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設計小分子葯物作用到一個基因上
人們可以利用基因技術,生產轉基因食品。例如,科學家可以把某種肉豬體內控制肉的生長的基因植入雞體內,從而讓雞也獲得快速增肥的能力。但是,轉基因因為有高科技含量, 有些人怕吃了轉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後會改變人的遺傳性狀,比如吃了轉基因豬肉會變得好動,喝了轉基因牛奶後易患戀乳症等等。實際上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人們吃的所有食物都來自於其他生物體,幾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不計其數的帶有異源基因的DNA,這些DNA分子在消化道類會被降解為單個的脫氧核糖核苷酸,才能被人體吸收用於自身遺傳物質的構建。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院士認為:「轉基因技術為作物改良提供了新手段,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基因技術本身能夠進行精確的分析和評估,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對轉基因技術的風險評估應以傳統技術為參照。科學規范的管理可為轉基因技術的利用提供安全保障。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科普和公眾教育十分重要。」
軍事領域
生物武器已經使用了很長的時間.細菌,毒氣都令人為之色變。但是,傳說中的基因武器卻更加令人膽寒。
環境保護
我們可以針對一些破壞生態平衡的動植物,研製出專門的基因葯物,既能高效的殺死它們,又不會對其他生物造成影響,還能節省成本。例如一直危害我國淡水區域的水葫蘆,如果有一種基因產品能夠高效殺滅的話,那每年就可以節省幾十億了。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基因工程也不例外。我們要發揮基因工程中能造福人類的部分,抑止它的害處。
醫療方面
隨著人類對基因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許多疾病是由於基因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所引起的。科學家將不僅能發現有缺陷的基因,而且還能掌握如何進行對基因診斷、修復、治療和預防,這是生物技術發展的前沿。這項成果將給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利益。所謂基因治療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方法,將正常的基因轉入病患者的細胞中,以取代病變基因,從而表達所缺乏的產物,或者通過關閉或降低異常表達的基因等途徑,達到治療某些遺傳病的目的。已發現的遺傳病有6500多種,其中由單基因缺陷引起的就有約3000多種。因此,遺傳病是基因治療的主要對象。 第一例基因治療是美國在1990年進行的。當時,兩個4歲和9歲的小女孩由於體內腺苷脫氨酶缺乏而患了嚴重的聯合免疫缺陷症。科學家對她們進行了基因治療並取得了成功。這一開創性的工作標志著基因治療已經從實驗研究過渡到臨床實驗。1991年,我國首例B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療臨床實驗也獲得了成功。
基因治療的最新進展是即將用基因槍技術於基因治療。其方法是將特定的DNA用改進的基因槍技術導入小鼠的肌肉、肝臟、脾、腸道和皮膚獲得成功的表達。這一成功預示著人們未來可能利用基因槍傳送葯物到人體內的特定部位,以取代傳統的接種疫苗,並用基因槍技術來治療遺傳病。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的是胎兒基因療法。如果實驗療效得到進一步確證的話,就有可能將胎兒基因療法擴大到其它遺傳病,以防止出生患遺傳病症的新生兒,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後代的健康水平。
基因工程葯物
基因工程葯物,是重組DNA的表達產物。廣義的說,凡是在葯物生產過程中涉及用基因工程的,都可以成為基因工程葯物。在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誘人的前景。
基因工程葯物研究的開發重點是從蛋白質類葯物,如胰島素、人生長激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的分子蛋白質,轉移到尋找較小分子蛋白質葯物。這是因為蛋白質的分子一般都比較大,不容易穿過細胞膜,因而影響其葯理作用的發揮,而小分子葯物在這方面就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另一方面對疾病的治療思路也開闊了,從單純的用葯發展到用基因工程技術或基因本身作為治療手段。
