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人養寵物嗎都養些什麼
日益孤獨的現代社會,寵物成為很多人的知心陪伴。其實,不只是今人,古人也養寵物,這一篇咱們就聊聊古代比較常見的寵物。
最先陪伴古人的寵物,是忠心耿耿的「汪星人」——狗。狗的祖先是狼,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距今已有上萬年了。有研究表明,中國南方是最早馴化狗的地方。狗是從中國奔向全世界的,可以說中國是狗的「故鄉」。先秦時期,狗和馬、牛、羊、雞、豬合稱六畜,還有專門負責養狗的官,稱為「犬人」,就是「狗官」的意思。
但中國人最初養狗的目的不是當寵物,而是為了打獵和吃肉。漢初名將樊噲,就是屠狗出身,可以看出直到漢朝初年,中國人還保留著吃狗的習慣。到了唐宋時期,養寵物狗成為風尚,狗還在唐朝名畫《簪花仕女圖》中成功搶鏡。
△寵物狗(出自《簪花仕女圖》)
慈禧是歷史上有名的愛狗人士,她在皇宮里設立了養狗處,養了許多京巴,還配有四個太監專門伺候。這些狗吃的是牛肉、鹿肉,喝的是雞鴨魚湯。慈禧愛狗,甚於愛人。正所謂「慈禧的小京巴,大姐的小奶狗,說人不人,說狗不狗」。
貓在古代也被當作寵物來養,但其馴化歷史比狗短很多。普遍認為,三四千年前的埃及人開始馴化貓。貓在埃及最初是被當作神來看待的。在古代中國,貓的地位也很高,甚至祭祀的時候還是主角之一。《禮記》中記載:天子每年臘月的祭天儀式中有個「迎貓」環節。之所以這么看重貓,可能是其目光神秘迷離,被認為能通神。另外,貓能抓老鼠,「迎貓」也有祈求滅鼠的意味。莊重嚴肅的祭天儀式中,眾目睽睽之下,「喵星人」被抬著出場,那畫面想想就有喜感。
到了宋朝,文人愛養貓,陸游的詩里就稱貓為「狸奴」。現在的文人似乎也更偏愛貓,也許是因為貓比狗安靜的緣故。宋朝的貓還登上過政治舞台,上演了「狸貓換太子」事件。明朝嘉靖皇帝是個有名的貓奴,其養的愛貓死了,讓大臣寫詞紀念,並厚葬景山北面,稱「虯龍冢」,立碑祭祀。盡管人類很愛貓,但貓對人類卻始終高冷。有人說貓很薄情,還說貓不懂感恩,以至於人類在它面前更像奴隸,所以人才是「貓奴」。其實這是和貓半馴化的特性有關的。狗是完全馴化了,所以跟人更親近。但是科研人員通過對比野貓和家貓的基因組後發現,家貓仍然只是停留在「半馴化」狀態。與其說是人類馴化了貓,不如說是貓選擇了和人類一起生活並馴化了人類。
除了阿貓阿狗,古人也馴養其他寵物。比如說養鶴,《簪花仕女圖》中,貴婦人在逗弄小狗的時候,邊上還站著一隻仙鶴。仙鶴在古代象徵吉祥長壽,所以受到古人的喜愛,成為寵物。
還有個長壽的動物古人也很愛養,那就是烏龜。古人養烏龜的歷史很久遠,《論語·公冶長》中就講到魯國貴族看到烏龜長壽,便將烏龜視為靈物,為烏龜建了很奢華的屋子。烏龜在古代一直象徵吉祥如意,甚至人們起名字時都帶「龜」字。比如唐朝詩人杜甫有個好朋友叫李龜年,我們上學時都學過杜甫的那首《江南逢李龜年》。今天,烏龜的地位則一落千丈,帶上了貶義色彩,出現了縮頭烏龜、龜公之類的說法。
養烏龜在古代還有個作用,就是用來檢測水質。據說古人打井後,多會在井裡投放一隻烏龜。如果烏龜活著,就說明水質安全;如果烏龜死了,就說明這水有問題,甚至可能是有人投毒。所以,烏龜在古代不光是寵物,還是水質檢測員。抖音上有人直播在野外荒廢的水井裡下網,說老井裡能捕上來烏龜。我當時看了還質疑,水井裡哪來的烏龜?後來看到古人養烏龜的原因,我就恍然大悟了。也許那個人抓的烏龜,就是自己的祖輩投放的「水質檢測員」,或者是它的後代。
『貳』 古人居然會給狗染指甲,古人是怎麼養寵物的
現代人好多都是喜歡小動物,想在自己身邊養個寵物,我覺得還是挺不錯的。自己就養了一隻狗狗,每天下班可以帶它去遛彎,覺得生活還是很美好的。現在養狗我認為成本也是挺高的,要給狗狗買衣服、還要給它買狗糧、做美容造型等等,現在狗狗活得比人都要滋潤很多。
在宋朝的時候,大多人都以養寵物為樂。好多的女子都把狗狗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寵愛。宋朝的女孩子非常喜歡用一些鳳仙花搗碎的汁液來塗抹自己的指甲。這些女子覺得染完自己的指甲不過癮,就把剩下的汁液給狗狗染指甲,並以此來戲弄狗狗。可以看出宋朝的這些女孩子們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千古奇人了,不過我們通過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宋朝的文化是多麼的繁榮昌盛,當屬歷代之最了。
『叄』 北宋食羊,南宋食魚,為何北宋人這么痴迷於羊肉
羊肉,自古以來收到了人們的喜愛,雖然現代人們吃豬肉更多,但絲毫不影響羊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羊肉在人們心中地位最高的時期,非宋朝莫屬。羊肉又是怎麼一步步的確立其在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位置呢?
