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常見的食蟲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食蟲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4 14:30:32

1. 食蟲動物有哪些特徵

有三大類哺乳動物是食蟲動物。它產還保持著一些原始的特徵,大多數是夜間活動的,群體性的小動物,以無脊柱動物,特別是昆蟲為食。除了大洋洲和部分南美洲,大多數都生活在內陸和半水生環境中。它包括六大家族400多種動物——刺蝟和水獺、溝齒鼠、刺蝟和刺毛鼯蝟、鼯鼱、金鼴鼠、鼴鼠和麝鼴。有一些食蟲動物有很特別的地方,像刺蝟有防禦性的刺。

2. 有那些吃蟲子的鳥

一、麻雀

主要以穀物為食。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吃穀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

二、烏鴉

雜食性,吃穀物、漿果、昆蟲、腐肉及其他鳥類的蛋。很多種類喜食腐肉,並對秧苗和穀物有一定害處。但在繁殖期間,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動物、蝗蟲、螻蛄、金龜甲以及蛾類幼蟲,有益於農。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著凈化環境的作用。

三、黃鸝

大多數為留鳥,少數種類有遷徙行為,遷徙時不集群。樹棲性,在枝間穿飛覓食昆蟲、漿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動。黃鸝屬鳥類為著名食蟲益鳥。

四、啄木鳥

除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等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1500條左右。

五、鵪鶉

主要吃雜草種子、豆類、穀物及漿果、嫩葉、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麻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啄木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鵪鶉

3. 食蟲動物有哪些

刺蝟
鼩鼱
鼴鼠
水鼩鼱
樹鼩


蜥蜴
小魚
青蛙 食蟻獸
·····

4. 食蟲類的介紹

食蟲類(insectivore)/食蟲目(學名 Insectivora)。食蟲目是真核生物域,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中最早出現和最原始的一目。食蟲目動物在中生代的白堊紀地層中就已出現。通常認為食肉目、翼手目、嚙齒目都是由早期的食蟲目分化出來的。是約450種哺乳動物的通稱,包括蝟、金鼴、「真」鼴鼠、「真」鼩鼱、刺毛鼩蝟、毛蝟、古巴鼩和馬達加斯加蝟,主要以昆蟲、其他節肢動物和蚯蚓為食。

5. 有關各種食蟲動物的資料

食蟲植物的種類:
(一)豬籠草科食蟲植物
(二)瓶子草科食蟲植物
(三)茅膏菜科食蟲植物
(四)狸藻科食蟲植物
(五)腺毛草科食蟲植物
(六)土瓶草科食蟲植物
(七)鳳梨科食蟲植物
(八)角胡麻科食蟲植物
(九)雙疣葉科食蟲植物

副上2特殊種:

食蟲植物已經不是鮮為人知的稀有物種,像豬籠草和捕蠅草都已成為花市中常見的觀賞植物.它們的共同特色是利用所分泌的黏液或是簡單的閉合動作來捕食一些粗心大意的小昆蟲.但是現在在汶萊的熱帶雨林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食蟲植物,它非常地挑食,只捕食一種昆蟲 - 白蟻.
這種特別的食蟲植物外型類似較常見的豬籠草,學名是Nepenthes albomarginata,屬於豬籠草科.此種植物屬於較低地的品種,十分常見於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達臘半島的海岸邊或岩石上.籠子有著灰白或深紅的底色及紅色的斑點,籠子十分細長,瓶口有一圈白色的細毛.葉子呈暗紅色偏紫.
它特別的地方有兩點,一是它只捕食白蟻這種昆蟲,一是它是第一個被發現會提供自己的組織來當作吸引獵物的誘餌:它在籠子開口附近長有一圈白毛,而白蟻會將這些白毛剪斷帶回去當作建構巢穴的材料,如果有些白蟻在剪白毛的時候不小心,就會掉進它的籠子里了.雖然要讓白蟻經過它的籠子是一件隨機發生的事,但因為白蟻是一種社會性昆蟲,不會單獨一隻地行動,所以一旦有白蟻經過,那就代表著是一大群白蟻經過,它輕易地就可以捕捉到一整籠的白蟻,可說是非常高投資報酬率的一項捕食行動.相較於其他沒有特殊捕食計謀的食蟲植物,可能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約六個月)所捕食到的昆蟲,還遠不如它一次的收獲.

