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的家鄉過年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
河南好玩的地方
一、萬仙山郭亮滑雪場
萬仙山郭亮滑雪場位於輝縣萬仙山風景區內郭亮村,這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文化品位高,四面環山,雪道的坡度不大,非常適合初學滑雪者和掌握基本滑雪技術者,場地寬闊,坡度適中,安全措施到位,是大眾滑雪的好去處。
二、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外觀霸氣,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以河洛文化為主體,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兩周和兩漢文物為主要內容。
三、
花果山
因為這里山果雜集春花秋實而得名為「花果山」。此山主要特點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具有神話幻想境界。花果山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園內主要風景點有水簾洞、揚船溝、石院牆、石簾山、龍潭瀑、唐僧石、人雲梯、南天門等200多處。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好玩,南城門和南湖附近的風景不錯。古城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樸不失典雅。古城是真貨非山寨品,但存留的舊日的東西不算太多,包含景點很多。
睢縣北湖
睢縣北湖又稱鳳城湖,與商丘南湖齊名,位於睢縣城區。屬於免費景點。湖中還有很多無人的孤島、半島可以散步。北湖最出名的景點是位於湖中孤島上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墓。其次還有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桃花洞、蘇軾留墨處等景點。
絕壁長廊
這里是河南郭亮村景區內最重點最重點的景點啦!去看郭亮,實際上就是要自駕這一段山道,欣賞這一段人造奇跡的壯觀和驚險,整個公路是建築在太行山幾乎垂直的絕壁上,完全是靠人力,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盤山公路。
⑵ 洛陽市新安縣特產詳細介紹
洛陽市新安縣特產詳細介紹:
1.新安燙面角
傳統風味小吃新安燙面角,創制於民國三年(1914),已有80多年歷史。時有開封人任老大與本縣人王金斗,於新安縣火車站開設餐館,出售「老任燙面角」。由於配方科學,製作講究,所制燙面角軟皮緊,晶瑩欲滴,狀如新月,色如瓊玉,鮮香不膩,味美可口,時有「名揚隴海三千里,味壓河洛第一家」的美譽。任老大故世後,王金斗改字型大小為「老王燙面角」,其子王德法承襲父業,使這一風味小吃得以發展。1980年,王德法曾應邀赴鄭州傳藝。至今,洛陽、鄭州等地都有專營「新安縣燙面角」餐館。近年,新安「方記燙面角」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創新,風味更佳,1986年以來,多次被評為「洛陽市名小吃」,並於1993年應邀參加北京迎「亞運」
2.新安湯面鉸
新安燙面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千里隴海線上聞名。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薑、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鍾即可。特點: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
3.丸子湯
丸子湯是葷素搭配的,丸子有牛羊肉丸、豬肉丸、豆腐丸、豆面丸、焦炸丸和魚丸等等。光豆面丸還分黃豆芽的、羅卜的、粉條的、香菜的好幾種。丸子還分油炸的和水煮的。論個頭,大的如核桃一般,小的就像寧波的湯元一樣,光看看都眼花繚亂。待用滾熱的骨頭湯一澆,香氣四溢。吃起來有葷有素、有焦有軟、有脆有綿,別有風味香可口。
4.萬山湖朝天椒
萬山湖朝天椒是新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產業,目前全縣共完成朝天椒種植面積3.16萬畝,平均畝產200.6公斤,總產630萬公斤,總產值6930萬元。
5.新安縣黃河奇石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不但孕育了人類的文明,而且擷天地日月之精華,造就出形態各異的奇石,把億萬年琢磨的珍寶捧給新安人民,這就是新安黃河奇石。這些凝聚著日月光華,山川靈氣,波蹤浪影的黃河石,在方寸之域竟傳達著令人心馳神往的奇思妙想黃河奇石是一幅詩一般的畫,又是一首首如畫般的詩,這些奇石以它的詩情畫意向人們炫耀著我們母親河的偉大。這些石頭紋理有章,五彩繽紛,呈現出一幅幅妙筆丹青,成為濃縮山水,人物,世情百態,花鳥動物,圖案文字的書畫石,有的造型則類人類物,美妙傳神,成為天造地設的雕塑石。黃河奇石享譽國內外,贏得廣泛稱贊,被視為收藏珍品。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
6.新安縣豬肝散
豬肝散為新安縣倉頭鄉橫山村特製的一種男女老幼皆宜的保健良葯。據傳百年前,該村後溝王德宣與村上店家有親。某日店主人救了一位從北京返雲南保山縣故里的染病老人喬志明。老人為報答救治之恩,遂傳豬肝散的制配秘方。店主人遂與王德宣合夥製作,稱譽鄉里。此葯主治食積、奶積、疳積、蟲積、面黃肌瘦、肚大青筋、脾胃虛損、慢性胃疼、消化不良、婦女血塊等症,適應性強,療效顯著,香甜宜口,容易服用,歷來為群眾所歡迎。遠銷陝西、山西、甘肅一帶。
7.新安縣牛心柿子
洛陽新安縣石井鄉峪里盛產牛心柿子,鮮果含蛋白質1.36%,脂肪0.75%,果糖5.11%,粗纖維2.08%,水分80.21%,灰分0.65%。除食用外,還有一定的醫葯功能。1980年在全國柿樹評比中,峪里牛心柿樹,被列為優質品種。現有較大柿樹萬余顆,年產鮮柿40餘萬公斤,可製作柿餅15萬公斤。宋代孔平仲《詠無核柿餅》詩雲:「林中有丹果,壓枝一何稠!為柿已軟美,嗟爾骨亦柔。風霜變顏色,雨露如膏油。大哉造化心,干爾何綢繆。荊筐載趨市,價賤良易求。剖心無所有,如口頗相投。為栗外倔強,老者所不收。為棗中亦剛,飼兒戟其喉。眾言咀嚼快,惟爾無所憂。排羅置前列,園熟當高秋。」峪里柿餅當之無愧。
8.新安燙面餃
新安燙面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千里隴海線上聞名。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薑、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鍾即可特點: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 洛陽)
⑶ 傣族民俗傳統藝術是什麼
傣戲。
傣戲在保山是一種較為古老而又優美的民族珍稀劇種,它於清光緒年間從德宏盈江傳入,主要流傳於保山市的潞江壩、上江壩傣族聚居村寨。至今,其歷史已達百年。過去,潞江土司署第20任宣撫使錢慶祥在司署內建有「內戲台」和「外戲台」,既看滇劇亦看傣戲。
土司錢慶祥愛看傣戲,也會演傣戲。因此,司署里曾於民國初年組建業余性質但活動甚為頻繁的司署戲班,專演傣戲且置有戲箱。
常演的劇目是刀安仁改編的《阿鑾相勐》《朗畫貼》《混披盞米》以及《三請梨花》《女斬子》、《大破天門陣》、《三下南唐》、《陶和生》等。由於歷史的原因,此戲現在芒寬已基本失傳。
傣族文化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分布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寮國語等,屬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
全球約有6600萬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語。在類型上同漢語一樣是單音節為主的有聲調語言。由於分化年代久遠、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語內部雖然仍有相當數量的同源詞,但語音、詞彙、語法等等方面差異較大,如白傣語有22個輔音位,泰語則只有21輔音位,已經難以互相通話。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為傣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其字元為傣語字元。
傣文擁有多種方言文字,其中中國境內的傣族使用有四種,即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綳文,中國境外則有泰文、寮國文等。經過20世紀50年代的改進,中國境內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
一般認為,傣文源於古印度文字系統,其形成與佛教東傳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關系,但具體源於何種文字系統存在爭議,主要由源於巴利文和格蘭地字母兩種觀點,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傳入古印度的婆羅米文。
傣文、泰文、寮國文都將輔音字母分組主要表示調類。但三種文字差別也很明顯,如傣文按古聲母清濁分為兩組;泰文、寮國文的古清字母還區分了送氣和不送氣,加上濁音,一共分成了三組
⑷ 昆明一家人出去玩哪裡好玩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現在疫情我們還要做好防控,出去 旅遊 還是要有 健康 證明或通行碼、身份證、戴好口罩等。你說一家人出去玩哪裡好玩,我建議你們一家就在昆明內遊玩,等以後疫情全部結束了,再去別的地方遊玩。
昆明的免費景區也很多,滇池是不錯的選擇之處。滇池景區周圍很大,一家人可以來滇池徒步遊玩,這個時候應該還有海鷗,我每次來昆明都會來滇池看海鷗,海鷗的老家比我老家遠,看到它們飛來滇池也不容易,但是我也是在滇池才能見到海鷗多,在真正的大海邊卻見不到海鷗,所以感覺來滇池很多收獲。還有你們一家人可以坐遊船看滇池,有時候滇池會漲潮,水浪也很大,雖然叫滇池,感覺漲潮了就如大海一般,特別是在遊船上才能有更好的體驗。
坐完遊船回來可以到龍王廟看看,畢竟這是滇池邊上的寺廟,古建築風格挺好的,要是在下午一點左右吧,龍王廟里還可以吃齋飯,這樣的生活體驗也挺好的。雖然滇池是免費景區,但遊客肯定各玩各的,盡量都不會聚在一個景點停留太久,所以說盡量去人少的地方,滇池就很適合一家人遊玩。
在昆明官渡古鎮也不錯的地方之一,這里雖然是古鎮,但是我每次來感覺遊客挺少的,現在疫情防控時期,應該遊客更少了,這里本地人生活多一些。你們一家人可以來官渡古鎮徒步旅行,這里古跡也很多,如少林寺、金剛塔、三聖宮等,很多人都說這里有老昆明的感覺,可能就是古跡記載多一些吧。
在官渡古鎮也有少林寺,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的。你們在昆明應該比我了解的更多一些,官渡古鎮這里適合慢慢玩,這里可以看美景,可以休息,比去昆明以外的景區要舒適一些,因為去昆明以外 旅遊 ,吃住就感覺挺麻煩的了,還是在昆明內遊玩最放心。
在官渡古鎮我認為挺好的地方是裡面有當地小吃,也有農貿市場。這里都是很便宜的地方,感覺在裡面吃飯購物都不錯。我覺得在官渡古鎮遊玩也要大半天吧,一家人走走看看,既能鍛煉身體,又能了解一下古鎮 歷史 ,這樣的遊玩最值得。
昆明的景點還有很多,都是適合 旅遊 的好地方,如雲南民族村、西山公園、翠湖公園、石林景區等,現在疫情防控時期,我建議你們一家人就在昆明遊玩,等疫情結束以後再去昆明以外的地方 旅遊 ,這樣才能玩的更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同時祝你們一家人在昆明景區玩的開心!
一、小箐口
小箐口是一座深藏在重巒疊嶂之中,環抱著青山秀水的小型水庫。景區內古樹參天,老藤繞路,山溪潺潺。說這里的湖光山色讓人醉,一點都不誇張。因為小箐口水庫深藏在群山之中,是一個難得的戶外休閑場地,周末與孩子們一起再次扎營體驗露營,也可以與孩子們自助燒烤,還可以在一個兩面千仞壁立的幽深峽谷中 探索 一番。
門票:免費
地址:安寧市縣街鄉小箐口村。
交通方式:自駕
1、昆明市內出發到達昆明西收費站;
2、抵達安寧出口(和平村收費站)後往安寧方向行駛;
3、駛入安八公路後到縣街右轉(有個路牌白登方向)。
小貼士:
1、小箐口封山期為:12月1日—6月1日。
2、小箐口入口很小,只能步行進入,請注意安全。
二、小哨野生菌生態村
位於宜良縣狗街鎮的小哨野生菌生態 旅遊 村,是一個集山水觀光、休閑度假以及餐飲 娛樂 為一體的生態休閑度假鄉村。到了村裡可以先找一家農家樂住下來,然後主人會告訴你可以到哪座山上去撿,早晨的山清幽無比,家長們和孩子早早地爬上山,草叢中、樹林里、平地上,到處都是乾巴菌、青頭菌,看見菌子就撿來放在竹籃里,帶回住處,主人會為你挑選可以吃的菌子供你們帶走,而這個撿菌子的過程又為孩子們的假期平添了一些野趣。除此之外,這里有本地馬可以挑選騎行,能讓孩子們感覺一下騎馬的樂趣。
門票:吃菌15元/人(吃的菌種不同,收費有所不同。)
小貼士:標間30元/間。
地址:昆明宜良縣狗街鎮。
交通方式:
1、公交
(1)從東部客運站乘客車前往宜良,(7:00-20:30,每10分鍾一班,票價:17元)
(2)從宜良縣城乘城鄉公交車到小哨村;
2、自駕
昆明至宜良小渡口,右轉至狗街鎮方向28公里即到到小哨生態村。
三、海口林場
昆明市海口林場露營地位於寬地壩林區內,地面方正平整,面積約93畝,從林區大門步行至露營地約半小時路程。露營地綠草茵茵,四周綠樹環繞,與外界隔絕,是野外露營的絕佳之地。在這片與外界隔絕的凈土上,你可以和孩子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氣息,體味山間樂趣,放鬆身心。
門票:免費
地址:西山區海口街道辦事處寬地壩
交通方式:
1、自駕
沿高海高速公路前行,出白魚口收費站後左轉,沿路均有海口林場指示牌,沿指示牌子路線行駛,即可到達目的地。
2、公交
從梁家河車場乘33路到海口鎮站下,可達到。
個人推薦去麗江(拉市海濕地公園-束河麗水金沙-麗江古城玉龍雪山-雲杉坪甘海子-藍月谷-麗江千古情)下面是遊玩攻:
因不知道你是從哪裡出發,所以沒辦法給你規劃交通路線。你需要提前做好交通規劃,訂好到麗江的酒店。到麗江後建議先休息下,第二天早上早飯後乘車前往茶馬古道【拉市海】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優美,被譽為生命的搖籃,是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基地。(溫馨提示:可以騎馬,感受干年茶馬古道等),午餐後游覽「東方瑞士」著稱的5A景區【(玉龍雪山),後乘坐雲杉坪索道,觀大自然之美。之後返回甘海子、白水河,游"小九寨藍月谷】(建議游覽約60分鍾左右,可選擇乘坐藍月谷電瓶車游覽,費用60元/人左右),藍月谷是條幽深的河谷,可觀冰雪從峰巔融化流淌而下,一落千丈,遇陡崖成瀑,過淺灘成溪,穿林過岩。在17:30左右可以觀看《麗水金沙》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後結束愉快的一天。
如果你晚上精神不錯,可步行前往麗江古城遊玩。
希望以上攻略對你有幫助,祝你五一快樂地遊玩。
就近,新開放的石林杏林大觀園(以前喊作黑石林,乃古石林)你肯定是沒去過!第4張為作者40年前和一幫作家詩人去采風時拍的。
看你打算玩兒幾天了,如果單獨昆明市內,那也只能石林滇池金馬碧雞坊翠湖公園這個轉一轉了;
如果時間長,那就好辦了;
昆明往北,奔東川看紅土地;
昆明往東,奔曲靖,沿途昆明石林九鄉溶洞,羅平金雞峰叢螺絲田油菜花,九龍瀑布看山水風光,多依河領略布依族風情,到勝境關,看獨有的地理氣候奇觀—昆明准靜止鋒;
羅平往南,奔壩美世外桃源,游普者黑湖,看峰叢林麗,觀秀美喀斯特地貌,去彌勒,泡溫泉,奔撫仙湖水岸休閑,往南上建水,看古城,賞建水紫陶,品建水特色小吃烤豆腐,時間不多的您這也就五六天的,該回家了;
有時間的,您接著走,由建水奔元陽,看梯田,元陽下來順紅河奔墨江,看北回歸線,攬雙胞胎城,再往南看野象谷游湄公河星光夜市,這可就到了西雙版納;
往東奔勐臘口岸,游望天樹,體驗樹冠走廊,往西奔打洛口岸,勐景來傣寨,走勐海,往北奔西盟滄源雙江臨滄看原始風光,探茶馬古道,品茶祖文化,賞佤鄉風情;您要著急回家,臨滄奔南澗,吃個彝族跳腳菜,奔大理回昆明,這又八九天;
不著急呢,您接著走,臨滄奔鳳慶,尋滇紅茶之源,鳳慶出來到保山,往西,奔瑞麗口岸,回來上騰沖,火山熱海泡溫泉,和順僑鄉看特色古鎮,國殤墓園緬抗戰英烈,大小龍山黑魚河,攬火山風光;
回保山,奔六庫,順怒江往北,走福貢到貢山,深入獨龍江,探尋紋面女,上丙中洛看怒江大拐彎,走捧當大橋,奔德貢公路,穿碧羅雪山到德欽,看梅里雪山,往南瞧金沙江大拐彎,住香格里拉,游普達措,看白水台,贊嘆虎跳峽,下麗江,奔大理,回昆明,就這還落下一瀘沽湖;
我說的這一大圈兒,閣下您要是打算都玩兒到了,怎麼也得轉一個多月;
昆明一家人出去玩哪裡好玩?
