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腔腸動物有哪些如題 謝謝了
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概述(Coelenterata ) 後生動物,是有腔腸的動物類群所成的一門。分為有刺胞類(水媳綱、缽水母綱、珊瑚綱)和無刺胞類(櫛板類或櫛水母類)2個亞門,前者有刺細胞,後者有粘細胞;由於後者完全不具水螅型,所以也可把兩者各作為獨立的門,即有刺胞動物門(Cn-idaria,或狹義的腔腸動物)和有櫛板動物門(Ct-enaria,或櫛水母門Ctenophora)。一般認為成體仍保持著原腸胚的形態。身體僅由外胚層和內胚層所構成,無中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充有瓊質樣的膠質,稱為膠質層,(有人把散在其中的遊走細胞看作為中胚層性的細胞)。由內胚層形成的原腸即為腔腸。內胚層細胞司消化作用進行細胞內消化。原口可成為成體的口。 第一節 腔腸動物的特徵一、輻射對稱 腔腸動物的身體已有固定的形狀,且輻射對稱,即通過身體的中軸有許多切面將身體分成對稱的兩半。只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有些種類通過中軸只有兩個切面,將身體分成相等的兩半,稱兩輻射對稱,如海葵。這是介於輻射對稱和兩側對稱之間的一種形式。二、兩胚層及原始的消化腔 腔腸動物是具有真正的內外兩胚層動物,在兩胚層之間有由內外胚層細胞分泌的中膠層。體內的空腔即原腸腔,有細胞外消化的機能,殘渣由口排出,所以又稱為消化循環腔,或稱腔腸,腔腸動物由此而得名。三、細胞和組織分化 腔腸動物的細胞已分化為皮肌細胞、腺細胞、間細胞、刺細胞、感覺細胞等。皮肌細胞是內外胚層中的主要細胞,可執行上皮與肌肉的生理機能,故稱皮肌細胞,這也表明腔腸動物開始有了原始的上皮與肌肉組織。皮肌細胞的基部延伸出一個或幾個細長的突起,其中有肌原纖維分布,其成分和收縮機理與高等動物相似。四、網狀神經系統 從腔腸動物開始出現神經系統。神經細胞彼此以神經突起相聯而成網狀,所以稱為網狀神經系統。神經細胞與內外胚層中的感覺細胞、皮肌細胞相連,對外界的各種刺激產生有效的反應,但沒有神經中樞。神經傳導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向,因此稱為分散性神經系統。 腔腸動物沒有呼吸與排泄器官,主要依靠細胞表面從水中獲得氧氣並把二氧化碳等廢物直接排入水中,或者排入消化循環腔內,由口排出。五、具水螅型,水母型兩種基本形態 水螅型營固著生活,體呈圓筒狀,固著端稱基盤,另一端為攝食的口,周圍有觸手,中膠層薄。珊瑚綱的水螅型,體壁的外胚層可分泌石灰質的外骨骼。水母型營漂浮生活,體呈圓盤狀,突出的一面稱外傘,凹入的一面稱下傘,其中央懸掛著一條垂管,管的末端是口,由口通入消化循環腔和分枝狀的輻管,並一直通到傘的邊緣連接環管,傘的邊緣有觸手和感覺器管(平衡囊、觸手囊)。水螅水母由下傘邊緣向中央伸展一圈薄膜,稱緣膜。六、生殖方法 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無性生殖常以出芽方式形成群體。有性生殖多為雌雄異體,水螅綱的生殖腺由外胚層形成,但缽水母綱和珊瑚綱的生殖腺卻來自內胚層,生殖細胞由間細胞而來。海產種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浮浪幼蟲期。第二節 代表動物——水螅 水螅(Hydra)生活在水質潔凈的池塘或小溪流中,附著在水草、落葉或水底岩石上一、外形 水螅身體呈圓柱狀,一端附著在其他物體上稱為基盤,游離一端有圓錐狀的突起,稱垂唇,中央有口,周圍有輻射狀排列的觸手6—12條,為捕食器官,在體側常有水螅芽體。二、體壁 由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膠層組成。 (一)外胚層 細胞排列整齊,較薄,由外皮肌細胞、間細胞,刺細胞、腺細胞、感覺細胞和神經細胞組成。外皮肌細胞呈柱狀,基部有縱行排列的肌纖維。間細胞是小型未分化的細胞,分布在皮肌細胞之間,由它分化出刺細胞和生殖細胞等。刺細胞是腔腸動物特有的一種細胞,主要分布在觸手上和體表。刺細胞內含有一個細胞核和一個刺絲囊,囊內有毒液及一條盤旋的刺絲管,刺細胞外側有一刺針,當刺針受到刺激時,刺絲連同毒液立即射出,把毒液射入敵害或捕獲物中,使之麻醉或殺死,這種刺絲囊稱穿刺刺絲囊。水螅還有卷纏刺絲囊及兩種粘性刺絲囊,這些都與運動捕食有關。刺絲射出後,刺細胞逐漸萎縮,由間細胞補充。腺細胞主要分布在基盤和口區,分泌粘液,用以附著、保護和協助取食,也可以分泌氣體,幫助水螅從水底升到水面。感覺細胞分散在皮肌細胞之間,特別在口周圍、觸手和基盤上較多;感覺細胞小,端部具感覺毛,基部與神經纖維相連。神經細胞位於外胚層細胞的基部,接近中膠層部分,神經細胞的突起彼此連接,形成神經網。外胚層的主要機能是保護、感覺、運動和生殖等。 (二)中膠層 薄而透明,由內外胚層細胞分泌的膠狀物質組成,似彈性骨骼,內有許多小纖維,皮肌細胞突起也伸到其中,起支持身體的作用。 (三)內胚層 由內皮肌細胞、腺細胞、少量感覺細胞與間細胞組成,細胞排列較外胚層厚,內皮肌細胞長而大,通常在細胞的頂端有2條鞭毛,鞭毛的擺動能激動水流,有的皮肌細胞頂端能伸出偽足,用於捕食,進行細胞內消化,因此又稱營養肌肉細胞。腺細胞在皮肌細胞之間,內含許多分泌顆粒,能分泌消化酶,進行細胞外消化。間細胞、感覺細胞和神經細胞數目較少。內胚層的主要機能是營養。三、生理 (一)攝食與消化 水螅的食物多為小型甲殼類(水蚤)、水棲寡毛類及昆蟲的幼蟲等。當水螅感知食物接近觸手時,便立即射出刺絲,使其麻醉或殺死,再用觸手送入口內,食物被吞入消化循環腔內,由腺細胞分泌消化酶進行細胞外消化,消化後的食物顆粒再由內皮肌細胞伸出偽足,進行細胞內消化。水螅有口無肛門,殘渣仍經口排出。 水螅沒有呼吸和排泄器官,氣體交換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由細胞表面直接進行。 (二)運動 水螅營固著生活,當環境不利時,可以離開原來的固著點漂盪,運動方式為丈量式運動,或稱尺蠖狀爬行。還可作翻筋斗運動,運動一般趨向光線適度、氧氣充足、食物豐富的地方。 (三)生殖 營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以出芽方式進行,出芽的位置一般在動物體中下部;體壁的某一部分向外凸出,形成芽體,逐漸長大,最後基部收縮與母體脫離而獨立生活。水螅不形成群體,有性生殖多發生在秋冬季節來臨時。雌雄同體,生殖細胞由外胚層的間細胞形成。精巢位於在近觸手的一端,呈錐狀。卵巢位於近基盤的一端,呈球狀,卵子成熟後,卵巢破裂,卵子外露。精子成熟後並從精巢內逸出,在水中游泳,與卵子結合,行異體受精。受精卵經過多次分裂後,形成一個實心的原腸胚,並在外胚層外,分泌一層角質膜,保護胚胎。這時胚胎停止發育,並離開母體,沉入水底進入休眠期以渡過嚴冬。到翌年春季,環境條件較好時,厚的角質膜破裂,胚胎逸出,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 (四)再生 水螅的再生能力很強,將水螅體任意切成數段,每一小段都可再生出所失去的部分;而形成一個新的個體。由於水螅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因而是理想的實驗動物材料之一。第三節 腔腸動物門的分類 一、水螅綱(Hydrozoa) 本綱種類很多,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少數生活在淡水。生活史中有固著的水螅型和自由游泳的水母型。水螅型結構簡單,只有簡單的消化循環腔。水母型有緣膜,觸手基部有平衡囊,生殖腺由外胚層形成,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現象。本綱約有3 700種,代表動物有:水螅、生活在珠江流域的淡水棒螅( Cordylophora lacust ris)和海棲的藪枝螅( Obelia geniculat a)等。 二、缽水母綱(Scyphozoa) 或稱水母綱(真水母綱)。本綱動物全部海產,水母型極發達,感覺器官為觸手囊,無緣膜,水螅型退化成沒有,生殖腺起源於內胚層。本綱約200種,常見者有: 三、珊瑚綱(Ant hozoa) 全部海產,只有水螅型(單體或群體),沒有水母型。有外胚層下陷形成的口道。口道兩側有一纖毛的口道溝,因而體呈左右輻射對稱。消化循環腔中有內腔層突出的隔膜,其數目為8個、6個或6的倍數。生殖腺由內胚層形成。中膠層內有發達的結締組織。多數種類具有石灰質的外骨骼。 海葵(Actiniaria):固著在湖間帶的岩石上,或穴居在沙石中。體呈長筒形,無骨骼,肌肉發達,有很多隔膜和觸指,總數為6的倍數,觸指充分伸展時,呈菊花狀。海葵肉食性,貪食。有些種類與其他動物或單細胞藻類共生,為沿海常見動物。
