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斑鱉、中國虎、黑頸鶴、白臀葉猴、中華穿山甲、吸血鬼鹿、中華四大鱘、中華白海豚、揚子鱷、北極熊、亞洲象、爪哇犀牛、雪豹、藍鰭金槍魚、加灣鼠海豚、冠海豹、樹袋鼠、墨西哥蠑螈、賽加羚羊、棱皮龜等。
根據2018年最新更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我們了解到目前截止目前已經有96951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它們代表著這些動物數量稀少,物種的繁衍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代表著它們它們已經接近於無法存續物種的基因。
1. 斑鱉
野生斑鱉主要生存於我國廣西、貴州和越南,但目前已經沒有野生斑鱉了。2019年,世界上最後一隻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死亡,因為頻繁的人工授精而發生意外。自此,全世界僅剩下三隻斑鱉,都是雄性,蘇州動物園一隻,越南兩只。意味著依靠自然繁衍拯救斑鱉已經不可能,其滅絕僅是時間問題,所幸斑鱉還能活一百年左右,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否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有克隆的機會。
動物的分類:
人類和動物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人和動物在地球食物鏈中互爭口糧又互相依存,接觸頻繁.一般按人類需要分其為6類:
食品動物(Food Animals) 供應人類豐富營養來源的肉、乳、禽、蛋、魚等。
役用動物(Labor Animals) 馬、驢、騾、駱駝等。騎、馱、拉,被譽為"不要能源」的動力,有戰略意義。
經濟動物(Economic Animals) 生產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綿羊、長毛兔、海狸鼠、黃鼬、藍狐等。
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學實驗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種動物,有嚴格遺傳學和生物學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倉鼠為代表。
醫用動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製品原料如血清馬、雞胚等:檢測工具如家兔:中葯原料如鹿(茸)、熊(膽)、牛(黃)、馬(寶)、虎(骨)等。
觀賞動物(寵物,Pet) 貓、狗、鸚鵡、金絲雀、金魚等。動物園、馬戲團動物皆屬之。
國家保護動物: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是一些數量較少或已瀕臨滅絕的動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非該法律條文許可情況下,不能對國家保護動物進行捕獵、殺害、買賣。2020年6月,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2021年2月,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新增517種(類)野生動物。
Ⅱ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瀕臨滅絕的動物很多,如大熊貓、高鼻羚羊、北極熊、食猴鷹、海南黑冠長臂猿、華南虎、玳瑁海龜、紫藍金剛鸚鵡、非洲象、雪豹、角羚、伊比利亞猞猁、獵豹、金絲猴、白鰭豚、朱䴉、褐馬雞、揚子鱷、黑頸鶴、藏羚羊、麋鹿、大鯢、環尾狐猴、安哥洛卡象龜、白腹長尾穿山甲、丹頂鶴、北白犀、鯨頭鸛、彎角劍羚、埃及禿鷲等。
一、大熊貓
1、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全球圈養種群數量達600隻左右。
2、大熊貓主要棲息於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中。
3、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頭圓尾短,體重約80-120千克,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臉頰圓潤,有兩個大的黑眼圈。
二、高鼻羚羊
1、高鼻羚羊因其羚羊角為名貴葯材,長期遭到大量捕食,導致中國的野生種群已經滅絕,現僅見於俄羅斯。
2、高鼻羚羊多棲息於荒漠、半荒漠地帶,會結成小群生活,有時也會成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遷移。
3、高鼻羚羊體重中等,體長約1.2-1.7米,背部為黃褐色,腹部、尾巴、臀部為白色,夏季毛短且平滑,冬季毛長且濃密。
三、北極熊
1、北極熊因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導致北極熊的生活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不久後可能會滅絕。
2、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主要捕食海豹,以及海象、白鯨、海鳥等為食。
3、北極熊皮膚為黑色,毛發為白色或者黃色,成年北極熊直立時約2.8米,雄性體重可達300-800公斤,雌性150-400公斤。
四、食猿雕
1、食猿雕因砍伐森林和偷獵等原因,已逐漸走向滅絕,1960年在物種紅皮書中被列入極危級,僅存不到500對。
