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膳食應占膳食總量的多少左右

動物膳食應占膳食總量的多少左右

發布時間:2022-12-15 05:32:41

『壹』 副食中蛋白質最好由動物性食物和豆製品提供 其比例是多少

優質蛋白質兩者之和佔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而植物性蛋白質能佔百分之七十左右。

蛋白質分為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豆類蛋白質。其中動物性及豆類稱為優質蛋白質,兩者之和佔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而植物性蛋白質能佔百分之七十左右。

脂肪分為植物性脂肪和動物性脂肪,其中飽和脂肪酸所產的熱量,應占總熱量的百分之十以下。隨著進食者的年齡性別的不同,各自處於的生理狀態也是大相徑庭的,從事工作的勞動強度不同,各營養素的供給量標准也是不同的。

營養師注意

每日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在5-7天即一個周期內能平均達到標准供給量上下誤差不超過百分之十即可。根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已超過了谷類的消費量。這種「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些水果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紅黃色水果例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豐富來源。

『貳』 為什麼在配置幼兒膳食時 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要佔到總攝入量的一半左右

兒童成長需要

『叄』 動物性食物和豆類等的攝入量占膳食總量的多少為宜

給你提供一篇網摘吧。

營養學會提出的攝入食物指南,被形象地稱為「4十l營養金字塔」。以「4十1營養金字塔」作為我們的食物指南,便能科學地指導人們合理營養。

眾所周知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的奇跡,是智慧和科學的結晶,是最穩定、最牢固的建築形式。同樣營養「金字塔」也是膳食的最佳結構,根據塔的原理平衡營養需求,是調整膳食結構,達到科學營養、增進健康的有效方法。

「4十1」指每日膳食中應當包括:

1.「糧、豆類」

2.「蔬菜、水果」

3.「奶和奶製品」

4.「禽、肉、魚、蛋」

以這四類食物作為基礎,適當增加「鹽、油、糖」。

「金字塔」的第一層是最重要的糧谷類食物,它構成塔基,應占飲食中的很大比重。每日糧豆類食物攝取量為400—500克,糧食與豆類之比為10:1。

「金字塔」的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因此在金字塔中占據了相當的地位。每日蔬菜和水果攝入量300—400克,蔬菜與水果之比為8:1。

「金字塔」的第三層是奶和奶製品,以補充優質蛋白和鈣。每日攝取量為200—300克。

「金字塔」的第四層為動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禽、肉、魚、蛋等動物性食品每日攝入量為100—200克。

塔尖為適量的油、鹽、糖。

這四種基本成分加上塔尖疊合在一起恰似「金字塔」。

世界衛生組織向我們推薦合理的飲食結構比例,可以用「金字塔」式來表示,共分四層,可以供我們日常飲食的參考。

糖、鹽、油 10%

魚、肉、蛋、奶 20%

水果、蔬菜 30%

麵食、米飯 40%

『肆』 每天攝入的各種食物的比例多少最好

成年人每日的攝入的食物應包括奶類、肉類、蔬菜水果和五穀等四大類。奶類含鈣、蛋白質等,可強健骨骼和牙齒,每日飲200毫升為宜。肉類、家禽、水產類、蛋類、豆及豆製品等,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每日4-6兩為宜。

蔬菜、水果類含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增強人體抵抗力,暢通腸胃,每日最少應吃1斤。米、面等穀物主要含澱粉,即糖類物質主要為人體提供熱能,滿足日常活動所需,每日約5-8兩為宜。

專家認為,科學飲食應結構均衡、營養平衡,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合理。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每天能量消耗的60%左右,脂肪佔25%左右,蛋白質佔15%左右。

由此可見,碳水化合物在其中所佔的比例是最大的。人們每頓都應補充糧谷類食物,早30%,晚30%,中午可以多補充一點,40%左右。


(4)動物膳食應占膳食總量的多少左右擴展閱讀:

穀物是最適合的營養餐

中國老百姓一直以谷類食物為主要的營養來源,但隨著人們口味的變化及應對快節奏生活的需要,谷類食物被人們忽視了。其實,穀物是最適合現代家庭中各年齡人群的理想營養餐。穀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同時也提供一定量的無機鹽。