唐宋時期以前,什麼肉比較受人們的歡迎?在先秦時代,《國語》記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由此看出,在先秦時代,上層階級的人只吃牛羊肉,因為牛羊肉在當時比較珍貴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認為只有牛羊肉才是上等肉。故在這個時期,牛羊肉為人們肉類飲食的歡迎對象。
到了漢魏之際,鐵犁牛耕的逐步推廣,使得牛在農業社會的重要性驟升。統治者們為了維持生產力的發展,頒布了明確的詔令,不得無故殺牛。《禮記·王制》也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因此,人們在飲食方面就放棄了對牛肉的食用,改吃羊肉。羊肉逐漸地成為我國古代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類食物。
宋朝百姓為什麼如此的流行吃羊肉呢?一、宋朝時期可供食用的肉類種類不多
第一、唐宋時期,沿襲了漢魏之風,牛被列為禁殺之列,只有當牛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時候,才可以將其拿去販賣或食用。同時,養牛需要佔用大量土地來作為飼料的來源,一頭牛大概需要五十畝草地。這在耕地十分緊張的宋代是不可能的。
宋代詩人高公泗也寫了一首《吳中羊肉價高有感》來感概羊肉之貴:"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暇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如果將古代歷代官吏的俸祿多少列榜排行,宋朝必為榜首。即使如此,如果官位不高,俸祿不厚,對於眾多官吏來說,羊肉也是一種愛而不得的珍品。由此可見羊肉在那個時期的價格有多昂貴。
直到現代,羊肉也一直都是常見肉類中價格最高的肉類,由此可以看出羊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一直不減,即使有人因為其膻氣不喜,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肆』 「以魚為歡」,為什麼宋人這么喜歡魚愛魚若狂
1.漁釣文化的形成,得益於宋朝獨特的政治環境,即文人的地位越來越高自宋朝開國以來,先有杯酒釋兵權,後有重文抑武政策,文官集團幾乎把持了朝廷和地方的上上下下,可見皇帝對於文官的重用。因此,文人在宋朝享受寬松的政治環境,也可以得到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無需為生計發愁,甚至還能將身心全副投入到吟詩作賦、彈琴作曲的雅事中去。
不過,漁釣現象的盛行,也與宋朝的氣候環境脫不開關系。在宋朝以前,我國的政治重心大多在北方,北方乾燥少水,隱士們很少會垂釣,閑暇時間大多都在作詩彈琴,以表心志。而在宋朝以後,政治重心慢慢南移,南方濕潤溫和,多水多魚,文人開始崇尚和模仿姜太公釣魚,並為此作詞,這也就促成了宋朝漁釣文化的形成。
『伍』 無肉不歡,皇宮一天吃350隻羊,宋朝人到底多愛吃羊
美,金文字形從羊,從大,人們想像古時以羊為美食,肥壯的羊吃起來味道很美,於是成就了這個美字。羊大則美,在漢代時好像還沒有這個說法,而宋人這么說,恐怕與當時嗜好食羊有關。
大致在宋仁宗、英宗時,朝廷從「河北榷場買契丹羊數萬」。而神宗時代御廚帳本上更「嚇煞人」般記錄一年中「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豬肉四千一百三十一」,這里盡管記載著有少量的豬肉支出,但絕大部分的豬肉是上了「看碟」和配菜之列。
『陸』 為什麼古代宮中愛豢養狸貓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還有各種古裝劇中城牆之上都有狸貓的身影,就如《妖貓傳》就是以楊貴妃的狸貓復仇為主線的。狸貓是在宮中比較常見的動物,那麼為什麼皇宮之內喜歡豢養狸貓呢?
