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動物有蝙蝠、刺蝟、熊、蟾蜍、蛇、蚯蚓、黑熊、北極熊、鱷魚、烏龜、黃蜂、蜥蜴、蝸牛等地松鼠以及睡鼠等,冬眠時間長短都不相同。
有些動物一到冬天就要進行冬眠,因為溫度低,需要保存體力。那麼冬眠動物有哪些呢?下面給大傢具體的介紹一下。
詳細內容
蝙蝠休眠持續時間:從9月到4月冬眠。唯一的飛行哺乳動物,單獨留下的蝙蝠是最長的真正的冬眠者。眾所周知,像大棕蝙蝠這樣的物種會在六十七到八十天之間長時間休眠。在此期間,他們依靠儲存在體內的脂肪,心跳從每分鍾400次下降到每分鍾25次。到了2月和3月,一些蝙蝠離開它們的冬眠(蝙蝠冬眠的地方)尋找食物和水。當春天接近並且冬眠結束時,大多數蝙蝠將失去大約一半的體重。
刺蝟休眠持續時間:11月至3月下旬冬眠。刺蝟是在歐洲,非洲,紐西蘭和亞洲發現的多刺哺乳動物。通常,刺蝟在夏季保持恆定的體溫,即35攝氏度,但在冬季開始時,它們的溫度會降至6°C,以應對食物的稀缺。刺蝟進入冬眠期約2至5個月,雄性在雌性之前休眠。
熊休眠持續時間:熊的冬眠期從幾天或幾周到六個月或更長時間不等。差異是由於緯度和溫度的變化。熊是經歷冬眠的動物的典型例子。到處都是熊,從沼澤和山脈到寒冷的北極地區。在冬天到來之前,一隻熊會在寒冷的月份里尋找合適的地方。一旦找到這個地方,就會吃掉大量的食物並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
⑵ 冬眠的小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小動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睡鼠。
1、睡鼠
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生中四分之三的世界都在睡覺。
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⑶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會冬眠的動物有:蛇、熊、青蛙、倉鼠、蝙蝠等。
1、蛇
蛇是一種體溫隨氣溫而變的變溫動物,因為蛇本身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來產生和維持恆定的體溫。蛇類活動的最適溫度是20-30℃,在這適宜范圍內蛇的生長速度也隨氣溫上升而直線上升。
2、熊
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情交配期外,其餘時間熊都單獨活動。母熊一般1年產1~4崽。
3、青蛙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
4、倉鼠
倉鼠為雜食性動物,食性廣泛,有儲存食物的習性。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兼吃植物嫩莖和葉,果實,偶爾也吃昆蟲。倉鼠不冬眠,冬季靠吃貯存的食物生活。已發現多達90公斤儲藏食物的倉鼠洞穴。
5、蝙蝠
蝙蝠與其能夠飛行並進行夜間生活相適應,它們在生理機能上也發生了一系列重要變化。通常蝙蝠的視覺較差,而聽覺則異常發達,在夜間或十分昏暗的環境中,它們能夠自由地飛翔和准確無誤地捕捉食物,最基本的手段是能夠利用回聲定位。
⑷ 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
哺乳綱的冬眠動物有:嚙齒目的極地松鼠、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食肉目的熊,翼手目的蝙蝠,蝟形目的刺蝟。
非哺乳的冬眠動物有:兩棲綱的青蛙和爬行綱的蛇和烏龜,冬天也找不到節肢動物門中的如蠍子一類的物種。
1.栗鼠
栗鼠生活在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熱帶雨林或落葉林帶,當地以出產靈長目指猴屬(madacascariensis)聞名。
常棲於樹上,行 躍驕捷,食果實及鳥卵等物。
你可能只能在在晚上察覺它,因為它主要是夜行性動物。居住在樹冠上,通常在海拔700米以上地帶。 它是靈長目的一個危險的競爭類群。 栗鼠被古老馬達加斯加人的先驅大量捕殺,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是危險種類。
2.金倉鼠
金倉鼠是一種倉鼠科,中倉鼠屬動物,大多是屬於多瓦夫類倉鼠和黃金鼠。黃金鼠(Syrian Hamster)原產於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於1938年引入美國後才正式成為寵物。最常見的毛色以由臉頰到腹部為白色,背部為褐色的居多。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懂得把食物藏在嘴的兩邊,然後再從自己的「食物倉庫」中吐出來,非常有趣。倉鼠也因此得名。
3.熊
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4.烏龜
烏龜(Chincmys reevesii)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
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
5.蠍子
蠍子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種類的統稱,蜘蛛亦同屬蛛形綱。它們典型的特徵包括瘦長的身體、螯、彎曲分段且帶有毒刺的尾巴(後腹部)。陸地上最早的的蠍子約出現於四億三千萬年前的希留利亞紀(志留紀)。註:任何蠍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毒性最小的蠍子:八重山蠍(澳鏈尾蠍)Liocheles australasiae。
世界上的蠍子約有1700餘種,常用以入葯、泡酒的為東亞鉗蠍Mesobuthus martensii(Karsch),對風濕類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亦稱馬氏正鉗蠍,屬蠍目的鉗蠍科(Buthidae)。東亞鉗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遍布我國10餘省。其它入葯蠍:西藏琵蠍Scorpiops Tibetanus;其它泡酒蠍:條斑鉗蠍(蒙古正鉗蠍)Mesobuthus Eupeus。
