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肝纖維化如何治療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根據中醫理論及臨床經驗,開展中醫葯防治肝硬化及抗肝纖維化治療研究。迄今的研究表明,中醫葯抗肝纖維化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
1.強肝軟堅湯(韓經寰,1979)益氣健脾利濕、養陰活血散結。由黃芪、白術、茯苓、生地黃、白芍、丹參、當歸、鬱金、牡丹皮、梔子、鱉甲、茵陳等組成。採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備大鼠肝硬化模型,以自體肝活檢的方法進行了3年的實驗研究。經長時間治療後,肝硬化固有的形態學特徵已消失。而對照組動物在停止注射四氯化碳1年後雖有一定程度的恢復,但以後又有惡化傾向,直至2年半後仍呈現肝硬化的病理特徵。
2.復方861(又稱復方丹參合劑,王寶恩等)由黃芪、丹參、雞血藤等10味葯物組成。臨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纖維化患者,堅持服葯半年以上的49例患者治療後症狀改善率67%,血清P-Ⅲ-P及層黏蛋白含量較治療前顯著下降;ALT活性的恢復正常率達73%,有33%的患者門靜脈管徑縮小,脾大的回縮率為52%。用該方製成的沖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每次1袋(含生葯8克),1日3次,連用6個月。12例於治療前後做2次肝活檢,肝組織學炎症計分由治療前的1825±207降至治療後85±27,纖維化計分由100±992下降至298±207;而對照組治療前後無改變。治療前肝組織炎症區域有較多a-SMA陽染的肌成纖維細胞,治療後顯著減少。
⑵ 肝硬化可以用自體幹細胞移植嗎
幹細胞是一類多潛能的、可高度自我更新的細胞,它們不但能自身分裂,還可以創造出新的細胞,以及比母代細胞分化能力更強的祖細胞。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幹細胞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由於幹細胞具有多能性和供應無限制性,致使其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肝移植是治癒終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但這一治療對絕大多數患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隨著幹細胞領域不斷傳出的好消息,它也為終末期肝病的根治性治療帶來了契機。
已有的研究證實:骨髓間充質細胞移植治療嚴重肝損傷的動物模型,能明顯改善動物的肝功能、肝纖維化程度以及生存率。國外研究結果表明:純化的造血幹細胞(HSCs)能夠產生肝細胞,並治療因肝臟損傷而導致致命性肝衰竭的實驗鼠。那麼,在肝臟疾病患者中,HSCs是否也能帶來好消息呢?
外周血中現已鑒定的HSCs標記物主要為CD133+和(或)CD34+。血循環中的CD133+及CD34+細胞在組織或器官缺血後血管的再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D34+是一類參與細胞黏附作用的糖蛋白,它還表達於臍帶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表皮祖細胞以及成熟的表皮細胞。
有國外學者對9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注射骨髓源性的CD34+ HSCs治療,結果發現該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Child評分。Salama等進行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中,140位病毒和自身免疫性終末期肝病患者行HSCs移植,其結果顯示:患者血清白蛋白、膽紅素及轉氨酶水平均明顯改善,從而認為自體CD34+和CD133+ HSCs移植可以用於對終末期肝病的支持治療。當然,也有報道提示HSCs在肝臟損傷後的再生機制中作用有限。
HSCs與其他種類幹細胞比較,有易於獲得、可來源於自體而無須使用免疫抑制劑及成本低的優點,目前在血液疾病領域的應用已較為成熟。於是,我們決定研究晚期肝硬化患者在HSCs移植後肝功能及肝組織學變化。
我們收集了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2名晚期肝硬化已達到肝移植標準的患者,行自體外周血CD34+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隨訪中位時間為57個月(1~60個月)。42名患者經自體外周血CD34+ HSCs移植治療後,患者精神、睡眠、食慾、大小便情況及症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0例患者發生術後並發症,其中術後1、3個月各發生肝腎綜合征1例,均死亡,其餘治療後痊癒。42名患者5年生存率為95.23%,無1例發生肝癌。
