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動物是怎麼來的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草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鼻涕蟲、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動物界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異養有機體。
② 十二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
其實,民間一直流傳著這麽一個故事:話說當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動物出席群獸大會,最早到的十二頭野獸將作為十二個年號群獸大會當天,老鼠最早到,所以獸年中它排行最大,接著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和狗。豬最後一個才到,因此十二年獸中它排行最後.
我國古代根據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徵,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
老鼠排行第一(與「子」時搭配),以下次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慢、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時」)。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龍:早晨7-9時(即「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
蛇:上午9-11時(即「已時」)。據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盪,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已時就屬於蛇的了。
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依據道士的說法,中午太陽當頂,陽氣達到達極點,陰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只有馬還習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
羊:下午1-3時(即「未時」)。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癒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猴: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雞: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於是酉時屬雞。
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並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狗。
豬: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出的鼾聲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於是亥時屬豬。
③ 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生肖學乃為傳承千年之文學,講究頗多,那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有哪些呢?
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十二生肖亦稱之為十二年獸,由十二個動物輪流當值。
子鼠,喜好夜深人靜子夜時分出沒,從而稱之為子鼠。
丑牛,古時乃為苦力,耕田之牛,丑時工作。
寅虎,百獸之王,寅時出沒捕食,從而稱之為寅虎。
卯兔,卯時外出覓食,乃稱之為卯兔。
辰龍,辰時乃為霧起之時,龍乃為騰雲駕霧之物。
巳蛇喜好溫暖陽光,常於巳時出沒。
午馬,午乃為太陽高照之時,與其剛烈個性相合。
未羊,乃為太陽西沉之放羊。
申猴,申時乃為日落之後,猴子喜好出沒,從而為申猴。
酉雞,乃為天黑之後,乃為雞回籠之時。
戌狗,戌乃為夜深人靜之時,戌狗尚未休息。
亥豬,亥時乃為豬睡眠香沉之時。
④ 動物是怎麼來的動物是怎麼出現的
1、首先。我們最早的單細胞的原生動物的進化就為無脊椎的動物,然後我們大家的兩棲動物就是最早去陸地的脊椎的動物。
2、然後。雖然登上了陸地,但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水的環境,然後在水中去產卵繁殖去度過了童年的時代。
3、接下來。我們去爬行類和動物都是屬於變溫的動物,然後身體就會變成冰冷的僵硬,然後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停止去活動去進入休眠的狀態。
4、最後。我們的爬行類的動物就進化成了鳥類,我們大家就成了恆溫的動物,然後就不用去進入休眠,然後它們進化成了胎生動物。
⑤ 關於十二生肖的歷史由來
對於十二生肖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而身邊中的人形形色色,屬相也覆蓋身邊的朋友圈,雖然對十二生肖的排序了如指掌,但是對於十二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或者每個動物的故事想必也不是很清楚吧!那麼下面為大家揭曉吧!
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
關於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為了讓人類的可以很好的管理時間,為了讓人類在時間上有一個充分的概念與歸屬,決定舉行一場動物選撥賽,在民間選出十二中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定為十二時辰。
據說,民間的動物們都想爭奪動物之王的稱號,所以當時參加報名的動物有很多,等到了群獸爭霸當天,因為老鼠是最早到的,所以老鼠被定為第一名,成為「子鼠」,緊隨其後的是牛、虎、兔、龍等等,而豬最懶,也是最後一個到的,所以豬排名最後,為「亥豬」。
12生肖每個動物的故事
1、子鼠的來歷
老鼠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出沒,特別喜歡在子夜時分出來活動,故而稱為子鼠。
2、丑牛的來歷
在古代牛是用來耕田,做苦力活的,所以每到丑時,農家就會起床來喂飽自家的牛,讓牛更好的工作,故而稱為丑牛。
3、寅虎的來歷
虎是百獸之王,生性兇狠,最喜歡在晝夜之間穿梭橫行,故而稱之為「寅虎」。
4、卯兔的來歷
卯時是天剛剛亮的時候,這個時候兔子最喜歡外出吃草,故而稱之為「卯兔」,這是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之一。
5、辰龍的來歷
辰時正是起霧的時候,相傳龍最喜歡在霧中飛騰,故而稱之為「辰龍」。
6、巳蛇的來歷
巳時是天陽當空高照的時候,這個時候蛇最喜歡出來走動,故而稱之為「巳蛇」。
7、午馬的來歷
午時是太陽最烈,烈日當空的時候,而我們馬的個性最烈,故而稱之為「午馬」。
8、未羊的來歷
未時是太陽漸漸西沉的時候,正是放羊的最佳時機,故而稱之為「未羊」,是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之一。
9、申猴的來歷
申時太陽已經西下,這個時候正是猴子出沒玩耍的時候,故而稱之為「申猴」。
10、酉雞的來歷
酉時是太陽已經下山,天黑的時候,這個時候所有的雞都要回雞窩里去,故而稱之為「酉雞」。
11、戌狗的來歷
戌時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此時正是狗在睡前最後巡視的時候,故而稱之為「戌狗」。
12、亥豬的來歷
亥時的時候,豬睡得最香最沉,故而稱之為「亥豬」,是12生肖每個動物的來歷之一。
十二生肖起源傳說故事
屬相」,又稱「生肖」。是中國和亞洲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種動物。生肖的一輪周期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個動物作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分配於十二地支,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古老的紀年法,亦稱十二生肖。以下是十二生肖起源傳說故事,歡迎閱讀。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目前關於生肖的來歷有多種推測和說法。
一、地支說
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里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講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乾地支聯系在一起。根據歷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干支紀年法」創立後才出現的,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一一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一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
