上,當它首次被發現時,還被誤認為是某種海蛇(所以它才會有個意指「蜥蜴王」的英文名字)。雖然埃及的化石並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最近在一個械齒鯨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團魚化石。這似乎是它胃內的東西,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魚類骨骸,以及一隻五十厘米長的鯊魚。
晚始新世溫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現代的熱帶海洋,除了一個重要的不同:那裡是巨大的早期鯨魚械齒鯨的家。械齒鯨是第一種巨型鯨魚。它們那巨大的尺寸意味著它們需要大量的食物維持肌體,人們猜想大多數械齒鯨終日悠遊在淺海,尋找潛在的獵物。械齒鯨不是一種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魚、鯊魚、烏賊、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械齒鯨可以用它敏銳的視力和聽力尋找和抓住獵物。像現代的鯨魚一樣,械齒鯨是呼吸空氣的,它不能長時間的待在水下。械齒鯨的鼻孔不是升在頭頂的,所以當它上浮的時候必須把鼻子的頂部抬離水面。
6、名稱由來
在19世紀早期的路易斯安納州與阿拉巴馬州,龍王鯨的化石是相當常見的,因此它們經常被當成傢具的原料。後來一具龍王鯨的脊椎骨被一位鑒賞家送到了美國哲學會,因為他擔心化石被當地人破壞。這具化石最後流入了解剖學家理察德·哈倫(Richard Harlan)博士的手中,他宣稱這是一具爬蟲類化石,並命名為Basilosaurus,意即「帝王蜥蜴」。而當英國的解剖學家理察德·歐文(Richard Owen)研究了脊椎骨、顎部的碎片、前肢與後來發現的肋骨化石後,他宣布這是一種哺乳類生物。歐文提議將它重新命名為Zeuglodon cetoides,現在變成龍王鯨的一個同物異名。雖然這個名稱被很多人認為是比較恰當的,但是依照慣例,必須使用第一次公布的名稱。
在1845年,亞伯特·寇區(Albert Koch)得知在阿拉巴馬州發現的巨大骨頭,後來被拼成了一具完整的骨骼的故事。他後來拼湊出一具長34.75米的「大海蛇」骨骼,並且讓它在紐約與歐洲來公開展覽。這具所謂的「大海蛇」骨骼最後被發現其實是5具不同個體的骨骼所組成的,其中有一些並不是龍王鯨,這些骨骼最後毀於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
從埃及的Zeuglodon谷所發現的化石中,鑒定出龍王鯨的另一個種,稱為Basilosaurus isis。這些化石保存相當良好,包括了後肢在內,而且是為數眾多。古生物學家菲利浦·金格里奇(Phillip Gingerich)在這個山谷組織了幾次挖掘,而且推斷埃及人對於印度鱷的信仰可能是因為這些埋藏在此的巨大化石。巴基斯坦則發現另外一個種Basilosaurus drazindai。一種命名為的"巴西勒鯨"的鯨魚則是已知最接近龍王鯨的一種,不過身體並沒有龍王鯨那麼大與瘦長。
⑹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哪一種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藍鯨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⑺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哪種鯨魚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棲息環境:
溫暖海水與冰冷海水的交匯處,是藍鯨絕佳的棲息地,冰冷的海水通常富含浮游生物和磷蝦,藍鯨通常就以這兩種生物為食,藍鯨呈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於黃海和台灣海域;
食物: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藍鯨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約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藍鯨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有一種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准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范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鍾,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復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鍾,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分布范圍: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分布的國家有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貝南、百慕大、巴西、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智利、中國、科科斯群島、哥倫比亞、葛摩、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吉布地、厄瓜多、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法羅群島、加彭、迦納、直布羅陀、希臘、格陵蘭、格瑞那達、瓜地馬拉、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日本、肯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墨西哥、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北馬里亞納、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拿馬、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留尼汪島、俄羅斯聯邦、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索馬里、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斯里蘭卡、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英國、美國、烏拉圭、西撒哈拉、葉門;
