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專門吃魚的水棲動物有哪些
腹斑水蛇又名海豹蛇,是一種水棲蛇類,以食魚類為主。大型魚類也是專吃魚的水棲動物,比如鯊魚。
❷ 魚類有哪些是哺乳動物
魚類中的哺乳動物:
1、鯨目: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鯨目是完全水棲的哺乳動物,有的主要靠回聲定位尋食避敵。
2、白鰭豚:白鰭豚是中國特產的一種小型 鯨,身體呈 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有恆定體溫,總是在36℃左右 。每兩年繁殖一次,每胎一仔,偶有雙胞胎。母豚長有乳裂,哺乳時乳房從乳裂中伸出。幼豚會被母豚哺乳 8-20 月,活動時主要靠母豚帶游。
3、江豚: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帶等淡水中生活;長江江豚10月生產,每胎產1仔。
4、海豚:海豚是一類水生哺乳動物,多為小型齒鯨,廣泛生活於世界各大洋,在內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 鹹淡水 中也有分布,偶見於內陸河流。通常喜歡群居,捕食魚蝦、烏賊等。
5、海豹:海豹的繁殖特點是產仔、哺乳、育兒必須到陸上或冰上來。海豹的發情期在12月,妊娠時間為9個月,幼崽出生在次年11月初,平均每次生產一隻小海豹。
❸ 水裡的哺乳動物有哪些
淡水中生活的哺乳動物:白鰭豚、河馬、水獺、河狸。
鹹水中生活的哺乳動物:白鯨、白熊、海豹、海狗、海牛、海獅、海豚、海象、虎鯨、藍鯨、抹香鯨、儒艮、小溫鯨、一角鯨、中華白海豚、座頭鯨,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包括鯨目、海牛目、鰭腳亞目(或鰭腳目)三大類。另外海獺幾乎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很少登上陸地也算海洋哺乳動物。
拓展資料:
海洋哺乳動物是海洋中胎生哺乳、肺呼吸、恆體溫、流線形且前肢特化為鰭狀的脊椎動物,又稱海獸。海洋哺乳動物同時具有陸生高等哺乳動物及水生動物特徵,是哺乳類中適於海棲環境的特殊類群,其包括鯨目、海牛目和鰭腳目,多分布在南北兩極到接近赤道的世界各海洋中。
❹ 吃魚的動物有哪些 有哪些動物吃魚
1、吃魚的動物很多,在水邊、水裡活動的食肉動物、雜食動物大多數是吃魚的。
2、吃魚的飛行動物有丹頂鶴、海燕、朱桓、天鵝、海鷗、翠鳥、野鴨,吃魚的爬行動物有烏龜、水蛇、海豹、鄂魚、海獅、企鵝等,吃魚的哺乳動物有黑熊、貓、北極熊、鯨魚、貓等。並且有些動物在吃魚的時候,會將魚肉連同裡面的刺一起吞下肚。
❺ 水裡的哺乳動物有哪些
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動物
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動物有海獅、海豹、海狗、海象、海豚、鯨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鯨了。鯨類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則可達30米以上。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游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種趨同現象。因為鯨目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不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
鯨類皮膚裸出,沒有體毛,也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增加身體在水中的浮力。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鰭,可做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綿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到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用肺呼吸,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在水中產仔和哺乳。
知識鏈接-汗腺
汗腺是哺乳類動物的皮膚腺的一種,分泌汗液。汗腺分為小汗腺和大汗腺兩種,分泌形式前者為離出分泌,後者為漏出分泌。一般哺乳類的汗腺,大部分為離出分泌型,僅趾頭(足指的裡面)是漏出分泌型。與此相反,在人體則大部分為漏出分泌型,僅腋窩(腋下)、外耳道、鼻翼、眼瞼、乳頭周圍(乳輪)、肛門周圍等極少數部位,具有離出分泌型汗腺。據說類人猿全身都是兩者混在的。由於哺乳類的種類不同,有的汗腺很發達(如:人、馬),有的不發達(如:犬、貓幾乎僅在趾部存在)。
❻ 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有哪些
❼ 海洋中有哪些哺乳動物呢
熱血的、胎生的、以母乳哺育幼獸的海洋動物叫做海洋哺乳動物,也可以稱它們為海洋中的野生獸類。
一般而言,哺乳動物十分適合在陸地上生活,陸地是它們的樂園,可也有一些哺乳類是適於海棲環境的特殊類群,如鯨、海獺、海獅、海豹、海牛等。它們已經適應了海洋生活,一般擁有紡錘型或流線型的體型,但仍然是恆溫動物,用肺呼吸,保留著哺乳動物的特徵。