還有一個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問題,就是許多過去被征服的傳染病,由於細菌產生了耐葯性,又卷土重來。其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結核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現已出現全球肺結核病危機。本來即將被消滅的結核病又死灰復燃,而且出現了多種耐葯結核病。據統計,全世界現有17.22億人感染了結核病菌,每年有900萬新結核病人,約300萬人死於結核病,相當於每10秒鍾就有一人死於結核病。科學家還指出,在今後的一段時間里,會有數以百計的感染細菌性疾病的人將無葯可治,同時病毒性疾病日益曾多,防不勝防。不過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探索了對付的辦法,他們在人體、昆蟲和植物種子中找到一些小分子的抗微生物多肽,它們的分子量小於4000,僅有30多個氨基酸,具有強烈的廣普殺傷病原微生物的活力,對細菌、病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能產生較強的殺傷作用,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超級抗生素」。除了用它來開發新的抗生素外,這類小分子多肽還可以在農業上用於培育抗病作物的新品種。
農作物培育
科學家們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良農作物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一場新的綠色革命近在眼前。這場新的綠色革命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生物技術、農業、食品和醫葯行業將融合到一起。
本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雜交品種推廣、化肥使用量增加以及灌溉面積的擴大,農作物產量成倍提高,這就是大家所說的「綠色革命」。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方法已很難再使農作物產量有進一步的大幅度提高。
基因技術的突破使科學家們得以用傳統育種專家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良農作物。例如,基因技術可以使農作物自己釋放出殺蟲劑,可以使農作物種植在旱地或鹽鹼地上,或者生產出營養更豐富的食品。科學家們還在開發可以生產出能夠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農作物。 基因技術也使開發農作物新品種的時間大為縮短。利用傳統的育種方法,需要七、八年時間才能培育出一個新的植物品種,基因工程技術使研究人員可以將任何一種基因注入到一種植物中,從而培育出一種全新的農作物品種,時間則縮短一半。
雖然第一批基因工程農作物品種才開始上市,但美國種植的玉米、大豆和棉花中的一半將使用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種子。據估計,今後5年內,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的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20年後達到750億美元。有的專家預計,「到下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點基因工程的成分。」
盡管還有不少人、特別是歐洲國家消費者對轉基因農產品心存疑慮,但是專家們指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這首先是由於全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加。專家們估計,今後40年內,全球的人口將比增加一半,為此,糧食產量需增加75%。另外,人口的老齡化對醫療系統的壓力不斷增加,開發可以增強人體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加快農作物新品種的培育也是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發展生物技術的一個共同目標,我國的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已經廣泛開展,並已取得顯著效益。
『貳』 動物葯敏試驗中葯物不敏感的原因有那些
獸醫臨床中的葯敏試驗
目前由各種細菌所引起的疾病給畜禽養殖業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阻礙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所以使用抗菌葯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成了畜禽養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由於養殖過程中不科學的、盲目的濫用抗菌葯,細菌的耐葯性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不少耐葯菌株可耐受多種抗生素。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它不僅使抗菌葯的療效降低,療程延長,死亡率升高和治療費用增加。這不僅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葯菌株可能會將耐葯性基因由動物轉移給人類,對人類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因此,臨床上應合理應用抗菌葯,以避免或減少耐葯性的產生,而合理應用抗菌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葯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葯,以充分發揮抗菌葯療效,並盡可能減少其不良影響。
一、什麼是葯敏試驗?