採納哦
② 腔腸動物有哪些
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概述(Coelenterata )
後生動物,是有腔腸的動物類群所成的一門。分為有刺胞類(水媳綱、缽水母綱、珊瑚綱)和無刺胞類(櫛板類或櫛水母類)2個亞門,前者有刺細胞,後者有粘細胞;由於後者完全不具水螅型,所以也可把兩者各作為獨立的門,即有刺胞動物門(Cn-idaria,或狹義的腔腸動物)和有櫛板動物門(Ct-enaria,或櫛水母門Ctenophora)。一般認為成體仍保持著原腸胚的形態。身體僅由外胚層和內胚層所構成,無中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充有瓊質樣的膠質,稱為膠質層,(有人把散在其中的遊走細胞看作為中胚層性的細胞)。由內胚層形成的原腸即為腔腸。內胚層細胞司消化作用進行細胞內消化。原口可成為成體的口。
第一節 腔腸動物的特徵
一、輻射對稱
腔腸動物的身體已有固定的形狀,且輻射對稱,即通過身體的中軸有許多切面將身體分成對稱的兩半。只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有些種類通過中軸只有兩個切面,將身體分成相等的兩半,稱兩輻射對稱,如海葵。這是介於輻射對稱和兩側對稱之間的一種形式。
二、兩胚層及原始的消化腔
腔腸動物是具有真正的內外兩胚層動物,在兩胚層之間有由內外胚層細胞分泌的中膠層。體內的空腔即原腸腔,有細胞外消化的機能,殘渣由口排出,所以又稱為消化循環腔,或稱腔腸,腔腸動物由此而得名。
三、細胞和組織分化
腔腸動物的細胞已分化為皮肌細胞、腺細胞、間細胞、刺細胞、感覺細胞等。皮肌細胞是內外胚層中的主要細胞,可執行上皮與肌肉的生理機能,故稱皮肌細胞,這也表明腔腸動物開始有了原始的上皮與肌肉組織。皮肌細胞的基部延伸出一個或幾個細長的突起,其中有肌原纖維分布,其成分和收縮機理與高等動物相似。
四、網狀神經系統
從腔腸動物開始出現神經系統。神經細胞彼此以神經突起相聯而成網狀,所以稱為網狀神經系統。神經細胞與內外胚層中的感覺細胞、皮肌細胞相連,對外界的各種刺激產生有效的反應,但沒有神經中樞。神經傳導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向,因此稱為分散性神經系統。
腔腸動物沒有呼吸與排泄器官,主要依靠細胞表面從水中獲得氧氣並把二氧化碳等廢物直接排入水中,或者排入消化循環腔內,由口排出。
五、具水螅型,水母型兩種基本形態
水螅型營固著生活,體呈圓筒狀,固著端稱基盤,另一端為攝食的口,周圍有觸手,中膠層薄。珊瑚綱的水螅型,體壁的外胚層可分泌石灰質的外骨骼。水母型營漂浮生活,體呈圓盤狀,突出的一面稱外傘,凹入的一面稱下傘,其中央懸掛著一條垂管,管的末端是口,由口通入消化循環腔和分枝狀的輻管,並一直通到傘的邊緣連接環管,傘的邊緣有觸手和感覺器管(平衡囊、觸手囊)。水螅水母由下傘邊緣向中央伸展一圈薄膜,稱緣膜。
六、生殖方法
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無性生殖常以出芽方式形成群體。有性生殖多為雌雄異體,水螅綱的生殖腺由外胚層形成,但缽水母綱和珊瑚綱的生殖腺卻來自內胚層,生殖細胞由間細胞而來。海產種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浮浪幼蟲期。
第二節 代表動物——水螅
水螅(Hydra)生活在水質潔凈的池塘或小溪流中,附著在水草、落葉或水底岩石上
一、外形
水螅身體呈圓柱狀,一端附著在其他物體上稱為基盤,游離一端有圓錐狀的突起,稱垂唇,中央有口,周圍有輻射狀排列的觸手6—12條,為捕食器官,在體側常有水螅芽體。
二、體壁
由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膠層組成。
(一)外胚層 細胞排列整齊,較薄,由外皮肌細胞、間細胞,刺細胞、腺細胞、感覺細胞和神經細胞組成。外皮肌細胞呈柱狀,基部有縱行排列的肌纖維。間細胞是小型未分化的細胞,分布在皮肌細胞之間,由它分化出刺細胞和生殖細胞等。刺細胞是腔腸動物特有的一種細胞,主要分布在觸手上和體表。刺細胞內含有一個細胞核和一個刺絲囊,囊內有毒液及一條盤旋的刺絲管,刺細胞外側有一刺針,當刺針受到刺激時,刺絲連同毒液立即射出,把毒液射入敵害或捕獲物中,使之麻醉或殺死,這種刺絲囊稱穿刺刺絲囊。水螅還有卷纏刺絲囊及兩種粘性刺絲囊,這些都與運動捕食有關。刺絲射出後,刺細胞逐漸萎縮,由間細胞補充。腺細胞主要分布在基盤和口區,分泌粘液,用以附著、保護和協助取食,也可以分泌氣體,幫助水螅從水底升到水面。感覺細胞分散在皮肌細胞之間,特別在口周圍、觸手和基盤上較多;感覺細胞小,端部具感覺毛,基部與神經纖維相連。神經細胞位於外胚層細胞的基部,接近中膠層部分,神經細胞的突起彼此連接,形成神經網。外胚層的主要機能是保護、感覺、運動和生殖等。
(二)中膠層 薄而透明,由內外胚層細胞分泌的膠狀物質組成,似彈性骨骼,內有許多小纖維,皮肌細胞突起也伸到其中,起支持身體的作用。
(三)內胚層 由內皮肌細胞、腺細胞、少量感覺細胞與間細胞組成,細胞排列較外胚層厚,內皮肌細胞長而大,通常在細胞的頂端有2條鞭毛,鞭毛的擺動能激動水流,有的皮肌細胞頂端能伸出偽足,用於捕食,進行細胞內消化,因此又稱營養肌肉細胞。腺細胞在皮肌細胞之間,內含許多分泌顆粒,能分泌消化酶,進行細胞外消化。間細胞、感覺細胞和神經細胞數目較少。內胚層的主要機能是營養。
三、生理
(一)攝食與消化 水螅的食物多為小型甲殼類(水蚤)、水棲寡毛類及昆蟲的幼蟲等。當水螅感知食物接近觸手時,便立即射出刺絲,使其麻醉或殺死,再用觸手送入口內,食物被吞入消化循環腔內,由腺細胞分泌消化酶進行細胞外消化,消化後的食物顆粒再由內皮肌細胞伸出偽足,進行細胞內消化。水螅有口無肛門,殘渣仍經口排出。
水螅沒有呼吸和排泄器官,氣體交換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由細胞表面直接進行。
(二)運動 水螅營固著生活,當環境不利時,可以離開原來的固著點漂盪,運動方式為丈量式運動,或稱尺蠖狀爬行。還可作翻筋斗運動,運動一般趨向光線適度、氧氣充足、食物豐富的地方。
(三)生殖 營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以出芽方式進行,出芽的位置一般在動物體中下部;體壁的某一部分向外凸出,形成芽體,逐漸長大,最後基部收縮與母體脫離而獨立生活。水螅不形成群體,有性生殖多發生在秋冬季節來臨時。雌雄同體,生殖細胞由外胚層的間細胞形成。精巢位於在近觸手的一端,呈錐狀。卵巢位於近基盤的一端,呈球狀,卵子成熟後,卵巢破裂,卵子外露。精子成熟後並從精巢內逸出,在水中游泳,與卵子結合,行異體受精。受精卵經過多次分裂後,形成一個實心的原腸胚,並在外胚層外,分泌一層角質膜,保護胚胎。這時胚胎停止發育,並離開母體,沉入水底進入休眠期以渡過嚴冬。到翌年春季,環境條件較好時,厚的角質膜破裂,胚胎逸出,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
