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電池是以哪個動物為發明的

電池是以哪個動物為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2-12-10 18:45:31

『壹』 電池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電池是伏打電池,而伏打電池又是世界上最早的發電器。1786年,義大利生物解剖學家呂吉·伽伐尼在切掉青蛙腦袋、剝去青蛙皮後,發現了一種極為奇特的現象:他兩只手分別拿著兩極不同的金屬棒,無意之中兩根金屬棒同時碰在死青蛙的大腿上,這時,青蛙大腿的肌肉便抽搐了一下。這和大腿肌肉受到電流刺激而發生的抽搐幾乎同出一轍。在179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他用動物電對此進行了解釋。這一意外的發現,引起了物理學家的極大興趣和關注。因為多少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產生電流的方法。他們認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會產生電流,也許是肌肉中某種液體在發揮作用。於是,他們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透在各種溶液里進行試驗。通過研究和試驗,最先獲得成功的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他從1793年起就對這一收縮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把原因歸結於兩種金屬的接觸,這使他產生了製造第一個電池柱式電池的想法。伏打當眾做了一個著名實驗:用一銀幣和一塊與它一般大小的鋅板,中間夾著一張潮濕的紙片,做成一組最原始的電池。伏打用20組、30組、60組這樣的電池連接在一起,流出來的電流就更多了。這時,如果用手指去接觸一下這一大串電池的兩端,會明顯地產生麻酥酥的感覺。如果用一根導線連著一端去觸及另一端,可以看見閃閃的電火花。經過不斷研究,他發現用鹽水代替普通水,會產生更多的電火花。經過換用不同的金屬試驗,他發現用鋅片和銅片效果最佳。1800年,伏打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後被人稱為伏打電池。此後,電池經過不斷改進,誕生了電池家庭中的新成員,如熱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等。電池是由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伏特發明的。伏特發明電池是受到他的老鄉伽伐尼偶然觀察到的現象的啟發而研究成功的,伽伐尼把解剖的青蛙用銅吊掛起來,然後用鐵金屬去碰青蛙腿時,發現蛙腿突然抽搐。通過多次碰青蛙的腿,都由此情況,伽伐尼錯誤認為電是來自肌肉。伏特通過觀察研究得出正確結論,電是兩塊不同的金屬同時碰蛙腿產生的,他來自金屬,而不是來自蛙腿。伏特又通過多次的實驗銅板和鋅板結合起來,再加些原料製成伏特電池,這就是現代電池的原形。

『貳』 電池是誰發明的

電池發明史

1780年,義大利波羅那大學解剖學教授伽伐尼(Luigi Galvani 1737年9月9日-1798年12月4日)做青蛙腿肌肉運動的解剖學研究,他在實驗中發現,在起電機放電的同時,如果用金屬手術刀觸動蛙腿神經,蛙腿肌肉立刻收縮,為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在進一步的實驗中意外地發現,若用兩種金屬分別接觸蛙腿的筋腱和肌肉,當兩種金屬的另一端相碰時,蛙腿也會發生抽動。伽伐尼認為這是青蛙體內存在一種「神經電流體」引起的,這種可以使神經、肌肉活動,腦是分泌電液的重要器官。

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伏達(Alessandro Vlota 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在1792年對伽伐尼的發現做了研究,他發現電流的產生並不需要動物組織,1793年他否認了動物電的存在,認為伽伐尼發現的電產生於兩種不同金屬的接觸,他認為蛙腿的抽動是一種對電流的靈敏的反應,這個電流是由於兩種金屬插在了由肌肉提供的溶液中,並構成迴路而產生的。

1799年伏達用銅片、浸鹽水的紙片、鋅片依次重疊起來,創制了最早的獲得連續電流的伏達電堆。1800年他公布了在1795-1796年間發現的電池原理,1801年他為拿破崙一世演示了伏達電堆,拿破崙授予他金質獎章並封他為伯爵。

