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蝗蟲主要有哪些種類
蝗蟲種類,大墊尖翅蝗(小斑尖翅)體長雌23-32 mm雄15-27 mm,體色變化較大,一般為黃褐色,褐色或暗褐色,有時為黃褐色。笨蝗:體長雌34-48 mm,雄28-40 mm體粗笨,體長有粗而密的顆粒和隆線,一般為黃褐色、褐色或暗褐色。黃脛小東蝗:體長雌30-42 mm,雄23-31 mm,頭頂略園,前胸背板背面有「X」形淡色紋,體色綠色,黃褐色、褐色等。短額負蝗:體長雌48 mm左右,雄31 mm梭形,體表有淺黃色小粒、頭尖面部極傾斜,體色綠色或黃褐色。中華稻蝗:體長雌28-41 mm,雄22-33 mm,頭頂平,兩在復眼之間有深褐色帶,頭頂向前突擊,面部傾斜度較大,體色綠色,黃綠色或黃褐色有光澤。短星翅蝗:體長雌25-43 mm,雄13-22 mm,中央隆起及側隆起顯著,有3條明顯橫溝,體色褐色或暗褐色。日本黃脊蝗:體長雌55 mm,雄42 mm其腹面和腿下生有許多絨毛,體色黃褐色,背面沿中線自頭頂至翅尖為黃色,幫有黃脊蝗之稱。花脛綠紋蝗(蘊含尖翅蝗)體長雌33 mm,雄25 mm,前胸背板背面有「X)形紋,面部傾斜度極大、體形細長,綠色或枯草色。棉蝗(大青蝗):體長雌56-81 mm,雄43-56 mm,體形粗大,有密而長的絨毛和粗大的刻點,體色青綠色或黃綠色。大赤翅蝗(小沙拉子)體長雌33-44 mm,雄22-28 mm,頭頂園而寬,高於前胸背板,復眼之下常有不明顯的淡色斑,體色暗褐色或黃褐色。
B. 螞蚱的種類
螞蚱的種類有土蝗、稻蝗、東亞飛蝗、棉蝗、竹蝗5種。土蝗:又叫土螞蚱,常見的有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屬蝗蟲的一類,形狀略似飛蝗,分布地區很廣,多生活在山區坡地以及平原低窪地區的高崗、堤田埂、地頭等處。稻蝗:是對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屬昆蟲所有種類的統稱。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一年為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為秋蝗。
螞蚱的種類有土蝗、稻蝗、東亞飛蝗、棉蝗、竹蝗5種。
1、土蝗:又叫土螞蚱,常見的有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屬蝗蟲的一類,形狀略似飛蝗,分布地區很廣,多生活在山區坡地以及平原低窪地區的高崗、堤田埂、地頭等處。
2、稻蝗:是對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屬昆蟲所有種類的統稱。
3、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一年為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為秋蝗。飛蝗有六條腿;驅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4、棉蝗:又名大青蝗,屬直翅目,蝗科,斑腿蝗亞科棉蝗屬的一種蝗蟲。
5、竹蝗:是網翅蝗科竹蝗屬一類常見的竹類害蟲,大面積發生時常造成成片竹林枯死。乾旱天氣會導致竹蝗食量增大,發育速度加快,繁殖更活躍。
C. 昆蟲類有哪些動物
D. 蝗蟲屬於什麼動物
蝗蟲是蝗科,節肢動物門,直翅目昆蟲。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E. 螞蚱的種類有幾種
F. 蝗蟲是屬於哪一類動物
蝗蟲是蝗科,節肢動物門動物。其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萬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在我國東亞飛蝗分布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G. 蝗蟲有多少種類
種類
1.稻蝗
外觀特徵:體長♂21~31mm,♀26~39mm。體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腳綠色。生態習性:本種是平地與低海拔地區草叢間極常見的蝗蟲。成蟲除了冬季外,幾乎隨處可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葉片為食,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蟲。 生活環境:平地地區、低海拔地區〈800公尺以下〉。 生活小環境:草叢環境。 食性:植食性昆蟲,包括植物各部位與腐果。 活動時間:晝行性昆蟲。
2.東亞飛蝗