移植後5年患者慢性肝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RQL)評分明顯提高,患者術後5年肝功能Child評分及MELD評分均有明顯好轉。
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可能與患者食慾增加、腹水減少等肝硬化相關並發症的臨床表現明顯改善有關。這說明CD34+ HSCs移植對晚期肝硬化患者HRQL的改善是持久且穩定的。而Child與MELD評分在術後5年患者中均明顯下降,說明CD34+HSCs可改善晚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預後,以及患者短期死亡的預期明顯降低。
肝硬化是以肝組織結構破壞和形態紊亂、再生硬化結節為特點的肝纖維化終末期表現。抗纖維化及組織重建在治療終末期肝病中尤為重要,因此逆轉組織學結構的病理改變是判斷治療效果的關鍵。
本組患者移植前常規行肝臟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肝小葉結構紊亂,被纖維結構切割,肝細胞水腫變性,呈毛玻璃樣變,有點狀及碎屑壞死;可見匯管區一匯管區橋接壞死,匯管區內有纖維組織增生,假小葉形成。
移植後5年患者再次做肝組織活檢顯示,正常肝小葉形成明顯增多,且分布更加趨近正常,肝細胞水腫變性,見少量點狀壞死,未見明顯碎屑壞死;匯管區內纖維組織增生較前明顯好轉,纖維組織明顯減少,染色變淡。移植後5年患者Knodell肝硬化評分、HRQL評分與移植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CD34+ HSCs可能在硬化肝臟的組織改建、修復及再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肝病患者眾多的我國來說,在肝移植難以普及,而人工肝尚未成熟的今天,幹細胞移植應該成為第三種探索方向。當然,這一方法廣泛應用於臨床還有不短的距離。比如這一治療方法的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並明確;科學、統一的幹細胞移植後療效評價體系尚未建立,各評分系統在影響晚期肝硬化轉歸方面所佔權重仍需研究完善等。
⑶ 什麼是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是肝細胞壞死或損傷後常見的反應,纖維化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任何破壞肝臟內環境穩定的過程,尤其是炎症,毒性損害,肝血流改變,肝臟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許多先天性代謝障礙引起物質在肝臟貯積也與肝纖維化有關,包括脂質代謝異常(Gaucher病),糖原貯積症(尤其是Ⅲ,Ⅳ,Ⅵ,Ⅸ和Ⅹ型),α1 ,抗胰蛋白酶缺陷,外源性物質的積累如鐵過度負荷綜合征(血色病),銅沉積病(Wilson病),導致毒性代謝產物堆積的疾病(如高酪氨酸血症,果糖血症,半乳糖血症),過氧化物酶異常(Zellweger綜合征).許多化學物質和葯物與肝纖維化發生有關(尤其是酒精,甲氨蝶呤,異煙肼,羥苯吲哚,甲基多巴,聚氯乙烯,甲苯磺丁脲,乙胺碘呋酮).肝內循環紊亂(慢性心衰,Budd-Chiari綜合征,靜脈閉塞疾病,門靜脈栓塞)和膽汁流動阻塞也可導致肝纖維化。最後,肝纖維化也可由先天性異常引起。
⑷ 鼠肝的其他研究
大蒜素是強效抗氧化劑,目前國內外研究顯示它能增強肝臟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統功能,能拮抗乙醇氧化性肝損傷。本研究通過對肝臟病理學、超微結構、細胞外基質與肝纖維化相關指標的觀測研究大蒜素對肝纖維化的防治作用。 1、材料:
SD大鼠46隻,雌雄兼用,體重220-260g,由蘇州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大蒜素微粒:江蘇省靖江制葯廠提供,批號:2001011.2。秋水仙鹼:昆明制葯有限公司,批號:980732,規格:0.5mg/片。二甲基亞硝胺(DMN):上海開明化學廠生產化學純,批號:0161072。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等均由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提供。
2、儀器:
①透視電子顯微鏡CH600,日本Hitachi。②酶標儀: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I芬蘭Lab systems提供。
3、方法