很久以來有學者發現十二支的古字里隱含著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支與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較,發現十二支的古字形與十二種動物有一些聯系。細致觀察可以發現其中確有大同小異之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即講到「已」字為蛇的象形,同樣的還有「亥」、「豕」。近人還考證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與生肖字有相近之處,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字,由於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記混,民間便用十二種動物代替,以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成為紀年的符號系統。
二、時辰說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於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
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
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准備休息了。狗卧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
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三、自然說
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種說法。
據說天地生成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屬鼠了。
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於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於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於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於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於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酉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
四、華夏說
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系已經確立並流傳。
1975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徵的文字,其中記載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丑,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已,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面……」
《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於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傑作。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一種,唯獨缺了辰龍。該書《言毒篇》說:「辰為龍,已為蛇。辰、已之位在東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於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十二生肖已普遍使用。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所十分熟悉。
五、崇拜說
部分學者認為生肖起源於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已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於周代前後,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儺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為照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支,於是與十二生肖掛鉤,在驅儺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十二生肖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六、獸歷說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十二生肖與彝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歷」法有關。居住於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歷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後來的「十月歷」法。
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歷法產生於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歷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後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七、西北說
有學者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雲:「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於)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八、外來說
有的學者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十二肖象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
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遊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
12生肖排序的傳說
如何選擇十二種生肖動物,這是一個人們亘古流傳的論題,傳說中有一年,玉皇大帝過生日,下令讓一切的動物在正月初九這天前來祝壽,並決議按前來恭喜生日的簽到順序選定十二種動物,作為通往上天之路的護衛,並按年輪番值勤。
於是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又定了時刻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到天宮來競選,來的越早的排的越靠前,後邊的排不上。而那個時候的貓和老鼠仍是好朋友。貓愛睡覺但他也想被選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時候叫他。但是老鼠一回頭就忘記了。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時候帶帶他。老牛答應了。 那個時候的龍是沒有犄角的,而雞是有犄角的。龍就跟雞說,雞已經很美麗了,用不著犄角,叫雞借他。雞一聽龍的阿諛,很快樂,就把犄角借給了龍,並叫龍競選後記住准時還他。龍滿口答應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時,眾動物紛繁趕向天宮,而貓還在睡覺 。 鼠坐在牛的背上。抵達天庭後,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說老鼠最早抵達,讓老鼠排榜首;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隨後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龍來得很晚,但他個兒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並看他這么美麗,就讓他排第五,還說讓他的兒子排第六,可龍很絕望,由於他兒子今日沒來。這時後邊的蛇跑來說:「他是我乾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這么排了第六;馬和羊也到了,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們推來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們這么有禮貌,就讓他們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來排三十幾的,但是他憑自己會跳,就拉著天上的雲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著雞狗豬也紛繁被選上。 比賽完畢後貓才醒來,老鼠剛回家就被貓滿世界的追…… 比賽完畢後龍來到大海濱,看到有犄角的他比曾經美麗多了,就不準備還雞了。為了躲雞,他從此就消失在人世,而雞很憤慨於是他從此以後天天一大早的起來對著大海喊:快還我!快還我!母雞就喊:快還他!快還他!小雞也叫:還!還!
