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動物與人最相近是豬!
上篇文章我寫了
快樂的豬可產出更鮮美的肉
,今天再寫一篇關於豬的文章。
記得早年讀大學的時候,用了一個暑假揮汗如雨(沒有空調)翻譯了一本一位俄羅斯人寫的英文書,作者我現在忘記了,但書名記得很清楚:《豬的生物學特性》,其中的二萬多字發表在大學學報上,得了一筆當時看來的「巨款」。
言歸正題。豬與人類最接近,這要從社會學與生物學二個方面來說。
我們用動物比喻人,中性的詞有這么幾個:笨的像頭豬,懶得像頭豬。這是古人的智慧,古代人早就知道我們人類與豬最相近。
其實,豬一點也不笨,有時甚至可以說很聰明、很可愛。國外、國內都有人用豬作寵物的例子,它會認人,會記得路,會准時來到食盆吃食,除非生病了,一日三餐定時很好,比有些吃了這頓不吃下頓的人要好。豬也很愛玩,好奇心特別強,這也與人相近。
豬很愛干凈。吃的地方、睡的地方和拉尿的地方分得清清楚楚,「三角定位」非常好。
豬很有家庭觀念。母豬很會帶仔豬。我在印度的時候,在阿格拉城區的大街上,看到一頭野母豬帶著一窩5頭小豬悠閑地行走。
上面說的是豬的社會學特性,下面說說豬的生物學特性。
豬的皮膚與人最接近。人皮膚移植時,要麼你用你的自身皮(取屁股上的皮膚居多),要麼就用豬皮(以前用,現在不用了)。豬的皮膚與人一樣有汗孔,狗就沒有。
豬的心臟與人大小相近、結構相同。所以之前還沒有人造的東西是,人做心臟瓣膜(二尖、三尖瓣)置換時,就從豬的心臟上取。
豬的腎臟與人大小、形狀一致。但現在還不能移植到人身上。
豬對香煙、毒品的成癮機制與人一致,可以用豬作為模型。
豬的性行為也與人相似,很講究享受。而牛、馬、羊等高等動物,性行為只有短短的幾秒鍾,最長不會超過一分鍾!
Ⅱ 最像人類的動物哪一種動物與人類最接近
與人類最接近的現存動物是黑猩猩。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有很多原始人,比如喬治亞人、能人、丁村人、尼安德特人等,但是他們都滅絕了。
Ⅲ 什麼動物和人類最類似
不論是從基因上還是從形態上,現代猿與人類最相似。特別是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
Ⅳ 與人類最相似的動物是 ___ .
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哺乳動物是猩猩,特別是其中的黑猩猩,二者在DNA、大腦、內臟器官的大小,面部的形狀和功能上都很相似,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都起源於古猿.黑猩猩染色體數目與人類相近是24對,血清免疫實驗記...
Ⅳ 輿人類最相似的動物是什麼
一般來說是猩猩(達97%),但豬、海豚也有和人類相似的地方 .
Ⅵ 最接近人類的動物
最接近人類的動物為黑猩猩。
黑猩猩跟人類基因組高達98.8%相似度,600萬年前是一家,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直到400萬年前,人類才跟黑猩猩「分家」,從演化角度來看,黑猩猩是跟人類最接近的「姐妹種動物」;黑猩猩是除了人類以外,唯一會製造並且使用工具的動物,從文明發展上來說,黑猩猩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
黑猩猩雖然還沒有語言能力,但許多科學家相信,他們已經能從臉部表情跟肢體動作,來作為情緒表達跟溝通的信號。
什麼是黑猩猩?
黑猩猩也屬於類人猿族,就像人類一樣。然而,雖然只有一種人類,但有兩種黑猩猩——普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這兩種黑猩猩都能二足行走(兩腿直立行走,就像人類),它們有復雜的社會結構,它們用各種各樣的叫聲、呼嚕聲和相似的發音進行交流。它們可以使用各種工具,創造不同的結構,總體來說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物種,能夠快速學習,在很多方面都與幾千年前的人類相似。
它們大腦的大小平均約為400毫升,與人類1400毫升的平均水平相比,這可能顯得很小,然而,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大腦的大小和智力之間並沒有相關性,所以這並不能說明它們缺乏智力。
相反,黑猩猩甚至能夠與人類交流,它們能夠感知復雜的情感,理性思考和解決一些復雜的實際問題,使它們成為除了人類之外最聰明的動物物種。
Ⅶ 哪種動物最接近於人類
最接近人類的生物應該是倭黑猩猩或者黑猩猩
二者同屬猩猩科,黑猩猩屬,從遺傳學的角度上來講倭黑猩猩與人類共享了約98.7%的DNA,黑猩猩與人類同樣共享了約98.7%的DNA,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共享了99.6%的DNA.有約1.6%的基因是人類與倭黑猩猩而非黑猩猩所共有的.同時也有相同數量的DNA是人類與黑猩猩而非倭黑猩猩所共有的.由此可見,黑猩猩與倭黑猩猩跟人類的接近程度幾乎相同.
