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野生動物如何恢復原生狀態

野生動物如何恢復原生狀態

發布時間:2022-04-18 01:50:58

『壹』 野生動物如何自我治療

動物自己治病
名稱
名稱: 動物自己治病
主題詞或關鍵詞: 動物 生物博覽
內容
內容
人生了病,可以請醫生幫助治療。野生動物患了病,受了傷,不用求助其他動物,它們能給自己治病。

有些野生動物會用野生植物來治病。比如熱帶森林中的獅子,得了怕冷、戰栗的病,就會去啃咬金雞納樹皮。這種樹皮中含有金雞納霜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葯。

鹿鬧腹瀉的時候,就常常吃食槲樹的皮和嫩枝。槲樹里含有鞣酸,能夠止瀉。有趣的是,印度的長臂猿受傷後,常常把香樹葉子嚼得很碎,捏成一團,敷在傷口上。山鷸和山雞在自己的腿骨摔傷後,常常飛到河邊,用嘴啄些軟泥塗在骨折的腿上,接著又叨些細草混在泥里,最後,再在外面用泥糊結實,做成「石膏模型」,把受傷的腿固定起來。用不了多久,受傷的腿就長好了。

濕敷是醫學上的一種消炎方法,猩猩也懂得用這種方法來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後,就把濕泥塗到臉上或嘴裡,等消炎後,再把牙齒拔掉。

有些動物吃了有毒的食物後,能夠自己尋找催吐的草吃,把腸胃清洗干凈。

貪嘴的野貓吃了有毒的東西,又吐又瀉。它會急急忙忙去尋找一種帶苦味的有毒的藜蘆草,食後引起嘔吐,漸漸地,病就好了。原來,藜蘆草裡面含有一種生物鹼,它有催吐的作用。

吐綬雞被大雨淋濕後,它會吞下苦味的草葯——安息香樹葉來預防感冒。

狼和山犬的胃肌能夠自動收縮。當它們疑心自己吃了有毒的食物的時候,便立即收縮胃肌,把胃裡的東西吐出來,以防毒死。

貓和狗常常用舌頭舔瘡面或傷口,因為唾液中的酶素有殺菌的作用。

溫泉浴是一種物理療法,熊和獾也會用這種辦法來養生和治病。美洲灰熊有種習慣,一到老年就喜歡跑到含有硫磺的濕泉中去洗澡,浸泡在裡面,彷彿在治療老年性關節炎似的。母獾常把長瘡的小獾帶到溫泉中去沐浴,治療瘡疾,一直到病癒為止。

野牛患了皮膚癬,它長途跋涉來到湖邊,它在泥漿中「沐浴」一陣,然後爬上岸,將泥漿晾乾。過不久,它又去湖邊再次「沐浴」,一直把癬治好為止。

喜歡這種泥漿的還有犀牛、河馬等,除了治病,還有防病的作用。這樣,可以使那些寄生在皮膚縫隙中的虱子沒法呆下去。

有不少動物能夠為自己做「復位治療」。肚子被劃破了,內臟漏了出來,它們能將內臟塞進去,然後躲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裡去「療養」,等待傷口癒合。有隻青蛙被石塊擊傷,內臟從口腔露出來。這只青蛙會始終蹲在原地,慢慢地吞回內臟,三天後,它基本復原,又活蹦亂跳了。

『貳』 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怎麼保護它們呢

野生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野生動物在信息傳播、航空航天研究、神經生理學等研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的居住區域越來越窄。許多野生動物現在正面臨滅絕的危機。它們的生存和繁殖受到毀林、過度放牧草地和土地開墾的嚴重影響。湖泊的開墾和灘塗的佔用是瀕危水禽、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以及魚類滅絕的主要原因。在濕地、湖泊和沿海海灘發展成工農業用地後,依賴它們生存的動物失去了棲息地和繁殖地,瀕臨滅絕。

禁止虐殺所有野生動物或干擾其棲息地和生活。野生動物保護區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嚴懲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禁止人類與所有來歷不明的野生動物密切接觸,以免鼠疫爆發,造成大量人身財產損失。醫療部門應採取預防措施防止鼠疫病毒,以免在鼠疫爆發期間殺死太多野生動物。