1803年,德國化學家裡特爾製造出一台蓄電池。

1836年,英國化學家J.F.丹聶爾製造出了第一塊古典原電池。伏打電堆的一個缺點是由於極化作用而使電流很快減小。他發現的電池是用多細孔的陶罐(開始用動物膜)把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的電極銅棒和鋅棒分開。它能比過去的電池提供更長時間的穩定電流。

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普朗特製造出了第一台可實用的鉛酸蓄電池。他包括兩塊捲成螺旋形的鉛皮,中間用橡皮隔開,浸沒在10%的硫酸溶液中,然後送入電流,使其中一塊鉛皮鍍上,另一塊鉛皮成為粗糙的多孔表面。這種電池比當時的任何電池都具有更高的電動勢。但是由於加工成型過程復雜和冗長,很難批量生產,沒有受到重視。

1865年,法國化學家勒克朗謝製造出第一塊干電池。他採用導電的氯化銨溶液、鋅和石墨作電極,並用二氧化錳作去極劑。這種電池由於使用氯化銨溶液帶來很多不便。

1881年法國化學家C.A.福爾改革了普朗特的鉛蓄電池。他迴避了成型的工序,把直接塗布在鉛板上,這樣使鉛蓄電池引起了商業界的興趣,很快得到批量生產,在汽車、無線電設備、電化學實驗過程中得到應用,成為了通常使用的重要電源。

1888年,化學家卡斯尼爾改進了勒克朗謝的電池。他以潮濕的氯化銨代替其溶液,以鋅皮兼代容器,一舉二用,使用方便,得到了廣泛應用。

『叄』 誰發明了電池

今天,電池已經廣泛地使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手電筒、收音機、電信儀表等,都離不開電池。不過,這種電池是經過多次改進而製成的,稱為干電池。最初的電池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從電池的「池」字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與液體聯系在一起的。最初的電池,是把金屬片放在裝滿鹽水或稀硫酸的瓶子里,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變成電能的裝置。發明這種裝置的人,就是亞歷山德羅·伏打。

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麓,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名叫科莫。科莫屬於倫巴地區,經濟比較繁榮。1745年2月18日,伏打就出生在這里。他的父親是一位伯爵。伏打兄弟姐妹共8人,除他以外,都是神職人員。他的哥哥路易喬是個大主教。這個貴族家庭雖已趨於破落,但卻為青少年時代的伏打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

據說,伏打4歲時才會說話。家裡的人都以為他很遲鈍,智力不高。可是,7歲以後,他在學習上很快就趕上並超過了其他的孩子。上學時,他特別喜愛自然科學,而且喜歡同別人爭論。伏打14歲時,就曾表示要當一個物理學家。他閱讀了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電學著作後,對電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4歲時發表了第一篇論文,題為《關於電火的引力及其有關的現象》。這篇論文,在當時的科學界引起廣泛注意,產生了很大影響。

1774年,29歲的伏打成為科莫皇家學校的一名物理教師。第二年,他發明了一種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源的裝置。這個裝置的製作方法是,將松香、松節油和蠟混合熔化,裝在一個金屬圓盆內,冷卻之後,成為表面平滑的圓餅。再用錫做一個圓板,板面比圓餅面略小,板上安個玻璃柄,將錫板蓋在圓餅上。做成後,只要用貓皮或毛布摩擦圓餅面,再把錫板放在圓餅之上,用手指按一下,再握著玻璃柄把錫板提起來,這時錫板上便會產生電。重復以上動作,便能繼續得到電荷。伏打把這個裝置叫做「起電盆」(也叫「起電盤」)。此外,他還發現並分離了甲烷氣體,進行過各種氣體的爆炸試驗。

早年,伏打除了在故鄉科莫從事科研活動外,還在帕維亞進行過科學研究和實驗,並且發明和製作了許多儀器。其中有一種重要儀器,叫做「驗電器」。這個儀器可以檢驗很小的電量。帕維亞離科莫不遠,是米蘭南面的一座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發達。1779年,伏打被聘任為帕維亞大學物理學教授。