你好樓主我是橙子,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不知道您一傢具體要遊玩多長時間,
但是到了昆明不留遺憾的是:昆明滇池、石林景區、翠湖公園、以上都是很有名的景點。
1、(昆明滇池)
滇池與仙女湖都是應該玩一玩兒的,名氣上滇池最大,水並沒有仙女湖清澈,嚴格的說有些臟。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千米,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稱螳螂川,為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風光秀麗,為中國國家級 旅遊 度假區。
2、(石林景區)
雲南十八怪之一,石頭長到天之外說的就是石林,石林是阿詩瑪的故鄉,由千奇百怪的石頭組成,危石林立,千姿百態,鬼斧神工。石林又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景區內有奇石、秀水,展現出各種各樣的自然風貌。石林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瑰寶,是大自然的雕琢。
3、(翠湖公園)
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區的螺峰山下,五華山西麓,雲南大學正門對面,原名菜海子。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後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翠湖水光瀲灧,綠樹成蔭,樓現波心,環境優美,是昆明城內的一顆綠寶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稱。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這里還屬於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故稱"菜海子"。因東北面有九股泉,匯流成池,又名"九龍池"。到民國初年,改辟為園,園內遍植柳樹,湖內多種荷花,始有"翠湖"美稱。
我是橙子v旅行,記得按時收看!
可以去晉寧古滇溫泉山莊泡泡溫泉
大家好,我是深漂小李哥:
1、動物園
昆明動物園:昆明市五華區青年路92號
雲南野生動物園:昆明市盤龍區
昆明動物園位於圓通山,不僅有許多雲南的珍禽異獸,也有美洲獅、澳洲袋鼠等外國來客。此外,每年3月盛開的櫻花,也是圓通山的一大盛景。
雲南野生動物園位於金殿景區,其展示的主要是雲南乃至西南地區的物種,比如:亞洲象、金絲猴等。
小孩子內心單純,大多非常喜歡動物,帶孩子去動物園,可以加強孩子對動物的了解,培養孩子對動物的興趣。
2、植物園
昆明植物園:昆明市盤龍區藍黑路132號
與動物園類似,昆明植物園里主要有雲南的名貴中葯、樹木、花卉,以及一些珍稀瀕危的植物。園內又細分為百草園、山茶園、杜鵑園、樹木園等園區。
植物園集科研、科普、 旅遊 為一體,商業性質不濃厚,各種各樣的植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嘆為觀止,而且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非常具有觀賞意義。
3、海洋公園
昆明花都·海洋世界:昆明市呈貢區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一期花花世界5層
石林冰雪海洋世界:昆明市石林縣石林大道
昆明在內陸地區,沒有海洋,但卻有海洋館。在海洋館里,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少見的海洋動植物,領略奇妙的海洋世界。
在呈貢區的花都·海洋世界,還有美人魚表演和潛水表演,另外還有5D科普影院免費為遊客放映海洋知識相關的電影。
石林冰雪海洋世界,不僅能體會神秘的海洋世界,還有親子主題酒店,另外,還可以賞雪景、滑雪。
4、西遊洞
地址:昆明市五華區昆祿公路天生橋
西遊洞原本是叫天生橋洞,後來因《西遊記》到此拍攝取景,所以改名為西遊洞。
西遊洞真實還原了《西遊記》中的部分場景,也有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雕塑,到這里可以觀賞水簾洞、花果山,還有空中 娛樂 、水上樂園等,一家人來這里遊玩,大人可以回味童年,小孩子則能在這里找到許多樂趣。
5、博物館
雲南省博物館:昆明市廣福路6393號
昆明市博物館:昆明市盤龍區尚義街60號
西南聯大博物館:昆明市五華區一二一大街298號雲南師范大學
雲南鐵路博物館:昆明市北京路913號
昆明有許多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西南聯大博物館、雲南鐵路博物館等等。
帶孩子去博物館,可以觀賞文物、了解 歷史 ,開闊孩子的眼界。
6、彌勒湖泉生態園
地址:彌勒縣城西南一公里處
6月的天氣比較炎熱,正是去彌勒水上樂園玩耍的好時機。
你可以帶著孩子游泳、泡溫泉,光著腳丫踩在人工沙灘上,盡情地玩水,而且,這里設有兒童遊玩的滑道及泳池。
說了那麼多,其實,陪伴孩子,帶著孩子一起玩,享受難得的假期,這才是最珍貴的。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昆明出發推薦景點——撫仙湖。昆明呈貢方向開車去到澄江縣,就在撫仙湖周圍,撫仙湖面積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為雲南省第三大湖。最深處為155米,是雲南省第一深水湖泊。除東北長白山火山口湖 天池外,撫仙湖又是中國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沿湖有幾個景點1、月亮灣濕地這里是開發商建的一個公園,湖邊是空運來的白沙,種著椰樹,就像是三亞一樣,裡面還有一大片花圃,開著各色鮮花,帶著孩子強烈建議可以去這里玩一下2、陽光海岸,撫仙湖沿途都是美景,不同角度看湖,映著遠方的青山更顯得湖面美麗遼闊,路上車輛也不多,陽光海岸這里有孤山景區可以劃船登小島,有好幾種船隻可以選擇,價格稍貴一丟丟,孩子在這里也可以玩得很開心3、祿充風景區,這里可以燒烤也可以爬山山看撫仙湖景色,湖面上很多小船停靠,很是愜意
來到撫仙湖遊玩之餘一定不要忘了吃這邊最出名的銅鍋洋芋飯和石鍋魚,價格大概一百以內就可以美餐一頓了,遊玩撫仙湖大概就是到了澄江縣城沿湖順時針轉一圈,就可以玩遍我剛剛說的全部景點了,昆明市區出發繞湖一圈再返回全程大概一百五十公里左右,建議早上起床吃完早點出發遊玩一天,來這邊最適合自駕游,湖邊風景空氣都極好,還有機會聽說一些當地的故事喲,總之撫仙湖是一個昆明周邊極佳的親子出遊地
祝你玩得開心
雲南 旅遊 景點介紹
一、天下第一奇觀--石林
石林風景區以喀斯特地貌景觀聞名於世,其象生石之多,景觀價值之高,舉世罕見,是國家AAAAA級景區,聯合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景區共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
【 旅遊 線路參考】石林風景區位於石林彝族自治縣內,距離昆明約90公里,行車1個半小時,參觀游覽一般從昆明出發,往返時間需要一天時間。石林一日游費用不高,參團費用在220左右/人,參考線路:石林一日游,除常規參團外,還可包車前往,由於景區管理嚴格,建議是租用掛正規 旅遊 牌的商務車,往返車費600 元左右,含油費、過路費。另外也可自己乘城際客車從昆明至石林縣,再從石林縣轉車至石林景區,時間花費相對多一些。
二、西雙版納熱帶原始森林公園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人一生中必到的一處,這里風景如畫,民族風情多樣,素有「熱帶動植物王國」的美譽。西雙版納眾多 旅遊 景區包括: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園、勐臘望天樹景區、基諾山寨、橄欖壩、傣族村寨、打洛等等,各景區景緻各異,結合交通、從文等全方面因素考慮,熱帶原始森林公園是最值得遊玩的。
西雙版納熱帶原始森林公園位於西雙版納景洪城區以東,瀾滄江以北一處叫菜陽河的山谷內。距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約8公里。公園融匯了獨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風光和迷人的民族風情。園內有北回歸線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熱帶溝穀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馴養基地、大型民族風情演藝場、愛伲山寨、九龍飛瀑、曼雙龍白塔、百米花崗岩浮雕、金湖傳說、民族風味燒烤場等十大景區五十多個景點,突出體現了「原始森林、野生動物、民俗風情」三大主題特色。除此之外還可以參加當地潑水狂歡活動,潑水活動設在民族風情演藝場內,民族歌舞表演結束後,平時會有一場小型潑水活動,在潑水節期間,活動會空前壯觀。潑水節是當地傣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
三、世界文化遺產古都--麗江古城
與西雙版納一樣,麗江 旅遊 也是雲南 旅遊 象徵。麗江位於雲南西北,距昆明約510公里。到麗江 旅遊 的遊客幾乎都是沖這座千年古都--麗江古城。古城又名大研古鎮,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 歷史 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在一座不設防的古城游覽,需要你用腳步一步步丈量,大到一條街,小到一間客棧,一個民間藝術小攤,都值得你為之駐足留戀。古城的夜市也是個容易消磨時光的地方,這里的酒吧一條街文化氛圍甚好,點一碟瓜果,一支飲料便可以隨你久坐,欣賞民間藝人表演,單身男女們也盡可施展個人魅力,交幾個異鄉朋友,製造一個美麗邂逅,抑或是……,浪漫麗江並非空穴來風。
【 旅遊 線路參考】麗江處於雲南滇西北黃金 旅遊 線路的中軸位置,眾多 旅遊 線路都經過這里。
四、世界冰川博物館--玉龍雪山
說到麗江古城,不得不提及與之相鄰,並且是相輔相成的玉龍雪山景區。在古城,抬頭便可看到玉龍雪山山頂一那抹潔白,麗江古城與玉龍雪山是人文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範。
從古城出發向北約20公里便進入玉龍雪山山腳。作為雲南省兩個國家AAAAA級景區之一(另一個是石林),玉龍雪山以景觀豐富,壯觀為名,由於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屬亞熱帶的極高山地,從山腳河谷到峰頂具備了亞熱帶、溫帶到寒帶的完整的垂直帶自然景觀。雪山自然 旅遊 資源豐富,景觀大致可分為雪域、冰川景觀、高山草甸景觀、原始森林景觀、雪山水景等。根據海拔高低,景區開發分為山腳,山腰,山頂幾個大景區,如東巴大峽谷,玉水寨,玉術擎天等在山腳下,乘小索道上山可到達雲杉坪,游覽甘海子,白水河,藍月谷,在甘海子草甸還可欣賞張藝謀指導的大型實景《印象》系列舞台劇之一《印象麗江》,如果身體素質好,不懼高海拔的嚴寒的朋友還可以乘坐大索道上到玉龍雪山山頂,游覽白雲深處的冰川公園。
五、人間仙境--香格里拉
這里是詹姆斯希爾頓《消失的地平線》一書里提到的香格里拉吻合,是作家心目中的人間仙境,也是 旅遊 愛好者的天堂。香格里拉位於雲南西北頂端迪慶州,地圖上稱之為中甸,是迪慶自治州府。香格里拉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由於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 旅遊 風景名勝區。香格里拉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瓦格博峰等巍峨壯麗。
【 旅遊 線路參考】到香格里拉 旅遊 ,最為經典的景點是普達措國家公園,每年5月-11月是到這里 旅遊 的最好季節,公園內有原始雲杉、冷杉森林,屬都湖,牧場。附近還藍月山峽谷景區--石卡雪山風景區,以及一些驢友天堂--雨崩村、依拉草原、納帕海、尼汝村等。
六、神聖的凈土--梅里雪山風景區
總有這么一群人,每年抽出固定的時間來到這里,選擇一處酒店、客棧,能夠親臨雪山,能夠聆聽藏民歌唱,不走多遠,躺在床頭,曬著暖暖的太陽,對著窗外那一抹或潔白或金黃的山頭和白雲發呆就有莫名的滿足和充實。這里是 旅遊 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之一,也是當地居民奉之為神山的地方--梅里雪山景區。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沒被人類征服的雪山,梅里雪山以其神秘,美麗聞名。梅里雪山又名大子雪山,地處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 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的最高峰。為藏傳佛教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壯高聳的金字塔,時隱時現的雲海更為雪山批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被譽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享譽世界。由於所處緯度低,受季風影響大,山間氣候不穩定。一日天氣變化無常,加上山脈距離長等因素,不適合人類攀登,加上當地居民對於神靈的信仰不歡迎登山者。出於對生命負責及對當地宗教的尊重,國家已於1996年明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因此嚴格意義上這里是人類最後一塊凈土。
【 旅遊 線路】受氣候影響,到達梅里雪山景區路段不定期封路,正常情況是每年2月份到11月間通車,常規 旅遊 團或者獨立 旅遊 團都可前往,如果要去到一些非常規的景區如雨崩村需要獨立成團。
七、風花雪月--大理
說大理「風花雪月「是有緣故的,大理 旅遊 有四景: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大理處在雲南滇西北黃金 旅遊 線路開頭一端,許多 旅遊 線路都要經過這里。作為文明古邦,大理的大理古城、洋人街以及地標建築--崇聖寺三塔而聞名。而結合這里的蒼山、洱海以及氣候條件,筆者認為大理是人、山、水結合最為完美的地方。到大理 旅遊 ,除了剛才提到的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蒼山、洱海外,還有蝴蝶泉、天龍八部影視城、雞足山、洱源等景點。
八、驢友新寵--騰沖
騰沖是曾經的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也是現在的僑鄉、文化之邦和玉石翡翠集散地。地處雲南西南邊陲,西與緬甸接壤。神秘雄奇的高黎貢山和怒江天險,從三江並流區自北向南逶迤而下,以獨特而豐富的生物資源,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世界野生生物學會列為具有重要要際意義的A級保護區。在這里有中國最密集的火山群和地熱溫泉以及火山堰塞湖濕地--北海濕地。作為兵家重地,抗日戰爭期間,國軍在這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激烈的戰役,譜寫了壯麗的愛國詩篇。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的戰士,這里修建了國殤墓園。
九、西雙版納傣族園
人們常說,西雙版納是一隻美麗的綠孔雀,孔雀的尾巴在橄欖壩,傣族園就是孔雀尾巴上最美麗的羽翎。
位於距景洪市27公里的勐罕鎮,園內有五個傣族自然村寨。這里景色秀麗,民風淳樸,充滿著詩情畫意,一年四季青翠嫩綠、竹林環繞、果木成林、香蕉、椰子、檳榔、菠蘿密、芒果,給寨子灑下了一片片濃濃的綠蔭,幢幢竹樓掩映在青樹綠竹之中,陣陣熱帶花開的幽香隨風送來,一片清幽恬靜。古色古香的佛塔,佛寺與旖旎風光相互掩映,形成了具有獨特佛教文化內涵的風景名勝和園林景觀,給人予一種新奇,美妙和寄託美好願望的感受,所以素有「綠孔雀羽翎「的雅稱。
走進傣族園,首先看到的是最具傣家特色的園林式建築,這里花開花落無四季,瓜果飄香溢全年。近千年的佛塔佛寺金碧輝煌,在天地間構成了人與佛的銜接,佛在這里顯靈,人在這里期盼。
走進竹樓,登上桿欄式建築的傣家,靜靜的坐下來,體會傣家人的待客禮儀,慢慢的飲酒,細細的品嘗,傣家人的風光、神韻就這樣在一喝一品一食中融進了無窮的情趣和韻味。園林學家說,傣族園是庭院園林的典範; 歷史 學家說,傣族園是一座活著的民族 歷史 博物館;植物學家說,傣族園是植物王國的基因庫;文學家說,傣族園是人間仙境,是遠離鬧市,難得尋找到的世外桃園……
⑸ 有沒有關於大理國或者古滇國的歷史資料和書籍
古代滇池一帶生活著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在漢朝以前,滇池、撫仙湖一帶建立了古滇國。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兵臨滇國,滇王舉國投降,並請置吏入朝。於是漢武帝賜給了滇王王印,令其復長其民(這枚純金鑄就的滇王印,兩千年後出土於石寨山)。 此後,漢武帝在雲南設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權利被郡守取代了,從此受制於漢王朝的郡縣制度。到公元1世紀,榮耀一時的雲南青銅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鐵器文化之中了。 關於這段歷史,司馬遷有過一個至關重要的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39年,楚國欲將勢力范圍擴展到西南,派楚將庄蹻入滇。不久,秦國滅了巴國和蜀國,庄蹻失去了與楚國本土的聯系,於是,「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這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無從考證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裡,滇人青銅文化已進入鼎盛時期。考古學家李昆聲教授說,拋開藝術成就的因素,這時的楚文化應比滇文化先進,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腳,但滇墓里似乎並沒有留下他帶進雲南的多少楚文化蹤影,也有學者質疑這段記載。 公元前1世紀左右,這個孤立的王國終於走到了終點。一位稱雄滇池的滇王,向漢朝的使者提過一個認真的問題。他問:漢朝與我誰更大?在他的眼裡,世界不會比滇國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後,這位可愛的滇王連同他的天堂,便在歷史上銷聲匿跡了。世界遠比他想像的廣大得多,復雜得多。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兵臨滇國,滇王舉國投降,並請置吏入朝。於是漢武帝賜給了滇王王印,令其復長其民——這枚純金鑄就的滇王印,兩千年後出土於石寨山。此後,漢武帝在雲南設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權利被郡守取代了,從此受制於漢王朝的郡縣制度。漢人的遷入讓內地文化從此大規模地進入雲南,僅僅在短短100年過程中,滇人的文化便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到公元1世紀,榮耀一時的雲南青銅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鐵器文化之中了。
編輯本段神秘山崗 透露古滇國最高機密