中國的野生動物資源在減少,許多物種已經滅絕會瀕臨滅絕。犀牛、新疆虎等10多種珍稀動物已滅絕或瀕臨滅絕。此外,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等20種珍稀動物瀕臨滅絕。

『叄』 目前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保護

一份新近問世的報告聲稱,長期以來瀕臨滅絕的野生華南虎不幸絕種,這種曾讓無數亞洲人引以為豪的珍稀猛獸即將遁入無形,從此僅僅生活在紀錄片、照片、圖畫和人們的記憶之中。

該報告的作者是美國生物學家,渥太華老虎基金會會長,羅·提爾森(音)。去年,提爾森受聘於中國政府,到中國進行實地勘察,尋找野生華南虎的蹤跡。

這次任務的目的十分明確:中國方面相信大約還有20到30隻野生華南虎生活在叢莽深處,提爾森的使命是進行徹底搜索,查實野生華南虎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麼它們的生存狀況如何?

經過歷時八個月的艱苦搜尋,提爾森本人、其工作組成員以及隨行的中國動物研究者一行尋遍了野生華南虎可能存在的片片林海,他們沒有找到任何能夠證明華南虎仍然存在的可靠證據。

「我們搜尋的那些地區(華南虎可能存在的地區是根據中國方面提供的線索確定的)沒有華南虎的蹤影,」回國之後的提爾森告訴當地的一家動物保護組織。「沒有捕食的痕跡,沒有巢穴。中國境內所有的老虎自然保護區幾乎都被改造成了雲杉和樅樹林,整座森林一片寂靜,甚至連鳥鳴都沒有。」

更糟糕的是,只有47隻碩果僅存的華南虎生活在中國各地的動物園或飼養機構。華南虎是一種高度依賴同系繁殖的物種,在現存的47隻老虎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還具備繁殖功能。

亞歐地區本來生活著至少八中種野生老虎,如果提爾森的調查結果屬實,進入21世紀以後,八種野生虎里只剩下了四種。

據稱,由於上個世紀人類的野蠻捕殺,巴里虎、爪哇虎和裏海虎早已徹底絕種,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喂養的,都已盪然無存。印度支那虎、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和蘇門答臘虎尚未絕種,可是,這些種類的野生老虎也都面臨著非常嚴重的生存危機。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大約還剩5000隻左右的野生老虎。在中國,仍有數量稀少的印度支那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亞虎在邊境地帶活動。

提爾森的發現在中國各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在寫給英國國際動植物協會《羚羊》編輯部的一封信中,提爾森提到,中國官員因為處境尷尬而拒絕在搜尋華南虎的結論報告上署名,對此,提爾森表示理解。

目前,野生華南虎是否已經徹底絕種尚在爭論之中。

「中國方面尚未承認和發表搜尋野生華南虎的結論報告,」提爾森如是說。「他們表示在證實野生華南虎確實絕種之前,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而我希望中國政府盡快採取具體措施,挽救瀕臨徹底絕種的華南虎,所以我才將這份報告公諸於眾,希望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對華南虎命運的關注。」

盡管如此,提爾森對野生華南虎已經絕種這一事實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我們認為,可能還有少數幾只華南虎生活在不為人知的欠開發區域。除非經過大規模的地毯式搜索,否則它們的存在是很難被人們發現的,」提爾森在報道中這樣寫道:「但是,由於這些華南虎的聚居規模狹小、分散,而且仍然受到人類的威脅,它們很難長時間繼續繁衍生息下去。」

提爾森承認自己領導的搜尋小組並未涉足中國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這個自然保護區中,野生華南虎存活的可能性較大。但是,該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人員拒絕了提爾森一行提出的搜索要求,只是同意向他們展示保護區內動物棲息地的錄像帶。

提爾森說,「從錄像帶上看,烏雲界的森林保護得很不錯,早冬的初雪零散點綴在林間地面上,感覺比我們到過的其他自然保護區要有生機得多,發現野生華南虎的希望也相應大得多。」