2、食猿雕主要集中分布於棉蘭老島的雨林中,大部分時間會在樹冠中隱蔽地飛行捕食,多捕食猴類、蛇、靈貓等樹棲動物。
3、食猿雕體型較大,體長約91厘米左右,翼展200-250厘米,體重約13斤左右,具有短而扁的巨大鉤嘴,臉部為黑色。
五、海南黑冠長臂猿
1、海南黑冠長臂猿喜在海拔600米以下低地熱帶雨林棲息,但因因低地雨林早在20世紀已經破壞殆盡,所以在1995年已被列為高度瀕危保護動物。
2、海南黑冠長臂猿集中分布在海南島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是中國海南島的特產。
3、海南黑冠長臂猿為中型猿類,體重約7-10千克,體長約40-50厘米,無尾,毛短而蓬鬆,胸腹部為淺灰黃色,且常染有黑褐色。
六、華南虎
1、華南虎在國家林業局和WWF進行的大規模調查中,已沒有出現蹤跡,因此很多專家認為華南虎的自然種群已經滅絕,目前人工飼養的飼料約100-150隻左右。
2、華南虎是中國也有的虎亞種,僅在中國分布,又被稱為“中國虎”,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3、華南虎個體較小,雄虎身長約2.5米,體重約150公斤,雌虎身長2.3米,體重約120公斤,四肢粗大,全身為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胸腹部毛多為乳白色。
Ⅲ 中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 在哪
麋鹿、大熊貓、華南虎、揚子鱷、滇金絲猴。
1、麋鹿
原產於我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區,以草和水生植物為食。善於交際,善於游泳,喜歡吃嫩草和水生植物。求愛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約6周。它曾經在東亞廣泛傳播。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它在漢代晚期幾乎滅絕。
2、大熊貓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萬年。它們被稱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他們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根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世界上野生大熊貓不到1600隻,屬於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主要棲息地是山區。
3、華南虎
華南虎以野豬、鹿、狍等草食動物為食。是中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已經在野外滅絕。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中國。
4、揚子鱷
中國已將揚子鱷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嚴禁獵殺。為了延續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中國還在安徽和浙江省建立了中國鱷魚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揚子鱷屬爬行動物,產卵。揚子鱷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的湖泊、池塘和沼澤地。
5、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暗針葉林帶,可以從2500米移動到5000米。主食是針葉菠蘿樹的嫩葉、越冬花的芽和芽、食用植物的嫩芽和嫩葉。小猴子大多在三月到四月出生。雌猴兩年生一個孩子,妊娠期約7個月。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猴子。僅在四川、雲南、西藏三省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脈的雲嶺山脈,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有一狹窄地帶。
Ⅳ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0.穿山甲(Pangolins)穿山甲是全世界被獵殺最嚴重的動物。在亞洲與非洲,這種披覆鱗片的哺乳類動物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例如痘痘或癌症。每年有超過10萬只穿山甲被獵殺,讓穿山甲也被列為極危物種。
Ⅳ 瀕臨滅絕的動物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斑鱉、中國虎、黑頸鶴、白臀葉猴、中華穿山甲、吸血鬼鹿、中華四大鱘、中華白海豚、揚子鱷、北極熊、亞洲象、爪哇犀牛、雪豹、藍鰭金槍魚、加灣鼠海豚、冠海豹、樹袋鼠、墨西哥蠑螈、賽加羚羊、棱皮龜南方長鼻蝠 、普氏野馬、座頭鯨 白頭鷹、大熊貓、阿拉伯羚羊 、關島秧雞 、睫角守宮 、西印度海牛等。
根據2018年最新更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我們了解到目前截止目前已經有96951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它們代表著這些動物數量稀少,物種的繁衍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代表著它們它們已經接近於無法存續物種的基因。
14、藍鰭金槍魚