穀物中脂肪含量低,約為2%。不同的穀物分別有各自不同的營養特點,相對於其他碳水化合物,穀物含有低脂肪、低膽固醇、能量持久釋放等特點。

健康飲食的組成

營養學家雖沒有規定一個人應該吃多少碳水化合物,但提出碳水化合物的產熱量一般占總熱量的60%左右為宜。這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攝入多少碳水化合物,和他的總熱量有關。老人由於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攝入應少一些;青少年正在生長發育階段,攝入應多一些。

健康飲食應為:糧食足量,男性每天應攝入碳水化合物400克,女性300克,其中應適當增加薯類糧食的比重。

借鑒世界營養學家廣泛推薦的地中海膳食結構,土豆為主的薯類食物每天應攝入170克,蔬菜、水果日攝入300~400克,奶類每天保證攝入200克,多吃雞、鴨、鵝、兔和魚肉,少吃豬肉。

健康人群,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能少於150克(3兩),更不能一點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在沒有碳水化合物攝人的情況下,機體將以大量的氧化脂肪產熱。脂肪代謝產物酮體可能會在體內積累,造成酮中毒。

『伍』 動物蛋白與大豆蛋白最佳的比例是

動物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

為保證膳食蛋白質的質量,一般要求動物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以體重50kg成年女性為例,每天攝入蛋白質約為50g,而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約為15g-25g。

食物多樣化、安全性、蛋白質利用程度等角度來看,過多攝入豆製品並不可取!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等,而我國大豆製品達上百種,通常分為非發酵豆製品和發酵豆製品,非發酵豆製品有豆漿、豆腐、豆腐乾、豆腐絲、豆腐腦、豆腐皮和香乾等,發酵豆製品有腐乳、豆豉等。

基本信息

從蛋白質的利用程度來看,也就是蛋白質的生物價(BV),一般蛋白質生物價越高,表明蛋白質被機體利用的程度越高,說明攝入的食物蛋白質主要用於合成人體蛋白,小麥、大米、大豆、豌豆、玉米、牛肉乾蛋白質生物價分別為67、57、64、48、60、76,由於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將這些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食用後,蛋白質的生物價都有所提高,尤其優質蛋白來源為大豆和牛肉乾的混合食物蛋白質生物價最高,此時大豆比例僅為8%,因此從蛋白質的利用程度來看。

大豆或者相當於大豆攝入量的豆製品,在膳食中所佔比例並非越多越好,要重視食物間的合理搭配,建議成年人每周攝入大豆及其豆製品105g-175g,每天攝入約15g-25g為宜。

『陸』 合理膳食的結構是怎樣的

‍‍

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必需食物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糧食類,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輕體力勞動者每天的攝入量以300-500克為宜,其餘的熱量由副食品供給,所以,糧食類食物的占熱能供給量為60%-70%,約占膳食總量的32%。

第二類是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包括瘦肉、蛋、禽、魚等,成人每天應攝入70-100克的蛋白質。據研究,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率高於植物蛋白,較為理想的蛋白質攝入應是,動物蛋白佔1/4,豆類蛋白佔1/4,其餘2/4 則糧食供給。因此,營養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應攝禽、畜肉類50-100克, 魚蝦類50克,蛋類25-50克。此類食物應占膳食總量13%。

第三類是豆、乳及製品,因豆類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接近人體需要,所以每人每天應補充豆類50克, 奶類100克,此類食物占總量的9.5%。

第四類是蔬菜、水果,這是人體維生素、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的主要來來源,但因蔬菜品種很多,營養成分也存在很大差異。如,綠葉類蔬菜含大量的胡蘿卜素、抗壞血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根莖類蔬菜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胡蘿卜素;鮮豆類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 鐵及硫胺素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所以每人每天應攝入400-500克,共中綠葉菜應保持1/2以上。 新鮮的水果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磷、鐵等無機鹽,故而每人每天應攝入100-200克鮮果。此類食物應占總量的40%。

第五類是油脂類,油脂類可供給熱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供給不飽和脂肪酸。 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動物油高, 而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多,脂肪熔點也比較高,因此不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故而應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植物油。因此,營養學家建議油脂的攝入比例為飽和脂肪酸與多稀不飽和脂肪酸及單烯不飽和脂肪酸各佔1/3.油脂應按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入1克,約占總膳食比重的1.5%。

