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灃河有什麼野生動物

灃河有什麼野生動物

發布時間:2022-10-10 14:13:38

『壹』 豐裕口有什麼好玩的

豐峪口到秦嶺山頂之間可以漂流(豐峪口進去不遠),再往裡的大鐵壩附近有休閑山莊,可以釣魚和休閑娛樂。豐峪口有佔地萬畝的秦嶺野生動物園。

『貳』 西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終南山 【終南山】西安市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處。終南山是秦嶺西自武功縣東至藍田縣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灃峪口等。古亦稱中南山、太一山、地肺山、周南山等。青翠秀麗的山巒像一道錦綉畫屏屹立於長安城南。登臨其間,美妙勝境令人流連忘返。自古以來就是游覽休憩的勝地,為歷代詩人所吟詠贊嘆。群山之中,以翠華山和南五台為最佳。南五台在翠華山西北,五峰拔起,故稱五台。山泉清冽,竹木蒼翠,山中有甘露堂、勝寶泉、五佛殿、竹森寺、梅花洞等名勝古跡。頂峰之上原有圓光寺,現已不存,但在此可遠眺終南諸峰,北瞰秦川勝景,視野曠闊,境界清幽。 太白山 【太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城西南110公里處。總面積540平方公里,為秦嶺山脈主峰,海拔3767米。太白山孤峰獨立,勢若天柱,高聳入雲。自然條件復雜,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從海拔700米以下的溫暖乾旱氣候,一直到山頂的高山氣候,經歷5個氣候帶,"太白積雪六月天"是古人對高山寒帶氣候的形象描繪。"太白積雪"也成為"關中八景"之首。太白山的植被景觀分為三個色調分明的植被垂直帶譜: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從山底平原到山頂,各種地貌景觀較為齊全。受地質作用影響,太白山有第四紀冰川遺跡。太白山植物品種繁多,已知種子、苔蘚植物有1870餘種,還有大量的蕨類、地衣、菌類植物。珍稀植物品目繁多,已發現貴重葯用植物500餘種。太白山更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野生鳥獸多達270餘種,已定名的昆蟲多達500多種,很多是國家珍稀動物保護品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太白山風光美景如畫,古楓幽境,斗姆奇峰,平安雲海,太白積雪,拔仙絕頂,令人流連忘返。太白山自古為道教、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現存有蒿坪寺、中山寺、大殿、斗姆宮、平安寺、明裡寺、放羊寺、文公廟、大爺海、拔仙台等寺院廟宇。與太白山有關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數不勝數。吟詠太白山的詩文更增添了太白山的文化內涵。 【藍田猿人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南50公里處藍田縣陳家窩村和公王嶺。1963年和1964年分別在兩地發現距今50~100萬年的女性頭骨化石。按照國際科學命名慣例,定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通常稱為"藍田猿人" 或"藍田人"。藍田人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頭骨具有明顯的原始性狀,眉骨大而粗,前額低平,頭骨壁較厚,腦量780毫升,比北京人更加原始。藍田人所使用的石器,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石球,多用石英脈、石英打制。 1979年在公王嶺建立了藍田猿人遺址保管所,供專家學者研究和遊人參觀。 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東郊灞橋區半坡村北。是大型新石器時代遺址,屬仰韶文化類型,距今約6000年。遺址分布面積5萬平方米, 1954~1957年,5次挖掘面積1萬平方米左右,發現房屋遺址45座,圍欄2座,儲藏窖穴200多個,陶窯遺址6座,墓葬250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萬件之多。生產工具主要是用骨石兩種原料做成。石制工具有斧、錛、鑿、刀、鏟、砍伐器、磨棒、磨盤、箭頭、網墜和紡輪等,骨制工具主要有刀、錐、鏟、鑿、針、箭頭、魚鉤和魚叉,其中以骨魚鉤和骨針最為精美。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內以從事農業為主,兼有打獵、捕魚、家畜飼養和陶器製作等生產活動。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按種類分有缽、盆、碗、壺、瓮、罐、甑等;按用途分為飲食器、儲藏器、炊器等;按質料分為粗砂陶、細泥陶兩種。主要顏色為紅色,其次是灰色和黑色。整個遺址由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墓區組成,居住外圍設有壕塹,兼作防護和排水之用。房址大小不等,多為半地穴式,其中有公共倉庫和家庭住房,面積較大的房屋為氏族首領的住房,兼作氏族成員聚會處。遺址墓葬集中,排列有序,分屈肢和仰身直肢葬。墓中的隨葬品主要有缽、盆、碗、壺、瓮、罐、瓶等,主要是陶器。許多陶器底部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以紅底黑花彩繪,以幾何圖形最多,也有動植物形象。這表明半坡人不但掌握了實用陶器的製作技術,而且具有一定的藝術創造能力。有些陶器上刻畫著簡單的標志符號,共有22種113個,可視為早期文字的雛形。遺址證實,半坡的先民已進入農業社會,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1958年在半坡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命名為"西安半坡博物館",有一個遺址保護大廳、兩個文物陳列室和一個陶窯遺址室。展出復原的房屋及各種生產、生活用具等,給遊人展現了遙遠的半坡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的真實圖景。 姜寨遺址 【姜寨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驪山山麓臨河東岸二級台地上的姜寨村。是迄今發掘的中國新石器時代面積最大的一個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4米,由下向上分五個類型序列: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史家類型、廟底溝類型、半坡晚期類型(西王村類型)和客省庄第二期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整個遺址分為居住區、窯場和墓地三個部分。居住區略呈圓形,布局較整齊,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中間為一塊廣場,所有房屋都圍繞廣場形成一個圓圈,門戶也向中央開。房屋按大小可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按位置可分為地面建築、半地穴和地穴式三種。房屋有100多座,分為5個群體,每個群體都有一個較大的房子,略晚的房子還施以白灰。在居住地內外有許多陶窯。墓地主要在居住地區外東南方,墓葬有600多座,其中有400座屬於半坡類型,有200座屬於史家類型。姜寨遺址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有1萬多件,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還有許多骨器,生活用具主要為陶器,彩陶器中有許多件前所未有的葫蘆形魚鳥紋彩陶瓶,表現了精湛的技藝,說明制陶作為一個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已有相當發展。姜寨遺址具有仰韶和龍山兩種文化特徵,其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是罕見的。這為研究當時的社會性質、社會組織、生產技術、家庭婚姻制度、社會生產狀況及解決新石器時代的序列問題,都提供了寶貴資料,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原始人生活的豐富多彩的畫卷。該遺址已回填,地表為農田,保存較好。 豐鎬遺址 【豐鎬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安縣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為西周都城遺址。城址范圍待考。豐鎬是西周文王所建豐京和武王所建鎬京的合稱,豐在河西,鎬在河東。周王朝在此建都約300年,周平王東遷後廢棄。豐京遺址在客省庄、馬王村和新旺村一帶,發現有大建築群遺址,且發現有一套完整的地下排水管道。中心區為最大的夯土基址,坐北向南,東西長61.5米,南北最大進深35.5米,總面積 1826.8平方米。鎬京遺址在斗門鎮花園村、普渡村至落水村、眉烏嶺一帶的高岡地帶。發現有大型宮室遺址,平面呈"工"字形,中央主體建築南北長59 米,東西寬23米,南北還有規模相當的對稱分布的兩組附屬建築群。還發現數以百計的西周墓葬。1957年,在張家坡發現殉葬車馬坑,共4座。其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內部有駕四馬作戰用的戎車和駕二馬乘坐用的軺車各一輛,戎車駕馬全部以青銅作飾,軺車駕馬大部用海貝填飾,工藝考究,造型精美。遺址中還發現有許多窖藏,出土器具100餘件,其銘文記載了周王朝的一些史實。這里的發現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對探討西周的社會經濟結構以及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西周豐鎬二京的城牆、布局以及附近的西周王陵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秦漢櫟陽城遺址 【秦漢櫟陽城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北閻良區武屯鄉關庄和御寶屯一帶。秦獻公二年(前383)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公元前356 年孝公在此詔令天下,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秦末項羽三分關中,櫟陽曾作為塞王司馬欣的都城,漢高祖劉邦也曾一度以櫟陽為都城。櫟陽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1.6公里。東、北牆已破壞,南城牆殘長1640米,寬6米;西牆殘長1420米,寬8~16 米。勘探3個城門,包括南門一個,西門兩個;道路13條,其中東西路6條,南北路7條;另外,還勘探出建築和作坊遺址15處。櫟陽城遺址有大量瓦礫堆積,還出土有銅斧、鐵鏟、鐵塊、石磨、石范、石夯頭、繩紋筒瓦、板瓦、水道、井圈、陶盆、瓮、罐、簋等遺物。
採納哦

