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除了蚜蟲和紅蜘蛛,小麥地里常見的害蟲,你認識嗎
提起小麥田間的蟲害(不包含地下害蟲),很多人會說蚜蟲、紅蜘蛛、吸漿蟲,因為這3種害蟲比較常見,而且發生面積廣泛,並且發生頻繁,每年種植小麥都會出現,但是,除了以上3種常見害蟲外,種植小麥時,還會遇到下面這4種害蟲,雖然不如蚜蟲、紅蜘蛛、吸漿蟲常見,但在一些地區也不少見,而且危害並不小,具體一起來看下。
❷ 小麥吸漿蟲有什麼特點怎樣防治
小麥吸漿蟲主要有紅吸漿蟲和黃吸漿蟲。最佳防治時期有蛹期和成蟲期防治。
蛹期(小麥抽穗期)防治:土壤查蟲時每取土樣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2頭蛹以上,就應該進行防治。防治方法:每畝用5%毒死蜱粉劑,600~900克拌細土20~25千克,順麥壟均勻撒施;每畝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200毫升,對水1~2千克,噴拌在20~25千克的細土上,順麥壟均勻撒施;畝用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對水1~2千克,噴在20千克干土上,拌勻製成毒土撒施在地表,施葯後應澆水,以提高防效。
成蟲期(小麥揚花至灌漿初期)防治:灌漿期撥開麥壟一眼可見2~3頭成蟲時,應進行葯劑防治。每畝用40%辛硫磷乳油65毫升,或菊酯類葯劑25毫升,對水40~50千克於傍晚噴霧,間隔2~3天,連噴2~3次。或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100~150毫升,對水1~2千克噴在20千克麥糠或細沙土上,下午均勻撒入麥田。
❸ 甲敵粉能防治哪些害蟲
(1)、稻蟲二化螟在卵盛孵期,
畝用50%可濕性粉劑125克,加水300千克潑澆,並可兼治稻葉蟬、稻薊馬、稻苞蟲和低齡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在成蟲羽化高峰後3–5天,畝用50%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加水噴霧,或用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對飛虱、葉蟬用50%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噴霧。
(2)、棉蟲對棉蚜、薊馬、小造橋蟲、葉蟬,
用50%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霧。棉鈴蟲、紅鈴蟲、金剛鑽、斜紋夜蛾,用50%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或畝噴5%粉劑1.5–2.5千克,持效期4–7天
(3)、果林茶桑害蟲食心蟲、尺蠖、刺蛾、蚜蟲、柑橘潛葉蛾、棗龜蠟蚧等,
用50%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霧。
(4)、其他害蟲菜青蟲、大豆食心蟲、麥田黏蟲和麥葉峰等,
畝用50%可濕性粉劑200–250克對水噴霧。防治煙青蟲,畝用100–200克,對水噴霧。
特別注意:
西瓜對甲萘威敏感,不宜使用;其他瓜類應先做葯害試驗。
有地區反映,用甲茶威防治果樹食心蟲後,促使蟎類發生,應注意觀察。
對蜜蜂高毒,不宜在開花期和養蜂區使用。
注意:因各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用葯水平,環境氣候不一樣,文中使用技術僅供參考,實際應用時請結合當地情況酌情考慮或小范圍試驗。
微農資,關注農資那些事兒,懂技術,會營銷,負責任。做一個專業的農資人!
轉載請註明:微農資網»甲萘威的作用,可防治哪些害蟲?