關於它們與靈長目其他生物跟人類的接近程度問題,有另外一項研究:考古學告訴我們,紅毛猩猩屬在約1400萬年前獨立進化,大猩猩屬在約1000萬年前獨立進化.而人類的祖先與倭黑猩猩及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則是7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在非洲分離開來的.
至於其他不屬於靈長目的生物,容易理解它們不是很接近人類
Ⅷ 有哪些動物的基因組與人類相似
「你真是頭豬」這句經常作為朋友之間調侃的話,近些年來被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可能真有幾分道理。科學家們將豬的基因組與人的基因組進行比對後,發現它們之間有極高的相似性。也就是說,人和豬確實「共享」了很多基因。下面是我整理的哪些動物的基因組與人類相似,歡迎閱讀。
1. 黑猩猩
黑猩猩是目前與人類基因組相似程度最高的動物。研究表明,黑猩猩的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性大約為98.6%到99%之間。從形態特徵以及生殖過程來看,黑猩猩都與人類很接近,基因組有很高的相似性也不足為奇。進化基因組學的研究顯示,人類的祖先與黑猩猩的祖先大約在500-600萬年前分開,各自進化成了現在的形態。
黑猩猩屬下的另外一種動物——倭黑猩猩與黑猩猩的相似度極高,二者共享了大約99.6%的基因。科學家推斷,它們直到大約130萬年前才演化為兩個獨立的物種。至於它們分道揚鑣的原因聽起來有點黑色幽默:二者都不善於游泳,於是在剛果河南北兩岸的黑猩猩種群逐漸被地理因素隔絕,走上了略有不同的演化路線。
靈長目中不少其它物種也與人類的基因組相似度極高,例如大猩猩與人相似度達到98%,紅毛大猩猩達到97%。除此以外,各種猴乃至狐猴都與人共享了90%以上的共同基因。
2. 貓
目前的研究表明,貓與人類的基因相似性高達90%,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貓的智慧程度實際上可能超過我們對它們的固有印象。對貓的馴化最初發生在大約1萬年前,而且最初可能是貓主動將自己委身於與人類的這種共生關系中。證據顯示,當時的野貓以捕獵田鼠作為交易籌碼接近人類,從而獲取一點額外的蛋白質和食物。
3. 奶牛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們的基因組跟奶牛也有80%左右的相似性,這一數據甚至高於與我們擁有更近共同祖先的嚙齒類。科學家們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嚙齒類更小的體型催生了更快的繁殖周期和更高的繁殖能力,從而使得種群的演化能力和基因突變進程大大加速。
4. 小鼠
如果只比較蛋白質編碼基因,小鼠有85%的基因與人類相似;但如果將人類和小鼠的非編碼RNA進行比較,卻只有50%具有相似性。有科學家估計小鼠的祖先和人類的祖先大約在8000萬年前分開,各自進化。小鼠作為目前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動物,與人類基因組的高度相似性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5. 果蠅
看似跟人類體型差距極大,外貌特徵完全不一樣的果蠅,與人類基因的相似性居然有60%。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但基因比對的結果確實證明了人類的體內有一半以上的基因跟果蠅是相似的。
6. 雞
雞的生殖方式跟哺乳動物完全不同。盡管在繁殖後代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基因比對的結果顯示,雞的體內依然有60%的基因與人類相似。
7. 香蕉
大盤點中唯一一種植物出現了,它就是香蕉!一種連動物都不是的生物,居然跟人類的基因有50%的相似性。雖然筆者也感覺很不可思議,但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確實也有合理的解釋,我們將會在後面的段落詳細介紹。
8. 酵母
Ⅸ 什麼動物與人類最像