大西洋藍鰭金槍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他們受到過度捕撈的威脅。10月的一份報告稱,實際交易中允許東部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捕撈限額量兩倍。今年8月,三菱高管計劃購買數噸藍鰭金槍魚並且冷凍,以應對即將到來的供應緊張
15、加灣鼠海豚
據中新網2017年7月10日報道,昵稱「小海牛」的加灣鼠海豚是世上最小的海豚,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它們經常因誤入漁夫撒下的刺網而死亡。而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資料,目前全球僅存約30隻加灣鼠海豚。
16、冠海豹
冠海豹只生活在北大西洋的中部和西部。雄性冠海豹頭頂上有充氣的「帽」,似乎是通過給它充氣來恐嚇和求愛。從20世紀初以來,人們過度捕撈冠海豹,來獲取它的皮毛和脂肪,並且把雄性生殖器官當做滋補品來食用。這導致了冠海豹數量逐漸減少
17、樹袋鼠
顧名思義,它是一個生活在樹上的袋鼠家族,棲息在昆士蘭、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熱帶雨林中。由於原住民砍伐森林和狩獵,造成棲息地破壞,如今數量已經減少到以前的1%左右
18、墨西哥蠑螈
墨西哥蠑螈,俗稱「六角恐龍」,棲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霍奇米爾科湖。但由於墨西哥城的城市發展和旅遊業的發展,造成棲息地破壞。以及填海造地、水質污染等原因,導致墨西哥蠑螈數量急劇減少。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甚至都沒有發現野生墨西哥蠑螈
19、賽加羚羊
賽加羚羊,又稱高鼻羚羊,生活在准噶爾盆地和歐亞大陸的草原。長而粗的鼻子是其特徵,像捂著嘴一樣,佔了臉的大半部分。由於羚羊角是名貴葯材,長期遭到大量捕殺,中國的野生種群已經滅絕,原分布於俄羅斯南部、蒙古國及中國新疆北部,現僅見於俄羅斯
20、棱皮龜
棱皮龜也被列為極度瀕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單。世界自然基金會稱,在大西洋大約有34000隻雌性棱皮龜,處於相對穩定狀態。而太平洋只有約2300隻雌性棱皮龜。他們廣泛的地理分布和在淺層水域的活動使它們收到捕撈者的威脅。從去年9月的一項研究稱,盡管美國漁業海龜捕撈數下降到1990年的90%,但這仍不足以維持海龜種群。
21、南方長鼻蝠
南方長鼻蝠是幾種龍舌蘭的主要傳粉者之一,因此人們才得以獲得梅斯卡爾酒等龍舌蘭酒。它還履行著對其生活的生態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的生物功能。盡管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很重要,但它一直被列為瀕危物種,直到2013年才從瀕危物種名單上消失。
通過科學家、社區和政府機構的共同努力,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可持續的做法包括讓藍色龍舌蘭在田野里開花。而被稱為「墨西哥蝙蝠俠」的羅德里戈·麥德林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這項計劃。此外,這種動物對於拯救最近受到影響的龍舌蘭的遺傳多樣性至關重要。
22、普氏野馬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今天所有現存的普氏野馬都是20世紀初在動物園捕獲並飼養的少數馬的後代。這個物種在1969年被宣布從野生棲息地滅絕。但幸運的是,到1992年,16匹馬被重新引入蒙古的自然環境,該地區後來被指定為蒙古哈斯台國家公園,在那裡它們繼續自由奔跑著。截至2011年,普氏野馬的數量已經達到1400匹,其中250匹生活在野外。從那時起,馬的數量開始繼續增長。
23、座頭鯨
座頭鯨是一種海洋動物,在世界各地游盪,遷徙時間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哺乳動物都要長。1988年,這種奇妙的動物面臨著過度捕撈的後果,這使其被列為瀕危物種。
如今,由於國際組織努力保護該物種,大多數種群已經恢復。從1982年開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仍然有效的商業捕鯨禁令,似乎依然對座頭鯨的回歸起了決定性作用。
24、白頭鷹
在20世紀70年代, 白頭鷹賴以為生的魚類中殘留的農葯殘留以及不加選擇的捕獵,使這種鳥類的數量大量減少,甚至被歸類為瀕危物種。要知道,在美國,這種動物是國家的象徵。
在執行了一項恢復計劃之後,增加該物種和擴大被佔領領土數目的目標得以實現。1996年,它被認為是最不受關注的物種,2007年,它最終被從瀕危物種名單中刪除,但依然保留了對該物種及其巢穴的法律保護。
25、大熊貓
熊貓是一種超級可愛但又孤獨的動物,毫無疑問,它異常的珍貴,而且深受世界各地人的歡迎。它在20世紀80年代被列為稀有物種,在經歷了多年保護之後,如今野生棲息地的個體數量有所增加。
2016年,在熊貓數量增長了近17%之後,熊貓從「瀕危」變成了「易危」。對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保護對於包括金絲猴、羚牛和朱鷺在內的各種森林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為了確保對大熊貓的保護,必須對其進行保護。這些區域無論是大小還是質量,都包括許多獨特的物種。
26、阿拉伯羚羊
阿拉伯羚羊是一種美麗的羚羊,專門生活在沙漠中,也一直處於阿拉伯半島和西奈沙漠消失的邊緣。
好消息是,自2011年以來,該種群被認為已經穩定下來,目前被列為易危物種。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物種紅色名錄,在1986年至2008年期間,該物種處於滅絕的危險之中。