『叄』 秦嶺有多大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側斷層陷落。山體雄偉,勢如屏壁。《史記》中說:「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險」的稱號。

陝西境內的秦嶺呈蜂腰狀分布,東、西兩翼各分出數支山脈。西翼的三支為大散嶺(海拔2819米)、鳳嶺(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東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為華山(海拔1997米)、蟒嶺山、流嶺和新開嶺。山嶺與盆地相間排列,有許多深切山嶺的河流發育。秦嶺中段主體為太白山(海拔3767米)、鰲山(海拔3476米)、首陽山(海拔2720米)、終南山(海拔2604米)、草鏈嶺(海拔2646米)。山體橫亘,對東亞季風有明顯的屏障作用,是氣候上的分界線,又是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

秦嶺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屬黃河流域的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因長期的農業開發,現多為次生林。秦嶺山區植物區系成分和動物種屬成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混雜性和復雜多樣性。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

秦嶺南北的人文景觀亦各具特色。北面的關中平原史稱"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人類農耕、定居,是中國有名的文物古跡薈萃之地。秦嶺間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寶(雞)成(都)鐵路經過的陳倉道、西安至寧陝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儻駱道、周洋道。在秦嶺北坡及關中平原南緣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及流傳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許多帝王陵墓群、周代灃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樓觀台、張良墓、蔡倫墓等古跡。位於西安市南40餘公里的終南山自古風景秀麗。《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陽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附近還有翠華山、南五台、驪山等秀麗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在秦嶺山脈西段有麥積山石窟,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餘尊,壁畫1300餘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在秦嶺的高山密林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擁有如此眾多的食草類動物,相信任何食肉動物在這里都不會為食物犯愁。於是,在現已查明豹、雲豹、豺、黃喉貂、豹貓等多種食肉動物的基礎上,動物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的希望。動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說了。古人雲:太白山上無閑草。秦嶺的植物不但花樣繁多,而且獨具特色。

『肆』 西安灃峪口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1、秦嶺野生動物園:秦嶺野生動物園距離灃峪口大約5.3公里,全園佔地2600餘畝,展養著以秦嶺四大「名旦」——大熊貓、羚牛、金絲猴、朱䴉為特色。

2、古觀音禪寺:古觀音禪寺距離灃峪口2.1公里左右,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約有1400年歷史,是終南山千年古剎之一。寺內有一棵擁有1400年歷史的銀杏樹,沒錯,就是那棵網紅銀杏樹,每年秋季都會吸引很多遊客。

3、青華山:青華山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灤鎮境內,地處秦嶺山麓,主峰大頂,海拔1269米,勢如蒼龍仰首,形似巨蟒登空。

4、卧佛寺:原名摩崖石刻、岱頂、五層樓,是由凌空盤旋在懸崖峭壁上的五層轉角樓而得名。卧佛寺,始建於唐朝武德初年(即公元618年)。

5、凈業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律宗」祖庭,為樊川八大寺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北麓,距西安市約35千米。

『伍』 飼養黑魚技術

烏魚,又名黑魚、生魚、鱧魚、才魚等,屬鱸形目,鱧科。在我國,鱧科魚類有兩屬。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烏魚的飼養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烏魚的飼養技術

分布於熱帶的非洲及亞洲等的淡水流域。我國除西部地區陝西合陽洽川的黃河灣濕地較多外,其他西北地區就極少分布,銀川黃河流域近幾年黑魚泛濫,各地有信佛者介用黑魚放生,因而在陝西的部分水庫中有放生點黑魚,西安的灃河流域黑魚也很多見,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溝塘、池沼中均產。

烏魚的形態特徵

形體長而圓,頭尾相等,鱗細色黑,有斑點花紋,很像腹蛇,有舌、齒及肚,背腹有刺連續至尾部,尾部沒有分叉,生長在北方。

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吻短圓鈍,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並伸向眼後下緣,下頜稍突出。牙細小,帶狀排列於上下頜,下頜兩側齒堅利。眼小,上側位,居於頭的前半部,距吻端頗近。鼻孔兩對,前鼻孔位於吻端呈管狀,後鼻孔位於眼前上方,為一小圓孔。鰓裂大,左右鰓膜癒合,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

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側各有2 行黑色斑紋。奇鰭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則斑點。

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鱗片,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鱗片,行於體側中部,後延至尾部。

背鰭頗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於胸鰭基底上方,距吻端較近。腹鰭短小,起點於背鰭第4—5根鰭條下方,末端不達肛門。胸鰭圓形,鰭端伸越腹鰭中部。臀鰭短於背鰭,起點於痛鰭第15—16根鰭條下方。尾鰭圓形。肛門緊位於臀鰭前方。

鰾單室,細長,前端圓形,末端較尖,延至臀鰭基底上方。胃呈囊狀,幽門垂2個,粗長,約為腸1/3。腸短雙曲,長於體長二分之一。

黑龍江亞種主要特徵為:背部顏色為深綠黑色,體側有不規則黑綠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部同色,胸鰭和臀鰭色淺。

