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犀科的動物有哪些

犀科的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8 17:03:00

1. 犀科的犀科物種

學名:Ceratotheriu simum,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也是體型僅次於象的最大陸生動物。白犀最顯著的特徵是吻部比較方,頭向下,吻部貼近地面,主要食草,性情溫順。白犀分布於非洲南部和東北部。其中南部的白犀曾經一度瀕於滅絕,後經保護而有所回升,現存數千頭,是數量最多的犀牛,但仍然常被偷獵者獵殺。北方的白犀則仍處於極危狀態,截至2015年僅存4頭,全部活在人工飼養的狀態下。 學名:Diceros bicornis,體型小於白犀,吻部尖且能伸縮捲曲,頭抬起,以樹葉為食,性情暴躁。黑犀分布較廣泛,原本是數量最多的犀牛,但也是偷獵的重點對象,盡管數量依然相對其他犀牛來說「不少」,但數量仍處於下降趨勢。 學名:Rhinoceros unicornis,又稱大獨角犀,有一個鼻角,身上的皮膚似甲胄,體型較大,是僅次於白犀的大型犀牛,性情介乎白犀和黑犀之間。印度犀現分布於印度北部和尼泊爾等地,雖然數量不多,僅千餘頭,但仍是目前亞洲數量最多的犀牛。由於印度等國的保護措施,它們所面臨的威脅已經相對小了不少。 學名:Rhinoceros sondaicus,又稱小獨角犀,外形和印度犀很接近,但是體型略小,僅雄性有角,性情謹慎膽小。爪哇犀原分布於東南亞廣大地區,僅存於爪哇島極西部一處森林中,總數不過60頭,且無人工飼養,是現存最珍貴的動物之一。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保護與關照暫時已脫離了滅絕的危險。 學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現存最原始、體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性情謹慎膽小。和爪哇犀一樣原分布於東南亞的廣大地區,分布較零星,但尚比爪哇犀分布廣泛,數量也極少,現存數百頭。

2. 犀牛是什麼科的動物

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zd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內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容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3. 犀科的介紹

犀科(學名:Rhinocerotidae),哺乳類犀牛的總稱,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分雙角和獨角兩種,也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體肥笨拙,體長2.2 - 4.3米,肩高1.0-2.1米;體重500-3600千克,皮厚粗糙。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犀牛在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都有分布。視覺差﹐但嗅覺與聽覺靈敏。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喜愛在泥塘中打滾。犀牛在地質時代中的第三紀時已在全球廣泛地分布,有4屬5種。現主要分布於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爪哇犀和蘇門答臘犀曾經在中國有分布,現已在中國滅絕。在現存的犀類中,僅存4屬5種。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數目最少﹐約50頭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4800頭左右。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1。

4. 老亞犀角是什麼

回答:亞洲犀牛角。

犀牛角,即犀角,為犀科動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等的角。根據種類的不同,長角的數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兩只角,而亞洲只有蘇門答拉犀牛有兩只角,其餘的兩個品種都只有一隻角。犀牛角從皮膚中長出來,質地很硬,每年可以長7.6厘米。

犀角主要成分為角蛋白(Keratin)。此外還含其他蛋白質、肽類及游離氨基酸、 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類等。

犀角角蛋白的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佔8.7 %, 3種鹼性氨基酸、精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其分子數比值為1∶5∶12,因此它與羊毛、 牛角等相似,主要屬於優角蛋白(Eukeratin)。

延伸: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綱、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

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棲息於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間活動,獨居或結成小群。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母獸妊娠期18-19個月。壽命30-50年。

因犀牛角的裝飾和葯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為瀕危物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5. 犀牛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犀牛的祖先是原犀。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綱、犀科的總稱,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
犀牛棲息於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其中蘇門答臘犀只能在森林深處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物。犀牛用尿與糞堆區分領域范圍。
犀牛都是草食動物。盡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為食,但它們的飲食方法卻大相徑庭。白犀牛的上唇很寬,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較突出,能採集嫩枝再用前臼齒咬斷。正是由於這兩種犀牛的飲食方法有區別,它們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6. 犀牛是什麼科的動物

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7. 犀牛屬於什麼科動物

犀牛屬於犀科動物。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綱、犀科的總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
犀牛多獨居,個體之間很少接觸,只有白犀牛以約10隻的數目群居。多數時候都會避開人類,但在交配季節時期的雄犀牛,或帶領小犀牛的雌犀牛,稍受刺激就會攻擊任何目標,包括人類。其中黑犀牛是犀牛中脾氣比較壞者,會主動攻擊任何陌生的氣味或聲音,黑犀牛跑的速度很快,即使在荊棘中也可達到45公里/小時的速度,在沒有擊中目標時,轉身的速度也很快。

8. 犀牛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犀牛是一種寓意吉祥的動物,象徵意義很好,可以起到報喜的作用。可以在家中放一個擺件,象徵意義是不錯的,給家中增加吉祥和幸福,使家中成員之後的生活能越來越好。

相關信息: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綱、犀科的總稱,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

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棲息於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間活動,獨居或結成小群。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母獸妊娠期18-19個月。壽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裝飾和葯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為瀕危物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閱讀全文

與犀科的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