(四)再生 水螅的再生能力很強,將水螅體任意切成數段,每一小段都可再生出所失去的部分;而形成一個新的個體。由於水螅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因而是理想的實驗動物材料之一。
第三節 腔腸動物門的分類
一、水螅綱(Hydrozoa)
本綱種類很多,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少數生活在淡水。生活史中有固著的水螅型和自由游泳的水母型。水螅型結構簡單,只有簡單的消化循環腔。水母型有緣膜,觸手基部有平衡囊,生殖腺由外胚層形成,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現象。本綱約有3 700種,代表動物有:水螅、生活在珠江流域的淡水棒螅( Cordylophora lacust ris)和海棲的藪枝螅( Obelia geniculat a)等。
藪枝螅:分布於淺海區,以樹枝狀的群體固著生活。群體基部生有許多葡萄狀的分枝,稱螅根;螅根上生出直立向上延伸的部分,稱螅莖;向兩側相互長出分枝,稱螅枝。螅枝的頂端生出水螅體或生殖體。群體的周圍生著一層透明的外骨骼,稱圍鞘,是由外胚層分泌所成。圍鞘之內為共肉,由外胚層、中膠層與內胚層共同構成,中間的空腔稱共肉腔。共肉是群體的共同組織,與水螅體、生殖體相連接。
水螅體上端有口和垂唇,周圍生有許多實心的觸手,口下接消化循環腔,與共肉腔相通。水螅體的周圍有一個杯狀的鞘,稱水螅鞘,任何一個水螅體捕獲到的食物經消化後,可通過消化循環腔輸送到群體的其他部分。水螅體能進行防禦、捕食、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機能,為營養個員。
生殖體無觸手和口,中央有一柄狀物稱子莖,與共肉相通,子莖外面有瓶狀的圍鞘,稱生殖鞘。子莖上的細胞以出芽生殖產生許多水母芽,成熟後經生殖鞘的開口游出,成為水母體。
水母體呈傘狀,在下傘的中央伸出一條垂管,其末端有一方形的口,內通消化循環腔、4條輻管及傘邊緣的環管。傘的邊緣上有一圈觸手,內有一個神經環與環管平行,又有8個位於觸手中的平衡囊與神經環相通。水母體為雌雄異體,精、卵成熟後在海水中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實心的原腸胚,體表生有纖毛,稱為浮浪幼蟲。浮浪幼蟲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泳生活後,就停留在一物體上,一端附著,另一端生出觸手、垂唇和口,成為一個水螅體;並以出芽繁殖方式發育為群體。水母體的生活期短,產生性細胞後即死亡。
藪枝螅從無性世代產生有性世代的水母體,水母體產生精子和卵,受精後發育為無性的群體,這種現象稱為世代交替。
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 soweroyi):生殖腺呈紅色,常發生在桃花盛開的季節,水母在水中漂游,白水夾紅色,酷似桃花,故稱桃花水母。產於我國四川嘉陵江及長江沿岸各湖泊中,因桃花水母的盛發期正值長江天然魚類產卵期,對魚苗危害性很大。
桃花水母體呈圓傘形,漁民根據其體形稱其為降落傘魚。水母體直徑約1—2厘米,下傘中央有一長垂管,末端為口,內通消化循環腔、4條輻管及傘邊緣的環管。在每一條輻管下面由外胚層形成紅色的生殖腺,雌雄異體。由傘邊緣向下傘中央伸展出一圈多肌纖維的緣膜。由於肌纖維的收縮,水由緣膜孔進出,使之游泳前進。傘的邊緣上有很多觸手,伸縮性強,其中4條很長,有感覺作用。感覺器官為平衡囊,由位於觸手基部的內胚層形成,數目較多。桃花水母的水螅型,個體很小,約3毫米,有很多分枝,上有刺細胞,無觸手,由刺細胞捕捉食物,在其中的一種分枝上著生水母芽,逐漸長大,成為有性的水母,但世代交替現象不甚明顯。
二、缽水母綱(Scyphozoa)
或稱水母綱(真水母綱)。本綱動物全部海產,水母型極發達,感覺器官為觸手囊,無緣膜,水螅型退化成沒有,生殖腺起源於內胚層。本綱約200種,常見者有: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 a):每年的四五月至七八月成群出現在我國北方近海海面及沿岸地帶。體呈扁圓的傘狀,4條口腕在水中飄盪,酷似旗幟,因此又稱旗口水母;同時,由於體白色半透明而呈盤狀,恰似水中之月,故將海月水母之名。數多而易獲得,常為實驗材料。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 um):傘體高而厚,呈淡藍色的半球形,中膠層很厚,游泳能力很強。傘的邊緣無觸手,有8個缺刻,內有感覺器官觸手囊。海蜇幼體有中央口及4條口腕,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封閉了中央口,各口腕又分枝,生長成8個三翼狀的口腕,邊緣癒合成許多吸口,周圍有許多觸手,其上面有刺細胞和腺細胞,幫助捕捉食物。食物由吸口、經口腕中分支的小管到達胃腔進行消化。口腕的構造和取食方式像植物根吸收養料,因此將海蜇這類水母稱為根口水母。
海蜇體內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及各種無機鹽。海蜇的傘部可加工成海蜇皮,口腕部分加工成海蜇頭,是廣大人民喜愛的海味品。我國沿海有四種海蜇可供食用,如海蜇和黃斑海蜇(R.his pim)等。海蜇也可供葯用,有消炎化痰,散瘀降壓的功效。海蜇大量繁殖時,會影響漁業生產。人們還發現,在台風來臨之前,海蜇即已離開沿岸,游向深海,躲避強風巨浪的襲擊。經研究,水母感覺器官中的平衡石能感覺出人耳聽不到的次聲波。人們仿照水母的感覺器官,製造出一種水中測聲儀,可提前15小時測出台風來臨的預兆。
三、珊瑚綱(Ant hozoa)
全部海產,只有水螅型(單體或群體),沒有水母型。有外胚層下陷形成的口道。口道兩側有一纖毛的口道溝,因而體呈左右輻射對稱。消化循環腔中有內腔層突出的隔膜,其數目為8個、6個或6的倍數。生殖腺由內胚層形成。中膠層內有發達的結締組織。多數種類具有石灰質的外骨骼。
海葵(Actiniaria):固著在湖間帶的岩石上,或穴居在沙石中。體呈長筒形,無骨骼,肌肉發達,有很多隔膜和觸指,總數為6的倍數,觸指充分伸展時,呈菊花狀。海葵肉食性,貪食。有些種類與其他動物或單細胞藻類共生,為沿海常見動物。
本綱還有各種具外骨骼的珊瑚。珊瑚的種類很多,常見者有鹿角珊瑚(Madrepora)、石芝(Fungiia)等。它們的骨骼除可製成珍貴的工藝品外,骨骼與泥沙的沉積,可形成珊瑚礁,如我國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等。珊瑚的叢生,為魚類提供了棲息場所,是海洋漁業理想的繁殖保護區。珊瑚骨骼的堆積,在地層中形成石灰岩,又為地質學、考古學及礦床的利用提供材料。但珊瑚常形成暗礁,為航海帶來危害。
第四節 腔腸動物的系統發展
一般認為,腔腸動物起源於一個與浮浪幼蟲相似的祖先。這個祖先可能是鞭毛綱的群體,根據梅氏假說,由細胞移入形成原始的兩胚層動物,由它進化為水螅綱,再由水螅綱沿著不同的途徑發展為缽水母綱和珊瑚綱。
腔腸動物小結
腔腸動物為體呈輻射對稱或兩輻對稱的兩胚層多細胞動物。有口無肛門,出現消化循環腔,能行細胞外消化和細胞內消化。出現原始的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及感覺器官。有特殊的刺細胞。有由外胚層細胞分泌的石灰質或角質骨骼。有水螅型和水母型。生殖方式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有的種類具世代交替現象,海產種類具有自由游泳的浮浪幼蟲期。全部水生,絕大多數海產。
③ 腔腸動物包括哪些
腔腸動物有以下種類:分為水螅綱、缽水母綱、珊瑚綱。
概念:腔腸動物一般指刺胞動物門,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
運動:表皮肌肉以及細胞中的肌原纖維的收縮,使其伸縮運動。
常見腔腸動物:藪枝蟲、海月水母、鹿角珊瑚等
主要特徵是:
1、體呈輻射對稱;
2、開始有簡單的上皮肌肉組織等的分化;
3、出現了原始的消化腔;