❹ 赤眼蜂是許多農林害蟲的天敵,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為什麼
從早春麥田開始,就不用或少用廣譜殺蟲劑。改用選擇性殺蟲劑,使初期數量較少的赤眼蜂就得到保護和利用。赤眼蜂的利用價值在於:①可以大批量人工飼養繁殖,大面積用於防治。②防蟲效果好且穩定。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對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2塊時放第一次蜂。在黃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第二次在6月初,間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時間在6月底或7月上旬。第三代玉米螟可以放一次或者不放蜂。一般每畝每次放蜂1萬頭便可。放蜂時,若天氣惡劣不宜繼續放蜂時,可將卵塊放在陰涼遮黑密閉的環境中,並飼以蜜糖水,待天氣好轉,再向田間釋放赤眼蜂。用赤眼蜂寄生產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對環境任何污染,對人畜安全,保持生態平衡,是一實用性很強技術。赤眼蜂喜歡找初產下來的新鮮卵寄生,因此防治時要搞好玉米螟的預測預報,使釋放赤眼蜂的時間與玉米螟的產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赤眼蜂的活動 赤眼蜂
和擴散能力受風的影響較大,因此在放蜂時既要布點均勻,又要在上風頭適當增加放蜂點的放蜂量。一般說來,每畝玉米田放蜂量應在1.5-2.5萬頭。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方法簡便,省工省時。一般每畝只需放2-3點,釋放兩次。防治一代玉米螟累計百株玉米一塊玉米螟卵時放第一次蜂,隔5-7天放第二次蜂。放蜂時將蜂卡撕成小塊,每小塊有一定量的赤眼蜂,將小塊蜂卡捲入玉米中下部葉筒內,用席篾別牢固即可。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成本較低,每畝只需成本1.20元,較用辛硫磷、甲胺磷、1605等農葯的費用都低。同時效果好,放蜂後玉米螟卵寄生率在70-90%,百株殘蟲量降低50-70%。赤眼蜂,屬於膜翅目赤眼蜂屬的一種寄生性昆蟲。成蟲0.8毫米,眼赤紅色,故名赤眼蜂。成蟲壽命20~25℃時4~7天,30℃以上時1~2天。雌蜂平均產卵42粒,在害蟲卵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取食卵液,殺死寄主卵,7~12天繁殖一代。雌蜂產卵25~28℃,相對濕度60~90%為宜。20℃以下以爬行為主,活動范圍變小,水平擴散半徑減小,25℃以上時,赤眼蜂水平擴散半徑可達10米。放蜂1~4天內降大雨,對寄生效果有不良影響。它*觸角上的嗅覺器觀尋找寄主。先用觸角點觸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 赤眼蜂
部末端的產卵器向寄主體內探鑽,把卵產在其中。 用赤眼蜂寄生產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對環境任何污染,對人畜安全,保持生態平衡,是一實用性很強技術。赤眼蜂喜歡找初產下來的新鮮卵寄生,因此防治時要搞好玉米螟的預測預報,使釋放赤眼蜂的時間與玉米螟的產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 害蟲在產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並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准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後在那裡產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連交配懷孕都是在卵殼里完成的。一旦成熟,它們們就破殼而出,然後再通過破壞害蟲的卵繁衍後代。
❺ 田鼠是怎麼生活的
北方田鼠
別名棕色田鼠,屬嚙齒目倉鼠科。該鼠為狹域性分布鼠種,主要分布於陝西、山西、河南、甘肅、河北等地。該鼠大多喜歡棲居於潮濕的地方,尤其喜歡土質松軟,草被茂密的窪地,是部分地區農田、菜田、果園及林地的主要害鼠。在豫、陝、晉三省交界處的丘陵山區果園,蘋果樹受害很重。據河南省靈寶市寺河山園藝場1988年調查統計,不同生態環境鼠口密度為,麥田每公頃323隻,荒坡地每公頃195.2隻.林地每公頃158隻。蘋果園每公頃141.1隻,部分果園高達300隻以上。蘋果園果樹常年受害株率為4%~5%,嚴重年份達10%~15%。
北方田鼠的食物以地下根莖為主,尤喜食鮮嫩、多汁的食物。其食性極為廣泛,受害植物主要有蘆葦、白茅、莎草、刺槐、泡桐、山杏、杜梨、小麥、胡蘿卜、馬鈴薯、蘋果樹及其他果樹等,但主要為害蘋果樹根部及馬鈴薯、胡蘿卜、小麥等。為害蘋果樹時,咬啃地下30厘米范圍內的根部的韌皮部分,以幼樹主根及果樹根頸部受害最重。冬季是果樹受害高峰期,特別是大雪覆蓋地面的年份受害最重。