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總科共有223個屬,859種。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一年為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為秋蝗。現在人工養殖可以轉換為每年四代。 飛蝗有六條腿;驅體分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兩對翅,前翅為角質,後翅為膜質。體黃褐色,雄蟲在交尾期呈現鮮黃色。雌蝗體長39.5~51.2毫米,雄蝗體長33.0~41.5毫米。成蟲善跳,善飛。東亞飛蝗身體粗壯,採食范圍廣,適應性強,從孵化成幼蝗後,經35天的飼養過程即可為成蟲,50天左右肥壯後即可銷售,所以時間短、回報快。飼養1萬只東亞飛蝗成蟲可達20公斤,其經濟效益是可觀的,並且購種只一次。自繁數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復始,多年飼養,不斷賣錢,一隻雌蝗一次可產卵35~90多粒。飛蝗之所以受人青睞,是由於它肉質松軟,鮮嫩,營養豐富。經專家分析測定,其蛋白質含量高達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並含18種氨基酸及多種活性物質。 形態特徵:雌成蟲體長39.5—51.2mm,雄成蟲33.5—41.5mm。體黃褐色或綠色。觸角絲狀,多呈淺黃色,有復眼1對單眼3個。復眼後具淡色條紋,前下方生暗色斑紋。前胸背板馬鞍狀,隆線發達。前翅發達,常超過後足腸節中部,具暗色斑紋和光澤。後翅無色透明。後足腿節內側基半部黑色,近端部有黑色環,後足脛節紅色。在田間受環境條件影響,往往形成群居型和散居型兩大類。卵粒長約6.5mm,淺黃色,圓柱形,一端略尖,另端稍圓微彎曲。卵塊褐色圓柱形,長 53—67mm,略彎,上部稍細,卵塊上覆有海綿狀膠質物,行卵粒排在下部。若蟲又稱蝗蛹,體型與成蟲相似。共5齡。生活習性 北京、渤海灣、黃河下游、長江流域年生2代,少數年份發生3代;廣西、廣東、台灣年生3代,海南可發生4代。東亞飛蝗無滯育現象,全國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山東、安徽、江蘇等二代區,越冬卵於4月底一5月上中旬孵化為夏蝗,經35—40天羽化,羽化後經10天交尾7天後產卵,卵期15—20天,7月上中旬進入產卵盛期,孵出若蟲稱為秋蛹,又經25—30天羽化為秋蝗。生活l5—20天又開始交尾產卵,9月份進入產卵盛期後開始越冬。個別高溫乾旱的年份,於8月下一9月下旬又孵出3代蝗蛹,多在冬季凍死,僅有個別能羽化為成蟲產卵越冬。成蟲產卵時對地形、土壤性狀、土面堅實度、植被等有明顯的選擇性。每隻雌蝗一般產4、5個卵塊,每卵塊均含卵約65粒,飛蝗成蟲幾乎全天取食。飛蝗密度小時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後,個體間相互接觸,可逐漸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飛蝗有遠距離遷飛的習性,遷飛多發生在羽化後5—10天、性器管成熟之前。遷飛時可在空中持續1—3天。至於散居型飛蝗,當每平方米有蟲多於10隻時,有時也會出現遷飛現象。群居型飛蝗體內含脂肪量多、水分少,活動力強,但卵巢管數少,產卵量低。而散居型則相反。飛蝗喜歡棲息在地勢低窪、易澇易旱或水位不穩定的海灘或湖灘及大面積荒灘或耕作粗放的夾荒地上、生有低矮蘆葦、茅草或鹽篙、莎草等嗜食的植物。遇有乾旱年份,這種荒地隨天氣乾旱水面縮小而增大時,利於蝗蟲生育,宜蝗面積增加,容易釀成蝗災,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蟲。天敵有寄生蜂、寄生蠅、鳥類、蛙類等。
3.紅後負蝗
直翅目負蝗科體長雄20-25mm,雌34-42mm。體色單純綠色或褐色;頭部尖長,頭、胸與腳上都有細小白色突起,俗稱「尖頭蚱蜢」;飛行時可見下翅淡紅色。是中國最常見的負蝗。成蟲全年可見,生活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林緣草叢間。成蟲能嚼食各種綠色的植物,常使植物的葉片產生許多不規則的洞痕。本種蝗蟲較善於跳躍而不善於飛行,其身體的保護色極佳,不容易被發現。
4.台灣大蝗
台灣大蝗不同於東亞飛蝗,台灣大蝗是台灣蝗蟲中體型最大的,尤其雌蟲身長可達8、9公分。在生態習性方面,不論哪一種蝗蟲都不能算是兇猛善戰的蝗蟲。可是對曾經嘗試徒手捕捉台灣大蝗的人來說,就有不一樣的體會了,因為在台灣大蝗粗大的後腳紅色經節後面,布滿著尖銳的硬刺;遭到捕捉時,它會猛力將腳後踢,對皮膚比較細嫩的小朋友來說,想要用手捕捉它,很可能會落得手指或手掌一陣刺痛,甚至流出小血滴! 蝗蟲最大的特徵是具有十分發達的後腿,適合長距離的跳躍,可輕易的跳到身體...俗稱的蚱蜢就是蝗蟲,台灣大蝗分布很廣,成蟲主要出現於秋季,而南部在冬季,甚至隔年春天能可見到成蟲,本種是一年一代的昆蟲,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秋季雌蟲在地表內產卵後慢慢死亡,卵囊在地底過冬,隔年春季開始孵化,孵化後的幼蟲以禾本科、豆科等各類植物。
5.擬稻蝗
體長2.2 - 3.5 cm,復眼後方至翅端,有一條黑色的寬從帶,身體細長,觸角具黑斑。荷葉是它們的咬痕,是它們的傑作,如畫一般的絢麗。
6. 台灣稻蝗
外型特徵:體長雄 21~31mm、雌24~39mm,體背灰褐色,腹部和腳是綠色,體色差異頗大,會與棲息環境相似,形成保護色。生態習性: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區草叢中極常見的蝗蟲,每年可發生兩代。 蝗蟲之所以要群體活動主要是因為生理上需要高溫靠在一起可以保溫。 成蟲的後腳腿節具有一列相當於彈器的乳頭狀突起,前翅徑脈基部有相當於弦器的粗脈,二者摩擦時,振動翅的震區便可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音器。蝗蟲的聽器也很特別, 台灣稻蝗