為了了解自然科學研究方面的進展情況和最新信息,伏打還到歐洲一些國家去進行參觀訪問,廣泛接觸許多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他同法國的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有過交往。拉瓦錫曾將自己的一幅畫像贈送給他,以資留念,並在題詞中稱伏打為「我的學生和朋友」。1782年,他曾到過斯洛伐克,訪問了著名的班斯卡希提亞夫尼察礦業學院。也就在這一年,他成為法國科學院的院士。後來,伏打又到了英國,並於179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由於他在電學和化學上的科學貢獻,曾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

義大利波倫亞大學有位教授,名叫伽瓦尼。他提出了動物身上帶電的說法。早在1780年,伽瓦尼偶然觀察到,在放電火花附近,,或者在雷雨來臨時,青蛙腿與金屬環相接觸,就會發生顫動。幾年之後,他又發現只要用兩種不同金屬組成的環與蛙腿接觸,蛙腿也會顫動起來。這個現象表明,伽瓦尼事實上已經發現了電流,可是他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認為,這可能是青蛙的肌肉中含有一種「動物電」。1791年,伽瓦尼發表了關於青蛙神經和肌肉切片試驗的論文,宣稱青蛙體內存在著電。於是,便產生了所謂「動物電」的學說。

伽瓦尼是伏打的朋友。當伏打得知伽瓦尼有關「青蛙試驗」的消息時,最初是贊成「動物電」學說的。可是,在進行過多次實驗之後,便否定了伽瓦尼的說法。他認為,青蛙腿之所以發生顫動,是因為有兩種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因而產生了電流的緣故,並不是青蛙體內存在著電。1794年,伏打單獨用金屬進行實驗,發現不需要通過動物組織,也能產生電流。於是,他認為電流的產生與動物的肌肉組織無關,從而提出了金屬生電的看法。

伏打和伽瓦尼的爭論,引起了動物生電派與金屬生電派之間的很多爭論。論戰的一方以伽瓦尼為首,並得到德國科學家洪堡的支持;另一方以伏打為首,得到法國科學家庫倫的支持。這場爭論發生在18世紀末,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當耐尚處在電學研究的初期,人們對電的本質和來源並不十分了解。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電還是一種神秘的東西啊。

伽瓦尼為了證明動物電的存在,在實驗中用兩只青蛙,使它們的腿筋互相接觸,發現也能得到電流。這是什麼緣故呢?難道不是說明青蛙身上確實有電嗎?伏打雖然一時還解釋不了其中的原因,但是堅信動物生電的說法不對。他繼續進行實驗,以便找到推翻動物生電說的理由。伽瓦尼則堅持自己的觀點。直到1798年伽瓦尼去世後,兩派的爭論還在繼續。

伏打為了證實沒有所謂的「動物電」,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有一天他在自己身上做了一次奇特的實驗。他把一小塊銀板放在自己的舌頭上面,將一小塊鉛板放在舌頭下面。當這兩塊金屬板的邊緣接觸時,他的舌頭便覺得有點奇怪的滋味。如果兩塊板的邊緣不接觸,就沒有那種滋味了。他把銀板和鉛板的位置互相調換一下,它們的邊緣接觸時又能得到另一種滋味。他還發現,如果兩塊板為同一種金屬,便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伏打根據這個實驗進行推論,認為他自己的舌頭並沒有電,它只不過是兩種金屬板接觸後所產生的電的傳導體而已。由此,伏打得出結論,伽瓦尼進行實驗時,青蛙腿之所以發生顫動,並不是青蛙本身有電,而是因為兩種金屬接觸後所產生的電,通過青蛙這個導電體時所產生的一種現象。

伽瓦尼的動物生電說和伏打的金屬生電說之間的爭論,最後以伏打的勝利而告終。伏打在這場爭論中,為了使金屬生電說更有說服力,他使用了許多種金屬進行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他又獲得了一些新的發現。其中有些發現,在電學研究的初期非常重要,值得提出來說一說。