自2007年以來,從圈養環境中繁殖和重新引進物種的項目取得了成功,其目標是恢復阿拉伯羚羊的歷史分布范圍,並在其自然棲息地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種群。根據最近的報告,阿拉伯半島大約有1220隻野生阿拉伯羚羊。
27、關島秧雞
關島秧雞是西太平洋關島特有的一種非飛行鳥類。到目前為止,它是歷史上第二種被認為已經在野外滅絕的鳥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一種樹蛇的意外引進,關島秧雞的數量減少了。到1987年,這種樹蛇已經把這種鳥從它的自然棲息地消滅。
經過動物園和一群從事人工飼養繁殖的人們之間長達35年的共同學習,以致力於恢復關島秧雞。但依然的是,已經很久沒有人看到這種鳥類了,它們很可能已經滅絕了。
28、睫角守宮
睫角守宮是位於澳大利亞海岸的法國新喀里多尼亞群島的所謂拉撒路分類群的兩種物種之一。人們對這種爬行動物在其自然棲息地的情況知之甚少,自從它再次出現以來,它就被列為易危物種,但它還是經常被人作為寵物養在家裡。
它目前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
29、西印度海牛
另一種正在恢復的海洋動物是西印度海牛,它已經從瀕危物種變成了易危物種。這一消息是由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在2017年發布的,被稱為西印度群島的地區范圍很廣,該地區包括美國東南部、波多黎各、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北部以及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
雖然它仍然受到威脅,但這一重要成就意味著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正在增加,它們的棲息地也得到了改善。因此,保護該物種的努力和合作正在發揮作用。
30、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是一種亞種大猩猩,生活在中非的一個地區,即所謂的維龍加山脈,由3個國家和4個國家公園組成。
盡管面臨威脅,這種猿類的數量也在增加。2008年估計有680隻,到2018年增加到1000多隻,這是該亞種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字。因此,這種動物從極度瀕危變成了瀕臨滅絕。
Ⅵ 瀕臨滅絕的動物都有哪些
1、大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2、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活動范圍可從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蘿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葉。嬰猴的出生多集中3-4月,雌猴兩年生一胎,孕期約為7個月。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
3、中華白海豚
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4、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5、北極熊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Ⅶ 什麼動物因為棲息地被破壞而瀕臨滅絕
『桃金娘銀斑蝶』世界級瀕危動物,因為棲息地被破壞而瀕臨滅絕。
Ⅷ 瀕危滅絕動物有哪些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瀕危動物指由於動物分布區、棲息地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化學污染、氣候變化和人類隨意捕殺等原因導致瀕臨滅絕的動物類群。全世界處於瀕臨滅絕狀態的脊椎動物有100多種,約有14的物種是由於自然演化造成的。而其餘的則是由於人為的因素。中國的野生動物也有許多已瀕臨滅絕,如丹頂鶴、揚子鱷、大熊貓、華南虎等
Ⅸ 截至現在,世界上有哪些生物瀕臨滅絕
在我們的地球上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物種,但是有很多物種目前已經瀕臨滅絕。比方說澳大利亞的標志性動物鴨嘴獸、蘇格蘭的吸蜜鸚鵡等等,這些物種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並且比例滅絕,如果人類再不加以節制的話,這些動物可能今後就只能在書本上才能見到了。
據有關組織,估計在我們過去的500年裡,大約有1000個物種在陸陸續續的消失。據估算得知,大約每天都會有10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不過也有一些生物可能會重新被發現,這項發現也引起了不少動物愛好者以及生物學家的關注。不管如何,大家還是要保護環境,不然早晚都會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Ⅹ 什麼動物因為棲息地被破壞而瀕臨滅絕
