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生物科學專業的,請問動物學上關於一些綱的圖片怎麼在網上查,在哪裡查
直接在網路「圖片」或「網頁」搜索中輸入「動物學 綱」即可
給你一個例子:
http://chinadxs.com/courseware/02_03putongshengwuxue/wangluojiaocheng/10.2ruantidongwumendefenlei.html
② 要查本城市的動植物情況怎麼找
有幾個地方都可以查到,林業局(查植物)、畜牧局(查動物);環保部門、宣傳部門都有相應的記錄。
③ 動物百科```在哪能查詢所有動物資料
編輯本段白鯨簡介
物種名稱:白鯨
中文俗名:貝魯卡鯨、海金絲雀
英文俗名:Beluga Whale
學 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生物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鯨目 Cetacea
科: 一角鯨科 Monodontidae
屬: 白鯨屬 Delphinapterus?
種: 白鯨 D. leucas
大小:白鯨一般出生時身長1.5 - 1.6米,重80 - 100公斤。
白鯨的雄性成體最大可長達4.2 - 4.9米,重達1,100 - 1600公斤,而雌性成體最大可長達3.9 - 4.3米,重達700 - 1,200公斤。白鯨一般的壽命至少有25年,長則可達50年以上。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白鯨大致呈環北極區分布,主要集中於北緯50度至80度之間。白鯨有高度的戀出生地性(philopatry),會有每年回到當初母鯨生產的地方的習性,在雌鯨身上尤其明顯。到了秋季,白鯨因為浮冰層擴張的關系會遠離海灣與河口,冬季主要在冰層邊緣或僅有少量浮冰的開闊海域形成大群體。它們無論是在容易擱淺的河口,或是中深層海域的海溝皆能自在游泳,估計可潛至800公尺深處。
編輯本段外型特徵
白鯨的身體中央橫斷面大致呈圓型,往兩端逐漸變細,當它們在覓食時,其軀干尤其顯得肥胖圓潤。白鯨的頭部與其他鯨目動物大不相同,額隆(melon)極為鼓起而突出,曾有一學者形容為「充滿溫暖油脂的氣球」(a balloon filled with warm lard)。白鯨可以自由改變額隆的形狀,推測可能是藉著移動內部氣竇(sinus)的空氣來產生形狀上的變化。因為它們的頸椎癒合程度比其他鯨目動物來得低,所以能以較大的幅度轉動頭部或點頭。嘴短而寬,不像許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beak),嘴部可產生皺摺。腹部與側面凹凸不平,內部充滿脂肪。不具背鰭,但在背鰭的位置有狹窄的背部隆起。胸鰭寬闊,大型雄鯨的胸鰭尖端上翹。尾鰭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得華美,成年雄鯨在後緣有明顯如凸面鏡般的凸起。上、下顎各有八至九似釘狀的牙齒,但年老個體有時會磨損至隱沒於牙根之下
年輕白鯨渾身呈灰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轉淡,最終除了背脊與胸、尾鰭邊緣有暗色沉積外,全身皆為白色。成鯨的白色皮膚有時會在夏季發情時帶有淡黃色色調,但在蛻皮(molt)後即消失。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白鯨具高度群居性,會形成個體間聯系極為緊密的群體,通常由同一性別與年齡層的白鯨所組成,另外也有規模較小的母子對白鯨族群。沒有獵人或天敵威脅時,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鯨可聚集達數千頭以上。白鯨能發出多種變化多端的聲音,包括旋轉的顫音、嘎嘎叫、似鍾聲、尖銳的啪啪聲(可能由拍擊顎部所產生) 、與近似推動生銹門板的聲音。一位早期的鯨類學者Bill 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們:「高音的共鳴哨聲與尖叫,多變的滴答聲與咯咯聲,讓人聯想到一隊交響樂隊,有時又有如貓叫或小鳥的啁啾聲。」它們的聲音有時會讓人誤以為遠方有一群小孩在叫囂。對野生白鯨而言,最大的天敵是虎鯨與北極熊,也包括人類。北極熊會快速地跑到白鯨受困於冰層的地區,以其強力的前掌給予重擊後再把它們拖到冰上食用。白鯨是相當好奇的動物,常會浮窺(spyhopping)與鯨尾擊浪(lobtailing),但似乎從不躍身擊浪(breaching)。充滿霧氣的噴氣(blow)低矮而不明顯。
食性