4、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兩種基本形態;
5、生殖和世代交替
④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學習知識容易,轉化成為能力很難;提出問題容易,得到圓滿答復很難;點評別人容易,身臨其境去做很難;指責同事容易,正確評價自己很難。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 八年級 上冊生物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1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杠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製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麵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7、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 體育運動 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 經驗 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通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信息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 飼養 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濕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支持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2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
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平衡,即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圍繞某一數值不斷變化的。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 方法 :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類食用、葯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
2、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是對動物的基因進行改造。它意義在於:生產成本低、效率高,設備簡單、產品作用效果顯著,減少工業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常見仿生例子:宇航員穿的「抗荷服」,冷光燈,雷達,薄殼建築,智能機器人。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3
動物的主要類群
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腸動物,這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2個胚層構成;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2、渦蟲是典型的扁形動物,這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3、血吸蟲和豬肉絛蟲是比較常見的人體寄生蟲。
二、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1、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體表包裹著一層密不透水的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別發達,生殖能力強;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
2、蚯蚓的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蚯蚓身體的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腸壁也有發達的肌肉,腸可以蠕動,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體壁內密布毛細血管,氧氣可溶於體表的黏液里,然後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鉤蟲、蛔蟲、饒蟲都是常見的線形動物。
4、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蠶、蛭。
三、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1、目前已命名的軟體動物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軟體動
物殼內柔軟的身體表麵包裹著猶如外套一般的肉質膜,稱為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質形成的物質形成的。雙殼類動物可以用足緩慢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2、節肢動物是最大的 動物類 群,目前已命名的種類有120萬種以上,占所有已知動物種類的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
3、蝗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感覺器官有一對觸角,三個單眼和一對復眼,口器用於攝食。胸部是運動中心 ,有三對足,善於跳躍;有兩對翅,適於飛行。觸角和足等是昆蟲的附肢,分節。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此外,體表有氣門,用於呼吸;身體表麵包著堅韌的外骨骼。
4、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徵是: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石鱉 、蝸牛 、烏賊都是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蝦、蜘蛛、蜈蚣等,都屬於節肢動物。昆蟲除了具有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外,還有昆蟲獨有的特徵: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翅等等。
四、魚
1、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統稱為無脊椎動物,如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統稱為脊椎動物,如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和哺乳動物。