與斑鱧的主要差別是:烏鱧體較長,斑鱧缽較短;兩者頭頂部斑紋也有明顯差別:烏鱧頭頂部有七星狀斑紋,斑鱧頭頂部則呈近似“一八八”三個字之斑紋;此外,烏鱧的頭比較尖長,更似蛇。

烏魚的生態習性

營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布於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時常潛於水底層,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

黑魚(2)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體缺氧時,它可以將頭露出水面。後部側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藉助在鰓腔內由第一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組成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烏魚的生存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活動於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游動緩慢,常潛伏於水深處;冬季水溫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

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烏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沖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餌料不足時,亦會向他池轉移,轉移時其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

生長速度快,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的環境中,烏鱧與斑鱧的生長速度不盡相同。

黑魚當年孵出的魚苗,年終平均體長可達15厘米,體重50克左右.根據在太湖採集的標本,各年齡組體長和體重為:1冬令魚體長14.2—19.2厘米,體重115—428克;2冬令魚體長24—28厘米,體重350—760克;3冬令魚體長32.厘米,體重605—1000克.

斑鱧各年齡生長速度為:1冬令魚體長19.0—39.8厘米,體重95—760克;2冬令魚體長38.5—45.0克米體重625—1395克;3冬令魚體長45.0—59.0厘米,體重1467—2031克。

在人工養條件下,當年個體重可達250克,翌年達500—1000克。

食性特徵

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且較為貪食。捕食對象隨魚體大小而異。體長3厘米以下的苗種主食撓足類、枝角類及搖蚊幼蟲等,體長3—8厘米以下的苗種以水生昆蟲的幼蟲、蝌蚪、小蝦、仔魚等為食,體長20厘米以上的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魚類和青蛙為捕食對象(小型魚類主要指鯽魚、餐條、赤眼鱒、泥鰍及各種幼魚)黑魚的游動速度緩慢[1],但捕食一般不追趕獵物,而是隱藏於水草或其他隱蔽物附近,並高度注視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有魚類等適口活餌游經附近時便迅速出擊,一舉捕獲。黑魚的攝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胃的最大容量可達其體重的60%上下。據解剖,一條500克重的烏鱧,在較短時間內吞食10厘米長的草魚種8尾。黑魚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能吞食體長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類個體。其食量大小與水溫有密切的關系。夏季水溫高時相當貪食,攝食量大;當水溫低於12℃時即停止攝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當動物性飼料不足時,也能以豆餅、菜餅、魚粉等人工配合飼料為食。

與鱤魚一樣,以魚、蝦等為食。但它的捕食方法與鱤魚不同,從不主動追趕獵物。烏鱧常潛伏在水渾濁、水草叢生的淺水地帶,若在水質清澈、水流緩慢或平靜的地方,則多隱蔽在水草下面或靜止的水層中。在捕捉食物時,它從不藉助強健的身體快速游泳能力追捕小魚,而是輔以狡猾的手段達到追捕食物的目的。當它發現小魚時,便在附近水草中隱蔽起來,靜靜窺視,等待對方鬆弛警惕,游動至它的附近時,突然沖向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一舉咬住小魚吞食。

生殖習性

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25℃。

性成熟年齡,在不同的地區也略有差異。在華南地區通常體長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魚性腺已成熟,而長江流域一帶則需要2冬令和體長30厘米左右才能產卵。烏鱧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產卵場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烏鱧的懷卵量通常每公斤體重約為2—3萬粒,0.5公斤重斑鱧產卵量一般為0.8—1萬粒,個別可達1.1—1.2萬粒。產卵方式是營造巢類型。產卵前,性成熟的雌雄親魚成對地游動在產卵場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營築略呈環形、直徑約0.5—1米、漂浮於水面的魚巢.巢築成後,在風平浪靜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魚相互追逐、發情,然後雌魚在魚巢之下接近水面處,腹部向上呈仰卧狀態,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於巢上。與此同時,雄魚以同樣姿態射精於此。魚分多次產卵。產卵後親魚守於巢底,保護魚卵,免受侵害。

卵金黃色,有油球,為浮性卵,卵徑2毫米左右。鱧黑龍江亞種卵徑略小,約1.5毫米。精卵的孵化時間與水溫有關:水溫較低時,孵化化時間較長;水溫較高,則孵化時間短些。剛孵出的魚苗全長3.8—4.3毫米,體遍布黑色素細胞,胸鰭原基出現,油球和卵黃囊使體部明顯膨大,外形象蝌蚪,常側卧漂浮於近水面,運動能差,依靠吸收卵黃而生。苗全長達6.1—6.2毫米時,胸鰭、鰓裂和口均已出現,卵黃內油球位置移至腹部,常呈仰卧狀態於水面,並能向下作短程垂直運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群保護.全長達7.4—7.5毫米時,全身黑色,卵黃囊消失,集群游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群保護。全長達15.5毫米時,體呈黃色,奇鰭末端呈黑色,背鰭、胸鰭和臀鰭已具鰭條,腹鰭則始現鰭條,開始分散游動,親魚亦停止護幼。

保護幼魚

親魚有著護幼的習性。每當繁殖季節來臨,雌雄親魚將產卵地點選擇在沼澤、湖泊、水底、小河的水草叢中的岸邊,或是長有蘆草的淺水灘中。

產卵前,雌雄親魚共同銜取水草或植物碎片構築魚巢。巢的大小視其個體大小而定,巢略呈環狀,卵產於巢中。

產卵後,一對親魚或僅雄魚潛伏於魚巢中,或巢的附近守護魚卵,不讓別的魚類或蛙類靠近,以免受其傷害。

剛孵出的仔魚,卵黃囊使其身體前段顯著膨大,而側卧於水面輕輕浮動,親魚則守護於仔魚下方。隨著仔魚的發育,卵黃囊的消失,幼魚能作垂直游動,但只限於魚巢附近。親魚的防禦活動更為強烈,若有其它魚類或蛙類企圖對幼苗偷襲,親魚將全力以赴驅趕之。

幼苗長至10-30毫米時,活動能力加強,行動活潑,活動范圍也隨之擴大,此時親魚與幼魚群集於一起,穿梭在魚苗周圍,加強保護。直至幼苗至40-50毫米時,魚體體色由黃綠轉成墨綠,各鰭出現鰭條,有較強游泳能力,這時幼魚開始分散營獨立生活,雌雄親魚到此時也就結束其一年一度的護幼生活,離開魚巢,尋找自己的棲息環境。

烏魚的養殖技術

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品,一向被視為病後康復和老幼體虛者的滋補珍品。當前,黑魚養殖效益顯著,已成為水產養殖熱門之一。

一、池塘條件

池塘應選擇採光良好、通風,進、排水方便,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鹼性,透明度為30厘米左右,水深1.5~2米,進、排水口須設防逃網,池底部為泥質,面積2~4畝塘。