白鯨的食性隨地區與季節性獵物的數量而有不同。檢測各地區族群的胃內容物發現,白鯨會食用各種生物,包括魚類(鮭魚、鱈魚、鯡魚等)、頭足類(魷魚、章魚等)、甲殼類(蝦、蟹)、海蟲、甚至大型浮游生物在內。不過他們可不像虎鯨那麼兇殘。它們幾乎都在海床附近覓食,深度至少達300公尺以上。白鯨具摺皺的嘴唇在覓食時可產生吸力,也能對海洋世界的觀眾噴水。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繁殖期會隨所處地區而有不同。普遍來說,受孕多發生於冬末或夏季,阿拉斯加(Alaska)族群為二月底至四月初;東加拿大與西格陵蘭(Greenland)族群為五月。據可信的統計資料顯示,懷孕期可能自不滿一年至14.5個月之久。白鯨的哺育期長達兩年,之後仍會待在母親身邊相當長的時間。生殖間隔平均約為三年。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雖然現今北極地區仍有100,000頭以上的白鯨,但過去它們的數量比現在要多得更多,在商業捕鯨滅絕部分族群之前。今日數量最多的地方包括波福海(Beaufort Sea),約40,000頭;加拿大東部的高緯地區,約28,000頭;哈德遜灣西部,約25,000頭;與白令海(Bering Sea)東部。上述四個地區雖然仍有當地居民的捕獵,但其數量大致仍保持穩定。相較之下,其他族群已面臨危險且仍遭獵殺,這些地區包含Cook Inlet、Ungava Bay、以及巴芬島(Buffin Island)東南部分與西格陵蘭。生活於聖勞倫斯河族群體內有高污染物的積累,罹癌率也高,部分過去為重要白鯨集散地的河口三角洲,現今為乘快艇的獵人所佔據,已不再能支持大族群的分布。為了白鯨的保護,大多數地區都已有嚴格的捕獵管制。
編輯本段保護等級
華盛頓公約組織認定為CITES附錄二的等級,全球白鯨的數量只有十萬頭,被認為目前日漸遞減的物種。
編輯本段白鯨與人
對愛斯基摩人來說,白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因為其肉好吃,而且它們的油用來點燈不僅明亮,還能釋放出大量熱量,使簡陋的冰屋保持溫暖。除此之外,白鯨的皮也很有用,還有一種香味,可以製成各種裝飾品。
世界上絕大多數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潔白無瑕。但個體比較小,遠沒有弓頭鯨那般龐大。
1535年,當法國探險家雅克·卡提爾發現聖勞倫斯河時,他的船隊受到白鯨的迎候。這些白鯨在水中載歌載舞,歌聲悠揚動聽,響徹百里以外,其美妙悅耳的聲音令船上隊員們驚嘆不已,他們便親切地送給白鯨一個美麗的稱呼「海洋中的金絲雀(sea canary)」。
然而,不幸的是,自從17世紀以來,由於捕鯨的高額利潤,捕鯨者對白鯨進行了瘋狂的捕殺,致使白鯨數量銳減。更加可悲的是白鯨的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一批批白鯨相繼死亡。科學家們經過屍體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於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質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白鯨患上了胃潰瘍穿孔、肝炎、肺膿腫等疾病;更有甚者患了膀胱癌,這在鯨類動物中真是聞所未聞的。
白鯨成年白鯨體長約3到5公尺大小,體重約0.4到1.5公噸。幼鯨體長約1.5到1.6公尺。體重約80公斤。白鯨的頭部較小,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卻很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游動時通常比較緩慢。
白鯨體色是獨特的白色,在海浪和浮冰中很難認出它們,如果你在海洋中看見浮現、變大、縮小而後消失的白色物體,那基本上就是它了。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游動時的動作動很柔和,偶爾會將頭揚出水面。白鯨的"嗓門"很大,在平靜的海上,百公以外都能聽到它的噴氣聲。
白鯨的一個族群大約5到20隻不等,夏季時,河口附近聚集量約有數百甚至數千隻。白鯨的性格較溫和,人們非常容易接近。分布在北極和亞北極的季節性覆冰水域中。現存約50,000隻到70,000隻。
白鯨是來自北極圈的珍稀海洋哺乳動物,全世界僅存不足萬只。它屬大型鯨類的一種,以新鮮魚蝦為食。由於生活在冰雪覆蓋的北極,所以潔白無瑕的膚色成為它的天然保護色。它們前額寬闊圓潤,上下兩唇飽滿豐厚,小眼睛炯炯有神,透出一股機靈鬼的模樣。
運抵青島的四頭白鯨,兩雌兩雄。這是山東省首次引進白鯨。年齡在三歲左右。由於白鯨年齡最高可達三四十歲,所以這四頭鯨只能算是幼鯨,它們的顏色也由於年齡的原因而略微發褐。它們體長約四米,重達500公斤。這四隻白鯨在青島極地海洋世界裡享受最舒適的待遇。專業人員將悉心照料它們的日常起居,還對它們中的兩只進行轉圈,跳舞,接吻等一系列訓練,現在已成為表演明星。