⑥ 十二生肖的來歷小故事,12生肖的來歷故事
提起十二生肖的來歷小故事,大家都知道,有人問12生肖的來歷故事,另外,還有人想問十二生肖的來歷故事是怎樣的?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十二生肖排序和來歷故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12生肖的來歷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2生肖每個動物的故事。
多好不好啊
故事說:
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貓就錯過日期,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結果老鼠偷偷爬上牛背佔先機,鼠排,牛為第二。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鼠和牛的後面。這下兔子又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又跑到龍前面。狗又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到了倒數。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到,豬又跑來,狗又成倒數第二了。
上述還解釋生肖為何無貓。其實,遠古中國並沒有貓,家貓的故鄉在非洲蘇丹,後來傳入埃及,由埃及傳到中國,其時生肖早已形成。十二生肖的由來童話故事。
這個故事,遠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反映了人們解釋十二生肖的願望。12生肖的真實來歷故事。
參考鏈接:
十二生肖(中國民俗文化)_
http://ke..com/link?url=__RmBOKJ0__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怎麼讓小小的老鼠排在名呢?這里也有個故事。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裡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麼辦?
古時候,玉皇大帝想給人們出生的年份做一個紀念,便選出十二種動物,一年一種動物,那時候因為地上的動物很多,所以提了一個建議,讓先來的前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動物們知道後都准備在那天去報名。十二生肖的教育價值。
那時候,貓和老鼠是,因為貓很懶,所以貓讓老鼠那天早點喊它,老鼠連想都沒想就隨口答應了。12生肖故事。
可是那天,老鼠忘了這件事,就自己一個人去報名了,他看見了老黃牛,於是,他就裝著給黃牛唱歌,到了那裡,黃看見那裡一個沒有,很興奮,這時,老鼠就一溜煙的跑到了黃牛的前面,結果,在十二生肖中,小小的老鼠就排在了名。十二生肖的傳統意義。
貓起來後發現,老鼠已經走了,貓很生氣他沒有被評上十二生肖,都怪老鼠沒喊它,所以,貓只要見到老鼠,就非要把它吃掉不可。
以上就是與12生肖的來歷故事相關內容,是關於12生肖的來歷故事的分享。看完十二生肖的來歷小故事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⑦ 動物怎麼來的
最早由單細胞的原生動物進化為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逐漸出現了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紐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棘皮動物等。兩棲動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從原始的兩棲動物繼續進化,出現了爬行類。爬行類動物進化為鳥類,最後進化成胎生動物哺乳類動物,人是哺乳類中最高級的動物。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
⑧ 動物是怎麼來的
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左右,地球上的地殼完全形成了。在太古代(33億年前),地球上才出現了最原始的植物和生物。在元古代(25億至6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等多細胞的生物。在古生代(6億至2.25億年前)。出現了最早的水生脊椎動物。這些原始的脊椎動物後來發展成魚類,魚類又分化為許多分支,其中一支分化成兩棲動物。兩棲動物的一支分支又演化成為爬行動物。中生代(2.25億至7000萬年前),是大爬行動物的時代,爬行動物很繁盛,其中一部分演化為各種各樣的恐龍。
⑨ 動物的由來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步演變而成。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條件下進行的;最後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動植物。