[識別特徵] 北方田鼠為倉鼠科的一種小型田鼠。體短粗,呈圓筒形。成鼠體長88~112毫米,平均102毫米。尾長17~26毫米,占體長的1/4左右。後足長14~17毫米。耳小而圓,耳廓幾乎被毛掩蓋。靜止時,縮成短粗狀。
幼鼠毛色為淺褐色,成鼠體覆棕褐色或棕灰色厚而長的毛,並雜有黑色毛,毛基呈深灰色。體側毛較背部淺,為淺棕黃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略成乳白色,毛基灰色。足背毛稀疏呈污白色。尾毛上面為黑褐色,毛尖端發白,下面呈灰色。頭骨較短而寬扁,稜角清晰,顴弓粗壯。眶間部較寬,一般大於4毫米,其中部有明顯的凹坑。牙齒結構簡單,第三上臼齒內側有3個突角,而外側只有2個突角。
[發生特點] 北方田鼠是一種主要營地下洞道生活的鼠種。洞穴構造復雜,洞系大體有地面土丘、取食道、幹道、倉庫、便坑及窩巢等部分構成。一個完整的鼠洞佔地20~50平方米,深O.4~0.6米,洞長20~40米,一個洞系有倉庫2~3個,有鼠2~4隻,多的8隻左右,內藏食物500~1 000克。北方田鼠有推土封洞的習慣,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挖開洞口7~15分鍾即推土封洞,有風天氣,一般2~3分鍾就封洞。挖掘洞道時,將土堆推出地面.故在地面形成數量不等的小土堆,直徑一般在14~20厘米,土堆下面即洞口。
北方田鼠晝夜都活動。以夜間活動為主,活動高峰出現在夜間O時以後至5時左右,到黎明6時後一般不再活動。白天活動有兩個高峰期,即8~10時,18~20時,每次活動2個小時左右,雨天降溫或有大風時活動量減少。白天多在有隱蔽的地方如麥地、雜草叢中等處活動。冬季大雪後在雪下將積雪擠壓成雪道與地面洞口相通,在雪道內啃食根皮及樹干基部,因而冬季大雪後果樹受害較重。雪少或無雪時在向陽較暖有樹枝堆積的下面活動取食。
北方田鼠一年有兩次遷移活動。在豫西丘陵山地,春末夏初從果園遷往荒坡、地埂、林地;秋末冬初又遷往果園農田。遷移原因與食源、氣候、農事活動以及繁殖密度有關。春夏果園、農田農事活動頻繁,破壞和擾亂了它的正常生活環境。荒坡、地梗、林地雜草叢生,隱蔽條件好,較安全,草根、莖及樹根等又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冬季果園、農田農事活動減少,冬季麥根、果樹根莖韌皮鮮嫩多汁,甜度可口,遷入果園、農田為害。遷入果園的害鼠鑽入地下或在雪下為害果樹根部,咬斷側根、環剝主根或樹干基部根皮,輕者削弱樹勢,重者導致全樹枯死。為害盛期在入冬至翌年3~4月份。
北方田鼠喜群棲,每洞平均有鼠5~7隻,最多達16隻。雌雄共居一個洞穴,幼鼠8~lO個月性成熟,從老巢中分出,另組成新巢穴繁殖後代。
北方田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3~5月和8~10月為繁殖高峰。一年繁殖兩次,每胎產仔2~4隻,有的可達5~6隻。
[綜合防治] 對北方田鼠的防治,根據其生活習性,應抓住冬春在果園為害季節捕殺。此時植被稀疏、食物貧乏,洞口易發現,是殺滅的有利時機,可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人工滅鼠:摸清該鼠在當地的活動規律,進行人工捕殺。河南省靈寶市寺河山園藝場有很成功的經驗,效果很好,具體操作可參考有關章節和資料。
(2)器械滅鼠:可採用捕鼠盒、彈簧鉗等器械滅鼠,是根據地下鼠有堵洞習性而研製的專門捕鼠工具。
捕鼠盒兩端裝有通風透光的網狀門,一端為固定門,一端為活動門。先將鼠洞挖開,將活動一端插入鼠洞3~4厘米,四周用土堵嚴,田鼠堵洞前進入盒內向外探視,觸動開關,活動門關閉,鼠被困在盒中被捕。
彈簧鉗是用一根鋼絲折回彎成大小不同的兩個圈,小圈上裝有自動開關,將圈放入洞內5~lO厘米處。待田鼠推土時,其頭部進入圈內觸動開關,將鼠夾住。
(3)滅鼠管炸:LB-1型滅鼠管是有關單位研製的專門炸滅北方田鼠的新產品。具有不引爆炸葯、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方便的特點,很受群眾歡迎。根據田鼠有堵洞的習性,採用外接電源,將滅鼠管置於洞內6~7厘米處,田鼠出來堵洞時推出的土接觸電源,引起滅鼠管爆炸,將鼠炸死,一般一管炸一鼠,效果在95%以上。
(4)毒餌誘殺:北方田鼠營地下生活,冬春食物貧乏,利用毒餌誘殺,效果很好。餌料可選擇鮮嫩、多汁的胡蘿卜、馬鈴薯、蘋果枝條、白菜幫等,將餌料切成寬O.5厘米、長3~5厘米的長條,使用時配製成1.5%的甘氟或0.005%的溴敵隆毒餌。在田間選擇有鼠的洞口,放入2~3條毒餌,深度距洞口15~20厘米。田鼠出來時將毒餌拖入洞穴,共同食用,使全窩田鼠中毒而死。以秋末至早春投放,效果最好。
(5)生物滅鼠:注意保護鼠類天敵貓頭鷹、蛇類等,創造其適生條件,發揮天敵的滅鼠作用。