近些年來,許多報刊雜志不斷刊登了有關吃人植物的報導,有的說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說在印尼的爪哇島上。雖然這些報導對各種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態、習性和地點方面作了詳細的描述,但十分遺憾的是,在所有的報導中,誰也沒有拿出關於吃人植物的直接證據——照片或標本,也沒有確切地指出它是哪一個科,或哪一個屬的植物。為此,許多植物不家對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問題產生了懷疑。

追蹤有關吃人植物的最早消息是來自於19世紀後半葉的一些探險家們,其中有一位名叫卡爾•李奇的德國人在探險歸來後說:「我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上,親眼見到過一種能夠吃人的樹木,當地居民把它奉為神樹,曾經有一位土著婦女因為違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驅趕著爬上神樹,結果樹上8片帶有硬刺的葉子把她緊緊包裹起來,幾天後,樹葉重新打開時只剩下一堆白骨。」於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駭人傳聞便四下傳開了。

這些傳聞性的報導使植物學家們感到困惑不已。為此,在1971年有一批南美洲科學家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專程赴馬達加斯加島考察。他們在傳聞有吃人樹的地區進行了廣泛地搜索,結果並沒有發現這種可怕的植物,倒是在那兒見到了許多能吃昆蟲的豬籠草和一些蜇毛能刺痛人的蕁麻類植物。這次考察的結果使學者們更增添了對吃人植物存在的真實性的懷疑。

1979年,英國一位畢生研究食肉植物的權威,艾得里安•斯萊克,在他剛剛出版的專著《食肉植物》中說:到目前為止,在學術界尚未發現有關吃人植物的正式記載和報導,就連著名的植物學巨著,德國人恩格勒主編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以及世界性的《有花植物與蕨類植物辭典》中,也沒有任何關於吃人樹的描寫。除此以外,英國著名生物學家華萊士,在他走遍南洋群島後所撰寫的名著《馬來群島游記》中,記述了許多罕見的南洋熱帶植物,但也未曾提到過有吃人植物。所以,絕大多數植物學家傾向於認為,世界上也許不存在這樣一類能夠吃人的植物。

既然植物學家沒有肯定,那怎麼會出現吃人植物的說法呢?艾得里安•斯萊克和其他一些不者認為,最大的可能是根據食肉植物捕捉昆蟲的特性,經過想像和誇張而產生的;當然也可能是根據某些未經核實的傳說而誤傳的。根據現在的資料已經知道,地球上確確實實地存在著一類行為獨特的食肉植物(亦稱食蟲植物),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國,共有500多種,其中最著名的有瓶子草、豬籠草和捕捉水下昆蟲的狸藻等。

艾得里安•斯萊克在他的專著《食肉植物》中指出,這些植物的葉子變得非常奇特,有的象瓶子,有的象小口袋或蚌殼,也有的葉子上長滿腺毛,能分泌出各種來消化蟲子體,它們通常捕食蚊蠅類的小蟲子,但有時也能「吃」掉象蜻蜓一樣的大昆蟲。這些食肉植物大多數生長在經常被雨水沖洗和缺少礦物質的地帶,由於這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缺乏氮素營養,因此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不大,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它們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變成了一類能吃動物的植物。但是,艾得里安•斯萊克強調說,在迄今所知道的食肉植物中,還沒有發現哪一種是象某些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樣:生有許多長長的枝條,行人如果不注意碰到,枝條就會緊緊地纏來,枝條上分泌出一種極粘的消化液,牢牢地把人粘住勒死,直到將人體中的營養吸收完為止。

關於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謎團,現在還不能下肯定的結論。有些學者們認為,在目前已發現的食肉植物中,捕食的物件僅僅是小小的昆蟲而已,它們分泌出的消化液,對小蟲子來說恐怕是汪洋大海,但對於人或較大的動物來說,簡直微不足道,因此,很難使人相信地球上存在吃要植物的說法。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雖然眼下還沒有足夠證據說明吃人植物的存在,可是不應該武斷地加以徹底否定,因為科學家(不包括當地的著居民)的足跡還沒有踏遍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也許,正是在那些沉寂的原始森林中,將有有某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6. 十大益蟲有哪些動物吃害蟲

十大益蟲有蜻蜓、蜜蜂、螳螂、七星瓢蟲、蚯蚓、屎殼螂、赤眼小蜂、捕食蟎、草蛉、蠶。益蟲可協助農作物生長,可以捕食害蟲,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益蟲可以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益蟲是指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益的昆蟲,如農業、醫葯等,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

