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你知道中國哪些數量很少的保護動物嗎(2)為什麼動物的種類越來越少了(3)我們怎麼樣去保護
摘要 因為人類處在食物鏈的最高層,所以需要大量的食物作為能量。而人類的創造能力,使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力比動物強。所以動物種類隨著人為的破壞和捕殺,對環境的不適應而減少。
❷ 為什麼世界上的動物越來越少
首先是環境的變化導致的,環境逐漸的惡劣,導致很多的動物失去了所需的生存空間。其次是人為的獵殺使動物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少,加上現在人口的急劇增長使動物活動范圍越來越小……都是動物越來越少的原因。
❸ 野生動物為什麼越來越少
一個是環境的問題,一個是人為追捕這些動物的原因。
環境的問題很明顯,我們人多了,自然要擴張自己的領域,加上建造房屋什麼的都要木頭之類的東西,所以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小不算;我們人類造成的污染對這個地球都有影響了,這些可憐的野生動物怎麼躲得過去,環境問題也會讓它們難以生存的。而且還有食物問題,一個物種滅絕了,和它有關的物種也可能會慢慢的消失。
就像之前國外有人做的一個實驗,他們把島上的狼全殺了,本以為羊可以安然的還是能活下去,但是結果是,羊還是沒辦法生存下去,因為狼吃的基本都是快死的,體弱的生病的羊羔,這對羊的長遠生存是有利的。
這是第一方面的原因,我們破壞了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破壞了它們本來的食物鏈等等;還有就是人對這些野生動物的追捕。
有的是為了野生動物身上的皮毛,有的也是為了野生動物的一些器官,可能真的是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吧,又或者是很鮮美,一些人就追求這些,應該也是閑的不行了,非要吃個野生動物的肉,總之有了需要,有了需要自然會有人去做這些缺德的,違法的事情,不過還好,保護野生動物的組織也在增多,力量也在增加,但是目前也只能控制一下野生動物減少的速度了,因為之前的不重視,野生動物已經少了很多。
❹ 動物為什麼會面臨瀕危我們應如何保護他們
我國瀕危陸生動物
野駱駝在歷史上曾經存在於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野外生存的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我國西北一帶,這些地區都是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等「不毛之地」,不僅乾旱缺水,而且夏天酷熱,最高氣溫為55℃,礫石和流沙溫度可達71—82℃,冬季奇冷,寒流襲來時,氣溫可下降到零下40℃,常常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惡劣的生活環境,卻使野駱駝練就了一副非凡的適應能力,具有許多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特殊生理機能,不僅能夠耐飢、耐渴,也能耐熱、耐寒、耐風沙,所以得到了「沙漠之舟」的贊譽。
野駱駝的體形高大而稍瘦,體長2.2—3.5米,尾長50—60厘米,肩高1.8—2米,體重450—690公斤。頭部較小,後部具有分泌黑色臭液的臭腺。吻部較短,上唇裂成兩瓣,狀如兔唇。鼻孔中有瓣膜,能隨意開閉,既可以保證呼吸的通暢,又可以防止風沙灌進鼻孔之內,從鼻子里流出的水還能順著鼻溝流到嘴裡。耳殼小而圓,內有濃密的細毛阻擋風沙,還可以把耳殼緊緊折迭起來。眼睛外面有兩排長而密的睫毛,並長有雙重的眼瞼,兩側眼瞼均可以單獨啟閉,在「鳴沙射人石噴雨」的彌漫風沙中仍然能夠保持清晰的視力。
盡管已經躲進全球環境最惡劣的地方,但野駱駝仍沒有完全擺脫面臨的威脅,據報告,它們目前還經常受到有狩獵習慣的當地居民的獵殺,特別是一些非法采礦者,竟然在野駱駝固定行走的路上,用炸葯獵殺野駱駝吃肉。「如再不採取有效措施,野駱駝可能很快會像野馬一樣全部滅絕」。
2. 象是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最為引人注目的特徵,也是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那根長約2米、彎曲、纏卷自如、感覺十分靈敏的肉質長鼻,鼻端有一個肉突。長達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頜突出口外的門齒,也是強有力的防衛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後可遮蓋頸部兩側。四肢粗大強壯,前肢5趾,後肢4趾。尾短而細,皮厚多褶皺,全身被稀疏短毛。頭頂為最高點,體長5—6米,身高2.5米,體重達4—6噸。
亞洲象棲息於熱帶地區。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竹林、闊葉混交林中游盪。營群居生活,每群數頭或數十頭不等,由一頭成年公象作為群體的首領帶著活動,沒有固定的住所,活動范圍很廣。主食竹筍、嫩葉、野芭蕉和棕葉蘆等。大象對破壞其生存環境,傷害其同類及冒犯其尊嚴的挑釁都有自衛、報復行為。妊娠期600—640天,每胎產1仔,8—12歲才能達到性成熟,壽命50—60歲。
