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一年至少121億野生動物死於貓口,對於投喂流浪貓該不該制止
答:我認為不應該制止投喂流浪貓,還是應該繼續投喂流浪貓。 流浪貓是可憐的。對於流浪貓,就其定義而言,是指沒有主人,長期在野外生存的貓。好比流浪漢一樣,在外頭流浪的人是沒有固定的家的,流浪貓也是如此,它沒有固定的家與主人,進而也就沒有固定的食物,從而其體型是十分瘦弱的,這讓人覺得十分可憐,因而流浪貓存在因為餓死而失去生命的可能性,因此我覺得應該繼續投喂流浪貓。綜上,我認為投喂流浪貓是一種有價值的行為,因此我覺得應該繼續投喂流浪貓。
2. 每天、每年、每月約有多少的野生動物滅絕,
全世界的野生動物分為瀕危野生動物、有益野生動物(指那些有益於農、林、牧業及衛生、保健事業的野生動物,如肉食鳥類等)、經濟野生動物和有害野生動物等四種。
野生動物(Wildlife)在國際上的定義是:所有非經人工飼養而生活於自然環境下的各種動物。學界一般將野生動物界定為: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狀態下,或者來源於天然自由狀態的雖然已經短期馴養但還沒有產生進化變異的各種動物。
3. 每年滅絕的物種大概有多少
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關於五次物種大滅絕的原因人們提出了災變說、隕石說等幾十種說法,但這些說法都是對一定的地質現象或某一物種進行的研究,所以還沒有找到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必須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對五次物種大滅絕進行整體研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根據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認為,46億年前太陽因燃燒而發生爆炸,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億年前,由於地球逐漸冷卻,岩石圈形成。39億年前,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深度1.2萬米。38億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誕生。6億年前,發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地球從寒武紀到白堊紀共發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運動[1],每次造山運動都使海洋從大陸上退卻[5],造成了物種的大量滅絕。這5次大的物種滅絕每次都與造山運動形成的時間驚人的相同,這絕不是巧合。這5次大滅絕的物種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與海退、大陸面積增加、大陸架減少、海平面下降有關[6]。這足以說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水從大陸上5次退卻使物種渴死是造成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證據:
1. 5次造山運動與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驚人的相同
1.1、寒武紀以來的第一次造山運動是加里東運動。《地球科學辭典》釋文:「加里東運動泛指古生代志留紀與泥盆紀之間發生的地殼運動,屬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歐洲普遍用於早古生代變形的名詞,以蘇格蘭的加里東山而命名。那裡志留系及更早地層被強烈褶皺,與上泥盆系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志留紀始於4.38億年前,「志留紀及更早地層被強烈褶皺」 這說明第一次造山運動的開始時間是4.4億年前,這和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4.4億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紀以來的第二次造山運動是海西運動。《地球科學辭典》釋文:「海西運動又稱華力西運動,泛指晚古生代發生於歐洲的造山運動,其時限自泥盆紀初期至二疊紀末」。泥盆始於是4億年前,「自泥盆紀初期」這說明海西運動始於3.65億年前,這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3.65億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運動是印支運動。《CNKI知識元資料庫》:「印支運動是從三疊紀到早侏羅世之間的地殼運動」。三疊紀始於2.5億年前,這說明印支運動始於2.5億年前,這和第3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5億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運動是燕山運動。網路網網路:「燕山運動,侏羅紀和白堊紀期間中國廣泛發生的地殼運動」。侏羅紀始於2.05億年前,這說明燕山運動始於2.05億年前。這和第4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05億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運動是喜馬拉雅運動。網路網網路:「喜馬拉雅運動,新生代以來的造山運動」。 新生代始於6500萬年前,這說明喜馬拉雅運動始於6500萬年前。這和第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6500萬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存方式
由於地球發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海水從陸地上逐步退卻,一些淺海變成了陸地[2],原先生活在這些淺海地區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棲生物的生存方式適應不了陸地環境而滅絕了。由於海退,沼澤和淺水湖乾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澤和淺水湖地帶的兩棲類和爬行類消亡了。這些滅亡的物種都是些淺海、底棲、固著、不能主動尋找食物、體形龐大、喜歡水環境的物種[6]。