今年6月,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通訊社報道了野生華南虎仍然存在的消息。根據該報道,從1990年至今,人們共發現過34隻野生華南虎的蹤跡,其中有3隻是在今年發現的。報道還聲稱近期剛發現一隻華南虎。

另外一篇同樣出自新華社的相關報道詳細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幫助人工飼養華南虎重回森林方面所進行的努力。在福建省梅花山虎園——華南虎繁殖野生適應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們正積極實踐將人工飼養的華南虎送返野外的工程。目前,該研究中心共有8隻華南虎,工作人員正在努力將各種野外生存技能教授給這些大傢伙,並通過協助繁殖增加它們的數量,期望在2010年之前,將人工飼養的華南虎數量增加到100隻。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1991年的野生老虎普查顯示全中國有11各地區有野生虎的生活跡象。但提爾森認為,這些當年有野生虎存在的地區名錄已經不能再作為可靠的參考資料。

搜尋野生華南虎的結論報告對近期「發現」野生華南虎的報道以及所謂華南虎的石膏腳印提出了質疑。在一次采訪中,提爾森表示他所見到的那些石膏腳印並不像是老虎留下的腳印,有些太大,有些根本就不像是真的動物腳印。他表示自己和動物研究人員曾經仔細詢問過那些聲稱見過老虎的村民,但發現這些村民並不能清楚地分辨老虎和其他一些仍然存活的大型貓科動物。

提爾森尖銳的指出了中國的某些老虎自然保護區的缺陷,稱這些保護區的規模太小,根本不足以滿足保持老虎數量的需要。一些自然保護區在載植非本地樹木的時候造成土地酸性程度過高;一些保護區里人畜過於密集;甚至還有一些保護區內堆積著固體垃圾。在個別自然保護區,工人定期進行樹木採伐,被伐倒的木材由穿越保護區的鐵路運輸到保護區外,人們在鐵路沿線修築定居點,噪音不絕於耳。

提爾森還指出,中國缺乏經過正規培訓的生物學者進行適時的實地考察,監督並跟蹤國內珍稀動物的生存狀況。

「在我到中國之前,我原以為自己會與經驗豐富的生物研究者共同進行實地考察。但實際上,除了一兩個例外,大部分的中國工作人員對進行實地考察根本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對實地考察缺乏必要的認識,認為那不過是收拾行李,在野外走上幾英里,然後進行野餐,完了再走回起點。」

中國林業局之所以聘用提爾森,除了希望他帶領一支隊伍搜尋華南虎之外,還希望他能將有關動物普查和實地調查的具體方法教授給中國生物工作者,幫助中國方面估研虎穴、進行野生虎的數量普查。工作人員們在有可能發現野生虎的野外安設了遠程照相機,但90%的照片拍到的都是家畜、狗或者山民,唯一被攝入鏡頭的大型貓科動物是一頭獵豹。

經過大約8個月的實地勘察,其中包括288公里步行,1056個工作時,392個通過照相機監視的夜晚,在8個接受調查的自然保護區內均沒有發現華南虎的蹤影。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境內的老虎遭到大量捕殺,1973年,中國政府頒布法律明令禁止捕獵老虎,但是,國內原有的4000多隻老虎已經所剩無幾。野生老虎瀕臨滅絕似乎已經到了覆水難收的地步。

『肆』 生態恢復講了些什麼呢

生態恢復是一門涉及面廣的學科,我們可以稱之為恢復生態學。恢復生態學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態恢復與重建的技術與方法、生態學過程與機理的科學。研究內容主要涉及2個方面:①生態系統退化與恢復的生態學過程,包括各類退化生態系統的成因和驅動力、退化過程、特點等;②通過生態工程技術對各種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模式的試驗示範研究。生態恢復研究主要目標是恢復被損害的生態系統到接近於它受干擾前的自然狀況,即重建該系統干擾前的結構與功能有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徵。

大自然具有很強的恢復能力,大多數情況下,人類需要的是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干擾,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火災、蟲災和雜草,自然界所具有的頑強能力,將逐漸恢復並實現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不過除了自然恢復以外,我們還可以採用生態恢復的方法。

