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的生態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生態現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01 08:44:35

⑴ 動植物有哪些自然現象 簡短些,講重點

植物葉片大多數是深色(例如綠色、藍色等).深色的葉片吸收光和熱的本領較強.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產生澱粉、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實現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這正好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長的特性.這是植物對重力發生的反應.土壤中礦物質營養成分必須溶於水後才能被根吸收,這就是擴散現象.
有些植物的花瓣內有芳香腺,通過擴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與彩色適應於昆蟲采粉.
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從葉面蒸發到空中,這樣可形成一種蒸騰拉力.這種拉力是根系對水分、礦物質養分吸收以及礦物質在植物體內傳導的主要動力.植物通過蒸發吸熱還可以調節葉面溫度,這樣,樹葉不致於因溫度過高而灼傷.
仙人掌生活在乾旱的荒漠,它的葉變化成葉刺,通過減小蒸發表面積大大降低水分蒸發.
有些植物的生長還依賴大氣壓:爬山虎莖上的卷須頂端變成吸盤,依靠大氣壓吸附在牆壁上或大樹上向上生長.
有些植物果實的果皮向外延伸形成翅狀,藉助風能,飄搖到遠方.椰子的果實內,中果皮富有纖維且充滿了空氣,這樣可以藉助浮力飄洋過海、定居彼岸.

⑵ 動物和植物分別有哪些生命現象

動物和植物生命現象具有以下特徵:
一、動物和植物的生活都需要營養。
二、動物和植物都能夠進行呼吸。
三、動物和植物都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四、動物和植物都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五、動物和植物都能夠生長和繁殖。
六、動物和植物都能遺傳變異。
七、除病毒外,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⑶ 森林生態系統還有哪些生態效應

野生動物和植物是陸生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要素,其中尤以森林生態系統佔有重要地位。動植物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作用,野生植物為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例如,由於箭竹的成片死亡,給大熊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威脅著它們的生存;野生動物中有很多都是害蟲害獸的天敵。燕子;蝙蝠在空中啄食各種害蟲;啄木鳥能啄食樹干里的害蟲,被稱為森林衛士;貓頭鷹、老鷹能捕食田間的嚙齒類害獸,堪稱農家良友;蛙和蟾蜍能捕食危害稻麥的害蟲,被譽為農業上的功臣。

據報道,在我國鼠害猖獗時期,鼠類數量達30億只,一年可吃掉糧食250億千克,超過我國每年進口糧食的總量,年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而一隻狐狸一晝夜可以吃掉20隻老鼠。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可消滅1000隻田鼠。青蛙的食物80%是昆蟲。一隻灰喜鵲一年可以吃掉15000條松毛蟲。但是;人們往往更多地重視野生生物的經濟價值,而較少地注意到它們的生態效益。如森林生態系統除了能直接提供木材外,更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風固沙、調節氣候、防治污染、美化環境等多種生態效應。所以,野生生物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我們既要合理開發利用,又要全面規劃,保護和發展它們,為人類創造更多的財富。

⑷ 自然界中不同種生物共生現象都有哪些

1、鱷魚與千鳥:千鳥不但在鱷魚身上尋找小蟲為食,而且還進入鱷魚的口腔啄食殘留的肉屑和寄生其中的水蛭。有時鱷魚突然把大嘴閉合,千鳥就被關在裡面,此時不慌不忙的千鳥便使用罪輕輕擊打鱷魚的上顎,兇殘成性的鱷魚就會仁慈地張開大口,讓飽餐一頓的千鳥飛出去。

2、印度犀牛和牛鷺:印度有一種犀牛,碩壯勇猛力大無比,但眼睛極小而且近視因此生活上便有諸多不便。幸好它有一種叫牛鷺的小鳥為伴,牛鷺停棲在犀牛的身上,在犀牛多皺褶的皮里尋找隱藏的寄生蟲,既填飽了自己的肚子,又解除了犀牛的痛苦。

3、疣豬和食蜱鳥:兇猛的疣豬會讓食蜱鳥在它的背上仰首闊步甚至蹦蹦跳跳,食蜱鳥從疣豬的厚皮中覓蟬為食,疣豬因此減輕了唄蜱寄生的痛苦。

4、海葵和小丑魚:在海洋之中海葵和小丑魚就是很典型的共生現象。海葵有很多毒刺,但不會傷害小丑魚,海葵保護不受其他魚類攻擊,小丑魚吃海葵消化完的殘渣,幫他清理身體。甚至小丑魚還可以當作海葵的捕食其他魚類的「誘餌」。