1953年,雲南考古工作隊成立不久,昆明街頭的廢品收購站零零星星出現了一些銹跡斑斑的青銅器。這些神秘的器物與學者們所熟知的中原青銅時代的文明毫無相同之處,它們透露出來自一個獨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氣息。 經過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學家終於在滇池東岸,一個不高的小山崗上,揭示了雲南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一個消失千年的王國——古滇國墓葬群。 小山崗極普通,東西寬200米,南北長500米,坐落在滇池岸邊,遠遠望去,猶如一頭靜卧在海邊的鯨魚。 這個小山崗叫做石寨山,這里沒有碑石,沒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沒有一點足以引發盜墓者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寧兩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發掘開始了,一個嶄新的、不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嶄露頭角。 小山崗是一個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斷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驚喜,不僅讓考古學家興奮不已,更讓史學家始料未及。 6號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記》對這枚金印有過確鑿無誤的記載,那是元封二年漢武帝賜予滇王的。 司馬遷在《史記》里說雲南有個被稱為「滇」的國家,但此後再沒有關於它的記載。除了後來的《後漢書》和《華陽國志》又重引述了司馬遷的記載外,沒有人再提起過。這個古滇國就此銷聲匿跡了,再沒有蹤影,沒有傳說,沒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裡去了。如果不是這次發現,可能永遠也沒有人知道《史記》中這短短的記錄背後是多麼一段輝煌燦爛的歷史時代。
編輯本段神秘出現、神秘消失
隨之出土的文物幾乎代表了滇國時代青銅文化的精品,有滇國重器貯貝器、銅編鍾、帶金銷的劍、黃金珠、瑪瑙、玉、車馬飾和造型奇異的銅扣飾。它們價值連城,代表著一個湮沒了的雲南古史上第一個地方政權——古滇王國的真實存在。 美輪美奐的青銅文化,是這個古老王國的背景。她們極為精美,工藝水平極高,其風格和造型與中原地區的文化絕無相同之處,是一種在獨立的地域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毫不遜色的文明。這個神秘的古代文明,似乎也按奈不住寂寞,在消失了很多世紀之後,又悄悄地掀開了一條縫隙。 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雲南比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是在接下來的年代裡,雲南人靠其才華與智慧,將青銅時代的文明發揮到了極至。至今仍然讓歷史學家們迷惑不解,這個幾乎是突然之間出現在雲南高原上的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是從哪裡發源的? 學者發現,古滇國的工匠們不但能具有高超的藝術水平,他們已經能夠掌握鑄造技術中銅和錫的合適比例。兵器中錫的比例較大,以使其硬度提高;裝飾品中錫的比例較小,以便造型,反映出古滇人已熟知不同金屬的性能。有的器物表面經過了鍍錫、錯金、鎏金的處理,鑲嵌以玉石紋案,有著對稱和端整的外形,花紋精緻繁縟。貯貝器和一些扣飾上的人物,雖不過3公分大小,但都眉目清晰,面部表情可見。器物上線刻的紋飾很淺,但技法卻很熟練,都是兩千年前工匠們憑手工刻畫的。這些文物表明,滇國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立的青銅文化類型。
編輯本段發現越多、謎團越多
我們對古滇國的發現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越多。比如這個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王國的都邑建在哪裡? 以滇池為中心的區域里,古墓連著古墓,在不深的土層下,到處散落著各式各樣的青銅器件,在滇池沿岸不深的土層下,人們修路、建房不斷地從地下挖出銹蝕的劍矛或斧鉞,然而卻始終沒有人找到滇國的古都。 古滇國消失了,但它的故事並沒有結束。2000多年後,滇——這個創造過輝煌的青銅文明的王國成為了雲南的簡稱;昆明——這個游歷在滇西高原、居無定處、與滇人征戰不已的游牧民族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名稱,這不就是那段似乎已經消失的歷史留下的遺產嗎?也許有一天,我們能用身邊這些殘存的歷史碎片,再現出那段燦爛的青銅文明。
編輯本段古滇文化 雲南青銅器的特徵
據考證,古滇王國是雲南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奴隸制帝國。它勃興於滇池之濱,鼎盛於戰國至西漢時代。由於偏居西南一隅,遠離中原文化視野。古滇國曾長期湮滅於歷史塵埃之中,顯得神秘而離奇. 雲南在公元前七世紀就已存在了一種獨具風格的青銅文化。當時的古滇國民族很少受中原傳統禮教的束縛,無論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都顯得更加開放和富有創造性。就以器物和種類而言,無論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樂器還是裝飾品,樣樣都用青銅製作,而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多限於兵器和禮樂器。 尤其是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多為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圖像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節,栩栩如生。以裝飾題材中動物圖像而言,古滇國青銅器經常出現的就有四十餘種,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蟲,刻畫得十分精緻逼真。 古滇青銅器與我國其他邊疆文化有著較大的差別,不僅有兵器戈、矛、叉、劍等顯然受中原商周青銅文明影響的青銅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國社會生活為主題內容的貯貝器和銅扣飾,明顯具有滇王國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徵。
編輯本段滇王金印與俞元古城之謎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們在滇池之濱的晉寧縣石寨山發掘了戰國到西漢時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絕大多數是青銅器,說明墓葬的主人們生活在雲南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1956年,石寨山6號墓出現了令學者們震驚的發現:一顆金質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來,《史記》有關漢武帝「賜滇王王印」的史實得到了印證,這充分說明古滇王國確實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晉寧一帶。 史學家歷來認為漢俞元古城在史書上消失是個謎,在歷史上,即使俞元建制變更地名,也應有所記載,但南北朝後俞元古城信息中斷,俞元城到底哪裡去了呢? 《漢書·地理志》載:「俞元,池在南,橋水所出……」,「橋水上承俞元之南池,縣治龍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縣境是現澄江、江川、紅塔、石林(路南)等縣區,這樣一個大縣、強縣,其縣治龍池洲應是一個繁華的不小的城池。這個城池肯定不是現在的澄江城,那麼,漢代的俞元縣城到底在什麼地方呢?這個城池是否已經沉入撫仙湖裡了呢? 撫仙湖水下古城的內城可能是滇王離宮,而滇王離宮可能就是後改稱的俞元縣,俞元古縣城也真如百姓所說「澄江湖裡有一座沉沒的城」,因地震而沉沒湖底,它正是現在探測的撫仙湖下殘存的古城。
編輯本段古滇王國的帝都——晉城古鎮
晉寧縣晉城鎮,位於滇池東岸,三面環山,一面湖濱丘陵平原,這里,阡陌縱橫,田疇交錯,良田萬畝。離古鎮西約5公里處,就是聞名遐邇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寨山,此地是N代滇王及其家屬、卧仆們的最終歸結之地,是晉城鎮一帶古滇王國的都邑,是滇文化的發祥地。 晉城鎮從舊中國時期至唐代,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隋文帝統治中國時,晉城作為寧州郡治所,曾由刺史梁毗「拓州城七里,建九門十二衢」,可見當時規模之宏大。明代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築磚城,東南西北建瓮城和龍翔、南熏、鳳翥、拱城四道城門,以後的數百年間或修或毀,到公元1954年實地勘測時,殘破尚存的古城牆有4100米長,高為4米,公元1958年因城鎮建設需要才全部拆除。 古鎮內,明清兩代的民居和公共建築如今大都保存完好,依此,人們仍可想像出當年古鎮的繁榮景象。2003年5月20日《昆明日報》報載:「古鎮悠久的歷史,獨具一格的古老民居院落,街巷別致的格局及精緻的建築雕刻藝術,已引起了瑞士蘇黎世市文物保護局專家們的極大關注,他們一行20人曾三次親臨古鎮考察,古滇王國帝都一幕幕的遺落文明使他們驚嘆不已。」 古鎮晉城在建築史、城建史上具有較為特殊的地位。保存完好的明清兩代城建布局佔地約60多萬平方米,由老城的上西街、下西街、官井街等8條街道組成田字形,並附以數十條小巷的格局,此建築風格自明朝萬曆年間保存至今。街巷間保留下來的民居院落,多為「干欄式」、「一顆印式」的結構,採用「三間四耳」或「兩間兩耳」四合院布局,抬梁穿斗式屋架,重檐歇山式組合,雕花格子門窗,畫龍刻鳳,花木浮雕,精緻而高精尖化無窮,受到了中外專家們極高的品價!抹去民居上厚厚的塵埃,耀眼的民族藝術光輝瞬間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中國古代的鄉村城鎮,除了緊靠河流溪水而外,大都鑿有水井,晉城的古井之多,是一般人們所始料不及的。關於井的掌故和傳說,在晉城可以收集N多。不論這些傳說可信度如何,但今天人們看到的,卻是「家家有水井,戶戶有清泉」的水井民俗大全奇觀!古鎮上,幾乎所有的民宅里都有一口水井,當地人稱之為「私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井還不是在院子里,而是直接挖鑿在主人家的廚房內的灶台邊,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與這些私井相應成趣的是宅外的街道上,也散布著一些水井,這些井稱這「官井」,晉城官井街因此而得名,這些古井無一例外與其它地方的井有著不同的特點,一是井口小,井口直徑只有二十厘米左右;二是井欄兩側都有一個相對稱的小孔,當地老人解釋,井口小是為了防止輕生者投井尋短見,井欄兩側的小孔是為了加井蓋上鎖防備歹人投毒!多麼智慧的思想,多麼周到的防範,這就是古鎮人極富創意的生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無限遐想的空間。由於歷史年代的久遠,在那用紫砂石或大青石鑿成的井欄上,井的主人家日復一日用井繩上下提水而遺留下的一道道磨痕,深深地列印在井欄上。這是歲月的逝印,是晉城世代生民的悲歡與延續留下的生命詔示錄。 晉城古鎮的周圍四方,自然景觀極其優美,膾炙人口的五言古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描繪和贊美的就是這方景緻。據晉寧當地地方誌學者李鳳積先生1989年在《惡寧文化資料選輯》中著文考證,此詩乃清朝順治乙丑年(公元1625年)舉人王壽祚所作。王舉人是晉寧金砂人,詩中描述的就是晉城東門外至盤龍寺沿線春天的郊野景象。作者與友人出城春遊,東門外路西旁桃紅柳綠春意盎然,一行二三里,路旁一處叫菜煙村的村子裡,四、五戶人家,竹籬菜畦,炊煙裊裊,好一派春天的田園美景!再行數里,便來到樓台影印、遠近聞名、花團錦簇的滇中名剎——盤龍古寺。 登上盤龍寺海拔2174米的主峰日照山,林濤陣陣,舉目四顧,近瞰西漢滇王墓地石寨山,晉朝寧州代父率軍平叛女英雄李秀所築的天女城,宋代石雕天王像石將軍,元代巴匝刺,瓦爾密埋骨之地梁王山均歷歷在目;越過煙波浩渺的滇池,遠眺太華、碧雞、玉案諸峰,朝霞夕照,今來古往,道不盡也說不完古鎮的世事滄桑! 記載著歷史人物傳記、銘文、事件以及墓誌的碑碣眾多,這又是晉城古鎮的一大特點。如:「晉城殘碑」、「漢益州郡滇池縣故址碑」、「忠烈明惠夫人(李秀)廟記碑」、「象山書院序碑」、「晉寧州學宮碑」、「大覺禪師寶雲塔銘碑」、「康熙御制至聖先師孔子贊碑」、「冷陽春碑」、「歸家碑」等不勝枚舉的眾多古碑,在研究雲南歷史文化發展史、宗教史、書法、雕刻美術工藝史方面,都有著極其寶貴的文史資料研究價值。 自古以來,晉城還是滇中至滇南的通衢要道,昆明至打洛,昆明至西盟,昆陽至江川等多條要道在此交匯,又有滇池便利的水運,這里的大牲畜、糧食、粉絲等土產以及來往於昆明、玉溪、蒙自、建水、個舊一帶的商貨,均在此地過境、集散,故此,遠古的時候這里便形成了繁華的貿易集市,商賈雲集,生意興旺,俗稱「州街」,至今仍延續著月逢二、七趕集的古習。晉城,是雲南著名的八大集鎮之一,歷史悠久的州街,孕育出了許多令人食慾大開的地方名特小吃,如火燒餅、油酥米花糖、冰糖沙糕、酥燉春卷粉、菜豆花等。 如今的晉城鎮,有昆玉高速公路、晉江公路縱橫過境,准備建設的滇池環湖高路建成通車後,昆明至晉城瞬間可達。屆時,便捷的交通、文化歷史悠久的古滇帝都文化景觀、獨有的名剎古寺、奇花異木、獨具地方風味的小吃,定會引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旅遊文化經濟的大潮,已在滇池岸邊的晉城開始涌動…… 雲南省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合作,開展為期3年的滇池區域考古調查。最近,兩國考古專家有驚人發現:在晉寧縣晉城鎮中心,有大型建築的遺物出露於地面,判斷其為漢晉時期的器物,是省內過去考古中從未發現過的。發現地距滇王金印出土地石寨山約5公里,並且與上世紀70年代的古城址衛星圖相對比——這里正好處在衛星圖上古城址的東北角上。考古專家推測這里可能就是考古界尋找了幾十年的古益州郡郡址,即古滇國王城城址。 昨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農帶領記者前往發現,從昆明驅車1小時來到晉寧縣,在晉城鎮核心區象山腳下,一處新翻整的工地上蔣志農小心指點,一些繩紋瓦、筒瓦等建築構件出現在記者眼前,還有一些淺埋的陶器等。 美國考古專家亨特教授一直揣著一張上個世紀70年代的衛星圖片,這里清晰地顯示了一個長方形的晉城鎮區域內存在著一片長方形古城址,學者們把新發現遺物的點與這張衛星圖作對比,有了驚喜發現:這里正好處在衛星圖上古城址的東北角上。目前的衛星圖顯示,這個古城址被隨後大量的現代建築所遮蓋,發現有遺物的地點,也是晉城鎮中唯一還沒有被現代建設疊加的部分,正好是當時衛星圖上城址的一角。學者們開始興奮起來。 據介紹,今年是中美合作對滇池區域史前聚落進行考古調查的第一年,這次調查的區域包括了晉寧縣晉城鎮、上蒜鄉、新街鄉,共60平方公里的調查面積。為什麼這里的器物從來沒有見過?這里曾經有過什麼建築?如果確實是古城(鎮)的一部分,那麼這里是什麼古鎮?中美考古專家推測,這里非常有可能是考古界尋找了數十年的漢益州郡的郡址,即古滇國王城所在地,由於這裡面臨新的建設,所剩面積已經不足1萬平方米,考古學家急切盼望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對這里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以待揭開2000年前存在了500年輝煌歷史的古滇國王城之謎。
編輯本段背景閱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志龍介紹,古滇國是一個神秘消失的青銅王國,在中國幾千年浩若煙海的史書中,提及雲南的文字寥寥可數。史學專家們從司馬遷的宏篇巨著《史記》中,發現兩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過一個古老的王國,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滇」,當時住在滇池之畔的古滇國人發髻高聳,以農耕為主……這源於戰國時期,楚王為開疆拓土,派庄蹺入滇,稱為滇王。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孫華認為滇文化非常有意思,這實在是一段太精彩的歷史,不僅有司馬遷的記錄,還有石寨山出土的滇王金印,還有李家山、羊甫頭等地方出土的圖像資料,有大量的立體雕塑——青銅器,全面濃縮反映古滇文化的全貌,是雲南文化里最精彩的篇章。 這些珍貴的實物無言地證明,2000年前,滇人的經濟和文化早已發展至較高水平。以滇池地區為中心的滇文化,形成至遲不晚於戰國初期,戰國末期至西漢初為興盛時期,西漢中期開始衰落,西漢末至東漢初尚有遺風,東漢中葉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滇文化便完全銷聲匿跡了。滇文化留給世人無數謎團:古滇國的都城在哪裡?誰是古滇國的主體民族?古滇國的社會性質是什麼?有專家認為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古滇國設益州郡,其郡治當置於原滇國都城所在地。而晉城鎮就有袁嘉穀所提的「古益州郡郡址碑」。
編輯本段古滇國的建立
關於古滇國的建立: 有學者人認為古滇國是當地彝族人建立的政權。 司馬遷有過一個至關重要的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39年,楚國欲將勢力范圍擴展到西南,派楚將庄蹻入滇。不久,秦國滅了巴國和蜀國,庄蹻失去了與楚國本土的聯系,於是,「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這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無從考證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裡,滇人青銅文化已進入鼎盛時期,但滇墓里似乎並沒有留下他帶進雲南的多少楚文化蹤影。
⑹ 我想了解傣族文化
二、傣族的語言文字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西雙版納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來源於梵文字母,各地不盡相同。1954年進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雙版納)、傣綳文(瑞麗、耿馬、瀾滄等地)和金平傣文。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歷法
傣族有自己的傳統歷法。傣語稱「祖臘薩哈」,意即「小歷」。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際,現行傣歷則始於明代以前。是一種陰陽合歷。傣歷的年是陽歷年,即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傣歷的月是陰歷月,即以月亮的一個圓缺為周期。一年分12月,單月是30天,雙月是29天。以六月為歲首,它的正月相當於夏歷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閏年為384天。傣歷始於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醫葯衛生
傣醫葯作為一門知識,是傣族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爭中,不斷總結經驗,匯積了豐富的民間葯方,收集了上千種草葯。其中《檔哈雅》(醫葯書),是傣族一部重要的醫學文獻。