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葯敏試驗,是指對敏感性不能預測的分離菌株進行試驗,測試抗菌葯在體外對病原微生物有無抑製作用,以指導選擇治療葯物和了解區域內常見病原菌耐葯性變遷,有助於經驗性治療選葯。葯敏試驗是獸醫臨床工作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使用抗菌葯物治療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
二、葯敏試驗的意義
1、可以相對快速有效地檢測病原菌對各種抗菌葯的敏感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葯。因為實驗是在體外對已經分離的細菌進行葯敏,不需要生物載體,不需要實驗動物,操作相對簡單,成本相對降低。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方法。
2、可以對流行病學調查進行監控,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因為隨著新型致病菌的不斷出現,各種致病菌對不同的抗菌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細菌的不同菌株對不同抗菌葯的敏感性也有差異。進行有效的葯敏試驗可以及時掌握各種新型菌種和菌株的耐葯性,對流行病學調查建立監控,同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也就可以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
3、為臨床用葯提供參考依據。因為一個正確的葯敏試驗結果,可作為臨床獸醫和畜禽養殖者選用有效抗菌葯的參考。長期以來,由於各種致病菌耐葯性的產生使各種常用抗菌葯葯效下降或消失。不能很好的掌握葯物對細菌的敏感程度,不但造成葯物浪費,而且還延誤病情,給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近十幾年,在肉雞生產中,為了控制大腸桿菌及某些細菌感染,一些抗菌葯物的盲目使用,導致耐葯菌株越來越多。根據已進行的大量葯敏試驗結果,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對曾經敏感的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等,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葯性,經常發現對十幾種常用抗菌葯都不敏感的菌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在臨床疾病防治工作中,要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應擴大常規抗菌葯種類進行葯敏試驗,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葯物,且應注意交替用葯,按療程投葯,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
獸醫臨床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擴散法和稀釋法。其中擴散法屬手工測試方法,通過測試葯物紙片或者牛津杯在固體培養基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斷細菌對該種葯物是否敏感。稀釋法包括試管稀釋法和微量稀釋法,通過測試細菌在含不同濃度葯物培養基內的生長情況,判斷其最低抑菌濃度(MIC)。
由於擴散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已經被大多數實驗室和基層單位所採用。擴散法又包括紙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目前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在獸醫臨床已較少應用。以下簡單介紹紙片法。
1、葯敏紙片的製作
紙片法中使用的葯敏紙片目前市場上已有較多廠家的產品銷售。但也可根據需要自製,具體自製的方法如下:
取質量較好的定性濾紙,用普通的打孔器打成直徑6mm的圓形小紙片。取圓紙片50片放入清潔乾燥的小瓶或小平皿中,以單層牛皮紙扎口或包紮。經15磅15-20分鍾高壓滅菌後,置於37℃溫箱或烘箱中數天,使完全乾燥。按每張紙片飽和吸水量為0.01ml計,在上述含有50片紙片的小瓶內加入葯液0.5ml,不時翻動,使濾紙片將葯液均勻吸凈,一般浸泡30分鍾即可。同時在記錄葯物名稱,於37℃溫箱過夜。在溫箱或烘箱中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某些抗生素失效。青黴素、金黴素宜在低溫下真空乾燥。乾燥後即密封。切勿受潮,置陰暗乾燥處或家用冰箱中保存,有效期4-6個月。
2、葯液的制備
自製葯敏紙片時還需自行配製抗菌葯液。抗菌葯的稀釋劑通常用蒸餾水。一般可按商品葯使用說明書上的配料或飲水濃度,按1g需加多少毫升水或配多少毫克飼料,就相當於配製葯液所加蒸餾水的毫升數。如10g葯物可配50kg飼料,其換算方法為:1g本品加5000ml蒸餾水。此溶液液即為用於做葯敏試驗的葯液。
3、試驗操作方法
在超凈工作台中或酒精燈旁,用無菌棉簽或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菌液均勻塗布到平皿中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然後用無菌鑷子將紙片放於固體培養基表面並輕壓,使紙片與培養基表面完全接觸。為了能准確觀察結果,要求葯敏紙片均勻分布於培養基上,位置安排適中,防止出現抑制圈重疊。一般各紙片中心相距應大於24mm,可在平皿中央貼一片,外周等距離貼5-6片。記住每種葯敏紙片的名稱。貼完紙片的平皿15分鍾後再置於37℃溫箱中培養16-24小時,觀察記錄結果。以葯敏紙片周圍沒有肉眼可見生長物區域為抑菌圈,根據抑菌圈直徑大小判斷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