綜上所述,以上五類食物長期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保持均衡膳食,人們每天的膳食不宜吃的太精,更不應在節日中暴飲暴食,真正做到粗細搭配、有葷有素,健康就會更有保障。

‍‍

『柒』 人類常見的膳食結構類型有哪四種

依據動、植物性食物在膳食構成中的比例劃分不同的膳食結構,一般將世界各國的膳食結構分為以下四種模式:

(1)東方膳食模式:該膳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一些國家等屬此類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平均能量攝人為2000~2400kcal,蛋白質僅50g左右,脂肪僅30~40g,膳食纖維充足,來自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如鐵、鈣、維生素A攝入量常會出現不足。

這類膳食容易出現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以致健康狀況不良,勞動能力降低,血脂異常和冠心病等營養慢性病低發。

(2)經濟發達國家膳食模式:該膳食模式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是多數歐美發達國家如美國、西歐、北歐諸國的典型膳食結構,屬於營養過剩型膳食。

食物攝入特點是:糧谷類食物消費量小,人均每天150~200g,動物性食物及食糖的消費量大,肉類300g左右,食糖甚至高達100g,蔬菜、水果攝入少。

人均日攝入能量高達3300~3500kcal,蛋白質100g以上,脂肪130~150g,以提供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低膳食纖維為主要特點。這種膳食模式容易造成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營養過剩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

(3)日本膳食模式:是一種動植物食物較為平衡的膳食結構,以日本為代表。膳食中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比例比較適當。

特點是谷類的消費量平均每天300~400g左右,動物性食品消費量平均每天100~150g左右,其中海產品比例達到50%,奶和奶製品100g左右,蛋類40g左右,豆類60g。

能量和脂肪的攝入量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平均每天能量攝入為2000kcal左右,蛋白質為70~80g左右,動物蛋白質占總蛋白的50%左右,脂肪50~60g,該膳食模式既保留了東方膳食的特點,又吸取了西方膳食的長處。

少油、少鹽、多海產品,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合適,有利於避免營養缺乏病和營養過剩性疾病,膳食結構基本合理。

(4)地中海膳食模式:該膳食模式以居住在地中海地區(義大利、希臘)的居民為代表。

膳食結構的主要特點為富含植物性食物,包括谷類(每天350g左右)、水果、蔬菜、豆類、果仁等;每天食用適量的魚、禽、少量蛋、乳酪和酸奶;每月食用紅肉(豬、牛和羊肉及其產品)的次數不多,主要的食用油是橄欖油;大部分成年人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

脂肪提供能量占膳食總能量的25%~35%;特點是飽和脂肪攝入量低(7%~8%),不飽和脂肪攝入量高,膳食含大量復合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攝入量較高。地中海地區居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很低,已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注意,並紛紛參照這種膳食模式改進自己國家膳食結構。

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必需食物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糧食類,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輕體力勞動者每天的攝入量以300-500克為宜,其餘的熱量由副食品供給,所以,糧食類食物的占熱能供給量為60%-70%,約占膳食總量的32%。

第二類是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包括瘦肉、蛋、禽、魚等,成人每天應攝入70-100克的蛋白質。

據研究,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率高於植物蛋白,較為理想的蛋白質攝入應是,動物蛋白佔1/4,豆類蛋白佔1/4,其餘2/4則糧食供給。因此,營養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應攝禽、畜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蛋類25-50克。此類食物應占膳食總量13%。

第三類是豆、乳及製品,因豆類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接近人體需要,所以每人每天應補充豆類50克,奶類100克,此類食物占總量的9.5%。

第四類是蔬菜、水果,這是人體維生素、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的主要來來源,但因蔬菜品種很多,營養成分也存在很大差異。

如,綠葉類蔬菜含大量的胡蘿卜素、抗壞血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根莖類蔬菜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胡蘿卜素;鮮豆類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鐵及硫胺素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所以每人每天應攝入400-500克,共中綠葉菜應保持1/2以上。

新鮮的水果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磷、鐵等無機鹽,故而每人每天應攝入100-200克鮮果。此類食物應占總量的40%。