據文獻記載:傣族遷到景永時,許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獨有一個村子,在景永壩頭,不但沒有人病死,而且個個身強力壯。他們開出了許多田地,生產發展得很快。一天,有個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過這個村子,看到村裡的人個個都很健康覺得很奇怪,就問村子裡的人:「你們吃些什麼東西,為什麼人人都身強力壯的?」村子裡的人告訴他:「沒有吃別的什麼,只不過剛來的時候大家天天上山採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這當中有什麼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後把這一情形告訴了別的村寨的人,並勸大家不妨試試看,上山去採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紛紛照波的牙說的去做了。經過一段時間,果真見效,疫病明顯減少。波的牙注意從大家每採摘回來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樣品保存起來。以後只要村子裡有人生病,他就依樣找這些果、菜給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顯,而換了別樣的一吃就有效。就這樣他慢慢地總結、積累經驗,凡遇有人生病(當時主要是瘧疾),就按不同類型的病分別給予治療。逐步地疾病減少了,人們健康了,傣族群眾就把波的牙稱為「摩雅」,意思是會治病的人。從此就有了傣醫。有了文字以後,才記載下來成為今天較完整的傣族醫書。
《傳統傣醫學手稿》:傣族古典醫學著作。記載了傳統傣醫關於醫葯、方劑、制劑方面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至今保存下來的有在貝葉上書寫的「貝葉本」和用構樹皮支撐的紙張轉抄的「棉紙本」多種。這是中國醫葯遺產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據這些手稿資料整理編寫出版了傣漢文對照的《德宏傣葯驗方集》及《西雙版納傣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個信仰南傳佛教的民族,傣語稱為「布塔沙散那」。它對傣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大約在公元6—8世紀傳入傣族地區。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於佛教的廣泛傳布,傣族地區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為僧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尤其是在西雙版納地區,男孩到了8—10歲幾乎都要入寺去過僧侶生活。他們在那裡學經識字,一般在1~5年還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經號稱八萬四千部,大部分刻寫在貝葉上,稱貝葉經。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據佛教義加以發揮和補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學
民族文學:傣族人民有著蘊藏豐富的民間文藝作品,包括敘事長詩、寓言、神話、傳說、童話等。許多著名的敘事長詩,如《召樹屯與嫡木諾娜》、《娥並與桑洛》、《阿鑾的故事》 等中外聞名。
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又名《南師巴塔麻嘎帕薩傣》。傣族創世史詩。內容包括開天闢地、人類形成,傣族先民的興起、遷徙、定居的過程。其中有許多傣族的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傳說,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話及社會的古籍文獻。
史書:《泐史》原名《囊絲本勐泐》)(《西雙版納歷代編年史》)。該書採取編年體記錄了傣族從1180年(傣歷542年)傣族首領叭真入主西雙版納建立景金殿國始,止於1950年西雙版納解放的主要史實。該書有1947年雲南大學刊印的、李拂一的譯本,譯名為《泐史》,翻譯的是從1180年~ 1864年部分。1958年由張公瑾補譯1844~1950年部分,名為《續泐史--西雙版納近百年大事記》。該書還有其他詳簡不同的譯本。《泐史》為後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會歷史的許多珍貴資料,是傣族重要的史書類文獻。
七、傣族的戲劇
西雙版納境內有泰緬化的歌舞劇,騰龍沿邊一帶有漢化的傣族戲。歌舞劇都在較大的宗教集會中演出,例如車里宣慰街每年冬間的賧佛大會,一連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劇情有歷史故事,宗教神話,愛情傳奇,而行頭化裝則千奇百怪,用紙紮成龍、孔雀、龜、鶴、鹿、蚌等,彩畫鮮麗。化裝為美女的演員,把紙扎的孔雀分前後兩段纏在身上,以兩手捉翼而飛。化裝為青年的演員,把紙鹿纏身上做鹿舞。大龜則用一個人伏在龜腹內、手腳即龜之四足,龜頸內有一機關;能使龜頭倏而伸長數尺,倏又縮回腹內,引得觀眾大笑。
傣戲:傣戲大約有二百年的歷史。較早的劇目有《十二馬》、《公孫犁田》、《昌少對唱》等。到本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在上演原劇目的基礎上,吸收、改編了不少京劇、滇劇劇目,同時吸收了它們服飾、道具、樂器等方面的成分,豐富了傣戲。傣戲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內容,表演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內容短小精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廣大傣族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傣劇:傣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隴川、瑞麗等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騰沖、龍陵等縣傣族聚居區。傣劇是在「冒少對唱」(男女對歌)、「耍白馬」(逢年過節到各家祝福的一種歌舞)、「銀海」(趕著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經過向雲南花燈學習,發展為帶有一定情節、人物的「十二馬」、「布屯臘」(犁田的老漢)等歌舞和歌舞小戲,吸收 滇劇的劇目、表演、打擊樂,逐漸形成的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劇的表演是在提煉本民族各種舞蹈的基礎上,吸收了漢族戲曲的表演技巧而發展豐富起來的,具有較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劇目有根據傣族民間傳說和民間敘事詩改編的《帕罕》、《千瓣蓮花》、《紅蓮寶》、《阿暖海東》、《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據漢族戲曲和小說演義改編的《三聖歸天》、《王莽篡位》、《三下河東》、《穆柯寨》、《花果山》、《大鬧蟠桃會》等;有按歷史故事、傳說編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張四姐》等;有新創作的現代戲《波岩三回頭》、《波過石的婚禮》、《金湖緣》、《國境線上》、《三丑會》等。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布屯臘》、《陶和生》、 《娥並與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學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關於開天闢地的最古老神話,在傣族群眾中流傳最廣的是《布桑該與牙桑該》。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該與牙桑該稱為「我們的祖宗」。關於開辟西雙版納、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傳說。在傣族地區,還廣泛流傳著 召瑪賀、艾蘇和艾西等聰明人的故事。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萬能的本領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詩歌,包括歌謠和敘事長詩兩大類,傣族中有職業歌手或半職業歌手,傣 語叫做「贊哈」。
贊哈:傣族曲種。「贊哈」在傣語中就是民間歌手的意思,贊哈演唱是傣族民間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形式,形式靈活簡便,一人一笛,隨時隨地可以演唱,被譽為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鹽巴。傳統曲目多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也有藝人即興編唱的獵歌、酒歌,如《召樹屯》、《四棵緬桂花》、《賀新房》、《哈路教》等;新編曲目為《流沙河之歌》、《彩虹》等。贊哈對傣族民間文學的繼承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演唱優美生動,塑造人物細膩委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們有即興創作的才能,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和歡迎。
古歌謠,是傣族文學的萌芽,至今還以口頭和手抄本形式流傳民間。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雲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謠》中的許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時代的生活、勞動、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類通過實踐逐漸認識了 客觀世界;《打水歌》描述人類逐步改變自己的居住條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則是人類的勞動生活。這些詩歌形式簡單,節奏明快。
敘事長詩,是傣族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類:神話敘事詩,阿鑾的頌歌,愛情悲劇敘事詩。神話敘事詩與神話傳說的內容基本相似。關於阿鑾的頌歌,數量極多。「阿鑾」一詞,據說來自梵文,指有本領的匠人。在傣語中 是指出身貧寒、意志堅強、本領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氣、有本領的善良人。佛教徒則把這些故事說成是描述釋迦牟尼轉世的故事。阿鑾故事中,有宣傳佛教教義的成分,但整個內容遠遠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圍,堪稱傣族民間故事的總匯,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階級關系、倫理道德、婚姻戀愛等。
隨著佛教傳入傣族地區,印度文化對傣族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個小故事發展演變而成,《蘭嘎西賀》的情節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相似,但主題思想、人物和故事結構均有變化。長詩加強了召朗瑪對十頭魔王的戰爭,成為反映社會生活、政治斗爭與宗教斗爭的巨幅畫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經典甚為豐富,所譯三藏佛典包括經、律、論中相當多的經典,還有不少藏外典籍。這些經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譯的巴利語寫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較早期的面貌,還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據佛教教義加以闡發的著作,其中記錄了許多關於傣族地區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材料。西雙版納及孟連、耿馬等地的經典大多刻寫在貝葉上,稱為「貝葉經」,其他地區多寫在當地製作的構皮棉紙上。
八、傣族的音樂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民間歌曲:傣族民間歌曲有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 兩種。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敘事歌:包括「喊秀」(鸚鵡歌)、「喊吳哦」(敘事歌)、「喊暖轟」(流水歌 )、「桑烘」(鳳凰情詩調)、「拽」、「索」、「森」等。喊秀為綠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於德宏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富吟誦性,與跟鼓調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吳哦與喊暖轟流行於德宏瑞麗地區。前者富吟誦性,後者歌唱性較強,常用含有變徵音的羽調式。桑烘流行於西雙版納的古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有唱本流傳。唱腔類似贊哈調,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用玎、篳等伴奏,亦可清唱 。拽與索、森流行於孟連縣邊境孟阿地區。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採用羽調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活躍,速度稍快,多採用商調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羽調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語稱「喊細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賽篾」、「喊玎」、」 喊蹩「等,流傳於德宏各地。喊海,傣語意為哭調,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喊海賽篾,是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現了母女戀戀不舍之情。二者曲調基本相同,音域不寬,旋律似宮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 的下滑音。喊玎,意為玎琴歌;喊蹩,意為口弦歌。演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 、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等。
歌舞音樂:歌舞音樂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象腳鼓等打擊樂器伴奏。
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躍,多為徵調式。
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 跟鼓說唱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用徵調式;歌唱與舞 蹈穿插進行。
十二馬調:傣語稱」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調抒情,多為商調式。
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
說唱音樂:主要流行在西雙版納及孟連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過節、 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賧佛儀式等活動時,都邀請民間歌手到場演唱助興。這種半職業性藝人在西雙版納稱」贊哈「,在孟連稱」窩甘「。各地流傳的曲調有」 贊哈調「、」窩甘調「、」孟連調「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樂器分別用篳、西玎,曲調與語言結合緊密,節奏較平穩,音樂結構基本是樂段的變化反復,唱詞多押腰韻。由於唱詞的結構較自由,故樂句數量及長短也不固定;樂器伴奏常與唱腔聲部形成支聲復調的關系。
戲曲音樂:傣劇是在傣族民間歌曲和歌舞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借鑒了漢族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流傳於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區。傣劇包括多種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調式,女腔多用徵調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傣劇吸收了多種傣族民歌和舞曲,豐富了唱腔,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傣劇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組成的樂段及其變化反復。由於唱詞字數可多可少,因此唱腔樂句長短不一。過去,傣劇只用小堂鼓、鑼、鑔等伴奏,後逐步採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及西洋 管弦樂器,組成新型的傣劇樂隊。
民族樂器:傣族的民族樂器有屬於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 、豎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鑔等。
芒鑼:傣、佤、壯、景頗、德昂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廣西等民族地區。芒鑼形體圓厚,用響銅鑄成。鑼面低,中心有乳頭凸起。鑼邊有穿皮條的孔兩個。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槌擊奏。也有將大小不同的錄組成編芒,掛在木架上擊奏的。多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
九、傣族的舞蹈
象腳鼓舞:流傳於雲南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數民族中的民間舞。是一種男子自娛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腳鼓而得名。象腳鼓用芒果樹或木棉樹干挖空,蒙上牛皮製成,形如象腳。鼓有長短之分,長者1.7米左右,中長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長象腳鼓舞端莊瀟灑,舞步緩慢,擊鼓方法多變,鼓點節奏豐富;中象腳鼓舞穩重扎實,剛健有力,動作幅度較大,有甩鼓、轉鼓、掖腿等技巧動作,短象腳鼓以靈活騰躍著稱,有斗鼓、賽鼓等競技內容。象腳鼓舞是雲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節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腳鼓領舞。