葯敏試驗結果判定標准
抑菌圈直徑(毫米)敏感性
>20極敏感
15-20高敏感
10-14中敏感
<10低敏感
0不敏感
實踐證明,利用自製葯敏紙片進行葯敏試驗,可以靈活選葯,與某病菌相關的葯物均可隨時製作葯敏紙片用於治療。可在本場葯品范圍內或本地區容易買到的葯品中選出最敏感的葯物。還可在短時間內選擇最佳葯品和最佳劑量,既能縮短病程,又能避免盲目用葯,減少浪費。
四、根據葯敏試驗選葯原則
完成葯敏試驗後,應根據結果選擇敏感性較高,同時價廉、易得、安全的葯物進行治療,以減少耐葯菌株,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在選擇高敏葯物時還應考慮葯物的吸收途徑。因為葯敏試驗是葯液直接和細菌接觸,而在給畜禽用葯時,必須通過機體的吸收才能使葯物發揮療效,所以在給畜禽用葯時,高敏葯物一定要配合適宜的給葯方法,並予以足夠劑量、足夠療程,才會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2、葯敏試驗結果僅為臨床選擇高敏葯物的參考。因動物機體及環境等因素影響,葯物的葯敏試驗與臨床治療效果的符合率一般為70-80%,所以也不能過分地依賴葯敏試驗。如發現療效不顯著應及時換葯。
3、葯敏試驗確定的首選葯物不是一成不變。隨著葯物使用頻率的增加及新特葯的不斷出現,細菌對原先的高敏感葯物可能不再敏感。因此,定期進行葯敏試驗了解本場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4、窄譜抗生素能解決的問題不選廣譜抗生素,一種抗生素可達到治療作用時,不要用兩種葯物聯合應用。必須應用兩種抗生素時,應選擇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的葯物。
5、避開已經使用過的葯物或其同類葯物,發病期間已用過的葯物或同類葯物一般不用。
四、影響葯敏試驗結果的因素
在以紙片法進行葯敏試驗時,以下幾方面因素可影響試驗的結果:
1、培養基:首先應根據試驗菌的營養需要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培養基的成分的不同,不僅影響敏感菌株的生長繁殖並可影響到抑制圈的直徑。一般細菌,如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可使用普通營養瓊脂;做磺胺類葯物敏感試驗時應選用無蛋白腖平板;鏈球菌和巴氏桿菌可用綿羊血瓊脂平板。其次,傾注平板時,厚度應合適(約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徑的培養皿,傾注培養基18-20ml為宜。培養基內應盡量避免有抗菌葯物的拮抗物質,如鈣、鎂離子能減低氨基糖苷類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對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葯和TMP的活性。
2、細菌接種量:細菌接種量應恆定,如太多,抑菌圈變小,能產酶的菌株更可破壞葯物的抗菌活性。
3、葯物濃度:葯物的濃度和總量直接影響抑菌試驗的結果,需精確配製。商品葯應嚴格按照其推薦治療量配製。
4、培養時間:一般細菌培養溫度和時間為37℃ 12-24小時,有些抗菌葯擴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將已放好葯敏紙片的培養基先置4℃冰箱內2-4小時,使抗菌葯預擴散,然後再放37℃溫箱中培養,可以推遲細菌的生長,而得到較明顯的抑菌圈。
五、葯敏試驗存在的問題
當前進行葯敏試驗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方法學不統一,沒有標准化。
2、市場提供的葯敏試驗的培養基、葯敏紙片等缺乏嚴格質控,質量難以保證。所以還是建議按要求自製葯敏紙片。
獸醫臨床中的葯敏試驗
獸醫臨床中的葯敏試驗
目前由各種細菌所引起的疾病給畜禽養殖業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阻礙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所以使用抗菌葯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成了畜禽養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由於養殖過程中不科學的、盲目的濫用抗菌葯,細菌的耐葯性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不少耐葯菌株可耐受多種抗生素。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它不僅使抗菌葯的療效降低,療程延長,死亡率升高和治療費用增加。這不僅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耐葯菌株可能會將耐葯性基因由動物轉移給人類,對人類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因此,臨床上應合理應用抗菌葯,以避免或減少耐葯性的產生,而合理應用抗菌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葯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葯,以充分發揮抗菌葯療效,並盡可能減少其不良影響。
一、什麼是葯敏試驗?