第五類是油脂類,油脂類可供給熱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供給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動物油高,而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多,脂肪熔點也比較高,因此不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故而應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植物油。

因此,營養學家建議油脂的攝入比例為飽和脂肪酸與多稀不飽和脂肪酸及單烯不飽和脂肪酸各佔1/3。油脂應按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入1克,約占總膳食比重的1.5%。

綜上所述,以上五類食物長期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保持均衡膳食,人們每天的膳食不宜吃的太精,更不應在節日中暴飲暴食,真正做到粗細搭配、有葷有素,健康就會更有保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膳食結構

『捌』 一般人的膳食中,動物性食物及豆類占總量多少為宜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建議:畜禽肉類50-70克(建議魚類50克左右或畜禽肉50-100克或蛋類25-50克),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根據其可提供的蛋白折算約40克或豆腐乾80克)。根據自己胖瘦程度、運動量大小適當調整。

『玖』 平衡膳食怎樣算平衡呢

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就基礎的熱量平衡而言,至少又包括熱能攝入和消耗量之間,3種生熱營養素之間以及3餐熱量分配比例之間的平衡關系,以及充分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適量的膳食纖維和充足的水分。同時還要具備下列條件:

蛋白質、脂肪和糖是人體的3大能源物質,在膳食中含量最多,它們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關系也最為密切,其中最主要的是糖和脂肪對蛋白質的節約作用,即足夠的糖和脂肪可減少蛋白質作為能源而消耗的部分。但如果膳食中蛋白質供應量不足,單純提高糖和脂肪的供應量,也不能維持正常的氮平衡。所以,只有蛋白質的供給量達到最低需要量以上,提高糖和脂肪的供應量,才能發揮它們對蛋白質的節約作用;同樣,也只有在糖和脂肪的供應量達到最低需要量以上時,蛋白質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一般人的膳食中,它們在總熱量中的百分比為:蛋白質10%~15%,脂肪20%~30%,糖55%~65%。范圍較大,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特殊情況者可超過此范圍,如降體重膳食中蛋白質的比例可達18%以上,低脂膳食的脂肪可在10%以下。

8種必需氨基酸齊全(兒童為9種),各種氨基酸比值符合氨基酸模式,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價。膳食中除含必需氨基酸外,還需有一定量的非必需氨基酸,一般來說,動物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從組成和比例方面,都較適於人體需要,植物蛋白差一些。因此,通過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提高蛋白質中氨基酸的互補作用。

動物性油脂如豬油、牛油,還有少數植物油如椰子油、奶油等,所含的幾乎都是飽和脂肪酸,多吃容易造成動脈硬化,建議以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代替。人體的必需脂肪酸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較高,所以平衡膳食除了維持脂肪供能的比例,還應增加不飽和脂肪酸。通常認為必需脂肪酸應占總熱量的2%,每日脂肪攝入量中植物性脂肪應佔40%,而且植物油的攝入量要大於10g才能維持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平衡。

鈣、磷2類無機鹽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和體質健康影響較大,膳食中的鈣、磷比例恰當才利於二者的吸收和利用。一般成年人膳食中鈣磷比例為1∶1.5,兒童為1∶1。過量的銅、鈣和亞鐵離子可抑制鋅的吸收。鐵與銅在造血過程中起協同作用,缺銅時,鐵不能進入血紅蛋白分子,因而即使鐵量充足也會發生貧血。此外,脂肪過多可影響鈣和鐵的吸收等。

硫胺素作為輔酶參與體內的糖代謝,故當膳食熱能攝入量較高時,維生素B1的攝入量也要相應增加,反之則減少。核黃素和尼克酸在生物氧化過程中具有遞氫作用,供應量也應隨熱能需要量的不同而變化。維生素D可促進鈣、磷的吸收代謝和利用。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等。動物實驗還表明,維生素E能促進維生素C在肝內的儲存,維生素B1、維生素B2能促進維生素C的合成等。一種維生素的不足可影響其他維生素的代謝。如缺乏生物素,會引起泛酸缺乏;缺乏維生素B1影響維生素B2體內的利用等。