它們的活力與適應力、特殊的外貌、易受吸引的天性、以及可接受訓練等因素,使其成為海洋世界的明星之一。幾個白鯨集中的地區已成為賞鯨聖地,包括加拿大東部的聖勞倫斯河下游與哈德遜灣西部的邱吉爾河河口。
編輯本段同名小說
《白鯨》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的經歷,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英文名稱:Moby Dick),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由著名導演約翰·休斯頓導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將高傲倔強的亞哈船長塑造得入木三分。
編輯本段《白鯨》(青少版)
前言
人類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與自然的斗爭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這種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毅力與無上勇氣,成了歷代文人作家創作的永恆主題。《白鯨》便是反映這一主題的名篇。
本書敘述的是一艘捕鯨船在亞哈船長的指揮下,與海上惡魔——白鯨莫比.迪克作殊死搏鬥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團結協作、英勇無畏、敢於犧牲的水手形象。情節驚險、曲折、扣人心弦。《白鯨》是世界海洋文學的經典之作,它決定了作者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崇高地位。
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他的父親從事進出口貿易,經常飄洋過海;母親很有見識,善於講故事。家庭的影響和熏陶,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學基礎。
麥爾維爾一生從事過多種工作,先後當過商店伙計,做過銀行職員、代課教師,後來成為貨輪船員,21歲時又轉到捕鯨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並在南洋群島被土著人所擄,幸好遇到一隻澳洲捕鯨船,才得以死裡逃生。但是,這艘船上的船長粗暴蠻橫,麥爾維爾非常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敗露,麥爾維爾因此遭到船長的囚禁,最終被美國軍艦救回祖國。
傳奇式的捕鯨經歷,為麥爾維爾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圍繞這些素材,他寫了不少小說,《白鯨》只是其中一篇。然而,這部傑作起初並未得到讀者的賞識,銷路很不景氣。為了生計,麥爾維爾只好到紐約的稅捐處另謀出路。直到他死後,《白鯨》才被人們所喜愛,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聲望也與日俱增。也許,這就是對他在天之靈的最好慰藉!
( 另,值得注意的是---《白鯨》里的莫比.迪克是一頭白色的抹香鯨,而不是本文所說的白鯨。)
④ 圖片查動物怎麼查
你好,你可以去網路上右上角那裡有一個照相機,可以選擇拍照,也可以選擇手機相冊,裡面選,你可以去查,就可以查到了
⑤ 有沒有介紹查找物種的網站資料庫,能把界門綱目科屬種都列出來的
柱也被稱為姬一般
植物王國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康乃馨仙人掌,施諸子類圓柱形仙人掌多肉植物
⑥ 什麼軟體可以查動物或者植物的圖片資料
圖片的話查必應,植物還可以去中國植物圖像庫查,這些比較正規,網路圖片坑人的太多
⑦ 誰知道在哪裡查那些動物資料
刺蝟 cì wèi
Erinaceus europaeus
地方名普通刺蝟,英文名Hedgehog。蝟科。
蝟亞科 Erinaceinae
種類
非洲蝟屬 (Atelerix) 四趾刺蝟 (Atelerix albiventris) 北非刺蝟 (Atelerix algirus) 南非刺蝟 (Atelerix frontalis) 索馬里刺蝟 (Atelerix sclateri) 蝟屬 (Erinaceus) 黑龍江刺蝟(Erinaceus amurensis) 東歐刺蝟(Erinaceus concolor) 西歐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 大耳蝟屬 (Hemiechinus) 沙漠刺蝟(Hemiechinus aethiopicus) 長耳刺蝟(Hemiechinus auritus) 印度長耳刺蝟(Hemiechinus collaris) 伯蘭特刺蝟(Hemiechinus hypomelas) 印度刺蝟(Hemiechinus micropus) 光腹刺蝟(Hemiechinus nudiventris) 林蝟屬 (Mesechinus) 達烏爾蝟 (Mesechinus dauuricus) Hugh's Hedgehog (Mesechinus hughi
