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貓科動物主要特徵是什麼
全世界現存貓科動物約有38種。世界各大陸均有分布,但不見於大洋洲、馬達加斯加、南極洲等地。我國共產有6屬13種。
貓科各種的雌雄性個體彼此相似。僅雄性頭部粗圓、個體大些。只有雄獅頸部生有長毛,是明顯的雌雄異型。貓科各種間,常彼此相似,我國的「照貓畫虎」之說法,就反應著它們的形態雷同。貓類的染色體數目,均為2n=38,只有南美鼬貓(leopars)為36是唯一的例外。貓類的身體哦大小有明顯差異,成體身長30—3709厘米,尾長10—114厘米。體重2.5—275公斤。各種貓類的體形瘦削,但肌肉發達,結實強健。頭圓而較大,吻部短,眼睛圓。頸部粗短,以便承受頭和牙齒的猛烈咬嚙動作而引起的震動。全身毛被密爾柔軟,有光澤。一般多具條紋或斑點,象豹和虎等。有的則無明顯花紋。體色由灰色到淡紅、淺黃以致棕褐色。在食肉類中是毛色絢麗的類群。
四肢較短些,粗壯而沉重。尾長、末端鈍圓。趾行行,足下有數個球形肉墊,均等地承負著體重,形成貓類輕快的的步態。前足5趾,後足4趾,前足第一趾短而高,絕不觸及地面。各趾間被毛,例如漠貓、猞猁、雪豹等足下的毛長而硬,可覆遮足墊、隔離冰雪或熾熱沙地的刺激。趾端具爪,爪粗大,強而彎、極銳利。爪大多屬伸縮性,行走時可提起而不觸及地表。只有在速奔或捕獵時才伸出來。伸縮性爪,有兩對彈性韌帶,來起末端趾節,爪縮入爪鞘內。當貓變得激動時,屈肌縮短,連接末端趾節的肌肉收縮,使趾節彎向下,爪隨即伸出。亦有的種類,爪屬半縮性或不能伸縮。
本科動物為食肉類中最為特化的類群,其特點是牙齒數量減少,裂齒高度發達,上臼齒退化。小型直切門齒3/3。劍形強大犬齒,前後有齒尖隙,為咬合時容納犬齒處。3個上前臼齒,只有猞猁屬、兔猻屬為2枚。上臼齒很小。齒式:3·1·3(2)·1/3·1·2·1=28—30。在食肉目中,齒數最少。
裂齒發達,形大二齒峰高。上裂齒外緣3個齒峰,排成一直線。第1齒峰小而低,第二齒峰(前尖)高而尖,後尖略低,薄而成刀片狀。另在內緣前端具一低小的原尖,下裂齒僅有外緣的下前尖和下原尖,形成二葉刀片狀,組成外刃。而與上裂齒的前尖和後尖組成的內刃,上下交錯,形似銼刀狀對切。
小型的門齒借舌的支持,能從骨上刮下肉或撕裂小塊肉。長而有力的犬齒,用做深刺和殺死獵物。門齒、犬齒的咬合,並向上升起頭部可撕裂或拉曳肌肉。但對筋腱、韌皮則利用嘴角邊的裂齒來切斷。裂齒位置靠後,接近咀嚼,比其他牙齒更形有力,所以貓類的強力要切動作均後移至嘴邊。
舌的表面具小刺的薄角質層,刺尖朝後,舌和牙齒協同行動而類似帶刺的銼刀,可舐盡骨上余肉。
貓類頭骨特點為吻部短、顴寬較大,超過顱全長一半以上。頭骨輪廓近似圓形。鼻骨短,呈斜坡狀,前頜骨狹,上頜骨高而短。下頜骨亦短,冠狀突顯高。額骨部高聳,顴弓粗大,並向兩側強烈擴張,以附著和容納粗大的咀嚼肌。短的吻部,亦是加強和適應咬合動作的。多數種類具大型眼眶,額骨、頂骨均較寬。腦顱部近似圓形,人字嵴發達,失狀嵴明顯。頭骨上無翼蝶骨溝。聽泡高而膨大,鼓骨僅形成聽泡外緣,內有骨質隔,分聽泡為內外二部。
鎖骨小,發育不全,不與肩帶、胸骨相連接。雄性陰莖骨退化或僅有痕跡。雌性具2—4對乳頭。
貓類體表缺乏汗腺,在趾墊間、掌墊間、唇部、喉部、乳頭區和肛門區等處均有發達的汗腺。脂肪腺很小,僅在上頜處。雄性在陰莖包皮處和尾上部部較為明顯。雌性有圍繞肛門的脂肪腺和汗腺。雄性亦有肛門腺,肛門腺主要用來標記領域和用以吸引異性,