2.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 游泳 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3.四大家魚是: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4.魚的外形呈梭形,可減少游泳阻力,適於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
5.魚在游泳時主要靠 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 其它 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6.魚的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這是與離不開水的主要原因。
7.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液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8.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後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_毛細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9.魚類的主要特徵有:適於_水_中生活;體表被_鱗片_;用_鰓_呼吸;通過
尾部的擺動和_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0.中的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五、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1、青蛙是由蝌蚪發育來的。蝌蚪有尾,用鰓呼吸,只能像魚一樣在水中生活。蝌蚪發育成成蛙以後,尾和鰓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但青蛙的肺結構簡單,不發達。青蛙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也可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呼吸。
2、蜥蜴皮膚乾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蜥蜴的肺比青蛙的發達,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滿足蜥蜴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這也是蜥蜴能終身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3、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是: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是: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六、鳥
1.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④胸肌發達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於飛行)。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2.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3、鳥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恆溫動物。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溫動物。
七、哺乳動物
1、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體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溫
作用,因此哺乳動物也是恆溫動物。
2、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4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細菌和真菌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製培養基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④恆溫培養
3.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
4.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5.科學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極特殊的環境中,發現了古細菌。古細菌的存在說明:①古細菌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②細菌的分布很廣泛。
6.炎熱的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得胃腸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熱的夏季,空氣濕度大,溫度高,適於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保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因被細菌、真菌污染而變質,人們吃了變質的食品就會的胃腸炎。
7.洗凈晾乾的衣服不會長霉,而臟衣服臟鞋就容易長霉,原因是:洗凈晾乾的衣服清潔乾燥、缺乏營養物質,不適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凈晾乾的衣服不易長霉;反之,臟衣服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臟衣服容易發霉。
8.製作泡菜時加蓋後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讓空氣進入壇內,而保持壇內缺氧環境,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環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乳酸。
9.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10.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
11.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12.細菌的結構特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附屬結構: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保護作用),有些細菌有鞭毛(用於在水中游動);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形成芽孢(輕,對惡劣環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體)。