常見的吃害蟲的益蟲

生活中我們所常見的益蟲有蜻蜓、蜜蜂、壁虎、七星瓢蟲、青蛙等。其中,蜻蜓屬於肉食類昆蟲,專門將蚊子、蒼蠅和其他小昆蟲作為食物。其中,一種俗稱為青頭楞的綠色大蜻蜓,一天能吃掉二千隻左右像蚜蟲這類的小飛蟲。

螳螂也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益蟲。它是一種食肉性昆蟲,它的食物有棉蚜蟲、紅鈴蟲、玉米螟、菜螟、菜青蟲、金龜子、蒼蠅、蚱蜢等60多種害蟲的成蟲和幼蟲,螳螂還是蝗蟲的死對頭。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拒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7. 食蟲類的簡介

食蟲目(Insectivora)這個分類學上的目已被廢棄,但insectivore(食蟲動物)一詞現仍用來指剩餘的物種,被畫歸為3個目:鼩鼱目(Soricimorpha)、蝟目(Erinaceomorpha)和針鼠目(Chrysochloridea)。
哺乳動物學家將這3個目合稱為無盲腸動物大目(grandorder Lipotyphla),其成員既可稱為無盲腸動物(lipotyphlan),也可稱為食蟲動物。 食蟲動物幾乎占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10%,體型多如小鼠或小型大鼠。然而,小臭鼩(Suncus etruscus)體重不到2.5公克(0.09盎斯),或許是最小的哺乳動物。其他食蟲動物,如刺毛鼩蝟(Echinosorex gymnura)和無尾馬達加斯加蝟(Tenrec ecaudatus),體格如侏兔大小。
大多數食蟲動物既可地棲也可穴居,有些為水陸兩棲,少數棲於樹上或森林下層植被。
幾乎吃各種無脊椎動物或小型脊椎動物。其腦部的嗅葉十分發達,因此嗅覺極為敏銳。然而,與大多數其他胎盤哺乳動物相比,其大腦半球較小,表現為智力和操作能力較低。多數有長而靈活的吻(鼻),上有敏感的觸毛,用來探查落葉、土壤、泥漿或水,以觸覺和嗅覺來定位捕食獵物。可用前足將獵物按住,但通常是用牙咬住,僅用嘴和長鼻子即可捕食直到吞下獵物。其視力很差,眼小、退化,古巴鼩、鼩鼱、鼴鼠和金鼴的眼睛覆蓋有皮膚。
蝟、刺毛鼩蝟、毛蝟和馬達加斯加蝟的眼睛雖大,但較其他目的現存哺乳動物仍較小。聽力敏銳。可發出嘶嘶聲和嚎叫聲,或者其他波段的聲音,包括超音波;有些可用特殊的刺產生聲音,有少數能用回聲定位。

8. 可以食用的昆蟲有哪些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食用昆蟲的傳統,油炸蝗蟲、油炸蠶蛹也是我國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餚。盡管許多人對於這類菜餚難以接受,但是日前科學家們表示,昆蟲體內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膽固醇含量又明顯少於牛肉及豬肉,民眾應當多食用這些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蟲宴」。

據英國《每日郵報》及《每日電訊報》6月2日報道,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National AutonomousUniversityofMexico)的研究者們發現,全世界至少有113個國家存在食用昆蟲的現象,而這些「食材」的種類竟然多達1700多種。

在墨西哥,人們在餐館中可以吃到油炸蚱蜢和蠶蛹;哥倫比亞則有食用螞蟻的風俗,人們將這些昆蟲磨成粉末撒在麵包上;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蛾子、蜻蜓、甲蟲被烘烤後也成了人們喜愛的美食;而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油炸昆蟲也作為一種小吃在超級市場上銷售火爆。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昆蟲的體內都含有大量蛋白質,其中一些的蛋白質含量竟然是肉類及魚類的2倍多,此外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及礦物質等重要元素也在這些昆蟲體中大量存在。人們食用這些昆蟲不僅能夠促進健康,還可以消滅害蟲,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在泰國,當政府無法有效地控制蝗蟲數量時便鼓勵民眾通過食用的方法來消滅它們。