海豹和海獅、海象共同的生活特點是:它們一般在海洋中生活,以魚類為食。不過也有的時候會到岸邊來休息,撫養子女;它們都有流線型的身體,皮下有厚厚的脂肪用來抵禦寒冷的海水;所有的鰭狀肢在水中都可以當作槳來使用。其中,海獅和海狗還是近親呢。它們和海豹的區別為:海獅及海狗的鰭狀後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夠在陸地上行走,而海豹則不能。此外,有如小指頭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欠缺的特徵。
事實上,海獅可以稱得上為「記憶大師」。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科琳·卡什佳克和羅納德·舒特曼,1991年曾對一頭名叫「里奧」的雌性海獅進行了較為復雜的字母和數字的記憶測試,10年後,他們驚奇地發現,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這頭海獅能利用它超常的記憶力輕而易舉地對付這些「小把戲」。還有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就是,美國特種部隊中一頭訓練有素的海獅,曾在1分鍾內將沉入海底的火箭取上來,而人們只要給它一點烏賊和魚作「報酬」,它就高興地滿足了。
海象顧名思義,即海中的大象,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它的蹤影。它的軀體巨大而形狀醜陋,皮膚粗糙而多皺紋,眼睛細眯,犬齒突出口外。海象可是海洋中的游泳健將呢,它在水中的表現比陸地上靈敏得多。為了適應海洋生活,海象還有變換體色的本領呢。
海獺是大約1萬年前才入海的「新」成員,小而圓的頭上,長有非常明顯的胡須,小耳朵藏在毛里,樣子看上去就像一隻大老鼠。海獺一天當中約有一半的時間在整理皮毛。通過梳理,既能保持毛皮整潔,又能促進皮脂腺分泌,使毛皮在水中形成一個隔熱屏障。此外海獺還會使用工具,經常從海底撈取石塊放在胸部做砧,在上邊敲碎貽貝的硬殼後取食。
海牛的外形與儒艮(別名美人魚)相似,身體呈紡錘型。它與儒艮的區別在於尾部形狀的不同:海牛的尾巴呈扇形,而儒艮的尾巴是扁平分叉的。海牛習慣晝伏夜出,白天在深海睡覺,晚上出外覓食。它是海洋中唯一食草的哺乳動物,食量大得驚人,因為它每天吃水草的重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5%~10%呢。不過你不用擔心它會消化不良!它的腸子長達30米,有利於慢慢地消化和吸收所吃的食物。有趣的是,海牛吃草時像卷地毯一般,一片一片吃過去,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水中「除草機」。
❽ 什麼動物是吃魚的
企鵝、鯨、河馬、野鴨、海鷗等
一、企鵝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
企鵝能在-6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在陸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紳士,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遇到危險,連跌帶爬,狼狽不堪。可是在水裡,企鵝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雙強有力的「劃槳」,游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二、鯨
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中國海域就有30餘種。
一般以軟體動物、魚類和浮游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
三、野鴨
綠頭鴨(mallard)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餘個種類。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公里。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約1千克;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食性廣而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穀物等為食。
四、海獅
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面部短寬,吻部鈍,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後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後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
海獅以魚類、烏賊、海蟄和蚌為食,也愛吃磷蝦,有時在飢餓的時候甚至會吃企鵝。
五、海鷗
一種中等體型的鷗。體長38-44厘米,翼展106-125厘米,體重300-500克,壽命24年。[1]腿及無斑環的細嘴綠黃色,白尾,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海鷗身姿健美,惹人喜愛,其身體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樣晶瑩潔白。
海鷗以海濱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以及耕地里的蠕蟲和蠐螬為食;也捕食岸邊小魚,拾取岸邊及船上丟棄的剩飯殘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野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