二、魚種選擇

黑魚養殖應投放大規格優質魚種,規格在10-15厘米左右,每畝投放2000~2500尾,並可套養200~300尾大規格花白鰱魚種。

三、投餌技術

1.鮮餌料:黑魚為肉食性魚類,以小雜魚為主,淡水和海水小雜魚都可以。養殖初期,對於規格較大的野雜魚經切碎後投喂,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總重量的5%左右。

2.人工配合飼料:黑魚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其配方為:絞碎的雜魚蝦糜70%、豆粉20%、酵母粉5%,餘下的為多維素礦物鹽、促生長劑和抗菌素。投餌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日投餌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攝食旺盛時,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四、日常管理

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細心觀察黑魚攝食和活動情況,注意水質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換水:一旦發現剩餌過多或水質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進黑魚的正常生長。

五、病害防治

1.魚種入塘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時,一般每畝用生石灰60~75千克;帶水清塘消毒時,一般水深1米每畝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魚種消毒,如在集市上購買魚種,下塘前必須消毒,可用2.5%~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15~20分鍾。

3.定期對食台進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進行潑灑。

4.黑魚雖然抗病力較強,但在高密度養殖後,也容易發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瘡病等,治療以內服與外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每半月每畝用二氧化氯100克對水全池潑灑,內服恩諾沙星等。

烏魚的放養技術

親魚池的選擇:放養池的大小應根據每一次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一次能繁殖50~70對,基本上按每10平方米放養1對的原則,則選擇 0.6~1畝的池塘;如果一次只能繁殖30~40對,則選擇0.3~0.6畝的池塘。其主要原因是,當親魚性腺已成熟時最好是一次捕撈,一次催產,不宜多次捕撈。因為烏鱧拉網捕撈起捕率較低。一般是將池水抽干捕捉,對親魚刺激很大。池塘過大,親魚過分集中,多次抽干,多次捕撈,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強烈刺激,會造成親魚的性腺退化,影響後面幾批的催產效果。所以應採取每池的放養量和每次繁殖量配套的原則選擇親魚池的大小。池深1.5~2.0米為宜,灌水1.0~1.5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若池深只有1.0~1.2米,水仍可灌到0.8~1.0米,四周插上竹籬笆或舊魚網圍欄,高1.5 米,防止烏鱧跳出池塘。

放養的准備工作:放養前作好魚池的清整消毒工作,一般採用干塘消毒。若淤泥過厚的要挖掉過多的淤泥,留下20厘米左右。每畝用 50~75千克生石灰清塘,灌水10天後可以放養親魚。在池中養殖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以供烏鱧隱避棲息,同時有防逃作用。如果選擇的親魚是野生的,親魚池中可放養一些小雜魚,規格要小,不宜過大。

親魚的放養要點:親魚的放養關鍵是密度、時間和雌雄比例。密度一般按每畝放養100~150千克,最多不超過200千克。應按親魚的規格大小而定,一般在150~250尾左右。密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過高會影響親魚的活動空間,過低不容易馴養,特別是野生親魚,這些都會影響親魚的性腺發育。時間安排於9月份。9月份水溫在25~30℃,從高溫逐漸轉涼,有利於親魚越冬前的培育,攝食比較旺盛。親魚通過捕撈、運輸,特別是野生親魚到了新的生態環境中,常不會覓食。而9月份放養尚可通過2個多月的馴養,使之適應新環境主動攝食,恢復體質,而且可以促進性腺的發育,提高雌魚的懷卵量。放養時雌雄基本上按1:l的比例混養。這時雌雄比較難以判別,所以只能說基本上放養數要比實際需要量略大一些。親魚下池前採用2%~3%的食鹽水消毒或用30毫克/千克的福爾馬林溶液葯浴10分鍾左右,消毒後放入已准備好的親魚池。

烏魚的專養技術

1.魚池選擇魚池要求通風向陽,水源充足,面積1畝~5畝,水深1米~1.5米,四周種植一些水浮蓮或水花生,並在較低的地方用網片圍攔,這樣既可防止烏魚外逃,又可隱蔽、遮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烏魚的生長。

2.清塘消毒魚池選定後,先將池水排干,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40公斤~150公斤化水,全池均勻潑灑,並用耙等工具翻動淤泥,充分消毒。烏魚種放養前一周,將池水注至1米深,並施適當基肥培肥水質。

3.魚種放養魚種來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野生的,一種是人工繁育的。但不管哪一種來源的魚種,下塘前均要進行篩選,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魚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5分鍾~10分鍾,然後放入同一個魚池。放養密度視水源、注排水條件、餌料魚來源等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3厘米~5厘米長的魚種,667平方米放養6000尾~10000尾;10厘米~15厘米長的魚種,放養4000尾~6000尾;20厘米左右的魚種,放養約2000尾。若水源、注排水條件好,餌料魚來源充足,放養密度還可適當加大一點。

4.餌料投喂人工精養黑魚,主要以低值新鮮小魚蝦為主要餌料。因野生或一些人工繁育的魚種是吃活餌的,所以魚種下池後應先停喂一兩天,然後每天上午沿池四周投喂適量的死餌進行馴化,以後逐步移到池塘一處投喂。魚吃食死餌習慣後,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各投喂1次,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10%,並根據天氣、水溫、生長、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

5.日常管理黑魚在天然水體中或稀養情況下是不易發病的,但在人工精養情況下,若防治不當,則會暴發魚病,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從筆者幾年的實踐情況看,烏魚常見病有水霉病、腐皮病、腹水病、爛鰓病等。若防治措施得當,魚很少發病或不發病。因此,在烏魚養殖過程中,應經常查看水質、魚情、打撈殘餌、防止外逃等,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

6.捕大留小,適時上市因烏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餌料不足時會自相殘殺,所以,每隔1個月左右,就要捕大留小1次。若規格相差較大,且數量較多,可分養到其他同種規格的魚池或網箱中。市價較好時,可將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上市銷售。這樣,既可賣得好價錢,又有利於小規格魚的生長。

烏魚的人工繁殖

1.1 池塘條件

試驗用親魚池、繁殖池、育種池均為東西向的長方形池塘,面積2畝/只,深1.5m,底淤20cm。

1.2 催產孵化設備

其設施是利用四大家魚繁殖用的設備,產卵池為圓形,直徑8m,深1.5m魚苗孵化設備是拋水式孵化缸,每隻缸盛水500kg左右,濾水缸罩為60目;魚巢是棕片和蚌殼。

1.3 親魚的選擇及培育

親魚選購於本場附近的河溝、湖泊中的天然捕獲物,從3月1—10日選購運回親魚61kg,2冬齡以上,規格為80g/尾左右,體形正常,無病無傷。購回的親魚放在池塘中培育,水溫15℃以上時,投喂少量的小魚蝦、螺蜆肉、豆餅等,並經常巡塘觀察,適當加註新水。