5、菌藻共生或菌菌共生而形成的地 衣,前者是子囊菌等真菌與綠藻共生,後者是真菌與藍細菌(舊稱藍綠藻或藍 藻)的共生。其中的綠藻或藍細菌進行自養的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養 料,而真菌則進行異養生活,以其產生的有機酸分解岩石,從而為藻類或藍細 菌提供礦質元素。

⑸ 請舉出動物維護生態平衡的例子

說到底物維護生態平衡就是維護食物鏈了

比如說 如果野外沒有了蛇,那麼肯定老鼠成群(野外蛇是老鼠最大的敵人),那麼野外的作物就會因為老鼠的增多不夠吃(其實就是老鼠的下一級食物)而很可能導致該物種的滅絕。當然話不是這么的絕對,只是舉個例子,實際上一個食物鏈中缺失了一環肯定會有別的物種來代替,只是會引起一系列變化!

一個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物種數量的變化,因此食物鏈對環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⑹ 動物的生命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生命現象的相關知識

1、動物的生命現象有海豚頂球、鸚鵡學舌、蜘蛛結網、蜻蜓點水等。

2、海豚頂球、鸚鵡學舌,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形成的行為,屬於學習行為;蜘蛛結網、蜻蜓點水,是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屬於先天性行為。

⑺ 動物有哪些自然現象

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等等。至於在視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輔助判斷作用,對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如一個地區的重力發生變異,某些動物可能能過它的平衡器官感覺到;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磨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磨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鍾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才能感覺到,而動物則不然。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狀,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狗哭狼吼等異常現象。

⑻ 大自然中有哪些動物是有共生現象的

共生現象的例子
1、共生固氮菌 根瘤菌與豆科植物
2、原生動物鞭毛蟲與反芻動物(如牛)的共生(分解纖維素)
3、白蟻和鞭毛蟲
4、人和肚子里的大腸桿菌
5、地衣、藻類跟真菌共生
6、鱷魚和牙簽鳥共生

共生(mutualism)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系。動物、植物、菌類以及三者中任意兩者之間都存在「共生」。在共生關系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開,則雙方或其中一方便無法生存。
簡介編輯
有的共生生物緊密纏繞在一起,讓人們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如果分開,兩方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或一頹不振,或死亡。在植物和動物共生的例子中,人們
共生
共生
往往很難判斷這些生物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
共生生物可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諧共處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幫助另一種生物,它們只是選擇了對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這是物種自然選擇的本能行為。
人類其實也是共生生物。沒有共生現象,地球上可能就不會存在生命。也許正是共生關系推動了多細胞生物的進化。有的科學家認為整個地球就是個巨大的共生有機體。 [1]
共生的傳統定義編輯
共生的傳統定義是兩種密切接觸的不同生物之間形成的互利關系。大多數生物學家仍然認同這一定義。然而,有些生物學家認為凡是發生頻繁密切接觸的不同物種間的關系都屬於共生關系,不管其中哪方受益。這其中包括偏利共生和寄生(parasitism)。前者指一方獲益而另一方不受影響的共生關系;後者指一方獲益而另一方受到損害的共生關系。

⑼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動物的行為是相對相似的。然而,有一些動物的行為在某種情況下是非常奇怪的,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1

1、死亡圈

螞蟻是盲目的,因此會根據氣味到達巢穴。有時,一大群螞蟻會圈成一個圓圈。因此,螞蟻將繼續來回行走,直到它們因精疲力竭而死亡。

2、倒立

斑點臭鼬用倒立來嚇跑食肉動物。

3、動物酷刑

肺黃蜂找到受害者(通常是毛毛蟲),將它們的卵注入受害者的體內,使受害者癱瘓,然後在受害者還活著的時候吃掉它。最糟糕的是,黃蜂首先消耗脂肪和消化器官,這樣就能讓毛毛蟲活得越久越好。

4、預測地震

從蠕蟲到狗,許多動物被認為擁有這種「超級力量」,這在古希臘時代就有記錄。事實上,據說有些動物會提前一周預測地震。和往常一樣,我們不太清楚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巧合。

5、超扣

這種手的槍蝦被稱為海中最響亮的動物。為了擊暈獵物,它以超音速猛擊它的爪子。產生的聲音實際上是一種聲波的轟鳴聲,它所產生的沖擊波足以擊暈它的獵物。由此產生的沖擊波的溫度會瞬間變得和太陽表面一樣熱。

6、酒猴

在聖基茨,疣猴在過去幾個世紀里通過吃發酵甘蔗而產生了一種對酒精的嗜好。最近,他們甚至開始從當地的度假勝地偷酒。

7、噴血

噴血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已經夠恐怖的了,但是角蜥蜴把它從他們的眼睛裡噴出來,讓它走得更遠了!