貓類分布廣泛,從熱帶樹林到沙漠荒丘、寒冷的草原和高原,但不見於無數的苔區和冰雪區。
趾行性,常以後足隨踏前足足印的步伐前進。貓類大多不是追逐者。通常無聲前行,用一短距離的猛沖來捕獲獵物。虎、豹等猛獸撲食、凌空長跳可達丈余之外。獅可跳躍6.5米。貓科動物身上的斑紋若襯以樹蔭背景,模糊整個形體輪廓,有利於潛行。此外,亦採用消耗多時的守候,以待動物進入其襲擊范圍之內。
感覺器官發達,具有靈敏的嗅覺,但不專靠追尋嗅跡。而應用聽覺和視覺則更形重要。貓類聽覺很精細,能確定聲源方向。這種高度發展的能力,對於潛行、跳躍式撲獵頗為重要。
貓類所具有的圓眼,在比例上是食肉獸中最大者。在正常光照條件下、家貓和野貓有同樣敏銳的視覺。貓的視網膜包括有圓錐細胞、圓柱細胞。對家貓試驗可證明能區別顏色。貓類對短波光線的感覺,超過人類的六倍。對驟然的黑暗,貓眼睛亦比人類更能適應,調整的更快。小型貓類在強光下,可縮成近於直立的窄縫,而豹、虎大型貓類則呈小圓開孔。
在夜間,當光線射入貓眼所見到的反射光,是由於貓眼的透明視網膜色素層的特殊反射現象。這種現象在夜行性食肉獸中均可見到,而貓類則較顯著。
貓類頭部的頰髭(胡須)、眉毛和上臂下端的長而硬的剛毛,均與神經相通,司觸覺作用。胡須很重要,好似汽車頭的指示桿,在黑暗中可藉以探尋可通過的路徑。
許多動物皆可被捕食,從小鼠以致超過猛獸自身重量的斑馬,水牛。亦捕食大小型鳥類、蜥蜴、蛙、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包括甲殼類和大型昆蟲等。但虎和大型貓類亦吃草,因食肉時常吞咽下較多的毛,在腸道內形成球狀,而草和其他植物物質可幫助解除毛球。
貓類多單獨棲息,每個動物均佔有它自身的領域,即巡獵活動范圍。每一領域均被留居的動物做出種種標記。主要是以分泌物擦磨在石塊上、樹樁上、土墩或其他突出點上,或在該地排小便。而用爪抓搔過的樹木更是顯著性標記。
雄性領域大於雌性,幾個領域克重疊,兩性個體在交配、繁殖季節之外,常避免相遇。巢區主要是睡眠處和幼獸居處,多為空木或石縫等處。巢區是被強力保護著,而領域的大部分地區,並不以戰斗來保衛。當陌生的穿行者進入時,留居著嗅其鼻區和肛門區,而後者常以潛行或發嘶嘶聲後逸去。
領域范圍隨種類的不同而大小相差不少。例如美洲獅的領域,其直徑可達80公里。華南虎領域約10公里。
多數貓類每年產1—2仔,較大種型種類約2—3年繁殖一次。妊娠期2—4個月,產仔數為1—6隻。出生仔閉眼而無活動能力,但身上具毛病現斑紋。幼獸12—15個月達性成熟。
自1758年雙名制記載以來,貓科分類頗早。晚近Pocock(1917)把貓科劃分為三亞科。即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nae)和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
貓亞科,即典型貓類,絕大部分為小型種類。其特點是緊接顱骨下方而連接喉頭的舌骨,骨化完全,亞科以下分列為13個屬。
豹亞科,即大型貓類,舌骨骨化不完全,舌骨下部分具有或長或短的腱,有2屬。
獵豹亞科,舌骨和貓亞科相似,但爪不能伸縮,僅1屬。