長鼻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身高達2米以上,體重可達1噸左右。其體形與家貓相似,但比家鼠要小得多。長角牛的長而大的鼻子所做的並沒有得到很好地研究,可能是性選擇的結果。 長鼻猴是唯一能反芻的靈長類動物。它們生活在東南亞婆羅洲島上的紅樹林、沼澤地和河畔中,現在已經瀕臨滅絕。
黑白花的狨猴。就像那個聰明的尤達大師? 黑白花狨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靈長目動物,生活在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它體型很小,體長僅有2厘米左右,體重約為100克。它全身黑色,頭部、胸部以及腹部都被白色斑點所覆蓋。它們的皮膚十分細膩光滑。身體兩側還有一對大耳朵。黑白相間的土撥鼠是小群群居動物,與其他動物相反,只有地位較高的雌性土撥鼠才會生育,而其他雌性土撥鼠則會沉默。
墮落的緬甸金絲猴。在緬北地區的原始森林裡,我們發現一隻名叫「艾瑪」的雌性緬甸金絲猴,它的名字叫做「鼻上觀」.艾瑪的身體很短,僅有3厘米長,體長只有1.5米。據估計,居住在緬甸最北部山區的人數不到350人。他們被當地人稱為仰著鼻子的猴子,經常在下雨時打噴嚏,想知道選擇這種奇怪基因突變的祖先是怎麼想的。
滇金絲猴又名黑金絲猴,皮毛灰黑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靈長類靈長類動物產於中國雲南和西藏的高山針葉林地區中。它們主要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森林裡。與人類最接近的一種靈長目金絲猴,名叫白眉黑頸鹿(圖1).它的體型比大熊貓大很多;體重也要大得多。它似乎類似於緬甸的金絲猴,兩者都屬於仰鼻猴屬。
赤禿猴。 你知道嗎,在非洲有一種名叫「赤禿猴」的動物呢!它們的樣子真的和人一樣啊!(哦)我想這一定是因為它們都長著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吧! 它看起來像武林大俠嗎? 赤禿猴屬於僧面猴科,生活在亞馬遜河南岸,它的親戚,黑面禿猴。
在巴西巴西法屬蓋亞那法屬蓋亞那委內瑞拉的白面僧面猴。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飛離地面達30米高度的靈長類動物,而且還能從空中跳下呢!它叫麥卡利亞。麥卡利亞有許多奇特的本領。 你看,他是個大塊頭,但他是個飛行高手,他能跳10米遠的樹枝,他是一夫一妻制下的典範。
德氏長尾猴。 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它的體長可達1米多。體重約100千克以上。生活在南非和納米比亞一帶。主要棲息於熱帶森林中。 它是非洲分布最廣的靈長類動物之一,體積小,體重只有7公斤左右,但是有著一張非常有表現力和可愛的臉。
恆河猴,又名普通獼猴。 是人類實驗室的常規訪客。
黑暗獼猴。 就像上面的恆河猴一樣,這是非常令人悲傷的,可能是因為它們經常被人類用來做實驗。 但是,它們的命運也很悲慘。在過去,它們都是作為人類的助手來工作的,而現在卻變成了自己的主人。為什麼會這樣? 所有靈長類,命運為何如此殘酷?
大猩猩。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怪:因為它是一種生活於非洲叢林里的小獸,又叫黑猩猩,是世界上僅有的幾種靈長類動物之一。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朋友了。 它是現存靈長類中體型最大的,直立行走時可以達到1.75米,但它的膝蓋卻不能真正伸直,公的體重在130到180公斤之間。 一千萬年前,大猩猩在進化的道路上與人類分離,它們非常聰明,一些被馴化的大猩猩會使用手語,野生的大猩猩使用各種工具,與石器時代的人類沒有太大區別。
紅毛猩猩。 它屬於靈長目、黑猩猩科動物。它們的體型比我們人類要小得多。體重只有1公斤左右;身長不到30厘米;四肢粗壯而有力;頭部很高,面部較小。 它的平均高度在1.71米至1.8米之間,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 在馬來語和印尼語中,猩猩被稱為"森林人",它們的基因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為96.4%,媒體報道說印尼紅毛猩猩被用來賣淫不是假新聞。