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簡稱葯敏試驗,是指對敏感性不能預測的分離菌株進行試驗,測試抗菌葯在體外對病原微生物有無抑製作用,以指導選擇治療葯物和了解區域內常見病原菌耐葯性變遷,有助於經驗性治療選葯。葯敏試驗是獸醫臨床工作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使用抗菌葯物治療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
二、葯敏試驗的意義
1、可以相對快速有效地檢測病原菌對各種抗菌葯的敏感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葯。因為實驗是在體外對已經分離的細菌進行葯敏,不需要生物載體,不需要實驗動物,操作相對簡單,成本相對降低。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方法。
2、可以對流行病學調查進行監控,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因為隨著新型致病菌的不斷出現,各種致病菌對不同的抗菌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細菌的不同菌株對不同抗菌葯的敏感性也有差異。進行有效的葯敏試驗可以及時掌握各種新型菌種和菌株的耐葯性,對流行病學調查建立監控,同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也就可以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
3、為臨床用葯提供參考依據。因為一個正確的葯敏試驗結果,可作為臨床獸醫和畜禽養殖者選用有效抗菌葯的參考。長期以來,由於各種致病菌耐葯性的產生使各種常用抗菌葯葯效下降或消失。不能很好的掌握葯物對細菌的敏感程度,不但造成葯物浪費,而且還延誤病情,給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近十幾年,在肉雞生產中,為了控制大腸桿菌及某些細菌感染,一些抗菌葯物的盲目使用,導致耐葯菌株越來越多。根據已進行的大量葯敏試驗結果,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對曾經敏感的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等,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葯性,經常發現對十幾種常用抗菌葯都不敏感的菌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在臨床疾病防治工作中,要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應擴大常規抗菌葯種類進行葯敏試驗,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葯物,且應注意交替用葯,按療程投葯,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
獸醫臨床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擴散法和稀釋法。其中擴散法屬手工測試方法,通過測試葯物紙片或者牛津杯在固體培養基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斷細菌對該種葯物是否敏感。稀釋法包括試管稀釋法和微量稀釋法,通過測試細菌在含不同濃度葯物培養基內的生長情況,判斷其最低抑菌濃度(MIC)。
由於擴散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已經被大多數實驗室和基層單位所採用。擴散法又包括紙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目前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在獸醫臨床已較少應用。以下簡單介紹紙片法。
1、葯敏紙片的製作
紙片法中使用的葯敏紙片目前市場上已有較多廠家的產品銷售。但也可根據需要自製,具體自製的方法如下:
取質量較好的定性濾紙,用普通的打孔器打成直徑6mm的圓形小紙片。取圓紙片50片放入清潔乾燥的小瓶或小平皿中,以單層牛皮紙扎口或包紮。經15磅15-20分鍾高壓滅菌後,置於37℃溫箱或烘箱中數天,使完全乾燥。按每張紙片飽和吸水量為0.01ml計,在上述含有50片紙片的小瓶內加入葯液0.5ml,不時翻動,使濾紙片將葯液均勻吸凈,一般浸泡30分鍾即可。同時在記錄葯物名稱,於37℃溫箱過夜。在溫箱或烘箱中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某些抗生素失效。青黴素、金黴素宜在低溫下真空乾燥。乾燥後即密封。切勿受潮,置陰暗乾燥處或家用冰箱中保存,有效期4-6個月。
2、葯液的制備