各種貓類其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貓科動物不論體型、毛色和斑紋的區別如何打,它們的頭骨彼此間似有相似的一致性。貓科內分類上的不一致,表現在屬一級的劃分上多寡不一。Allen(1938)曾記載我國部分貓科動物為9種,分隸2亞科、2屬、7亞屬。Pocock(1939)記全印度貓類為16種,分3亞科、10屬(與我國相同種達11個)。Hobhkob(1956)記蘇聯12種貓科動物,除獵豹外,均歸入貓屬,下列10亞屬(與我國相同種8)。最近Grzinmek(1975)根據形態和行為列全世界貓科動物為貓亞科和獵豹亞科。在貓亞科內分為2族,即貓族(Felini)和豹族(Pantherini)。
貓族或稱小型貓類,具有完全骨化的舌骨(圖III-3)。它們在呼氣和吸氣時,能發出嗚嗚的貓叫聲,而不能發出象豹族那樣的怒吼聲。吻端的鼻墊,覆蓋范圍大,沿鼻孔的上緣仍為鼻墊的裸區,鼻頂部的毛並不擴及鼻孔上緣(圖III-4)。爪屬伸縮性,爪鞘內側不如外側發育完好。小貓類能用前足,從耳後向前在較大部位上理正毛被。除雲豹一種外,所有小貓類在進食時,蹲伏在獵物上,並不卧下,通常用前足按住食物。卧下休息時,前肢自腕關節處均掩蓋在前半身之下。尾通常盤繞在身體近旁。只有雲豹在休息時才伸展開前肢。
全世界貓族被劃分為15屬28種,小型貓類體均較小,熟知種類為家貓。在強光下,瞳孔呈紡錐形,耳背面單一毛色,尾末端永為黑色。
豹族或稱大型貓類,全世界2屬5種。具不完全骨化的舌骨,舌骨中部具有彈性軟骨腱。獅的彈性腱長15厘米,可拉長到20-23厘米。大貓類能怒吼,但也限制吸氣時發聲,僅在呼氣時發嗚嗚聲,只有雪豹例外,呼氣和吸氣均能發出類似小貓類的嗚叫。吻端裸部區覆蓋面積小,鼻頂部的毛擴及鼻孔正上方。大貓類的理正毛被活動,只限於舐和摩擦鼻部和前足。爪鞘發育完全。雪豹似小貓類,蹲伏在食物上進食。而全部大貓類卧下進食,它們並不用前足把持著食物。小貓類用臼齒切割下肉塊,而大貓類用門齒、犬齒和臼齒銜住肉,向上急動頭部,撕咬下來。當大貓類休息時,前足向前伸直,尾向後直伸。瞳孔收縮時呈小圓孔。
我國產油貓科動物13種,隸於2族6屬。貓屬和豹屬的不少種類均為廣泛分布,其中漠貓為我國特產中。雲豹屬、原貓屬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雪豹屬,猞猁屬和兔猻屬分布於黃河流域的北方諸省和青藏高原地區。
全世界現代生存的貓類,只有獵豹在其自身范圍內,形成獨立的趨同線。在地質上最早的貓類象貓行屬(Aelurogale)和始貓屬(Eofelis)。它們是屬於偽劍齒虎亞科(Nimravinae)的。發現於亞洲的上第三紀地層。同亞科的偽劍齒虎亞科(Nimravinae)亦發現於漸新世到中新世的北美洲,它們之所以稱為偽劍齒虎,緣於該亞科在地質上的最近的各屬,象漸新世的恐齒貓屬(Dinictis)和上新世的偽劍虎屬(Nimravides)等,都具有一個延長的上頜犬齒,類似真正的劍齒虎及劍齒虎亞科(Mschairodontinae)而得名。興起於上第三紀偽劍齒虎類的偽貓行獸屬(Pseudaelurus)是包括了近代貓類和已滅絕的真劍齒虎類的祖先類型。而獵豹是例外的。在貓亞科內,基於行為和舌骨形態構造的不同而分為2族。其中貓族是地質上較老的貓類;豹族是從貓族進化而來的。小貓種類,第一次發現於更新世初期的堆積層。美洲獅和雲豹並非豹族,它們是貓族中體積較大的小貓類。雲豹則與產生豹族的祖先類群緊密關連著。