奧陶紀末4.4億年前第1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生活在水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這次滅絕中死去的大多數為原始海洋生物。當海水從陸地上退出,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著在海底的生物,由於適應不了陸地生存環境而難逃死亡的噩運。
泥盆紀末3.65億年前第2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許多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這次滅絕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魚類,它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差。當海水退去,這些原始魚類因適應不了新的環境而退出了歷史舞台。
二疊紀末2.5億年前第3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動物、苔蘚蟲組成的表生、固著生物、75%的兩棲類、85%的爬行類。當海水從陸地上退出,這些被動攝食、固著海底的生物由於適應不了變化了的環境而被那些可移動、主動攝食的生物取代了。兩棲類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們還不能遠離水邊,擴散的范圍很小,一旦海水退去,這些兩棲類必然會走向滅亡。
三疊紀末2.05億年前第4次大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類植物生活在水邊。當海水退去,土地變得乾旱,這些蕨類植物適應不了這種乾旱環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堊紀末6500萬年前第5次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龍等爬行動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長在濕潤地區;恐龍生活在沼澤和淺水湖地帶;翼龍生活在岸邊的懸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這些依賴水環境生存的生物必然會遭到滅頂之災。
3、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淺海、濱海地區、不論是無性生殖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們的生殖方式離不開水環境,一旦離開了水環境,這些物種就不能進行生殖。因為地球發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海水從陸地上逐步退卻,淺海變成了陸地,這些物種沒有了生殖的水環境,所以必然走向滅絕。
奧陶紀滅絕的生活在水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它們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們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進行。當海水退去,淺海變成陸地的時候,這些在淺海中進行繁殖的無脊椎動物,由於不能在陸地上進行繁殖而滅絕了。
泥盆紀滅絕的主要是魚類和70%的無脊椎動物。魚類主要在淺海中進行卵生繁殖,當海水退去,由於這些魚類不能在陸地上進行產卵受精而退出歷史舞台。
二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腕足動物、75%的兩棲類、80%爬行類。兩棲類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這些兩棲類由於不能在水中產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類。蕨類植物的配子體獨立生活,在水的幫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體沒有水不能受精。當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旱的情況下,由於蕨類植物不能進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堊紀滅絕的物種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龍等爬行動物、菊石、箭石等。恐龍下蛋後,用土埋上,靠陽光孵化。恐龍蛋的孵化,一靠溫度,二靠濕度。溫度過高,胚胎發育過於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濕度過低,將加速蛋內水分蒸發,造成失水過多,引起胚胎和殼膜粘連而導致胚胎死亡。由於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燥,氣溫升高,土地乾旱,土壤的濕度下降,恐龍因為湖泊乾涸渴死,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廣東河源15000枚恐龍蛋沒有孵化便是最好證明)最終導致滅絕。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種子是裸露的。由於氣候乾燥,裸露的種子很快被曬干而失去發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終被種子由果實包裹的能在乾旱條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於卵生對溫度和濕度的依賴性特強,所以卵生動物被胎生的哺乳動物所取代。
由於地球發生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洋從大陸上逐次退卻,使大陸面積增加、氣候乾燥、土地乾旱,湖泊乾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環境的物種因為不適應新的乾旱環境渴死滅絕了。
參考文獻
[1]、 柴東浩、陳廷愚:《新地球觀——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進自然博物館》2001、12版
[4]、網路網;賴柏林地球膨裂說
[5]、網路網:《中國各地質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