①動物分組:正常對照組(n=6):予蒸餾水灌胃,生理鹽水腹腔注射;模型組(n=8):蒸餾水,DMN;小劑量大蒜素預防組(n=8):予大蒜素11mg·kg-1·d-1,DMN;中劑量大蒜素預防組(n=8):予大蒜素22mg·kg-1·d-1,DMN;中劑量大蒜素治療組(n=8):予大蒜素22mg·kg-1.d-1,DMN;秋水仙鹼組(n=8):予秋水仙鹼0.15mg·kg-1.d-1,DMN。給葯方法:用生理鹽水將DMN配成0.5%的溶液10mg·kg-1·次-l腹腔注射,第1周每天1次,連續3d,第2~4周每周1次,第5、6周均每天1次,連續2d,實驗結束後腹主動脈取血制備血清。采血後取肝臟左葉常規固定備用。將大蒜素用蒸餾水分別配成相應濃度,按10m1·kg-1.次-1灌胃給葯。除大蒜素中劑量治療組在模型建立3周後給葯,余各組在建模開始時同時給葯。②觀測指標及方法:檢測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白蛋白,I型前膠原肽(PINP)、Ⅲ型前膠原肽(PⅢNP)和透明質酸(HA)檢測採用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層粘連蛋白(LN)檢測採用酶聯免疫競爭法。肝組織HE染色及膠原纖維(V-G)、網狀纖維特殊染色(Gommori)。 1、大蒜素對大鼠肝纖維化模型肝功能影響:模型組血清AST和ALT活性明顯增加,分別為正常對照組的1.7倍(p<;0.01)和1.5倍(p<;0.01)。大蒜素抑制DMN所致的上述改變,可使血清AST和ALT活性完全恢復正常,並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而秋水仙鹼則無降低AST、ALT及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作用(p>;0.05)。
2、大蒜素對大鼠血清纖維化指標的影響:模型組LN、HA、P工NP、PⅢNP較正常組明顯增加(p<;0.05),大蒜素小、中劑量預防組、中劑量治療組LN、PINP、PⅢNP較模型組明顯下降(p<;0.05),其中大蒜素中劑量預防組對降低HA、LN、PINP、PⅢNP作用最大。秋水仙鹼組僅對LN、PⅢNP減少作用顯著。
3、大蒜素對肝組織病理學影響:HE染色、Gommori、V-G染色均顯示大蒜素預防和治療組與模型組相比,可明顯減輕纖維化等級及SSS分值。
4、光鏡結果:正常組:肝小葉內網狀纖維支架完整,分布規則,無膠原纖維存在。模型組:肝細胞變性壞死,肝小葉結構破壞,纖維組織增生,假小葉形成。大蒜素組:中央靜脈周圍可見纖維組織,未見明顯假小葉形成。
5、電鏡結果:模型組肝細胞萎縮,線粒體固縮或腫脹,細胞內見大量脂滴及空泡樣變,小膽管擴張,膽管上皮增生,微絨毛減少。Disse間隙見多處纖維沉積,肝竇內皮細胞的窗孔消失,內皮細胞下基底膜形成。大蒜素組Disse間隙纖維化明顯減輕,其中中劑量大蒜素組接近正常。 研究發現大蒜素對四氯化碳誘發大鼠肝損傷引起的AST和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水平的升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這種作用具有劑量效應關系。
血清LN、HA、PINP、PⅢNP是檢測肝纖維化可靠的血清學指標。其中LN、PⅢNP在肝纖維化過程早期出現,常與肝細胞的炎症壞死有關,尤其是LN參與形成肝竇內皮細胞基底膜。而HA、PINP在肝纖維化過程晚期出現,可作為衡量葯物抗肝纖維化效應指標。本組結果示大蒜素各組PINP、PⅢNP、LN均低於模型組,表明其肝內合成纖維受到抑制,肝組織學顯示大蒜素可降低肝纖維化等級及SSS分值。其中以中劑量預防組效果最好,電鏡觀察同樣顯示大蒜素各防治組Disse間隙及肝竇纖維沉積及抑制內皮細胞基底膜形成較模型組明顯好轉。提示大蒜素對實驗性肝纖維化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大蒜素抗實驗性肝纖維化的可能機制為:①大蒜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肝細胞損傷可產生脂質過氧化產物如丙二醛等激活肝星狀細胞(HSC)合成膠原。抗氧化治療有利於減輕肝損傷和肝纖維化。本實驗在DMN造模大鼠中觀察到肝功能改善,提示大蒜素可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而對肝損傷及纖維化起抑製作用。②間接抑制HSC細胞轉化。HSC在肝受損時被激活,轉化成肌成纖維細胞(MFBLC)。
研究認為,大蒜素由於其抗脂質過氧化(LPO)作用使血管內前列腺素(PG)I:明顯增加,PGI:能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激活的DNA合成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大蒜素可能通過抑制PDGF激活的DNA合成而抑制HSC的增殖。③大蒜素還能提高纖維蛋白自溶解活性,從而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增加。本組設立治療組,在肝纖維化造模3周後給葯,結果表明大蒜素治療組肝臟病理組織學檢查及膠原蛋白含量與肝纖維化模型組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大蒜素可能具有促進膠原蛋白降解與膠原纖維重吸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