貓類的進化為犬齒變小,但齒型改變則很少。以靈巧來追逐快速動物的過程中,貓類成功地一直生活到了現代。貓類在類型上是非常一致的,但在體型大小和生活習性上則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在第四紀即更新世時代,我國著名化石產地,北京周口店對中國猿人的系統發掘,即在距今15-50萬年的更新世中期,貓類化石除劍齒虎外,即為現存種的虎、豹、豹貓和獵豹等。在公元前約1500年的安陽股墟的哺乳動物群,僅有虎豹等。
[編輯本段]演化
已知現今世上有38種貓科動物,它們都源自一千八百萬年前的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些物種源自於亞洲,且經由陸橋散布至各洲去。根據發表在《科學》上,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Warren Johnson和Stephen O'Brien對粒線體基因和細胞核基因所做的研究,確定了貓的祖先在利用白令陸橋和巴拿馬地峽做了至少10次洲至洲的遷徙(雙向)之間,演化出了八個主要的世系。其中,豹屬是最古老的,而貓屬則是最年輕的。他們估計大約百分之六十的現存物種是在最近的一百萬年內演化出來的。大多數的貓科動物有18或19個染色體倍性。新世界(中南美)中的貓有18個染色體倍性,這可能是導因於兩個較小的染色體結合成了一個較大的染色體之故。
在此發現之前,生物學家大多不能由化石的記錄中建立出貓的分類樹,因為不同物種的化石看起來都很相似,主要是尺度上的不同。
貓科動物最親近的親戚被認為是麝貓、鬣狗和獴。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一種基因異常,使得它們嘗不到甜味。
2. 魔獸世界中的千針石林有會潛行的豹子 獵人抓來有沒有潛行這個技能
有。
魔獸中貓科動物都有這個技能,潛伏40集中,CD要10秒,要注意的是這個技能別的生物是不能學的,只有貓科才能學習,玩家角色也是學不了的,因此獵人是沒有這個技能的。
這個技能如果不是自帶的是需要寵物等級30才能寵物進入潛行狀態,但移動速度降低到正常的一半。潛行下第一擊得到20%額外傷害加成。持續直到取消。
(2)什麼地方的貓科動物有潛行擴展閱讀:
魔獸中潛行這個技能是游戲中盜賊的特殊技能,獵人是沒有的,可以理解為盜賊進化中的一種野外生存技巧,步伐極輕且具備屏息效果的能力,讓敵人無法主觀察覺。
釋放潛行技能時壓低與放慢腳步的動作特效就足以證明。盜賊這個職業初次進入游戲領域中,並具備永久潛行的IMBA特質,永久潛行意味著永久獲得主動。
潛行是一個野外生存技巧,也有缺點,例如被對方感知與察覺(LR寶寶也是潛行)。當盜賊與其他職業距離較近時,這項特殊技能就會讓自己暴露,但是如果假定潛行等級有5個等級劃分,那麼消失這個技能是將潛行等級提高至極限(甚至是突破等級界定),唯有與盜賊面對面才能發現。
3. 誰知道 魔獸世界裡 部落獵人30多級 在哪裡可以捉到會潛行的BB啊
JJG的黑豹好象是38級左右的,如果你等級大於或等於38級那就可以抓了.
如果你沒到38級,那就要練到33級抓奧特蘭克山脈戰場門口附近的山地獅,也能學會潛伏,注意是山地獅,不是巨型山地獅.