食蟲目蝟科刺蝟亞科的通稱。又名刺球。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跖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中國有2屬4種。普通刺蝟棲山地森林、草原、農田、灌叢等,晝伏夜出,取食各種小動物,兼食植物,有時為害瓜果。冬眠。
[編輯本段]習性
刺蝟是雜食性動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種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為生。家庭飼養可以自配飼料,以肉類下腳、糧食及副產品、青菜等按比例配合飼養。另外,毛毛蟲、甲蟲、蝸牛、蚯蚓等小動物和水果也可喂養。
刺蝟年產仔1-2胎,每胎3一6仔。刺蝟適應能力強,疾病較少,沒有傳染性疾病,只要飼養管理和衛生措施得當,刺蝟是很少得病的,主要疾病是腸炎、皮癬、寄生蟲等,一般用人類相應的葯物就可治療。由於刺蝟性格溫順,不會隨意咬人,動作舉止憨厚可愛,深得少年兒童的寵愛,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家庭寵物。
提起刺蝟,這可是咱們北京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老相識了。每到夏秋的傍晚,無論是平房小院、樓群綠地、公園小徑,甚至在樓梯間、落葉堆,到處可以看見這些小刺球忙活覓食的身影。但是有誰知道,這位人類古老的老鄰居已經是世界級的瀕危物種。作為北京市保護野生動物,普通刺蝟成為了136種二級保護動物中的一員受到了法律保護。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在野生環境自由生存的刺蝟會為公園、花園、小院清除蟲蛹、老鼠和蛇,是不用付薪水的園丁。當然,有時難免也會偷吃一兩個果子,這只是說明它餓極了。刺蝟是一種長不過25厘米的小型哺乳動物,嘴尖,耳小,四肢短。雖然身單力薄,行動遲緩,卻有一套保護自己的好本領。刺蝟身上長著粗短的棘刺,連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當遇到敵人襲擊時,它的頭朝腹面彎曲,身體蜷縮成一團,包住頭和四肢,渾身豎起鋼刺般的棘刺,宛如古戰場上的「鐵蒺藜」,使襲擊者無從下手。刺蝟扒洞為窩,白天隱匿在巢內,黃昏後才出來活動,嗅覺靈敏,以昆蟲和蠕蟲為食,也吃幼鳥、鳥蛋、蛙、蜥蜴等,偶爾也食農作物。刺蝟每年4月開始婚配生育,一年一胎。初生幼仔背上的毛稀疏柔軟,但幾天後能逐漸硬化變為棘刺。入冬後,進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個月,才肯重新出來活動。刺蝟是異溫動物,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蝟屬在各地都有冬眠現象。分布在阿拉伯、撒哈拉沙漠的沙漠蝟進行夏眠;其親緣種印度蝟在斷絕糧水的飼養條件下能活4至6周,大耳蝟在印度也有冬眠期。刺蝟都有忍耐蟄伏期體溫和代謝率降低的能力,以此度過寒冷、炎熱或食物短缺的困難時期。
刺蝟是一種性格非常孤僻的動物,喜安靜,怕光、怕熱、怕驚。因此,家養刺蝟時,舍宜建在院內一側、牆根等僻靜處。先用磚砌圈,圈牆高1米左右。然後根據飼養刺蝟的數量在圈裡壘一間5~10平方米的小房舍,房舍頂部和四周密封,不漏雨水。一旦脫離野生環境被人類當成寵物飼養,也就等於下達了對它的「死亡通知書」。記者曾經采訪過許多養過小刺蝟的人,除了其中把它放生的兩人外,其餘的刺蝟都是很快就死去了。所以,一般情況下,刺蝟會遠離人類的活動區域,喜歡把窩做在郊野荒地的邊緣或溪流邊上。隨著北京這幾年房地產開發的迅猛發展,大量的市民住到了郊區,強行成為了野生刺蝟們的鄰居。如果和刺蝟們狹路相逢,市民該怎麼辦呢?下面就分四季說明一下和刺蝟如何和平共處。
春季:冬眠結束,刺蝟醒來,當氣溫上升到10℃時,刺蝟會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尋找水源。此時遇到它們千萬不要好心喂牛奶,因為這樣會導致死亡。此時比尋找食物更緊要的是尋找配偶。母刺蝟在接受求偶前,公刺蝟要在她周圍耗上幾小時之久,此後,他就完成了使命。母刺蝟開始尋找安全清靜的地方作為自己和30天後即將出生的小刺蝟的巢穴。如果您在後院堆放的木料堆附近發現了刺蝟的行跡,就請您暫時推後春季大掃除,因為這里很可能已經成為了母刺蝟的產房。