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主要分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類;根據水生還是陸生,可將它們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有沒有羽毛,可將它們分為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向左轉|向右轉
(9)怎麼交代動物的來歷擴展閱讀
將若干有差異的綱都已提升為門,如原假體腔動物中的輪蟲、腹毛、線形、線蟲等綱動物,一些學者均將其提升為門。
另外有一些新的類群被發現,放在原有的各門中均覺不合適,新建立為單獨的一門,如櫛水母動物門,即由於發現了櫛水母動物等。
對於葯用動物的研究來說,早期如《葯材學》1960,將其劃分為10門,後來《中葯鑒定學》1977年等也都採用,仍將動物界劃分為10門。
根據的特徵仍然是:細胞的分化,胚層的形成,體腔的有無,體節的劃分,骨骼的性質,附肢的特點,以及其他器官系統的發生和發展,並參照了地質學上關於地層的劃分等資料。
⑩ 動物的來歷
一般以為最早的動物是在4.5億-5億年前出現的。海綿動物門出現比較早,和別種大不一樣。海綿有不同種類的細胞,但是細胞不分組為不同功能。 細胞起源和生命起源 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1)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2)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3)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 在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原生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有了巨大發展的基礎上,近30年來真核細胞起源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例如葉綠體和線粒體的起源。有的正在取得重大突破,如鞭毛和細胞骨架的起源問題,開創了進化分子細胞生物學,其目的在於從生命的發展、進化的角度考察一切細胞生物學現象。 真核細胞起源的根本關鍵是細胞核的起源,因為具有核被膜的細胞核是真核細胞在形態結構上的最根本的標志。近年來,我們對所有現存的真核生物中目前所知的最為原始的類群--雙滴蟲類(diplomonads)的細胞核及核分裂方式進行了研究,已發現了一系列獨特的極為原始的特徵,如尚核仁,核被膜不完整,核分裂方式極為原始,賈第蟲(Giadia)的核分裂中看來沒有紡錘體參與。這些發現結合近年來國外在原核生物的染色質結構及其分裂機理上的一些重要發現,正在給細胞核的起源研究和有絲分裂的起源研究帶來重大的新突破。 貴州出土6億年前不明動物胚胎 一些形如米粒的化石原來是地球生命大爆發前的動物胚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了兩枚非常珍貴的動物化石,它們的樣子呈現一種不明動物從囊胚發育到原腸胚時的形態。這一發現證明在貴州甕安發現的許多生命大爆發前的生物化石不僅不是植物,而且也不是簡單的原生動物,它們是多細胞的後生動物。但具體是什麼動物現在不得而知。 關於這一發現的論文刊登在最近一期的我國權威學術雜志《科學通報》上。該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尹崇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1995年起,南京古生物所、美國哈佛大學等國內外許多不同研究機構的中外學者不斷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科學》、《自然》等發表文章,對貴州甕安發現的球狀化石是植物還是動物進行了長久的爭論。其中有的說是藻類化石,有的說是動物胚胎化石,還有人進一步提出是海綿的胚胎化石。 尹崇玉說,我們此次發現的兩枚原腸胚化石有力地結束了這一爭論,證明這些震旦紀的化石是動物不是植物。由於這么早期的動物化石非常罕見,這兩枚化石非常珍貴。 關於這些動物化石的年代,國外研究人員認為在5.9億年前至5.7億年前之間。但國內研究認為在6.5億年前。這意味著,貴州甕安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動物,因為在此之前已知最古老的澳大利亞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距今時間為5.8億年。 無獨有偶,國外學者上周發表論文說發現了5.11億年前的甲殼類動物化石。 7月20日,美國《科學》雜志刊登英國和德國科學家的論文說,在英國希羅普郡的寒武紀沉積石灰岩中,發現了保存精美的甲殼類動物化石,這種動物與龍蝦、螃蟹和小蝦屬於同一個類群。這些具有5.11億年歷史的化石屬於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甲殼類動物之列。這一發現可能把甲殼類動物的起源提前到前寒武紀。這些動物的軟體部分被磷酸鈣完好地「鑄造」下來,使得研究人員能描繪出動物軀體和肢體的三維結構。 不斷涌現的新發現為科學家破解生命大爆發之謎提供了更多的證據。在7月20日《科學》雜志的相關評述中,研究者論述了這一發現和其它化石的形成以及分子時鍾數據如何表明,在所有主要類型動物在寒武紀期間「爆炸性」出現之前,存在一個長期的進化分叉「導火線」。 生命大爆發是科學家至今沒有解開的謎團之一:沉寂了40億年的地球為何突然間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生命? 