不過,研究人員希望,今後這些「昆蟲小吃」能夠成為超級市場中含有大量脂肪的垃圾食品的健康替代品。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工作人員帕特里克?杜斯特表示,如果想要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昆蟲食品身上的話,商家們需要使用一些技巧,讓這些食品的外型難以與昆蟲聯系在一起。

專門負責烹調新奇食品的英國廚師保羅·庫克就表示,當看到一整隻蝗蟲或蟋蟀的時候,人們應該忽略自己的感受,這些昆蟲其實是很乾凈的,而且營養豐富。

世界各地的食蟲習俗

食蟲習俗在世界上已有悠久的歷史。但由於文化的差異、宗教的戒律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地區基本不吃昆蟲,有的甚至明令禁止食用昆蟲。總體來說,世界各大洲都有食蟲習俗,但尤以亞洲、非洲、美洲為盛,這些地區可謂是食蟲的「發達」區域,相比之下,歐洲則是食蟲的「發展中」區域。在亞洲則以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食用昆蟲最為盛行,其周圍的寮國、緬甸以及印度尼西亞、韓國,包括我國在內也有相當的普遍性。而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則因宗教、或者本來就不太食用動物等原因,很少食用昆蟲。

泰國自古以來就有食用昆蟲的習慣,佬族人尤其喜歡吃蟲,這種飲食習慣使他們體力充沛,成為重要的農業勞動力。對於泰國的食蟲風俗,曾經有不少研究人員頗感興趣,本世紀30年代初,英國人作過專門調查,並對傣族及佬族人的食物構成作了比較。發現傣族人的食用蛋白質主要依賴魚與豆類,量稍少。而佬族人的基本食物與傣族相擬,但由於經常食用昆蟲,彌補了蛋白質的不足。現在泰國被食用的昆蟲主要有蝗蟲、蟋蟀類、螻蛄、螳螂、蟑螂、蜂類、螞蟻,天蛾、白蟻、蜻蜒和蠅類等。

在中國,昆蟲作為美味佳餚登上餐桌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3000年前,人們已開始烹食昆蟲,據文獻《周禮·天官》記載,當時已將蟻醬作為天子的饋食。除此以外,還有蟬、蜂等昆蟲供貴族階層享受。在其後的文獻中,亦有許多食用昆蟲的記載。事實上,這些古代醫葯書籍中記載的許多昆蟲,時至今日,仍然被人們視為補品而出現在餐桌上。

墨西哥則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食用昆蟲大國。據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調查,該國食用昆蟲的種類多達303種。其中絕大多數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所消費。在300多年前的文獻中,就已經詳細記載了墨西哥人吃水生椿象、螞蟻和蝗蟲的習慣,特別是螞蟻,不僅是古代阿斯特克皇宮里的美味食品,而且也是宗教慶典上進貢上帝的首選佳品,直至今天在城市高中級飯店裡還能品嘗到螞蟻的料理,如油炸螞蟻、油炒螞蟻等,一般以幼蟲為主,價格在10美元左右。

9. 食蟲類的分類

自從林奈(Carolus Linnaeus)創立了現代分類學後,食蟲動物的分類就一直備受爭議。1758年他把蝟、鼩鼱和鼴鼠連同負鼠、犰狳和豬歸為Bestiae目,因其均有長吻。
1795年將蝟、鼩鼱和鼴鼠分離出來,由於均用腳掌行走(蹠行)而與熊和其他食肉動物歸為蹠行目(Plantigrades)。
1811年蝟、鼩鼱和鼴鼠又被歸為Faculata目Subterranea科,但1816年又被確認為「食蟲動物」,1821年其通用名被譯為拉丁詞Insectivora(食蟲目)。1855年樹鼩和象鼩的最初幾個屬被記錄下來,並歸入食蟲目
1866年該目被分為Menotyphla亞目,包含樹鼩和象鼩,及無盲腸動物大目(Lipotyphla),包括蝟、鼩鼱、鼴鼠及其親緣動物。之後又進行了校訂,由於該組解剖學特徵寬泛,專家們只認為食蟲動物是胎盤哺乳動物,不能使其歸入任何已定義好的目中。食蟲目因此基本上變為分類學的「包羅萬象」組,包括所有不能歸類的哺乳動物。 以下所列主要根據麥肯納和貝爾(1997)的分類,並作了一些改動。
3目64屬,約450種。已滅絕的171屬及13科的化石已鑒別。最早的無盲腸動物化石來自鼩鼱目,於晚白堊紀出現於北美洲和亞洲。 (真鼴鼠),17屬42種。30個化石屬已確定為始新世中期見於歐洲,漸新世見於亞洲和地中海地區,漸新世晚期見於北美。鼴鼠亞科(Talpinae)有14屬36種。鼩鼴亞科(Uropsilinae, 亞洲鼩鼴)有1屬4種。水鼴亞科(Desmaninae, 麝鼴)有2屬2種。(3)馬達加斯加蝟科(Tenrecidae, 馬達加斯加蝟),10屬29種。3個化石屬確定為中新世早期見於非洲,更新世見於馬達加斯加島。稻田蝟亞科(Oryzorictinae)有3屬21種。馬達加斯加蝟亞科有4屬4種。獺鼩亞科(Potamogalinae, 獺鼩)有2屬3種。穴居稻田蝟亞科(Geogalinae, 大耳馬達加斯加蝟)有1種。(4)鼩科(Solenodontidae, 古巴鼩),1屬2種。鼴鼠(鼴鼠科)有時與蝟被畫歸蝟目。