什麼是生態恢復

生態恢復指通過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規律,使生態系統恢復到干擾前的狀態。生態恢復的含義遠遠超出以穩定水土流失地域為目的的種樹,也不僅僅是種植多樣的當地植物;其目的是試圖重新創造、引導或加速自然演化過程。人類沒有能力恢復天然系統,但可以幫助自然。如把一個地區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動物放到一起,提供基本的條件,然後讓它自然演化,最後實現恢復。因此,生態恢復的目標主要是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一個群落發展成為由當地物種組成的完整生態系統,或者說是為當地的各種動物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生態恢復的具體目標主要有4個:恢復諸如廢棄礦地等極度退化的生境;提高退化土地上的生產力;在被保護的景觀內去除干擾以加強保護;對現有生態系統進行合理利用和保護,維持其服務功能。

恢復生態的方法

恢復生態的方法有物種框架方法和最大多樣性方法。

1.物種框架法。物種框架法是指建立一個或一群物種,作為恢復生態系統的基本框架。這些物種通常是植物群落中的演替早期階段(或稱先鋒)物種或演替中期階段物種。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只涉及一個(或少數幾個)物種的種植,生態系統的演替和維持依賴於當地的種質資源(或稱「基因庫」)來增加物種和生命,並實現生物多樣性。這種方法最好是在距離現存天然生態系統不遠的地方使用,例如保護區的局部退化地區恢復,或在現存天然斑塊之間建立聯系和通道時採用。應用物種框架方法的物種選擇標准:①抗逆性強:這些物種能夠適應退化環境的惡劣條件。②能夠吸引野生動物:這些物種的葉、花或種子能夠吸引多種無脊椎動物(傳粉者、分解者)和脊椎動物(消費者、傳播者)。③再生能力強:這些物種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能夠幫助生態系統通過動物(特別是鳥類)的傳播,擴展到更大的區域。④能夠提供快速和穩定的野生動物食物;這些物種能夠在生長早期(2~5年)為野生動物提供花或果實作為食物,而且這種食物資源是比較穩定的和經常性的。

2.最大多樣性法。最大多樣性方法是盡可能地按照該生態系統退化以前的物種組成及多樣性水平安排物種從而實現生態恢復,需要大量種植演替成熟階段的物種,而並非先鋒物種。這種方法適合於小區域高強度人工管理的地區,例如城市地區和農業區的人口聚集區,要求高強度地人工管理和維護。

恢復生態的途徑

1.恢復原生生態系統。實踐表明,恢復原生生態系統是一種過於追求「理想主義」的途徑:一是恢復的目標具有不確定性,即恢復某生態系統歷史上哪一個時間階段的狀態;二是「恢復」這個詞有靜態的含意,因而恢復不僅要試圖重復過去的環境,而且要通過管理以維持過去的狀態,但事實上自然界是動態的;三是由於氣候變化、關鍵種缺乏或新種入侵,完全恢復原生態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

2.生態系統的修復。生態系統修復強調的是改良、改進、修補和再植。改良強調立地條件的改善以使原有的生物生存和繁衍;改進強調對原有受損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提高;修補是修復部分受損的結構;再植除了包括恢復生態系統的部分結構和功能外,還包括恢復當地先前的土地利用方式。

3.生態系統的重建。也叫生態更新,指生態系統發育的更新。有學者認為生態恢復就是再造一個自然群落或再造一個可以自我維持、並保持後代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群落;還有學者認為,生態恢復是關於組裝並試驗群落和生態系統如何工作的過程。