1.4 親魚的雌雄鑒別、配比及催產孵化

雌雄鑒別:雌魚個體明顯小於雄魚;雌魚具有圖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時腹部膨大而柔軟,生殖孔微紅外翻;雄魚只有一個泄殖孔。雄雄配比及催產:親魚的雄雄比例為1:1.2配組。池塘自然產卵沒有注射催產葯物,在4月上旬水溫達18℃,發現沙塘鱧在池邊水體上層游轉時,即在池邊布設棕片和吊掛大的蚌殼若干,並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親魚發情,讓其在棕片和蚌殼中自然產卵。在產卵池中催產的親魚,注射促排卵素2號(LRH—A)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為胸紹基部,每年4月6日水溫19℃時第一次注射 LRH—A,間隔12小時第二次注射LRH—A與HCG的混合葯物,注射後放人產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並布設棕片和大的蚌殼,讓其自然產卵。孵化:受精卵淡黃色,圓形.,卵膜透明,粘性較強。池塘及產卵池中的親魚產卵結束後,及時取出帶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殼,並輕洗去泥漿、污物,移送至孵化缸,將棕片和蚌殼吊掛在水中。

1.5 苗種培育

魚苗出膜後3天待腰點出現,魚苗都能乎游時,即可出缸計數,放入清整並施過基肥的池塘,池水深70cm;魚苗早期的開口餌料為輪蟲、小型枝角類和橈足幼體等(主要靠施基肥培養),輔助投喂雞蛋黃、魚肉漿、豆漿等,每天投喂3—4次,並定期測定成活率、生長速度。

2 結果

2.1 性腺發育、懷卵量的測定

從3月1日至3月10日購進親魚至4月上旬催產,在一個月時間內,經多次觀察與解剖時發現,塘鱧在3月初至3月中旬,水溫在15℃以下時,其性腺發育仍在皿—IU期狀態;而當到了4月上旬,水溫升至18℃以上時,其性腺很快發育至V期狀態(雌雄魚的性腺發育節律基本一致)。通過解剖測定,55~115g體重的雌性沙塘鱧絕對懷卵量為1100粒—3500粒。

2.2 催產孵化

本試驗共分3批催產孵化,第一批為池塘自產經孵化缸孵化,計投產196組,受精率85%,孵化率43%,出苗11.8萬尾;第二、三批在產卵池產卵,孵化缸孵化,投產親魚分別為67組、38組,催產率為64%、79%,受精率為78%、87%,分別出苗2.7萬尾、2.6萬尾。投入本試驗的親魚共30l 組,共出苗17.1萬尾。親魚池中未投產的約40組親魚在每年4月30日檢查,大部分己流產或半流產。

2.3 苗種培育

自4月17日~21日陸續出苗後,計數為17,1萬尾,故人1隻2畝池塘中培育,經過1 個月時間的培育,夏花規格達2—3cm時分在8隻16畝池塘中育種,這階段投餌主要是豆餅糊、小雜魚等,日投餌量占塘口載魚量的5%左右,同時做好巡塘觀察、水質調節等管理工作。經6個月的飼養,到11月12日拉網檢查,測量其規格為8~11cm之間,體重在12~16g/尾之間,其數量估數為12萬尾,成活率為71%,總產量為1680kg。

烏魚的養殖場地

1、魚塘條件。專養烏魚的池塘面積大小不限,但一般以667-1 334m2為宜,以便於管理,最大不超2000m2為好。水深1-1.5m,池底部最好為泥質。水源應充足,池內的通常設備如進水口,排水口之類應當俱全,水質宜中性或弱鹼性。養殖池塘應進行徹底消毒,一般是在放養烏魚種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應選在晴天進行,分干法清塘和帶水清塘,常用的葯物是生石灰,如干法清塘消毒時,一般每667m2用生石灰50-75kg,帶水清塘消毒時,一般水深1m每667m2用生石灰125-150kg。同時在池塘中還應需有1/5左右的水面或池塘四周水面種植80-100cm寬的水浮蓮,以便在夏季水溫較高時,以供遮擋陽光,便於烏魚避暑和躲藏,同時還能取得凈化水質,有利烏魚的生長。?

2、魚種放養。要使專養烏魚獲得較高的產量,魚種必須要放足。一般667m2放6 000尾左右,如果水質好,深度在1.5m以上,只要管理得好,飼料充足每667m2可放8 000尾。但是不管什麼時間放養,投放的烏魚苗種規格都要整齊一致。另外,還應注意魚種的質量,選體質健壯,鱗片完整,游動活潑正常,沒有損傷的為好。此外,在專養烏魚的池塘中,還可混養少量的鰱、鱅、鯉等魚,這樣能達到控制池塘水質,並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但混養的家魚個體應大於烏魚種的1倍以上的為宜,以避免被烏魚殘食,如投放6cm的烏魚種,混養的家魚種的長度要在13cm以上。

烏魚繁殖

2齡烏魚性成熟,此時體長一般在20厘米以上,體重500克左右,在我國華南地區4—9月中旬為產卵期,5—6月為盛產期;華中和華東地區5—7月產卵,以6月較為集中。產卵期水溫約20—30℃。

產卵前,雌魚和雄魚在水草繁茂處,用口將水草築成約1米直徑的“魚巢”,產卵在寧靜的早晨日出之前,先是雌魚在魚巢之下接近水面,腹部向上成仰卧狀態。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隨後雄魚以同樣的仰卧姿式射精。產卵時親魚感覺十分靈敏,遇到外界干擾時立即中止產卵。

烏魚的懷卵量,每公斤體重為2萬顆左右,卵為一次成熟,分批產出。產出的卵漂浮於魚巢之中,溫度在26℃時經36小時孵化出,30℃時32小時孵化出。剛孵化出的魚苗體長3.8—4.3毫米,9毫米長時開始攝食。當幼魚長到4—5厘米時,開始獨立生活,親魚也離開幼魚群,有時也殘食離群的幼魚。烏魚生長迅速,在池塘養殖中,1齡魚體重100—500克,2齡體重500—1000克。水溫在30℃以上時,生長更快,當水溫降至10℃以下時,生長緩慢。[4]

養殖現狀

中國的鱧科魚類共有7個種,它們分別是烏鱧、斑鱧、月鱧、寬額鱧、紋鱧、線鱧和長身鱧。其中只有烏鱧是一個廣布種,分布於全國各大水系,產量也最大,斑鱧、月鱧和寬額鱧僅分布在華南地區,包括台灣省和海南省;而紋鱧、線鱧和長身鱧則相當少見,分布區十分狹窄,僅見於雲南省的怒江、瀾滄江水系,經濟價值小。人們習慣於將鱧科魚類通稱為烏魚、黑魚(北方和華東地區)、財魚(湖北、湖南)、生魚(廣東、香港地區)、烏棒(西南地區),此外還有斑魚、孝魚、蛇頭魚、文魚等名稱。

