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牛的反芻過程示意圖
反芻是指草食動物在食物消化前將食團經瘤胃逆嘔到口中,經再咀嚼和再咽下的活動,包括逆嘔、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四個過程,牛的反芻過程示意圖如下:
反芻動物採食一般比較匆忙,特別是粗飼料,大部分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咽進入瘤胃,經過瘤胃浸泡和軟化一段時間後,食物經逆嘔重新回到口腔,經過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並再吞咽進入瘤胃的過程。
Ⅱ 如何畫好看的羚羊
畫好看的羚羊方法如下:
1、首先畫出羚羊的頭部,臉部尖尖的,兩邊耳朵很大,頭頂的羊角很長。
2、接著來畫出羚羊的身體,身體很健壯,正在回頭看。
3、在羚羊的身後畫上尾巴,並給羚羊的羊角、耳朵和蹄子塗上灰棕色。
4、最後給羚羊的身體塗棕紅色,肚子塗淺黃色。
相關資料:
羚羊是對一類偶蹄目牛科動物的統稱。羚羊類的動物總共有86種,分屬於11個族、32個屬。對於分類學,羚羊並沒有特定的專指哪個科或屬。
羚羊的特徵是長有空心而結實的角,是區別於牛、羊這一類的反芻動物。人們把羚羊作為一個類群已達到共識,物種存活委員會建立的「羚羊專家組」,即是把這一類動物作為一個動物學研究和保護的單元。
從外形特種上,羚羊可分為斑羚、藏羚羊、普氏原羚、藏原羚、高鼻羚羊、扭角羚、鵝喉羚、高角羚、狷羚、白紋牛羚、轉角牛羚、跳羚等幾種。
羚羊是草食動物,牛科中的一個類群。種類繁多,體形優美、輕捷,四肢細長,蹄小而尖,機警。有的種雌、雄均有角,有的種僅雄的有角。尾長短不一。身高60~90厘米,經常5~10隻成群,有的一群可多達數百隻。
一般生活在草原、曠野或沙漠,有的棲息於山區地帶。產於中國的有原羚、鵝喉羚、藏羚和斑羚等。中國新疆所產賽加羚羊的角可供做葯材。羚羊角常用做平肝熄風葯。釋名九尾羊。
Ⅲ 養了個羊怎麼畫
養了個羊畫法如下:
1、先畫出小羊像雲朵一樣的頭發,順著畫出小羊的臉蛋和兩只羊角,補充可愛的表情。
羊是羊亞科的統稱,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是人類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是羊毛的主要來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國主要飼養山羊和綿羊。
羊又稱為綿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原為北半球山地的產物,與山羊有親緣關系;不同之處在於體形較胖,身體豐滿,體毛綿密。頭短。雄獸有螺旋狀的大角,雌獸沒有角或僅有細小的角。
哺乳動物,反芻類,一般頭上有一對角,品種很多,如:綿羊、黃羊、湖羊、山羊、岩羊等。羊是人們熟悉的家畜之一,其飼養在我國已有5000餘年的歷史。
羊全身是寶,其毛皮可製成多種毛織品和皮革製品。在醫療保健方面,羊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羊肉、羊血、羊骨、羊肝、羊奶、羊膽等等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
Ⅳ 羊了個羊角色怎麼畫
畫羊了個羊角色步驟:
1、先用筆在紙上畫一個牙齒的形狀,表示羊頭。在頭的兩側,各畫一個小樹葉的形狀,表示耳朵。
2、在頭頂上方,畫兩個半圓形,在半圓形的內側再畫一個半圓形,兩個半圓形最外側連在一起,在兩個半圓形組成的條狀上畫幾個小短線,表示羊角和羊角上的紋。
3、在頭的上方點兩個黑點,表示眼睛,在眼睛下面,畫一個小的橢圓形,表示鼻子,在鼻子下面畫一條豎道,表示嘴。
4、在羊頭的右下方,用波浪線畫一個橢圓形,表示羊的身體,下方留兩處空缺,這是腿的地方。
5、在羊的身體下方,畫出四條腿,腿要畫得細一些,在每條腿的末端畫一條短線,表示蹄子。
6、最後用黃色塗羊角和蹄子,羊就畫完了。
羊又稱為綿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原為北半球山地的產物,與山羊有親緣關系;不同之處在於體形較胖,身體豐滿,體毛綿密。頭短。雄獸有螺旋狀的大角,雌獸沒有角或僅有細小的角。
Ⅳ 小羊怎麼畫
先畫出羊的頭部,它的耳朵像兩片樹葉一樣;
再畫出羊脖子上的鈴鐺和雲彩般綿軟的身體,它正在奔跑;
最後給羊塗上粉嫩的色彩即可。
Ⅵ 反芻動物介紹卡怎麼做
1、拉出圖片,導入動物圖片。
2、設置圖片大小為343*333,再拉出一個矩形,設置大小為343*333,設置顏色為黑色,不透明度為50,再雙擊它打上文字,文字顏色白色,字體大小為28,框選兩個轉化為動態面板。
3、復制第一個動態面板,修改第二個動態面板裡面的圖片與文字。