『伍』 動物生態學 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和棲息地破碎化不可逆

人類是從地球上的生物中進化而來的,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親密夥伴,自從人類主宰了世界以後,由於無節制的活動,使許多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生物的多樣性可提供給人類用以改良作物的品種。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已被列為世界環境面臨的十大威脅之一。物種的減少,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憂慮。
一 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現狀
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為寶貴的可持續資源,實施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和建設,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確保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我國野生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我國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人口眾多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大,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的圍湖造田,沼澤開墾,過度利用土地和水資源,都導致了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甚至消失,影響物種的正常生存;第二,環境污染給許多生物的生存帶來滅頂之災.城鄉工農污水、大氣污染物等大量排放,特別是酸雨的危害,重金屬以及長期滯留的農葯殘毒的富集,使許多水陸生物及生態系統因環境惡化而瀕臨滅絕;第三,濫捕亂獵、國內倒賣和走私野生動物的情況日益嚴重。從50年代就開始對獼猴進行捕捉,加之其棲息地的不斷縮小,使中國獼猴的種群大量減少,至今尚未得到恢復.此外,羚羊、野生鹿及其他可用做裘皮的動物及魚類等資源,由於過量狩獵、捕撈,物種種群數量大量減少,甚至滅絕。第四,生境喪失和破碎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生境破碎化是在人為活動和自然干擾下,大塊連續分布的自然生境,被其他非適宜生境分隔成許多面積較小的生境斑塊(島嶼的過程。生境破碎化可導致生態系統的嚴重退化,在熱帶地區,65%的自然生境已消失,在溫帶地區,原始的生境已經不存在,大面積的的水域已被分割。生境破碎化是許多物種瀕危和滅絕的重要原因。據估計,在現已確定的滅絕的原因的64種哺乳動物和53種鳥中,由於生境喪失和破碎引起19種和20種滅絕,分別佔30%和38%。因生境喪失和破碎化而受到的絕滅威脅的物種比例則更高,在哺乳動物和鳥中佔48%和49%,在兩棲動物中則高達64%。
(二)生境破碎化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生境破碎化不僅導致適宜生境的丟失,而且能引起適宜生境空間格局的變化。從而,在不同空間尺度上,影響物種的擴散、遷移和建群,以及生態系統的生態過程和景觀結構的完整性。在連續的生境中,種群內的個體通過擴散和遷移,尋找和開拓新的生境和資源,降低親緣個體間的資源競爭,避免近親繁殖,降低遺傳漂變,增加不同種群間的遺傳基因的交流。從而,擴大物種的分布范圍,增加個體和種群存活的機會。在破碎的生境中,由於適宜的生境斑塊周圍分布著不適宜的生境,種群中的個體受到隔離效應()的影響,正常遷移和建群受到隔離和限制。同時因適宜的生境斑塊面積不斷減少,種群的規模變小,各種隨機因素對種群的影響隨之增大,近親繁殖和遺傳漂變潛在的可能性增加,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下降,影響到物種的存活和進化潛力。生境破碎化引起斑塊邊緣的非生物環境(如光照、溫度和濕度)和生物環境的劇烈變化,從而導致邊緣效應(),這就進一步減少了適宜生境的面積,引起大量的外部物種的入侵。伴隨著生境破碎化,景觀中非適宜生境的類型和面積的不斷增加,各種斑塊的互相作用隨之增加,這最終會改變斑塊生境的物種豐富度、種間關系、群落結構以及生態系統過程,導致生態系統退化。因此生境破碎化研究對解釋生物多樣性降低和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原理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已陸續開展關於生境破碎化對動物種群的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對動物種群的生境破碎化的評價,以及破碎化對動物種群的繁殖、行為和生存狀態的影響。我國生境的破碎化正在加劇,1978年以前,生境破碎化主要來自於農業墾植和森林採伐。公路和鐵路主要修建在生物多樣性比較低的平原和發達城市,此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相對較弱。1978年以後,經濟快速發展,特別在發達的沿海地區,城市化程度已從改革開放前的20%發展到70%。迅猛的城市化進程已把許多遙遠的鄉村連成一片,連續的大塊自然生境被城市化所隔離。大規模的公路和鐵路工程逐漸延伸到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的山區和無人區,隨之而來的是路旁大規模的森林採伐,阻斷了野生動物的正常遷移和擴散過程,對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同時,原始的生態系統逐漸暴露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造成生態系統的退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過程將成為我國廣大農村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大型工程建設將會越來越多,這些必然嚴重影響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開展生境破碎化研究對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協調經濟建設和生物多樣性的關系以及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概況和受威脅狀況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擁有從寒溫帶到熱帶的各類森林、荒漠、濕地、草原和海洋生態系統,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野生動物棲息地主要包括森林、濕地、荒漠、草原、海洋等五大生態系統類型。我國的森林按氣候帶分布從北到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混交林、暖溫帶落葉林和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熱帶季雨林、雨林,其中亞熱帶森林在物種多樣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帶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我國的森林類型繁多,功能齊備,對我國乃至全球的環境和氣候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我國的濕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潛水沼澤、高原鹹水湖泊、鹽沼和海岸灘塗等類型,涵蓋了全世界39個濕地類型,其中青藏高原的高寒濕地在全世界為我國所獨有,我國的天然濕地總面積為2600多萬公頃,其中內陸和海岸濕地生態系統的面積堪稱亞洲之最。除了作為許多瀕危特有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之外,它們還是遷徙鳥類,包括許多全球性受威脅物種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由於近幾十年來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及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生態環境的需求和壓力,導致天然林面積的逐漸縮小,棲息地破碎化日趨嚴重,濫砍濫伐現象時有發生,侵佔林地的現象比較普遍。加之人工林林種單一,雖然部分地區森林覆蓋率較高,但生物多樣性卻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天然濕地被侵佔現象嚴重,圍湖墾田、填海造地現象嚴重,海岸紅樹林破壞嚴重,極端的捕撈手段泛濫,化肥農葯使用過量,大江大河斷流現象嚴重,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扎龍自然保護區甚至需要人工注水來維持濕地面貌。 雖然劃定了大批的自然保護區,但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其他大部分保護區由於林地權屬不清,經費、人員不足等原因,難以正常開展工作,無形中加重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受威脅程度。