四川內江江龍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過大的吹噓白烏鱧,無非是為了提升白烏鱧的價格,純屬炒作,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同時希望各位養殖朋友能將這一消息告知親朋好友,不要被它騙了!從這個角度分析,白烏鱧的市場也快盡頭了,希望養殖戶在選擇養殖品種的時候,對它要小心下手。

烏鱧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無論是湖泊、水庫、河川、溪溝、塘堰還是水田、渠道,甚至連一般魚類難以生存的沼澤、積水潭、窪凼等都能生長、繁衍。它們的生長速度也比較快,符合“頭年魚種、二年成魚”的生產要求。烏鱧的含肉率高,又無肌間細刺,是老少皆宜的魚品之一。據測定,每100克鮮魚肉中,含蛋白質19.8克、脂肪1.4克、糖1.2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據醫籍記載,烏鱧還有去瘀活血、滋補壯陽、收肌生津、怯寒調養等葯理作用,在東南亞及我國兩廣、港澳台地區一向被視作佳餚兼補品,故而身價不凡。此外,與其他魚類不同,烏鱧離水後不易死亡,死後肌體也不易腐敗變質,所以更便於長途運輸與加工。

『陸』 西安豐裕口資料

西安豐裕口,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城區南邊約35公里處的秦嶺北麓,隸屬灤鎮街道辦事處管轄。豐裕是秦嶺北麓的一條山溝,因豐裕河從這里流出而得名,灃河最終流入渭河,210國道從這里駛入,西康高速沒有建成通車以前,這里是通往陝南、四川的要道。同時,豐裕口也是西安市近郊一處傳統的消夏避暑景區,可以爬山、觀水,近幾年還增加了農家樂活動,附近有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夏天,人們總愛到山裡面去避暑納涼。坐車的話周六周末可以在大雁塔坐環山公路線。

『柒』 雎鳩到底是個什麼鳥

    那天,和幾位朋友在老南橋頭喝茶閑聊。在一片春和景明、江水泠泠中,不知怎麼就說到了《詩經·關雎》中的「雎鳩」:吉民先生說雎鳩是斑鳩,在河洲樹林間「咕咕咕」的叫聲是很能惹人情思的;西村先生說應該是野鴨,畢竟那是在水邊,「嘎嘎」的鳴叫其實就是「關關」之聲。過去,我也只是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當作一種「比興」手法而已,從來沒有在意過這里的「雎鳩」到底是個什麼鳥。即使錢鍾書先生《管錐編·毛詩正義》章六十則中涉及《關雎》的就有五篇,卻無一處與「雎鳩」鳥相涉;上海辭書出版社《詩經鑒賞辭典》也是連「雎鳩」都不作哪怕一點點解釋。可見,不管「雎鳩」是什麼鳥,幾乎都對理解這首詩的意境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不過,這還真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詩經》毛(亨、萇)傳有:「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鄭玄箋:「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成書年代與「毛傳」差不多的《禽經》(據傳為春秋時期,從內容來看應該是戰國末期至漢初)記載:「王雎,雎鳩,魚鷹也。《毛詩》曰:『王雎,摯而有別,多子。』江表人呼以為魚鷹。雌雄相愛,不同居處。詩之《國風》,始《關雎》也。」《爾雅·釋鳥》也說:「雎鳩,王雎。」古時「摯」與「贄」、「鷙」相通,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西晉文學家陸機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註解:「雎鳩,大小如鷗。深目,目上骨露。幽州人謂之鷲。」東晉著名學者郭璞《爾雅注》解雎鳩:「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陸機、郭璞都以為「雎鳩」是鷲、雕一類的大型猛禽。即使南宋朱熹明確指出雎鳩是一種水鳥,「狀類鳧鷖。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但之後的辭書典籍包括今天的《辭源》《辭海》都作性情兇猛的鶚或魚鷹之解而無鳧一類的其它相關解釋。

    這里暫且不說把象徵愛情、相思之美的溫婉意象寄之於鷲、雕或鶚之類的猛禽大異《關雎》一詩的意境情趣,而且,單從歷史考證的角度來看,在西周到春秋戰國年代,古人對包括鳥在內的生物的認知和描述當然不可能像現代生物學這樣作出界、門、綱、目、科、屬、種等科學、規范、准確的分類和把握及命名,甚至還會有不少的錯詐,如清代馬驌《繹史》附錄的《古禽經》就有「鶴以聲交而孕」、「鵲以音感而孕」之說;還有,現在研究發現,鴛鴦(鴨類)也並非形影不離、終身相伴,那隻不過是人們看見其在明湖清波中出雙入對而產生的一種美好聯想罷。可見,前面所引典籍等對「雎鳩」的註疏大有延展考證與商榷的必要。

    如果我們不把「雎鳩」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而當作一個偏正性片語,那麼「雎」可解釋為雎水,也就是今天湖北西部的沮水;而「鳩」即是鳩鴿科中部份種類的通稱,比如我國就有綠鳩、南鳩、娟鳩和斑鳩等,以「雎水河畔的鳩」來講,其地理位置與「周南」之地基本一致,但從分布范圍上看,這種鳩最有可能的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 斑鳩 。這與「在河之洲」的環境有些不相符合,而且斑鳩陰郁的「咕咕」之聲與歡快的「關關」鳴叫更是難以聯系在一起。所以,這種呆板的「硬解」大略是不合常理的。

    而按照「傳統」的解釋,「雎鳩」即魚鷹,就是鸕鶿,其身如鴨、頭似鷹、喙有鉤,脖粗翼長,多生活於河流、湖泊、池塘、沼澤等地帶,經馴化後可以替漁人捕魚。鸕鶿很少鳴叫,但群棲而彼此間發生糾紛時,多發出「咕咕咕」的叫聲,粗獷、沙噪,不悅耳。其形象和聲音恐怕很難會讓人產生浪漫的「比興」聯想和情愫,所以,把「雎鳩」當作魚鷹來解釋也是比較牽強的。近年來,有人提出了 「苦惡鳥」 (秧雞的一種)說,但這種主要生活在南方的水鳥毫無「王者」的氣象不說,夜裡「苦,苦」的凄涼叫聲還往往讓人愀然不樂,怎麼會去「好逑」呢?還有人提出 「彩鷸」 說,培建先生的《雎鳩可能是什麼鳥》認為,雌鳥羽毛要比雄鳥更美麗,才會讓人聯想到窈窕的美女,因而把雎鳩「鎖定」為「彩鷸」。這種水鳥居留、棲息的地區及環境與《關雎》所「設定」的場景也大致相符,但這種頭頂無冠的秧雞樣小鳥一雌多雄的生活習性和單調乏味的「歐,歐」叫聲同雎鳩的「意象」特徵也不甚相符。而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高立傑先生則說:「經過對各種資料的詳細對比,已經找到當代游禽中的 鳳頭鵬鶥 ……就是古書中的雎鳩和王雎,因為古書中雎鳩的各種特點大都能從鳳頭鵬鶥身上體現出來。」但是,我卻沒能從相關書籍資料中查到「鳳頭鵬鶥」這種鳥,只能臆測或許與「鵬」和「鶥」有關。根據《說文解字》、《字林》等古籍講,「鵬」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其群鳥之王的地位來自於右邊的「朋」,最早出現於《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確實是王者氣象。但這種神鳥怎麼會棲息於河灘沼澤之地呢?而「鶥」為畫眉亞科鳥類的通稱,叫聲婉轉優美卻無鳳頭,也不是水鳥。當然,「鵬」、「鶥」合在一起又是另一回事,而且,古今鳥類及名稱是有差異變化的,這還是讓人不得其解。