伏打在實驗中發現,各種金屬產生電荷的情況很不相同。有些金屬能產生很多的電,而有些金屬則只能夠產生很少的電。不僅如此,不同金屬所產生的電,還具有不同的性質。例如,鋅與銅接觸後,產生了電。但是,鋅產生的電,與玻璃和絲綢相摩擦後所產生的電相似。而銅產生的電,則與火漆或松香被羊毛或貓皮摩擦後所產生的電相似。那時候,把前一種電叫做「玻璃質的電」,後一種則稱為「松香質的電」。這兩種電是互相吸引的。後來,有人將這兩種不同性質的電,分別稱為「陽電」(也叫「正電」)和「陰電」(也叫「負電」)。所謂「玻璃質的電」就是陽電,而所謂「松香質的電」則是陰電。

經過多次實驗之後,伏打將幾種主要金屬,按它們電位差的大小,排列出一個序列。這就是:鋅、鉛、錫、鐵、銅、銀、金。在這個序列中,任何兩種金屬相接觸,總是位於序列前面的帶陽電(正電),位於序列後面的帶陰電(負電)。他還發現,在這個序列中,相距愈遠的兩種金屬接觸時,能夠收到更強的生電效果;最強的效果,發生在序列中處於首位的金屬(鋅)與處於末位的金屬(金)相接觸的時候。

伏打的這些發現,不僅進一步為金屬生電的觀點找到了更多的根據,而且為他發明電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伏打雖然不同意伽瓦尼的動物電學說,但是卻從多次重復伽瓦尼的「青蛙試驗」中受到啟發,並進一步進行金屬接觸生電的實驗和研究。正如他自己說過的,假如沒有伽瓦尼的工作基礎,他就不會產生搞自己這種電池的念頭。由此可見,同伽瓦尼的爭論,對於伏打來說,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伏打發明電池,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和改進的過程。

1799年,他在進行兩種不同金屬接觸生電的實驗中,設計製造了一種裝置,稱為「電堆」。起初他想,既然兩種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就能生電,那麼,如果把這兩種金屬一對對地重疊起來,不是就可以得到更強的電流嗎?於是,他選擇鋅和銅兩種金屬,進行實驗。

他將一塊圓形銅板放在桌面上,銅板上面放一塊在硫酸和水裡浸濕的布,布的上面再放一塊圓形鋅板。這樣就構成了一組。接著,又按同樣方式將銅板、濕布、鋅板疊起來,構成另一組。這樣,依次一組組地加上去,最後積成一個大堆。這堆東西的頂端為鋅板,底端是銅板。鋅板和銅板各系一根金屬線。當這兩根金屬線接觸或分開時,線端上便出現了電火花。這表明,電堆中已經有電流產生了。這種利用化學作用來產生電流的裝置,便叫做「伏打電堆」。

可是,這種電堆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能持久。因為在硫酸和水裡浸濕的布,很快就幹了,幹了就不能發揮作用,所以電流也就產生不出來了。於是,伏打繼續研究改良電堆的方法,使它能夠長久地產生電流。

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取一個玻璃瓶,裡面盛滿鹽水(或者稀硫酸)。再將一個鋅片和一個銅片對著豎立在瓶內的鹽水裡面,互不接觸。然後,用一根金屬線將鋅片和銅片的上端連接起來。於是,電流就不斷地產生出來了。在鹽水裡面,有電由鋅片流到銅片上去;在鹽水外面,則有電由銅片流向鋅片。這種產生電流的玻璃容器,稱為「伏打電瓶」。接著,伏打又將許多這種電瓶連接起來,使之組成一個環形。這樣,電流便由一對鋅片與銅片依次傳到另一對鋅片與銅片上去。由於電瓶增多,電流的強度便加大了。這種裝置,被稱為「伏打連環電瓶」。

「伏打電瓶」是1800年發明的。後來,人們把它叫做「伏打電池」。這年3月,伏打寫信給當時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克斯勛爵,宣布了他的這項發明。雖然在「伏打電池」問世以前,大約1745年,荷蘭萊頓大學教授馬森布洛克曾經發明一種「萊頓瓶」,可以生電,供科學實驗之用,但是「萊頓瓶」放電很快,不能提供恆穩的電流。由於伏打電池可以提供經久不衰的電流,因此它傳到英國後,很快便在科學實驗中得到普遍的應用。