[6]、網路網:五次物種大滅絕
作者:賴柏林
4. 我國一年121億野生動物死於貓口,流浪貓的危害真的有這么大嗎
流浪貓本身沒什麼危害,主要是流浪貓本身所攜帶的細菌和病毒才是比較有危害的。
在一些垃圾站或廢棄的車庫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流浪貓。這些流浪貓有的被自己的主人拋棄了,有的主動離開了自己的主人,有的被其他流浪貓生了,導致流浪貓數量非常普遍,很多地方都有!流浪貓對人類傷害不大。除了陽台上掛著偷魚偷肉的可能性。
貓咪對人類基本沒有危險,首先貓咪的體型太小沒有威脅,第二貓咪對人的攻擊幾乎為零,反正我活了幾十年都沒有聽說有人被貓主動攻擊過,第三流浪貓抓老鼠很厲害,流浪貓多的地方老鼠很少,當然流浪貓偶爾會偷吃,也會殺死鳥類和其他小動物,不過這和人類的安全是沒關系的,實際上流浪貓我更討厭鳥類,小區綠化太好,鳥兒太多,車上經常會有鳥屎。
5. 地球一年有多少野生動物被殺
數不清
6. 關於一年121億野生動物死於貓口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關於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危害性,有很多爭議。這起事件源於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行為與保護實驗室在《生物保護學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國每年有超過121億野生動物被流浪貓或放養貓殺死,隨後中國一年內至少有121億野生動物被貓殺死的說法流傳開來。
流浪貓對生態的危害很大,但現階段的研究很難准確量化其危害,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我們不應忽視建立人類城市或人為引入入侵物種的責任,這比流浪貓本身要大得多。隨著人們對流浪貓危害的認識,流浪貓的管理也在逐步完善。現階段主要有收容所、安樂死和TNR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一般性的,第二種是違背動物倫理的。提倡第三種TNR,即捕獲、滅菌和釋放。這樣,就可以減少流浪貓的數量,避免對流浪貓的直接殺戮。這也是一個相對更容易接受的方案。
7. 一年中因誤食塑料袋而死去的野生動物有多少
塑料袋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這一時的方便卻帶來長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污染外,它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其一,影響農業發展。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其二,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隻羊因此致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羊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於吃下的塑料長時間滯留胃中難以消化,這些羊的胃被擠滿了,再也不能吃東西,最後只能被活活餓死。這樣的事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屢見不鮮。
其三,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被佔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
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改變其酸鹼度,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
業減產,至於拋棄在水裡或陸地上的塑料製品,不僅影響環境,而且若被動的 吞食,則會導致死亡。這樣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其四, 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料製品本無毒害物質,但因為它的回收再利
用的設備不夠完善,工藝簡陋,而且許多廠家無合法營業執照,導致再生產的
塑料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 臟、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危害。據統計,全世界一年因誤食塑料袋而死去的動物多達8500隻。
8. 全世界都在保護野生動物,美國為什麼要殘殺120萬只動物
美國農業部於日前公布了2019年殺死的野生動物數量,據報告整個2019年度被殺死的野生動物總共超過120萬只,主要來自德克薩斯和科羅拉多以及新墨西哥州!報告僅僅發布數天後,美國環保組織就將美農業部告上了法庭!
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信息,殺死野生動物主要是為當地農業讓路!在全世界都保護野生動物努力的時候,美國為什麼要如此粗暴對待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
美農業部到底殘殺了多少野生動物?
據美野生動物服務局報告,在2019年度被殺死的動物中,有301隻灰狼以及251個被破壞的灰狼洞穴以及正在哺乳期的大量幼崽。
超過36.4萬只紅翼黑鳥,並且破壞了紅翼黑鳥的大量棲息地。
另外有393隻黑熊,300隻山獅,777隻山貓與124隻水獺以及躺槍的489隻水獺,有2447隻狐狸以及大量巢穴和不明數量的狐狸幼崽被殺死!
還有超過1.4萬只草原狼被殺死,不過還有3.5萬只是不明原因死亡。
在2019年計劃中被殺死的的動物中還包括熊,山貓,山獅,狼,狐狸,麝鼠,水獺,豪豬,浣熊和烏龜這些保護動物。也包括並不在計劃內卻被誤傷的大量鳥類,包括野鴨,鷹,燕子,蒼鷺和火雞!
潛在耕地排名:各大洲前三名如上圖
美國的潛在耕地面積是中國的5倍,而且都在適合大型機械化的平原,人口卻是中國的1/5強一些,世界的糧倉被美國人控制,想想也有些可怕,文明發展的最基本就是農業,而最高端就是科學科技,美國全掌握了哈!
9. 問一下每年有多少動物瀕臨滅絕
「生態晴雨表」日漸衰微
也許有的人認為兩棲動物模樣醜陋,除了會抓一些昆蟲以外沒什麼本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它們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人類也不會好過。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報告指出的「瀕危動物」名單上水陸兩棲動物佔51%,有408種。