夏季:小刺蝟出生了。它們全身有100多根刺,出生後前兩周無視力。小東西由母乳喂養4-8周。而後,母刺蝟教授如何覓食。兩個月後,母刺蝟停止照顧幼刺蝟,讓它們獨立生活。成熟的刺蝟平均每餐進食40克食物。大約90%的小刺蝟壽命不到一年。如果您想對養育幼子中的刺蝟媽媽提供幫助,可以在它們出沒的地方撒些貓糧、狗糧,千萬不要拿牛奶、咸麵包和有調料的食品給它們。
秋季:刺蝟主要精力放在覓食上。每晚可吃掉200克食物。成年刺蝟體重可達2.5公斤。它們用小樹枝和雜草來營造冬眠的巢穴。有時它們的巢穴有50厘米的隔層。它們也能在木製樓梯下或其他人造場所睡眠。
冬季:刺蝟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6℃,在這種情況下,刺蝟是世界上體溫最低的動物。呼吸1-10次/分鍾。枯枝和落葉堆是刺蝟最喜歡的冬眠場所。此時人們如果焚燒落葉,將是刺蝟的滅頂之災。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的。
分類:刺蝟別名刺團,蝟鼠,偷瓜獾,毛刺等,在動物學中屬於食蟲目,是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
刺蝟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它遇到危險時會圈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態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有些品種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亞有人將它當寵物來養。
刺蝟有非常長的鼻子,它的觸覺與嗅覺很發達。它最喜愛的食物是螞蟻與白蟻,當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時,它會用爪挖出洞口,然後將它的長而粘的舌頭伸進洞內一轉,即獲得豐盛的一餐。
刺蝟住在灌木叢內,會游泳,怕熱。刺蝟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刺蝟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
刺蝟的皮、肉、膽、脂、心、肝、腦等都具有葯用價值因其捕食大量有害昆蟲而為益獸。
刺蝟如何冬眠?
冬眠原因:刺蝟是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
冬眠場所:枯枝和落葉堆是刺蝟最喜歡的冬眠場所。它們用小樹枝和雜草來營造冬眠的巢穴。有時它們的巢穴有50厘米的隔層。它們也能在木製樓梯下或其他人造場所睡眠。
冬眠表現:刺蝟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呼吸1-10次/分鍾。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的。
--------------------------------------------------------------------------------
冬眠是休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常見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許多哺乳類(如蝙蝠、刺蝟旱獺、黃鼠、跳鼠)等。
冬眠過程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 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鍾330~920次降到每分鍾30次,蜂鳥由每分鍾480~1200次降到每分鍾48次,黃鼠由每分鍾 300次降到每分鍾4~7次。同時血壓亦極低,倉鼠和土撥鼠的血壓從常溫狀態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蝟從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出眠 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以上而完全蘇醒。
在冬眠過程中,動物是處於活動(常溫)與麻痹(低溫)交替的冬眠陣狀態。活動時期約為幾小時至幾天。有些種類動物在此期間進行排泄或進食。大多數種類動物不進食,但進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調整。
冬眠動物在長達 100多天的冬眠季節內不吃不喝而仍維持生命,是由於有充足的能量儲備,而代謝又降到最低水平,為活動時的1~2%。其呼吸商接近0.7,主要靠氧化脂肪來供給能量和水分。冬眠型動物在肥育期內便儲存了相當於體重30~50%的脂肪,大多數集中於皮下,不僅供給能量還有保溫作用。冬眠型動物的褐脂較非冬眠型多,而經過冬眠後又減少最多。曾被人認為是與冬眠有關的內分泌腺,有冬眠腺之稱。現知與冬眠動物的激醒有密切關系。