以上措施互相配合,可有效地控制田鼠的為害。毒餌誘殺能在短時間內將田鼠的高峰壓下去,滅鼠管、捕鼠盒、彈簧鉗等器械用來消滅殘鼠。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惡化鼠類生存條件,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作為配套措施,鞏固滅鼠效果,從中長期上控制鼠類的為害。
❻ 怎樣防治玉米螟
一、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蟲的寄生蠅、白僵菌、細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敵有瓢蟲、步行蟲、草蜻蛉等,都對蟲口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主要的防治方法有赤眼蜂滅卵、利用白僵菌治螟和利用蘇雲金桿菌治螟。
二、化學防治
1、心葉期防治。目前,在玉米心葉末期的喇叭口內投施葯劑,仍是我國北方控制春玉米第一代和夏玉米第二代玉米螟最好的葯劑防治方法。
2、穗期防治。當預測穗期蟲穗率達到10%或百穗花絲有蟲50頭時,在抽絲盛期應防治一次,若蟲穗率超過30%,6-8d 後需再防治一次。
三、誘殺成蟲
根據玉米螟成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可誘殺大量成蟲。在越冬代成蟲發生期,用誘芯劑量為20ug 的亞洲玉米螟性誘劑,在麥田按照15個/hm2設置水盆誘捕器,可誘殺大量雄蟲,顯著減輕第一代的防治壓力。
(6)麥田的鑽地小動物怎麼防治擴展閱讀:
玉米螟危害:
玉米螟主要以幼蟲危害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後鑽食心葉,當葉片展開時形成排列整齊的「一」字形孔洞;玉米抽雄穗後蛀入莖稈或雄穗莖內;在吐絲後可以咬食玉米花絲,之後危害嫩粒或蛀入穗軸中進行咬食。
被害的莖稈組織遭受破壞,影響養分的輸送,使玉米穗部發育不全而減產,莖稈被蛀後易被風折斷。
越冬幼蟲5月中下旬進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蟲盛發,在玉米上產卵。1代幼蟲6月中下旬盛發為害,此時玉米正處於心葉期,為害很重。2代幼蟲7月中下旬為害玉米(心葉期)和玉米(穗期)。3代幼蟲8月中下旬進入盛發,為害玉米穗及莖部。
雄穗抽出後,玉米螟幼蟲就鑽入雄花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幼蟲即轉移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蟲由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子粒,造成嚴重減產。
❼ 請教農業專家怎樣防治小麥的病蟲害
防治小麥的病蟲害 需要分階段未雨綢繆——
播種期—————
小麥播種期是防治小麥多種病蟲害的關鍵時期,此期防治省工、省時、省葯,可控制多種病蟲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麥播期小麥病蟲害主要防治對象是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小麥吸漿蟲,小麥紋枯病,全蝕病,病毒病黃矮病、叢矮病,黑穗病等。其防治措施是:農業防治針對當地的主要病蟲害選用抗病蟲品種,搞好品種合理布局。精細整地,清除田間地頭病殘體和雜草。合理輪作,進行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的農家肥。採用適期足墒晚播、精量半精量播種等栽培措施,提高小麥本身抗病蟲性,創造不利於病蟲發生為害,而有利於小麥健壯生長的田間生態環境。
化學防治
1.土壤處理。地下害蟲、小麥吸漿蟲重發區,每畝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0.25~0.3公斤,加水1~2公斤,兌細土25公斤製成毒土。也可畝用3%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顆粒劑2.5~3公斤,兌細土15~20公斤,犁地前均勻撒施地面,隨犁地翻入土中。
2.葯劑拌種。對地下害蟲一般發生區,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4~5公斤,拌麥種40~50公斤。小麥紋枯病、黑穗病、條銹病,可用2%立克秀按種重0.1%~0.15%,或20%三唑酮乳油按種重0.15%,或12.5%禾果利(烯唑醇)按種重0.12%葯量拌種。三唑酮、禾果利用量過大對小麥出苗和生長有影響,要嚴格控制用量,以免造成葯害。小麥全蝕病,可用2.5%適樂時100毫升,加水1.5~2公斤,拌麥種50~100公斤,晾乾後播種。小麥黃矮病、叢矮病,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毫升,加水3~4,拌麥種50公斤,拌勻後堆燜12小時播種。在病蟲混發區要大力推廣殺菌劑、殺蟲混合拌種,各計各量,先拌殺蟲劑後拌殺菌劑,並嚴格按照拌種操作規程,防止人畜中毒。