(4)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擴展閱讀:
冬眠動物:
地球上可控制自己體溫的動物,稱為恆溫動物。可因環境溫度改變而調節體溫的動物,稱為變溫性動物,這些變溫動物在冬天寒冷時,體溫隨著下降,而活動也跟著停止,此時體內對能量的消耗也隨著減少,如此在不吃食物的狀態下也能維持生命。
「冬眠」的種類分為3種,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冬眠的哺乳類動物與人類身體構造上一定有什麼不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兩者器官和組織沒有差異性,只不過是冬眠的哺乳動物能夠利用特殊因子來控制神經荷爾蒙系統調節器官的代謝狀態,如果能找到這種控制的遺傳因子,將來人類或其他動物進行冬眠也不無可能性。
在天氣溫暖的地區,動物的冬眠時間應該很短暫,尤其是動物園內屬於可冬眠性的動物在保溫及避寒的設施下於冬天還是能活動自如的。
參考資料網路-冬眠
⑸ 需要冬眠的小動物都有哪些
⑹ 那些動物需要冬眠
分析如下:
青蛙、蟾蜍、蛇、蚯蚓、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蝙蝠、螞蟻、黃蜂、蜥蜴、蝸牛等等。
在動物中,兩棲類動物大多需要冬眠,類似於蛇、蜥蜴、烏龜等,一旦到了冬天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
動物的冬眠是一種奇妙的現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掘好地道,鑽進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它們的呼吸,由逐漸緩慢到幾乎停止,脈博也相應變得極為微弱,體溫更直線下降。這時,即使用腳踢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簡直像死去一樣,但事實上它卻是活的。
許多動物,例如熊,並不是真正的冬眠。它們在冬日的睡眠確實比夏日多,但並非冬眠那樣的沉睡。在溫暖晴好的冬日,熊、松鼠和花栗鼠會醒來,到戶外活動。但是真正的冬眠動物的睡眠近似於死亡,與普通的睡眠完全不同。當動物冬眠時,它所有的生命活動幾乎都停止了。體溫下降到僅比洞穴中的空氣溫度稍高一點。
因此,動物消耗體內儲存的食物的速度非常非常慢。低耗造成對氧氣的需求減少,動物的呼吸緩慢,心跳微弱。如果洞內的溫度過低,冬眠動物會醒來,鑽到更深的地方,再次進入睡眠。
到了春天,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以及本身的飢餓使動物蘇醒,它們從洞穴中爬出來。
(6)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擴展閱讀
最新研究稱人類或具備動物一樣的冬眠能力
有記錄表明人類能夠進入到冬眠一樣的狀態。2006年10月打越三敬在失蹤24天後被救援人發現。發現他的時候,醫生確定他的新陳代謝幾乎處於停滯狀態。類似的故事還包括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從沒有心跳、呼吸而且體溫只有13.8度的狀態醒過來。在前往醫院的路上誘導事故受害者進入冬眠狀態能夠減少大出血和細胞衰弱,為外科醫生爭取更多的時間。[2]
在最近幾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將動物轉變為冬眠狀態的各種方式。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馬克-羅斯在2005年第一次通過硫化氫氣體誘導實驗室老鼠進入冬眠狀態。麻省總醫院的外科醫生在對約克曼豬豬進行麻醉並且製造出嚴重的創傷後,醫生們快速將豬的體溫降低到10攝氏度。隨後外科醫生對它們進行了手術並且修復了它們的傷口。當它們的體溫恢復而且被注入溫血時就再次活了過來。
雖然這些是非常驚人的突破,但是讓人類簡單、安全、可靠的進入冬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使用硫化氫誘導羊和豬冬眠的其它試驗失敗了,因此它或許並不能對較大體型的動物起作用,其中也包括我們人類。從倫理上講,對人類使用麻省總醫院的測試方法有點復雜。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且遲早我們可以通過外科手術跨越睡眠,實現飛向木星旅程中的冬眠。
⑺ 15種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15種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蛇、黃蜂、刺蝟、蟾蜍、蜥蜴、鱷魚、冬眠鳥、烏龜、松鼠、蝸牛、亞洲黑熊、蝙蝠、北極熊、蚯蚓。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蛇: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
15種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蛇、黃蜂、刺蝟、蟾蜍、蜥蜴、鱷魚、冬眠鳥、烏龜、松鼠、蝸牛、亞洲黑熊、蝙蝠、北極熊、蚯蚓。
1、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2、蛇: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體細長,分為頭、軀乾和尾三部分,無四肢或在低等蛇類橫裂的泄殖孔兩側有爪狀的後肢遺跡。
3、黃蜂:學名「胡蜂」、又名「螞蜂」或「馬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細腰亞目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
4、刺蝟:是屬於蝟亞科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共有5個屬;其中蝟屬的刺蝟分布最普遍,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
5、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猴子、癩刺、癩疙寶。