野生象現已很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國的野生象僅分布於雲南省與緬甸、寮國相鄰的邊境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屢遭獵殺,破壞十分嚴重。棲息地破壞,因為貿易被捕獵、醫葯成分被捕獵,又因害獸被過度捕獵。
3. 麋鹿。從外形看,它的角似鹿非鹿,頸似駝非駝,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什麼也不像,所以叫它"四不像"。 麋鹿原產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雄鹿肩高1-3米……
中華鱘
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它的吻尖突,口小無牙,身體呈橢圓筒形。口前有四條觸須,用來搜尋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食物。中華鱘魚是大型洄遊性魚類。它們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裡,長在海洋中,在那裡成長、發育,成熟期約需9-12年。完全成熟後,再遷移到我國淺海地區進入河口,在那裡肥育、棲息。秋季,順長江逆流而上,直至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幼魚孵出後,便跟隨著親魚遠征,向河口、海洋游去。中華鱘魚的壽命很長,可活一二百年。魚體可長達2米以上,雌魚體重約二三百千克。中華鱘魚肉質肥美,卵可制魚子醬,是珍貴食品;鰾和脊索可制魚膠,所以過去一直遭到過度捕撈。許多水利工程由於忽視生態平衡,也使這種魚類自然資源遭受嚴重影響。現在,中華鱘魚有瀕於滅絕的危險,因此要求嚴加保護。
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較難繁殖。為了解決其繁殖,科技人員在上海動物園繁殖場的僻靜處,模仿野外生態環境,挖了一個很大的水塘,種上樹木,並在池中築造了島,盡量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中和精心飼養條件下,揚子鱷於1980年產下了中國第一批幼鱷,成為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目前,鱷魚一家安靜舒適地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繁殖著後代,其種群數量日益壯大。
❺ 現在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在不斷消失,人們該如何保護它們
野生動物作為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保護就是保護我們所處的這個生態系統。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珍惜野生動物不斷消失,“保護野生動物”這個話題又再次被積極討論,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又可以怎麼做呢?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野生魚類?
不少海產類目前境遇還算良好,在配額范圍內的捕撈並未影響到它們的生存。但也有一些物種,它們的生存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或者在生產、捕撈的過程中對環境很不友好,我們完全可以選擇食用環境友好的品類,減少或者不食用瀕危物種。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少或不食用“謹慎食用”、“減少食用”等級的水產品,而以“鼓勵食用”的取代它們,這樣,在餐桌上,也能為保護動物做出一份貢獻。
❻ 野生東北虎越來越稀少,人類到底該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在不僅僅是野生東北虎越來越稀少,還有斑馬、企鵝、東北虎、鯨、熊貓等等,數量都在減少。而我們作為人類,在保護野生動物方面要禁食野生動物、拒絕購買野生動物製品,向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說“不”!
野生動物不該被當作商品,它們也從不屬於餐桌。保護野生動物和生態自然不該只是說說而已,善待動物,和諧生存。野生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保護它們也是保護我們自己。人類無法主宰自然,但人類的智慧和行動力卻是讓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力量!
❼ 地球上的動物不斷減少會造成什麼後果我們有什麼辦法對他們進行保護寫出你的想
球上的動物不斷的減少,有的動物瀕臨滅絕了,所以我們要提倡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環境。可以寫一些倡議書啊,比如說保護動物。杜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