3.種子包衣。種衣劑是由殺蟲劑、殺菌劑、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成膜劑等復合加工而成的新型農葯。種子包衣具有簡便、緩釋、長效的優點,除防治病蟲害外,還兼有種肥的作用,應大面積推廣。各地可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選擇適當配方的種衣劑。如用2.5%適樂時種衣劑加40%的甲基異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蟲,又可防治小麥紋枯病、根腐病等。
另外,播種小麥時要注意預留間距,以利於間作套種。麥田間作套種是一項簡便、科學、實用的農業生產措施,可提高復種指數,獲取更大的農業綜合效益。麥田預留行是間作套種的基礎前提,全年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麥播預留行。因此,在麥播時要搞好作物布局調整規劃,留足預留行,積極推廣「九二式」、「六二式」、「三一式」的麥棉、麥菜瓜、麥棉瓜菜等多種高效間作套種模式,合理配置間套結構,實現一年3~4熟。或麥播時不固定間套作物組合,待春播夏播時,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種植。
苗期————-
小麥苗期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很重要,直接關繫到之後小麥的生長情況,從而影響到來年小麥的收成。小麥苗期的病害主要有小麥銹病、紋枯病、全蝕病等;蟲害有地下害蟲、蚜蟲。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般情況下小麥播種後15天左右,麥苗就基本長齊了,那麼在以後的時間里,如何對麥苗進行管護則極為關鍵,筆者推薦幾種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的方法。
小麥銹病 小麥出苗後15~20天,選擇具有發病條件的麥田進行調查,當病葉率達到10%,且秋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時,立即噴灑禾果利或三唑酮進行防治,即每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克對水50公斤進行噴霧,發現一株防一片,發現一片防一塊。
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從小麥苗期至抽穗期均能發生。苗期的症狀主要表現在地下部分,出苗後危害小麥的地下莖,出現褐色病斑或橢圓形病斑,並向上發展,每畝用2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克或20%井岡黴素40克對水50公斤順壟噴施即可。
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病原菌在小麥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後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對於過去發生過小麥全蝕病的地塊,每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5~20克或20%粉銹寧乳油120~200毫升對水40~50公斤,順壟噴灑幼苗,能顯著降低小麥穗期的發病率。
麥蚜 麥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麥減產外,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等。當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10頭左右時,應進行葯劑防治。每畝用蚜虱凈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蟲啉20克對水40~50公斤,順壟噴霧即可,並能兼治小麥紅蜘蛛。
地下害蟲苗期危害小麥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3種。據觀察,螻蛄危害時,將麥苗嫩莖咬成亂麻狀,斷口不整齊;蠐螬危害時,將麥苗根莖處咬斷,斷口整齊;金針蟲則鑽食麥莖嫩心,被害部呈亂麻狀,但外皮仍連在一起。仔細觀察麥苗的這些被害狀,就可以確定麥田出現的是哪種地下害蟲。小麥出苗後30天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調查,當死苗率達3%時,立即進行施葯防治。穿施敵百蟲毒餅:每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 克,先用溫水將其化開,再加水至1.5公斤配成葯液,噴拌在10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餅或菜子餅上,悶4~6小時,即成毒餅。用耬將毒餌穿施於麥田。此法滅蟲保苗效果可達95%。撒施毒土:每畝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2公斤拌細土30~40公斤,拌勻後開溝施入麥壟內,可有效防治蠐螬、金針蟲的危害。噴灌葯水:對出現點片危害的地塊,可每畝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0.5公斤對水60~75公斤,順壟噴澆麥根處,對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