8、食草動物

植物不是世界上唯一意想不到的食肉動物。一些食草動物,如牛和羊,如果它們的食物營養不足,也會對它們的其他農場動物產生影響。

9、神風鳥

9月和10月,在漆黑無月的夜晚,數百隻鳥在印度的雅廷加村俯沖而死。科學家們認為,一些環境因素的結合會導致鳥類迷失方向,飛向村莊的燈光處。

10、創造一個丈夫

一種雌性蟎,不需要受精就產卵。當她的兒子長大後,她和他們在一起,兒子們很快就死了。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2

為了潛水鱷魚吞食石頭

出於生理因素,鱷魚的胃部像岩石一般堅韌,面對烏龜、魚類、鳥類,仍至長頸鹿、水牛、獅子和同類鱷魚時,只要它們張開大嘴,任何獵物食物都能夠統統消化。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鱷魚時常會吞食石頭,而且這些石頭會永久性在逗留在它們的胃中。他們分析指出,鱷魚吞食石頭這一特性是為了使鱷魚更好在潛入水中並保持水下平衡。

鯨魚乳汁並不是低脂肪食物

養育一頭幼鯨可謂是「一個壯舉」,幼鯨在母親子宮內發育10-12個月才成熟,幼鯨剛出生後體型是母親體長的三分之一(通常幼年藍鯨體長為30英尺)。母鯨通過乳腺周圍的肌肉將乳汁噴射入幼鯨口中,鯨魚的乳汁營養很豐富,含有很高的脂肪,據悉,鯨魚乳汁的脂肪含量是百分之五十,其脂肪含量相當於人類的10倍。正是這種高營養乳汁保證幼鯨每天以200磅的速度迅速成長。

鳥類在長途飛行中識別陸標避免迷途

你是否想像過當你度假時找不到道路的出口、遇到難以應付的司機、或者來到一個陌生區域時才發現自己的地圖已殘缺不全,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辦?相信你一定會手忙腳亂,因為你畢竟不是方向識別專家鳥類,比如鴿子在沒有航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飛行數千英里找到之前的棲息地點。

科學家指出,許多鳥類體內都有內置式「磁性指南針」,可通過地球磁場探測具體的飛行方向。2006年11月發表在《動物行為》期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鴿子除了體內的「磁性指南針」,還可以通過識記地面上熟悉的'陸標幫助找到自己回家的方向。

海狸的冬季白天要「更長一些」

當冬季來臨時,海狸就接近於冬眠狀態,它們會依靠之前所存儲的食物和其獨特尾部所積累的脂肪過冬。它們躲避「室外」的寒冷,節約體能消耗,通常會選擇逗留在自己黑暗的窩中。據悉,海狸的窩是由樹枝和泥巴堆積建築起來的。海狸在冬天最顯著的生活習性就是只要有日出或陽光它們就會活躍,對於海狸而言,它們冬季白天「自由活動生理周期」為一天29個小時。

鼴鼠並不是「瞎子」

向來鼴鼠被認為視力很微弱,通常習性於地下生活環境,非洲鼴鼠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卡通劇情中的「脫線先生」,它們可以用自己的小眼睛探測微弱的光線,其眼睛能根據氣流的變化而形成當前感應,實現一種真實的視覺感受。

過去幾年的研究顯示,非洲鼴鼠有著敏銳的眼睛,它們並不是完全的「瞎子」,它們的視覺感官系統很弱,這只是由於它們不喜歡看到眼睛所看到的某些事物,對於它們而言,光線對眼睛的反應要比眼睛被動所接受的事物更加重要,如果自己的洞穴中出現一道光線將意味著捕獵者可能闖入它的老巢,這將關繫到自己的性命安全。

雛鳥的「手足情深」

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動物在生長進化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私已傾向,它們只關注在乎自己的生存。然而,動物體內卻存在一種利他主義基因,比如雛鳥就在給食時發現特殊的唧唧聲而表現出一種「家庭選擇」行為。