4. 貓科動物的特點是什麼
全世界現存貓科動物約有38種。世界各大陸均有分布,但不見於大洋洲、馬達加斯加、南極洲等地。我國共產有6屬13種。 貓科各種的雌雄性個體彼此相似。僅雄性頭部粗圓、個體大些。只有雄獅頸部生有長毛,是明顯的雌雄異型。貓科各種間,常彼此相似,我國的「照貓畫虎」之說法,就反應著它們的形態雷同。貓類的染色體數目,均為2n=38,只有南美鼬貓(leopars)為36是唯一的例外。貓類的身體哦大小有明顯差異,成體身長30—3709厘米,尾長10—114厘米。體重2.5—275公斤。各種貓類的體形瘦削,但肌肉發達,結實強健。頭圓而較大,吻部短,眼睛圓。頸部粗短,以便承受頭和牙齒的猛烈咬嚙動作而引起的震動。全身毛被密爾柔軟,有光澤。一般多具條紋或斑點,象豹和虎等。有的則無明顯花紋。體色由灰色到淡紅、淺黃以致棕褐色。在食肉類中是毛色絢麗的類群。 四肢較短些,粗壯而沉重。尾長、末端鈍圓。趾行行,足下有數個球形肉墊,均等地承負著體重,形成貓類輕快的的步態。前足5趾,後足4趾,前足第一趾短而高,絕不觸及地面。各趾間被毛,例如漠貓、猞猁、雪豹等足下的毛長而硬,可覆遮足墊、隔離冰雪或熾熱沙地的刺激。趾端具爪,爪粗大,強而彎、極銳利。爪大多屬伸縮性,行走時可提起而不觸及地表。只有在速奔或捕獵時才伸出來。伸縮性爪,有兩對彈性韌帶,來起末端趾節,爪縮入爪鞘內。當貓變得激動時,屈肌縮短,連接末端趾節的肌肉收縮,使趾節彎向下,爪隨即伸出。亦有的種類,爪屬半縮性或不能伸縮。 本科動物為食肉類中最為特化的類群,其特點是牙齒數量減少,裂齒高度發達,上臼齒退化。小型直切門齒3/3。劍形強大犬齒,前後有齒尖隙,為咬合時容納犬齒處。3個上前臼齒,只有猞猁屬、兔猻屬為2枚。上臼齒很小。齒式:3·1·3(2)·1/3·1·2·1=28—30。在食肉目中,齒數最少。 裂齒發達,形大二齒峰高。上裂齒外緣3個齒峰,排成一直線。第1齒峰小而低,第二齒峰(前尖)高而尖,後尖略低,薄而成刀片狀。另在內緣前端具一低小的原尖,下裂齒僅有外緣的下前尖和下原尖,形成二葉刀片狀,組成外刃。而與上裂齒的前尖和後尖組成的內刃,上下交錯,形似銼刀狀對切。 小型的門齒借舌的支持,能從骨上刮下肉或撕裂小塊肉。長而有力的犬齒,用做深刺和殺死獵物。門齒、犬齒的咬合,並向上升起頭部可撕裂或拉曳肌肉。但對筋腱、韌皮則利用嘴角邊的裂齒來切斷。裂齒位置靠後,接近咀嚼,比其他牙齒更形有力,所以貓類的強力要切動作均後移至嘴邊。 舌的表面具小刺的薄角質層,刺尖朝後,舌和牙齒協同行動而類似帶刺的銼刀,可舐盡骨上余肉。 貓類頭骨特點為吻部短、顴寬較大,超過顱全長一半以上。頭骨輪廓近似圓形。鼻骨短,呈斜坡狀,前頜骨狹,上頜骨高而短。下頜骨亦短,冠狀突顯高。額骨部高聳,顴弓粗大,並向兩側強烈擴張,以附著和容納粗大的咀嚼肌。短的吻部,亦是加強和適應咬合動作的。多數種類具大型眼眶,額骨、頂骨均較寬。腦顱部近似圓形,人字嵴發達,失狀嵴明顯。頭骨上無翼蝶骨溝。聽泡高而膨大,鼓骨僅形成聽泡外緣,內有骨質隔,分聽泡為內外二部。 鎖骨小,發育不全,不與肩帶、胸骨相連接。雄性陰莖骨退化或僅有痕跡。雌性具2—4對乳頭。 貓類體表缺乏汗腺,在趾墊間、掌墊間、唇部、喉部、乳頭區和肛門區等處均有發達的汗腺。脂肪腺很小,僅在上頜處。雄性在陰莖包皮處和尾上部部較為明顯。雌性有圍繞肛門的脂肪腺和汗腺。雄性亦有肛門腺,肛門腺主要用來標記領域和用以吸引異性, 貓類分布廣泛,從熱帶樹林到沙漠荒丘、寒冷的草原和高原,但不見於無數的苔區和冰雪區。 趾行性,常以後足隨踏前足足印的步伐前進。貓類大多不是追逐者。通常無聲前行,用一短距離的猛沖來捕獲獵物。虎、豹等猛獸撲食、凌空長跳可達丈余之外。獅可跳躍6.5米。貓科動物身上的斑紋若襯以樹蔭背景,模糊整個形體輪廓,有利於潛行。此外,亦採用消耗多時的守候,以待動物進入其襲擊范圍之內。 感覺器官發達,具有靈敏的嗅覺,但不專靠追尋嗅跡。而應用聽覺和視覺則更形重要。貓類聽覺很精細,能確定聲源方向。這種高度發展的能力,對於潛行、跳躍式撲獵頗為重要。 貓類所具有的圓眼,在比例上是食肉獸中最大者。在正常光照條件下、家貓和野貓有同樣敏銳的視覺。貓的視網膜包括有圓錐細胞、圓柱細胞。對家貓試驗可證明能區別顏色。貓類對短波光線的感覺,超過人類的六倍。