伏打電池的發明,對電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科學家們利用伏打電池提供的持續電源,進行各種實驗,獲得了許多重要發現。其中,電化學和電磁學的研究進展,就與伏打電池的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切,都與伏打的貢獻分不開。

『肆』 電池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電池的發展史
在古代,人類有可能已經不斷地在研究和測試「電」這種東西了.一個被認為有數千年歷史的粘土瓶在1932年於伊拉克的巴格達附近被發現.它有一根插在銅制圓筒里的鐵條-可能是用來儲存靜電用的,然而瓶子的秘密可能永遠無法被揭曉.
不管製造這個粘土瓶的祖先是否知道有關靜電的事情,但可以確定的是古希臘人絕對知道.他們曉得如果磨擦一塊琥珀,就能吸引輕的物體.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也知道有磁石這種東西,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磁力能吸引鐵和金屬的礦石.
1780年的一天,義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時,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無意中同時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彷彿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卻並無此種反就.伽伐尼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動物軀體內部產生的一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伽伐尼於1791年將此實驗結果寫成論文,公布於學術界.
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興趣,他們競相重復枷伐尼的實驗,企圖找到一種產生電流的方法,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後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並不正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產生電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種液體在起作用.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伏特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在各種溶液中進行試驗.結果發現,這兩種金屬片中,只要有一種與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金屬片之間就能夠產生電流.
1799年,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銀板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於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的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它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
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就多次重復了伽伐尼的實驗.作為物理學家,他的注意點主要集中在那兩根金屬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經上.對於伽伐尼發現的蛙腿抽搐的現象,他想這可能與電有關,但是他認為青蛙的肌肉和神經中是不存在電的,他推想電的流動可能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相互接觸產生的,與金屬是否接觸活動的或死的動物無關.實驗證明,只要在兩種金屬片中間隔以用鹽水或鹼水浸過的(甚至只要是濕和)硬紙、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綿狀的東西(他認為這是使實驗成功所必須的),並用金屬線把兩個金屬片連接起來,不管有沒有青蛙的肌肉,都會有電流通過.這就說明電並不是從蛙的組織中產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過相當於一個非常靈敏的驗電器而已.
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打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製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此後,又陸續有去極化效果更好的「本生電池」和「格羅夫電池」等問世.但是,這些電池都存在電壓隨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問題.
1860年,法國的普朗泰發明出用鉛做電極的電池.這種電池的獨特之處是,當電池使用一段使電壓下降時,可以給它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因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
然而,無論哪種電池都需在兩個金屬板之間灌裝液體,因此搬運很不方便,特別是蓄電池所用液體是硫酸,在挪動時很危險.
也是在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GeorgeLeclanche)還發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池(碳鋅電池)的前身.它的負極是鋅和汞的合金棒(鋅-伏特原型電池的負極,經證明是作為負極材料的最佳金屬之一),而它的正極是以一個多孔的杯子盛裝著碾碎的二氧化錳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為電流收集器.負極棒和正極杯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系統被稱為「濕電池」.雷克蘭士製造的電池雖然簡陋但卻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 年才被改進的「干電池」取代.負極被改進成鋅罐(即電池的外殼),電解液變為糊狀而非液體,基本上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
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發明了最早的干電池.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便於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伍』 伏特電池是從什麼動物身上發明的

話說一次一個遠洋捕撈船隊的一個檢修人員潛到水底,突然觸到了什麼東西,他立即感到四肢麻木、渾身戰栗起來。
他們不知出了什麼怪事,詢問當地漁民後才知道,原來,是一種棲居在海底的魚在作怪。這種魚叫電鰩,能夠放電,讓人四肢麻木、渾身戰栗。
能夠放電的魚,人們把它們統稱為「電魚」,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