蝗蟲和蟋蟀 近年來,這兩類害蟲發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麥苗,可每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克,先用熱水化開再加水至1.5公斤,噴拌已粉碎炒香的麥麩5~7公斤,配成毒餌,順壟撒施誘殺,效果很好。
返青拔節期————
返青拔節期的防治重點是小麥紋枯病、吸漿蟲、紅蜘蛛。紋枯病是優質小麥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遲,一般在3月上旬噴第一次葯劑,隔10~15天再噴一次。畝用20%井崗黴素可濕性粉劑40克或20%紋枯凈可濕性粉劑40克或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40~50克加水40~50公斤,對准小麥基部進行噴霧,可兼治小麥白粉病、銹病等病害。
吸漿蟲近年來發生比較重,一般每小方(10厘米×20厘米)3~5頭,高達90多頭,導致小麥減產或基本絕收。要抓住返青拔節期麥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時機,當吸漿蟲幼蟲上升到土表活動時進行第二次土壤處理,畝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2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對適量水,噴拌細土25公斤製成葯土,順麥壟均勻撒施,然後淺鋤,將葯土翻入土中,再澆水;或者畝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20公斤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地表,再淺鋤翻入土中,還能兼治金針蟲、螻蛄、蠐螬等害蟲。當調查部分麥田紅蜘蛛達到防治標准後,畝用1.8%蟲蟎克乳油6~8毫升或綠亨殺殺死20毫升加水40~50公斤噴霧進行挑治。
孕穗抽穗揚花期————
這個時期重點防治吸漿蟲、麥蜘蛛,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在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前(4月25日前)正是吸漿成蟲出土危害小麥的關鍵時刻,每畝用50%辛硫磷乳液50毫升或40%氧化樂果40毫升加水40~50公斤及時進行噴霧防治。當小麥開始揚花,吸漿蟲已鑽入小麥穎殼開始吸漿危害時,再噴葯防治已無濟於事了。
當麥田紅蜘蛛或長腿紅蜘蛛達到單行尺分別為200頭或100頭時進行防治,畝用1.8%蟲蟎克乳油6~8毫升對水40~50公斤噴霧防治效果顯著,還能兼治穗蚜蟲。
白粉病、銹病等病屬流行性病害,必須注意定期調查,當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進行防治,以防止其大面積流行,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克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100克加水50公斤均勻噴霧,7~10天後再防一次,防治效果會更好。
小麥齊穗至始花期,若遇到2~3天以上降雨過程,應立即畝用50%多菌靈乳劑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加水50公斤噴霧,可有效預防赤霉病發生。
灌漿期————
小麥灌漿期是多種病害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蟲害奪取小麥高產優質的關鍵時期。此期防治的重點是麥穗蚜、白粉病、銹病等。畝用10%蚍蟲林可濕性粉劑20克或25%快殺靈乳油25~35毫升加水40~50公斤進行噴霧,可有效防治麥穗蚜。防治白粉病、銹病的方法同上,同時可兼治小麥葉枯病。若田間天敵與蚜蟲的比例大於1∶120時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蟲的殺蟲劑。
❽ 小麥吸漿蟲有哪些