對驟然的黑暗,貓眼睛亦比人類更能適應,調整的更快。小型貓類在強光下,可縮成近於直立的窄縫,而豹、虎大型貓類則呈小圓開孔。 在夜間,當光線射入貓眼所見到的反射光,是由於貓眼的透明視網膜色素層的特殊反射現象。這種現象在夜行性食肉獸中均可見到,而貓類則較顯著。 貓類頭部的頰髭(胡須)、眉毛和上臂下端的長而硬的剛毛,均與神經相通,司觸覺作用。胡須很重要,好似汽車頭的指示桿,在黑暗中可藉以探尋可通過的路徑。 許多動物皆可被捕食,從小鼠以致超過猛獸自身重量的斑馬,水牛。亦捕食大小型鳥類、蜥蜴、蛙、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包括甲殼類和大型昆蟲等。但虎和大型貓類亦吃草,因食肉時常吞咽下較多的毛,在腸道內形成球狀,而草和其他植物物質可幫助解除毛球。 貓類多單獨棲息,每個動物均佔有它自身的領域,即巡獵活動范圍。每一領域均被留居的動物做出種種標記。主要是以分泌物擦磨在石塊上、樹樁上、土墩或其他突出點上,或在該地排小便。而用爪抓搔過的樹木更是顯著性標記。 雄性領域大於雌性,幾個領域克重疊,兩性個體在交配、繁殖季節之外,常避免相遇。巢區主要是睡眠處和幼獸居處,多為空木或石縫等處。巢區是被強力保護著,而領域的大部分地區,並不以戰斗來保衛。當陌生的穿行者進入時,留居著嗅其鼻區和肛門區,而後者常以潛行或發嘶嘶聲後逸去。 領域范圍隨種類的不同而大小相差不少。例如美洲獅的領域,其直徑可達80公里。華南虎領域約10公里。 多數貓類每年產1—2仔,較大種型種類約2—3年繁殖一次。妊娠期2—4個月,產仔數為1—6隻。出生仔閉眼而無活動能力,但身上具毛病現斑紋。幼獸12—15個月達性成熟。 自1758年雙名制記載以來,貓科分類頗早。晚近Pocock(1917)把貓科劃分為三亞科。即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nae)和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 貓亞科,即典型貓類,絕大部分為小型種類。其特點是緊接顱骨下方而連接喉頭的舌骨,骨化完全,亞科以下分列為13個屬。 豹亞科,即大型貓類,舌骨骨化不完全,舌骨下部分具有或長或短的腱,有2屬。 獵豹亞科,舌骨和貓亞科相似,但爪不能伸縮,僅1屬。 各種貓類其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貓科動物不論體型、毛色和斑紋的區別如何打,它們的頭骨彼此間似有相似的一致性。貓科內分類上的不一致,表現在屬一級的劃分上多寡不一。Allen(1938)曾記載我國部分貓科動物為9種,分隸2亞科、2屬、7亞屬。Pocock(1939)記全印度貓類為16種,分3亞科、10屬(與我國相同種達11個)。Hobhkob(1956)記蘇聯12種貓科動物,除獵豹外,均歸入貓屬,下列10亞屬(與我國相同種8)。最近Grzinmek(1975)根據形態和行為列全世界貓科動物為貓亞科和獵豹亞科。在貓亞科內分為2族,即貓族(Felini)和豹族(Pantherini)。 貓族或稱小型貓類,具有完全骨化的舌骨(圖III-3)。它們在呼氣和吸氣時,能發出嗚嗚的貓叫聲,而不能發出象豹族那樣的怒吼聲。吻端的鼻墊,覆蓋范圍大,沿鼻孔的上緣仍為鼻墊的裸區,鼻頂部的毛並不擴及鼻孔上緣(圖III-4)。爪屬伸縮性,爪鞘內側不如外側發育完好。小貓類能用前足,從耳後向前在較大部位上理正毛被。除雲豹一種外,所有小貓類在進食時,蹲伏在獵物上,並不卧下,通常用前足按住食物。卧下休息時,前肢自腕關節處均掩蓋在前半身之下。尾通常盤繞在身體近旁。只有雲豹在休息時才伸展開前肢。 全世界貓族被劃分為15屬28種,小型貓類體均較小,熟知種類為家貓。在強光下,瞳孔呈紡錐形,耳背面單一毛色,尾末端永為黑色。 豹族或稱大型貓類,全世界2屬5種。具不完全骨化的舌骨,舌骨中部具有彈性軟骨腱。獅的彈性腱長15厘米,可拉長到20-23厘米。大貓類能怒吼,但也限制吸氣時發聲,僅在呼氣時發嗚嗚聲,只有雪豹例外,呼氣和吸氣均能發出類似小貓類的嗚叫。吻端裸部區覆蓋面積小,鼻頂部的毛擴及鼻孔正上方。大貓類的理正毛被活動,只限於舐和摩擦鼻部和前足。