孔雀舞: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 ,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西雙版納被稱為孔雀的故鄉,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間舞蹈。在歡度潑水節期間,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屆時,傣家人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優美的孔雀舞,歡度節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種化裝舞蹈,演員頭戴菩薩金冠,臉覆金剛面具,腰間綁著用彩紙或花布紮成的孔雀,兩手用線牽住孔雀的翅膀的尾巴,隨著鑼鼓的節奏做出各種優美的孔雀動作。後來,不用道具而舞,以象腳鼓、芒鑼等伴奏。跳孔雀舞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非常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有跳得較出色的。
花環舞:傣語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體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如今只在盛大的節日時才跳,已變成一種有組織的舞蹈表演。花環舞中的花環在長二米左右的竹篦上紮上鮮艷的花朵做成,舞時雙手握住花環的兩端,在移動步伐的同時,著重於花環的變化。並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花環舞跳到極樂時,由一人指揮,舞者一起由慢板轉入快板,有踮步、「頓錯步小跳」等動作。
大鵬鳥舞:大鵬鳥舞,傣語叫「戛倫」。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節日里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主要流行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一帶。大鵬鳥舞矯健、粗獷,動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現大鵬鳥與雨神搏鬥的動作和不畏強暴的氣質。動作變換快速有力,造型時間較長「三道彎」舞姿稜角突出。如:出場動作一般是大跳接一個大的舞姿造型,表現大鵬鳥從空中迅猛疾下的氣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張開成扇形)和掌式手型,這些手式加強了動作的力度。大鵬鳥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過去舞蹈時帶大鵬鳥型道具和面具,現多已棄之不用,使舞蹈動作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鼓點異常豐富,鼓聲深厚有力。
十、傣族的美術
傣錦:傣族生產和使用的一種具有民族風格的紡織品。傣錦是以薴麻為原料的色織物,紋樣為幾何圖案,用挑花方法織制。傣錦利用腰機織成。織幅不寬,長度也有限,以較細的薴麻線織成平紋作地組織,以較粗的薴麻紗經染色作彩緯織入。在平紋部分不起花紋,而在使用色緯時緯浮顯色於織物表面。傣錦常使用小方塊組成的菱形回紋。在大菱花紋轉向時則往往又換用另一色的彩緯,因而在織物表面上常隨菱形花紋的斜向轉換而調換色調。色調要求和諧,以棕色和黑傣錦紋樣色調配。傣錦用挑花方法起紋,織物表面出現大量的浮紋起花。整經後的經紗均繞於木輥上,然後穿入分經輥、線綜,而緯紗卷於小紆管上。織布時可以將卷有經紗的木輥掛在架上,展開經紗,在經紗上已繪有花型,織錦時只需在提綜時一梭按平紋織入,另一梭則在織入前先用挑花木片按花型挑起經紗,而後用雙緯色紗一次織入雙根有色緯紗。打緯則用打緯刀壓緊緯紗。用這種方法不適於生產過寬過細密的織物,花型也不能過於復雜。傣錦質地堅牢硬挺,花型美觀,多作被面或裝飾用。由於傣錦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工藝美術裝飾用品,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愛。
十一、傣族的建築
建築藝術別具一格,尤以寺塔和飛架於江河上的竹橋最為有名。傣族的佛寺建築精緻、堂皇。寺廟中的雕塑和壁畫既有南亞藝術風格,又顯現出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傣族造型藝術的精品。佛塔的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金剛寶座式、密檐式、亭閣式、金鍾式等,塔也分單塔、雙塔、群塔。群塔大都是中間為一大塔,周圍是若干小塔,如盈江的曼勐町塔就有小塔四十多座,宛如眾星捧月,直上雲霄,巍巍壯觀。
傣家竹樓:竹樓是傣族人因地制宜創造出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竹樓是一種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層樓房。上層住人,下層拴放牲畜。柱、梁和屋架結構用粗竹,圍牆用竹片編織,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屋頂蓋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底層有的架空,用來飼養耕牛、舂米或堆放雜物,有的用竹牆圍作糧倉或廚房。二層設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並在一側或兩側設有外廊和曬台。屋頂坡度較陡,屋脊兩端設通風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遠,起遮陽避雨作用。廊下安裝樓梯供人上下。傣家竹樓通風、涼快、清潔、明亮,又可以防備野獸的襲擊,十分安全。
十二、傣族的娛樂
丟包:丟包不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也是它們選擇對象、尋覓情侶的一種方式。每當傣歷新年來臨之際,姑娘們就精心地用花布條拼製成一種多菱形的布包,包內裝滿綿籽,四角綴有花穗子,正中有一根60厘米左右的提繩,包上還綉有各色花紋。這就是姑娘們的愛情信物——花包。丟包時,男女各若幹人分立在廣場的兩邊,用包互相扔擲。凡接不到而使包落地者受罰,男的接不到,把袋裡的錢輸給女方,女的接不到,把身上飾物輸給男方,男的取到了勝利品,排到家裡陳列著,但並不就據為已有,第二天仍原件送還給女方。每年新春有一次宴請賓客丟包盛會。這一天,附近村寨的少女,都花枝招展極盡妍麗的裝飾了來到廣場上,總得有五六十人。每人提著一個棉籽包,由一個年長的做領隊,提了一藍鮮花,外客帶著許多銅幣到廣場上應戰,兩陣對立,中間間隔不到五丈地。傣族姑娘們不等你陣腳扎穩,五六十個棉籽包便紛紛地投過來,當然大半數是落在地上,於是輸了,一群女將爭上來領賞,每人發給銅元三枚。再對陣,客方照樣把棉包丟過去,她們接不到,每人送上一朵鮮花。這樣,待銅元都輸光了,鮮花也散完了,方始滿足地放你會赴席。
潑水:傣族的浴佛節約當漢地的清明前後,又稱為潑水節是一個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歡日。潑水節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樹枝,攜到佛寺中供佛。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里,擔清水來浴佛。浴畢,以水灌花。男女互以水濺潑為戲,等到遍體淋漓,然後相偕擔水遊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濺之,被濺的不論是土司頭人或漢宮,都只報之以笑臉。在這一天被潑水在身上是一種吉利,所以人們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讓青年們戲潑,如瘋似狂的嬉戲,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盡興而歸。
賽龍舟:每年端陽這一天,傣族都舉行龍舟競渡,比賽時,用平時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駕駛,在江而上作速度競賽,數百里內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兩岸圍觀,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優勝者會得到獎品。
火燈:火燈傣語叫「貢菲」。潑水節的夜晚,人們可以看見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燈放入天空。放火燈是潑水節期間的一項傳統活動,傳說佛教傳入西雙版納時,與原始宗教爭奪傳教權,佛教用火燈與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賽誰升得更高。比賽結果,火燈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勝利,火燈便流傳開來。後來,放火燈卻變成傣家人的一種精神寄託,人們把錢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燈底部,讓火燈把這些東西帶到天上,同時把人們死後的靈魂也帶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賦予放火燈新的內容,它是帶著傣家美好的理想和願望飛向天空。
火燈是用棉紙糊成的,一盞火燈要幾百張棉紙才能做成。火燈的底部不糊,用幾十斤重的棉線繞起來做燈芯,燈芯用植物油浸泡透。放火燈時,先用竹竿把未充氣的火燈撐開,然後點燃燈芯。燈芯點燃後,熱的氣流就把干癟的紙袋式的火燈漲得鼓鼓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氣球,這時,只要抓住火燈底部的手一放開,它就像氫氣球那樣徐徐上升上。質量好的火燈,可以連續在空中運行幾天幾夜,從地面仰望,就如同天上的星星。
十三、傣族的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女裝用色彩鮮
⑺ 2022年壬寅年大利八卦圖,易經預測2022壬寅年
…愛上大理
編輯…匯客廰文旅
雲龍縣
太極之地,大美雲龍。雲龍地處滇西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境內山巒重疊,河谷交錯。諾鄧和泚江,記載著雲龍縣2000多年的歷史與人文故事。雲龍境內沘江水自然環繞,形成了罕見的「太極圖」的天然地貌奇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極圖渾然天成,鑲嵌在重巒疊翠的秘境中。玄妙的靈氣、自然的清新、深沉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的氣息完美的糅合在一起。 諾鄧古村,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從漢武帝開滇,這里就因盛產優質井鹽而繁華。如今《舌尖上的中國》又將諾鄧火腿以及諾鄧古村再次推向世界;而雲龍獨特的地理條件,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山地民風民俗—「檢槽耳子歌」和「漕澗三樂」。風光優美的自然山水、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風俗,使得今天的雲龍擁有了絢麗繽紛的旅遊,讓這里成了一方令人心馳神往的水土。
1、諾鄧古村
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千年白族諾鄧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由於自唐代南詔時期1000多年以來「諾鄧」這個名字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據考證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建築群。這個見諸於史籍,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明確記載,這里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制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2、太極八卦圖
太極八卦圖位於大理雲龍縣城以北,在這里有一條叫沘江的河流,因河水流向繞出了一個「S」型的大灣子,形成了一個類似”太極圖」的天然奇觀,而這個「太極」上的陰極和陽極分別由兩個魚形平壩組成,與傳統圖案相似無二。這幅太極圖不是人工描繪的,而是大自奇之手 的。它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春天,山清水秀,桃紅柳綠;夏日,因江水的太極圖就像一個燒紅了的乾坤圈;秋天,圖內泛著金黃;冬季,水瘦山寒,江邊上的白沙灘又把太極圖勾勒得更加輪廓分明。即使在同一天的時間里,太極圖也會隨著時間有著不同的變化。因此,為了目睹這自然形成的天然太極八卦圖,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
3、雲池
雲池位於雲龍縣城西部20餘公里的天池山中,天池海拔2551米,是中國面積更大的高原斷層湖泊,又叫署場海,古稱高海子。天池仿一位久居山中的絕代佳人,向外界不斷展示其天生麗質與風姿。原生的雲南松林保存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池畔環境幽靜,周圍山巒疊翠,湖光山色融為一體,風光四季不同,使人仿置身於變幻的畫卷之中。在天地附近方圓幾十里內的白、漢、傈僳、彝等多雜居的村村寨寨,都流傳著一段 天池由來的動人。天池一直以來是一個百草豐茂、野花遍地、供人放牧的綠草壩。天池地勢居高,廣納水泉,眾山合抱,四時之景不斷變換。一草一木,湖光山色,都使遊人如入夢幻境,流連忘返。
4、山古建築群
山古建築群位於雲龍縣石門鎮南,因山頂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而得名,是以為主的古建築群。據《虎山碑記》載:「原有一間山神,清道光年間陸續建殿和財神殿等觀。清咸豐七年又毀於兵燹,到了光緒三十二年,重新修復並建造了張祠、王母等」。山山石崢嶸,蒼松翠柏鬱郁蔥蔥,沿山勢修建,有。在之間有曲徑石廊、石橋,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朝楊名揚書寫的「虎」及「石門八景」的詩碑,山建築布局合理,自然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1987年公布為雲龍縣文物保護單位。每逢節日遊人倍增,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來到山感受這秀美壯麗的風景。
5、諾鄧玉皇閣建築群
諾鄧玉皇閣建築群位於諾鄧鎮諾鄧村,距縣城約7公裏海拔1900米,當地居民有白族為主,古代盛產食鹽,稱諾鄧井。玉皇閣始建於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期間持續擴建,直至年間最後重建關。現存建築以玉皇閣為主體,由玉皇閣、文、武、靜室和木牌坊組成,是以為主融儒、釋、為一體的古建築群,是雲龍縣境內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更具典型的建築群。其建築風格、式樣、工藝十分精美。殿內現存6塊明清碑刻,是研究我縣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玉皇閣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築,兩側有兩層樓的廂房,文建在玉皇閣的東側約30米處。武建築式樣與文相同。整座建築雄偉壯觀,保存完好。
6、山景區
山景區地處世界遺產三江並流名勝區南端,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旅遊十分豐富。山景區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有高山草甸,有榧木、紅豆杉、天麻、蟲草、等珍稀動植物。這里的彝家女兒不僅美麗,而且勤勞善良和勇敢。這里還有看不完的高山草甸、品種多樣的花、幾千年的古樹、不知名的菌子和青苔、林間不知名的鳥聲、流淌的小溪,最美是那草甸、山坡上放牧的人兒,給如畫的山野增添了不少靈氣,點綴得那山、那水美得都醉了世人。行走於山,有種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拋開了世間煩心瑣事,讓你可以真正用心去感受這大自然的寧靜與美麗。
7、蟠龍
蟠龍座落於沘江與獅尾河交匯處一座而出的巨石之上,據記載,蟠龍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毀於兵火,光緒初年重建。蟠龍是舊時「石門八景」之一「三閣龍蟠」的所在地。坐西向東,原為三進三院式結構,現存建築為二進二院式結構。內兩殿兩院,均為清代建築風格,後殿為主殿,分上下兩層。主殿建築工藝精美,雄居沘江之畔,高閣巍巍,下瞰沘江碧波,縱觀石門全景。每院兩側各有廂房,內繁花修竹,外古樹成蔭。楊名颺曾題為:「一片蒼茫景,頻臨古渡頭。煙籠青鎖闥,雲縵綠揚洲。玉闕飛翔花雨,魁杓轉畫樓。龍門看四辟,河鯉任遨遊。」 一語將蟠龍的人文景觀表達的盡致。
8、秀峰塔
秀峰塔位於雲龍寶豐鎮,始建年代無考,現塔重修於清道光壬寅年(公元1843年)。塔基為圓形,塔座為方形,成梯形分四級依次而上;塔為七級圓形實心石塔,紅砂石砌成,塔高6.31米,周長2.7米。塔身第二級南面開有一壺門,內嵌有幢修秀峰塔序》,第四級和第六級各雕有完,內雕像,合為,塔剎由整塊石頭雕為寶頂。據塔序記載,建塔是為了培植風水。秀峰塔是現今雲龍縣境內唯一保存的古塔,精巧玲瓏, 古樸,也是大理州境內奇巧別致的古石塔。1987年被縣 公布為之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秀峰塔是雲龍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到此一游,能一覽寶豐全境,遠矚,心曠神怡。
9、青雲橋
青雲橋,建於清代,歷史久遠!為曾任陝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颺出資建造。青雲橋為鐵鏈吊橋,架設在雲龍縣城石門的沘江兩岸山壁之間,是雲龍縣的之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橋長達到了36米,算是一座比較長的橋,橋的東西兩端建有橋亭,橋亭南門上方嵌有石刻《石門關》匾額一方,南面牆內嵌有楊名颺撰寫的《新建青雲橋碑記》,西橋亭為兩層,上層塑有像,下層為往來通道,石壁上刻有隸書「袞雪」二字,是曹操提刻於陝西漢中袞谷石崖上的題記,為楊名揚印後翻刻,西橋亭上方刻有「碧嶂回瀾」四字摩崖。多少世世代代勞動的足跡和文人墨客的才思結晶,都在歲月的見證下深深印刻在青雲橋上。
10、惠民橋
惠民橋,其惠民二字可不是信手捏來,了解惠民橋後就會知曉,原來此橋集聚了古代的聰慧,才會從古名傳至今,並於1987年公布為雲龍縣文物保護單位。惠民橋,位於雲龍縣城內,架於沘江之上。現橋,重建於光緒十二年,飽經滄桑,歷史悠久,集聚了多多少少 歲月和歷史的故事!橋為雙孔鐵鏈吊橋,全橋長達到了60米,是一座氣勢端莊雄偉的巨橋。由於建橋處江面較寬,故於江心增設三大橋墩,採用了二進連跨的建築工藝,充分體現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勤勞,其中,更大一孔孔徑21.3米,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三個橋墩上均建有瓦頂橋亭,東西兩端橋亭則為牌樓式,端莊肅穆,使得橋身更添壯麗。惠民橋別具一格建築式樣,體現了白族先民的獨特建築風格,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來此一睹白族先民留下的歷史真跡!