二 如何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法律保護和建設的構想
我國瀕危物種棲息地法律保護體系,是由《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和其他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規章構成的。目前我國法律追求的還是一種理想的,單一的生存秩序。環境保護法和自然資源法各有其獨特的目的和價值,當這些目的和價值發生沖突時沒有更高層次的法律規則或法律原理來協調。在公民和政府對環境質量和資源稟賦要求不太高的時期,這種單一的價值選擇可以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目前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必然依賴對土地、森林、漁業、礦業、水、草原和海洋等資源大規模地、高程度地利用和開發。相對來說,生物多樣性保護似乎離我們太遠。實踐中,瀕危物種棲息地保護還沒形成一種文化共識,它與土地使用、捕撈打獵、養殖採集比較起來微不足道。但隨著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組織的多元化,個人、企業和事業單位、公眾和政府對環境和資源的需求也將隨之演化成多樣的和多層次的。負責任的政府需要保護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有關單位希望自主地行使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當地居民渴望利用棲息地以維持生計。而目前法律尚無多元化的規定來實現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全面保護。
(一)棲息地保護主體不全面
目前我國缺乏鼓勵個人和單位參與棲息地保護的法律規定,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公民針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破壞的情況可以起訴的權利,只規定公民有向政府檢舉和控告的權利,而破壞棲息地的行為很多時候是政府實施的,公民很難通過自己的行為實現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因此應當完善相關法律賦予公眾參與棲息地保護的法律權利,任何公民,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只要認為政府或某些個人的行為破壞了棲息地,即使沒有妨礙自己相關權利的行使,也可以向司法機構提起訴訟。
(二)棲息地保護方式單一
我國已經先後頒布了《森林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各級地方人大、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法律和規章,有的省區還按照「一區一法」原則專門為保護區頒布了具體的管理辦法,環保、林業、農業、地礦、海洋等有關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自然保護區行政規章,進一步規范了自然保護區管理,建立了自然保護區晉級的申報和審批制度,完善了自然保護區評審標准。但是目前相關的法律在棲息地破碎化方面尚存在盲點,從確保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的要求出發,當前應在其重點分布區域搶救性的建立一批保護區,實行搶救性的保護。同時從維護野生動物種群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出發,搞好已有保護區的布局和網路體系的完善工作,尤其是必須重視保護區之間的廊道、破碎化的棲息地連接等工作,完善保護區體系建設。對可能對棲息地造成影響的大型工程和公路鐵路的建設,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從生態效益的角度出發,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對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禁止在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內開展任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物種不滅絕。
(三)棲息地保護的法律程序規則缺乏
我國法律對公民訴訟程序未做出具體規定,首先賦予公民起訴的權利,並在機構上給予保證,在法院內部設立受理個人對公共利益侵害提起訴訟的部門。另外,針對棲息地土地權和管理機構行政管理權的沖突,當地居民生活生產和棲息地管理的沖突的解決建議通過完善土地徵用和補償制度來解決,法律應引導各種主體協調地、友好地和互補地共生。必要時徵用集體土地所有權或征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給當地居民徵用補償費用。進一步完善棲息地公眾參與機制,建立政府建設開發項目磋商程序。地方政府建設開發項目可能破壞棲息地的項目主管部門應與上一級政府林業、環保部門磋商,並請生態、經濟、法學等方面的專家進行論證,論證過程實行不記名半數否決制,否決的結果將導致項目被否定。專家名單應由專業部門提出後針對不同個案時隨機選出。
(四)通過當地的民族宗教和佛教等傳統文化提高棲息地保護的法律地位
在各民族中,神山,、祖先墳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村寨的水源地、風景林、護林道也是不能輕易觸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不成文的習慣法以成文的方式形成村規民約,被寫在紙上,甚至刻在石碑上,一代代傳下來,成為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比如,侗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無論是山川、河流、古樹、巨石、土地、墳山、動物、植物都是崇拜的對象,因此有的山嶺不能動土挖掘,古樹如杉木、楓樹、銀杏、櫸樹、樟樹等上百種不能砍伐,巨石不能開道和爆炸。如果誰侵犯了它們,則認為是損傷地龍神,則破壞風水和侵犯神靈,認為會給村寨帶來災難。近年來民族和宗教文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越來越得到專家和學者的重視,而我們法律工作者也應從一些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習慣法和鄉規民約中得到啟示,來進一步完善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立法。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響,較之法律的威懾作用更易深入人心。因此,將其作為保護管理棲息地的法律依據,繼承其中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因素,將是防止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和消失的重要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多層次和多元化。