      那麼,我們似乎可以另外換個角度和方式來進行一番索考。《關雎》一詩屬於《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周南》,「周南」是指周王朝都城豐京(今陝西長安縣南西南灃河以西,即使周武王遷都於隔河的鎬後,其仍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南的地區,大抵指洛陽以南至江漢一帶,主要包括今天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等「南方」之地。正如唐代孔穎達《正義》所說:「其得聖人之化者,謂之周南。得賢人之化者,謂之召南………序雲: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周公出。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故系之召公。」也就是說,《關雎》是由采詩官從周朝直接統治下的都城以南地區(如湖北周邊)收集到的一首民間歌謠。歌謠所描寫的場景地點是在有州渚的河邊:那個在河邊、也許是劃著船,採摘荇菜即蓮葉莕菜的姑娘可能並非葯用(食用),而是為了那睡蓮樣的黃色花兒。這時引發不遠處「君子」遐思的應該是朱熹所說的鳧(野鴨)類水鳥所發出的「關關」和鳴之聲(《正字通》:關即關關,鳥鳴聲),也即《古禽經》記載的「鴨鳴呷呷(gā)」。那麼,這種在古代叫做「王雎」的野鴨長什麼樣子呢?網路說:「因其頭頂的冠羽,讓雎鳩看起來頗具王者的氣度與風范,古人亦稱其為王雎。」這應該 是一種很有道理的解釋。經過綜合比對, 中華秋沙鴨 才最為符合具有「王者氣象」雎鳩鳥的特徵。

    秋沙鴨這一中國特有鴨科物種,俗名鱗脅秋沙鴨,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其特有標志是頭上有兩簇冠羽,像美麗的鳳冠一樣。秋沙鴨分布於吉林、黑龍江、河北、長江以南地區以及西伯利亞,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葉林混交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和草地,成對或以家庭為群,常常三五隻小群活動,有時和鴛鴦混在一起。其生活的區域如長江以南的太湖、洞庭湖等也與「周南」之地相為一致。東北小興安嶺、長白山一帶是秋沙鴨的繁殖地,夏末秋初之際——這時荇菜也還值花期,與各種野鴨一起南遷到江浙太湖流域、湖北洞庭湖、貴州平塘等地避寒越冬,一如揚雄《羽獵賦》所寫:「王雎關關,鴻雁嚶嚶」,一片熱鬧景象。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比揚子鱷還稀少,有鳥中「大熊貓」之稱。近年來,在古「周南」之地如陝西洛南縣洛陽流域和洞庭湖支流桃源沅水(濕地)都有發現秋沙鴨靚麗的身影。由此可見,中華秋沙鴨應當就是「關關」雎鳩之鳥了!

    此外,從古至今,傳統的注、疏、箋大都認為《關雎》是一首歌頌「夫婦之德」而又「克制」的愛情之歌,並且是婚禮上所唱的頌歌。這種「微言大義」的解讀大異於其作為「民歌」的意趣。司馬遷就曾說「風詩者,固閭閻風土男女相思之作也。」古典文學專家余冠英先生認為,《關雎》就是「河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個貴族男子的思慕」而已,一場即興的單相思,一件還沒譜兒的追求!唯其如此,才更有詩味和一種超越文本的象徵意蘊。

『捌』 西安有哪些自然資源

河流、水資源 西安地區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市區東有灞河、滻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灃河,北有渭河、涇河,此外還有黑河、石川河、澇河、零河等較大河流。其中絕大多數屬黃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橫貫西安市境內約150公里,年徑流量為25億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還另闢有較理想的水源基地。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土壤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兩個差異明顯的區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黃褐土、褐土為代表,南部的秦嶺山地以黃棕壤、棕壤為代表。據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個土類,24個土壤亞類,50個土屬,181個土種。土壤類型的復雜多樣,為區內農作物的多品種組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動植物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鬣羚、大鯢、黑鸛、白冠長尾雉、血雉、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 西安境內地層發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布在南部秦嶺山區。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地熱水的地質條件,僅城區可以開發的地熱面積約780平方公里,地下熱水可采儲量約為5.39億立方米。

『玖』 西安環境怎樣

西安是一個很好的城市,是十三朝古都,你想想,古代那麼多的皇帝都把皇都建在西安,它回事別人所說的那樣子嗎?至於你說的一個星期才洗一次澡,肯定是受早期的電影誤導了西安很少出現沙塵暴,這種情況出現在內蒙一帶 你要相信你的選擇,來了西安之後,你不會後悔的,西安,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偏南。北臨渭河,南依終南山,周圍曲流環繞,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秀麗。
西安,古稱長安,是當年義大利探險家馬克。波羅游記中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一個充滿歷史遺存的城市。
西安是中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3100多年。在漫長的歲月中,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周人曾於此制禮作樂,鑄典章於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傑作阿房宮,在驪山修建了規模巨大、埋藏極為豐富的歷史寶庫秦始皇陵;漢唐時代,這里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賓客雲集的東方大都會。「東有羅馬,西有長安」是當時西安的歷史地位的寫照。至今,西安與世界歷史名城雅典、開羅、羅馬齊名,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餘年,其中西周、秦、西漢、唐,是西安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西安擁有大量的歷史人文景觀:徜徉在千年古都寬闊平直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歷史悠久的西安古城牆、有石質書庫之稱的碑林、以及大雁塔、小雁塔等西安的標志性建築。當然人們的目光更多地關注在地下,因為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博物館、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半坡遺址、反映中國社會從母繫到父系氏族變遷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等中華古代文明的珍貴遺存,「五千年的歷史看西安」可不是虛妄之言,難怪許多外國元首都把西安作為訪華的必游之地。
除了這些遐邇聞名的古跡之外,西安還是 「絲綢之路」的起點,而秀麗險峻的西嶽華山又給這個秦磚漢瓦的世界添了幾許清新自然的氣息。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西安擁有了豐富的文化遺存上。漫步古城街頭,觸目皆是秦磚漢瓦;踏青郊野,滿目景物都可引發人們對歷史的憑吊。其境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4處(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4處),古遺址、陵寢4000多處,出土文物12餘萬件。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如世界遺產錄的中國古跡。
西安明代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偉的古城堡。近年,漢陽陵的開發有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出土的裸體彩俑有「東方維納斯」之譽。市內有6000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最古老的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寺……
今日西安是一座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整潔文明的現代化城市。旅遊業已經成為其支柱產業。作為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西安目前擁有接待遊客床位17萬張,其中旅遊涉外飯店38家,床位2萬張。西安現有星級飯店32家,其中五星4家,四星5家,三星14家,二星6家、一星3家(數據截止日期2000年8月)。城市年接待海外旅遊者能力達100萬人次。目前當地有國際旅行社27家,國內旅行社100多家。 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在我國歷史上,曾是周、秦、西漢、東漢(末年)、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建都的地方。唐以後的長安城治名稱多次更易,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現在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省省會所在地。東西長204千米,南北最寬116千米,面積9983平方千米。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臨潼8區和長安、藍田、周至、戶縣、高陵5縣,174個鄉鎮,58個街道辦事處,3156個行政村。1694個居委會。人口741.1萬。