13.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時就分裂一次。
14.細菌的營養方式:一般異養(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15.細菌的哪些特點和它們的分布有關:細菌個體微小,極易為各種媒介攜帶;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數量多;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輕,可以隨風四處飄散,落在適當環境中,就能萌發為細菌。這些特點都有利於細菌的廣泛分布。
16動物、植物、細菌細胞的對比
17.真菌特徵:菌體由許多細胞連接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沒有葉綠體,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即異養型;用孢子繁殖後代
18.青黴:青綠色,著生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麴黴:黑褐色(有時也有黃、綠等色),孢子著生在放射狀菌絲頂端;蘑菇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這些真菌生活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19.各種各樣的真菌:蘑菇、木耳、銀耳、靈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統稱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絲集合而成;營養方式:異養(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環境:陰暗潮濕,有機物豐富,溫暖
21.酵母菌(了解)
⑴形態:(單細胞)卵圓形,無色
⑵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
⑶營養方式:異養(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無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5
生物的多樣性極其保護
1.生物分類
概念: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
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
目的: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意義: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了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佔的地位及其進化的途徑和過程。
2.植物所屬類群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對植物進行分類主要觀察其形態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花、果實、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最重要的依據。
4.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徵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而共同特徵越多
5.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三者關系:(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2)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 措施 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6.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7.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因此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8.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家養動物、栽培植物和野生親緣種的基因多樣性十分豐富,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9.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實例:
美國引進我國的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10.生態系統包括類型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的,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系。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絕滅,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因此,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影響
13.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銀杉;被稱為中生代動物的「活化石」的是揚子鱷;中國鴿子樹(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我國現已建成許多保護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珍稀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區。
15.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護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為開發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護區是「活的自然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16.人們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的保護和管理;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植物的種子庫、動物的精子庫)以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
17.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
我國還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
作為一名公民,在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方面,應當如何做?