這些形狀各異,爬來爬去的動物,包括青蛙、蟾蝓、火蜥蜴和蚓螈,處境異常危險。兩棲動物被普遍認為是「礦井中的高頻噪音」,它們具有浸透性的皮膚非常敏感,也就成了環境惡化的特別預警器。以美國為基地的保護國際(CI)的主席拉塞爾表示,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棲動物的數量開始銳減,到了1980年已有129個物種滅絕。2005年初,一份全球兩棲動物調查報告「全球兩棲動物評估」顯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種兩棲動物有32%都處於瀕危境地。但是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什麼會導致兩棲動物如此劇烈的下降,目前主要的理論就是棲息地減少。
由於人類肆意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和破壞濕地,兩棲動物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著一種大型陸生蠑螈,因為身上有淡綠色條紋而得名「虎紋火蛇」。但據美國聯邦官員估計,由於城市化和農業開發,這種蠑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棲息地。再有就是人類為飽口福或用作葯物而大量捕食。另外據報道說,兩棲動物還遭到一種名為壺菌的真菌的威脅。這種致命的真菌攻擊兩棲動物皮膚,使兩棲動物體內水分代謝紊亂,導致大量死亡。
兩棲動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當它們大量死去之時,科學家會考慮,接下來滅亡的會是什麼,動物還是植物?根據「零滅絕組織」的調查,接下來的是鳥類(217種)和哺乳動物(131種)。
「零滅絕聯盟」的秘書邁克·帕爾表示:「雖然保護這些地點和物種本身非常重要,但是還意味著更多的東西。」帕爾說:「如果不切實保護的話,未來地球生態系統的遺傳多樣性就會遭到破壞,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生態旅遊經濟也無以為繼,還有那些無法用金錢估量的潔凈水源。我們有責任這么做。」
馬達加斯加狐猴的厄運
陽光穿過彌漫在森林中輕紗一般的薄霧,太陽映襯著一片嬌艷的藍天,一群群狐猴快樂地在林間嬉鬧著。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生活的狐猴中,尤以大狐猴體形最大、嗓音最好。「流暢的音符、和諧的旋律,就像聲音留下的優美劃痕。」作家大衛·奎門這樣描述大狐猴的叫聲。然而,這樣美好的聲音我們也許很快就再也聽不到了。
馬達加斯加一直以其不同尋常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於世。這里是靈長類動物狐猴的故鄉;還有顏色漂亮的蜥蜴、壁虎或是變色龍;全身多刺的馬島蝟;還有神秘的貓科動物縞狸,它們都是馬達加斯加的原始主人。「馬達加斯加確實是自然主義者們的一塊天賜寶地。」自然主義者約瑟夫·非利伯特·柯默森在1771年寫道,「造物主似乎有意將那裡占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而且布置得應有盡有。」在人類踏足這個島嶼之前,也就是大約2000年前已經有大批的動植物在這個島上繁衍生息了。馬島的狐猴總喜歡在島上到處閑逛,而巨型的龜,體形龐大的象鳥(大概有3米高,重達500千克,它們下的蛋如果做成煎蛋,可以喂飽150個人,已經滅絕)也在島上為所欲為,但是所有這些這一切在人類到來之後都改變了,很多物種都漸漸走向滅絕。
兩千年前,自從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人到達了馬達加斯加,共有15種狐猴遭到傷害,最終消失。科學家在滅絕的狐猴頭上發現了「大量屠宰的證據」。馬薩諸塞大學人類學家文圖拉·皮雷茲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小組發現了用利器切削和斬剁的痕跡,如剝皮、脫落關節和切片等。
皮雷茲說:「我們認真的檢查了這些切削的痕跡後,更加驗證了這里曾經屠宰這種動物,這是毫無疑問的。」直到今天,對狐猴的捕殺仍然沒有結束。雖然從1964年開始,捕殺狐猴和將其作為寵物就被認定為違法,但捕殺狐猴仍然屢禁不絕。而且由於馬達加斯加沒有毒蛇、鹿或羚羊,也罕見較大的食肉動物,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狐猴的機敏性慢慢衰退,更加容易成為人類的目標。
目前,馬達加斯加的狐猴總數估計大約在1000隻至1萬只,但是所有的科學研究結果都表明,狐猴的生存前景異常嚴峻。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東140公里處,是阿納拉馬扎卓保護區所在地。阿納拉馬扎卓是狐猴棲息的一座孤立的小島,也是狐猴的最後一處避難所。
但是相對於其豐富的生物資源來說,馬達加斯加島仍然是貧窮的,很多孤注一擲的村民一撥兒又一撥兒地劈荊斬棘,毀林開路。狐猴們的這片避難地正在受到侵犯。由於當地政府允許當地人使用部分保護區,因此人們更加肆無忌憚地伐木、種地。於是,往往在大白天就能看見,棲息在樹上的狐猴眼睜睜地看著那些驚擾它們的不速之客。
對於狐猴而言,最後的生態機會也許就只能指望那些遠道而來的旅遊者能捐資或留下來幫助它們了。但是,這一切顯然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這些樹林有朝一日都被砍伐一空,不難想像狐猴也將最終離我們而去,永遠消失。
「上帝之鳥」在人間「復活」
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顯示,到2100年,至少有1200種鳥將消失,而這僅僅是一種保守的估計。盡管自1500年以來,僅1.3%的鳥類滅絕。但同時期,全球單個鳥的數目估計有20%到25%的減少。
象牙喙啄木鳥因為長著一隻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體形最大的啄木鳥之一,體長有50厘米,錄像帶中的啄木鳥兩翼伸開時長90厘米。它們身披黑白相間的亮麗羽毛,翼有白色斑點,雄性啄木鳥的冠部呈現鮮亮的紅色。因為太漂亮了,幾乎每個人在看到它們的時候都禁不住說一句「上帝啊,多美麗的鳥」,所以愛鳥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鳥稱作「上帝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