[自然資源]

地勢: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列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的秦嶺山地與坦盪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主脊海拔2000—28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大陸東部最高峰。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季冷暖干濕分明;春季升溫迅速,乾燥多風;夏季炎熱高溫,日照強烈;秋季溫和濕潤、時有陰雨:冬季寒冷乾燥,雨雪偏少。秦嶺山地氣候則呈垂直分布,中山區為溫帶氣候,高山區為寒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3.3℃,極端最高氣溫為45.2℃,極端最低氣溫-20.6℃,年均降水量604.2毫米。無霜期207天。對農作物生長和人民生息都極為有利。
河流: 東有灞河、滻河,西有灃河、皂河,南有滈河、橘河,北有涇河、渭河,素有「八水繞長安」之說。此外還有黑河、石川河、澇河、零河等較大河流,西安地下水儲量也比較豐富,一些地段,承壓水位高出地面,形成自流水。位於周至縣的黑河水已被引入城區,是西安理想的水源。渭河橫貫西安市境內約1 50千米。年徑流量25億立方米。
礦藏:已查明的礦產有23種。其中金屬礦主要有鐵、錳、鉻、銅、 金、鎢等,非金屬礦產有玉石、花崗石、大理石、石英,石墨等,共有礦點60多處,大、中型礦床12處。西安的地熱資源也較多,不少地方都有中、低溫溫泉,如驪山、湯峪溫泉等。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種、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稈、鬣羚、大鯢、黑鸛、白冠長尾雉、血雉、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經 濟]

西安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形成以一批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機械、電子、紡織、國防工業為主體,包括輕工、化工、食品、冶金、建材、電力、醫葯等多種門類的現代工業生產體系,其中,高壓輸變電設備、飛機製造、電子及通信設備、自動化儀表、石油勘探儀器、光學儀器、製冷設備、鐵路罐車、手錶、縫紉機等工業在全國名列前茅,紡織、重型機械、通用機械、專用機械、化工原料、醫葯、印刷、造紙、建材、服裝、飲料、食品工業也有相當規模。西安市有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曲江旅遊度假區、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等四個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引人注目,已成為西安工業新的增長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迅速形成電子和微電子、機電儀一體化、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節能技術等五大支柱產業。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初步形成以大唐電信、海星集團、開元集團、彩虹股份、聖方科技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和一批知識型小巨人企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群; 以東盛制葯、天誠制葯、 太極制葯、萃生制葯、一枝劉制葯等為代表的生物制葯產業群:以陝西製冷集團、西安長嶺股份、大金慶安、慶安冷機、慶安雙加工程以及高科遠東製冷等為代表的製冷產業群。西安工業的所有制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經濟成份並存並竟相發展的新格局。外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及其他經濟類型企業迅速發展。 尤其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帶來鄉鎮企業蓬勃發展。西安風味食品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地方風味獨特,如水晶餅、臘羊肉、黃桂稠酒等。

[交 通]

西安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起點就在這里。西安已形成以航空、鐵路、公路為主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全市公路里程2800千米,有5條國道和12條省道經過市域,目前,西安至潼關、至黃陵、至天水、至閻良、至藍田高等級公路已建成通車。使西安成為連通省內及西北、中原、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東起中國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鐵路線從西安市區穿過:西安國際航空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80多條。

[名勝古跡]

西安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物古跡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全市現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4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4處,有古遺址、古墓葬4000多處。現已出土文物12萬余件,許多是世界罕見的珍寶。古都西安已成為世界旅遊熱點城市之一,被稱為「東方旅遊勝地」。
先民遺址:著名的有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半坡遺址,姜寨遺址,客省庄遺址。
城闕遺址:著名的有周豐鎬遺址,漢長安城,隋大興城,唐長安城,明西安城。
帝王陵墓: 約有70多座帝王陵墓,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秦始皇陵,漢高祖的長陵,漢武帝的茂陵,漢文帝的霸陵,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及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等。屬省級重點保護的有:秦莊襄王子楚墓,秦二世胡亥墓,漢董仲舒墓,漢宣帝劉詢的杜陵,漢文帝母薄太後墓,周穆王陵,周王季陵,西漢陳平墓,漢蔡文姬墓,明太史王九思墓,清理學家李顒墓等
名寺古塔:興教寺、青龍寺、大興善寺、慈恩寺、大雁塔、草堂寺、薦福寺、小雁塔、清真大寺、鍾樓、鼓樓等。 來了西安後,我相信你會喜歡上這里的,西安歡迎你

『拾』 西安的自然環境 動植物特點

1:地形特徵西安以北,陝甘黃土高原邊,由梁山、黃龍山、葯王山、隴山組成的北山山系,與秦嶺山脈遙相對應,共同構成環繞關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橫貫關中平原。關中平原由渭河及其眾多支流沖積形成,因而又稱渭河平原。它西起寶雞,東到黃河,號稱「八百里秦川」。 :2:氣候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平均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1.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26.9℃;年平均氣溫13.3℃。年降水量平均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濕度為69.6%。年平均降雪日為13.8天。 :3:礦產資源西安地質發育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秦嶺山區大片的火成岩、變質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積層,為各種金屬、非金屬以及能源資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礎。現已查明的各類礦產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主要金屬礦有:鐵、錳、鉻、鈦、銅、鉛、鋅、鋅銅、鉬、金、鎢、鈾和高鋁礦物原料。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長石、白雲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築砂礫、脈石英、「藍田玉」、砂線石、硫礦等。 4:自然資源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鬣羚、大鯢、黑鸛、白冠長尾雉、血雉、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閱讀全文

與灃河有什麼野生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