這種叫聲是向身旁的雛鳥告訴已發現食物,這些雛鳥都有著親緣關系,共同具有著利他主義基因。自然選擇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如何適宜讓該物種生存下來的,雛鳥之間所表現出的「手足情深」的利他主義基因有利於親緣同伴的茁壯成長。

魚類出現變性器官

當人們對陸地上許多動物的生態習性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很容易忽視在海洋深處存在著一些最離奇古怪的生物特徵。與其他陸地脊椎動物相比,海洋許多種魚類中出現雌雄同體的現象倍受研究人員的關注。據了解,受荷爾蒙周期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影響,許多魚類出現了「變性」,它們竟同時具有雌雄性生殖器官。

長頸鹿具有獨特的供血循環系統

長頸鹿的頭部長在16英尺長的脖子之上,這種長脖頸非常適宜於食用高位置的樹葉,但是這種也帶來一些不利因素,以牛等其他動物的身體結構來說,如果它們也長著這樣長的脖頸,頭部的大腦供血循環一定會出現問題。

原來,長頸鹿心臟血液流動供給的能力是牛的兩倍,它具有一種復雜的血液循環系統,從而確保當長頸鹿低頭時不會讓血液快速沖擊大腦,據悉,長頸鹿心臟6英尺以下是腿部的皮膚,這些皮膚組織必須保持高度緊張防止其蹄部出現血液匯集。

大象喜歡保持沉默,但它們並不愚蠢

大象有頭部很大,將近11磅,它們長著陸地上有史以來哺乳動物中最大的大腦。它們的大腦是一片空白嗎?通常,動物和人類的智力是很難估量的,然而其腦化商數(EQ)可以衡量這種動物智商的特殊表現。

大象平均的EQ指數為1、88,而人類的EQ指數為 7、33-7、69,黑猩猩EQ指數為2、45,豬的EQ指數為0、27。動物的智力和記憶思維能力是緊密聯系的,由於反映出大象不僅智商高,而且它們的記憶力也很好。

能說會道的鸚鵡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

通常,人們都認為鸚鵡是一種具有「語言錄音功能」的可愛小動物,但是過去30年的研究顯示,鸚鵡不僅語言能力很強,能夠進行簡單的模擬,同時它們的理解識別能力也很強,它們能夠像4-6歲兒童那樣對一些語言進行理解識別。

比如鸚鵡能夠很好的把握「相同和不同」、「大和小」、「有和沒有」之間的概念關系。更為有趣的是,它們還可以用奇特的方法組合一些單詞和片語。2007年1月,一項語言科學調查報告顯示採用鸚鵡學舌的模式可用來研究開發機器人的人工語音能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3

1、螳螂和部分種類的蜘蛛在交的配後雌性就會把雄性吃掉,科學家的解釋是,為了補充營養。

2、有些昆蟲,比如蜜蜂,在完成繁衍後代的行為(交的配)後,雄蜂就會自己死掉。

3、海馬在繁衍後代的時候,是有爸爸來完成孕育的過程的。

4、某些卵生爬行動物後代的性別是靠溫度來控制的,比如鱷魚的後代性別就是有溫度來控制的,溫度高雌性後代多,溫度低雄性後代多(好像是,沒太記清,要麼就是反過來)。

5、大型海洋動物「鯨魚」的自殺現象至今沒有完全解開。

6、蝙蝠的回聲定位能力堪稱動物界的一絕。

7、天鵝和鴛鴦等部分鳥類的一夫一妻制。(好像狼也是一夫一妻制)野生的灰雁是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的,一隻雄雁有配偶時固然 忠貞不二,甚至在喪偶後大多也不再另尋配偶,而寧願獨守身。這種行為在灰雁中是極普遍的令人類望塵莫及,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例外。

8、在澳大利亞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哺乳動物一一鴨嘴獸。說它奇特,是因為地球上確實不存在一種比鴨嘴獸的外表更加四不象的動物,也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象鴨嘴獸一樣引起過眾多的學術爭端。

9、含羞草羞,每當遇到外部刺激,它的葉片就會閉合,想害羞的小姑娘一樣。

10、動物取食植物,在人們看來已是正常的或不足為奇之事。要說植物能捕 食動物,則會使不少人驚訝。詳情請參考網路「食人樹」詞條:

⑽ 關於動物的生長的自然現象

1. 種群

地球上任何一種動物或植物都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在地表總是占據著一定的地區,我們把占據著一定環境空間的同一種生物的個體集群叫做種群。換句話說,種群就是在一定空間中同種生物的個體群。種群是由個體組成的,但是當生物進入到種群水平時,生物的個體已成為較大和較復雜生物體系中的一部分,此時,作為整體的種群出現了許多不為個體所具有的新屬性,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結構、分布格局和某些動物種群獨有的社群結構等特徵。在自然界,種群是物種存在、物種進化和表達種內關系的基本單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具體對象。

種群個體數目的增加稱為種群增長。如果一個單獨的種群(在自然界,常常是若干種群的個體生長在一起)在食物和空間充足,並無天敵與疾病以及個體的遷人與遷出等因素存在時,按恆定的瞬時增長率(r)連續地增殖,即世代是重疊時,該種群便表現為指數式增長,即dN/dt=rN。其積分就得到經過時間t後種群的總個體數,可用一條個體數目不斷增加的J形曲線來表示(圖10-4)。種群如按此方式增長,那麼一個細菌經過36小時,完成108個世代後,將繁殖出2107個細菌,可以布滿全球一尺厚。達爾文也曾計算過繁殖緩慢的大象的個體。一對大象任其自由繁殖,後代都能成活,750年後將會有19 000 000 頭大象的存在。這些顯然是一種推算。實際上,這種按生物內在增長能力即生物潛力呈幾何級數或指數方式的增長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限制生物增長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環境阻力的存在(如有限的生存空間和食物,種內和種間競爭,天故的捕食,疾病和不良氣候條件等)和生物的年齡變化等必然影響到種群的出生率和存活數目,從而降低種群的實際增長率,使個體數目不可能無限地增長下去。相反,通常是當種群侵入到一個新地區後,開始時增長較快,隨後逐漸變慢,最後穩定在一定水平上,或者在這一水平上下波動。此時個體數目接近或達到環境最大容量或環境的最大負荷量(K)。在這種有限制的環境條件下,種群的增長可用邏輯斯諦方程表示:dN/dt=rN(K-N/K)=rN(1-N/K),1-N/K 代表環境阻力。增長曲線表現為S形。一般認為,這種增長動態是自然種群最普遍的形式。

種群動態與調節機能的研究,對於管理和保護生物資源,以及對於了解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都具有重要意義。

2. 生物群落

① 群落的概念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種都不是孤立地生存,總有許多其他生物種與之同群共居,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物群休。正如種群是個體的集合體一樣,群落是種群的集合體,是一個比種群更復雜更高一級的生命組織層次。群落因成分中生物類別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果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種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彼此發生作用,形成一種有規律的組合,這種多植物種的組合就叫做植物群落。它是不同種類植物鬆散地組織起來的單位。河漫灘上的一塊草地,山坡上的一片松林,湖岸淺水處的一片蘆葦叢,乃至一塊人工管理的稻田,都是植物群落。其類型繁雜多樣,其面積差別懸殊,彼此之間的邊界明顯或不明顯。

動物同植物一樣,也常常是以群落的形式組合在一起共同生活著。只是由於動物的流動性很大,群落組合更鬆散,在科學研究上多以種群為對象而很少應用「動物群落」一詞。

植物群落是動物的食物資源庫、隱蔽所和繁殖生息的地方。所以地球上沒有毫無動物棲居的植物群落,也沒有不與植物群落發生關系的動物群落。在動植物生活的地方,甚至其軀體上都布滿著微生物的群體。因此,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由彼此在發展中有密切聯系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規律地組合成的生物群體,叫做生物群落。每個生物群落都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一個整體單位,占據著生物圈的一定地區,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在物質和能量交換中執行著獨特的功能。生物群落中以陸地植物群落的外貌最為突出,在生物群落的結構和功能中所起作用最大。一個地區全部植物群落的總體,叫做該地區的植被。如北京的植被、秦嶺山地的植被都是指該地區范圍內分布的全部植物群落。

地球上所存在的各種自然群落,如森林、草原、荒漠、沼澤等都是億萬年來地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通過長期自然選擇在一定地區產生的最合理、最有效的生物群體。人們研究它,可從中得到啟示,以便更合理地創造人工群落,改造自然群落。