10. 可食性昆蟲有哪些

直翅目(Orthoptera)昆蟲綱中較大的一目,包括蝗蟲、蟋蟀、螽斯、螻蛄等常見昆蟲。體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狹長且稍硬化,後翅膜質;有些種類短翅,甚至無翅,有的種類飛行力極強,能長距離飛遷。後足強大,適於跳躍。

斑翅蝗科:東亞飛蝗、雲斑車蝗; 斑腿蝗科:中華稻蝗、日本黃脊蝗;

螻蛄科:單刺螻蛄、東方螻蛄。

纓翅目(Thysanoptera)通稱薊馬,身體微小。一般黃褐或黑色。眼發達。觸角較長,銼吸式口器。翅膜質,翅緣具有密而長的纓狀緣毛。

薊馬科:稻薊馬、煙薊馬、溫室薊馬; 管薊馬科:稻管薊馬、麥簡管薊馬。

同翅目(Homoptera)蟬、葉蟬、飛虱、木虱、粉虱、蚜蟲及介殼蟲等均屬此目。多為小型昆蟲,刺吸式口器,其基部著生於頭部的腹面後方,好像出自前足基節之間。具翅種類前後翅均為膜質,靜止時呈屋脊狀覆於體背上,很多種類的雌蟲無翅,介殼蟲和蚜蟲中常有無翅型,葉蟬和蚜蟲等還能傳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溫室白粉虱;

葉蟬科:黑尾葉蟬、大青葉蟬、棉葉蟬;

蠟蟬科:斑衣蠟蟬

飛虱科: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和甘蔗扁角飛虱;

蚜科:棉蚜、麥二叉蚜、麥長管蚜、桃蚜、高粱蚜、蘿卜蚜;

綿蚧科:吹綿蚧;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圓蚧;

蠟蚧科:白蠟蟲、紅蠟蚧、朝鮮球堅蚧;

半翅目(Hemiptera)通稱「蝽」或「椿象」;多數體形寬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質,端半部膜質,稱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蟲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蟲」、「放屁蟲」之名。

網蝽科:梨網蝽、香蕉網蝽; 花蝽科:細角花蝽、微小花蝽;

緣蝽科:針緣蝽、稻蛛緣蝽; 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綠蝽。

盲蝽科:綠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

脈翅目(Neuroptera)常稱為「蛉」;頭下口式,咀嚼式口器。是捕食蚜蟲、蝶蛾幼蟲等肉食性益蟲。

草蛉科:大草蛉、麗草蛉、中華草蛉;

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綱中第二大目。最大特點是翅面上均覆蓋著小鱗片,成蟲稱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長形而能捲起的喙;已知有十四萬種左右,,其中蛾類90%多,蝶類不足10%。蛾與蝶的異同 蝶類觸角末端膨大,而蛾類觸角呈線狀或羽狀;蝶類休息時翅合攏立於背上,而蛾類休息時則將翅平放於身體兩側或收縮成屋脊狀;蝶類大多在白天活動,而蛾類大多夜間活動,通常都具有較強的趨光性。

谷蛾科:谷蛾、衣蛾; 刺蛾科:黃刺蛾、褐刺蛾、扁刺蛾;

麥蛾科:麥蛾、棉紅鈴蟲、甘薯麥蛾; 菜蛾科:小菜蛾;