自製葯敏紙片時還需自行配製抗菌葯液。抗菌葯的稀釋劑通常用蒸餾水。一般可按商品葯使用說明書上的配料或飲水濃度,按1g需加多少毫升水或配多少毫克飼料,就相當於配製葯液所加蒸餾水的毫升數。如10g葯物可配50kg飼料,其換算方法為:1g本品加5000ml蒸餾水。此溶液液即為用於做葯敏試驗的葯液。
3、試驗操作方法
在超凈工作台中或酒精燈旁,用無菌棉簽或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菌液均勻塗布到平皿中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然後用無菌鑷子將紙片放於固體培養基表面並輕壓,使紙片與培養基表面完全接觸。為了能准確觀察結果,要求葯敏紙片均勻分布於培養基上,位置安排適中,防止出現抑制圈重疊。一般各紙片中心相距應大於24mm,可在平皿中央貼一片,外周等距離貼5-6片。記住每種葯敏紙片的名稱。貼完紙片的平皿15分鍾後再置於37℃溫箱中培養16-24小時,觀察記錄結果。以葯敏紙片周圍沒有肉眼可見生長物區域為抑菌圈,根據抑菌圈直徑大小判斷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
葯敏試驗結果判定標准
抑菌圈直徑(毫米)敏感性
>20極敏感
15-20高敏感
10-14中敏感
<10低敏感
0不敏感
實踐證明,利用自製葯敏紙片進行葯敏試驗,可以靈活選葯,與某病菌相關的葯物均可隨時製作葯敏紙片用於治療。可在本場葯品范圍內或本地區容易買到的葯品中選出最敏感的葯物。還可在短時間內選擇最佳葯品和最佳劑量,既能縮短病程,又能避免盲目用葯,減少浪費。
四、根據葯敏試驗選葯原則
完成葯敏試驗後,應根據結果選擇敏感性較高,同時價廉、易得、安全的葯物進行治療,以減少耐葯菌株,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在選擇高敏葯物時還應考慮葯物的吸收途徑。因為葯敏試驗是葯液直接和細菌接觸,而在給畜禽用葯時,必須通過機體的吸收才能使葯物發揮療效,所以在給畜禽用葯時,高敏葯物一定要配合適宜的給葯方法,並予以足夠劑量、足夠療程,才會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2、葯敏試驗結果僅為臨床選擇高敏葯物的參考。因動物機體及環境等因素影響,葯物的葯敏試驗與臨床治療效果的符合率一般為70-80%,所以也不能過分地依賴葯敏試驗。如發現療效不顯著應及時換葯。
3、葯敏試驗確定的首選葯物不是一成不變。隨著葯物使用頻率的增加及新特葯的不斷出現,細菌對原先的高敏感葯物可能不再敏感。因此,定期進行葯敏試驗了解本場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4、窄譜抗生素能解決的問題不選廣譜抗生素,一種抗生素可達到治療作用時,不要用兩種葯物聯合應用。必須應用兩種抗生素時,應選擇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的葯物。
5、避開已經使用過的葯物或其同類葯物,發病期間已用過的葯物或同類葯物一般不用。
四、影響葯敏試驗結果的因素
在以紙片法進行葯敏試驗時,以下幾方面因素可影響試驗的結果:
1、培養基:首先應根據試驗菌的營養需要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培養基的成分的不同,不僅影響敏感菌株的生長繁殖並可影響到抑制圈的直徑。一般細菌,如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可使用普通營養瓊脂;做磺胺類葯物敏感試驗時應選用無蛋白腖平板;鏈球菌和巴氏桿菌可用綿羊血瓊脂平板。其次,傾注平板時,厚度應合適(約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徑的培養皿,傾注培養基18-20ml為宜。培養基內應盡量避免有抗菌葯物的拮抗物質,如鈣、鎂離子能減低氨基糖苷類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對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葯和TMP的活性。
2、細菌接種量:細菌接種量應恆定,如太多,抑菌圈變小,能產酶的菌株更可破壞葯物的抗菌活性。
3、葯物濃度:葯物的濃度和總量直接影響抑菌試驗的結果,需精確配製。商品葯應嚴格按照其推薦治療量配製。
4、培養時間:一般細菌培養溫度和時間為37℃ 12-24小時,有些抗菌葯擴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將已放好葯敏紙片的培養基先置4℃冰箱內2-4小時,使抗菌葯預擴散,然後再放37℃溫箱中培養,可以推遲細菌的生長,而得到較明顯的抑菌圈。
五、葯敏試驗存在的問題
當前進行葯敏試驗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方法學不統一,沒有標准化。
2、市場提供的葯敏試驗的培養基、葯敏紙片等缺乏嚴格質控,質量難以保證。所以還是建議按要求自製葯敏紙片。
