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我們不殺動物我們吃什麼
當然不能,至少我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了,又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是和尚。
樓主很有愛心,但人類是雜食動物,保護動物不等於人類不吃肉,受保護的動物是有范圍的,不是全都保護。其實動物保護主義是在近年來人類活動影響過大,已經危害到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生存,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我們人類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弱肉強食是本來就存在的,羊吃草,狼吃羊,一物降一物。只不過,近代以來,人類過度捕殺,致使大量動物瀕危,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才呼籲我們不要捕殺動物。但絕對禁止捕殺動物是不可能的,問題的關鍵是不要濫捕濫殺使得有生態價值的動物走向滅亡,像雞呀鵝呀這些可以大量飼養的殺多少都無所謂,不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什麼影響,但很多野生動物就不同了,它們對我們的環境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們滅絕就會危害到我們人類。所以,該殺的殺,不該殺的就保護它。就這么簡單,別太在意,平時該吃的肉就吃,別委屈自己,該受保護動物就不要吃,還可以參加動物保護組織,這樣問心無愧。
Ⅱ 如果世界上沒有動植物我們吃什麼呢
生態系統分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分為什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什生產者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消費者是人和動物分解者是細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並貯存能量,植物製造的有機物,不僅養活了自身還為動物生存提供食物,因為動物不能製造有機物,他們只能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如果沒有植物,人類就會滅亡。
Ⅲ 豬雞鴨鵝魚等食用動物,如果滅絕了世界會怎樣,人類將如何
吃香蕉
Ⅳ 面對瀕危的動物我們該怎麼做
1、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給濕地帶來的污染,比如:想方設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撈廢棄物等,促進「地球之腎」的良性循環;
2、爭當義工,帶動周邊。發動身邊的親友和同事積極投身生態和環保事業,積極進行電池回收、垃圾分類回收、白色垃圾拾撿、垃圾廣告清洗、義務服務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親力親為,深入宣傳。積極參加文明生態游、生物科普考察、雜訊監測、植樹、護樹等各種有益的生態保護活動,不定期到鄉間開展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認識到它們對我們這個星球的意義;
4、走進自然,保護自然。帶領親人和朋友,走進大自然,參加愛鳥護鳥活動,制止並勸阻獵殺野生動物等不文明行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實施符合科學發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
5、發揮優勢,傳播理念。關注生物多樣性,盡可能多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綠色理念,追求綠色時尚,積極參與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實踐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關注生態環境,提倡綠色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
6、注重實踐,積極引導。發揮實踐能力和示範引導作用,以身作則進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承諾活動,喚起人們更多對環境和生命的關注。
(4)如果動物滅絕了我們吃什麼擴展閱讀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職責。加強管理,嚴懲偷獵,應當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各項保護野生動物法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獵行為,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偷獵、走私和販運國家保護動物的犯罪分子,實行對瀕危動物的重點保護。
保護瀕危動物不單純是一般地保留該動物物種,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它關繫到野生動物這一可再生資源的財富持續利用、對正常生態系統的維持以及各種遭傳物質的長久保存,造福當今人類和我們的子孫後代。
Ⅳ 如果野生動物全部消失,會產生什麼後果呢
從生態學來看:
1)野生動物滅絕會造成生物鏈失衡。
比如貓頭鷹滅絕,那麼,就它不能控制田鼠的數量,沒有貓頭鷹,田鼠便會無限制的繁衍,田鼠數量泛濫對人類莊稼造成影響,莊稼收成下降,導致飢荒等的出現。所以一旦生物鏈失衡,最終人類也會滅絕。
2)野生動物如果滅絕,就沒與人類食物來源的多樣性。
若沒有野生動物,人工飼養的動物也會退化,消亡,人類就沒有動物性食物可吃了,人也就迅速退化、消亡。
從社會學來看:
1)野生動物的滅絕和人類的認知、良知、道德、法制缺損有關,和任意捕殺,使環境破壞等社會行為有關,就會造成人類的自私膨脹、矛盾深化、動亂不停、戰爭頻發,客觀上也加速人類的自我消亡、滅亡進程。
2)人類大肆食用野生動物使之滅絕,與此同時有害細菌、昆蟲傳染病也帶給人類自身,植物、動物生態混亂,天敵消失,人的社會行為促使了生態破壞過程加劇,生態鏈斷裂。
結論:人類和生態系統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且時刻不間斷地進行著,生物靠生物鏈聯系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共亡。
簡言之:最終的危害,就是地球生命都滅了,全完蛋了。短期的危害,就是自然界不平衡了,社會亂倫亂套了,無論動物、植物、人類全都找不著北了。
Ⅵ 如果世界上所有動物突然消失,人類將會怎樣
。如果世界上所有動物都消失了,那麼人類也會滅絕。如果動物消失的話,人類也沒有肉吃了。這個時間好,動物都消失的話,我覺得是一場大災難。如果只吃素食的話,那麼也沒有辦法發展下去。所以我覺得如果世界上所有動物都消失的話,人類也會隨著它們的消失而滅絕
Ⅶ 如果動物都滅絕了沒有肉吃了會不會出現人吃人的狀態
我覺得會,甚至沒有到達「動物滅絕、沒有肉吃」的地步都會。