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前誕生的。在地球誕生後的40億年時間里,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動物,幾乎沒留下任何實質性的痕跡。然而,在此後不超過500萬至1000萬年的這段短短的時間里,卻產生了生命的大爆發。專家發現,現今世界上所有的動物的門都在這一時期同時出現,而且之後再沒有產生新的門。這一時期出現的生命的形狀同今天的生物已很相近,從星形對稱的海星到左右對稱的甲殼綱動物,以及具備脊椎雛形的動物等。僅在我國雲南省澄江縣發現的5.8億年前的動物化石中,即使不包括現在已經絕滅了的門,所發現的動物的門仍多達20多個,而現在地球上熱鬧非凡的上千萬種生物總共才35 個門。這說明,在寒武紀早期,動物多樣性的基本體制就已經建 立了。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寫道,如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真實的話,他的學術將受到致命的打擊。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在其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預言: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進化論認為,生命的演化是漸變的結果,多種生物門類的出現是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逐漸發生的,「生命界沒有飛躍」。 然而,寒武紀的地球生命大爆發如果確鑿無疑,那麼,地球上生命是由最低等的單細胞原核生物, 突然性地爆發出形態造型多樣、 構造復雜的生物類群,中間缺少生物循序演進的階段和類型。大爆發從開始到結束的數百萬年只相當於地球歷史46億年的一個瞬間。 這種突如其來的生物種類大爆發給生物學出了一個難題:生物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對於一些生物學家來說,小規模的累積的基因變異結果似乎不足以解釋如此激烈而快速的生物變化。 有的專家進一步提出疑問: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原始的單細胞微生物、多細胞微生物、海中低等生物、有殼生物、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靈長類、猿、人類,但是從來就沒有發現介於兩類之間的生物,那麼從一類進化到另一類,是如何慢慢進化的?為什麼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中間體? 進化論者對這些疑問的解釋是:寒武紀時期是保存化石的最好時期,在寒武紀大爆炸前 ,有很漫長的進化期,這時期的地質記錄已毀,化石的記錄不完整 。至於中間體,目前還沒有發現證據,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能夠尋找到。 最近說法:隕石撞擊地球迫使生命為適應環境而出現「爆發」。 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研究者文章認為,約35億年前,隕石撞擊地球的頻率開始平穩下降,但在4億年前,這一數字突然轉跌為升,回復到35億年前的水平。研究人員說,災難也可能成為一種契機,它形成的「生存壓力」迫使地球生命加速朝新的方向進化,使物種增加、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正是在這段時間前後,地球生命的數量和種類突然大規模增加,復雜的多細胞生物大量出現,形成了所謂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由於土壤侵蝕、物質沉積和地殼運動,研究地球遭受隕石撞擊的歷史較為困難。而月球上的隕石坑保存得相對完好,可以作為判斷地球受隕石撞擊情況的參考。為此,研究人員對1克由阿波羅14號飛船於1971年帶回的月塵進行了分析,認為這1克月塵中的155個球形微粒分別來自146個不同的隕石坑。他們通過分析微粒中氬同位素的含量來確定微粒的年代,從而得出了隕石撞擊地球頻率變化的曲線圖。 我國科學家提出了生命毀滅——復甦——大爆發進程的科學模型 發現貴州甕安動物化石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陳均遠研究員提出了地球冰凍期前後生命毀滅、復甦和大爆發進程的科學模型。他認為,距今6.1億到5.9億年之前,地球生命經歷了大劫難。當時地球表面經歷了持續長達1500萬年的零下50℃極端寒冷的環境,超低溫使已經在地球上演化繁衍了幾十億年的絕大部分生物都滅絕了,只有極少數生命在海洋底部依然靠化學能量頑強地延續下來。此後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增加,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積累到相當高的時候,強大的溫室效應使地球冰蓋幾乎在瞬間消失,並很快轉為高溫環境。隨之而來的風化作用和碳酸鈣沉積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又迅速降到了正常狀態,地球再次成為了生命的樂土。風化過程中產生的磷作為生命元素也為生命復甦提供了條件,隨後發生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