人人都來植樹造林;開展愛鳥周活動;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等。
18.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不同種生物及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的差異,歸根結底是基因組成有差別。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9.自由運動是動物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徵之一。動物的運動具有一定的結構基礎。
20.各種生物類群常見代表生物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整理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 人教版八年級上生物知識點整理
★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八年級上生物知識點總結
★ 2016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⑤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
有智慧沒知識容易陷入空想,一事無成。有知識沒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當做工具使用,用畢即棄。要善用智慧來運用知識,以求合理的表現。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級 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1
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
(一)腔腸動物
(1)主要特徵:生活在水裡,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2)代表動物名稱:水螅、海蟄、海葵、珊瑚蟲等。(3)水螅的縱切面示意圖,書本P5.(4)水螅觸手接觸到水蚤時,水蚤掙扎幾下不動了,為什麼?當活動的水蚤碰到水螅觸手的刺針時,刺絲立即從刺細胞中彈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後觸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動物
(1)主要特徵: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2)代表動物名稱:渦蟲、華枝睾吸蟲、血吸蟲(水域感染)(中間宿主:釘螺)、絛蟲(寄生部位:人體小腸內)(米豬肉:含有豬肉絛蟲幼蟲的豬肉)。 (3)渦蟲結構示意圖,P6 身體前端呈三角形,背部兩側有一對黑色眼點,只感光,不成像。渦蟲的口位於腹面,口內有一個管狀的咽,咽可伸出體外,捕食水中的小動物,食物在腸內消化,從口排出,有口無肛門。(4)預防血吸蟲病:消滅釘螺;強化糞便管理;個體防護
(三)線形動物
(1)主要特徵:身體細長,呈圓柱狀;體表有角質層(保護作用);有口有肛門。(2)代表動物名稱:蛔蟲、線蟲、鉤蟲是寄生生活;秀麗隱桿線蟲是自由生活。 (3)預防蛔蟲:注意個人衛生(不喝不幹凈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凈,飯前便後洗手);嚴格管理糞便(不隨地大小便,糞便要處理後做肥料)
(四)環節動物
(1)主要特徵:身體呈圓筒狀,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2)代表動物名稱:蚯蚓、水蛭、沙蠶等 (3)蚯蚓的外部形態:長圓柱形,身體分節(使身體更靈活),體表有黏液,腹部有剛毛,體壁有發達肌肉(4)蚯蚓的運動:剛毛與肌肉配合,肌肉提供運動的動力,剛毛增大與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鑽行。身體變化: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動,身體伸長變細,前段錨定後,身體縮短變粗,拉動後端向前,逐漸向前移動。(5)蚯蚓的呼吸:體壁毛細血管里的氣體可與溶於體表黏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氣體交換示意圖)。(6)蚯蚓與人類的關系:1、蚯蚓在土壤里活動,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2、能提高土壤肥力;3、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和食品;4、處理有機廢物。(7)蚯蚓中,有環帶的一端為前端
(五)軟體動物(動物界第二大類群)
(1)主要特徵: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蝸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見的軟體動物有:河蚌、蝸牛、烏賊(貝殼退化)和章魚(貝殼退化)(3)與人類的關系:有益:食用、葯用(烏賊的殼:海螵蛸,鮑的殼:石決明)、工藝品 有害:有的危害農作物,傳播疾病,如釘螺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寄主。 (4)河蚌內部結構圖及相關結構 P12 (外套膜及貝殼—保護作用;足—運動;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完成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氣體進出的通道。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貝殼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 (5)珍珠的形成:當外套膜受到微小砂粒等異物侵入時,受刺激處的上皮細胞即以異物為核,分泌珍珠質,一層又一層地將核包住,逐漸形成珍珠。(六)節肢動物(動物界第一大類群) (1)主要特徵: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2)代表名稱:蝦、蟹、蜘蛛、蜈蚣、蒼蠅、蝗蟲等。(3)昆蟲(地球上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和唯一會飛的動物)A主要特徵:身體分為頭、胸、腹部(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有一對觸角、三個單眼、一對復眼、一個口器;胸部是運動中心,有三對足,兩對翅;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有氣門用於呼吸);體表還有外骨骼。外骨骼的優點:保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外骨骼的缺點:會限制昆蟲的發育和長大,故蛻皮。B代表動物名稱:蜜蜂、蜻蜓、蟬、瓢蟲、螳螂、菜粉蝶、家蠶等。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2
脊椎動物——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
(一)魚類
1、魚類的主要特徵及代表動物 (1)主要特徵:生活在水中,體表被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 游泳 。 (2)代表動物:四大家魚(草魚、青魚、鰱魚、鱅魚)
2、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 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a.減少阻力:身體分為頭部、軀幹部和尾部,呈流線型。b.保護:體表有鱗片、黏液。c.運動:脊柱能支撐身體,兩側附著有發達的肌肉,靠軀幹部和尾部的擺動提供動力。d.協調與平衡:鰭)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當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交替張合時,水從口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裡的氧就滲入到鰓絲中的毛細血管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從毛細血管滲出,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後緣排出體外)。
3、魚離不開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二)兩棲動物
(1)青蛙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水中產卵,體外受精 (2)主要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3)代表動物:大鯢(娃娃魚)、青蛙、蟾蜍、蠑螈等。(4)青蛙的形態結構特點:①鼓膜:感知聲波。②鼻孔:呼吸時氣體的通道。③四肢: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後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④呼吸:用肺呼吸,同時,皮膚輔助呼吸。⑤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可進行氣體交換。 (4)生殖: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過程。兩棲動物的生殖離不開水,還不能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