黑猩猩。 黑猩猩和人類最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查德沙阿(ChadShah),基因相似度為98.8%,600萬年前就與人類分道揚鑣了。 它們生活在熱帶雨林中,以吃植物為生,沒有任何語言。它們不會思考,也不懂得什麼叫"思考",更無法理解人類的思維方式。但這並不是它們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 黑猩猩使用工具,群體之間爆發戰爭,它們和人類有著同樣的享樂主義、失望、恐懼和沮喪的感覺。
Ⅹ 與人類最相像的動物是什麼
大猩猩 猩猩就是平常說的紅毛猩猩 拉丁文:Pongo pygmaeus 英文:Orangutan 別名:紅猩猩,黃猩猩,紅毛猩猩 綱: 哺乳綱 目:靈長目 科:猩猩科 屬:猩猩屬,包含2(或1)種:婆羅洲猩猩,蘇門達臘猩猩。 分布:曾經一度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南半島,現在僅存於蘇門達臘的北部和婆羅洲的大部分低地。 棲息地:低地和山區的熱帶雨林,包括龍腦香樹林和泥炭沼澤森林。棲息在樹上,主要獨居。 體形大小:體長雄性為97厘米,雌性78厘米;身高雄性為137厘米,雌性115厘米;體重雄性為60~90千克,雌性40~50千克。 體態:體毛長而稀少,毛發為紅色,粗糙,幼年毛發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為黑色,但是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成的「肉墊」,具有喉囊。牙齒和咀嚼肌相對比較大,可以咬開和碾碎貝殼和堅果。蘇門達臘猩猩體型偏瘦,皮毛比較灰,頭發和臉都比婆羅洲猩猩的長。手臂展開可以達到2米長,可用於在樹林之間擺盪。 食性:吃果實(比如榴槤、紅毛丹、木菠蘿、荔枝、芒果、倒捻子、無花果)、嫩枝、花蕾、昆蟲、蔓生植物;偶爾也吃鳥卵和小型脊椎動物。 繁殖:雌性約在10歲達到性成熟,到30歲停止生育。每3~6年產一崽,懷孕期約為235~270天。幼崽需要哺乳3年,7~10歲的時候才完全獨立。 壽命:野外的壽命約為35歲,人工條件下約為60歲。 保護狀況:蘇門達臘猩猩被IUCN列為嚴重瀕危級,婆羅洲猩猩被列為瀕危級。猩猩的種群受到了棲息地破壞的威脅,它們在過去還被捕捉到動物園或者賣作寵物。 編輯本段概述 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現在僅存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蒸汽繚繞的叢林里。在靈長類當中,猩猩的兩個品種有許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猩猩被認為是社會的隱居者,而且性生活非常獨特,它們建立的地區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類早期的文化。 猩猩(在馬來語中是「森林中的人」的意思)在樹上攀爬的時候十分謹慎。由於太重而無法跳躍,它們穿越森林頂篷間隙的方式是在一棵樹上來回地擺盪,直到能夠抓住另一棵樹,而且它們總會用兩個前肢抓住樹枝。這種行動方式是通過它們長長的手臂和比較短的腿(比手臂短30%)以及長長的鉤狀手掌和腳掌實現的,它們的手臂和腿能夠在許多方向上自由地活動。猩猩幾乎從不下到森林的地面,但是成年的雄性婆羅洲猩猩除外——它們多達5%的時間都是在地面度過的(也許是因為婆羅洲的老虎——猿類的主要掠食者——現在已經滅絕了)。猩猩不能像非洲的猿類一樣用指關節行走,當在地面行動時,它們的手和腳是捲起的。 編輯本段體態特徵 分子學的研究表明,猩猩是在1400萬年前從祖先那裡分化出的,它的祖先也是非洲猿類和人類的祖先。與中新世後期(1200~900萬年前)的南亞西瓦古猿非常相似,人們普遍認為它們是現存猩猩的祖先。體型巨大的更新世(100萬年前)猩猩出現在中南半島,而體型比現代猿類大30%的亞化石猩猩(4萬年前)出現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岩洞里。更新世時期,爪哇也生活著比現存猩猩體型比較小的猩猩。早期的猩猩有可能更適應地棲的生活,但是現存猩猩的樹棲生活方式證明了它們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生活在森林的頂篷。 這種紅色猿類的下巴很大,大而平的臼齒上有皺起的尖和厚厚的琺琅質——這是一種完美的解剖學結構,有利於撕開木質的果實和帶有白蟻巢穴的樹枝,磨碎堅硬的種子以及撕下樹皮。