恐龍滅絕之謎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動物廣泛占據。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一類演變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濕,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斗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斗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在我們的地球上,曾經有很多生物種類出現後又消失了,這是一個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階段。但是像恐龍這樣一個龐大的占統治地位的家族,為什麼會突然之間就從地球上消失了,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種種猜測。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恐龍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統統死去,科學家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有的說是地球在那個時候發生了地質上的造山運動,因為平地上長出許多高山來,沼澤便減少了,氣候也變得不那麼濕潤溫暖了。恐龍的呼吸器官不能適應乾冷乾熱的空氣,而且一到冬天,恐龍的食物也沒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絕路。有的說是超新星爆發引起地球氣候發生強烈變化,溫度驟然升高後又降得很低的緣故。還有的說是恐龍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龍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證據是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有花植物。還有人別出心裁地說,是因為恐龍這種巨大的動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斷放屁,向空中釋放大量的甲烷氣體。由於它們數量太多,生存時間又長,所以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造成毀滅性氣候。甚至還有人說是外星人跑到地球來獵取的結果,因為它們覺得恐龍肉特別好吃。證據是他們在北極發現的恐龍骨胳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跡。總之,真可謂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
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系起來了。根據銥的含量還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相當於直徑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撞擊地球,絕對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里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將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現在,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科學家們開始為我們描繪6500萬年前那壯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龍們還在地球樂園中無憂無慮地盡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顆直徑10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那是一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並以極快的速度擴散,沖天大水橫掃著陸地上的一切,洶涌的巨浪席捲地球表面後會合於撞擊點的背面一端,在那裡巨大的海水力量引發了德干高原強烈的火山噴發,同時使地球板塊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
那是一場多麼可怕的災難啊。隕石撞擊地球產生了鋪天蓋地灰塵,極地雪融化,植物毀滅了,火山灰也充滿天空。一時間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起來。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裡,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雲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溫中,蒼茫大地一時間沉寂無聲。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不論以上的事情是否真的發生過,恐龍的全部滅絕都將是一個奇特的事情。好在我們現在獲得了一些珍貴的恐龍化石,使科學家們的研究工作能夠進行。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這個謎一定會解開。同時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一種生物都要經歷產生、繁榮、滅亡的過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並不會因為那一物種龐大強盛而改變。恐龍滅絕了,隨後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更多的更高級的生物世界把地球裝點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