6、蜥蜴:俗稱「四腳蛇」又稱「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屬於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
7、鱷魚:為肉食性卵生脊椎類爬行動物,是兩億多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爬行動物,也是迄今生存著的最原始動物之一。
8、鳥類:是恆溫動物,一般冬天不會進入休眠狀態。可是1916年12月,人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深山峽谷里,居然發現了正在冬眠的鳥。
9、烏龜:是龜科、擬水龜屬爬行動物。
10、松鼠:隸屬嚙齒目松鼠科,泛指一大類尾巴上披有蓬鬆長毛的嚙齒類動物,現存約有58屬285種,分布遍及南極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為引入種)。
11、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12、亞洲黑熊:共有7個亞種。雌性體長110-150厘米,雄性體長120-189厘米;尾長小於12厘米;肩高70-100厘米。
13、蝙蝠: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是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哺乳動物。
14、北極熊: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
15、蚯蚓:又名地龍,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棲無脊椎動物。
⑻ 哪些動物要冬眠過冬有哪些
冬眠的動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亞洲黑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睡鼠、 蜈蚣、 蝙蝠、刺蝟、 蝸牛、絕大多數的昆蟲、加利福尼亞的夜鷹等,許多動物都會冬眠。
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
動物為什麼需要冬眠
動物冬眠是為了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動物冬眠主要是外界刺激所致,而外界刺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環境溫度的降低,有人對刺蝟的冬眠生理做過研究,發現正常的刺蝟體溫維持在33~37℃之間,當環境溫度降到使刺蝟的直腸溫度低於32.5℃時,就會使其進入冬眠。
2、食物不足,哺乳動物的熱量主要來自食物,食物不足就難以維持高而恆定的體溫,因此動物冬眠是度過食物不足季節的一種生理適應。
⑼ 需要冬眠的小動物都有哪些
需要冬眠的小動物有以下三類:
第一種、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第二種、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第三種、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冬眠的哺乳動物能夠利用特殊因子來控制神經荷爾蒙系統調節器官的代謝狀態。
誘發因素
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信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鍾的調節。
生物鍾看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如脂肪貯存和為冬眠作準備。還有正待研究的關於冬眠地點高濃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誘發因素。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
⑽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冬眠動物的種類分為以下三種:
1、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2、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3、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在天氣溫暖的地區,動物的冬眠時間應該很短暫,尤其是動物園內屬於可冬眠性的動物在保溫及避寒的設施下於冬天還是能活動自如的。
冬眠行為:
在秋季冬眠動物機會尋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樹乾和地穴等,並在裡面鋪上草、秸稈、葉子和毛等作墊。在這么一個布置好的棲身之處它們會成群的蜷縮著身子,耷拉著眼皮,以這種低耗能的形式度過冬天。
它們的體溫會降至1到9℃。所有身體機能會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冬眠的蝙蝠,會看到蝙蝠的身體呈暗藍色。例如土撥鼠在冬眠狀態下,體溫會從39降至7℃。心跳從原來的每分鍾100下跌至2到3下。
呼吸頻率可以延至一小時一次。腸和肝的代謝產物會收集在腸的下部,並且在蘇醒的時候被排出。動物在冬眠時會停止進食,或者是在短暫的蘇醒狀態中進行攝食。冬眠動物靠的是它們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別是肩胛骨間棕色脂肪組織(IBAT)。
這種組織位於肩膀和頸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在外界溫度升高動物從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的時候,這個過程長達數小時。蘇醒過程的後半段,動物通過身體顫抖,(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一種高放能動作)可將體溫提升到正常水平。溫度越高,動物呼吸得越快。
網路--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