11、飛龍橋望江樓
飛龍橋望江樓位於雲龍縣舊州鎮,作為雲龍境內橫跨瀾滄江的之一鐵鏈橋,是清末農民領袖杜文秀下令所修建,宛如一條橫卧在瀾滄江上的飛龍橋,劈波踏浪,騰空而起,怒哄沖天,極其壯觀。而飛龍橋西岸的望江樓宛如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正襟危坐,正望著瀾滄江那滾滾江水凝思著。望江樓與飛龍橋同時而建,上下兩層,呈方形,樓身頗高,可謂危樓高百尺,重檐歇山,斗拱架疊,氣勢雄偉,底層牆內鑲有的十三塊建橋碑記,是研究杜文秀的重要歷史資料。望江樓正前面高懸「蘭津勝覽」匾,門上有清代舉人尹陳謨作的長聯,保存完好,文筆酣暢,對仗工整。濤濤江水之上樓宇威起,古往今來,引得文人墨客絡繹不絕的前來游覽此地,因此,這里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12、白衣閣
白衣閣位於寶豐古鎮西面德隆山,海拔1710米。白衣閣始建於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至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落成。衣閣坐西朝東,為一進兩院,由前殿、側殿、廂房、正殿等組成。前殿為硬山頂建築,殿左側有一小院落。正殿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築,建於高台上,正面及兩側均有台階可上。檐下施斗拱,彩繪有各色花卉,柱側有木雕猴子雀替。殿內大殿塑有白衣(即白衣送子)左側有蘭,右有,隔著場院正對面完中有韋。二殿有、和,俗稱三姊妹。 在白衣閣外,向東遠眺,還可領略「獅象把門」和象鼻山自然天成的「大蝴蝶」自然奇觀。
13、西竺
西竺位於諾鄧象麓村,當聽到「西竺」二字時,總會讓人聯想到「天竺」,天竺是地的舊稱,而這里的西竺當然也和有關。據記載,西竺始建於明代,歷史悠久。西竺建築為三進三院式結構,現存主殿坐南朝北,為單檐歇山頂。殿門用六扇花格子門,頗具大理本土特色,兩旁置圓形花窗,門外有廊,兩端用磚砌有墀頭,卷棚式頂。在殿前金柱上掛有一副雲龍名士,馬錦文書寫的木刻對聯「妙相歸來,西竺添花,瑞靄東池輝古桂;大雄出現,南山壽曜,遙瞻北闕獻蒼松」,而門楹上還懸掛著「竺國宗風」四字橫匾。此聯,文采飛揚,用詞精妙,文思清奇,可謂一絕。殿內現存十八羅漢塑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是大理雲龍境內藝術性較高的雕塑作品,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小貼士
交通指南:乘車,到大理下關快速汽車客運 即可乘坐去雲龍的班車;自駕,大理下關至雲龍約150公里,約2小時40分鍾可到達。
【匯客廰文旅】致力於打造「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行專屬社群。
以上就是與2022年壬寅年大利八卦圖相關內容,是關於建築的分享。看完預測2022壬寅年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⑻ 一篇作文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里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那彎彎的江水,碧波盪漾。啊,一隻孔雀……」優美的旋律響起,濃郁的民族風情也撲面而來。這首老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珍藏在心裡。記得我讀中學時,它就成了我的最愛,我還與同學把它編排成舞蹈,大大出了回風頭。從此,這個美麗的地方,就讓我心馳神往。
它,就是雲南省西雙版納,金孔雀的美麗故鄉。那裡居住著以傣族為主的十幾個兄弟民族;那裡有我國最大的熱帶雨林,「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葯材王國」諸多桂冠,令它飲譽五湖四海。
然而,它彷彿西南天邊的絢麗彩霞,燦爛得讓我熱血沸騰,卻又遙不可及。
有渴望就會有動力,機會就會向我綻開笑臉——
四季如春的昆明,把清朗舒適的空氣,滲透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花團錦簇的花博會,令我在激奮中迷醉。可是,我的內心,因為渴望仍然躁動不安。
「去西雙版納吧! 否則白來了一趟雲南。」昆明的朋友,從一大盤色澤鮮艷的熱帶水果里,拿出一個金黃色的大芒果,向我們傳授一種衛生、快捷、藝術的吃法,一邊鼓動我們,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
西雙版納,大學里教中文的馬老師,曾經多少次繪聲繪色地描繪過它的神奇與美麗,如今我終於觸手可及了!走馬中緬邊界
昆明飛西雙版納,每天有20多個航班。40分鍾,不過在飛機上打個盹,我們就到了版納的首府「黎明之城」景洪市。
夜色里下了飛機,沒有雲貴高原六月天應有的涼爽,反而感覺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悶熱。我想,這大約是雨水太過充沛的熱帶氣候,給我們的見面禮吧。
沒想到,第二天導游的安排是出國——「中緬邊境一日游」。
其實出國不過是到中緬邊境的勐拉,它屬緬甸的第四特區,離景洪才140公里。勐拉8年前也是遍地罌粟盛開,如今已被滿眼水稻、茶樹、甘蔗等綠色所取代,據說,其中飽含了西雙版納勐海縣的濃厚友情。
我們的麵包車,從打洛邊貿朝中緬界碑馳去,車窗外散見小巧玲瓏的傣式竹樓。一大片人工橡膠林,有如一道綿延的綠色屏障,又似節日里整齊壯觀的閱兵部隊,強烈地沖擊著我們的視覺。遠處,有一叢濃綠向我們撲來,「獨樹成林」已向我們頻頻招手!
俗話說「獨木不成林」。眼前這株大葉榕樹,偏偏自我擴展地盤,蔚然成林。你看它背靠青山,面對平壩,依傍清澈的打洛江,掩映在翠竹深處,相伴竹樓人家,28米高的主幹,主幹中段叉開兩條粗支,粗枝上又並排生出許多氣生根,無不生機勃勃。那些粗細不一的氣生根,細的難以計數,或順直而下盤纏主幹根部,或飄悠似神仙須發,或落定環繞石塊,它們盤根錯節交織成網,形成一道如簾似瀑的奇妙景緻;粗的並排長有30多條,直徑十幾公分、三四十公分不等,它們垂直扎入泥土變成支柱根,根根都是形與色酷似母樹的孩子,一家人相擁相守宛如一片樹林。於是,這浩浩然的龐大榕樹家族,成了打洛鎮內一道迷人的生態奇觀。令觀者無不嘖嘖稱奇。
導游介紹,這株古榕已有200多年的樹齡。走上前去撫摸它那蒼勁斑駁的樹干,我似乎觸摸到它體內澎湃奔涌的生命之流。「好好活吧! 我相信,你再活幾百年不成問題!」我在心裡默默為它祈禱。
一路上見到不少佛塔、佛亭,我益發相信緬甸「全民皆佛」這個傳言不假。最引人注目的,是勐海縣內那座著名的景真八角亭。它高居於山丘之顛,被當地傣族稱為「波蘇景真」,意為景真蓮花頂冠佛亭。
站在山下仰視佛亭,21米的亭高顯得瑰麗而氣派。亭子外牆鑲嵌的玻璃與鏡子,在陽光下閃爍著奇光異彩,雕有傣式太陽花和雙龍絞尾圖案的大門前,守立著威風凜凜的雄獅與神龍。它與我所見過的亭塔結構截然不同:亭閣八角狀,亭子的32個角,皆由人字形的屋宇組成,屋宇一共10層,呈傘形累疊而上,愈上愈小至頂,亭頂為一把鋁質蓮花華蓋。整個外形,像極了佛祖頭頂的金紗台帽「卡鍾罕」。
我順著台階拾級登臨,一邊細細地觀賞佛亭上栩栩如生的動物浮雕,以及壁面散發出濃郁民族特色的金色圖案。耳邊,風鈴的隱約脆聲從樓閣隨風而逸,似乎在娓娓地佈道宗教的神聖與威嚴。據說,這座結構巧妙、工藝精緻、造型美觀的磚木混合建築物,修建時,曾聘請漢族匠人擔任技術指導,並參與實地施工,所以,它是傣漢人民智慧和友誼的傑作。
勐拉看來並不富裕,我們在街上的小商店瀏覽了一番,發現物價普遍低廉。玉器店倒是讓人眼花繚亂。我雖然垂涎緬甸玉的名氣,但「金銀有價玉無價」,因為不識貨,最終不敢輕易掏腰包。
有趣的是,在某玉器店,一個刀姓老闆,自稱是贛州市沙石鎮人,和我們套起了近乎。他甚至能說出贛州的八一四大道等等,越說越親熱。然後,他拿出一對標價近二萬元的玉鐲,慷慨地說,照顧老鄉情願虧血本,賤賣了,給600塊錢就行。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出假戲! 不知是否另一批遊客前來,他又改變了自己的籍貫?
饕餮在橄欖壩
直到今天,我依然無法形容橄欖壩饋贈的心靈感受。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表示捲起來。勐罕的地名來自一個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里講經,教徒們用棉布鋪在地上,恭請佛祖行走,然後再把布捲起來。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表示捲起來。勐罕的地名來自一個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里講經,教徒們用棉布鋪在地上,恭請佛祖行走,然後再把布捲起來。
這塊被佛祖垂青過的橄欖壩,宛如一顆50多平方公里的巨型青橄欖,瀾滄江,則是嵌在它橄欖形邊緣的一條華美的緞帶。530米的低海拔,賦予它得天獨厚的秀美熱帶風光。假如把西雙版納比作一隻綠孔雀,橄欖壩就是孔雀開屏時絢麗多姿的尾羽,所以人們雅稱它為「孔雀羽翎」。而「不到橄欖壩,算不得到版納」之說,也流傳得愈加廣遠。
我想,西雙版納也許把萬千寵愛都集於橄欖壩一身了。這里四季滿目青翠、花香鳥語、果樹飄香、風光旖旎。別致的傣家傳統竹樓隱約在椰林深處,身著艷麗筒裙的傣族婦女,肩擔竹籮,在寨子與鬱郁蔥蔥的樹林之間穿梭,像隨風搖曳的鳳尾竹一般婀娜多姿,萬般風韻。難怪有人說,橄欖壩匯集了瀾滄江風情的精華。
在「花果寨」曼聽,我跌入了五彩繽紛的水果市場。
面對那些花花綠綠的熱帶水果,聞著空氣中彌散的混合型水果濃香,我不禁眼迷心盪,一時間不知從何處開看。除了香蕉、柚子、椰子、芒果、龍眼、菠蘿蜜等少數眼熟的,絕大部分或者似曾相識,或者未曾謀面。似曾相識的,如那些野生水果:野荔枝、山李子、野蒲桃、野柿子、樹楊梅、番石榴等等,它們與一些同類的栽培果形狀相似,味道也有點相近,但絕對是此果非彼果;至於那些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如羊奶果、人心果、蛋黃果、五眼果、三椏果、木乃果、神秘果等等,則果形怪異、色澤誘人。眼前的果市,色彩紅黃綠白黑都有,體形圓的扁的腰果形的長條狀的,甚至多面體的,看得你瞠目結舌。嘗一口,味道有甜、有酸、有異香,也有的無法言喻其滋味。
聽說僅野生果類,已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就達五六十種,至於歷史傳承的,外邦引進的「新生力量」,可就要以百為計數單位了。例如芒果和荔枝,還有甜瓜類,每一類中又分不同品種;其中又分早熟、中熟、晚熟,品種齊全,有機配置……總之,一年365天,不管哪天,西雙版納處處都有香甜可口的水果恭候著你。插隊此地的上海知青,曾編了句順口溜形容水果的豐盈:
「頭頂香蕉,腳碰菠蘿,跌倒抓把花生果。」雖略顯誇張,卻委實形象生動、詼諧有趣。
我們走著看著,問著嘗著,感興趣的水果就買一個嘗嘗。此時只恨爹媽給自己少生了眼睛和嘴巴,肚子也容量太小。在一個芒果攤前,我為一隻足足半公斤的金紅色芒果驚呼,趕緊買來給大家分享,真是色香味俱全! 攤主卻說,這算不了什麼,還有重一公斤多的巨芒、二三公斤的柚子、巧如玉指的美人指香蕉等果中極品呢,保准叫你們大開眼界。
我驚奇地發現,這里的菠蘿不僅個頭大得驚人,而且皮面無眼。記得在贛州吃菠蘿,一般是剜眼剔皮切成片後,再用淡鹽水浸泡一會兒吃,方能除去澀味。這兒卻不必多此一舉了。削皮就能吃,撲鼻香氣熏人慾醉,滿口蜜汁甜得嘴巴發粘,我挑了個最小的狼吞虎咽,已經被水果大雜燴撐飽的肚皮,變得更加滾圓。
要離開了。貪心的我,真想每樣水果都能捎一點回家。這當然是大大的奢望。只好擇其二三,拎上幾大袋,戀戀不舍地一步三回頭。
怡情綠石林雨林
在西雙版納近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覆蓋著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其中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24萬余公頃。據說西雙版納地名的傣語含義,是「十二千塊田」。那這「十二千塊田」,又該是多少塊晶瑩剔透的「祖母綠」啊?