② 生物群落的動態

生物群落同其他自然現象一樣是一個動態系統,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生物群落作為一個由多種有機體構成的生命系統,既有季相變化和年變化,又有群落的演替和演化等。其中,以群落的季節性變化和演替比較重要。 在氣候季節變化明顯的地區,植物在不同季節通過發芽、展葉、開花、結果和休眠等不同的物候階段,使整個群落在各季表現出不同的外貌,叫做群落的季相。不同氣候帶群落季相表現很不一致,在終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雨林變化很不明顯;溫帶地區四季分明,變化最為突出。 群落的季節性變化除季相更替外,群落的生產力、植物的營養成分和群落的內部環境也都相應地發生周期性變化。

由於氣候變遷、洪水、野火、山崩、動物的活動和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動改變了內部環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於人類活動的結果,可使群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在一定地段上一個群落被性質不同的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現象叫做演替。例如,在某一林區,一片土地上的樹木被砍伐後辟為農田,種植作物;以後這塊農田被廢棄,在無外來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就發育出一系列植物,並且依次替代。首先出現的是一年生雜草群落;然後是多年生雜類草與禾草組成的群落;再後是灌木群落和喬木的出現,直到一片森林再度形成,替代現象基本結束。在這里,原來的森林群落被農業植物群落所代替,就其發生原因而論是一種人為演替。此後,在撩荒地上一系列天然植物群落相繼出現,主要是由於植物之間和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相互作用的不斷變化而引起的自然演替過程。

群落的演替按發生的基質狀況可分為兩類。發生於以前沒有植被覆蓋過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原生演替。原來有過植被覆蓋,以後由於某種原因原有植被消滅了,這樣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土壤中常常還保留著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發生在這種裸地上的演替稱做次生演替。上述出現於撩荒地上的演替即屬此類。原生演替如果是發生在森林氣候環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為:裸岩-地衣群落-苔蘚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喬木群落。如果發生在淡水湖泊里,演替系列為:開敞水體-沉水植物群落-浮葉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濕生植物群落-陸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圖10-5)。從圖中可以看出,與植物群落發生演替的同時,棲居於其中的動物種群也發生更替,每一階段的動物群都與一定的植物群落類型相聯系。

群落演替還因其發展方向不同分為順行演替與逆行演替。當發生於裸露地面或撩蕪地面的群落經過一系列發展變化,總趨勢朝向逐漸符合於當地主要生態環境條件(如氣候和土壤)的演替過程,叫做順行演替。順行演替的結果,群落的特徵一般表現為生物種類由少到多,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不穩定變得比較穩定。最後會發展成為與當地環境條件協調一致的、結構穩定的頂極群落,整個群落的物質與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相對平衡。

群落由於受到干擾破壞而驅使演替過程倒退,即逆行演替。強度放牧下的草原,因適口性強的牧草逐漸減少或消失,品質低劣或有毒和有刺的植物得以繁生蔓延,草群總蓋度下降,甚至出現裸露地面。草原發生的這種退化現象即是逆行演替。河流中上游地區的森林或其他類型的植被被過度砍伐,如遇大雨、河水暴漲造成危害,是植被逆行演替帶來的惡果。 群落演替的速度隨具體條件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在演替系列的早期階段比較迅速,群落穩定性差;後期演替速度逐漸變慢;最後階段的群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快些。 研究群落的演替對於認識它們的性質,預測未來發展的趨向,以及合理利用、改造和保護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3. 生態系統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總是通過連續的能量-物質交換與其生存的自然環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著,共同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樣的生態功能單位就是生態系統。

按照生態系統的上述定義,我們既可以從類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凍原、沼澤、河流、海洋、湖泊、農田和城市等;也可以從區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叢、草地和溪流的一個山地地區或是包含著農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與城鎮的一片平原地區都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地球表層的基本組成單位,它的面積大小很懸殊,從整個最大的生物圈,到最小的一滴水及其中的微生物。所以整個地球表層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生態系統鑲嵌而成。

作為一個開放系統,生態系統並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的一定限度內,其本身都具有反饋機能,使它能夠自動調節,逐漸修復與調整因外界干擾而受到的損傷,維持正常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其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它又是一個控制系統或反饋系統。

生態系統概念的提出,使我們對生命自然界的認識提到了更高一級水平。它的研究為我們觀察分析復雜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並且成為解決現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污染、人口增長和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重大問題的理論基礎之一。
參考資料:http://unit.cug.e.cn/jpkc/dqkxgl/web/webpages/10_1_2.htm

閱讀全文

與動物的生態現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