3、因需要先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所以葯敏試驗報告出結果時間長,檢驗與臨床缺乏溝通,對於基層獸醫站或養殖場,葯敏結果不能滿足臨床治療要求,容易延誤治療時機。但根據有關報道,也可進行簡易的葯敏試驗,方法如下:無菌取病死畜禽的部分肝、脾等組織,按1:5加生理鹽水研磨製成懸液,靜置5分鍾,用無菌吸管吸懸液,加兩滴於營養瓊脂板上,塗布均勻,5分鍾後貼上葯敏試紙,培養、觀察抑菌圈大小。
4、對於部分營養需求較高的細菌或微生物,如鏈球菌和支原體,臨床上較難培養,限制了葯敏試驗的應用。
5、部分養殖場或基層獸醫站缺乏做細菌分離培養和葯敏試驗的意識。絕大多數養殖者或技術人員是在沒有明確微生物學診斷的情況下使用抗菌葯物,養殖場規模越小,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做的越少,有的養殖場輪翻使用多種抗菌葯物而不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致使療效不佳,治療時機延誤和葯品的浪費。一些病例用葯前不做葯敏試驗,而是在大量使用多種抗菌葯物療效不明顯時才想起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而此時細菌已對多種抗菌葯產生耐葯性。
『叄』 為研究基因a與四膜蟲的耐葯性是否有關,科研人員提取耐葯個體的dna,用圖2所示
親和層析的原理與眾所周知的抗原-抗體、激素-受體和酶-底物等特異性反應的機理相類似,每對反應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親和力。正如在酶與底物的反應中,特異的底物(S)才能和一定的酶(E)結合,產生復合物(E-S)一樣。在親和層析中是特異的配體才能和一定的生命大分子之間具有親和力,並產生復合物。而親和層析與酶-底物反應不同的是,前者進行反應時,配體(類似底物)是固相存在;後者進行反應時,底物呈液相存在。實質上親和層析是把具有識別能力的配體L(對酶的配體可以是類似底物、抑制劑或輔基等)以共價鍵的方式固化到含有活化基團的基質M(如活化瓊脂糖等)上,製成親和吸附劑M-L,或者叫做固相載體。而固化後的配體仍保持束縛特異物質的能力。因此,當把固相載體裝人小層析柱(幾毫升到幾十毫升床體積)後,讓欲分離的樣品液通過該柱。這時樣品中對配體有親和力的物質S就可藉助靜電引力、范德瓦爾力,以及結構互補效應等作用吸附到固相載體上,而無親和力或非特異吸附的物質則被起始緩沖液洗滌出來,並形成了第一個層析峰。然後,恰當地改變起始緩沖液的pH值、或增加離子強度、或加入抑制劑等因子,即可把物質S從固相載體上解離下來,並形成了第M個層析峰。顯然,通過這一操作程序就可把有效成分與雜質滿意地分離開。如果樣品液中存在兩個以上的物質與固相載體具有親和力(其大小有差異)時,採用選擇性緩沖液進行洗脫,也可以將它們分離開。用過的固相載體經再生處理後,可以重復使用。
『肆』 有關動物營養實驗設計問題想請教大家
謝謝韓老先生的建議,確實選題太大! 手邊沒有動物營養元素需求量實驗設計方面的好教材! 您能否推薦幾本有關動物營養實驗設計方面的好書或文章! 網上搜索到有關類似的實驗報告很多,但良莠不齊。很想弄明白:如何才能確定並優選出最佳實驗方案? 縮小范圍,比如確定南美白對蝦(5.0-8.0cm)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對脂肪的最佳需求量的確定,應該如何設計?:huahua: [ ]
『伍』 如何設計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設計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要根據實驗要求以及設計需要來建立模型。『陸』 如何做耐葯基因研究
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耐葯基因,是對哪種抗生素的耐葯。明確後,要注意從宏觀和微觀入手。
在宏觀上,要知道細菌對哪些抗生素耐葯,即該種細菌的耐葯特徵,這也是所謂的葯敏試驗。
在清楚宏觀結果的前提下,我們再去研究它具體含有哪些耐葯基因。因為細菌的耐葯性的出現,大部分源於基因的改變,如基因突變或者獲得了外來耐葯基因元件等。你可以針對具體的抗生素,查找相關文獻,探知目前對該種抗生素的耐葯基因的研究進展,確定引起該種抗生素耐葯的有關具體基因。然後設計該基因引物,通過PCR技術擴增確定。
但是大部分細菌的耐葯都不是單一原因的。具體研究就得看你的研究目的了。
大概說了這么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用實驗動物來進行毒性試驗是有其必要性,請詳述其毒性測試的主要原則與必要性
摘要 原則上用二級動物,嚙齒類非嚙齒類。
『捌』 如何用crisp/cas9製作轉基因小鼠
用crisp/cas9製作轉基因小鼠需要在胚胎上進行。『玖』 如何從一些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微生物中篩選出無抗性基因的突變體
這個可以需要做大規模的篩選。
利用無抗性的固體培養基,挑取單克隆,再劃線到有抗性的固體培養基中,沒有生長的就可以提取DNA,送去測序確認了。
望採納,謝謝
『拾』 如何設計elisa實驗驗證抗體是不是鼠單抗
摘要 操作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