這些大猿每天至少會建造一次睡覺的平台,它們會將一些樹枝折斷並折疊,然後在樹的頂部將樹枝和嫩枝編織成為窩。下雨的時候,它們還會添加額外的一層防雨蓋。 編輯本段分布狀況 因為猩猩的體形龐大,相應地胃口也很大,所以其密度通常都很低(每平方千米只有1隻),但是在肥沃的河谷特別是沼澤森林,它們的密度可以達到每平方千米7隻。蘇門答臘猩猩的密度比婆羅洲猩猩的大,而且它們也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在不被捕獵的情況下,它們的密度取決於果實的產量,特別是富含果肉的果實。對於富含果肉的果實來說,其分布是峽谷比斜坡和山脊多,低地又比山上多,而地理變化頻繁的蘇門答臘島又比婆羅洲多。 猩猩行進的時候很費勁,它們每天移動的距離通常不足1千米。然而,雌性猩猩的活動領域有幾百公頃大,而雄性猩猩的活動領域可以達到幾千公頃。猩猩無論雌雄都不是地盤防禦性的,它們的活動領域有很大的重疊,不過體形比較小的猩猩會避免與統治者作伴。雌性後代性成熟以後一般會留在母猩猩的活動領域附近,但是雄性在定居之前可能會在四周漫遊許多年。 編輯本段飲食特徵 猩猩的胃口很大,有的時候它們會花上一整天坐在一棵果樹上狼吞虎咽。其食物中大約有60%是果實——果實的種類有幾百種,無論成熟與否;猿類喜歡吃果肉中富含糖分或脂肪的果實。在生長有無花果的地方,猩猩會把這種溫和的果實當作主要的食物,因為這種果實數量豐富,也容易獲得和消化。猩猩也經常吃樹葉和嫩枝、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富含礦物質的泥土;它們在很偶然的情況下還吃脊椎動物,如懶猴。當缺少成熟水果的時候,它們會吃種子,或者樹木或者藤蔓植物的樹皮。特別是在果實歉收的時候,它們強健的齒系為它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當缺少多汁的水果時,它們會喝樹洞裡面的水;這種猿會將一隻手浸入水中,然後吸食從手腕的毛上流下來的水。 在蘇門答臘島的某些沼澤地中,猩猩會製作棍子一樣的工具將種子從多刺毛的利沙樹果實當中取出。它們也會利用工具挖蜂巢中的蜂蜜,或者掏樹洞中的白蟻。在使用工具的種群當中,所有的成員都具備這種技能,只不過它們使用工具的頻率不同。一個很有趣的對照就是,其他種群的成員並不具備這種能力,哪怕它們與使用工具的猩猩種群只隔了一條河。這種使用工具的當地傳統與野生黑猩猩的傳統很相似。 編輯本段社會行為 猩猩是一種生長和繁殖很慢的長壽動物。它們悠閑的生活史可能是為了適應在低死亡率的棲息地生活,以及度過食物稀缺的時期。在野外,雌性10歲進入青春期,但是5年後才可以生育。幼崽在1歲以前都會受到母猩猩的持續照料,當它們4歲大的時候,母猩猩才會離開。母猩猩對孩子十分耐心,幼崽在3歲斷奶以前一直都睡在母猩猩的巢中。即使在斷奶之後,幼年猩猩還經常與母猩猩來往。雌性猩猩的產崽間隔通常是8年。在野外,雌性能夠活45歲左右,因此它們一生最多能夠生產並養活4個孩子,這也許是所有哺乳動物當中數量最少的。 雄性猩猩通常在12歲的時候達到性成熟(「接近成年」)。完全成熟的雄性體型大約是雌性的兩倍,它們臉頰邊緣的纖維組織將臉部變得更寬,有著大而長的喉節,手臂和背上有長長的、斗篷一樣的毛發;也能發出低沉的「長叫」。它們的第二性特徵出現的時間有很大變化:發育最快的未成年雄性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達到完全成熟,而有些猩猩似乎要停留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最終成熟。這種發育上的停留現象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交配策略,這種現象在蘇門答臘島更加常見,那裡的種群當中未成年與成年的比例要比婆羅洲種群的比例高出三倍。 猩猩是一種相當獨行的動物,特別是生活在婆羅洲的猩猩。成年的猩猩大部分都是獨自行動和進食的。它們的後代在斷奶之後會逐漸變得更加獨立。雄性猩猩一般到了青春期以後就會和母親斷開關系,但是雌性猩猩還會經常回來。幼年和青春期的猩猩有的時候會一起玩上幾個小時,甚至成對地在周圍走動或緊跟著家庭。當幾只成年猩猩相遇時,比如被同一棵果樹吸引,它們幾乎不會進行社會互動,在吃完以後會各自離開。 蘇門答臘猩猩之間的社會交往要多一些。除了低等級的成年雄性以外,各個階層的猩猩都是群居並一起活動的。與婆羅洲猩猩相比,蘇門答臘猩猩更多地吃水果和無脊椎動物,比較少吃樹皮,而且它們在使用工具上也具有壟斷性。