關於狸貓,宮中最出名的故事還是「狸貓換太子」故事。講述宋真宗時,劉妃很受寵愛,但是不會生育,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隨被打入冷宮,劉妃因為這個嬰兒獲得皇後之位。
其實宮中愛豢養狸貓主要是為了解悶,度過自己的無聊時光,同時狸貓在古代還有勾人的說法。
『柒』 宋朝小資生活,宋朝人當時過得有多麼幸福自在
宋朝,現代人聽到後的第一反應都會不由自主的贊嘆其經濟之發達、市場之繁榮、貿易通商之廣泛,雖然宋朝在政治與軍事能力上不如漢唐時期的盛況,但其在經濟層面表現出的發展,又是歷朝歷代少有能與之相及的,可謂即使是生活在宋城中的小市民也能享受到豐富多樣的娛樂項目,尤其是在宋朝國都東京汴梁生活的市民,用現在的語言來形容就是既有小資情調也有小資生活。
圖|市民觀看傀儡戲
三、安逸的生活促進了詩詞的發展,卻也導致了軍事的衰落
在中國古代史上,能與唐詩的盛況一較高下的也就數宋詞了,其成就也遠是元曲以及明清時期的詩詞歌賦無法比較的。
『捌』 兩宋時期出現了寵物犬
是的,在兩宋期間出現了寵物犬。在宋朝時期出現了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化,那就是養犬之風尤為盛行。
犬在宋朝時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為人們看家護院,也可以在軍事實力上為朝廷提供更多的幫助,在飲食文化上出現的作用並不大,只有在下層老百姓家裡才會出現狗肉。在日常娛樂生活方面,它的作用可以說是尤為突出的,不僅可以用來防範盜賊,而且不少人都喜歡把犬作為寵物來養。隨著養犬之人越來越多,犬文化的興盛也帶來了其他行業的發展,有很多行業看重時機主動提出上門服務,為犬類提供糧草以及其他食物。除了上門服務之外,朝廷還專門設立了狗坊,用來飼養君王的犬,可見犬在當時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
『玖』 溫順可愛的貓,為什麼能被宋代文人如此偏愛
溫順可愛的貓咪不僅是現代人非常喜歡,就連宋代文人也特別喜歡它們,主要是因為貓咪確實長得非常可愛和討人喜歡,大家都會非常喜歡逗它們,而且當時養貓成為一種風潮,有不少人就趕潮流養貓。還有一個原因是養貓在宋朝達到了一個頂峰,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貓咪。養貓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具有情調的事,普通人家還養不來呢。所以到宋朝的時候,文人們也是想追求潮流的,於是也在好奇心驅使之下,紛紛開始了自己的養貓大業。
不過貓咪本身就是可愛的寵物,不管是誰看到他們都會非常喜歡的,只能說宋朝的時候更加多的文人達成了共識。到了如今,依然很多人喜歡這個可愛的小精靈。喜歡他們的可愛和溫順,喜歡他們的陪伴。
『拾』 宋代時期畜牧業的發展有什麼變化
宋代,傳統官營牧場所在的西北邊郡多為少數民族佔領,宋朝廷將馬分散到各地飼養。
宋代初期,養馬最多時達15萬匹,以後官營養馬明顯衰落。由於馬匹不能滿足需要,故從少數民族地區大量購進,茶馬互市由此發展起來。
北宋與遼、金、西夏少數民族政權並立,疆域縮小,北境受遼、金威脅侵擾,農、牧業都比唐朝時萎縮。牧場偏重於內地,養馬政策搖擺,機構分合不定,養馬業不景氣。
慶歷年間是北宋軍備最好的時期,官馬總數超過20萬匹,但不及唐代官馬的一半。此時,南方水田增多,水牛、黃牛、豬和家禽的飼養也相應增加。
遼、金、西夏畜牧業相當發達,各個政權對畜牧業很重視,新刊本《司牧安驥集》就是金的附庸政權偽齊劉豫徵集刊刻的,使此書得以流傳下來,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中獸醫學專著。《黃帝八十一問》是金朝人撰寫的古獸醫學重要篇章。
北方崛起的蒙古族統一全國後,建立了元王朝。元代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建立了規模很大的牧場14處。元代開辟牧場,擴大牲畜的牧養繁殖,尤其是繁殖生息馬群,成為元朝廷的一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