小麥吸漿蟲有紅吸漿蟲(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和黃吸漿蟲(Contarinia tritici Kirby.)2種。紅吸漿蟲在我國大多數省(自治區、市)都有分布,主要發生地帶為北緯31°~35°之間的黃河、淮河流域的冬小麥主產區及長江、漢水和嘉陵江沿岸產麥區。黃吸漿蟲多發生於高原地帶,如甘、青、寧、川和黔等省(自治區)。50年代初,吸漿蟲曾猖獗發生,減產十分嚴重,經採取抗蟲品種和葯劑防治相結合的措施,很快控制了為害。到50年代末,為害損失已壓低到2%以下。近幾年,黃淮流域的一些省(自治區)又相繼發生吸漿蟲為害,發生面積266萬公頃以上。吸漿蟲可為害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青稞等作物。
為害狀
吸漿蟲以幼蟲潛伏在小麥穗部穎殼,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形成癟粒和空粒,嚴重時全田顆粒無收。
形態特徵麥紅吸漿蟲成蟲為橘紅色,體長2~2.5毫米,翅展約5毫米,前翅薄而透明,翅脈4條,後翅退化為平衡棍。雌蟲偽產卵管長度不到腹部的一半。卵長圓形,淡紅色透明。幼蟲蛆狀,老熟時體長2.5~3毫米,橙色或金黃色,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分叉凹入較深。蛹長約2毫米,橘紅色,頭部前方1對感覺毛比呼吸管短。
麥黃吸漿蟲成蟲體姜黃色,雌蟲偽產卵管比身體長。卵長圓形,淡黃色,一端有1長柄。幼蟲姜黃色,劍骨片分叉凹入較淺。蛹鮮黃色,頭部感覺毛與呼吸管等長。
發生特點紅吸漿蟲1年發生1代。以成長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夏、越冬。北方冬麥區如春季天氣較乾燥,幼蟲仍保持休眠狀態,因此有多年休眠的現象。翌年春天土溫達10℃左右,土壤水分充足,休眠幼蟲開始破繭上升到土表。土溫15℃左右,小麥開始孕穗時,幼蟲在離土面2~3厘米處化蛹。土溫20℃時,小麥開始抽穗,成蟲羽化出土,當天即能交配產卵。雌蟲早晚飛到剛抽尚未揚花的麥穗上產卵。卵多產在護穎內側,內外穎的背面,每處1~2粒。卵經3~5天孵化為幼蟲,從內外穎縫隙侵入麥殼內為害。幼蟲經20天即老熟,麥收前爬出麥殼,落地入土鑽入10~20厘米處作圓繭越冬。
小麥吸漿蟲發生輕重與小麥品種、春季雨水有密切關系。小麥穗部芒長多刺,內外穎殼扣得緊,護穎包緊外穎及子房皮厚的品種,能阻礙成蟲產卵或使幼蟲不易侵入為害。春季多雨有利越冬幼蟲破繭、化蛹和羽化。小麥拔節、揚花期多雨,田間濕度大,為害就重。小麥成熟多雨,有利幼蟲蛻皮出殼和入土潛伏,增加越冬蟲量。麥田地勢低窪和沿河兩岸地區因濕度條件好,故發生較重。
黃吸漿蟲的發生情況與紅吸漿蟲基本相似。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種植抗蟲品種;調整作物布局,實行輪作倒茬,同時在倒茬地於蛹期施葯(具體方法見下述葯劑防治方法),防止羽化成蟲向鄰近麥田蔓延;連片土地深翻20厘米。
(2)葯劑防治。667平方米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或4%敵馬粉劑或1.5%甲基一六〇五粉或4.5%甲敵粉劑2~3千克,對干細土20千克或80%敵敵畏乳油100毫升加水2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噴拌到20千克細土中,拌勻製成毒土,於小麥孕穗期吸漿蟲中蛹期撒施於麥田,可殺死一部分蛹和上升土表的幼蟲,減少成蟲發生量。
667平方米用80%敵敵畏150毫升對水4千克噴灑在25千克麥糠上拌勻,於小麥抽穗至揚花前成蟲盛發期撒於麥田,防治成蟲效果很好。也可運用40%樂果100克或50%辛硫磷100克或2.5%溴氰菊酯30克對水10千克進行低容量噴霧。
由於所用葯劑葯效期短,故對吸漿蟲的防治以小麥孕穗期的中蛹期防治為主,再輔以成蟲期防治的辦法。因防治時間緊,技術性強,故要作好蟲情測報和防治的組織准備工作。小麥播種前平地時施葯及小麥拔節期以殺幼蟲為主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只能作為配合措施使用。
(3)蟲情調查方法及防治指標。淘土調查幼蟲密度。在蟲情分布區內,冬春選擇不同地形、土質和耕作制度有代表性田塊1~2塊,隨機挖取10厘米×10厘米×20厘米小土方10個,混拌均勻後取其中1/10土樣倒入桶中,加水攪拌,沉澱後將泥漿水倒入60目銅紗篩中,返復數次淘洗,濾去泥水,除掉篩上大雜物,檢查篩上留下的蟲體,並統計蟲數,當麥田平均每平方厘米有蟲5頭以上時即需防治。
小麥抽穗初期查成蟲數量。選不同播期麥田各2~3塊,隔日調查1次。用直徑1/3米捕蟲網,日落前後在麥穗上方往返兜捕10復次,如捕得成蟲10~25頭,需立即防治。
❾ 小麥缺苗斷壟會影響麥子產量,小麥出苗差的原因和補救措施分別有哪些
小麥在我國的播種面積僅次於水稻,屬於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有資料顯示,全世界小麥的播種面積就超過220萬公頃,小麥在全世界是播種量最大的穀物之一,我國北方人特別的喜歡食用小麥粉作為主食,年復一年的耕種,受到小麥品種、播種技術、天氣狀況、以及土壤墒情、病蟲害等諸多條件的影響。小麥出現缺苗斷壟,小麥出苗良莠不齊,這給小麥的高產穩產,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選擇同樣的小麥品種,將種子放進現配置的0.1%的高錳酸鉀溶液溶液中,泡浸6個鍾頭,撈出來後,用水浸洗一下,用沙布等包裹,放到黑暗處進行催牙,在常溫狀態下一般3天就可發芽。將萌發後的小麥種立即播種在,缺苗斷壟的地區,先進行開溝上灑種子,上邊遮蓋2~3厘米的土,假如土壤層旱災,順壟澆些水,上邊再遮蓋,一公分的細土,略微踏破,就可以了,很快就出苗了。