『陸』 電池是誰發明的

電池是由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伏特發明的。伏特發明電池是受到他的老鄉伽伐尼偶然觀察到的現象的啟發而研製成功的。伽伐尼把解剖的青蛙用銅絲吊掛起來,然後用鐵金屬去碰青蛙腿時,發現蛙腿突然抽搐。通過多次碰,都有此情況,伽伐尼錯誤認為電是來自』肌肉。伏特通過觀察研究得出正確結論,電是兩塊不同的金屬同時碰蛙腿產生的,它來自金屬,而不是來自蛙腿。伏特又通過多次試驗把銅板和鋅板結合起來,再加一些原料製成了伏特電池,這就是現代電池的原形。

『柒』 是誰發明了充電電池

伽伐尼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動物軀體內部產生的一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
1799年,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銀板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
最早的干電池是英國人赫勒森(Wilhelm
Hellesen)發明的。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Wilhelm
Hellesen)發明了最早的干電池。相對於液體電池而言,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便於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充電電池又稱為蓄電池,充電電池是法國人普朗泰(Gaston
Plante)發明的。蓄電池的最早發明同樣可以追溯到1860年。當年,法國人普朗泰(Gaston
Plante)發明出用鉛做電極的電池。這種電池的獨特之處是當電池使用一段時間電壓下降時,可以給它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

『捌』 電池的發明者是誰

1786年,義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時,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無意中同時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彷彿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卻並無此種反應.伽伐尼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動物軀體內部產生的一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伽伐尼於1791年將此實驗結果寫成論文,公布於學術界.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興趣,他們競相重復枷伐尼的實驗,企圖找到一種產生電流的方法,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後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並不正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產生電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種液體在起作用.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伏特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在各種溶液中進行試驗.結果發現,這兩種金屬片中,只要有一種與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金屬片之間就能夠產生電流.1799年,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銀板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於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的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它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為了證明自己大發現是對的,伏特決定更深入地了解電的來源.一天,他拿出一塊錫片和一枚銀幣,把這兩種金屬放在自己的舌頭上,然後叫助手將金屬導線把它們連接起來,霎時,他感到滿嘴的酸味兒.接著,他將銀幣和錫片交換了位置,當助手將金屬導線接通的一瞬間,伏特感到滿嘴的鹹味.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就多次重復了伽伐尼的實驗.作為物理學家,他的注意點主要集中在那兩根金屬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經上.對於伽伐尼發現的蛙腿抽搐的現象,他想這可能與電有關,但是他認為青蛙的肌肉和神經中是不存在電的,他推想電的流動可能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相互接觸產生的,與金屬是否接觸活動的或死的動物無關.實驗證明,只要在兩種金屬片中間隔以用鹽水或鹼水浸過的(甚至只要是濕和)硬紙、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綿狀的東西(他認為這是使實驗成功所必須的),並用金屬線把
兩個金屬片連接起來,不管有沒有青蛙的肌肉,都會有電流通過.這就說明電並不是從蛙的組織中產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過相當於一個非常靈敏的驗電器而已.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製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此後,又陸續有去極化效果更好的「本生電池」和「格羅夫電池」等問世.但是,這些電池都存在電壓隨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問題.1860年,法國的普朗泰發明出用鉛做電極的電池.這種電池的獨特之處是,當電池使用一段使電壓下降時,可以給它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因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然而,無論哪種電池都需在兩個金屬板之間灌裝液體,因此搬運很不方便,特別是蓄電池所用液體是硫酸,在挪動時很危險.也是在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GeorgeLeclanche)還發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池(碳鋅電池)的前身.它的負極是鋅和汞的合金棒(鋅-伏特原型電池的負極,經證明是作為負極材料的最佳金屬之一),而它的正極是以一個多孔的杯子盛裝著碾碎的二氧化錳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為電流收集器.負極棒和正極杯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系統被稱為「濕電池」.雷克蘭士製造的電池雖然簡陋但卻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年才被改進的「干電池」取代
雷克蘭士發明的電池
.負極被改進成鋅罐(即電池的外殼),電解液變為糊狀而非液體,基本上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發明了最早的干電池.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便於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玖』 科學家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電池