西雙版納沒有四季的概念,只分旱季、雨季。高溫,多雨,終年潮濕,成為各種生物生長繁衍的天然佳境。近6000種植物在這里隨心所欲地長得千姿百態,形成一座熱帶植物的天然「基因庫」;佔全國百分之二十多的近800種野生動物,無拘無束地在這塊樂土休養生息。西雙版納,是珍稀植物、奇禽異獸的人間天堂。
我們跟著導遊走進位於勐侖鎮的綠石林雨林公園。與此一公里之隔的,是聞名世界的中科院熱帶植物園。
綠石林公園屬典型的熱帶雨林,森林覆蓋率超過90%。導游說它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例如水能資源最豐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屬世界熱帶雨林氣候分布的最北界等等。這令我想起它的開拓者蔡希陶教授。是他倡議與領導,按照保護、開發、利用的原則,才有了這個仙境般的熱帶植物人工群落大型園林。
我們漫步在樹影婆娑的蜿蜒小徑,炎日的威力,被濃陰篩選為星星點點的亮片,溫柔地散落在我們的臉上身上。這里有筆挺參天的林中「偉岸丈夫」王棕、望天樹,有纖纖細腰的「林中淑女」檳柳、省藤,也有直徑0.25米的巨竹和佛肚竹,以及幾個人才能合圍的鐵樹王,還有「導彈樹」、「絞殺樹」、「難分難舍樹」等;你可以在此觀賞高雅幽香的蘭圃,或去葯用芳香樹林神怡片刻,也可佇立珍稀瀕危植物板根大王四藪木、喬木毒王箭毒木面前,驚羨它們的特異功能;還有那巨葉花卉王蓮,它直徑一二米的綠盤浮於水面,據說放置一個嬰兒也安然無恙……
雨林的氣候很是奇怪,明明是陽光燦爛,一會兒就陰雲密布,雨點說來就來,不容半點商量。等到你剛剛找到躲雨處,雨不見了,只見陽光又調皮地向你頻頻眨眼。而且,又濕又沉的空氣異常悶熱,令初來乍到的我們一時還真不適應。好在處處都有新鮮和驚喜的發現,快樂始終充盈心間。
「快看! 這棵樹上掛滿了紅色的鞭炮。」同伴中有人叫了起來。導游笑著說,它就叫鞭炮樹呀,她又指著另外一棵高大堅實的樹告誡我們,千萬不能用利器割破它,否則小命難保。啊,原來它就是那種讓人心驚肉跳的「封喉樹」! 至於那種所謂的「跳舞樹」,雖說並非真正意義的舞蹈,但它的細枝葉片,的確跟隨音樂的旋律或急或緩地左右搖擺,煞是可愛。還有一種樹名曰「空中花園樹」,開花時節,樹上百花爭艷,原來除了風兒的幫忙,還有多事的鳥兒愛做紅媒,銜來不少花草種子落於樹干。這些植物「寄生蟲」,也知投桃報李,回贈樹上的滿園春色。
我發現,雨林中有許多植物,竟然生長在岩石上面。它們縱橫交錯,藤纏樹繞,不時布下天羅地網,有的地方壯觀如深山飛瀑,令人嘆為觀止。一問才知,這就是綠石林雨林公園「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的特有奇觀。
在這個雨林,還棲息著白猴、熊猴、白唇鹿等上百種鳥獸,可惜我們行色匆匆,自然無緣見識。
做客夢園傣家竹樓
茂林修竹掩映的竹樓,一直是旅途中的一幅美景,我不免萌生造訪傣家的慾望。幸好,遊程恰有這一安排。
導游領著我們走進一個寨子。寨子周圍林木蔥蘢。據說其中種有許多鐵刀木樹,又叫挨刀樹,這種樹砍了又發,越砍越發。傣民用此作為燒柴,以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我想,興許就是他們傳承至今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才留住了版納的不老春天。
在做客傣家之前,導游就再三交待,進屋不能亂動、亂摸、亂看,一切行動跟她學。於是,我們跟著上樓脫鞋進屋,然後在廳屋席地而坐。
竹樓其實是竹木混合建築,樓底離地一米左右,樓下未築牆,用來堆物、養家畜,還可以進行舂米、織布等家務勞作。樓上住人,但牆壁也並不密閉,整個格局通風透氣、輕巧涼爽,確是適應濕熱氣候的居家良所。廳屋的設備雖嫌簡陋卻很潔凈,敬供著傣家祖聖的塑像,還有另一尊象頭人身的惡魔塑像,我猜想可能是用來驅邪吧,就如同漢人請鍾馗捉鬼一樣。但卧室光線較暗,似乎藏有某種秘密。
綠陰叢中的小竹樓
主人熱情好客,准備了清茶與點心款待我們,女主人很漂亮,她還大大方方地為我們唱了傣族民歌,後來又拿出一些自製的飾品,有點羞澀地向我們推銷,並不漫天要價。閑聊中,我得知了潑水節的來由:古時有一個掌管農時的天神,依仗法術弄得人間氣候失調、雨旱紊亂。他七個美麗善良的女兒,對父親十分不滿,在另一位天神的點撥下,決定大義滅親。她們把父親灌得酩酊大醉後,拔下父親一根頭發,做成了能致父親於死地的「弓塞宰」(心弦弓),用它射下了父親頭顱。可那頭顱落地便著火,為了滅火,七位姑娘便輪流抱著頭顱,替換下來的姑娘,則不斷用清水沖洗滿身污臭。為了紀念七個為民除害的姑娘,姑娘捧頭顱的那個日子,成了傣歷新年裡的「腕腦」,每年的這天都會舉行場面浩大的潑水活動。
看見主人家有個大約七八歲的光頭小和尚,我很覺奇怪,又怕犯忌而不敢多問。後來,許多不解都在導游那裡找到了答案。
原來西雙版納90%的人信仰小乘佛教。小男孩長到七八歲,父母就要把他們送寺廟學習「經文」,十七、八才能還俗,有的則終生為僧。學佛期間必須遵守寺廟的戒律和規則,剃光頭、披袈裟,但不禁止吃葷及戀愛、結婚。不過男人不當一段時間和尚是不能娶親的。所以「小和尚可以戀愛」,成了雲南十八怪之一。至於傣家卧室,則被傣民認為是珍藏靈魂的地方,外人自然是不能光顧的,否則靈魂失竊可擔當不起;還有,廳屋一般沒有板凳,即使有,客人也不能隨便坐,如果坐錯了,興許就以為你有娶這家的姑娘之意,你就得在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了。
多麼奇趣的民俗風情,多麼美妙的村村寨寨,多麼純真善良的村民。其間,又該藏匿著多少引人入勝的故事傳說!
這如詩似夢的村寨,有一個浪漫抒情的名字——夢園。
三、四天的西雙版納之旅一晃而過。我雖感慨其短暫,也慶幸其不失悠長。短暫,是因為有太多自然與人文景觀來不及品賞;悠長,是那些攝入眼底的奇景美色,留香口齒的傣式美食,朴實淳美的傣家情意,都成了心中雋永的記憶。它們給我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啟迪,難道不是我的無價財富之一?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簡介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是中國大地上一塊屈指可數的綠色寶地,境內保持完好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舉世聞名。以傣族為主的十多種世居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燦爛的民族文化,與綠色世界渾然一體,構築了蜚聲海內外的自然人文景觀,自八十年代初國家批准為對上開放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以來,西雙版納正向著建成「全國最大的熱帶森林公園」目標邁進。
西雙版納東、西、南三面與寮國、緬甸接壤,與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鄰近,6條公路通向境外,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與老、緬、泰、越、柬水路相連,是我國進 入東南亞各國最便捷的水陸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雙版納正以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旖旎神奇的熱帶、亞熱帶自然景光、濃郁多彩的民俗風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順當的跨境出國通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西雙版納是世界北回歸線上僅存的一片綠洲,是中國唯一保存的一塊熱帶森林區。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西雙版納有996公里的國境線分別與寮國、緬甸接壤,與泰國鄰近,具有面臨南亞的區位口岸優勢。現有磨憨、景洪兩個國家級口岩和打洛省級口岸。又有瀾滄江-湄公河與老、緬、泰、越、柬水路相連,是打開南門、面向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瀾滄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瀾滄江-湄公河被美譽為"東方多瑙河",是條經濟貿易的黃金水道,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
西雙版納,群山高聳,雄偉壯觀,森林密布,山丘綿延。全州總面積19112。5平方公里,平壩面積僅佔5%。轄一市二縣40多個鄉鎮,總人口82萬餘人,居住著傣、漢、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諾、瑤等13個民族 。傣族是主體民族,近30萬人。
西雙版納,歷史悠久,古時稱勐泐,漢代時期屬永昌郡(今保山)管轄,到三國時設置過南涪縣,到唐宋時期分歸"南詔國"統治,元朝於公元1296年設置徹里路軍民總管府。1327年改置徹里軍民宣撫司。隨後又改成車里軍民府,車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國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邊行政總局,隸屬普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有橡膠、茶葉、甘蔗、香料、南葯、熱帶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旅遊資源更富有特色,令人陶醉,目前,已開辟了""713原始森林公園、野象觀察台、植物園、熱帶雨林奇觀、民族旅遊村等景點120多個,被國務院落列為我國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的三個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現已與老、緬、泰等國開通了邊境旅遊,並即將開通國際航班。西雙版納將成為與東南亞旅遊市場接軌的中心樞紐。
當你邁進西雙版納在域 的時候,首先感到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膠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構成了一幅幅綠海、淥浪的畫面,綠濤將涌進你的心裡;身材苗條的傣家少女,秀麗清純,披著美麗的長發,風姿翩翩;還有那豐富獨特的民族風俗,使外來遊客嘖嘖贊美。
"九五"期間,西雙版納將實施科教興州和開放兩大戰略目標,積極爭取昆明-曼谷的公路,鐵路建設,盡快開通瀾滄江-湄公河全年水運能力,做好資源利用,經濟留易,跨國旅遊等,跨入21世紀西雙版納將更加繁榮和美麗。
橄欖壩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捲起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里講經,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後,教徒又把布捲起來。勐罕就是這樣的名的。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炎熱的氣候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這里熱帶水果種類繁多,除鮮果外,橄欖法還出產大量的果脯,所以在橄欖把到處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場。
自然、純朴、寧靜的橄欖壩素有「孔雀羽翎」、「綠孔譽尾巴」的雅稱。人們把橄欖壩比作開屏孔雀的尾巴——絢麗多彩,而橄欖壩上布滿了美麗富饒的傣族寨子,就象裝點在孔雀尾巴上閃亮的花斑。橄欖壩兩個比較大的寨子,一個是曼松滿,也就是花園寨,另一個是曼聽,也就是花果寨。無論你走進哪一個寨子,都會看到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寨子四周到處是鐵刀木樹,又叫挨刀樹,這種樹砍了又發,越砍越發。傣族很注意保護自然環境,他們在寨子周圍種上這種鐵刀木樹作為燒柴以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
不少反映西雙版納知青生活題材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劇都是以橄欖壩為歷史、地理背景;許多攝影、美術精品也都取材於橄欖壩。大家熟悉的電視連續劇《孽債》的部分鏡頭就是在橄欖壩拍攝的。
古茶王
據專家們研究考證,西雙版納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是人類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這可以從兩株古茶王得到證實。這兩株古茶王現已成了考察研究的活標本和旅遊觀光的新景點,特別是一些茶學家、植物學家對此十分感興趣。
一株位於勐海縣城西南60公里的巴達鄉賀松寨山谷。原樹高32.12米,1967年被風斷,現高14.7米,直徑0.9米。此樹屬野生茶種,是人工種植茶樹源種,樹齡有1700餘年,是植物考證的標本樹之一。另一株在勐海縣南糯山鄉的半坡寨山谷。樹高5.5米,直每項1.38米,覆蓋面積20平方米,系人工栽培的雲南大中茶樹,樹齡已達800餘年。現在,茶樹仍然枝繁葉茂,四季花開,果實累累。
迷人的熱帶雨林
西雙版納終年無雪,沒有明顯四季之分,高溫、多雨、潮濕的天然環境,把這片土地裝飾成一顆覆蓋著莽莽蒼蒼原始森林的綠色明珠。那一片片傣家竹樓,哈尼山寨,布朗村落,基諾長房……,就掩映在這蒼翠欲滴的熱帶雨林之中。
這里的樹林與內地常風的森林不大一樣,不論高大的喬木還矮小的灌木,樹上樹下,大都攀附著藤條,一縷縷垂吊著,在微風中徐徐搖曳。走進熱帶雨林,那些錯綜交織的樹木,讓你怎麼也分不清,這根樹椏,那片樹葉,到底都是哪棵樹上長的。只是見它們相互爭著向天空生長,為多吸收一些陽光雨露;爭著在地面生根,為多吸收一些養料水份。在原始森林裡,樹木大體上可分三個類型。第一層次:高大挺拔的喬木,最高的望天樹可達六、七十米,還有白色、毛麻楝、榆樹、龍腦香等高達四、五十米;第二層次為高約二十米左右的喬木,冠幅寬闊,婆娑多姿,由於吸收不到充分的陽光,枝椏自動脫落,生長很快,象團花樹,又叫速生樹,七、作年即可成材;第三層次就是森林中的「矮子」了,象栗樹、棕櫚、杉樹等,一般不到5米,這類樹在森林裡遍處都是。這里的自然保護區有360萬畝,其中的70萬畝是完好的原始森林,已列入國家第一批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漸危植物達5000種,如望天樹、四藪木、樹蕨等佔全國重點保護植物的百分之十五。進入自然保護區,人們可以看到熱帶雨林奇觀,見識第三紀前後生成、發展起來,又經過滄桑巨變仍然倖存的孓遺種植物桫欏、雲南蘇鐵等有「活化石」之稱的古稀植物。
在一些千年老樹的身上,會無緣無故長出與自己毫無親緣關系的新樹,把老樹纏繞在其中,使其慢慢變成朽木,這就是千年古樹最懼怕的絞殺植物。有些樹木雖然不與望天樹爭高,全拚命伸展樹杈,在主幹上生長根須,於扎入泥土,使一棵樹變成一片樹林,形成「獨樹成林」奇觀。在陰暗潮濕的林一漫步,樹型美觀的棕櫚科植物、蕨類植物、葉片大得像簸箕的海芋和名貴蘭花、寄生花等奇花異卉會映入眼簾,讓你贊嘆熱帶觀葉植物的豐富多彩。如果走進熱帶雨林,你會感覺象進入了一個昏暗古老的幽堡,看不見天空,也見不到一縷陽光,偶爾傳來一兩聲鳥的鳴叫,卻不知鳥兒藏在何處。多年積下來的落葉,松軟而芬芳,腳踏上去,便是深深的陷窩,那難以行走的滋味,恐怕比沙漠好不了多少。熱帶雨林是大自然精心描繪的一道天然風景,面對著毫無塵染的綠色幔帳,聆聽著叮咚泉聲和鳥鳴象吼,會使人頓生一種回歸大自然之情,物我兩忘。
水井塔
傣族水井的建頗具匠心,井身造型和裝飾,都採用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塔等。井身鑲了許多小圓鏡,壯重化貴,這是因為傣族喜水、敬水、用水表示愛情、表示祝福,凡是傣族村寨都有各種形狀的水井塔。曼金堡水井塔,就是典型的寶塔形水井。
易武古鎮