蛀果蛾科: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蟲);

卷蛾科:大豆食心蟲、桃小食心蟲、蘋果頂梢卷葉蛾、褐帶長卷葉蛾、擬小黃卷葉蛾;

螟蛾科:二化螟、豆莢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縱卷葉螟、條螟、棉卷葉野螟、桃蛀螟;

夜蛾科:食葉種類:黏蟲、斜紋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橋蟲、甜菜夜蛾;蛀食種類:大螟、棉鈴蟲、鼎點金剛鑽;切根種類: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黃地老虎;

毒蛾科:盜毒蛾、舞毒蛾; 天蛾科:甘薯天蛾、豆天蛾;

弄蝶科:直紋稻弄蝶、隱紋谷弄蝶; 鳳蝶科:柑橘鳳蝶、玉帶鳳蝶;

粉蝶科:菜粉蝶; 蛺蝶科:薴麻赤蛺蝶、薴麻黃蛺蝶;

鞘翅目(Coleoptera) 昆蟲綱第一大目,有30萬種以上,占昆蟲總數的40%。通稱甲蟲,簡稱「甲」。一般軀體堅硬,有光澤。頭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狀的(象鼻蟲),末端為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質化,堅硬,稱鞘翅,無明顯翅脈。

芫菁科:豆芫菁; 步甲科:金星步甲、皺鞘步甲、麥穗步甲;

叩頭蟲科:溝叩頭蟲(溝金針蟲)、細胸叩頭蟲(細胸金針蟲);

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 吉丁蟲科:柑橘小吉丁蟲、金緣吉丁蟲;

瓢蟲科:益蟲:澳洲瓢蟲、龜紋瓢蟲、黑襟瓢蟲、七星瓢蟲;害蟲:馬鈴薯瓢蟲、茄二十八星瓢蟲;

擬步甲科:黃粉蟲、黑粉蟲、赤擬谷盜、雜擬谷盜;

麗金龜科:銅綠異麗金龜; 鰓金龜科:暗黑金龜、華北大黑鰓金龜;

天牛科:桑天牛、星天牛、橘褐天牛、桃紅頸天牛;

葉甲科:(又名:金花蟲)大猿葉蟲、小猿葉蟲、黃守瓜、黃曲條跳甲;

豆象科:綠豆象、豌豆象、蠶豆象; 象甲科:玉米象、米象;

膜翅目(Hymenoptera)包括各種蟻和蜂。咀嚼式口器,前後翅連接靠翅鉤完成。根據腹部基部是否縊縮變細,分為廣腰亞目(葉蜂科)和細腰亞目(姬蜂科、繭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

葉蜂科:小麥葉蜂、梨實蜂;

姬蜂科:黃帶姬蜂、黏蟲白星姬蜂、螟蛉懸繭姬蜂、棉鈴蟲齒唇姬蜂、螟黑點疣姬蜂;

繭蜂科:益蟲:中華繭蜂、螟黑紋繭蜂、螟蛉絨繭蜂、稻縱卷葉螟絨繭蜂、印度蚜繭蜂、棉蚜繭蜂;

小蜂科:益蟲:廣大腿小蜂; 金小蜂科:黑青小蜂、蝶蛹金小蜂;

赤眼蜂科:益蟲:廣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松毛蟲赤眼蜂;

雙翅目(Diptera)包括蚊、蠅、虻等。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質發達,後翅退化為平衡棒。

癭蚊科:麥紅吸漿蟲、麥黃吸漿蟲、稻癭蚊;

實蠅科:柑橘大實蠅、瓜實蠅; 食蚜蠅科:益蟲:細腰食蚜蠅、黑帶食蚜蠅;

潛蠅科:麥葉灰潛蠅、美洲斑潛蠅、豆稈黑潛蠅;

黃潛蠅科:麥稈蠅; 花蠅科:種蠅、蔥蠅、蘿卜蠅;

寄蠅科:傘裙追寄蠅、玉米螟厲寄蠅、黏蟲缺須寄蠅;

附:農業蟎類隸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蟎亞綱,記載種類已達十餘萬種。許多植食性蟎類是農業上的大害蟲,其中有為害葉片和果實的葉蟎科、跗線蟎科、葉爪蟎科和癭蟎科;為害根部的粉蟎科根蟎屬等。

閱讀全文

與常見的食蟲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