現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人吃人的事情的,但只是個例,我們不說。
人首先是動物,才是社會性的人。人的社會性決定我們有倫理道德、做人的底線,這是在人類的生產力達到一定層度,有飯吃、有衣穿,那麼我們才會關注道德的高尚。
但是沒有資源、活不下去的時候,人為了親人、自己,會做出一些違背法律、道德的事,現實中有很多的犯罪例子。就行為而言,這時的人僅僅是動物。
記得周傑版的《少年包青天》里就演過,雖是電視,但也可以給人感性的認識。
個人覺得,現實中的很多事情其實比真正的「人吃人」更恐怖。人可以很善,更會很惡。
Ⅷ 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死了我們吃什麼
還有植物性食物呢!再說動物如果死絕了,就說明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同樣會隨著動物的滅絕而滅絕
Ⅸ 如果地球上所有動物都消失了,人類會不會滅亡
如果地球上除人類之外的所有動物都消失了,人類不會跟著滅亡。因為人類是雜食動物,即使沒有了肉吃,靠吃植物和植物加工出來的食物也能生存下去,只是身體肯定不如吃肉的時候體質好了,而且由於長期吃素食,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一些變化,經過一段時間人體會進化為更適合素食生活的體質,表面上看起來也會與以前的人類不同。
人類會繼續進化沒有其它動物了,人類依靠植物依然能夠生存下去,人類社會也就變成了完全吃素的社會。但人體長年吃素的話,過個幾十上百年之後,人體肯定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進化為更適合吃素的身體,到底進化成什麼樣很難想像,但是體型會變瘦、肌肉沒那麼發達是肯定的。
Ⅹ 面對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動物,我們該怎樣做
瀕危動物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發展對外關系、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維護生態平衡
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通過食物鏈的關系,物種之間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牽制的作用。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比如,由於無節制地獵捕蛇類,致使蛇類資源枯竭,導致森林、草原和農田鼠害在局部地區猖獗。又如,由於大量使用農葯和化肥以及獵捕活體用作寵物貿易,致使食蟲鳥類數量急劇減少,導致松毛蟲、蝗蟲等森林和農作物病蟲害大面積發生。鼠害和病蟲害給農林牧業造成了巨大損失,生態失衡的代價之大是無法估量的。�
二、保證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動物學、進化學、生態學、遺傳學、現代醫學、仿生學等學科領域里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我國馴養繁殖的數萬只食蟹猴和獼猴,絕大多數都被用作實驗動物或用來生產抗病防病的疫苗。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動物園以及博物館收藏、陳列或展出瀕危動物的標本,對科研教學、宣傳教育、執法活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
絕大多數瀕危動物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或觀賞價值。�
(一)葯用價值。我國的傳統醫學就是在研究和利用野生動植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虎骨、豹骨、犀牛角、麝香、穿山甲片、賽加羚羊角、熊膽粉、海龜殼、蛤蚧、眼鏡蛇毒、蟾酥等,是中醫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1993年,為配合國際社會保護虎和犀牛的努力,我國政府禁止了對犀牛角和虎骨的貿易,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直接經濟損失達23億元。�
(二)食用和衣用價值。我們的祖先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就是依靠採集或獵捕野生動植物來維持生計的。即使到了20世紀的今天,許多動物依然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用或衣用原料。如鹿肉、黃羊肉、紫貂皮、黃鼬皮、豹貓皮、水獺皮、藏羚羊絨、燕窩、飛龍、鱷魚肉、鱷魚皮、鴕肉、蛇干、蛇皮、蛇粉等。單就蛇類而言,1997年我國利用各類活蛇約9000噸,價值就達4億元以上。
(三)觀賞價值。瀕危動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動物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招攬遊客的王牌,是馬戲團表演的主角,也是部分家庭養殖觀賞或許多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主要對象。赴國外展出和合作研究一對大熊貓,每年至少可為國家籌集到800萬元大熊貓保護基金。另外,象牙、河馬牙雕刻而成的工藝品以及孔雀、鴕鳥羽毛、蝴蝶、盤羊頭骨製成的裝飾品,也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四)外交價值。我國特產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朱huan等,既是世界級瀕危動物,也是各國人民極為喜愛和渴望參觀的珍稀動物。對外贈送或赴外展出這些動物,對提高中國知名度、發展國家間政經關系、促進文化交流、增進民間友誼、宣傳我國瀕危動物保護管理成就、開展瀕危動物合作研究、籌集瀕危動物保護經費等,可以發揮奇特的作用。
(五)娛樂狩獵價值。1998年我國批准對外狩獵了3隻羚牛、23隻盤羊、61隻獵隼、4隻白唇鹿、57隻岩羊、32隻藏原羚、2隻北山羊、1隻水鹿,共為國家籌集到瀕危動物保護管理經費1170萬元,還調動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保護瀕危動物的積極性,有利於解決當地的扶貧濟困問題。
(六)潛在的開發價值。物種的價值,人類目前所了解到的僅僅是其極小一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物種的潛在價值將會逐漸被發現和認識。但是如果物種在被人們認識之前就已滅絕,就談不上開發利用這些價值了。無疑,這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極大的遺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來說也是一大損失。�
由此可見,我們不僅要保護瀕危動物,而且還要發展瀕危動物資源,最終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保護瀕危動物是為了永續利用瀕危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