從過度較密的行與行借苗,種植的深層,與大樹移植的情況下同樣深,隨後澆灌,遮蓋一層土固土,可提升存活率。
地下害蟲較多,在播種前沒有防治的地塊,預防再次出現被害蟲危害的小麥苗,通過順水沖施苦參鹼水劑,每畝地700~1000mL,或是高效氯氟氰菊酯一畝地1000mL。假如氣溫繼續下降,地下害蟲進入了休眠期,進行澆冬水,也有一定的預防害蟲的效果。
❿ 春季怎樣預防小麥生病
春季小麥防病
來源:《湖北科技報》
一般情況下小麥播種後15天左右,麥苗就基本長齊了,那麼在以後的時間里,如何對麥苗進行管護則極為關鍵,筆者推薦幾種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的方法。
1、小麥銹病
小麥出苗後15~20天,選擇具有發病條件的麥田進行調查,當病葉率達到10%,且秋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時,立即噴灑禾果利或三唑酮進行防治,即每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克對水50公斤進行噴霧,發現一株防一片,發現一片防一塊。
2、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從小麥苗期至抽穗期均能發生。苗期的症狀主要表現在地下部分,出苗後危害小麥的地下莖,出現褐色病斑或橢圓形病斑,並向上發展,每畝用2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克或20%井岡黴素40克對水50公斤順壟噴施即可。
3、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病原菌在小麥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後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對於過去發生過小麥全蝕病的地塊,每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5~20克或20%粉銹寧乳油120~200毫升對水40~50公斤,順壟噴灑幼苗,能顯著降低小麥穗期的發病率。
4、麥蚜
麥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麥減產外,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等。當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10頭左右時,應進行葯劑防治。每畝用蚜虱凈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蟲啉20克對水40~50公斤,順壟噴霧即可,並能兼治小麥紅蜘蛛。
5、地下害蟲
苗期危害小麥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3種。據觀察,螻蛄危害時,將麥苗嫩莖咬成亂麻狀,斷口不整齊;蠐螬危害時,將麥苗根莖處咬斷,斷口整齊;金針蟲則鑽食麥莖嫩心,被害部呈亂麻狀,但外皮仍連在一起。仔細觀察麥苗的這些被害狀,就可以確定麥田出現的是哪種地下害蟲。小麥出苗後30天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調查,當死苗率達3%時,立即進行施葯防治。施用敵百蟲毒餅:每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克,先用溫水將其化開,再加水至1.5公斤配成葯液,噴拌在10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餅或菜子餅上,悶4~6小時,即成毒餅。用耬將毒餌穿施於麥田。此法滅蟲保苗效果可達95%。噴灌葯水:對出現點片危害的地塊,可每畝用或50%辛硫磷0.5公斤對水60~75公斤,順壟噴澆麥根處,對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
6、蝗蟲和蟋蟀
近年來,這兩類害蟲發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麥苗,可每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克,先用熱水化開再加水至1.5公斤,噴拌已粉碎炒香的麥麩5~7公斤,配成毒餌,順壟撒施誘殺,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