4、復制第一、二個動態面板,修改第三、四個動態面板裡面的圖片與文字。
5、點擊第一個動態面板,在更多事件里選擇顯示/隱藏,勾選第一個動態面板的矩形。
6、選擇設置尺寸,勾選第一個動態面板的圖片,寬為500,高為450,動畫為線性。7、選擇設置尺寸,勾選第一個動態面板的圖片,動畫為線性。
8、選擇隱藏,勾選第一個動態面板的矩形(剩下第二、三、四個的動態面板的交互動作也是和第一個動態面板的交互動作一樣注意:不同的動態面板選擇相應的圖片與矩形)。
9、框選全部,不勾選自動調整為內容尺寸。
10、在把內容面板里的矩形都勾選隱藏。
Ⅶ 為什麼牛被稱為"反芻動物"四個胃
反芻動物是指具有反芻習性的一類哺乳動物,如牛、羊、長頸鹿、兔子等。反芻動物採食時一般都比較匆忙,稍加啃咬就立馬吞下去了,等到休息時才發覺吃飽了,但是消化不了,於是將食物逆嘔至口腔慢慢咀嚼,混入唾液然後再吞咽下去,這種行為就稱為反芻行為。
青草、乾草、樹葉是放牧類反芻動物的主要食物,而具有經濟價值類的反芻動物(山羊和奶牛等),不僅要採食草莖類植物,還需要額外採食一些人工配製的精飼料,這樣才能長得更肥壯。所以,反芻動物的食物種類比其他種類的動物更豐富,食物組成結構也更復雜,更主要的是草料中的粗纖維含量較高導致其難以消化,因此大多數反芻動物必須依靠四個胃的分工與合作,才能完成食物的第二次「咀嚼」。如下圖所示,這四個胃的名字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
反芻動物的胃(箭頭表示食物的流動方向)
瘤胃是食物進入反芻動物胃腸道內第一個接觸的「暗室」,也是食物消化的「主戰場」。它是一個密閉的活體發酵罐,罐子裡面棲息著許多種類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原蟲、細菌和真菌三大類。通常,每一毫升瘤胃液中就含有160-400億個細菌、20萬個纖毛蟲以及大量的真菌。可別小看了這些微生物,它們可是瘤胃發揮消化生理功能的具體執行者。食物到達瘤胃後,大量微生物立馬緊貼在食物的表面,同時分泌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以及β-糖苷酶等消化酶,於是食物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等多糖類物質很快就被「切割」成單糖,並「變身」為揮發性的脂肪酸和CO2等,前者可為反芻動物提供60-70%的能量來源。而這些多糖類植物營養素,反芻動物本身是無法消化的,必須藉助於微生物這一強大的「兵力」,因為瘤胃體積雖大,但它的粘膜並沒有消化腺,也不能夠分泌消化液,估計是被大量的食物給脹大的。食物在瘤胃內經微生物充分消化後,約50%的粗纖維可在瘤胃內被消化。網胃是緊貼著瘤胃的一個胃室,它的黏膜形似蜂巢,故又俗稱蜂巣胃。實際上,網胃與瘤胃在空間結構上並未完全分開,因此食物顆粒可以自由地在兩個胃室間來回穿梭。那麼,網胃到底具有什麼生理功能呢?其實,反芻動物在野外採食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鐵釘之類的異物,此時,網胃就如同一個篩子,將這些異物存於其中,既起到了過濾的作用,又防止了異物對其他腸道內表面的傷害。此外,網胃黏膜上的感測器可接受來自青草或乾草的機械刺激信號,並通過瘤網胃胃壁上的肌肉發生收縮從而啟動反芻行為。瓣胃前通網胃,後接皺胃,由於其黏膜面向內凹陷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葉瓣,故又稱重瓣胃。此胃對食物的消化更像是瘤胃消化的「續曲」,它就像是一具水泵,來自瘤胃的食糜中粗糙部分在這里被濃縮,移去水分和電解質後被進一步磨細,同時將較稀的食糜推送入皺胃。在瓣胃內,食物中20%的纖維素可被消化。皺胃是後接小腸的胃室,也是唯一具有分泌功能的胃,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消化功能,因此被稱為真胃。皺胃可分泌大量的胃液,包括鹽酸、胃蛋白酶和凝乳酶等消化酶以及大量的黏液。這些分泌物主要對前三個胃消化的食物初級代謝物進行進一步化學性消化。除了微生物和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外,反芻動物對食物的消化還依賴這四個胃體的肌肉收縮運動來協助完成。試想一下,如果食物在胃室間無法流動,那反芻動物的四個胃豈不是要被漲破?它們的節律性收縮形成了一個定向壓力梯度,從而引起各胃室食糜的流動與排空。胃壁的肌肉運動主要起到三個方面的作用:貯藏食物功能、混合食物與胃液以形成半流質食糜功能以及排空食物功能。由此可見,反芻動物的四個胃具有各自的生理消化特點,但彼此間相互聯系,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功能。
中科院的網站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