『陸』 地球上很多野生動物因生態環境被破壞面臨瀕臨死亡,人類該怎麼做

地球上很多野生動物因生態環境被破壞面臨瀕臨死亡,人類該怎麼做?具體如下:

一,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無論什麼時候,人們都在呼籲一定要愛護環境一定要保護環境,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愛換環境保護環境不僅對於人類有益,對於各方面的生態都有著益處,放大來說,各種工業污染,水污染,白色垃圾的污染導致了環境惡化,對於人類這樣的高級動物來說自然適應能力是很強,但對於人類之下的一些動物而言,可能就沒那麼走運了,工業排放與水污染導致水生態環境破壞,導致了許多的水生生物被破壞,被滅絕。而這些“被”就是因為人們不在乎不愛護環境所導致。

綜上所述,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

『柒』 如果野生動物生病的話,它們又沒有葯。那它們是怎麼治癒的

它們也會自己找葯來治病,有的還會自己做接骨手術和截肢手術,還有的會用塘泥和蟻酸治病,不過大部分是用草葯的。

『捌』 假如人類不再捕殺,野生動物可以回到從前那樣嗎

如果沒有人捕殺野生動物,它們會泛濫成災嗎?這個問題看似野生動物的數量直接與人類的捕殺掛鉤,實際上這事不能完全算在捕獵者頭上,而是全人類身上。

這樣的例子有太多太多,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頂級掠食者,雖然我們可以圈養大量動物,馴養農作物來供我們自己所需,而不對野生動物發難,但我們生活在這片大陸上,一切都與它們息息相關,並非我們不捕殺就能解決動物瀕臨滅絕的問題,占據了土地與自然資源,我們有責任與義務像其他頂級掠食者一樣維持著生態的平衡,保護生態環境供大家生存,而不僅僅是一句“不再捕殺”了事。