此外,缺乏膳食纖維會使生理失調,並成為導致一些疾病的原因,但膳食纖維過多則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故也要適量。因此,要注意各營養素之間的平衡,具體供給量可參照有關的營養素供給量標准。

根據目前我國一般人的膳食情況,平衡膳食包括的食物種類及分配比例為:糧谷類30%~40%,蔬菜水果30%~40%,動物性食品及豆類25%,油脂3%。

糧谷類是熱能、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國人民以糧谷類主食,所以它也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在膳食中一般每天應提供糧谷類3個品種,占進食量的30%~40%。不要長期食用過於精細的大米、白面,應間以食用雜糧,如糙米、小麥麩皮等。薯類食物的產熱量與谷類相近,不宜作為主食。

蔬菜水果的品種多,是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也是日常膳食中主要的副食品。水果還能提供一些果膠和有機酸,利於食物消化。同時因糧谷類和動物類食物都是酸性食物,應該補充足夠的蔬菜和水果類鹼性食物才能保持飲食的酸鹼平衡,防止發生飲食性酸中毒。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應占膳食總量的30%~40%,一般成年人每天應攝入500g左右的蔬菜和200g左右的水果。且品種要多樣化,有色蔬菜和葉菜類應佔50%左右。

這類食物包括肉類、蛋類、奶類、魚類、大豆及其製品等,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可與糧谷類蛋白質發生互補作用,提高混合膳食中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同時它們也是許多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在一般人膳食中,占膳食總量的25%~30%為宜。在動物性食物中,應多選擇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且耗糧較少的禽、蛋、奶、魚類及食草動物,而蛋白質含量較低、脂肪含量較高且耗糧較多的豬肉類比重應相對減少。

油脂類主要提供熱能和必需脂肪酸,且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在膳食中應佔3%左右。每天應攝入15g以上的優質植物油,要嚴格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量,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將導致心血管系統的疾病。

除了各類食物的比例要協調外,不同類的食物搭配也很重要,如主副食的搭配、粗細糧的搭配、葷素的搭配等,總之,全面、均衡的食物才能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營養素。

『拾』 為什麼五類膳食要平衡

究竟什麼是膳食平衡,又怎麼達到這一標准呢?所謂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即:氨基酸平衡、熱量營養素平衡、酸鹼平衡以及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之間也要平衡,只有這樣才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必需食物分為五類,第一類是糧食類,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輕體力勞動者每天的攝入量以300~500克為宜,其餘的熱量由副食品供給,所以,糧食類食物的占熱能供給量為60%~70%,約占膳食總量的32%。
第二類是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包括瘦肉、蛋、禽、魚等,成人每天應攝入70~100克的蛋白質。據研究,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率高於植物蛋白,較為理想的蛋白質攝入應是,動物蛋白佔1/4,豆類蛋白佔1/4,其餘2/4則有糧食供給。因此,營養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應攝禽、畜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蛋類25~50克。此類食物應占膳食總量13%。
第三類是豆、乳及製品,因豆類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接近人體需要,所以每人每天應補充豆類50克,奶類100克,此類食物占總量的95%。
第四類是蔬菜、水果,這是人體維生素、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的主要來來源,但因蔬菜品種很多,營養成分也存在很大差異。如,綠葉類蔬菜含大量的胡蘿卜素、抗壞血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根莖類蔬菜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胡蘿卜素;鮮豆類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鐵及硫胺素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所以每人每天應攝入400~500克,共中綠葉菜應保持1/2以上。
新鮮的水果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磷、鐵等無機鹽,故而每人每天應攝入100~200克鮮果。此類食物應占總量的40%。
第五類是油脂類,油脂類可供給熱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供給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動物油高,而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多,脂肪熔點也比較高,因此不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故而應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植物油。因此,營養學家建議油脂的攝入比例為飽和脂肪酸與多稀不飽和脂肪酸及單烯不飽和脂肪酸各佔1/3。油脂應按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入1克,約占總膳食比重的15%。
綜上所述,以上五類食物長期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保持均衡膳食,人們每天的膳食不宜吃的太精,更不應在節日中暴飲暴食,真正做到粗細搭配、有葷有素,健康就會更有保障。

閱讀全文

與動物膳食應占膳食總量的多少左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