觀察中發現:氣溫降到12℃,刺蝟都不肯「冬眠」,為了驅逐嚴寒仍靠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在氣溫降到7℃時,刺蝟才進入冬眠狀態。刺蝟冬眠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進入冬眠後,體溫下降,其它生理機能也一同減弱。舉例來說,一隻清醒的刺蝟每分鍾呼吸約五十次,在冬眠的時候至多呼吸八次,有時只呼吸一次,甚至一連幾分鍾都不呼吸,一隻清醒的刺蝟每分鍾心跳二百次,冬眠的時候減少到二十次。
(1)半月後「沒有反應」、「睡得真甜」;
(2)三周後撒尿、吃食一次;
(3)每隔三周,撒尿、吃食一次,整個冬季都是如此,直到第二年三月,氣溫上升到10度左右,
(4)一定不要去驚嚇他。
大家請謹記,刺蝟被稱作八大地仙之一,和狐狸,黃鼠狼一樣,所以沒事干不要去惹它們哦!不要看著可愛就想去玩,其實是不太好的!而且影響了刺蝟的正常生長,對這種可愛的小傢伙其實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們,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刺蝟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
[編輯本段]其他
關於刺蝟的傳說
春秋秦文公的時候,陝西陳倉有個人在挖土的時候捉到一隻奇怪的動物,按照當時的記載,它「形如滿囊,色間黃白,短尾多足,嘴有利喙」,陳倉人覺得把這樣稀罕的動物當作瑞獸獻給文公,一定能得到很多賞賜,於是興沖沖地拿著這種動物回去。 在路上碰到兩個詭異的童子,那兩個童子拍著手笑道:「你殘害死人,現在還是被活人逮住了吧!」 陳倉人十分詫異,「二位小哥,此話怎講?」 「我們說的是你手上的『東西』,它叫刺蝟,習慣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因此得了人的精氣,能夠變化,」 兩個童子嘻嘻哈哈,「你要抓好它,別讓它跑了!」 這時候,陳倉人手上的刺蝟忽然也開口說起人話來:「他們兩個童子,其實是野雞精,叫做陳寶,你抓住雄的可以稱王,抓住雌的可以稱霸。」那人反應極快,立刻舍了刺蝟去捉童子,倆童子忽然變成兩只斑斕的雉雞振翅飛走了,再回頭看刺蝟,也早已不知去向!
日後,文公的繼任者穆公在陳倉山狩獵的時候捉到一隻玉色寶雞,被捉後立刻化成石雞,有認識的人說,這是「寶夫人」,得到可以稱霸,後來秦穆公果然稱霸,把捉到寶夫人的地方稱為「寶雞」。再說那隻雄雉,在配偶被捉後逃到了南陽,據說在400年後被漢光武帝劉秀捉到,成就了一番王業。
傳說中的刺蝟和黃鼠狼、水獺和狐狸一樣,位列「仙班」,在中醫上,刺蝟皮被稱為「仙人衣」,以往在民間是很少會有人敢大肆捕殺它們的。
漫畫
在漫畫里的刺蝟中,最有名的當屬刺蝟索尼克,他作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刺蝟,從一誕生就憑借其可愛的造型和無可比擬的速度風靡全球,讓無數的玩家成了他的忠實愛好者。以音速小子‧索尼克為主人公的電子游戲曾在多個平台發表,總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3500萬套。索尼克是世嘉(SEGA)公司的招牌作品,其創作人為中 裕司,索尼克的成功幾乎讓這個造型成了該公司的形象代言。
⑧ 動物圖像資料庫一般在哪裡拿
可以嘗試去中國動物主題資料庫找相關資料。
中國動物主題庫是中國科學院「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專項及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基礎科學數據共享網」共同資助的項目,本項目是依據國內外相關動物學研究成果,以動物物種數據為主體內容建設的動物主題資料庫系統和服務體系。主要目的是為我國動物科學研究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為相關政府決策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為科普教育與國際交流提供友好的信息平台。
⑨ 怎麼查詢一個地方的所有的動物與植物
植物的話一般都有植物志,比如《福建植物志》;相應的,動物也有動物志,實在沒有當地的可以查找《中國動物志》。這些書可以到圖書館去看看有沒有。
⑩ 收集動物的資料小貓在哪裡走的資料
網路。根據網路數據顯示,收集動物的資料小貓在網路搜索資料。貓,屬於貓科動物,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古埃及時期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