易武是一古鎮,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距勐臘縣城約110公里,距勐醒30餘公里,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的山頂上,氣候比勐臘和勐棒壩子清涼。
過去,易武曾經是鎮越縣城所在地,但卻異常凋蔽,只是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鎮。如今易武有著新蓋的商店、旅社、醫院,簇新的建築,都是小巧的瓦房掩映在綠樹之中,成了邊陲一座新鎮。根據歷史記載,易武在清初時候「准以漢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總」。「土把總」就是當地的土司。伍善甫是抵禦外侮捍衛邊疆有功之臣,從而當了這里的土司,相沿世襲,直到1927年設置鎮越縣後,易武為第五區。1930年時,將鎮越縣政府從勐臘遷到易武來。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屬之地,劃為第一區,轄易武鎮。易武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邊地一個重要小鎮。
距易武鎮里許,有一座山,山並不高,卻青翠秀麗,樹木蔥郁,山邊有兩個古山洞,一是水洞,一是旱洞。水洞很深,彎彎曲曲,據說長達數里,人可進入,但進去後容易迷路。距易武鎮約5公里處,茅草地山邊,磨者河畔,兩岸山峰,懸岩絕壁,奇石連鎖,呈現「一線天」峽谷。一步似可跨越,因而叫作天生橋。下面水流湍急,若風沙驟起,聲似雷霆。從天生橋上向下看,深達數十丈,大有長江巫峽氣勢,風景難得。
⑼ 十一月去哪旅遊好
十一月不知不覺的到來了,趁著秋意漸濃,趁著寒意未深,我們一起出發去旅遊。那麼十一月去哪旅遊好?一起來看看吧:
江門
江門市屬亞熱帶低緯度地區,受海洋性季風影響,氣候特徵是溫暖多雨,終年無雪,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每年4~9月是汛期,7~9月是台風活動的頻發期,其他時間都適合旅遊。屬亞熱帶海洋氣候的江門,雖有海洋性季風帶來的豐沛降水和充足光照帶來的常年溫和,卻避免不了每年冬夏的災害性天氣。夏季的偏南風帶來的台風暴雨,冬季偏北風寒潮陰雨,都給出行江門的遊客帶來了幾許惆悵。
最佳季節:5-11月。 五月中下旬至八月,是高原草甸上各種花兒爭奇斗艷的時候;金秋則是遍地的血色狼毒花,和層林盡染的繽紛秋色。
峨眉山
春季到峨眉,正是滿山杜鵑花開的時節。還能參加峨眉山朝山會,欣賞到萬盞明燈朝菩賢的盛況。另外,還可以品到口感特別清新的峨眉新茶。5、6月山下晴朗,山頂多雨,登山者應准備相應雨具,以輕便的塑料薄膜雨衣為佳。 滿山絢爛奪目的紅葉正是峨眉山秋景的標志。峨眉山的秋季是短暫的,從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底。
最佳季節:7-8月、11-12月為最佳旅遊時間,此間山頂天氣經常晴朗。晴朗天氣利於觀看雲海、日出、日落、佛光。冬季還可以滑雪、泡溫泉。峨眉山雪景也是一絕。 但是山頂海拔太高,無論什麼季節氣溫都很低,冬天更要注意保暖,雪後山路濕滑要小心。
越南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國土呈S形,南北共長兩千公里,北與中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越南一直以來給人們的印象不太好,這可能是人們聽了太多與它有關的戰爭及難民事件,令遊客望而卻步。其實,只要你來到越南,就會發現那裡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可怕,當地的名勝古跡不少,而且融合了東方的神秘色彩和法國的浪漫風情,加上農產品豐富,各種水果非常便宜,物價指數也低,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最佳季節:11月-次年2月,此時氣溫不高,降水也較少,城市裡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山野間山青水秀,百花吐艷,是越南最美麗的季節,也是去越南旅遊的最合適時節。
清邁
清邁是鄧麗君生前最愛的地方,這位奇女子把生命的最後一刻留在了這里。這座小城安靜,淡雅,空氣干凈清新,呼吸就像在親吻戀人的臉頰。 這里沒有消磨時間的溫柔海灘,沒有瘋狂血拚的豪華商場,有的只是近乎於凝固的時間和讓人心情無比舒爽的安靜。你可以毫無目的地在古城中放空漫步,也可以穿越叢林跋山涉水,更可以在周末夜市瘋狂血拚,喧鬧和安詳都自然的結合在這個城市。 來清邁,體驗曾經蘭納王國的獨特文化歷史,細嗅這朵清雅的泰北玫瑰。
最佳季節:11月-次年2月去清邁遊玩最佳,此期間內降雨較少,溫度不太熱,適宜遊玩。 清邁地處泰北山區,四周群山環抱。在涼爽的季節,也就是11月至3月,清邁府的氣候十分怡人,溫度適中而且很少下雨,晚上溫度則只需要穿上一件外套。其中每年2月到3月,泰北燒山,此期間內空氣質量較差。
雨季一般從6月持續到10月,對清邁的影響比對泰國中、南部小一些。雨季空氣好,較涼爽,景色美。不過請作好被雨困在室內的准備。另外雨季夜市的生意常被雨水耽擱。也要警惕連續的大雨,易發生山洪暴發、阻斷道路的事件,在此期間前往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攜帶好雨具。
海口
海口旅遊簡介海口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秀英炮台、人民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熱帶海洋世界、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石山火山口等等景區各具一定特色,且位於市內,交通方便,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等一批新景區的相繼建成標志著正在發展成為集觀光游覽、度假休閑、療養健身、商務會展、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型全國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勝地。
最佳季節:10月-次年5月是海口旅遊的最佳時節,這期間海口風平浪靜、氣候怡人。北方酷寒來襲時,這里卻暖風和煦。盡管海口全年的平均溫度都在20℃上下,但每年5至10月是海口的雨季,尤其9月,是降雨高峰期,遊客出行會有不便。
柬埔寨
柬埔寨位於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南部。東部和東南部同越南接壤,北部與寮國相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泰國毗鄰,西南瀕臨泰國灣。湄公河是境內最大的河,中部平原約佔領土總面積的一半。柬埔寨面積181035平方公里,人口1143萬,有20多個民族,其中高棉族佔80%。佛教為國教。柬埔寨官方語言是高棉語,法語和英語使用也較為廣泛。
柬埔寨的貨幣是瑞爾。柬埔寨雖然落後但不封閉,開始成為投資者關注的地區,旅遊設施雖然較差,但服務態度友好。大多數人對柬埔寨的印象,來自於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吳哥窟。柬埔寨看似純朴、落後的景象之中,存留著"波布紅色高棉政權"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景象,同時保留著法國殖民地的法式風味。
最佳季節:11月-次年4月最佳,這個時期乾爽的東北季風會讓旅行相當愜意。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與帕多瓦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區。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都」、「橋之城」及「光之城」,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區涵蓋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個島嶼和鄰近一個半島。這個鹹水潟湖分布在波河與皮亞韋河之間的海岸線。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最佳季節:3-5月、9-11月。1、每年3月~5月 出行看點:春季是威尼斯最舒服的季節,平均氣溫10-18℃,氣候宜人,景色旖旎。 2、每年9月~11月 出行看點:秋天的威尼斯可謂人見人愛,經過一個夏天的熱鬧,秋天的運河格外清澈美麗,這個季節是威尼斯最清爽的季節。
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景區內有終年積雪的大雪山,為成都第一峰。 西嶺雪山風景具有原始、自然、粗獷的特點,水景、生物景、天景等自然景觀優美齊全。各種動物常出沒於林間山澗,其中有大熊貓、牛羚、金絲猴、小熊貓、獼猴、雲豹、金雞等珍貴動物。
遊客不僅能在雪山上滑雪,還能參加雪上摩托、森林狩獵、坐熱氣球、彈跳飛人等樂趣無窮的活動。 嶺雪山屬立體氣溫帶,現已形成「春賞杜鵑夏避暑,秋觀紅葉冬滑雪」的四季旅遊格局。景區內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獨特。
最佳季節:10月-次年1月最佳。 春季山花爛漫、高山杜鵑成林; 夏天瀑布成群,獨具特色的滑草也別有一番風味; 秋季滿山紅葉,由紅、黃、綠三色層次渲染的自然景緻深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 冬天雪景迷人,特別是每年冬季西嶺雪山都會舉辦南國冰雪節,如果你是滑雪愛好者,那是最佳的遊玩去處。
湖州
湖州是中國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它地處浙江省北部,東臨上海,南接杭州,西近南京,北與蘇州、無錫隔太湖相望,是江、浙、皖、滬三省一市毗鄰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水陸運輸要塞。
湖州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物之邦」之稱。湖州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遣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蠶絲織物之一,有4700歷史。湖州絲綢不僅早已「冠絕海內」,而且經絲綢之路獲得「湖絲衣天下」的美譽。 湖州的游覽點眾多。
最佳季節:3-5月、9-11月。春季和秋季最佳。湖州旅遊四季皆宜,但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時為佳。
騰沖
騰沖縣位於雲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與緬甸毗鄰,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火山地熱並存地區。明代在此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沖99座火山、88處溫泉,其中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的明珠,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的激烈碰撞中生成。騰沖不但有蔚為壯觀的火山群、地熱群,還有火山奇觀――神柱谷、火山堰塞湖濕地――北海濕地、全國唯一的城市瀑布――疊水河瀑布、低溫溫泉暗河――壩派巨泉和黑魚河等一系列地質奇觀。 騰沖縣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
最佳季節:2月-4月和9月-11月最佳。 騰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著名熱海景點不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4月中下旬之後,騰沖草長鶯飛,杜鵑花、鳶尾花開放,一派生機。 7-8月是旺季,俗稱騰沖是「沒有夏天的'地方」,夏季來此看北海蘭、濕地里劃船,可體驗絕佳的避暑勝地。但適逢雨季,下雨會無法遊玩。 11月中旬到12月初,是銀杏村看銀杏的最佳時節,整個村子黃橙橙,且適宜泡溫泉。 冬季不冷,農歷二月初八的刀桿節更是萬人空巷。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距麗江200公里,車程4-5小時,「香格里拉」一詞源於《消失的地平線》一書,在藏語中意為心中的日月,因其聖潔優美被譽為「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有神聖的雪山,幽深的峽谷,飛舞的瀑布,被森林環繞的寧靜的湖泊,徜徉在美麗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凈如明鏡的天空,金碧輝煌的廟宇。這里是宗教的聖土、人間的天堂。在這里,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 香格里拉縣是雲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縣份之一,由於這一大一小,處子般的溝箐和山峰就比比皆是。
今天,誰也難以確切地說出真正的那片夢幻般的仙境到底在什麼地方。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香格里拉卻因此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那裡的「一橋、一台、兩湖、一山」成為人們追尋仙境的熱點,即天生橋、白水台、納帕海、碧塔海和哈巴雪山。
雁盪山
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指溫州樂清市境內的北雁盪山,史稱「東南第一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因大雁常棲、蘆葦飄盪而得名。 雁盪山形成於1.2億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景點有550多處,辟有八大景區,其中靈峰、靈岩、大龍湫精華薈萃,被稱為「雁盪三絕」。 火山爆發造就了雁盪山雄奇壯麗的景觀,使之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集山水美學、歷史文化、自然科學於一體的華夏名山。
雁盪三絕 靈峰與靈岩、大龍湫並稱「雁盪三絕」,是雁盪精華之所在。 靈峰 靈峰是雁盪山的東大門。靈峰之游有「日景」和「夜景」之分。日景側重於倒靈峰和合掌峰中的觀音洞及古洞、北斗洞等景點;夜景則側重於山峰變幻多姿的「剪影」。 靈岩 雁盪三絕,靈岩正當其中,人視為雁盪山的「明庭」。
靈峰使人情思飛動,靈岩則使人心境沉靜。這里除了能讓我們欣賞自然景觀的奇妙與靈秀之外,還能讓我們觀賞一項驚心動魄的飛渡表演。 大龍湫 在宋代,大龍湫便已名揚四海。大龍湫瀑布與貴州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吊水樓瀑布並稱中國四大瀑布。而大龍湫獨以其落差為190餘米取勝,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譽。即時你家住在黃果樹,不看大龍湫也是一個遺憾。
最佳季節:5月-11月三季為佳。 春夏季風景秀麗,雨水充足,在雨後晴朗的日子,看200米落差的大龍湫,沁人心脾,蔚為壯觀。深秋時節色彩最為艷麗。大片的松樹林帶,秋葉黃得透亮,楓樹紅得耀眼,針葉綠得帶勁兒,五顏六色的非常好看。冬天的雁盪山,溫度較低,雁盪山上的雁湖,蘆葦或干或禿,沒有了平日的美景,不過遊客最常去的靈峰和大龍湫、小龍湫,景色是依然的。建議冬天要是是來雁盪山旅遊的話,可以選擇天氣晴朗,人氣較多的一天,雁湖就不推薦遊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