這些差異最終來源於它們比較高的種群密度,這也反映了它們棲息地比較高的食物產量。在物產豐富的棲息地,集體行動和進食的代價比較低,因此它們能夠從群體生活當中受益,比如學習使用工具的技能。 猩猩認識每一隻和它們的活動領域經常重疊的其他猩猩,並會與之建立社會關系。雌性猩猩會和某些猩猩優先建立關系,而這種關系也是與繁殖同步的。雖然未成年雄性之間偶爾會建立聯結,但是雄性之間的關系更大程度上是競爭性的。雄性在一天中會發出好幾次「長叫」,目的是讓低等級雄性不要靠近,但是當成年雄性相遇時,它們就會上演激烈而富有侵略性的展示,有的時候還會導致在地面的追逐和打鬥。只要未成年雄性能夠恭敬地待在一定距離以外,成年雄性還是能夠容忍它們的。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機會,即將成年的雄性就會嘗試與能夠懷孕的雌性來往,但是能夠懷孕的雌性則會選擇當地處於統治地位的成年雄性,這只雄性一般都能夠成功地阻止大部分即將成年的雄性與雌性交配。因此,那些沒有被選中的雄性,不管是成年的還是即將成年的,當它們遇到一隻單獨的雌性時,通常會通過惡意的撕咬來制服激烈反抗的雌性。 在婆羅洲,由雌性發起的與統治地位的雄性的配偶關系會持續幾天;而在蘇門答臘島,這種關系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可能與此相關的就是,過半的蘇門答臘猩猩的交配是配合的,而在婆羅洲,90%的交配活動都是通過暴力實現的。雌性花大量的時間尋找雄性有什麼益處仍然是個謎;可能它是在為自己的後代選擇優良的基因,也可能是為了尋求統治地位的雄性的保護。 在所有的靈長類中,人工環境下的猩猩在智力實驗中得分最高。在野外的猩猩會依靠它們的智力去「發明」復雜的取食技術,有的時候涉及到工具的使用,利用工具它們甚至可以得到其他大部分雨林居民得不到的食物。它們也是很好的模仿者,可以從別的動物那裡學到技能,包括如何使用工具。和「發現」新事物相比,它們更精於模仿其他猩猩的動作,這就使得它們能夠產生當地的傳統。在不同的地方,猩猩會使用不同的築巢技術,發出不同的聲音,它們抓握食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冬天,他們常會去泡溫泉,為對方捉虱子。 編輯本段保護現狀與生存環境 自從4萬年前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侵入東南亞以來,人類就一直是猩猩的掠食者和競爭者。這種猿類在原先活動范圍的滅絕大部分都是由人類的捕獵活動造成的。在歷史上,人們為生存而進行的捕獵活動可能也是造成猩猩不連續地分布在婆羅洲和蘇門達臘島的原因。 猩猩現在面臨著在野外滅絕的境地。猩猩對伐木業很敏感,當伐木活動越來越密集的時候,它們就會完全地消失。自然保護區以外的大部分森林都已被改造成為了農田或者消失了。因此,保護猩猩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在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內保留盡可能多的棲息地。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已經建立了主要的森林保護區。超過90%的野生猩猩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印度尼西亞發生的經濟和政治動亂使得人們開始在受到保護的地區伐木。這場動亂最後引發了婆羅洲毀滅性的森林大火,由此,該地區變得對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長期乾旱越來越敏感。 與一個世紀以前相比,猩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超過92%,而且在1993年和2000年之間,蘇門達臘島北部的數量就下降了整整一半。剩下的種群僅分布於一些小島,而且它們將繼續被隔離,因為猩猩很少向別處「移民」。因此,為了防止猩猩在野外滅絕,需要人類對剩下的森林進行認真的保護和積極的管理。 編輯本段其他猩猩 除紅猩猩外,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等也被人們稱為猩猩,但這稱呼是不準確的。(圖為青島動物園的青島動物園猩猩館內的一隻黑猩猩和上海動物園內的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