爪鞘發育完全。雪豹似小貓類,蹲伏在食物上進食。而全部大貓類卧下進食,它們並不用前足把持著食物。小貓類用臼齒切割下肉塊,而大貓類用門齒、犬齒和臼齒銜住肉,向上急動頭部,撕咬下來。當大貓類休息時,前足向前伸直,尾向後直伸。瞳孔收縮時呈小圓孔。 我國產油貓科動物13種,隸於2族6屬。貓屬和豹屬的不少種類均為廣泛分布,其中漠貓為我國特產中。雲豹屬、原貓屬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雪豹屬,猞猁屬和兔猻屬分布於黃河流域的北方諸省和青藏高原地區。 全世界現代生存的貓類,只有獵豹在其自身范圍內,形成獨立的趨同線。在地質上最早的貓類象貓行屬(Aelurogale)和始貓屬(Eofelis)。它們是屬於偽劍齒虎亞科(Nimravinae)的。發現於亞洲的上第三紀地層。同亞科的偽劍齒虎亞科(Nimravinae)亦發現於漸新世到中新世的北美洲,它們之所以稱為偽劍齒虎,緣於該亞科在地質上的最近的各屬,象漸新世的恐齒貓屬(Dinictis)和上新世的偽劍虎屬(Nimravides)等,都具有一個延長的上頜犬齒,類似真正的劍齒虎及劍齒虎亞科(Mschairodontinae)而得名。興起於上第三紀偽劍齒虎類的偽貓行獸屬(Pseudaelurus)是包括了近代貓類和已滅絕的真劍齒虎類的祖先類型。而獵豹是例外的。在貓亞科內,基於行為和舌骨形態構造的不同而分為2族。其中貓族是地質上較老的貓類;豹族是從貓族進化而來的。小貓種類,第一次發現於更新世初期的堆積層。美洲獅和雲豹並非豹族,它們是貓族中體積較大的小貓類。雲豹則與產生豹族的祖先類群緊密關連著。 貓類的進化為犬齒變小,但齒型改變則很少。以靈巧來追逐快速動物的過程中,貓類成功地一直生活到了現代。貓類在類型上是非常一致的,但在體型大小和生活習性上則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在第四紀即更新世時代,我國著名化石產地,北京周口店對中國猿人的系統發掘,即在距今15-50萬年的更新世中期,貓類化石除劍齒虎外,即為現存種的虎、豹、豹貓和獵豹等。在公元前約1500年的安陽股墟的哺乳動物群,僅有虎豹等。 [編輯本段]演化 已知現今世上有38種貓科動物,它們都源自一千八百萬年前的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些物種源自於亞洲,且經由陸橋散布至各洲去。根據發表在《科學》上,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Warren Johnson和Stephen O'Brien對粒線體基因和細胞核基因所做的研究,確定了貓的祖先在利用白令陸橋和巴拿馬地峽做了至少10次洲至洲的遷徙(雙向)之間,演化出了八個主要的世系。其中,豹屬是最古老的,而貓屬則是最年輕的。他們估計大約百分之六十的現存物種是在最近的一百萬年內演化出來的。大多數的貓科動物有18或19個染色體倍性。新世界(中南美)中的貓有18個染色體倍性,這可能是導因於兩個較小的染色體結合成了一個較大的染色體之故。 在此發現之前,生物學家大多不能由化石的記錄中建立出貓的分類樹,因為不同物種的化石看起來都很相似,主要是尺度上的不同。 貓科動物最親近的親戚被認為是麝貓、鬣狗和獴。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一種基因異常,使得它們嘗不到甜味。
5. 關於西伯利亞虎的資料
西伯利亞虎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成年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重平均為250千克,頭體長約為2.3米;成年母虎平均體重約為170千克,體長約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長1.3米左右。
最大身長可達2.9米,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生活習性:
西伯利亞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游盪尋食。能游泳。
由於林區開發、人口激增,過去偏遠地區都已發展為村鎮,虎亦常到林區居民點附近覓食。虎多黃昏活動,白天多潛伏休息,沒有驚動則很少出來。虎的活動范圍較大,在北方日尋食活動范圍可達數十公里。
捕獵方式是靜伏或潛行至一定距離,然後突然襲擊,猛撲過去,咬住被捕動物的頸部,使獵物無法逃脫。捕食野豬,以及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類動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採食漿果和大型昆蟲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西伯利亞虎
6. 不同等級的貓科動物具有不同等級的潛行,要怎樣才能使低級的動物學到高級潛行呢
你先把BB存著,然後出去找會2級潛行的動物,你可以給動物放「野獸知識」這樣下面會顯示可新學的馴獸技能。找到會2級潛行的動物後,用它去打打怪,然後不停地用新技能,不久就會顯示「學會新技能:潛行(2級)」,然後放棄這個寵,回去把你自己的BB拿出來,教就可以了。
7. WOW什麼寵物會潛行
潛行只有貓科了 豹子老虎。要是螃蟹蠍子迅猛龍都潛行了那……
其實潛行寵物只能配疾奔不如一些特殊寵物 蜘蛛的撒網螃蟹的擠壓都是非常好用的控制技能 不過外形就那啥了點
8. 有誰知道那裡有潛行的BB捉吖`
JJG的豹子!!!就能潛行! 但是你的級別好象是不夠的!那些豹子的級別在37左右吧!!你升上去在去抓個!!其實也不大用他們!只要他們的技能!!因為JJG還有個虎王 邦加拉什 !!!
9. 貓科的分類
豹亞科:
雲豹屬Neofelis :雲豹Neofelis nebulosa;巽他雲豹Neofelis diardi
豹屬Panthera:虎Panthera tigris;獅Panthera leo;美洲豹Panthera onca;豹Panthera pars;雪豹Panthera uncia
貓亞科:
雲貓屬Pardofelis:雲貓Pardofelis marmorata
金貓屬Catopuma:金貓Catopuma temmincki;婆羅洲金貓Catopuma badia
藪貓屬Leptailurus:藪貓Leptailurus serval
獰貓屬Caracal:獰貓Caracal caracal
非洲金貓屬Profelis:非洲金貓Profelis aurata
虎貓屬Leopars:南美草原虎貓Leopars colocolo;喬氏虎貓Leopars geoffroyi;南美林虎貓Leopars guigna;安第斯山虎貓Leopars jacobita;虎貓Leopars pardalis;小斑虎貓Leopars tigrinus;長尾虎貓Leopars wiedii
猞猁屬Lynx:短尾貓Lynx rufus;加拿大猞猁Lynx canadensis;歐亞猞猁Lynx lynx;伊比利亞猞猁Lynx pardinus
獵豹屬Acinonyx:獵豹Acinonyx jubatus
美洲金貓屬Puma:美洲獅Puma concolor
細腰貓屬Herpailurus:細腰貓Herpailurus yagouaroundi
兔猻屬Otocolobus:兔猻Otocolobus manul
豹貓屬Prionailurus:銹斑豹貓Prionailurus rubiginosus;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漁貓Prionailurus viverrinus;扁頭豹貓Prionailurus planiceps
貓屬Felis:叢林貓Felis chaus;黑足貓Felis nigripes;沙貓Felis margarita;荒漠貓Felis bieti;非洲野貓Felis lybica;歐州野貓Felis silvestris;家貓Felis c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