位於腹部第一節的側方。依蝗蟲的生活習性可分成遷移型與非遷移型,二者皆對作物有很大的威脅,尤以前者破壞性甚強,只要其過境則所有的綠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盡。蝗災所帶來的震撼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其食性甚雜,遍食各種綠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愛不釋口。 若蟲亦稱蝗蝻,外型像成蟲,可是只具翅芽(不會飛),善於跳躍。須經四至七次脫皮後,才會蛻變成善跳又善飛的成蟲。蝗蟲有的擁有短觸角及短的產卵管,目前全世界約有五千多種的蝗蟲。 蝗蟲身體最長的部分便是後腳,大約與身長相等,而一躍便能跳出身體八倍長的距離,而蝗蟲的後腳也是它的最佳樂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發出聲音。 分類:屬於直翅目中蝗蟲目的所有昆蟲。 種類:世界約有12000種,台 灣目前已知有100多種 。 生活史:卵→若蟲→成蟲 。 外觀特徵:俗稱蚱蜢,台灣人稱為草螟仔有首民謠「 草蜢弄雞公」 ,歌詞中即描繪這種小昆蟲與大公雞相互逗弄的情形,這是台灣早年鄉間常見的畫面。 蝗蟲過境是大家耳熟能響的成語。 食性:是植食性昆蟲,大部份不特別挑食。 另類:棱蝗,習慣棲息於潮濕裸露地面,主要食物苔蘇類植物。 棲息環境與保護色:有典型的保護色,在草叢中有絕佳的隱身效果,後腳粗狀發達,善於彈跳,遇到危急是它們慣用的避敵方法。 交配行為:和其它昆蟲比,交配時間比較久。因此雌下雄上、夫妻檔的畫面屢見不鮮。
H. 蝗蟲的品種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稻蝗,在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稻蝗有中華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長翅稻蝗、無齒稻蝗5種,均隸屬直翅目斑腿蝗科昆蟲,成蟲體長30~44毫米,雌大雄小,黃綠色或黃褐色,復眼灰色,觸角褐色,絲狀,頭部兩側復眼後方各有深褐色縱紋l條,直達前胸背板後緣,雄蟲尾須近圓錐形,雌蟲下生殖板表面向外突出,卵長約4毫米,長圓筒形,中部稍彎,兩端純圓,深黃色,由平均30多粒卵、不很整齊地斜排成卵塊,卵塊處包有堅韌膠質物的卵囊。
I. 蝗蟲的分類
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范圍最廣,為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9)蝗蟲類的動物多少種擴展閱讀:
一、形態特徵
雄成蟲體長35.5~41.5mm,雌成蟲39.5~51.2mm。體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常因環境因素影響有所變異。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從側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兩側常有暗色縱條紋。
前翅狹長,常超過後足脛節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紋,群居型較深。後翅無色透明。群居型後足腿節上側有時有2個不明顯的暗色條紋,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顯。後足脛節通常橘紅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緣通常具刺10~11個。
二、生活習性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危害程度。
J. 螞蚱的種類有幾種
螞蚱的種類有土蝗、稻蝗、東亞飛蝗、棉蝗、竹蝗5種。
1、土蝗又叫土螞蚱,常見的有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屬蝗蟲的一類,形狀略似飛蝗,分布地區很廣,多生活在山區坡地以及平原低窪地區的高崗、堤田埂、地頭等處。
除危害糧食作物外,還可危害棉花、蔬菜等。但不成群飛翔,也很少飛到較遠的地區,危害性比飛蝗小。
2、稻蝗是對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屬昆蟲所有種類的統稱。
3、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一年為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為秋蝗。飛蝗有六條腿;驅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4、棉蝗,又名大青蝗,屬直翅目,蝗科,斑腿蝗亞科棉蝗屬的一種蝗蟲。
5、竹蝗,是網翅蝗科竹蝗屬一類常見的竹類害蟲,大面積發生時常造成成片竹林枯死。乾旱天氣會導致竹蝗食量增大,發育速度加快,繁殖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