希望採納

介紹
中文名:電魚 英文名:electric fish
種類
(1)魚類:除日本產的日本單鰭電鰩(Narke japonica)及太平洋和地中海的石紋電鰩(Torpedo marmorata)外,在比目魚中已知也有能發電的種類;此魚屬軟骨魚綱,電鰩科,體盤呈圓形或橢圓形,口和眼都很小。頭側和胸鰭之間有一發電器,能發電御敵或捕食。卵胎生,種類頗多。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近海,常半埋於泥沙中,體一般較小。常見的有丁氏雙鰭電鰩。 (2)產於北非河流中之電鯰(Malapterurus electricus);此魚屬硬骨魚綱,電鯰科。體形似鯰,長達一米,口端有須三對。無背鰭,近尾基處有一低平脂鰭,背麵皮下有成對的發電器,能擊斃小動物。 (3)電鰻(Electrophorus electricus),棲息於南美的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及南非的河流中。此魚屬硬骨魚綱,電鰻科。體呈鰻形,長達2米余。棕褐色,無鱗,肛口胸位,臀鰭基部很長,始於肛門後方,延於整個尾部,胸鰭小。背鰭和腹鰭消失,尾部很長,其兩側各具發電器一對,能發出強烈電流,把人擊昏,甚至可擊斃渡河的牛馬;此魚為產地漁業對象,肉肥味美。

構成
電鰻的發電器呈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各種電魚的放電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非洲電鰩產生的電壓高達20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等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因此電魚具有能擊倒其他動物的一種攻擊和防禦的本領。於長頜魚屬(Mormyrus)及裸背鰻屬(Gymnotus)中有能產生1伏左右而頻率為50—750赫茲的放電。此外這些魚還具有接受電的感覺器官,可感知因放電而在其周圍所形成之電場(電場定位),而用作了解障礙物或外界天敵接近時的方向探測機構。
發電原理
電魚發電奧妙何在?原來電魚都具有一套類似於我們常見的蓄電池結構的發電器官,它是由肌肉細胞演變而成的。這些猶如蜂窩狀的發電器官是由許多塊「電扳」所組成。一般電魚體中的「電板」為扁平狀,厚度只有7~10微米,直徑可至4~8毫米。「電板」分為兩面:一面較為光滑,直接與神經系統相連;另一面則凹凸不平,無神經。「電板」和原來的肌肉細胞一樣,具有膜外帶正電,膜內帶負電的靜息電位。一旦神經系統傳來一個指令信號時,「電板」的一面產生急轉電勢,而另一面不受神經控制,仍是原來的靜息電位狀態。由此,「電板」兩面的電荷出現了不對稱,因而產生了電流。
研究
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
啟示
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有點長啊,那抄這個: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拾』 電池是誰發明的

義大利物理學家、電池發明者伏打誕辰 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生於1745年2月18日科莫。 伏打學生時代就會對自然科學有濃厚興趣。伏打自1765年開始從事靜電實驗研究,1769年發表靜電學著作《論電的吸引》。1775年發明樹脂起電盤,1781年發明靈敏的麥秸驗電器。1782年建立了導體電容C、電荷Q及其電勢V之間的關系式。伏打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明伏打電堆。當他得悉伽伐尼「動物電」的實驗消息後,於1791年著手研究這一現象。經過大量實驗,他否定了「動物電」學說,提出了電的「接觸」學說,指出伽伐尼電產生於兩種不同金屬的接觸。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伏打序列」。他稱金屬為第一類導體,濕物體為第二類導體,如果迴路中同時存在兩類導體,就能夠產生電流。1800年初,他發現了能夠十分明顯地增強該效應的方法,從而發明了「伏打電堆」。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了這項發明,引起極大轟動。這是第一個可以產生穩定、持續電流的裝置,為電學研究開創了新局面。1801年拿破崙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電堆實驗,授予他金質獎章和伯爵稱號; 1803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國院士。1819年退休後回到故鄉科莫。1827年3月5日在該地逝世。 他的其他研究成果還有:1776年發現甲烷,測定了空氣的膨脹系數。為了紀念他在電學上的貢獻,根據他的姓氏把電動勢、電勢差、電壓的單位命名為伏特(volt)。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電池是以哪個動物為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