(三)爬行動物
(1)主要特徵: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明有堅硬的卵殼。 (2)代表動物:蜥蜴、揚子鱷、龜、鱉、蛇,等。 (3)爬行動物因為在陸地上產卵繁殖後代,因而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4)蜥蜴:
(四)鳥類
1、家鴿適於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2、鳥的主要特徵: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用肺呼吸,且有氣囊輔助呼吸。
3、恆溫動物: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主要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恆溫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 變溫動物:體溫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除鳥類和哺乳動物以外的動物。
(五)哺乳動物
1、家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1)形態上:體表被毛--保溫作用(恆溫動物) (2)結構上:牙齒有分化,門齒、臼齒、犬齒。牙齒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門齒切開食物,犬齒用於撕裂食物,臼齒適於磨碎)。(3)生殖和發育上: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4)神經系統發達,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
2、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及主要哺乳動物名稱(1)主要特徵: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2)主要哺乳動物名稱:人、牛、狗、狼、貓、鴨嘴獸、袋鼠等。
3、兔(草食動物)的牙齒與狼(肉食動物)的牙齒比較 P38 (兔子的牙齒只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沒有犬齒,這與其植食性有關;狼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犬齒發達,這與其食肉性有關)
初中 生物 學習 方法
第一,學習生物需要正確認識「記憶」和「理解」的關系。總是有人認為,生物屬於理科,不需要太多記憶。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所謂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的。同學們試想一下數學中平面幾何中常用到的「截長補短」的方法,這是一種巧妙的方法,需要理解,但你如果不知道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那麼你根本不知道該做哪條輔助線。同樣,生物也需要記憶。當然,只記憶是不夠的。有人說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對此我是這樣認為的,以北京中考為例,像文科一樣背的滾瓜爛熟,最多40左右(滿分45),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解決了實驗題、閱讀題,才能有滿分的可能。
第二,生物中的人為規定要「欣然」接受。例如生物裡面的動物、植物組織的名稱,要接受這些名詞。有些人為規定確實沒有太多道理,但要接受。例如為什麼浮力不叫「漂力」,為什麼三角形不叫「三邊形」,為什麼說兩個人不說二個人,沒有為什麼,約定俗成。
第三,生物需要 總結 。當然每一科的學習都需要總結,但總結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生物在七年級上冊會學習一些植物的有性生殖,七年級下冊會學習人類的生殖,八年級下冊還會學習動物的生殖,需要對比記憶,總結區別與聯系。需要承認生物與數理化相比沒有那種提綱攜領、一以貫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進行對比總結。應當注意「滾雪球」的學習方法,同類知識學兩個就總結兩個,學到第三個就再加進來一起總結,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第四,注意細節的把握。會考生物的重中之重就是細節,會考中許多女生的成績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女生比較細心,對細節把握的好。說到把握細節,不單單指考場上不粗心,同時更要強調平時學習時要細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當然。例如在很多的實驗題的表達中,應該注意類似「多」與「較多」這樣的文字區別,以及在閱讀圖像和長 文章 做題時,應當准確獲取信息。平時在作業中,就要嚴格杜絕粗心的錯誤,把每次練習當成考試,培養自己的細心習慣。
⑥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水螅有關知識)
水螅(學名:Hydra),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褐色,口周圍有觸手,是捕食的工具,體內有一個空腔。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含有無芽體(Bud)、精巢(Testes),多見於海中,少數種類產於淡水,附著在池沼,水溝中的水草或枯葉上。最常見的有褐水螅(H.
fusca),綠水螅(H.
viridis)。水螅一般很小,只有幾個毫米,需要在顯微鏡下研究。很多科學家著重研究它們為什麼老化速度極慢。
水螅屬動物體長由幾毫米至15毫米,最長可達30厘米(1.2英寸),但能收縮得極小。呈白色、粉紅色、綠色或褐色。螅體呈圓筒狀;通常透明,柔軟。體壁由兩層細胞組成,中隔一薄層(中膠層,由無結構的結締組織組成)。體底端稱足或基盤,為附著器官,能分泌粘液,當遇到外界或內部刺激時,均可引起基盤的滑動或翻筋斗式運動。有的種類基盤能分泌氣泡形成氣囊,使水螅自底層懸浮於水面;體另一端為口,食物和殘屑均由此進出,內通腸腔,下端封閉。口的周圍有5~6條細長的觸手。觸手上有成堆的刺細胞。各條觸手能單獨動作,具有行動、捕食和御敵的功能。外體層可臨時形成兩種生殖腺,分別產生卵或精子,一般雌雄同體。
水螅的身體是輻射對稱的。就是說通過水螅身體由口到基盤中軸,可有許多個切面把水螅的身體分為兩個相等的部分。輻射對稱是比較原始而低級的體型,這是腔腸動物對水中固著或漂浮生活的一種適應。
用顯微鏡觀察水螅的縱切面,可看到水螅的體壁是由兩層細胞組成的——外胚層和內胚層。內外胚層之間還有一層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由體壁圍繞成一個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是與口相通的。
外胚層已分化出外皮肌細胞、腺細胞、感覺細胞、神經細胞、間細胞和刺細胞。其中皮肌細胞數目最多,收縮時可使身體或觸手變粗變短;腺細胞能分泌黏液潤滑食物,也可分泌氣體並由黏液裹成一氣泡,使水螅在水面漂浮,間細胞是位於皮肌細胞之間的小型胚胎性細胞,成堆排列,可分化成刺細胞和生殖細胞等;刺細胞以觸手上最多,為腔腸動物特有的細胞。
最常見的有褐水螅(H.fusca)灰褐色,基柄部淡白色(圖中是正出芽生出一小水螅);綠水螅(H.viridis),深綠色,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和它共生所致。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習見的腔腸動物,分布廣泛,是無脊椎動物實驗的重要材料之一。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發現4屬,即原水螅屬(Protohydra)、水螅屬(Hydra)、柄水螅屬(Pelmatohydra)和綠水螅屬(Chlorohydra)。
⑦ 腔腸動物有哪些
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因為它的含義適用於刺胞動物及櫛水母動物,所以現多已廢棄不用。
特點:
刺胞動物很少能做主動的移位運動,運動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特別是水螅型。運動是由表皮肌肉細胞中肌原纖維的收縮所引起。例如水螅的身體可做伸縮運動,伸展時體長可達15~20mm,收縮時體長僅0.5mm,這種伸縮是爆發式的。
每5~10分鍾左右爆發一次,主要是由外皮肌細胞的縱行肌原纖維的收縮所引起。身體一側的肌原纖維的收縮可引起身體的彎曲。有時靠彎曲身體及觸手並與基盤的交替附著而做翻斛斗式的運動。
⑧ 腔腸動物有哪些
腔腸動物有以下種類:分為水螅綱、缽水母綱、珊瑚綱。
概念:腔腸動物一般指刺胞動物門,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
運動:表皮肌肉以及細胞中的肌原纖維的收縮,使其伸縮運動。
常見腔腸動物:藪枝蟲、海月水母、鹿角珊瑚等
⑨ 腔腸動物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水螅、水母、珊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