繁殖方式: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一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游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裡,這也是它對水中生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⑻ 世界上最大史前動物
龍王鯨,已絕種的古代海洋哺乳類動物,也是暫時世界上發現最大的動物,龍王鯨是怎麼滅亡的?就讓我們來探索一下龍王鯨滅亡之謎吧。
龍王鯨資料介紹 世界上最大史前動物龍王鯨滅絕之謎 龍王鯨(學名:Basilosaurus,意為“帝王蜥蜴”),又名械齒鯨(Zeuglodon),已經絕種的古代海洋哺乳動物,現代鯨魚的近親,是鯨目中的一個屬,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龍王鯨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的化石,所以被命名為帝王蜥蜴。它最早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隨後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龍王鯨平均身長為18米(60英呎),而且擁有比現代鯨魚更為修長的身體。古生物學家對於它們已經退化的短小後肢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可以證明現代鯨魚原先是由陸生哺乳類動物演化而來。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
龍王鯨化石被發現
第一個械齒鯨化石是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發現,但很快地在埃及的法揚(fayum)沉積層也找到保存了為數眾多的其它種類。這種早期鯨類找到數量眾多的化石。它在非洲、歐洲與北美間的溫暖淺海必然很常見。其中一個在19世紀早期的路易斯安納州與阿拉巴馬州,龍王鯨的化石是相當常見的,因此它們經常被當成傢具的原料。後來一具龍王鯨的脊椎骨被一位鑒賞家送到了美國哲學會,因為他擔心化石被當地人破壞。這具化石最後流入了解剖學家理察德·哈倫(Richard Harlan)博士的手中,他宣稱這是一具爬蟲類化石,並命名為Basilosaurus,意即「帝王蜥蜴」。而當英國的解剖學家理察德·歐文(Richard Owen)研究了脊椎骨、顎部的碎片、前肢與後來發現的肋骨化石後,他宣布這是一種哺乳類生物。歐文提議將它重新命名為Zeuglodon cetoides,現在變成龍王鯨的一個同物異名。雖然這個名稱被很多人認為是比較恰當的,但是依照慣例,必須使用第一次公布的名稱。 在1845年,亞伯特·寇區(Albert Koch)得知在阿拉巴馬州發現的巨大骨頭,後來被拼成了一具完整的骨骼的故事。他後來拼湊出一具長114英呎的「大 海蛇」骨骼,並且讓它在紐約與歐洲來公開展覽。這具所謂的「大海蛇」骨骼最後被發現其實是5具不同個體的骨骼所組成的,其中有一些並不是龍王鯨,這些骨骼最後毀於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
從埃及的Zeuglodon谷所發現的化石中,鑒定出龍王鯨的另一個種,稱為Basilosaurus isis。這些化石保存相當良好,包括了後肢在內,而且是為數眾多。古生物學家菲利浦·金格里奇(Phillip Gingerich)在這個山谷組織了幾次挖掘,而且推斷埃及人對於印度鱷的信仰可能是因為這些埋藏在此的巨大化石。巴基斯坦則發現另外一個種Basilosaurus drazindai。一種命名為Basiloterus husseini的鯨魚則是已知最接近龍王鯨的一種,不過身體並沒有龍王鯨那麼大與瘦長。 化石還保有它最後進食的餐點,即一群鯊魚。它們的骨骼也提醒人們其陸地動物的祖先:一雙小腳。 生存年代 在埃及的沙漠,有個鯨類骨骸自沙中蝕出的奇怪地方。「鯨之谷」是個淺灘的化石遺跡,在三千六百萬年前,鯨類常游近這里岸邊。械齒鯨就是此地所發現的兩種鯨類之一。械齒鯨的骨骸顯示它的確有個很長的身體。事實上,當它首次被發現時,還被誤認為是某種海蛇(所以它才會有個意指「蜥蜴王」的英文名字)。雖然埃及的化石並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最近在一個械齒鯨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團魚化石。這似乎是它胃 內的東西,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魚類骨骸,以及一隻五十厘米長的鯊魚,足以證明:龍王鯨並非性格溫馴的動物。 晚始新世溫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現代的熱帶海洋,除了一個重要的不同:那裡是巨大的早期鯨魚械齒鯨的家。械齒鯨是第一種巨型鯨魚。它們那巨大的尺寸意味著它們需要大量的食物維持肌體,人們猜想大多數械齒鯨終日悠遊在淺海,尋找潛在的獵物。械齒鯨不是一種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魚、鯊魚、烏賊、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械齒鯨可以用它敏銳的視力和聽力尋找和抓住獵物。像現代的鯨魚一樣,械齒鯨是呼吸空氣的,它不能長時間的待在水下。械齒鯨的鼻孔不是生在頭頂的,所以當它上浮的時候必須把鼻子的頂部抬離水面。
龍王鯨(Basilosaurus,意為「帝王蜥蜴」)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龍王鯨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世界上史前最大的動物
一說是震龍,體長估計30-35米甚至更高; 二說是河南汝陽龍,體長30多米左右,復原後的長度是38米多; 三阿根廷龍,體長30-40米左右; 四是易碎雙腔龍,體長50-60米左右; 許多都屬於梁龍,比如震龍,易碎雙腔龍,為什麼都說自己是最大的動物呢,因為評斷標准不一樣,有分歧,而且許多留下來的化石不完整,而且復原之後不一定符合原來的樣貌,並且發現的化石也少,發現的不一定是這個種群中最大的; - -最後就是傳說中最大的生物,鯤鵬雙翅齊展360萬里,YY了棘背龍(拉丁文學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體長15-23米,高4.7-5.6米,體重7-29噸震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到130噸。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那麼最大的史前動物是?