『玖』 怎麼拯救快要滅絕的野生動物

野生動植物拯救工程的對象是我國特有的、極度瀕危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的物種。主要有大熊貓、朱䴉、虎、金絲猴、藏羚羊、揚子鱷、亞洲象、長臂猿、麝、普氏原羚、鹿類、鶴類、雉類、蘭科植物、蘇鐵。通過開展十五個物種的拯救工程,進一步恢復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維持並擴大瀕危物種的種群數量,大力開展人工繁育,進行野外放歸自然試驗,開展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存和研究,最終使這些物種擺脫瀕危。

大熊貓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珍稀孓遺動物,分布於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部分地區,目前野外種群數量有1000隻左右,人工圈養數量約110隻。重點完善現有35處保護區建設,新建28處保護區;加強棲息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建立33萬公頃的大熊貓棲息地走廊帶,開展大熊貓人工繁育,科研監測和野外放歸的研究。

朱䴉

朱䴉是世界上現存最瀕危的鳥類,在目前保護成績基礎上,下一步將在朱䴉經常覓食地區恢復天然濕地2000公頃;選擇適宜重引入區域建立異地繁育種群2-3處,新建保護區面積達到20萬公頃。

我國有四個亞種,即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野外種群數量不足百隻。完善現有13處保護區的建設,新建10處保護區,恢復和改善虎棲息地;實施人工繁育虎野化和放歸自然項目,促進隔離種群遺傳聯系。

金絲猴

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珍稀動物,有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3個亞種。加強12處金絲猴重點保護區的建設,新建保護區1處,在保護區建立保護站22處。改善金絲猴棲息地,並建立食物基地3個和多處食物投放點。同時加強馴養繁殖和開展野外放歸試驗。

藏羚羊

藏羚羊主要分布於我國的青藏高原。由於人為獵殺,藏羚羊數量急劇下降到目前的5萬頭,並呈急劇下降趨勢。完善已建3處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面積達388萬平方公里。新建3個禁獵區,開展藏羚羊的人工馴養繁育研究。

亞洲象

我國亞洲象主要分布於雲南的西雙版納、江城、滄源和盈江。種群數量約為200至250頭。完善2處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在其他10萬公頃區域上建立保護站,開展野外監測和人工馴養繁殖。

揚子鱷

揚子鱷為我國特有物種,野外種群僅有幾百條。擴大現有揚子鱷保護區的面積,新建4個保護管理站。劃建3處揚子鱷人工放養區,面積為6萬公頃;選擇2萬公頃進行恢復和改善,建立異地種群。

長臂猿

長臂猿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海南等省,野外種群數量不足500隻。擴建和加強13處現有保護區的建設,在保護區外建立保護站12處,新建2處長臂猿人工馴養繁殖中心,進行野化。

麝是經濟價值最高的中型食草動物,全國麝資源六十年代的250萬頭下降到20-30萬頭。完善現有66處保護區的建設,新建4個禁獵區,面積達60萬公頃,恢復和改善植被10萬公頃,開展麝類自然放養,加強人工繁殖研究。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是我國特有瀕危動物,目前僅在青海湖周圍有300隻左右。擴大青海湖保護區的面積,在普氏原羚覓食、活動區域約4萬公頃強化保護,新建保護站4處。改造棲息地2萬公頃並加強普氏原羚的人工繁育研究。

鹿

鹿類動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是傳統的狩獵動物。工程將加強海南坡鹿、麋鹿、白唇鹿、駝鹿和馬鹿的保護。擴大和完善13處保護區的建設,在保護區外新建140處保護站,面積為1500萬公頃。建立4處狩獵和合理利用示範區。

中國有世界15種鶴類中的9種。現有鶴類保護區40多個,面積1000多萬公頃。完善16個重點保護區的建設,擴大保護區面積。在繁殖地和遷飛地建立保護站120處,恢復改善濕地4萬公頃,加強人工繁殖技術研究。

我國的49種雉類中18種為特有種。加強現有10個重點保護區的建設,新建1處保護區;在保護區外100萬公頃棲息地上建設保護站,改善棲息地5萬公頃,開展雉類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閱讀全文

與野生動物如何恢復原生狀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