恐龍食草龍。
史前世界上最大的水下生物
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藍鯨(學名,長可達33米: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共有四個亞種,重達200噸,屬於須鯨亞目藍鯨恐龍是鯨魚嗎?
從古至今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嗎?
是最大的……藍鯨又叫長簀鯨,體長30米,平均體重150噸,最大者190噸。它的一隻舌頭就有3~4噸,足以裝滿一輛解放牌大卡車。它的軀體呈藍灰色或黃褐色,這是由於它的皮膚上覆蓋著一層黃褐色硅藻膜的緣故,其實,它的真正顏色是黑色。藍鯨的軀體龐大而肥胖,是首當其沖的捕殺對象之一,因此,其數量不斷下降,現存量僅20萬頭。 藍鯨亦稱“剃刀鯨”。哺乳綱、鯨目、鯉鯨科。分布廣泛,從北極到南極的海洋中都有。 藍鯨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動物,一頭成年藍鯨能長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龍——長臂龍體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體重的30倍左右。這道題恐怕連相關課題的資深科學家都不敢回答吧!因為你的時間是從古至今,後面的又是個“最”大。所以很難讓人給出答案,正如。現在倒是 但是,你說從古至今,別忘了恐龍啊,地震龍身長40~~50米,重40多噸呢 怎麼比啊現在是,你說的是從古至今,那要看古到啥時候?一億年前還沒有藍鯨的時候最大的動物是恐龍!據我所知是牛X最大,大過天哩!這個問題不科學。應該是從古至今已知道的動物中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嗎? ,在恐龍存在的年代。海里可能有更大的動物也說不定。水母~‘2000年的報紙上見到過不是!最大的是哥斯拉否不是。
⑼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什麼
我認為是藍鯨,一隻重190噸、長度為27.6米的雌性藍鯨於1947年被捕獲。1909年,在南大西洋南喬治亞島的格呂特維齊一隻擱淺的藍鯨體長33.58米。藍鯨也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動物。(當時沒有測量體重,相信應該超過200噸。另外在須鯨中,雌性體型要大於雄性。)
⑽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
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是藍鯨,長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被認為是已知地球上生存的最大動物。藍鯨不僅是最大的鯨魚,也是現存最大的動物,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
通常體長為2200 ~ 3300厘米,體重為15萬~ 18萬公斤,體重相當於25頭以上的非洲象或2000~3000人體重的總和。
藍鯨主要吃磷蝦等小甲殼動物和小魚,有時包括魷魚。一般藍鯨白天要在100米以上的深海海域覓食,晚上要去水面覓食。藍鯨在深秋開始交配,持續到冬末。雌性通常每兩三年生產一次,懷孕10 ~ 12個月後,通常在冬天初產幼鯨,四大洋都有分布。
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不需要像陸生動物一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而且巨大的身體有助於保持一定的體溫。藍鯨全身表為淺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淺色細斑紋,胸部有白斑,皺紋超過20條,腹部也有皺紋,延伸到肚臍,還有黃土色黃斑。
雌性生殖孔兩側有乳溝,裡面有細長的乳頭。頭部比較小,扁平,有兩個噴氣孔,位於頭頂,吻寬,嘴大,口無齒,上顎寬,向上突出形成弧形,有黑鬍子板,每面最多300-400個,長90-110厘米,寬50-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